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卫东区人民政府
⑴ 平顶山市有哪些五区八县
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汝州市舞钢市 宝丰县郏县鲁山县叶县高新区新城区六区六县市啊,怎么会是五区八县呢?
⑵ 平顶山卫东区民政局在那里
卫东区人民政府院内啊 就在广电大厦旁边 建设路与东安路交叉口西50米路北
⑶ 平顶山包括几个县市区
平顶山包括:
汝州市、舞钢市、宝丰县、叶县、鲁山县、石龙区,新城区郏县和新华、卫东、湛河。
⑷ 河南省平顶山地区有哪几个县
平顶山市辖4区、4县,代管1个县级市。
⑸ 卫东区地质矿产局
李相晨 局长
韩胜利 副局长
王晓伟 副局长
孙佑林 纪检组长
李相晨简介:河南省鄢陵县人,汉族,大专学历。1980年10月参加工作,1980年10月~1982年12月,在装甲兵技术学院工作;1983年1月~1986年9月,在平顶山市棉纺厂工作;1986年10月~1988年11月,在平顶山市供销社工作;1988年12月~1989年9月,在平顶山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工作;1989年10月~2001年6月,在平顶山市土地管理局工作;2001年7月~2010年10月,在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工作;2010年10月至今,任平顶山市卫东区地质矿产局局长。
【机构设置】卫东区地质矿产局成立于1993年12月,由原郊区矿产资源管理局区划而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赋予的职责,负责辖区矿产资源监督管理、规划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治理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等工作。局现有班子成员4人,内设办公室、财务股、人事股、纪检监察室、矿产资源稽查队、矿产资源股、征收股、地环股8个职能股室。现有干部职工65人,其中退休职工3人,在职干部38人(包括4名羁押人员),工人24人。经费来源全部为矿产资源补偿费返还款,数额为上缴国库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40%。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主要为工业用煤,煤层遍布全境,煤系地层厚度800米,纯煤总厚度为30米,含煤层7组88层,其中庚、己、戊、丁层为可采煤层,甲、乙、丙组煤层薄,灰分含量大,无开采价值。还有矿泉水、砖瓦粘土、建筑石料、煤层气等其他矿产资源。现辖区共有中平能化一矿、十矿、十二矿、八矿、平煤天力公司吴寨煤矿和广天煤业、福安煤业、中祥和瑞八家煤矿。其中广天煤业、福安煤业、中祥和瑞三家煤矿属于兼并重组煤矿。
【矿业秩序整顿和治理】自2009年新华区新华四矿“9·8”事故发生以来,按照市、区煤矿停工停产整顿的精神和要求,严格落实对所分包光辉煤矿、东风煤矿和兴东二矿的监管工作,保持停工停产期间各项监管措施的落实。2010年兴东二矿“6·21”事故发生以来,按照市、区的要求,依法对辖区所分包东风煤矿、光辉煤矿和金牛山煤矿进行了拉倒井架、填实井筒;积极开展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开采矿产资源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卫东区实际,成立了以副区长为组长,区地矿局、区发展改革委、安监局、监察局、公安分局、土地分局、工商分局、华辰供电相关单位为成员的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地矿局。依据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对辖区关闭退出的8家煤矿和纳入兼并重组的两家煤矿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排查的重点是退出关闭矿井是否有死灰复燃、非法转让矿业权、无证采矿、超越批准范围开采资源违法行为等。通过排查摸底和集中整治,截至2010年底,卫东区关闭退出的8家煤矿,除兴东二矿外,其他7家经日常巡查未发现死灰复燃现象,其中金牛山煤矿、东联二矿二井、兴东二矿和东风煤矿的采矿许可证已吊销,另外4家已提请程序,上报市国土资源局进行吊销。
【矿产资源监督和管理】根据市国土资源局要求,对辖区被中平能化集团兼并重组的广达煤矿、吕庄煤矿、何庄煤矿3家企业变更采矿许可证的资料进行了预审并上报市局。并对中平能化集团吴寨煤矿采矿权的变更及转让依法出具、上报了初审意见。同时完成了卫东区2009年度储量动态检测年度报告和向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区发展改革委上报了《关于辖区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现状的情况说明》等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2010年6月3日,由区政府牵头组织召开了卫东区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工作会议,向相关责任单位发放了地质灾害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7月2日由区政府发函至市国土资源局,恳请进一步加强对辖区竹园四组新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目前该治理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中,治理项目资金基本到位。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2010年,煤矿由于受停工停产整顿和“6·21”兴东煤矿事故等因素影响,煤矿处于停产状态,征管形势十分严峻。对此,加强与平煤集团的沟通和联系,争取企业理解和支持,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影响,在市国土资源局征收办的大力支持下,全年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开展顺利,并全额入库。
(董小军)
⑹ 平顶山市包含哪些县市
截至2011年07月01日,平顶山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34个街道、31个镇、47个乡。
平顶山市面积6301平方千米,2010年常住人口340万人。
新华区面积 157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邮政编码467002。区人民政府驻建设路。(区划代码410402)
卫东区面积 103平方千米,人口30万人。邮政编码467021。区人民政府驻建设路。(区划代码410403)
