当前位置:首页 » 驻马平顶 » 平顶山矿易

平顶山矿易

发布时间: 2021-03-13 13:06:14

平顶山矿区典型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3.2.2.1 平顶山一矿瓦斯地质规律

平顶山一矿井田位于矿区中部,北西、南东向展布的郭庄背斜、牛庄向斜、牛庄逆断层,由十矿跨入该矿井田东部的二水平和三水平,与位于其下方的竹园逆断层、张家逆断层构成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构造带,控制着一矿井田东部和深部,以压(扭)作用为主的构造形态(图3.8)。

表3.1 平顶山矿区瓦斯地质特征表

图3.8 平顶山一矿构造纲要图(比例尺1∶50000)

一矿井田构造特征,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三部分:二水平及其以上,大致以30勘探线为界可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三水平及其深部。

(1)东部,与十矿一起,主要是受北西、南东向展布的牛庄向斜、牛庄逆断层作用的控制,煤层构造以压性、压(扭)性作用为主,兼具有张(扭)作用,煤层受到强烈的挤压、剪切破坏,煤层中的小揉皱,剪切滑动很普遍,“构造煤”特别发育,戊8-10煤层中的“构造煤”厚度一般在1~1.5m以上。该部构造比较复杂,为了区分,可以简称“东部构造复杂区”。

(2)西部,在30勘探线以西至四矿井田边界,构造特征与四矿相似。并且与四矿、六矿一起位于锅底山断裂的东北盘,构造比较简单,构成了整个平顶山矿区相对的构造简单区。以北东、北北东向正断层比较发育为主要特征,并在喜马拉雅期近北东向右旋力偶作用时,表现为张(扭)性活动。煤层中的“构造煤”远不如东部发育,0.1~0.8m左右,一般都在0.6m以下。

(3)三水平及其以深,主要受北西、南东向展布的郭庄背斜的倾伏端、竹园逆断层、张家逆断层的控制,构造特征主要是挤压剪切应力为主。郭庄背斜的倾伏端,煤层的倾向、倾角和走向都发生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使煤层遭受强烈的挤压和剪切破坏;竹园逆断层和张家逆断层连成带状,控制了三水平及其以深的大半部;仅井田深部边界的西北端构造稍简单。

受矿区构造的控制,井田东部和三水平及其以深主要受北西、南东向展布褶皱和逆断层的控制,构造复杂,煤层受挤压、剪切强烈,煤层破坏严重,构造煤发育,有利于瓦斯的储集,开采时瓦斯涌出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大;西部主要以北东、北北东正断层比较发育,有利于瓦斯的释放,开采时瓦斯涌出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较小。

3.2.2.2 平顶山五矿瓦斯地质规律

井田位于李口向斜的西南翼,总体为一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井田内褶皱较发育,主要有山庄向斜和诸葛店背斜,背、向斜仅发育在己煤段和庚煤段地层中。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以走向北西西的锅底山正断层为主导(落差100~200m),伴生和派生的压性(压扭性)和张性(张扭性)中、小构造并存的复杂构造格局,并显示距锅底山断层愈近,中、小构造愈发育的特点,断层破碎带较宽,受强烈挤压破碎,扭转成“麻花状”(图3.9)。

图3.9 平顶山五矿矿井构造纲要图

锅底山正断层为平顶山矿区五矿最大的断裂构造,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西起十一矿,贯穿整个五矿井田,向东南延伸至七矿。锅底山正断层为矿井的主要控气构造,控制着整个井田的瓦斯赋存分布规律。此断层虽宽度较大,但断层带被灰白色铝土质胶结物夹砂砾岩等充填,致使其成为阻水隔气断层,在开采过程中,断层两侧瓦斯涌出量较大。在锅底山断层的上盘,由于旁生断层较多,地质构造复杂,煤与瓦斯突出较严重,发生9次煤与瓦斯突出中8次发生在该区。受锅底山断层影响,下盘区域构造相对简单,发育有背斜构造,轴部瓦斯涌出量较两翼小,瓦斯涌出量变化不稳定。远离锅底山断层和背斜构造,瓦斯涌出变化渐趋稳定,与埋藏深度更加密切。同时,小断层数量增加,尤其是逆断层的存在,增加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3.2.2.3 平顶山八矿瓦斯地质规律

平顶山八矿位于李口向斜轴的南东转折仰起端,井田西侧与十矿、十二矿井田内分布的北西向展布的牛庄向斜、郭庄背斜以及原十一矿逆断层的末端相邻,并受其控制;而井田东侧靠近北东向展布的洛岗大断裂。该井田既受北西向构造的控制,又受北东向构造的控制,处于区域北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的交汇部位,井田内既有北西向展布的任庄断裂、张湾断裂,又有北东向展布的辛店断裂,既有北东向展布的前聂背斜,又有北西向与北东向构造复合作用控制的焦赞背斜,且又有北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联合作用控制的盆形构造任庄向斜。该井田构造极为复杂(图3.10),煤层破坏强烈,构造煤极其发育,煤与瓦斯突出非常严重。

图3.10 平顶山八矿构造纲要图

发育顺煤层滑动断层的地带是构造煤发育的地带,多为Ⅳ、Ⅴ类构造煤,也是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地带;北西向展布的小断层附近构造煤普遍比北东向展布的小断层要发育,也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地带;八矿井田背斜向斜构造较发育,小褶皱引起煤层增厚,易于形成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无论是戊组煤层还是己组煤层都存在煤厚分叉合并现象,在煤层合并区域,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会急剧变大,导致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大,也是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大的地段。

3.2.2.4 平顶山十矿瓦斯地质规律

平顶山十矿井田总体为一由南西向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位于李口向斜西南翼的中偏东部,与八矿相邻,整个井田被北西西向展布的郭庄背斜、十矿向斜、牛庄逆断层、原十一矿逆断层和赵庄逆断层等一系列压扭性构造带所贯穿,是属于平顶山矿区的构造复杂区。受北西西向展布的十矿向斜、牛庄逆断层、原十一矿逆断层、郭庄背斜等一系列压扭性构造带的控制,将井田分成十矿向斜区、位于十矿向斜和郭庄背斜间而由牛庄逆断层和原十一矿逆断层共同作用形成的地垒区和郭庄背斜北翼区(图3.11)。

