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招聘 » 韩信求职记

韩信求职记

发布时间: 2021-02-17 15:32:46

1. 韩信的经历

究竟韩信,是何等人物?听小子约略叙明。信为三杰中人,自应补叙明白。信本淮阴人氏,少年丧父,家贫失业,不农不商,要想去充小吏,也属无善可推,因此游荡过日,往往就人寄食。家中虽有老母,不获赡养,也累得愁病缠绵,旋即逝世。南昌亭长,颇与信相往来,信常去吃饭,致为亭长妻所嫉。晨炊蓐食,不使信知,待信来时,好多时不见具餐。信知惹人厌恨,乃掉头径去,从此绝迹不至。便是有志。独往淮阴城下,临水钓鱼。有时得鱼几尾,卖钱过活,有时鱼不上钩,莫名一钱,只好挨着饥饿,空腹过去。会有诸老妪濒水漂絮,与韩信时常遇着,大家见他落魄无聊,当然不去闻问。独有一位漂母,另具青眼,居然代为怜惜,每当午餐送至,辄分饭与信。信亦饥不择食,乐得吃了一餐,借充饥腹。那知漂母慷慨得很,今日饲信,明日又饲信,接连数十日,无不如此。与亭长妻相较,相去何如!信非常感激,便向漂母称谢道:“承老母这般厚待,信若有日得志,必报母恩。”道言甫毕,漂母竟含嗔相叱道:“大丈夫不能谋生,乃致坐困,我特看汝七尺须眉,好象一个王孙公子,所以不忍汝饥,给汝数餐,何尝望汝报答呢!”妇人中有此识见,好算千古一人。说着,携絮自去。韩信呆望一会,很觉奇异,但心中总怀德不忘,待至日后发迹时,总要重重谢她,方足报德。无如福星未临,命途多舛,只好得过且过,将就度日。他虽家无长物,尚有一把随身宝剑,时时挂在腰间,一日无事,踯躅街头,碰着一个屠人子,当面揶揄道:“韩信,汝平时出来,专带刃剑,究有何用?我想汝身体长大,胆量如何这般怯弱呢?”信绝口不答,市人却在旁环视。屠人子又对众嘲信道:“信能拚死,不妨刺我,否则只好出我胯下!”说着,便撑开两足,立在市中。韩信端详一会,就将身子匍伏,向他胯下爬过。能忍人所不能忍,方可有为。市人无不窃笑,信却不以为辱,起身自去。
到了项梁渡淮,为信所闻,便仗剑过从,投入麾下。梁亦不以为奇,但编充行伍,给以薄秩。至项梁败死,又属项羽,羽使为郎中。信屡次献策,偏不见用,于是弃楚归汉,从军至蜀。汉王亦淡漠相遭,惟给他一个寻常官职,叫做连敖。连敖系楚官名,大约与军中司马相类。信仍不得志,未免牢骚,偶与同僚十三人,叙饮谈心,到了酒后忘情,竟发出一种狂言,大有独立自尊的志愿。适被旁人闻知,报告汉王,汉王疑他谋变,即命拿下十三人,并及韩信,立委夏侯婴监斩。婴将众犯驱往法场,陆续枭首,已有十三个头颅,滚落地上。猛听得一人狂呼道:“汉王不欲得天下么?奈何杀死壮士!”这是命中注定,应有一番作为,故脱口而出。婴不禁诧异,便命停斩,引那人至面前,见他状貌魁梧,便动了怜才的念头。及验过斩条,乃是韩信,便问他有甚么经略?信将腹中所藏的材具,一一吐露出来,大为婴所叹赏。就与语道:“十三人皆死,唯汝独存,看汝将来当为王佐,所以漏出刀下,我便替汝解免罢!”说着,遂命将信释缚,自去返报汉王,极称信才,不应处死,且当升官。汉王是个无可无不可的人物,一闻婴言,即宥信死罪,命为治粟都尉。治粟都尉一官,虽比连敖加升一级,但也没甚宠异。独有丞相萧何,留意人才,随时物色。闻得夏侯婴器重韩信,也召与共语,果然经纶满腹,应对如流,才知婴言不谬,即面许他为大将才。信既得何称许,总道是相臣权重,定当保荐上去,不致长屈人下。偏偏待了旬月,毫无影响,自思汉王终不能用,不如见机引去,另寻头路,乃收拾行装,孑身出走,并不向丞相署内报闻。及有人见信自去,告知萧何,何如失至宝,忙拣了一匹快马,耸身跃上,加鞭疾驰,往追韩信。差不多跑了百余里,才得追及,将信挽住。信不愿再回,经何极力敦劝,且言自己尚未保荐,因此稽迟。信见他词意诚恳,方与何仍回原路。既入汉都,由何禀报汉王,与汉王问答多词,决意拜为大将。语见上文。因即命礼官选定吉日,筑坛郊外。
汉王斋戒三日,才届吉期,清晨早起,即由丞相萧何,带领文武百官,齐集王宫,专候汉王出来。汉王也不便迟慢,整肃衣冠,出宫登车。萧何等统皆随行,直抵坛下。当由汉王下车登坛,徐步而上。但见坛前悬着大旗,迎风飘扬,坛下四围,环列戎行,静寂无哗,容止不素,天公都也做美,一轮红日,光照全坛,尤觉得旌旄变色,甲杖生威,顿令汉王心中,倍加欣慰。这是兴汉基础,应该补叙数语。丞相何也即随登,捧上符印斧钺,交与汉王。一班金盔铁甲的将官,都翘首伫望,不知这颗斗大的金印,应该属诸何人?就中如樊哙周勃灌婴诸将,身经百战,积功最多,更眼巴巴的瞧着,想总要轮到己身。忽由丞相何代宣王命,请大将登坛行礼,当有一人应声趋出,从容步上。大众眼光,无不注视,装束却甚端严,面貌似曾相识,仔细看来,乃是治粟都尉韩信,不由的出人意外,全军皆惊!小子有诗咏道:
胯下王孙久见轻,谁知一跃竟成名;
古来将相本无种,庸众何为色不平!