石龙区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 6万人。邮政编码467045。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区划代码410404)
湛河区面积 124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邮政编码467000。区人民政府驻光明路。(区划代码410411)
宝丰县面积 722平方千米,人口50万人。邮政编码4674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区划代码410421)
叶县面积1387平方千米,人口86万人。邮政编码467200。县人民政府驻昆阳镇。(区划代码410422)
鲁山县面积2406平方千米,人口88万人。邮政编码467300。县人民政府驻鲁阳镇。(区划代码410423)
郏县面积 727平方千米,人口59万人。邮政编码467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区划代码410425)
舞钢市面积 640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邮政编码462500。市人民政府驻在垭口。(区划代码410481)
⑺ 平顶山的历史!
1、平顶山为古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故平顶山又称鹰城。平顶山市古为豫州地。殷商时期,为应、桀部落,西周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
2、秦统一后,平顶山境域属颍川郡、三川郡和南阳郡。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北部仍属颍川郡。
3、隋朝分属襄城郡和颍川郡,唐代先后分属汝州郡、许州郡、襄城郡,宋元起止明清分属汝州、许州和裕州。
4、民国初年属河洛道、汝阳道,后分属豫南道、豫东道、豫西道。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顶山地区分属洛阳专区、许昌专区。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平顶山市,为省辖。
6、1960年,撤销宝丰县,将原县属行政区域划归平顶山市,次年又恢复宝丰县制,仍归许昌专署领导。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为平顶山特区,实行双重领导,以煤炭部领导为主,河南省领导为辅。
7、1968年3月,恢复平顶山市,同年3月,经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河南省军区党委批准,成立平顶山市革命委员会。
8、1981年11月,成立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市革命委员会。
(7)平顶山卫东区人民政府扩展阅读:
平顶山市地形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展布。地貌类型多,山脉、丘陵、平原、河谷、盆地齐全。西部巍峨的伏牛山、层峦叠嶂,中部、东部为丘陵、平原。
西部以山地为主,多数山峰海拔500米—1000米,部分山峰海拔在1000米—1600米,最高山峰是鲁山县西部边界的尧山主峰玉皇顶,海拔2153.1米。东部以平原为主。在低山和平原之间,分布着高低起伏的丘陵。从南北看,大体有三列呈北西—南东展布的山地夹两组河谷平原。
⑻ 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
平顶山于1957年建市,市区为西周时期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古汉语“应”“鹰”通假,因此平顶山又称鹰城。境内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4处,有千手观音证道祖庭香山寺、“中原四大名刹”之一风穴寺和世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国家重点考古发现汝官窑遗址,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安息地三苏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叶县县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和中国曲协命名的“中国曲艺城”,是世界叶姓、刘姓华人的祖籍地。尧山风景区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现辖2市4县4区,土地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03万人。
周其芳 党组书记、局长
王建民 党组副书记、调研员
孟宪友 党组成员、副局长
贾鲁生 党组成员、副局长
贾中志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王万京 党组成员、副局长
郑世杰 党组成员、副局长
周其芳简介:河南省临颍县人,195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83年12月~1997年12月,历任临颍县窝城乡党委宣传干事、临颍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临颍县巨陵乡党委书记、临颍县城关镇党委书记、临颍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7年12月~2002年12月,历任中共郾城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常务副县长;2002年12月~2009年9月,历任漯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2009年9月至今,任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2001年10月,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撤销平顶山市地质矿产局和土地管理局,成立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为市政府的组成部门。主管全市土地、矿产、测绘管理工作。2010年,根据《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平文〔2010〕15号),设立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科、法规科、财务科、耕地保护科、用地审批科、地籍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矿产开发和地质勘查科、矿产资源储量科、地质环境科、执法监察科、行政审批服务科等18个科室,机关行政编制为54名,下属3个副处级单位(土地复垦中心、测绘局、国土资源监察执法支队)和10个正科级二级机构,并设新华、卫东、湛河、开发、新城5个直属分局。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面积为79101.212公顷,耕地31.56万公顷,62.6%分布在东部平原,37.4%分散在浅山丘陵区,人均耕地0.95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6.85万公顷。