图3.11 平顶山十矿井田构造纲要图

(1) 十矿向斜区十矿向斜是一个宽缓的向斜,煤层倾角5°~10°,又是位于靠近煤层露头方向的井田浅部。对于丁组煤和戊组煤大部分都处在始突深度以上,戊9-10煤层始突深度420m,丁6煤层始突深度580m。但是对于己组煤层在位于向斜倾伏端靠近向斜轴部的煤层就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2) 地垒区由于牛庄逆断层靠近十矿向斜北翼、原十一矿逆断层靠近郭庄背斜的南翼,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个共用翼,地垒区是由两个逆断层的上盘共同作用控制的隆起区,这本来是一个构造作用强烈的复杂区,如在戊五采区构造煤厚一般都在2m以上。但是由于戊组煤和丁组煤大部分都处在始突深度以上,所以目前还没有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但是对于己组煤层埋藏深,在靠近两个逆断层附近的深部煤层就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3) 郭庄背斜北翼区郭庄背斜是一个在井田中部强烈突起的褶皱构造,它在南东端仰起、北西端倾伏,由东到西贯穿整个井田。由背斜轴部向北翼,煤层倾角由5°增大至27°。这说明它是一个构造作用强烈的紧闭褶皱构造。煤层倾角的急剧变化是构造挤压变形作用的结果,戊组煤、丁组煤、己组煤已发生的40余次煤与瓦斯突出均位于煤层倾角急剧变化的该区。

(4) 小型断裂构造实践证明,煤与瓦斯突出往往发生在小断层附近,尤其是压扭性小构造。十矿统计了1553条断层,落差小于2m的断层占总数的85%。十矿小断层北西西向是以压扭作用为主的次级断裂(曾经也发生过张扭作用);北北东向是以张扭作用为主的次级断裂(曾经也发生过压扭作用);北西向和北东东向分别是来自南西向北东推挤的主应力作用产生的共轭断裂,是以剪切作用为主的。

㈡ 平顶山十一矿山西组己<sub></sub><sub>-</sub><sub></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平顶山十一矿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平顶山十一矿位于平顶山煤田西部,距市中心约13km,是平煤集团的大型骨干矿井之一,是平煤集团唯一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井田东西走向长5.88km,南北倾向平均宽2.84km,面积16.68km2。矿区专用铁路与京广、焦枝线连接,公路与市区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矿井1972年8月,开工兴建,1979年1月简易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0×104t/a。1995年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核定年生产能力为120×104t/a,2001年达产。

矿井采用竖井分水平开拓,井田分两个水平开采,-450m 水平以上为一水平,以下至-800m 水平为二水平。该矿井开采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是一个高瓦斯矿井。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十一矿井田位于平顶山矿区西部,西邻NNE向的郏县断裂,地质构造位置为NW向展布的锅底山断裂的上盘、NW向展布的九里山逆断层的下盘,处于一个NW向展布的构造挤压复杂区。

井田内除锅底山正断层、凤凰岭断层、前凤凰岭正断层、余官营平移断层等分界断层外,落差大于20m的断层还有张庄逆断层、艾山逆断层、边庄逆断层和岳庄逆断层。落差2~20m的小断层受其附近大中型断层的影响,在走向上可以分为N W—SE和NE—SW 向两组,且以N W—SE向为主。在其分布方面,以戊组煤层内小断层最为发育,己组煤层次之,丁、庚组煤层最少。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平顶山十一矿与五矿、七矿同时位于锅底山断裂上盘,锅底山断裂属于控制性断裂。受锅底山断裂的控制,十一矿井田尤其是井田东翼经历过锅底山断裂上盘的逆冲以及该断裂反转时的下降运动,煤层破坏强烈,构造煤发育,是一个构造复杂区,瓦斯富集的地带是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地带。同时井田位于郏县断裂的东侧,受NNE、NE向展布的郏县断裂裂陷活动的影响,井田西部煤层瓦斯得到部分释放,而且厚度较薄,倾角更大,瓦斯较东部小。井田由浅至深,煤层由陡变缓,受煤层露头和煤层倾角的影响,煤层浅部瓦斯较小,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瓦斯增大的较快。

平顶山矿区NW和NWW向的构造较长时期受南西至北东方向的推挤作用,这个方向的断裂,瓦斯的储集性能较好;NNE、NE向的断裂,在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早期构造应力场表现为张(扭)性,这个方向的构造对瓦斯的储集性能较差。受锅底山断层的影响,平顶山十一矿以NW方向构造为主,有利于瓦斯的储集。

四、瓦斯涌出特征

系统整理分析了平顶山十一矿已16-17煤层和戊9-10煤层历年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受煤层露头和倾角的影响,煤层浅部瓦斯涌出量较小,受构造的控制,西部比东部小,整体上具有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图4-1)。戊9-10煤层底板标高-500~-630m,绝对瓦斯涌出量5~10m3/min,底板标高-630~-750m,绝对瓦斯涌出量10~15m3/min,底板标高-750m 以深,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5m3/min;己16-17煤层底板标高-576~-771m,绝对瓦斯涌出量5~10m3/min;煤层底板标高-771~-967m,绝对瓦斯涌出量趋势值是10~15m3/min;煤层底板标高-967m 以深,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5m3/min。

图4-1 己16-17煤层绝对瓦斯涌出量与标高回归分析

五、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划分

锅底山断裂是一个控制性断裂,在锅底山正断层的上盘的十一矿与五矿、七矿同属于一个瓦斯地质单元,经历过锅底山断裂上盘的逆冲以及该断裂反转时的下降运动,构造复杂,构造煤发育。平顶山矿区五矿主采煤层己16-17煤层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9次,其中8次发生在锅底山断裂的上盘,由此推断十一矿具有潜在突出危险性。根据测试资料,十一矿己二采区己16-17煤层的破坏类型西翼为Ⅱ、Ⅲ类,东翼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己16-17煤层的破坏类型局部可达Ⅳ、Ⅴ类,煤层瓦斯压力实测0.8~2.9MPa,瓦斯放散初速度△P为2~16,f值为0.13~3。随着开采规模的加大,开采深度的加深,瓦斯含量和压力会不断增加,根据五矿、七矿、及十一矿己组煤层的突出资料和参数,结合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将已16-17煤层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5m3/min以上区域、戊9-10煤层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10m3/min以上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

