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做道场
㈠ 农村做道场怎么通知客人
农村做道场通知客人可以通过微信、短信、电话或请柬等形式,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提前2-3天把时间、地点告知客人。
㈡ 道场的农村道场
有些地方曾经是修道者聚居,他们建设房子通常会在门前留一广场,经常有客和很多慕名来的和其它同道就会坐在广场讲经说道,逐渐在这些区域的其他百姓也受其影响,也会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使得很多地方都农家的房子都设道场,其实最初都来源于修道之人传道讲经之场,如目前土家话还把朋友亲人之间的闲聊说成讲经,并且这种房子设道场的文化也是受土家文化影响,那里的道信仰很久远
㈢ “做道场”是怎么回事
道场原指佛成道之所。如《大唐西域记》卷八称释迦牟尼成道之处为道场。又称菩提道场、菩提场。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如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的道场。这也是广义狭义的分法。
做道场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天师道场等。佛教徒诵经、礼拜、修道的行为,超度亡人的法会等等。
另外,道场亦被用作寺院的别称。在寺院里做佛事做法事也是做道场。
简言之,修法行道之处即是道场。把修法行道之功德回向某人,即是为人做道场。
㈣ 道场是什么意思
泛指指修行学道的处所。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天师道场等。
作道场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天师道场等。佛教徒诵经、礼拜、修道的行为,超度亡人的法会等等。
佛、道二教诵经、礼拜、修道的场所。佛教徒诵经、礼拜、修道的行为。
唐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远大师修明要奥,得以观佛,浩入情海,洞开真源,道场专精。”
另外,道场亦被用作寺院的别称。在寺院里做佛事做法事也是做道场。简言之,修法行道之处即是道场。把修法行道之功德回向某人,即是为人做道场。
(4)本地做道场扩展阅读
四大菩萨道场简介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
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就了四大名山道埸,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的观音菩萨道场,四川峨嵋山的普贤菩萨道场和安徽九华山的地藏菩萨道场,故称为 “佛教四大名山”,而且从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按照“ 智、悲、行、愿“ 四大菩萨道场简介如下:
1、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大智,从风,金五台,象征“智慧”,坐骑青面狮口首仙即青狮;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东北隅,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据传为佛教中文殊菩萨的道场。它座落与“华北屋脊”之上,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分别是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顶无林木,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
这里现有寺院台内39处,台外8处,共47处,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五台山也是中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因此受到西藏、内蒙等地中国少数民族的尊崇。
2、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大悲,从水,银普陀,象征“慈悲”,坐骑金毛犼赛太岁即朝天吼;
普陀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湾出口以东约100海里处,属于舟山群岛,全境为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镇。全岛面积仅12.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最高处为佛顶山,海拔约300米。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座落海上的佛教胜地,具有“海天佛国”的美誉。普陀山相传是观音菩萨的道场,现有二十多座寺庵,其中最大是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3、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大行,从火,铜峨眉,象征“德行”,坐骑黄牙老象即灵牙仙。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79.3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气候多样化,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胜为峨眉一大特色。
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据传为佛教中普贤菩萨的道场。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大愿,从地,铁九华,象征“愿力”,坐骑谛听;
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山势雄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九华山汉时称陵阳山,南朝梁陈间称九子山,相传唐代诗仙李白游山后做歌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故易名九华山。
唐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卓锡九华,修行75年,99岁圆寂,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九华山由此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明清时达到鼎盛。九华山在鼎盛时期盛时有寺庙300余座,现在开放寺庙有93座,其中国家重点寺庙9座,省级重点寺庙30座,佛像万余尊,文物2000余件,僧尼700余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四大菩萨道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场
㈤ 农村丧事立灵、做道场
城市农村都有正常
㈥ 何为“做道场”
原指佛成道之所。梵文Bodhimanda的意译,音译为菩提曼拏罗。如《大唐西域记》卷八称释迦牟尼成道之处为道场。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如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天师道场等。
