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丘许昌 » 商丘刘秀

商丘刘秀

发布时间: 2021-03-07 10:25:11

1. 刘秀的一生

刘秀的早年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县西)
白水乡(舂陵)人,系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六世孙。刘秀的父亲刘钦曾经当过南顿(今河南项城县西)县令,“娶同郡樊重女,生三男三女,长男伯升(刘縯),次仲,次光武,长女黄,次元,次伯姬”②。
刘秀九岁时,父亲病故,由叔父刘良抚养成人。刘良任萧县(今江苏萧县西北)县令时,刘秀“随其叔父,在萧入小学”③。刘良罢官后,刘秀回转家乡,以农耕为业。王莽天凤年间,刘秀到长安求学,“高才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①。以才识过人,深受南阳士大夫们的器重。不久,刘秀完成学业,从长安回到故乡。那时,正面临王莽统治即将崩溃的时候。
参加绿林军
刘秀是从参加绿林军起家的。绿林军起义于地皇二年(公元21 年)后,声势日益浩大。次年,分为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等队伍。南阳豪族地主,也乘机起事。特别是豪族中的刘氏,“自发舂陵子弟合七八千人”,他们怀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②的目的参加起义军。刘秀族兄刘玄参加了起义军,刘秀长兄刘縯使邓晨和兄弟刘秀起兵响应。当时刘秀正在宛城卖谷,遂与当地豪族李通、李轶等合谋,“乃市兵弩”,于地皇三年(公元22 年)十月起兵于宛城,时年二十八岁。
十一月,刘秀率领部众至舂陵,与刘縯会合。以刘縯兄弟为首的这支地主武装,号称舂陵兵。刘縯派族人刘嘉劝说新市兵首领王匡、平林兵首领陈牧与之“合军而进”。从此,刘氏代表人物刘玄、刘縯、刘秀相继参加了绿林军。
① 本节主要取材于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凡引此纪文字不另加注。
②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③ 《东观汉记·光武纪》。
① 《东观汉记·光武纪》。
②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玄称帝
地皇四年(公元23 年)一月,绿林军诸部齐心同力,取得胜利,号刘玄为更始将军。乘胜追奔逐北,又大败陈茂、严尤所部王莽大军于清阳(今河南南阳南),进围宛城。绿林军各部兵力发展到十余万人。这年二月,“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豪杰咸归于伯升,而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惮伯升威明,而贪圣公(刘玄)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后使骑召伯升,示其议。”①刘縯起兵舂陵,本欲自立,当然反对立刘玄为帝,他提出了暂缓的意见,说:等到“破莽,降赤眉,然后举尊号,亦未晚也”②。但农民军将领张邛等皆主张维持原议,“众皆从之”。于是更始元年(公元23 年)二月,在宛城以南的縯阳刘玄称帝,建年号为更始。刘秀被任命为太常、偏将军之职。
昆阳之战
刘玄称帝后,派刘縯攻下宛城作为都城,并派王凤、王常、刘秀率兵北上攻占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县北)、郾城(今河南郾城)等地。在昆阳与官军发生一次大战。刘秀身先士卒,取得大胜。刘秀在此战中显出了军事才能,大大提高了他的声望和地位。
昆阳战后,刘縯与刘玄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刘玄恐刘縯势大难制,设法谋杀了他。
刘縯被杀后,刘秀恐遭刘玄疑忌,深自韬晦。当刘縯的属官向他致吊唁时,他缄默不言,“难交私语,引过而已,又未尝自代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但“独居辄不御酒,坐卧枕席有涕泣处”①。刘玄见刘秀态度恭谨,疑心顿释,乃任之为破虏大将军,封阳武侯,赏其在昆阳之战中的战功。
绿林军的胜利与刘玄之死
经过昆阳之战,王莽军主力被歼。绿林军乘胜分两路向长安进军:一路由王匡等率领北上攻取洛阳;另一路由申屠建等率领向西直捣长安。更始元年(公元23 年)九月,绿林军攻克长安,王莽被杀。推翻王莽统治后的第二年即更始二年(公元24 年),刘玄从洛阳徙都长安。刘玄入都长安后,生活日益腐化,大封宗室功臣,委政于亲信赵萌,排斥绿林军将领,因而与绿林军将领和广大起义军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
当刘玄都洛阳时,赤眉军领袖樊崇等曾随同刘玄的使者来到洛阳。刘玄仅用官衔笼络樊崇等人,引起了赤眉军将领的义愤。赤眉军立即分两路向刘玄进攻,大军直捣长安,连战皆捷。但在向长安进军途中,樊崇等赤眉军将领误听平陵人方阳的建议,拥立汉朝宗室子弟刘盆子为帝。更始三年(公元25 年,即光武帝建武元年)九月,赤眉军攻克长安,刘玄投降,不久为赤眉军将领谢禄所杀。
①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②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① 《东观汉记·光武纪》。
刘秀势力的发展
刘玄政权覆灭之日,正是刘秀势力发展之时。刘玄初都洛阳时,任命刘秀为司隶校尉,先到洛阳,整顿官府文书。继以刘秀行大司马持节过河,招抚河北诸州郡。刘秀于更始元年十月“持节渡孟津,镇抚河北,安集百姓”①。所至之处,“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人喜悦”。邓禹劝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刘秀深以为然,“与定计议”。
当刘秀北至真定(今河北正定南)时,有个卖卦的卜者王郎,诈称是汉成帝之子,由刘林与赵地豪强李育、张参等拥立为天子。他们一面派兵遣将攻占城邑,一面发布檄文招抚州郡,幽州、冀州各地“皆望风响应”。更始二年,刘秀以王郎势力强盛,乃自真定北走蓟城(今北京市),又南奔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东北),渡嘑沱河至信都(今河北冀县一带),得到信都太守任光的支持,乃发信都郡县兵攻克堂阳(今河北新河县西北)等地。冀州豪族刘植、耿纯等各率宗族子弟相随,众至数万人;并征发所据郡国的材官、骑士为兵,北向攻克中山之卢奴(今河北定县),南向攻克常山之真定、元氏(今河北元氏县西北)、房子(今河北高邑西)等地,大破王郎大将李育所部大军于柏人(今河北内丘县东北),然后集中精锐围攻邯郸。上谷(郡名,属幽州,今河北怀来一带)太守耿况、渔阳(郡名,属幽州,今河北密云一带)太守彭宠派遣部将吴汉、寇恂率兵前来助战。更始二年五月,攻克邯郸,斩王郎。
平定王郎后,刘玄封刘秀为萧王,令其属部南归。刘秀以河北未完全平定为借口,拒不接受南归的诏令。这时,更始政权土崩瓦解,割据势力纷纷拥兵自立,刘永据睢阳(今河南商丘一带),公孙述据巴蜀,李宪据淮南(今安徽寿县一带),秦丰据黎丘(今湖北襄樊市一带),张步据北海(今山东益都一带),董宪据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一带),延岑据汉中(今陕西汉中一带),田戎据夷陵(今湖北宜昌一带),或称王,或称帝。各地起义军,除赤眉军而外,河北地区有铜马等数十支起义军,共数百万人。
平定河北各地
刘秀击破王郎后,便积极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向河北地区各支起义军发动进攻。首先,派遣大将吴汉调发幽州、冀州十郡兵,在这年秋天大破铜马军。高湖军、重连军来援,亦为所败,余部被迫归附刘秀。刘秀收编铜马等起义军后,势力大增,众至数十万,故当时人以“铜马帝”称之。建武元年(公元25 年)正月,刘秀又率领大军攻歼尤来、大抢、五幡诸路农民起义军。于是,河北地区义军主力被刘秀消灭殆尽,河北地区亦尽归其所有。
刘秀称帝刘縯、刘秀兄弟起兵舂陵时,早有帝制自为之心,因而与刘玄之间存在着争夺帝位的矛盾。其后刘縯被杀,刘秀虽满腔悲愤,但以势力孤单,只得隐忍不发,缪为恭顺。到了吞并河北义军之后,“跨州据土,带甲百万”,遂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于建武元年六月在鄗(今河北高邑)称帝,改元建武,建立起东汉政权。同年七月,赤眉军进军关中,立刘盆子为帝;九月攻破长安,更始政权宣告灭亡。