㈢ 平煤集团十一矿简介

平顶山煤业集团十一矿一、矿区简介1、地理位置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一矿,位于平顶山市西郊香山脚下,距市中心约13公里。气候: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5.2-15.8oC之间;与常年平均值相比显著偏高0.6-1.1oC。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0.4oC。降水:年降水量819毫米。3、交通条件平煤十一矿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平煤十一矿拥有矿区专用铁路与京广、焦枝线连接。公路:平煤十一矿与市区相连,即将修筑的平洛高速公路从矿区南侧通过。二、矿区发展1、矿区历史1972年8月十一矿开始动工兴建。1979年元月平煤十一矿简易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60万吨。投产后,安全状况稳定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原煤产量稳步提高。1986年平煤十一矿顺利达产。1995年平煤十一矿开始进行矿井改扩建,煤炭产量稳步提高。1998年平煤十一矿一举扭转长期亏损局面,盈利水平逐步提高,成为平煤集团改革、管理和发展的一面旗帜。按照十一矿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该矿于2001年底完成改扩建任务,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2002年平煤十一矿矿井生产能力预计达到150万吨,2004年将成为平煤集团的产量和利润大户。平煤十一矿先后荣获中煤总公司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原煤炭部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现代化矿井。2、矿区规划平煤十一矿改扩建项目:矿井设计能力由120万吨/年扩建到300万吨/年,新增规模180万吨/年,项目总投资64856.87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完成投资34042.89万元。 三、矿区现状1、矿区条件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一矿是平煤集团的大型骨干矿井之一。现有固定资产3亿元,职工4700多人。 十一矿是平煤集团唯一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 井田东西走向长约7公里,倾斜宽约3公里,井田范围23.5平方公里,可采煤5组9层。①储量平煤十一矿煤炭的地质储量2.26亿吨,深部为无限井田、煤炭储量丰富,发展后劲充足。 ②生产能力目前,平煤十一矿矿井设计能力为120万吨/年。2、煤种煤质平煤十一矿主要煤炭品种为:1/3焦混煤、焦煤、块煤,具有低灰低磷低硫的特点。广泛适用于发电、冶金、建材等行业,畅销东南、西南各省份,商品质量和销售服务受到广大用户的广泛好评。主要煤质指标见下表: 一、产品简介和技术指标 煤种质量参数煤种质量参数筛混煤洗混煤发热量Qnet.arMJ/kg 21.6-23.824.3-27.6灰 分Ad% 23-2916-21挥发分 Vdaf%28-3728-37硫 分St.d% <0.5<0.5水 分Mt% 5-75-7粒 度mm<50<50二、产品各项认证产品生产许可证煤炭部发编号:G160401011产品质量认证曾连年荣获省级"质量信得过"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三、市场销售市场细分:产品畅销东南、西南各省份产品用途:主要用于发电、冶金、建材、化工、陶瓷、供热等营销途径:外运以火车运输为主;地销以汽车运输为主,在十一矿销售科办理手续四、矿区产量2006年平煤十一矿煤炭产量为产量180万吨。

㈣ 平顶山的煤怎么样和平煤集团做生意,会不会遇到很多问题 现在平煤集团在外人眼中,口碑好像不是很好。

在平煤买4700或4800大卡的煤给你4000的不错了,好煤自己加工,赖煤不买给你买谁。我也在平煤上班,这里的领导就这水平,最好不要和他们打交道,不然吃亏的是你自己。

㈤ 平顶山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一、气象水文

平顶山矿区气温属南温带季风区半干旱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736.7mm,年最大降水量为1323.6mm,年最小降水量373.9mm,雨季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64.6%。年平均气温 14.9℃,年最高气温 42.6℃,年最低气温-18.8℃。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097mm,年最高蒸发量2742.4mm。

矿区南北两侧有沙河、汝河围绕,沙河、汝河发源于伏牛山东侧,自西向东流经矿区的南部和北部边缘,并在矿区东部马湾附近汇合。沙河在矿区标高+75~+106m,最大流量5270m3/s;汝河标高+75~+80m,最大流量3040m3/s。湛河位于沙河北,在七星公司附近与北干渠连通,在张庄附近汇入沙河。韩梁矿区内仅有一条自北向南流向、横贯全区的石龙河,在段店附近流出矿区汇入沙河,流量为0.01~33.13m3/s。

白龟山水库是矿区内最大的地表水体,位于矿区西南缘,总库容6.49×108m3,水位+107.0m,除拦河坝具有7孔排泄闸外,在水库北侧人工开挖的北干渠及西干渠与湛河沟通,用以调用水量,调节库容3.91×108m3,洪水期及农田灌溉季节开闸放水分洪与灌溉,北干渠历年最大流量167.0m3/s,年径流量0.512~2.15×108m3。西干渠历年水最大流量4.11m3/s,年径流量0.0965~0.344×108m3

二、地层构造

1.地层

平顶山矿区地层自下而上有太古宇太华群、新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区内缺失奥陶系、中下石炭统等地层。较老地层分布在矿区西南部,含煤地层位于红石山—焦赞山以南及北部的九宫山一带。本区的中部是覆于煤系地层之上的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和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它们广泛出露并形成本区东西向的低山丘陵地形。

(1)太华群(ArTh):零星出露于白龟山水库北侧。岩性主要为石英岩、含铁质云母片岩和绢云母、角闪石石英片岩等。

(2)震旦系(Z):出露于白龟水库北侧。主要由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砂岩和安山玢岩组成。

(3)寒武系(

):出露于白龟山水库北侧和香山矿至七星公司南部。自下而上主要由灰黄色泥质灰岩、灰岩、砂质泥岩,灰色及深灰色鲕状、豆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岩石组成,该地层构成煤系地层的基底。

(4)石炭系上石炭统太原组(C3t):与下伏地层(

)呈假整合接触,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厚56~102.01m,平均67.92m,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砂泥质灰岩、燧石团块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和煤(庚煤组)组成。底部为鲕状铝土质泥岩及星散状铁矿。