佛、道二教诵经、礼拜、修道的场所。晋支遁《五月长斋诗》:“腾波济漂客,玄归会道场。”《魏书.释老志》:“[始光间]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遂起天师道场于京城之东南,重坛五层,遵其新经之制。给道士百二十人衣食,齐肃祈请,六时礼拜,月设厨会数千人。”唐王昌龄《诸官游招隐寺》诗:“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宋史.真宗纪三》:“秋七月癸巳,上清宫道场获龙于香合中。”
佛教徒诵经、礼拜、修道的行为。唐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远大师修明要奥,得以观佛,浩入情海,洞开真源,道场专精。”
僧尼诵经超度亡人的法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水浒传》第三回:“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红楼梦》第十五回:“只有几个近亲本族,等做过三日道场方去的。”
㈦ 在家居士怎样办道场
我在几年时间里深深地体会到办一个如理如法的道场是多么不容易。虽然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共同修行,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是有一部分人在道场上很难遵守制度。 还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要阻止他(她)们,他们又不愿意听,心里还生烦恼。难道办一个如法的道场就这么难吗? 我们大家来这个道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都应该遵守道场制度,达到我们往生西方的目的。 我把几年中道场上出现的问题说一下,让我们大家共同探讨。我和一位大娘在她家办了一个念佛道场,大娘提供茶水、场所来方便大家,每天下午念三小时佛。刚开始就我们两个人,二十天后逐步开始有居士来念佛了,可是天冷呀、天热呀就不愿意来了,三年半过去了,道场才稳定下来。在以后的几年里道场念佛的居士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来道场的居士各有所求,有求就求吧,以后逐渐明白道理就不迷信了,可是很多居士把道场变成了聊天场所,东家长西家短,说个没完。经常做一些和佛法无关的事情,什么折元宝,做一些手工活,大家想想在道场里边做边念能清净下来吗?大娘为我们提供的是念佛道场,不是交流中心,做活动的场所。大娘的目的是让大家聚到一块共同探讨佛法,共同念佛,互相促进,早日回西方老家。 我们每天下午三个小时的专念,有人还是想念这念那,扰乱道场,大家试想一下大娘把家做道场,为的是什么?本意绝对不是让大家有一个聊天干活的场所。我们作为一个居士,护持道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大家都想让诸佛菩萨、龙天护法保佑我们,但我们连最起码护持道场的道义和义务都没有,不老老实实修行,诸佛菩萨、龙天护法能保佑我们吗? 我们没有出离心,根本就不能感应道交,因为你看不破,放不下,该做得事情什么也做不到,不该做的事情一件也不少做。如真正有出离心,什么也能看破,什么也能放下,当下就能感应道交,就能应了那句佛门之中有求必应的话了,而且慈父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往生西方了。 要想达到大家祈求的和所想的,一定要如理如法,勇猛精进修行,专修、专念,一句佛号念到底,往生西方、即生成佛。阿弥陀佛! 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二集
㈧ 人死后做道场有哪些步骤
这是出家人,,师傅,,道士的事,,有专门的仪轨!
㈨ 做道场是要下葬后才能做吗
按照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民间丧葬习俗,亲人逝去之后,一般都是在做完道场之后,再下葬。新时代,移风易俗,提倡文明丧葬,一切从简,现在很多地方都不做道场了。
㈩ 如何建立自己的道场
心外求道,求法,求佛,即为魔,即外道,非佛弟子。
大般涅槃经:
无所得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悉无所见。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声闻缘觉菩提。菩萨永断二乘菩提。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善男子。汝之所问亦无所得。我之所说亦无所得。若有所得是魔眷属非我弟子。
维摩诘所说经: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非此地不净,是人心不净,非此地不能成佛,是人无成佛之心,别有妄趣所执)
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
我问:‘道场者何所是?’
答曰:
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
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
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
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
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
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
精进是道场,不懈退故;
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
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
慈是道场,等众生故;
悲是道场,忍疲苦故;
喜是道场,悦乐法故;
舍是道场,憎爱断故;
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
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
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
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
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
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
三十七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
四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
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
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
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
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
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
三界是道场,无所趣故;
师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
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无诸过故;
三明是道场,无余碍故;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
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
说是法时,五百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