【耕地保护】2010年,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多措并举,抓好耕地保护工作。首先,层层签订了《平顶山市2010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给100多万户村民发放了基本农田保护证,明确了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的责任。对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了细化,先后投入500万元,划定基本农田地块20344块,在乡镇明显位置设置基本农田保护区图1103幅,并建立健全了保护制度。其次,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执行和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占一补一”的审核制度。全年经依法批准建设用地27个,共占用耕地479.2公顷,补充耕地479.2公顷。组织完成了汝州、舞钢等4个县(市)12批项目的立项,项目总规模22179.45亩,投资8091.0567万元,新增耕地15082.65亩,确保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一是超前科学编制了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利用规划,并全部通过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审批。国土资源部将平顶山市列入全国首批11家市级规划审批单位,为平顶山市城镇发展和经济建设预留了用地空间。二是为规范新农村建设用地行为,破解新农村建设用地难题,市局党组高度重视,通过认真研究土地政策,多次召开研讨会,借鉴全国各地成功经验,总结舞钢、郏县试点经验教训,协助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解决新农村建设用地问题的意见》。在逐步规范新农村建设用地行为的基础上,有序解决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求。2010年上报省国土资源厅挂钩项目653.46公顷(9802亩),审批354.74公顷(5321亩),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同时,制订下发了《平顶山市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舞钢市申报的两个试点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报市政府审批。
【土地利用管理】一是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大幅度提高供地率。2010年全市供应土地1205公顷,土地供应面积同比增长354%,供地率达到了86.1%,确保了平高、气囊丝、姚孟二期等省市重点项目、“城中村”改造项目、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用地需求,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建设,保障了平顶山市的经济发展。二是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和改变容积率补缴出让价款的追缴力度。全年盘活土地400公顷,清理闲置土地6宗。全市实现土地出让收入26.1亿元,其中,市本级实现出让金入库14.76亿元。同时,排除干扰,通过多种有效措施,追缴土地出让价款1.2亿元,不仅挽回大量经济损失,而且有效规范了建设秩序。三是土地储备工作实现了历史的新突破。在没有储备中心的情况下,通过协调财政、银行,全年累计筹集土地储备资金约1.6亿元,储备土地约2210亩。出让8宗,面积909.1513亩,收缴出让金4.17亿元。为政府有效控制土地一级市场、走经营城市之路作出了有益探索。四是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积极开展创建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市)活动。完成标准厂房建设44万平方米,已使用32.6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0家;在全市开展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舞钢市和宝丰县产业集聚区作为省级创建单位,积极开展了多种宣传和推广活动。
【地籍管理】一是保质保量完成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在技术协作单位的紧密配合下,经过市、县两级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平顶山市二市、四县、四区调查总面积7910.1平方公里,含全市城镇地籍更新调查面积约265.8平方公里。其中市本级(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农村土地调查面积约422平方公里,含城镇地籍更新调查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调查任务。全面完成了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开发园区调查等各种专项调查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土地调查及建库、城镇地籍调查外业测量、权属调查及建库全部完成,查清了平顶山市各类土地面积、位置、地类及用途和土地利用现状。成果上报国家,等待对成果的确认。二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按照要求做到实地、数据和图件三者一致,为土地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三是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查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厅的要求,全面开展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发证工作,以石龙区为试点,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积极开展了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按要求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建设用地管理】积极与省厅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计划指标。对省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9个输变电工程、地方铁路、高速公路等8个重点工程及时办理了用地手续。全年共上报国务院、省政府审批各类建设用地96件,面积31687亩,已批回用地17444亩,是省下达建设用地指标的5.4倍,有力支持了平顶山市的经济社会建设。