(5)二叠系(P):由4个组组成。

下二叠统山西组(

):由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砂岩、紫红色斑块泥岩及己煤组组成,含煤一组2~5 层,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厚34~131.00m,平均94.00m。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

):整合于山西组之上,由浅灰色、灰白色、灰绿色砂岩,深灰色、灰黑色砂岩、砂质泥岩,紫红色斑块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三组(丙、丁、戊煤组)及不稳定薄煤层1~3 层,厚305.80~409.00m,平均厚322.00m。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

):本组整合于下石盒子组之上,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灰色、灰绿、肉红色及紫红色砂岩,紫红色斑块泥岩和煤层组成,本组不含可采煤层,含煤9~17层(甲、乙两煤组),平均厚度为255.00m。上二叠统石千峰组(

):本组下部为平顶山砂岩段,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的灰白色厚—巨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下部为巨粒夹含砾砂岩,厚65~154m,平均厚121.12m;平顶山砂岩段之上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的紫红色、暗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泥岩,中夹薄层或透镜状砾岩,井田内平均厚21.00m。

(6)三叠系(T):三叠系广泛分布于香山寺、艾山等丘陵最高峰,东西呈条带状展布,厚170m左右。主要由褐红色、砖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屑灰岩和钙质泥岩组成。

(7)第三系(R):本系岩性主要为不连续透镜状灰白色泥质灰岩,不整合沉积于各系之上。岩溶裂隙较为发育,为内陆湖相沉积。井田内厚0~6.93m,常见厚度3.50m,分布于井田南部。

(8)第四系(Q):井田内主要为杂色粘土、黄土、亚砂土夹卵石及钙质结核,厚度随地而异,最厚达80.50m,平均33m。

2.构造

平顶山矿区位于华北平原南缘,伏牛山以北,箕山以南。矿区内有中部的平顶山矿区和西部的韩梁矿区。该矿区处于豫西断隆、华北断拗和北秦岭褶皱带的衔接部位,先后受到中岳、怀远、加里东、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六期构造运动影响。中岳运动的北东—南西向的挤压应力,使前震旦系形成了轴向北西—南东向的褶皱基底,成为本期构造运动的主要格架。怀远运动和加里东运动使本区两次抬升,导致区内缺失奥陶系至中石炭统。在加里东运动至印支运动相对稳定期间,形成本区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印支运动再次抬升,导致侏罗系与白垩系遭剥蚀而缺失。燕山运动使古老基底发生隆起和坳陷盖层产生北西—南东向的褶皱和断裂,并伴有岩浆侵入与喷出。喜马拉雅运动使凹陷进一步发展,接受厚度达千米以上的新生代沉积,形成目前煤田构造。

矿区突出的地质特征为区内断块隆起,四周凹陷,形成了以郏县正断层、襄郏正断层、叶鲁正断层为界的叶鲁凹陷带、宝郏凹陷带和襄郏凹陷带。上述断层除郏县断层走向北东、落差较小外,其余两条均为走向北西、落差在千米以上的大断层。矿区位于伏牛山东端与黄淮平原西南缘过渡的低山丘陵地带,区内受构造控制形成一个以李口集向斜为中心的箕形向斜煤盆构造。平顶山砂岩及石千峰组红色砂岩,围绕煤盆边缘组成低山,南部由震旦系、寒武系组成剥蚀残丘,煤系地层隐伏在低山与残丘之间的坡、洪积层组成槽形谷地。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标高+70~+506m。韩梁矿区西部的青草岭为震旦系、寒武系组成的低山,东部为第三系火山岩系,北部和南部为寒武系组成的丘陵,中部为坡、洪积层组成谷地,标高+200m左右。

区内主体构造为一宽缓复式向斜——李口向斜,轴向北西50°,北西向倾伏,向斜两翼倾角5°~15°,由轴部向两翼倾角逐渐变大。次一级褶皱有位于李口向斜轴以南的郝堂向斜,诸葛庙背斜、牛庄向斜和郭庄背斜;位于向斜轴以北的白石沟背斜、灵武向斜和襄郏背斜。次级褶皱的明显特征是向斜宽缓,背斜窄陡。西部还有石灰窑大营背斜及韩梁弧向斜构造。除韩梁弧向斜构造外,上述次一级褶曲其轴向大致与李口向斜轴向一致。这些构造,向斜浅部收敛,深部倾伏放开,背斜浅部翘起、深部倾没,其轴部受引张作用产生断层及裂隙,往往是喀斯特发育地段也是地下水富集地带。目前有一、二、四、五、六、八、十、十一、十二和本矿等11对生产矿井和三环、七星、香山3个公司分布在李口向斜轴以南浅部;十三矿和正在建设中的首山一矿位于李口向斜北翼。

三、水文地质特征

1.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平顶山矿区是以李口向斜为主体的含煤盆地,其北西、南东、北东和南部边界分别被断距为1000m左右的郏县断层、洛岗断层、襄郏断层和鲁叶断层所切割,形成地垒构造。由于矿区老地层与边界外第四系松散层接触,使得矿区难以从外围接受地下水补给,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李口向斜东部仰起,西部倾伏。在地表,平顶山砂岩和石千峰砂岩出露,组成一系列近北西—南东走向的低山,形成向北西方向开口的箕形地貌单元。李口向斜轴南翼,以红石山、龙山擂鼓台、落凫山、平顶山、马棚山、焦赞寨等低山组成地表分水岭,标高300~500m。分水岭南北分别为沙河和汝河水系。矿区内大的地表水体为汝河、沙河、湛河、乌江河及与白龟山水库相连的北干渠。汝河、北干渠、乌江河流经灰岩地层露头附近,对矿区地下水影响较大。

2.主要含水层及富水性

依据地层岩性、含水层充水空间和地下水类型,将平顶山矿区含水层(组)归并为5大含水岩组,即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本区主要含水层有中、上寒武统灰岩喀斯特裂隙承压含水层组,上石炭统太原组灰岩喀斯特裂隙承压含水层组,煤系地层中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组和第三系及第四系泥灰岩、砂砾层无压及承压含水层组等。

(1)变质岩类风化裂隙含水岩组:由震旦系及其以前的古老变质岩系组成,以石英片岩、冰碛砂砾岩及石英岩为主,风化带一般厚30~100m,为裂隙潜水,局部为裂隙承压水,富水性弱。