2. 韩信何时出身的

一、韩信的出身。关于韩信的家庭,《史记》、《汉书》中的记载都很少。从寥寥数语中我们得知:韩信父母早逝,他既没有做过地方小吏,享受过任何俸禄,也不会经营商贾,因此,家境十分贫穷,不得不经常寄食于邻里人家。他母亲去世时,特地寻找了一块高岗地葬母,由此推断,韩家也应没有什么土地,无法务农谋生。那么,韩信家庭为什么会如此贫穷,他的祖辈是靠什么谋生的,韩信的贫穷是因为家道中落,还是一直如此?就成为一个谜。如果他家世代贫穷,祖辈一直都是靠务农或做小生意谋生,那么,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童,他后来的知识、智能又是从何得来的,这与他性格中的某些特质似乎又缺少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有著者推测,韩信是韩国贵族后裔,但还缺乏足够的史料证实。
二、韩信的知识。韩信的一生十分短暂,从一个家贫如洗,四处乞食的少年,到一个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前后不过20-30年时间。韩信从军后,一开始是无所作为的。尽管有人从言谈中识得他有经天纬地之奇才,但在军事实践上却乏善可陈。他是从一个在军队中无足轻重的职位上,一步登天拜为大将军的。韩信在军事上是个全才,不仅在战略大局的分析推断上,有很精辟的见解,而且在战役的组织指挥和战术的运用上,都有很多创新的东西;他不仅在军事实践上亲自指挥了若干大小战役,创造了若干以少击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而且还著书立说,在兵法、战法的研究方面有很多独创的东西。在他的军事实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韩信具有的非凡军事才能,而且看到了支撑这种才能的,在自然、人文等科学方面的广博知识。韩信的这些知识从何而来?是天生俱有,还是来自后天努力;是奇人相授,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三、韩信的幕僚。韩信从登坛拜将,到垓下灭楚,凡五年,亲历战斗无数,一路攻城掠地,封王拜相,军事这一块不说,在政治和经济上也有不少得体的安排。这一切都出自他一人的智能吗?从现存史料上看,在韩信的一生中,除了有个齐人蒯通给他出过一些点子外,只有一个广武君,在降燕问题上为他出谋过,其他幕僚谋士无一在史书上留名。纵观古今,大凡能成就大事业者,身边都会有一个谋士群,或出谋划策于先,或督促实施于后。韩信的个人智能无疑是超群的,但他就不需要,也就没有其他的谋士了吗?还是因为谋士中没有太出众的人,而被历史忽略了呢?或司马迁为叙述方便,把别人的计谋都加之于韩信一身?

3. 关于韩信的故事

刘邦建立了四百年的汉朝,为什么建国后他要杀掉韩信?各位,这话还得从刘邦没有当上皇帝,恢复汉室,与项羽在一起争夺这个天下的时候说起。当时的刘邦为了得到韩信、彭越这些人的支持和帮助,他是吃了不少苦头的,而且他也说了不少的好话和下了不少的血本。那么,既然这些人都是刘邦辛辛苦苦争取来的,为什么会在统一天下过后就杀了他们呢?