2. 河南有什么古董洛阳商丘

以下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洛阳
一、夏都斟鄩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位帝王。 洛阳一带是夏民族建邦立国的腹地。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鄩。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鄩。”《史记·夏本记》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羿即后羿,为东方夷族的一个首领,他乘太康无道、夏民怨愤,入居斟鄩,执政,拒太康于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鄩,后被其亲信寒浞杀死。 斟鄩在何处?目前说法不一。《国语·周语上》载:“昔伊、洛竭,而夏亡。”证明斟鄩在伊洛区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洛阳正处在这个位置。 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洛阳偃师二里头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二里头一带是一座大型都城遗址,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经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 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遗址。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考古学家认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都斟鄩的所在地。夏代太康、仲康、夏桀三帝王曾建都于此。《帝王世纪》记载:太康在位29年。《通鉴外纪》记载:仲康在位52年,夏朝都斟鄩94年。
二、商都西亳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商本是黄河下游的一个古老的部落,为东夷族的一支。夏朝时属于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商部族经常迁徙。从契至汤十四世,共迁徙八次。商部族活动的主要地区是河南的北部、河北的南部和山东的西南部,汤最后的定居地是河南东部的商丘、史称南亳。 约公元前16世纪夏亡商立。商汤攻开夏都斟鄩之后,决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后,商汤从南亳迁此,史称西亳。商都西亳在何处?这是数千年来历史上的一个疑点。“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这西亳在洛阳偃师尸乡。 198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洛阳偃师尸乡沟、大槐树、塔庄一带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这座商城遗址。从此揭开了西亳的秘密,结束了数千年来关于西亳的历史疑案,这是国内外史学界的一件重大发现。商城总面积为190万平方米。城内南中部有宫殿遗址。宫城成正方形。大殿之后,有几座宫殿建筑,东西对峙,系王宫所在地。城内道路纵横,井然有条。城外有环城马路。这座规模宏大的古商城,显然是按照都城的规格建造的。据碳14测定的绝对年代,是商朝早期的城池。再次,洛阳偃师尸乡的商文化遗址,就是商都西亳的所在地。 《竹书纪年》载:“汤居西亳,仲丁元年辛丑即王位,自亳迁于嚣。”《史记·殷本纪》又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又云“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从此可以看出,商朝曾两次都西亳。第一次商都西亳,约在公元前1711年至前1482年,计230年,历经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10帝。第二次商都西亳,约在公元前1310年至公元前1140年,计170年,经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禀辛、庚丁、武乙九帝王。商朝两次都西亳,共19帝,四百余年。 商朝自盘庚始实行双都制,既有南都西亳城,又有北都殷城。洛阳与安阳成了商殷时期的姊妹城。
三、西周东都洛阳
周族原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与夏、商两族同称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三大部族。夏、商两朝时期,周是它们的属国。 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武王时,周的势力已很强大,决心灭商。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乘机率众东下,经洛阳北部孟津渡河,一举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商亡周兴,史称西周。武王灭商后想在洛阳建都。《左传·宣公三年》载:“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武王灭商后先来到洛阳,决定立即在此建一座城邑,名曰洛邑。其址在今日白马寺东南。《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营周居洛邑而后去。”在营城之间,武王曾去嵩山祭天。这武王克商后并没有马上回镐。而是居洛阳察看地形,营建周人之居、嵩山祭天、迁九鼎等。同时也在周公营建洛邑之前,洛阳的名字已称洛邑。 武王灭商后的第二年便在镐京病故,成王即位。因成王年幼,由其叔父周公辅佐代政。成王执政的那年,“使召公复营洛邑”,周公先后来到洛邑,经过实测,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从三月到十二月完成了洛阳这座城池的建设。从此,西周有两座都城。西方的镐京称为宗周,东方的洛邑称为成周。成周又分为王城与下都。下都后来又称成周。周时洛阳的名称众多,又常变换。洛阳邑建成后,“成王定鼎于郏鄏”。郏鄏即周王城。成王执政五年即迁都成周的王城。《何尊》铭文中记载:“惟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惟王五祀。”西周自成王始,诸王均来成周居位、施政。这在周器铭文中有所记载。其中记载成王的有8器、昭王的7器、穆王的1器、恭王的14器、懿王的4器、孝王的3 器、夷王的1器、厉王的15器、宣、幽二王的各2器,康王未发现铭文记载。其他诸王经常居洛处理国事。洛、镐二都均没有中央最高官署卿事察,周公居洛、召公居镐。周公死后,他的儿子君陈又承袭周公的职位,继续镇守在这里。洛阳作为西周的东都城,从成王五年至平王二年,历时295年。历经成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幽 王10帝王。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一国两都制。
四、东周都洛阳
周宣王卒、周幽王立。关中发生大的地震,灾难严重。《诗小雅·十月之交》云:“三川竭、岐山崩。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加之内政腐败,社会黑暗,宫廷分裂。公元前771年幽王被杀,西都镐京被抢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决定废西都全迁东都,史称东周。东周只有洛阳一个都城。 东周时期,仍有两座城:一为王城,击公所建,时为帝王所居。一为成周,武王所建,周公复营,时为军事要地。王城人秋冬居都城有310年,从周平王开始,历经桓王、庄王、厘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赧王14帝。成周作为东周都城有二百零五年,历经周敬王、元王、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11帝王。洛阳作为东周都城有515年,历经25帝。