(2)中、上寒武统灰岩含水层:寒武系以中部及中、下部毛庄组、馒头组页岩、砂质页岩为隔水层分为上下两个含水段。上段崮山组、张夏组岩溶较发育,以岩溶裂隙为主;在32-11孔见溶洞最大高度8.0m,在-250m以浅及构造破碎带附近,岩溶裂隙发育,相对富水性较强;单位涌水量为 0.00106~0.894L/s·m,渗透系数 0.000402~q0.726m/d,水质类型

水,矿化度0.2878~0.655g/L。下段辛集组岩溶发育不及上段,富水性稍差,为弱至中等富水的含水岩组。

(3)上石炭统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上石炭统太原组,厚32.50~119.00m,平均厚60m,由泥岩、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薄层石灰岩夹煤层组成,薄层灰岩一般7层,自上而下分为L1至L7,灰岩总厚16.81~48m,其中L2和L7灰岩比较稳定;浅部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好,单位涌水量0.00535~18.00L/s·m,渗透系数0.0251~64.8m/d,矿化度0.26~0.59g/L,水质类型

;L2灰岩是己组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L7灰岩是开采庚20煤层的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L6-7灰岩含水层上距山西组己17煤层48~88m,一般60m,下距寒武系灰岩1~15m,一般3~6m,灰岩厚2.99~28.47m,一般厚10~15m,灰岩喀斯特发育,由上、下两层灰岩组成。溶洞高度可达5.96m(42-4孔)至16.66m(42-9孔),由于接近寒武系灰岩,易受寒灰水补给,其富水性仅次于寒武系灰岩,是对生产威胁较大的含水层。L2灰岩含水层上距己17煤层3~47.8m,一般10m左右,灰岩厚1.5~22.8m,一般厚10~15m,灰岩喀斯特发育,多为小溶洞,42-4孔见溶洞高度可达1.42m,三矿井下遇溶洞高达8m,其富水性仅次于L6-7灰岩。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组混合抽水单位涌水量0.0005~65.8m3/h·m。二矿井下揭露L2灰岩涌水量达420m3/h,揭露L6-7灰岩溶洞时最大涌水量达1800m3/h。

(4)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包括二叠系平顶山砂岩及各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平顶山砂岩在矿区中部分水岭出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岩性为中粗粒石英砂岩,硅质胶结,厚110~130m,节理裂隙发育,富水性好,单位涌水量0.1568~1.0964L/s·m,渗透系数0.096~1.459m/d,水质类型

,矿化度0.300~0.412g/L。二叠系中、下部各煤层之间均有厚度较小的砂岩含水层,多为煤层顶板直接或间接充水含水层。各含水层之间都有泥岩、砂质泥岩相隔,一般无明显的水力联系。含水层以细、中、粗粒砂岩为主,单位涌水量0.00039~0.202L/s·m,渗透系数0.000047~0.952m/d,水质类型

,为弱含水的裂隙承压含水层。

(5)第三系含水层组:下部主要为河相沉积,其上部为河床、河漫滩及湖泊相,西部宝丰洼陷发育厚度达数百米,岩性为砂岩、砾岩及淡水灰岩,钻孔单位涌水量1~2m3/h·m。上部为湖相沉积,岩性为灰色泥质灰岩及淡水灰岩,厚0~28m,分布在平顶山矿区西南缘及湛河两侧,即基岩风化带古地形低洼处,呈条带状分布,在五、七矿范围最厚,泥灰岩局部喀斯特发育,富水性强,钻孔单位涌水量0.036~164.18m3/h·m,平均为19.026m3/h·m。第三系泥灰岩厚0~22m,分布于七至十一矿浅部煤层隐伏露头附近,含水性、导水性强,超覆于煤系地层之上,沟通了各灰岩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是造成七、五、十一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主要因素之一,单位涌水量0.244~45.0 L/s·m,渗透系数0.487~2.90m/d,矿化度0.3g/L,水质类型

-Ca2+·Mg2+型。

(6)第四系砂砾含水层:指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沙河、汝河两岸和东部及东北部广大平坦地区,厚0~450m,自西向东厚度逐渐增大。岩性多为褐黄色、灰黄色含钙质结核的粉质粘土、粘土、细砂及卵砾石组成。主要含水层为上部冲洪积成因的细砂、砂砾石层和下部砾石层及底部砾石夹粘土层。含水层之间多被不稳定的薄层状的砂质粘土、粘土隔开。总体富水性较弱。沙河、汝河两边的冲积沙层富水,可作为供水水源,接受降水渗入补给及地表水季节性补给,径流受地形地貌条件影响,集中于河流排泄。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07~16.2L/s·m,渗透系数为0.0021~193.35m/d,水质类型

,矿化度<0.5g/L,水温16~18℃,水位标高+74.99~98.29m。

四、地下水运动特征

1.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特征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和矿区西南缘寒武系灰岩露头及白龟山水库北干渠与西干渠等地表水体渗透补给,经过灰岩及第三系泥灰岩补给煤系地层。地下水接受了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的渗入补给以后,由浅入深自西向东径流,经由矿井排泄排水地下水形成一个与流向一致的西起十一矿、东到八矿的狭长漏斗,又因各矿排水影响造成了一个个小的狭长漏斗,包含在大漏斗之中,并相互干扰,促进了大漏斗往补给边界扩展,加快了地下水储量的消耗。

2.地下水运动特点

(1)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矿区受边界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地下水与区域含水层水力联系被切割,区内含水层出露面积较小,补给来源有限,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雨季或干渠放水期间地下水补给量增加,当补给量大于灰岩排泄量时地下水位在矿区西部大幅度回升,矿井涌水量增加,反之亦然。加之矿井大幅度排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某些主要含水层易于疏干。

(2)恶性突水威胁逐渐增大:由于喀斯特浅部发育,隔水层也多被风化破碎,开采初期水压高易突水,突水时来势猛、威胁大,如八矿东风井1971年发生突水,水量4200m3/h,给生产造成威胁。但随着开采水平的延伸,平顶山矿区也具有高水压、高地温和高地应力的特点。例如二矿和禹州新锋一矿在2005年均发生恶性寒灰突水事故,经济损失很大。