【矿产资源】平顶山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矿种59种,查明资源储量的有31种,主要矿产产地137处,共伴生矿产地52处,优势矿产主要有煤炭、铝土矿、铁矿、岩盐、耐火粘土矿、水泥用灰岩、萤石等。原煤储量103亿吨,并且煤质好,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主要分布在新华、卫东、石龙、汝州、宝丰、鲁山;钠盐储量3300亿吨,主要分布在叶县,叶县被中国矿业协会授予“中国岩盐之都”;铁矿石储量9.7亿吨,主要分布在舞钢、鲁山,是全国十大优质铁矿区之一,舞钢市被授予“冶铁之都”。
【矿产资源管理】全力做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困难情况下,集中办公,超前完成初审113家,得到了市政府和煤炭兼并重组领导小组的高度赞扬。认真开展年检工作。年检矿山企业448家,全市国有矿山采矿权持证率达到100%。加强矿山储量动态管理。依法督促463家甲类及乙类矿山企业开展储量动态检测,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零星分散矿产动态检测。足额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全年共征收入库矿产资源补偿费1.4536亿元,实现了征收面和入库率“双百目标”。
【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完善了群测群防责任体系,制定了《地灾防治预案》和《应急预案》,并与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局签订了防灾责任书,成立了地灾应急救援队和汛期救援预备队。汛期组织管理和技术人员150多人次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全市392个地质灾害点逐个进行调查登记,对重大影响区的7000多个居民发放了明白卡,使其明白撤离的线路和避让的地点。对重点危险区实行重点监控,建立健全群测群防工作机制。为弘扬舍己救人的精神,隆重召开会议,对舞钢市杨庄地质灾害有功人员计宝臣给予5000元的奖励。由于措施得力,狠抓落实,尽管2010年全市地灾频发,全年没有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土地卫片执法】针对全市第十次卫片执法中违法比例高达62%的严峻形势,先后两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四次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3月21日,市政府召开由市长、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参加的高规格国土资源管理大会,并请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杜滇昆副专员到会讲话。加上督察济南局督办洗煤厂整治,平顶山市在两个多月中掀起了打响两场硬仗的高潮。
两个多月中,市政府召开了4次常务会议、14次督导会、动员会,专题研究部署土地执法工作。两个多月中,市国土资源局所有班子成员分包县区,组织了5个督导组,全部吃住在拆除一线。市、县两级干部职工从没休息过节假日。市国土资源局顶住巨大压力,排除各种干扰,发扬“三铁”精神(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重拳出击,在全市迅速掀起了拆除违法建筑的高潮。同时,市国土资源局致函叶县、郏县、汝州、宝丰等6个县(市、区)政府,要求必须迅速整改,掀起拆除高潮,违法用地比例必须在5月底前降到10%以下。否则,停批土地报件和一切涉地业务。市国土资源局还与市监察局启动约谈机制,对叶县、汝州、宝丰、郏县等9个违法占地严重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约谈。要求限期拆除、整改复耕到位,否则,就地免职。第十次土地卫片执法中启动问责,追究县级领导党政纪责任3人,科级干部党政纪责任5人,起到了以做效尤的作用。
经过两个多月的大力整治,共拆除违法用地552宗,面积1200亩;拆除违法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复耕土地面积485亩。通过依法拆除和补办用地手续,使违法用地比例降至7.98%,从而不仅避免了市、县两级政府被问责,而且在全社会起到了宣传法规、震慑犯罪的作用。
【洗煤厂专项整治】省政府针对平顶山市煤炭洗选行业混乱无序发展、污染环境、违法占地的问题,专门下发了《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平顶山市煤炭洗选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意见的通知》,按照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和省政府的要求,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拆除煤炭企业188家,涉及土地面积940亩,拆除煤炭企业违法建筑120000平方米,复耕土地480亩,专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矿业秩序整顿】为巩固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成果,一是在全市集中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秩序活动。重点对边远地区封闭式养殖场、个体工厂和家庭民居等场所存在的隐蔽非法矿井进行全面排查。春节前后,市局稽查队和鲁山、宝丰县局执法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吃住在矿区,集中打击无证开采行为,取缔5座无证非法煤矿,初步遏制了矿产资源混乱开发的势头。二是加强煤矿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了煤矿企业图纸交换、井下实测、密闭墙动态监管等制度,加大入井实测力度,严厉打击煤矿超层越界违法开采行为。三是严厉打击非煤矿产资源违法开采行为。在全市开展了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活动,特别是对汝州、宝丰的铝土矿探矿区和采矿区进行了重点整治,立案查处违法采矿案件47起,有力打击了违法采矿者。