五、西汉初都雒阳
西汉初,高祖刘邦定都洛阳。《史记·高祖本纪》载:“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雒阳。” 后来,“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本来, “高祖欲长都雒阳”,后来“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六、东汉都洛阳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二十四史中的断代史—《后汉书》,即记载了上起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东汉一朝共196年历史。东汉一朝中发生了许多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如在东汉大军的打击下匈奴人西迁进入欧洲、造纸术的发明和以“永平求法”为代表的佛教东来,均为深远的影响了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大事。
七、曹魏都洛阳
建安二十五年(220)冬,曹操之子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魏国(公元220年-266年),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八、西晋都洛阳
曹魏后期,政治黑暗,曹魏走向衰落。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晋王位自立为帝,是为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西晋仍都洛阳。西晋都洛51年,历经晋武帝、惠帝、怀帝、愍帝4帝。城址在白马寺东的汉魏故城遗址处。
九、北魏迁都洛阳
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占领中原,统一北方,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是个大有作为的皇帝,他坚持改革,整顿吏治,严惩贪宫污吏,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提倡学汉文、说汉话、穿汉服,洛阳是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立业之所,也是汉文化积淀深厚之地,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一生最重要的功业之一。作为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这一举措体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十、隋朝建东京
杨广继位后,决定迁都洛阳,他认为“洛阳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合,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供赋等。”是帝王建都的理想之地。604年,隋炀帝杨广亲自赴洛,他先去巡视了汉魏故城。这里北阻邙山,南隔洛水,东西狭长,北高南低,洛水北滚还经常浸倒城墙。他认为此处做都城不甚理想,于是率朝臣沿邙山南麓西行。走到今老城以北,登上邙山最高峰,南望伊阙,只见北自邙山南至龙门的这片地区,南北开阔,东西平坦。四周群山环抱,是天然屏障,伊、洛、瀍、涧四水纵横,其中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且有漕运之便。便随口说道:“这不是皇城龙门吗?为什么以前的皇帝不在此建都呢?”。随从苏威马上回答道:“以前的皇帝不是不知道这个地方,而是这地方在等陛下您呀?”。于是敕有司于洛阳的故王城东,汉魏城以西18里的地方营建东京,命尚书杨素任营建东都大监,纳言杨达、将作大臣宇文恺为副监,每月役丁200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为营建新都,隋炀帝“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资治通鉴》卷180《隋纪》四)。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费时达一年,一座周围达27公里,宫殿苑囿巍峨壮丽的都城拔地而起。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洛阳成为南北交通要枢。同时,洛阳也是国际性商业都市,市内有三市,即丰都市,通远市和大同市。丰都市是最大的市,在洛河南偏东,亦称东市。据《大业杂记》载:“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榆柳交阴,通渠相注,市四壁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五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隋炀帝率百官于大业二年(606年)四月到达洛阳。当时“自伊阙,阵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隋书·炀帝纪》),声势十分浩大。隋炀帝都洛后,于大业五年(609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改洛州为豫州,后又改为河南郡,辖河南、洛阳2县,县治在京城内。洛阳县在茂德里,河南县在政化里。隋唐洛阳城以其“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横贯其中,有河汉之像”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十一、武周都洛阳
自唐载初元年九月(690年)自号“圣母神皇”的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并号洛阳为“神都”直至(705年)于洛阳“上阳宫”病逝,在位15年,也就武则天创建武周政权。武则天在位时间,武则天从执政到称帝,共50余年之久。
十二、唐末迁都洛阳
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九月,朱温与张全义曾奏请昭宗迁都洛阳,未果。但朱温还是常令张全义营修洛阳宫室。天佑元年(904年)正月,昭宗答应迁都洛阳。朱温遂征发河南、河北诸镇丁匠数万到洛阳,由张全义负责大规模修缮洛阳宫殿,江、浙、湖、岭各镇也都输送财物助之。四月,洛阳宫室全部修缮完毕。同年,昭宗迁都洛阳。洛阳城经过张全义数年营建,
十三、后梁迁都洛阳
天祐四年(907),唐哀帝禅位于朱温,改元为开平。朱温以梁为国号,都开封,以洛阳为西都。开平三年(909)正月,朱温迁都洛阳,以开封为东都。
十四、后唐迁都洛阳
后梁龙德三年(923),后唐灭后梁,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称帝。同年(即同光元年)十二月,迁都洛阳,以洛阳为洛京。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史称“后唐”。
十五、后晋都洛阳
后唐末年,晋王石敬瑭起兵晋阳,天福元年(936)闰十一月攻入洛阳,灭后唐。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其为大晋皇帝,国号晋,建都洛阳。