(3)基底寒灰水补给量较大:在矿区开采过程中,深部出水点袭夺浅部出水点,大出水点袭夺小出水点,如二矿和八矿,说明灰岩含水层喀斯特裂隙发育,水力联系密切。总结矿区煤层底板突水规律,可以看出,石炭系薄层灰岩突水有时水量较大,很可能受通过断裂构造由寒灰水补给,再者寒灰水直接突水经常发生。

五、地下水害现状

随着矿区二水平相继开发,己、庚组煤的产量逐年增加,其下伏灰岩水患日益突出,矿井喀斯特水量也随之增加。1987年全局14对矿井总排水量5215.12×104m3,其中灰岩水就有4598.5×104m3,占排水量88.17%。上述含水层地下水均以突水形式涌入井巷中,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于360m3/h的突水事故22次,其中来自灰岩的19次,占突水次数的79.16%;其中造成淹井3次,淹风井两次,其他均为局部被淹造成停采停掘。历年最大突水点出水量4390m3/h,采面最大涌水量420m3/h。

2005年7月二矿在掘进探水巷时,遇断层发生寒灰突水,最大水量3000m3/h,稳定水量1000m3/h,由于二矿和一矿相通,无防水煤柱,把一矿的一个水平淹没。2005年10月,禹州新锋一矿在大巷修理时,由于寒灰水顺小构造导升,修理打破了岩体应力平衡,发生滞后突水,最大水量38000m3/h,将矿井淹没。

根据上述情况,矿区主要水害是开采己、庚组煤层时,煤层底板灰岩喀斯特裂隙水以突水方式充入矿井,目前多数矿井还处在高水压、带压开采状态,不同程度地受到底板喀斯特裂隙水的威胁,全区受水威胁的煤炭储量达48925×104t。

㈥ 平顶山市卫东区矿工路小学的校风是什么

矿工路小学
平顶山市卫东区矿工路小学始建于1956年,已有4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一直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及家长们的厚爱。尤其在1995年,市、区两级政府共投资三百万元建造一座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四层综合教学楼。学校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中高2人,小高35人,占教师总数40%以上,优质课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9%之多, 25个教学班,1700多名学生。

学校遵循党中央"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在卫东区文指委、教体局、优办处的指导下,近年来,学校不懈努力,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设想,在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成绩显著,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小学管理先进单位、优质课先进学校、全国红旗大队、省优秀团支部、市先进党支部等光荣称号。在"开文明窗、办一流学校"口号的激励下,在争创区、市级文明单位的活动中,我校全体师生同心协力、全力以赴、严格标准、求得上进,2000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学校十分注重领导班子建设,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不断更新,但始终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生气的领导集体。她们勤奋学习、以身作则、锐意改革、踏实努力,带领全体教职工学法、守法,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争创文明单位的活动中,学校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各部门、各团体的作用,各项工作和谐开展,收获甚大。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经常不断地组织教师政治学习,进行爱岗敬业的道德教育,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注重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树典型、学榜样、定目标,鼓励他们走自学之路,处理好工、学矛盾,提高其文化层次,(现有30%以上获得大专学历);狠抓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和提高,定期组织比赛;开展师徒结队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得一批批青年老师脱颖而出,迅速成长,成为教育教学精兵强将、学科带头人。他们当中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多年来,学校重视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使每期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每项活动有方案、有记录、有检查、有总结。通过制度的约束,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已经形成,普法教育深入,全体教师均能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没有超计划生育和重大刑事案件,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政领导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建立并定期召开职代会,参与学校管理。
此外,学校在校园的规划上做了精心设计。建立升旗台,设置60米跑道、篮球场、排球场、乒
乓球活动区,名人画像上墙,八字校训醒目,花草树木对称,四季长青。校园环境做到了净化、绿
化、美化和教育化。学校对班级,班级对个人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每天有教师值班。每层有专人
管理,每日一清两扫,每周一次卫生大扫除,进行检查评比;板报不断更新,好事不断涌现。人人
爱校如家,个个讲文明,懂礼貌,教学秩序稳定,校貌焕然一新。

总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不断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市、区举办的各项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区直学校中名列榜
首,居先进水平。

㈦ 平顶山十二矿山西组己<sub></sub><sub>-</sub><sub></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平顶山十二矿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十二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东部,距市区9km,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井田范围,东部自北而南以20号勘探线500m 平行线为界,西部以23号勘探线与十矿为界,南以己组煤露头线为界,北以己15-17煤层李口向斜轴与八、十矿为界,井田走向长度5km,倾斜长3km,井田面积15km2

十二矿始建于1958年,原设计生产能力为30×104t/a,后经技改和扩建,2002年实际生产能力130×104t。

矿井采用竖井分水平开拓,走向长壁式全部垮落采煤法。井田内的主要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十二矿主要开采山西组的己15、己16、己17煤层。

矿井自投产到1988年被鉴定为低瓦斯矿井,1989年1月3日,在己15-17-16101风巷掘进施工中发生了建矿以来的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同年鉴定为突出矿井。到2002年,全矿井共发生突出22次,其中己六采区16次,己七采区6次,最小突出强度煤7t,瓦斯1122m3,最大突出强度煤293t,瓦斯25704m3,突出总煤量1526t,涌出总瓦斯量118096m3,始突位置标高-268m,埋深363m。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十二矿井田位于平顶山矿区东部,东邻八矿,西接十矿。井田内存在牛庄向斜和郭庄背斜两个次级褶皱,牛庄逆断层、F2逆断层和原十一矿逆断层三条大、中型逆断层,均为N W—SE向展布的压扭性构造。整个井田被N W—SE向展布的牛庄向斜和郭庄背斜两个压扭性褶曲构造所贯穿,控制着井田的一、二水平;三水平处于李口向斜轴东部收敛端的过渡区,属于应力集中带,中、小断层较发育,受其控制。十二矿属平顶山矿区的构造复杂区。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平顶山十二矿是一个高瓦斯严重突出的矿井,这与其所处的构造位置有着密切关系。几乎所有的煤与瓦斯突出都与高构造应力带的强挤压、剪切作用有关。受N W—SE向展布的郭庄背斜、牛庄向斜和牛庄逆断层、F2逆断层和原十一矿逆断层等一系列压扭性构造带的控制,将井田分成牛庄向斜南翼区、牛庄向斜和郭庄背斜的共翼区及郭庄背斜北翼区。