所以刘邦最后才不得不那样做的。所以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没有哪一个坐在高位上的人会容许下面的人掌握极大的实权,而自己只是一个空壳子。刘邦他也是这样的,他害怕韩信因为取得了这么多的军功而当上了一个异姓王如此高的位置上会威胁到他的皇权。所以刘邦不得不把韩信杀死。但是,从这一个事情中也表现出来,刘邦他不信任人的这一方面。而韩信也不懂的位置太高会威胁到皇上。

4. 韩信人物简介

韩信,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韩信在中国历史上以其卓绝的用兵才能著称,后世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韩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

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诬以谋反之名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4)韩信求职记扩展阅读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轶事典故——风筝来历

风筝的起源与韩信。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 相传,风筝的发明人是大军事家韩信。

垓下之战中,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楚军听到了乡音,都想念起故乡来,斗志涣散了。

结果,楚霸王一败涂地,在乌江边上自杀了,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5. 韩信兵书有几篇

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可惜皆已失传。

《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拾取之)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

大意是:汉朝建立后,张良和韩信共同整理兵法,在一百八十二家中取舍选择定著三十五家。这些军事著作,都在诸吕用事(吕雉临朝称制时吕氏家族掌权用事)时被盗取去了(其时韩信早已蒙冤被杀,无非是害怕韩信的威名和学识对吕氏政权造成不利的影响)。

到汉武帝时,军政杨仆搜集纪录整理遗留散失下来的军事著作,还是不能齐全。到汉成帝时,任宏受命论次兵书。任宏不辱使命,广采博收,将所收集整理出来的兵书分为四类。

任宏论次的四类兵书共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其中包括“韩信三篇”。但是之后的中国屡次朝代更迭,战乱频发,很多古书都不幸遗失,韩信三篇也是如此。

(5)韩信求职记扩展阅读

兵败被杀

汉高祖十年(前197年),韩信命王黄等人劝说陈豨,使其误信而反。十一年春天,韩信又和匈奴骑兵一起侵入参合,对抗汉朝。

汉朝派遣柴武带兵前去迎击,柴武先写给韩信说:“皇帝陛下宽厚仁爱,尽管有些诸侯背叛逃亡,但当他们再度归顺的时候,总是恢复其原有的爵位名号,并不加诛杀。这些都是大王您所知道的。现在您是因为战败才逃归匈奴的,并没有大罪,您应该赶快来归顺!”

韩信回信道:“皇帝把我从里巷平民中提拔上来,使我南面称王,这对我来说是万分荣幸的。在荥阳保卫战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项羽关押。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等到匈奴进犯马邑,我不能坚守城池,献城投降。

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现在反而为敌人带兵,和将军争战,争这旦夕之间的活头。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文种、范蠡没有一条罪状,但在成功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亡;现在我对皇帝犯下了三条罪状,还想在世上求取活命,这是伍子胥在吴国之所以被杀的原因。

现在我逃命隐藏在山谷之中,每天都靠向蛮夷乞讨过活,我思归之心,就同瘫痪的人不忘记直立行走,盲人不忘记睁眼看一看一样,只不过情势不允许罢了。 ”于是两军交战,柴武屠平参合城,并将韩信斩杀。

6. 求:韩信的生平事迹。

1:“跨下之辱”。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2:封候拜将.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韩信配剑从军,投身项梁的西楚军。项梁战死后,继随项羽,但未受项羽重用,只是充当一名执戟卫士。他多次向项羽献策,均不被采纳。于是他愤然逃出楚营,投奔汉王刘邦。刘邦初始也没把他当将才使用,只任命他为治粟都尉。韩信见刘邦不肯重用,决意离汉营而去。丞相萧何素知韩信之才,闻讯即刻骑马月夜苦追,将他劝回,由此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后来,刘邦在萧何的屡次劝说下,亲自与韩信讨论军国大事,确信韩信为稀世之才,遂举行仪式,拜为大将。

热点内容
驻马店上蔡县邮编 发布:2021-03-16 21:53:57 浏览:888
新发地招聘 发布:2021-03-16 21:51:19 浏览:217
漯河大伟 发布:2021-03-16 21:51:07 浏览:401
相亲爱一家 发布:2021-03-16 21:49:54 浏览:504
校园跳蚤市场系统 发布:2021-03-16 21:48:31 浏览:929
洛阳到巩义汽车时刻表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108
男人胖相亲 发布:2021-03-16 21:47:49 浏览:948
苏宁郑州网点电话查询 发布:2021-03-16 21:47:42 浏览:459
同城帮二手良品真假 发布:2021-03-16 21:47:20 浏览:227
河南周口甲醇 发布:2021-03-16 21:42:35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