开封 夏 战国魏 后晋 后汉 后周 宋

新郑 东周郑 韩
商丘 北宋的南京

3. 古时河南出了哪些杰出名将

王濬(206年—285年),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南)人,出身官僚家庭,曾任西晋大将军羊祜的参军。公元272年,身为广汉太守的王濬平定了益州的叛乱,被任命为益州刺史。王濬上任伊始就开始打造战船,训练水军为平定东吴做准备。公元279年11月,晋武帝司马炎终于下定了攻灭东吴的决心起水旱大军20余万进攻吴国,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王濬率领着益州水师沿长江东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丹阳、西陵、荆门、武昌等重镇,于公元280年3月攻入吴的首都建业,吴主孙皓自缚受降,东汉末年以来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结束了,晋朝统一了中国。在统一战争中立有大功的王濬被封为辅国大将军、襄阳县侯,后病死于家中,终年80岁。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出身于西晋的官僚士族家庭,自幼聪悟,才智过人,深受其叔父东晋宰相谢安的器重。后经谢安推荐镇守广陵,并在那里组建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府兵。公元383年,前秦天王苻坚率87万大军南下企图一鼓作气灭亡东晋统一全国,在这大兵压境之季,以八万北府兵为主力的东晋军队,在前锋都督谢玄的直接领导下,开赴前线。谢玄利用前秦军准备不足之机,主动出击大破秦军并乘胜追击进军淝水,并一鼓作气在淝水彻底击败了秦军,使不可一世的前秦天王苻坚从此一蹶不振。淝水大战之后,谢玄又率军北伐,收复了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被东晋加封为康乐公。但由于东晋政权的腐败,谢玄很快被削减了兵权,后死于会稽内史任上。

韩擒虎(538年-592年),原名豹,字子通,河南东垣(河南省新安县东)人,其父韩雄是北周的大将,在家庭的影响下,韩擒虎自幼就爱读兵书,并以胆略著称。年长后,承袭了父亲的新义郡公爵位,为北周屡立战功。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韩擒虎被任命为庐州总管,防卫江南的陈朝。公元588年冬,杨坚起大军50多万南下灭陈,韩擒虎作为东线主力军之一于589年初,趁陈军欢度春节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率500勇士渡江攻占了江防重镇采石,然后一路向陈朝的首都建康杀来。他趁着陈朝的主力部队与贺若弼的隋军激战于钟山之时,又率领着500勇士突袭建康并一举攻入城内,在枯井中抓住了陈后主,灭亡了陈朝,结束了自西晋以来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灭陈战争之后,韩擒虎被进位上柱国,公元592年病死。