(1)牛庄向斜南翼区。属单斜构造,易于瓦斯的排放,瓦斯含量低,压力小,相对瓦斯涌出量一般为5~10m3/t,为低沼区,也没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

(2)牛庄向斜和郭庄背斜的共翼区。位于牛庄向斜北翼、郭庄背斜的南翼,两者共为一翼,受牛庄向斜、郭庄背斜、原十一矿逆断层、F:逆断层和牛庄逆断层的控制,瓦斯含量高,压力大,尤其是己六采区,相对瓦斯涌出量一般为10~20m3/t,为高瓦斯区,并存在着牛庄-F2逆断层挤压破坏带及牛庄向斜挤压破坏带,煤与瓦斯突出严重,己六采区发生的16次煤与瓦斯突出全部发生在挤压破坏带内。

(3)郭庄背斜北翼区。位于郭庄背斜轴北翼,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煤层产状、构造煤分布、瓦斯涌出及煤与瓦斯突出主要受郭庄背斜和李口向斜的控制。郭庄背斜为一直立开阔褶皱,受其影响导致浅部-300m 水平以浅煤层顶底板张性断裂发育,煤层普遍遭到破坏,构造煤发育,但瓦斯已被释放,相对瓦斯涌出量一般2~10m3/t,形成低瓦斯区。在-300m 以深的中深部,瓦斯压力大,含量高,构造破坏带即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带,如在已七采区已15-17160和已15-17170两采面附近有一煤层倾角变陡带,走向与煤层走向基本一致,倾角一般为30°~38°以上,构造煤发育,己七采区发生的6次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有4次发生在该变陡带内。三水平及以深主要受李口向斜控制,属于应力集中带,中、小断层较发育,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大。

四、瓦斯涌出特征

由历年的瓦斯涌出数据分析,已16-17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体趋势,不同瓦斯地质单元的瓦斯涌出特征具有差异性。

(1)郭庄背斜轴北翼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背斜轴北翼己七采区主要受郭庄背斜的控制,煤层厚度大,瓦斯压力高,瓦斯梯度大,致使瓦斯涌出量普遍较高,远离向斜轴部瓦斯涌出量大,并且随着靠近背斜轴,瓦斯涌出量明显减小。由瓦斯涌出量与标高之间的回归分析(图4-1),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随着煤层埋深增加而增加,呈正相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时标高取正数)。

(2)牛庄向斜与郭庄背斜共翼区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己六采区位于牛庄向斜与郭庄背斜公共翼,原十一矿逆断层、F2逆断层和牛庄逆断层的尖灭端,小断层发育,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变化大,构

图5-1 郭庄背斜轴北翼己七采区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与标高的回归分析

造煤发育。由牛庄向斜的仰起端向深部瓦斯涌出量逐渐增大,上分层回采工作面16161绝对瓦斯涌出量高达11.38m3/min。

(3)牛庄向斜南翼己4、己5采区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该区位于牛庄向斜轴南翼,属单斜构造,是浅部开采,受煤层露头影响,瓦斯大部分得到释放,瓦斯涌出量较小,在5m3/min以下。

五、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划分

从十二矿发生的22次煤与瓦斯突出来看,表现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突出地点主要集中在己六采区、己七采区的机巷、风巷和切眼,回采工作面没有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

(2)煤与瓦斯突出主要发生在高瓦斯赋存和构造煤发育地带。己六采区发生的16次煤与瓦斯突出都位于牛庄向斜、郭庄背斜的公共翼及原十一矿逆断层、F:逆断层、牛庄逆断层的尖灭部位,瓦斯含量高,构造煤发育。己七采区发生的6次煤与瓦斯突出中,4次发生在煤层倾角变陡的构造煤发育地带,该采区在标高-360m 处,瓦斯压力达2.06MPa,瓦斯含量16.5m3/t。

(3)煤与瓦斯突出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地质构造控制着瓦斯赋存和构造煤的分布,高瓦斯赋存和一定厚度的构造煤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必要条件。

依据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煤与瓦斯突出点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以及煤层瓦斯压力,将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的区域预测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三水平及以深属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凡是构造煤发育,煤厚变化、煤层倾角变化、小褶皱、小断层、层间滑动等受构造作用而强烈变化和发育的地带,应严防煤与瓦斯突出。

㈧ 平顶山一矿下石盒子组戊<sub>8</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平顶山一矿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心以北3km处,属平顶山煤田。东西走向长5km,南北倾斜宽5.86km,面积29.3km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00×104t/a,1993年达产。矿井采用竖井—斜井联合多水平综合开拓布置,一水平标高-25m,二水平标高-240m,三水平标高-517m。

含煤地层属上石炭统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其中以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为重要含煤地层,自下而上含有5层主要可采煤层,分别是庚20、戊8、戊9、戊10、丁6煤层。

矿井2002年之前一直在一、二水平回采,属于低瓦斯涌出矿井。从2002年开始进入三水平回采,瓦斯涌出量明显的增大,现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平顶山一矿井田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东部边界是十矿,西部边界是四矿。井田基本构造为一走向N 60°~70°W、倾向北东的平缓单斜构造,地层倾角7°~15°,一般10°左右。N W—SE向展布的郭庄背斜、牛庄向斜、牛庄逆断层,由十矿跨入该矿井田东部的二水平和三水平,与位于其下方的竹园逆断层、张家逆断层构成N W—SE向展布的构造带,控制着一矿井田东部和深部以压(扭)作用为主的构造形态。

一矿井田构造特征,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三部分:二水平及其以上,大致以30勘探线为界可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三水平及其深部。

(1)东部,与十矿一起,主要是受N W—SE向展布的牛庄向斜、牛庄逆断层作用的控制,煤层构造以压性、压(扭)性作用为主,兼具有张(扭)作用,煤层受到强烈的挤压、剪切破坏,煤层中的小揉皱,剪切滑动很普遍,“构造煤”特别发育,戊8-10煤层中的“构造煤”厚度一般在1~1.5m 以上。该部构造比较复杂,为了区分,可以简称“东部构造复杂区”。

