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起点
【区情概述】
鹤壁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建设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鹤壁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鹤壁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定名为河南鹤壁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筹建起步阶段(1992年—1997年),主要工作重点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第二阶段是重点转移阶段(1998至200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两手抓的方针,即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市直机关迁建。以2000年10月1日市直机关全部搬迁到开发区办公为标志,开发区成为鹤壁市的政治中心。第三阶段是高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市委把新区建设作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市的龙头和形象来抓,提出了要把新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全力打造“钻石般晶莹、火焰般活力、田园般美丽”的城市名片。 开发区位于豫北城市群和晋冀鲁豫十四地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地带,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和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纵贯全境,与东西走向的鹤濮高速公路、壶台公路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山西—鹤壁高速公路、长治-鹤壁-泰安铁路共同形成了豫北交通“双十字”骨架。华北污染最轻的河流之一--淇河穿越开发区。河南鹤壁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 开发区自建设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经营城市的理念,以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豫北有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为手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力推进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短短十余年时间,昔日淇水之滨的一片旷野,现已被风格迥异的楼宇、纵横交错的道路、鳞次栉比的厂房、芳香四溢的花园所取代,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一座规划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区域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增长源,展现出生机勃发、大有希望的前景。
【经济发展】
开发区建设之初,市委、市政府为了尽快促进新区经济发展,制定了鼓励老区企业搬迁到新区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但经过几年的发展,新区产业规模还较为薄弱。2003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提出了建设“三大基地”的发展思路,开发区被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加强了经济环境治理,完善了促进企业发展的服务机制,提高了入区企业标准,重点引进了一些科技含量高、劳动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天海电器集团、新飞无线电四厂、天淇汽车模具公司、波特精工有限公司、中美迈世通医药公司、佳多科工贸公司、田山·阿丝娜电器有限公司等。批发零售贸易业不断发展,佳和商业广场、燕莎购物广场、正阳商业广场等发展良好。目前,新区共有投产和在建工业企业102个,商贸物流企业70个,2007年工业产值达到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3%;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2.6亿元,比上年增长36%。财政收入连续三年增幅达到31%以上,其中,2007年财政收入达到7504万元,比上年增长32.7%,税收占财政收入比率达到83%(第二产业占23%、第三产业占67%、其它占10%)。
【区内城建】
城市特色 按照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大力开展城市道路、办公区和居民区绿化工作,确立了“一街一景、一路一貌”的绿化思路,因路造景,因景配绿,植物造型灵活多样,花木配置简洁明快。积极推进庭院绿化、拆墙透绿、大树进城等工程,在充分保护现有生态、地貌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坚持外来植物和乡土植物相结合,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的绿化格局,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徜徉在新区,到处是花团锦簇,景色怡人,呈现出“人在绿中走,车在树下行,楼房花中卧,城居森林中”的动人画卷。目前,新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城市建设 截止到2007年底,新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38亿元。累计修建城市道路59条(段),103公里;城市绿地面积达到734.8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150.1万平方米,建成公园、广场、街头绿地25处。城市绿地率达到38.3%,绿化覆盖率达到40.4%;房地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截止目前共建成住宅面积403万平方米,在建面积120万平方米。突出了滨水城市特征,对二支渠进行了改造,对护城河进行了开挖和延伸,开工建设了淇河公园。建成了110KV变电站两座,完成日供水10万吨水厂一期工程;建成了两座供热站(其中,一站60吨,二站80吨)。