黄忠(?-220年),字汉升,南阳(今河南省南阳)人。最初在荆州牧刘表属下任中郎将镇守长沙攸县。当曹操南下时,仍忠守长沙。后刘备派关羽攻长沙时,城破被困,投降刘备。刘备平荆南四郡后,随其进取四川,常为先锋,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刘备取汉中时,黄忠在定军山用计斩曹军大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封为征西大将军。使一口大刀,箭法精良,百发百中,年岁虽大,却常不服老。刘备为汉中王后,拜忠为后将军,后赐关内侯,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并列蜀汉“五虎大将”。公元220年,黄忠病逝于征吴的军中,享年七十五岁。

冯异(?-公元34年),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人。好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新莽时,刘秀起兵反莽,冯异献父城五县投降,被刘秀任命为主薄。冯异归汉后,向刘秀推荐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贤才,劝秀结交更始左丞相曹竟、尚书曹诩父子,得以顺利经略河北,并建议秀施行恩德,分遣官属,循郡县、理冤结、布惠泽,扩大政治影响。不久,王郎起兵称帝,冯异又助刘秀破王郎,以功封应候。之后,冯异又击溃了更始帝的部将取得大捷。刘秀即帝位后,冯异被封为阳夏候并率军东进大破赤眉军,收降八万余人,陆续剿灭了关中的各路割据势力。后来,刘秀亲征公孙述,冯异驻军在栒邑,他在此用计打败了隗嚣的部将王元,于是西北诸豪强都纷纷投降了汉。随后冯异又击破了贾芳、匈奴王的军队,威震西北,公元34年,冯异在进攻落门的战斗中病逝于军前。冯异是汉光武帝开国二十八将中的杰出者,他为人谦逊,从不居功自傲,当战斗胜利后,别的将领都在争功邀赏的时候,他总是一人独立于大树之下,默不作声,久而久之,人们便都叫他“大树将军”,他是中国古代军事将领中儒将的代表人物之一。

灌婴(?—前176年),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出身低贱,以贩卖丝绸为业。公元前208年,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灌婴弃家投奔刘邦,因忠勇善战受到刘邦信任。秦亡,楚汉逐鹿中原,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战,汉军大败,返守荥阳,楚军骑兵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刘邦拜灌婴为中大夫,率部在荥阳东败楚兵,扭转了战局。汉高祖三年(前204年),灌婴率骑兵东下,与韩信合兵击败依附于楚的齐军,俘齐将周兰。垓下(在今鹿邑县境内,一说在今安徽省灵壁县)一战,楚军溃败,楚霸王项羽串残部800人突围,灌婴挥军猛追,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尔后灌婴率军渡江,平定了楚地。天下一统之后,他又先后帮助刘邦消灭了燕王臧荼、韩王信和淮南王英布等割据势力,为巩固汉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颖阴侯,是汉初12名封候的开国功臣之一。吕后死后,灌婴协助周勃诛灭诸吕,拥立代王刘恒为帝(汉文帝)。文帝三年(前177年),灌婴继周勃为丞相。他当政期间,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免赋税,鼓励生产,西汉王朝开始再现政治稳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为相一年后老病而死,谥“懿侯”,被称为西汉的“开国功臣,治国名相”。

史可法(1601年-1645年),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勤奋好学,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自己的楷模,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西安府推官,后迁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清廉正直,关心人民疾苦,后再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他率师勤王,抵浦口而止。清军攻陷北京,南明政权在南京建立,他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受奸臣马士英排挤,自请到江都(扬州)一带督师,防御清军。次年四月,江北诸镇先后为清军占领,史可法退守扬州。清豫亲王多铎以10万大军兵围扬州,扬州城中守军势单力薄,清军围攻益紧,多铎多次致书诱降,遭到史可法严词拒绝。四月二十五日,扬州为清军攻破,史可法自杀未成,被俘。清军首领和豫亲王多铎再次劝降,他临危不惧,大骂清军,遂英勇就义,终于成为了跟文天祥一样的民族英雄。死后谥号"忠烈",史称"史忠烈公"。

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岳飞生于政治腐败、军备松驰的北宋末年,他自小就熟读兵书,深通韬略且膂力过人,武艺超群。由于家境贫寒20多岁的岳飞毅然弃农投军,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以此为他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他投到东京留守宗泽麾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中。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

冉闵——武悼天王,杀胡令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4. 刘秀统一全国有怎样的典故

昆阳大捷后,新市、平林诸将以刘绩、刘秀兄弟威名益盛,阴劝刘玄杀掉刘縯。刘绩寅部将刘稷勇冠三军,对刘玄立为皇帝,心中不服。刘秀刘玄封刘稷为抗威将军,刘稷不肯接受,刘玄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收捕刘稷,将要斩首,刘绩寅固争,因与刘稷一并被诛杀。刘秀闻讯,心自不安,立即含悲忍泪,从城父(今河南宝应县东)赶到宛城,向新市、平材诸将谢罪。刘秀迫于形势,不敢为刘多寅服丧,饮食言笑如平时,以此取得刘玄的信任,被封为破虏大将军。虽然如此,从刘绩被杀之日起,刘秀无日不在策划脱离农民军的队伍,独树一帜。更始元年(23)十月,刘玄北都洛阳后,以刘秀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河,镇抚诸郡。