【信访工作】信访量居高不下,是2010年初的三大难题之一。局党组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除积极做好执法等基础工作外,还强化责任,标本兼治,达到釜底抽薪和立竿见影之效。年初研究下发了《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明确市、县两级国土资源局局长为信访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市局副县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同奖同罚”、分包县(市、区)信访工作责任制;对县(市、区)局信访稳定工作实行“一票否决”问责制,凡京访、省访量连续排名靠前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免去局长职务、停止该县年度土地报件的处理。形成了全系统“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通过不懈努力,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进京赴省案件,京访量和省访量大幅下降。京访量由年初的全省倒数第1名晋升到第14名,省访量也退出了全省的前5名。信访稳定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创新宣传】通过积极争取,在市委书记的亲自安排下,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10月21日召开了由市四大班子领导、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分管县(市、区)长、产业集聚区主任、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市直检察院、法院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300多人参加的全市国土资源形势政策分析报告会。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周其芳作了题目为《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长达三个小时的分析报告。详尽地阐述了我国为什么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我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提出了依法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破解用地难题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纠正了部分领导干部的错误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路春阳)
⑼ 平顶山市在1957年建市前都归哪里
新中国成立后,平顶山地区分属洛阳专区、许昌专区。1953年国家大规模开发平顶山煤田,1954年成立平顶山煤矿筹备处,1956年1月,成立中共平顶山矿区委员会,同年3月,成立许昌专员公署平顶山办事处,下辖东高皇、大营、西高皇、井营四个乡。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平顶山市,属省直辖市,下辖二镇四乡,即诸葛庙镇、西高皇镇和大营乡、东高皇乡、井营乡、姚孟乡。1958年,市区设立了五个街道办事处,城市建设开始起步。1960年撤销宝丰县,将原县属行政区域划归平顶山市,次年又恢复宝丰县制,仍归许昌专署领导。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为平顶山特区,实行双重领导,以煤炭部领导为主,河南省领导为辅。1968年3月,恢复平顶山市,仍为省辖市。1969年设置新华区和卫东区。1971年建立西区。1977年舞钢区划归平顶山市,1979年舞钢区又划归许昌地区管辖。1982年,舞钢区重新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9月,分属许昌地区的鲁山、宝丰、叶县三县划归平顶山市管辖,1986年2月又将许昌地区的襄城县和郏县、洛阳地区的临汝县划归平顶山市。 1988年6月,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1990年9月,撤销舞钢区,设立舞钢市。二市均为河南省计划单列市,由平顶山市代管。汝州市2010年被省政府省发改委确立为河南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之一。 并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省直管体制。 1994年8月1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118号)同意将平顶山市郊区更名为湛河区。1996年12月,襄城县又划归许昌地区。1997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11号)设立平顶山市石龙区。至此,全市辖四县(鲁山县、宝丰县、叶县、郏县)、四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
魅力城市——平顶山(1张)代管汝州市、舞钢市,全市共有99个乡(镇)、25个街道办事处,299个居民委员会、2584个村民委员会。 2005年,平顶山市乡镇区划调整,撤并5个(原出处为9个)乡镇。舞钢市撤销王店乡,并入尚店镇管辖,尚店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安寨乡,并入枣林乡管辖,枣林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鲁山县撤销土门乡,并入背孜乡管辖,背孜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宝丰县撤销观音堂乡,并入大营镇管辖,大营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石龙区撤销南顾庄乡,设立相应街道。撤并后,平顶山市全市有93个乡镇、39个街道;平均每个乡镇人口为5.19万人,平均面积为84.75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