同时,利用矿务局热电厂发电余热建设了2×135MW热电联供项目,供热面积达250多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的淇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5万吨。建设了工业用气和西气东输工程,居民天然气使用普及率达到95%以上。鹤壁火车站每天有21对京广线直快、特快列车在新区停靠。2006年,以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为主题,获得省级园林城区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城市管理 近年来,随着新区城市规模的扩大,加强了市容市貌管理改革力度,坚持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建成并运行了城市管理数字化地理信息平台,实行了城市绿化、环卫、市政等网格化管理模式,制定了较为科学的综合考核办法,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目前,新区公共卫生覆盖率达到100%,卫生监测率达95%以上,城市垃圾处置率达到98%以上。建立了9个社区,每个社区按照“五位一体”的原则,设置了党支部、居委会、警务室、文化站和服务中心等机构。 社会事业 目前,新区共建成小学5所、初中4所、高中2所、大学1所,在校生近2万人,满足了不同学历层次的需求,初步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较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健全,已建成8所医院;建成6家星级宾馆,新区具有了一定的接待能力;文化中心和游泳馆已投入使用,街头游园、健身路径布局基本合理,提高了新区的文化品位。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群众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城中村改造 开发区共有行政村19个,目前新区已完成了打柴口和王升屯两个村的改造工作。2006年,按照撤村并点、统一迁建的思路,启动了新区南部2个村民安置小区建设,目前两个小区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今年将完成郭小屯村搬迁任务和崔庄村涉及湘江路拆迁的村民安置任务。大赉店村将作为改造重点,积极推进,其它各村将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一村一策的办法加以改造,现在各村都正在制定或修改村庄改造方案。
【地理位置】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是河南省省辖市之一。辖两县三区和鹤壁经济开发区。全市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 140多万。鹤壁市交通便利,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及107国道纵贯新市区。2003年,鹤壁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鹤壁老市区地处丘陵地带和工矿区,存在交通闭塞、地质地貌复杂和环境脏乱差等许多制约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因素。1992年,市委、市政府在认真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大胆作出了敞开改革开放大门,开发建设新区,市中心南移的重大决策。新区位置选择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发展优势的淇河之滨。 鹤壁经济开发区自1992年建设以来,坚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立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已成为中原城市群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截至目前,新区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25.1平方公里,城市框架面积38平方公里,摆放各类项目800余个。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2%,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8平方米。先后获得了河南省十佳开发区、外商投资眼中的最佳投资园区、省级园林城区、文明城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桂冠。
【所获荣誉】
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6个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市)之一。 2002年,获得省级园林城区称号。 2003年,获得省级文明城区称号。 2004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2005年,获得河南省十佳开发区称号。 2006年,以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为主题,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
2. 鹤壁市路考在起点哪个地方
你选择的驾校不同,起点也就不同
3. 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理位置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是河南省省辖市之一。辖两县三区和鹤壁经济开发区。全市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 140多万。鹤壁市交通便利,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及107国道纵贯新市区。2003年,鹤壁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鹤壁老市区地处丘陵地带和工矿区,存在交通闭塞、地质地貌复杂和环境脏乱差等许多制约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因素。1992年,市委、市政府在认真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大胆作出了敞开改革开放大门,开发建设新区,市中心南移的重大决策。新区位置选择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发展优势的淇河之滨。