当刘秀北徇河北时,河北地区形势异常复杂。这里既有以铜马为首的几百万农民军,也有同起义军为敌和观望自守的地主武装,另外还有拥有实力、据守城邑、无所归依的王莽所置官吏。刘秀知道,要平定河北,必须剿灭农民军;要剿灭农民军,必须要获得城市以为军事据点。因此,他一渡黄河,便打起大司马的旗号,所到之处,“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从而取得吏民的支持,“争持牛酒迎劳”。正当刘秀兴高采烈之时,突然传来一个意外的消息:卜者王郎在当地土豪的支持下,称帝于邯郸。这个割据势力由于谎称为赤眉拥立和诈称成帝子子舆,发展极为迅速,以至“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从风而靡”。王郎移檄通缉刘秀,刘秀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蓟(今北京市)。更始二年(24)初,刘秀为了逃避王郎的拘捕,狼狈地逃出蓟县,在风雪交加中,驰驱于饶阳、下曲阳和下博途中。在饶阳传舍,为取得一餐,还冒充过王郎的使臣,险些被捕。

当时河北郡国皆已降王郎,惟独信都(今河北衡水东)太守任光,和戎(王莽分信阳为和戎,居下曲阳)太守邳肜(音容)不肯从。刘秀走信都,任光、邳肜来会。刘秀拜任光、邳肜为大将军。刘秀以信都为根据地,移檄边郡,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豪族刘植、巨鹿大姓耿纯各率宗族宾客数千人归附刘秀,合兵攻陷下曲阳(今河北曲阳县),于是有兵数万人,连陷新市、真定、元氏、防子等地,进而与王郎的大将李育在柏人(今河北隆尧西)发生了遭遇战。正当此时,上谷(郡治今河北怀来东南)太守耿况、渔阳(郡治今北京密云西南)太守彭宠,各遣其将吴汉、寇恂率领大队骑兵来会。上谷、渔阳是西汉边郡要塞,天下精兵荟萃之地,特别是骑兵中的鸟桓骑士,最能冲锋陷阵,素有“突骑”之称。两郡的归附,大大增强了刘秀的军事力量。接着,更始帝也派遣尚书仆射谢躬带兵来讨伐王郎。于是刘秀乃大飨士卒,连兵进攻王郎,五月,攻破邯郸,王郎乘夜逃走,刘秀使王霸追斩之。

古代瓷器刘秀击斩王郎,声势大震于河北。刘秀势力的不断发展,引起更始帝的不安。为了安抚刘秀,刘玄特派人封他为萧王,令其罢兵回长安。刘秀辞以河北未平,不肯就征。从此刘秀与更始分道扬镳,在河北独立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并进行一系列建立地主政权的活动。更始二年(24)秋,刘秀亲统大军击铜马于(音敲,今河北束鹿东)。又命吴汉率“突骑”来会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企图一举歼灭河北的农民军。铜马军顽强地抗击了刘秀的进攻,迫使刘秀大军只能“坚营自守”,采取封锁政策。后来铜马军由于粮道断绝,饥不得食,不得不撤退,在逃遁途中,被刘秀军追至馆陶(今属河北)击破。铜马军余部和高湖、重连两部会合,与刘秀大战于蒲阳(即蒲阳山,在今河北完县西北)。结果因为高湖、重连等农民军领袖背叛了群众,大部分饥民被改编为刘秀的创业之军。刘秀将这支大军分隶诸将统领,形成一支几十万人的队伍,大大地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当时“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所谓“铜马帝”,即“贼帅”的别称,而刘秀正是凭借这支农民军争衡天下的。明年,刘秀又于元氏、右北平、安次、渔阳诸地,连续击破了尤来、大枪、五幡等支农民军。这些军事活动,使刘秀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占据河北广大地区。

正当此时,更始政权已呈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强大的赤眉军已开始向长安进军。刘秀估计到赤眉军必然能够攻克关中,占领长安,因而采取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策略。他派邓禹率六裨将,引兵西向,以乘更始、赤眉之乱;同时遣大将冯异扼守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以拒洛阳。为了巩固河北北部的占领,刘秀又自徇燕赵。此外,为了保守根据地及粮饷的来源,又命寇恂留守河内(郡治在今河南武陟西南)。经过这样一番部署,可谓攻守成宜,进退自如,刘秀实现自己政治野心的时机已经到来。当时,河北诸将议为刘秀上尊号,刘秀谦辞说:“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乎!”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绝望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刘秀谦让后说:“吾将思之。”行至部(hao浩,今河北高邑东南),刘秀以前的同舍生强华,自关中带来《赤伏符》(捏造的谶记)。符文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古代建筑为主。”到了这时,刘秀只得“恭承天命”,命有司设坛场于部酃南千秋亭,即皇帝位,改元建武,改产,部为高邑,是为汉光武帝,时在25年六月。同年十月,刘秀派岑彭劝说坚守洛阳的绿林军将领朱鲔(wěi委)投降。岑彭向朱鲔陈说利害,朱鲔说:“大司徒(指刘绩)被害时,鲔与其谋,又谏更始无遣萧王北伐,诚自知罪深,不敢降。”岑彭回报刘秀,刘秀说:“举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朱鲔乃降。刘秀随即占领洛阳,并在其地建都。这就是历史上的东汉政权,又称为后汉。