(2)西部,在30勘探线以西至四矿井田边界,构造特征与四矿相似。并且与四矿、六矿一起位于锅底山断裂的东北盘,构造比较简单,构成了整个平顶山矿区相对的构造简单区。以北东、北北东向正断层比较发育为主要特征,并在喜马拉雅期近北东向右旋力偶作用时,表现为张(扭)性活动。煤层中的“构造煤”远不如东部发育,0.1~0.8m 左右,一般都在0.6m 以下。

(3)三水平及其以深,主要受N W—SE向展布的郭庄背斜的倾伏端、竹园逆断层、张家逆断层的控制,构造特征主要是挤压剪切应力为主。郭庄背斜的倾伏端,煤层的倾向、倾角和走向都发生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使煤层遭受强烈的挤压和剪切破坏;竹园逆断层和张家逆断层连成带状,控制了三水平及其以深的大半部;仅井田深部边界的西北端构造稍简单。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NW和NWW向的断裂,在第一期构造应力场为压(扭)性活动,第二期为张(扭)性活动,第三期(喜马拉雅期)仍属于压(扭)性活动,这个方向的断裂瓦斯的储集性能较好;NE、NNE向的断裂,尤其在第三期(喜马拉雅期)构造应力场表现为张(扭)性,这个方向的构造对瓦斯的储集性能较差。如一矿戊8-10煤层23021工作面,被一条NWW 向的断裂带东西贯穿,和邻近工作面相比,其他条件相近,但瓦斯涌出量高出一倍左右,该工作面瓦斯相对涌出量均在7m3/t以上,最高为7.7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6.9m3/min;在井田西部有一条NE向展布延展700余米、斜贯戊二皮带下山及其两侧工作面的一条正断层,其西侧为22101、22081工作面,东侧为21141、21120、21101工作面,两侧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都是向断层方向递减,尤其典型的是其西侧的22081面,瓦斯涌出量由1.67m3/t向断层位置递减为0.68m3/t,但在紧靠断层上方末端位置的22061面瓦斯涌出量为1.57m3/t,比其下方的22081面瓦斯涌出量高一倍多;NW、NWW向断层附近的构造煤明显的比NE向和NNE向发育。

向斜构造和背斜构造主要属于构造挤压带,特别是翼部和转折端,顶、底板岩层发生纵弯作用对煤层的剪切;向斜轴部易于储集瓦斯,小背斜如果顶、底板岩性封闭条件好,更易于储集瓦斯。逆断层主要是压(扭)性作用,断层比较紧闭,并造成煤层重复,易于储集瓦斯。更重要的是压性、压(扭)性构造最易于形成构造煤。一矿21171工作面中切眼以里,戊8-10煤层受牛庄向斜轴的影响,瓦斯相对涌出量6.97m3/t,绝对瓦斯涌出量17.04m3/min。过了该带,在中切眼以外,其他条件虽一致,但瓦斯涌出量明显变小为3.32m3/t、1.71m3/t。

整个井田,井田东部和三水平及其以深主要受N W—SE向展布褶皱和逆断层的控制,构造复杂,煤层受挤压、剪切强烈,煤层破坏严重,构造煤发育,有利于瓦斯的储集,开采时瓦斯涌出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大;西部主要以NE、NNE正断层比较发育,有利于瓦斯的释放,开采时瓦斯涌出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较小。在戊一采区西翼21141工作面,标高-340m 时,戊8-10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最高是2.5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2.48m3/min。在戊一采区东翼21051工作面,戊5-10煤层标高-195m 时,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4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8.22m3/min。

四、戊。煤层瓦斯涌出特征

由历年的瓦斯涌出数据分析可知,戊8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加的整体趋势,不同瓦斯地质单元的瓦斯涌出量变化趋势相差较大。二水平戊一采区西翼位于井田中部,煤层顶板以砂岩为主,透气性好,构造较简单,主要发育NE向的小断层,构造煤不发育,一般0.3~0.5m,瓦斯涌出量梯度为0.0543m3/(min·m)。二水平戊一采区东翼西半部,主要是以煤层顶板为厚层的砂岩为特征,老顶是20m 厚的中粗粒石英砂岩,直接顶为厚5m的灰白色砂岩,透气性极好,构造煤不发育(0.2~0.4m),瓦斯涌出量梯度为0.062m3/(min·m)。戊三采区和戊一采区东翼东半部位于井田东翼东侧,与十矿相邻,是构造复杂区,受NW向展布的牛庄向斜和牛庄逆断层的控制,煤层挤压剪切变形强烈,构造煤厚度1.0~1.6m 左右,煤层顶板为泥岩,封闭条件较好,瓦斯涌出量梯度为0.117m3/(min·m)。二水平戊二采区位于井田西翼,与四矿相邻,受NE向展布的龙池正断层控制,以张扭性作用为主,构造比较简单,构造煤不发育,瓦斯涌出量梯度为0.035m3/(min·m)。

五、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分布

依据实测结果,结合平顶山一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参数、瓦斯地质规律和平顶山矿区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实际资料和实践经验,将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min的区域确定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

㈨ 平顶山煤矿都干什么活,那位大哥能详细说一下吗、本人是农村的,家里穷,想上煤矿工作,可是文化不高

下井挖煤,正规的煤矿有采煤队,掘进队,皮带队,运输队,通风队,后勤,等等很多,一般小矿你去了就是采煤或者掘进,一线的工资也高,但是,个人不希望你去,年轻轻的,出去干啥不行,别因为穷去拿生命和健康做交易。除非你真的十分需要很多钱。

热点内容
驻马店上蔡县邮编 发布:2021-03-16 21:53:57 浏览:888
新发地招聘 发布:2021-03-16 21:51:19 浏览:217
漯河大伟 发布:2021-03-16 21:51:07 浏览:401
相亲爱一家 发布:2021-03-16 21:49:54 浏览:504
校园跳蚤市场系统 发布:2021-03-16 21:48:31 浏览:929
洛阳到巩义汽车时刻表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108
男人胖相亲 发布:2021-03-16 21:47:49 浏览:948
苏宁郑州网点电话查询 发布:2021-03-16 21:47:42 浏览:459
同城帮二手良品真假 发布:2021-03-16 21:47:20 浏览:227
河南周口甲醇 发布:2021-03-16 21:42:35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