鹤壁经济开发区自1992年建设以来,坚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立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已成为中原城市群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新区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25.1平方公里,城市框架面积38平方公里,摆放各类项目800余个。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2%,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8平方米。先后获得了河南省十佳开发区、外商投资眼中的最佳投资园区、省级园林城区、文明城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桂冠。
4. 鹤壁到多少公里
1023.7公里,驸马爷专车接送,让你游完张家界再游张家界
5. 鹤壁市新起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鹤壁市新起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企业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的高新科专技企业。公司前身为(鹤属壁市山城区起点科技有限公司),是鹤壁较早从事网络信息化服务的公司。公司有一支专业齐备的专家队伍为客户提供全面一流的专业服务,是全流程电子商务服务型公司。
法定代表人:丁艳花
成立时间:2012-08-10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069200001382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鹤壁市淇滨区淇水大道中段莲鹤大厦11楼6666房间
6. 鹤壁历史
仙鹤栖于峭壁,淇水清清。历史的厚重与诗意的活泼,清泠泠地呈现在深读鹤壁的观者面前
鹤壁概况
鹤壁市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位于河南省北部,总面积2150平方公里。人口144万。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开采及畜牧业发达。2007年GDP280亿元,人均收入19444元。
□本报记者李传金
一半峭立的山峰与起伏的丘陵,一半风吹草低的平原,特别的地貌特质,给予鹤壁丰厚的资源,也决定了鹤壁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段不同寻常的道路。
2008年,鹤壁市站在50年发展新的起点上。设市于50年前的鹤壁,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小而特,小而美”成为鹤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动概述。
因煤而立的鹤壁,曾经因煤而兴,鹤壁成为全国知名的煤炭生产地区之一。依赖资源开采的鹤壁城市,也不得不三次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而迁移。然而,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让鹤壁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单一资源,经济发展如何突破束缚,实现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转型?以循环经济发展为新的突破点,走资源开采与食品工业并重,拉长产业链条,成为鹤壁经济发展新的战略抉择。
令人欣慰的是,食品工业已代替煤炭开采,成为鹤壁经济成功转型的最新标志。这并没有让鹤壁人满足,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节点上,鹤壁人又谋划了发展大工业、构建大城市的宏伟思路。
从峭壁走向平原
阅读鹤壁市30年经济发展,最为人们赏心悦目的是,位于淇滨新区的鹤壁市新城。
绿树掩映下的鹤壁新貌,给人以天蓝、水清、草绿、花红、城新、人美的印象,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实现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城市建筑理念。身临其境,让人感觉鹤壁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并非虚名。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最为直观形象的表达。
鹤壁新城的建设,是鹤壁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最为直接的成就。鹤壁市委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赵小玲陪同记者游览鹤壁新城,她发自内心地赞美鹤壁的城市建设。
这一建设成就花费了鹤壁人10多年的努力。1992年,鹤壁市作出了搬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战略选择,从现在的山城区搬到了淇滨新区。淇滨区,位于淇河之滨,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为鹤壁的城市建设预留了想象空间。
据了解,鹤壁市之所以进行城市搬迁,正是因为随着鹤壁煤炭的大量开采,城市周围成为塌陷区,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鹤山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强介绍,1957年,鹤壁市在区政府往北不远处山陵之下的鹤壁集设立,那时,鹤壁市的设立,正是因为大规模开采煤炭,随着矿区的扩展,到了1959年,市区搬到了山城区,煤矿也由当时的一个,扩展到现在的10个。
仙鹤展翅于峭壁,现在依然翱翔于鹤壁蓝天。循着鹤壁城市搬迁的足迹,人们也看到了这个城市产业转型的轨迹。
鹤壁作为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这既是荣光,也是局限。从辉煌时的年开采煤炭上千万吨、从业人员10余万人、占据鹤壁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到2007年,煤炭开采量下滑,工业产值比重仅占到全部工业的一成多一点。煤炭开采衰退已成事实。
采访鹤壁,一路追问,鹤壁离开煤炭,出路在哪里?
循环经济迈步
追寻的答案,记者在鹤壁维恩克镁基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恩克)找到了。维恩克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目前,其产品高电位铸造镁合金牺牲阳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维恩克在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其发展模式正代表着鹤壁工业的发展方向。维恩克负责人带领记者参观了其新近上马的新工艺。这一工艺水准完全达到了环保要求。而维恩克的发展历程,正是不断改造生产工艺以及逐步拉长自身产业链,始终走在全国镁加工生产的最前沿。其对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降耗的成功实践,让投资商看到了维恩克的持续发展潜力。