当赤眉军与更始激战之际,邓禹自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渡过黄河,占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从此,赤眉军和刘秀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建武二年(26)春,长安粮尽,赤眉军引兵而西,至安定(今甘肃泾川西北)、北地(今甘肃中宁),邓禹乘机进入长安。九月,赤眉军在陇地转攻城邑,受到陇西割据势力隗嚣的阻挡和大雪的袭击,士兵冻死不少,只好折返长安,引众东归。当时邓禹派兵在郁夷(今陕西宝鸡东)袭击义军,结果被义军击败,赤眉军再度占领长安。

冬十一月,光武帝遣冯异入关代邓禹,临行,敕冯异曰:“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为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饬,无为郡县所苦!”冯异受命西行,因征召邓禹还京师。十二月,关中发生饥荒。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赤眉军引兵东归,尚有众二十余万人。在义军回归途中,刘秀已经作好截击部署。他派侯进屯新安(今河南渑池东),耿弁屯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分为二道,以截其归路。冯异与赤眉遇于华阴(今属陕西),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卒五千余人。明年正月,冯异与赤眉约期会战,使壮士着赤眉服,伏于道旁。两军交战,伏兵突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冯异大破赤眉于崤底(崤山,在今河南渑池、洛宁两县之间),降男女八万人。赤眉余众东奔宜阳,刘秀亲统六军,严阵以待,赤眉惊震,刘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皆降,献上所得传国玺绶。刘秀赐樊崇等洛阳田宅,以盆子为赵王(光武叔父)郎中。同年四月,冯异击败延岑等,平定关中,刘秀大军遂占领长安。

刘秀虽然扫平了铜马、绿林、赤眉等农民军,但群雄割据的局面依然存在。为了统一天下,刘秀又展开了削平群雄的战争。当时独霸一方的割据势力,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梁王刘永称帝于睢阳;隗嚣占据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公孙述称王巴蜀;李宪自立为淮南王;秦丰自号楚黎王;张步起琅邪,董宪起东海,延岑起汉中,田戎起夷陵,并置将帅,侵掠郡县。另外,北部还有卢芳,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勾结匈奴,立为汉帝。

自建武二年(26)开始,光武帝采取攻伐与招降相结合的方针,首先对盘踞睢阳(今河南商丘)的刘永发起攻势。刘永为西汉梁孝王八世孙,从宗族谱系上说,比刘秀更为正统。因此,刘秀视刘永为最大威胁。当时刘永雄据今日豫东、皖北,与山东的张步、庐江的李宪、苏北的董宪连成一气,形成一个强大的军事同盟。四月,光武帝派虎牙大将军盖延率四将军讨伐刘永,围攻睢阳。八月,盖延攻陷睢阳,刘永与部将苏茂等逃至湖陵(今山东金乡南)。睢阳人反城迎刘永,盖延率诸将围之,吴汉亦率兵前来助战。城中食尽,刘永出走,为其部下庆吾所杀。刘永部将苏茂、周建等共立永子刘纡为梁王。建武五年(29)八月,吴汉拔郯(今山东郯城北),刘纡不知所归,为其军士高扈斩杀以降。其后不到半年,张步、李宪、董宪等亦先后为刘秀所击灭,刘永的势力,至此完全被肃清,“山东悉平”。

在讨伐刘永集团的同时,光武帝又遣建义大将军朱祐南征秦丰于黎丘(今湖北襄樊南),围城半载,秦丰穷困出降,用轞车押送至洛阳诛死。遣右将军邓禹西击延岑于武当(今湖北均县西北);征南大将军岑彭击田戎于津乡(今湖北江陵东)。“延岑、田戎为汉兵所败,皆亡人蜀”。盘踞河北、自立为燕王的叛将彭宠亦于建武五年初为苍头所杀。于是北自幽燕,南至荆襄,皆已平定。

宫庭演奏关东虽平,但陇蜀尚为野心家隗嚣、公孙述所割据。光武下一步战略目标就是消灭隗嚣和公孙述。当时隗嚣据有安定、陇西、金城、武都张掖、武威、酒泉、敦煌等郡,几乎占有今日甘肃省之全境。他南连公孙述,北结卢芳,西通诸羌、匈奴,粮草充足,士马强壮,进可窥伺关陕,退可据隘自守。且隗嚣“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以是“名震西州,闻于山东”。光武帝闻其风声,报以殊礼,欲同他结好,要求他出兵攻打巴蜀的公孙述。可是隗嚣持观望态度,上书推说“三辅单弱,刘文伯(卢芳)在边,未宜谋蜀”。隗嚣部下王元、王捷也劝他保守边陲,以观天下之变。光武见诱降不成,决定用武力解决,于是派建威大将军耿弁等七将军进攻隗嚣。隗嚣使王元据陇坻(一名陇阪,在今陕西陇县、宝鸡县与甘肃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之间,为关中平原西部屏障),伐木塞道。诸将与战,败退。王元进攻三辅,为征西大将军冯异、征虏将军祭遵击破。隗嚣因遣使向公孙述称臣。