北京清华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创投)参股维恩克,成为清华创投的备选企业之一,做好了登陆将来推出的创业板的准备。
维恩克只是鹤壁作为全国金属镁生产精加工出口基地的一个代表。目前,鹤壁共有金属镁及相关企业36家,其10亿吨金属镁原料白云岩储量,成为鹤壁发展镁工业的最大保障。
金属镁的循环产业,只是鹤壁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根链条。眼下,煤炭、电力、水泥、食品加工等循环产业链,也已具雏形。这是鹤壁实施由“资源—产品——废物污染”的传统粗放经济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模式转型迈出的实质性步伐。
对煤炭探明储量达16.9亿吨的鹤壁,探索资源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沿着“开采——洗选——发电”和煤化工链条延伸,拉长煤炭产业链条,正在实施之中。
在中原煤业化工集团,新近上马了60万吨的甲醇项目,以及“煤矸石——电力——建材”、“煤层气——电力”、“矿井水——电厂发电循环水”等生产链,使煤炭开采伴生的废弃物得到再利用。
在水泥生产中,鹤壁开发“水泥余热——发电”、“粉煤灰、废渣——水泥”等综合利用产业链,全市水泥行业年消化粉煤灰和废渣50万吨。
生态农业产业链上,鹤壁更是形成了以永达、大用等为龙头的“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污水和废物回收利用”产业链。
近两年,鹤壁市重点推进了总投资70亿元的48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已经建成项目26个。由此,鹤壁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获此殊荣的河南省仅鹤壁一家。
来自2006年的数据,鹤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5.3%,实现利润增长123.7%。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1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0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6%。
生态鹤壁已渐露峥嵘。眼下,鹤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2%,淇河水质保持在国家Ⅰ、Ⅱ类标准。
文化鹤壁的希冀
到鹤壁,主人招待客人,总会点上三道菜:淇河鲫鱼、缠丝鸭蛋、无核枣。这被誉为淇河三珍的美味,传说为历代贡品。
漫步淇河岸,只见水流舒缓,水清见底,游人如织,水鸟翩跹,垂钓者众。淇河成为鹤壁最美的去处。
淇河不仅是风景,它孕育了鹤壁的食品加工产业。在淇河一侧的淇县,成为河南省最为发达的食品加工业区域之一。永达、大用等肉食品加工生产商,其规模与产能、品质等各项指标,不仅走在河南的前列,而且成为全国知名的出口加工基地之一,也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
而淇河更是文化河。“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这首《诗经·卫风·竹竿》正是描写着淇河岸边的爱情故事。
这仅是《诗经》中39首描述淇河风情的一首。鹤壁市市政府政研室副主任牛元福介绍,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崇山峻岭中的淇河,穿过鹤壁汇入卫水。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骚客的青睐,留下了700多篇吟咏淇河风光的诗作。
千古淇河不仅成了诗河、史河,更是一条人文河。这里有古文化的遗址,成为殷商文化的发源地,也留下了历史名人的逡巡之迹,比如罗贯中隐居处、周文王观景台、许穆夫人垂钓处等等。
据介绍,鹤壁市成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诗经淇河,生态鹤壁”的旅游文化产业的理念已经提出。沉醉于“小而美、小而富”阴柔之美中的鹤壁人,也开始了自己的文化裂变。据介绍,新一届市委班子成立后,经过充分调研,提出了“发展大工业,构建大城市”的战略部署。
这一战略规划,需要文化转型先行。鹤壁人的思想意识不能再停留在先前的“小”思维中打转转。
记者在采访中,正碰上鹤壁市为发展大工业迈出的第一步,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他们把淇滨区的东杨、金山两个工业区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形成发展大工业的轮廓。
然而,作为仅有140多万人口的鹤壁来说,欲说一个“大”字,并非易事。这考量着决策者的智慧与实力。
专家点评
从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到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鹤壁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得益于鹤壁经济与城市发展的成功转型。它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为“有退有进、搬迁发展”。在经济上,鹤壁市不再依赖单一的煤炭资源,而是利用现有的资源,拉长产业链条,同时大力发展食品工业,走上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在城市建设上,突破了山区地理环境的限制,由山城变成现在的淇滨平原新城,实现了鹤壁市的成功转型。鹤壁市是河南省唯一的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出现了“中原煤化”“维恩克镁基材料”“永达食业”“大用食品”等知名企业,形成了资源产业链和生态农业产业链两大支柱产业。
鹤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鹤壁浚县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浚县庙会可以理解为中国农民的狂欢节。目前淇河还只是在静静地流淌,浚县还在农民的自我亢奋中沉默。因此,鹤壁市在打造循环经济产业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打历史文化这张牌,就成为营销鹤壁、宣传鹤壁、传播鹤壁的关键所在。为鹤壁今后发展的思想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