建武八年(32)春,光武帝率诸将西征,分数道上陇。隗嚣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众十余万,皆降汉。隗嚣携妻子奔西城(即西县城,在今陕西安康西北)。光武遣吴汉、岑彭围西城月余,王元率蜀兵五千人来救,迎嚣归冀(今甘肃甘谷东)。明年春,隗嚣病死,王元等立嚣子隗纯为王。建武十年(34),光武帝命来歙等乘机发动军事进攻,并收买窦融,命其以河西五郡之兵,与汉兵夹击隗纯,攻破落门(聚名,在今甘肃武山县西),隗纯降,王元奔蜀,陇右平。

建武八年(32)秋,颍川农民群起,河东守兵亦叛,京师为之骚动。光武认为形势紧急,亲自辰夜东驰,临行前,赐书岑彭等将领说:“两城(西城、上邦)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指公孙述)。人苦不知古代演出图足,既平陇(隗嚣所都),复望蜀(公孙述所都),每一发兵,头须为白。”公孙述当时据有益州之地,包括今四川、贵州和云南大部地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地势险阻,兵力精强。他北联隗嚣,并趁光武有事于山东之际,联结关中割据势力,吕贿、延岑、田戎、王歆等多往归依,公孙述皆拜为将军,因聚兵数十万人,积粮汉中,筑宫南郑。于刘秀称帝的同年,即建武元年(25)四月,公孙述自立为天子,即位于成都,号成家,建元龙兴。

他也和刘秀一样,好为符命鬼神异应之事,借图谶以欺弄民众。他妄引谶记,言孔子作《春秋》,断十二公,象征汉之十二帝(包括吕后),说明汉数已尽。又引《录运法》和《括地象》(皆谶纬之书)中“公孙当立”的预言,说明他是天帝派来接替汉朝的真命天子。公孙述还常将上述宣传品送到中原,借以迷惑百姓。刘秀为此颇为担忧,他致书公孙述,说公孙述歪曲谶语,谶记所言“公孙”,乃指宣帝;并且劝他不要仿效王莽那样以铁契、石龟、文圭、玄印等作为符瑞,自欺欺人;天下神器,不可力争,不如早日归降,还可保全宗族。然而公孙述并无降意,因此没有复书光武帝。

建武十一年(35)七月,光武帝亲自将兵征讨公孙述,驻军长安。八月,汉将岑彭大破公孙述将侯丹于黄石(今四川涪陵东)。于是汉军不分昼夜倍道兼行二千余里,一一直攻下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出动精骑驰击距成都仅数十里的广都,势若风雨,汉军所至之处,蜀军无不奔散。公孙述昕说岑彭绕过延岑军后,攻下武阳。惊惶地以杖击地说:“是何神也!”他在气恨之余,心生毒计,暗派刺客诈为亡奴,投降汉军,乘夜刺死岑彭。十二月,汉大司马吴汉率领舟师三万人自夷陵(今湖北宜昌东)溯江而上,征讨公孙述。明年春正月,吴汉攻克广都,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公孙述将帅恐惧,日夜离叛。当胜利在望之时,光武嘱咐吴汉说:“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其后吴汉与公孙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十一月,吴汉、臧宫又与公孙述古代瓷器战于成都郊外,大破之,公孙述被创而死。延岑以成都降。吴汉杀述妻子,尽灭公孙氏,并族延岑,巴蜀之地予以平定。

最后还剩下一个盘踞北部的卢芳。当时卢芳据有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包括今日之陕北、山西和内蒙古一带地方。卢芳勾引匈奴和乌桓作为外援,经常侵扰北部边境。光武帝屡遣吴汉、杜茂往击,均未成功。建武十二年(36),刘秀已剿灭公孙述,卢芳与其部将贾览共攻云中,久攻不下,其留守九原的部将随昱欲胁迫其归降光武。卢芳自知不能相敌,遂弃辎重,率十余骑逃人匈奴。建武十六年(40),匈奴闻汉购求卢芳,贪得财帛,故遣卢芳还降。卢芳至汉,以自归为功不称匈奴所遣。汉立卢芳为代王。不久又逃人匈奴,后死于匈奴。

经过十余年的征战,刘秀次第翦灭四方割据势力,结束了纷乱局面,全国重归统一。

5. 商丘古代文化名人

1、戴德

戴德(生卒年不详),字延君,汉代礼学家、学者,家族显赫。他是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戴公的二十二世孙,睢阳(今河南省商丘)人。一说戴德家族世居魏郡斥丘(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5、宋钘

宋钘(约公元前370年—公元前291年),又称宋子(庄子作宋钘,孟子作宋牼,非子作宋荣子),宋国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宋尹学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

6. 历史上河南出过多少皇帝

历史上河南出过有13位皇帝。举例如下:

1、商汤

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

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2、周平王姬宜臼

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3、司马炎

晋武帝(236~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5~290年在位), 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

4、司马懿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 三国时期魏国权臣、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东汉京兆尹司马防次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庙号高祖,葬于高原陵。

5、赵匡胤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恭帝禅位。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7. 刘秀统一关东之战

刘秀在中国东汉初年的统一战争中,各个击破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割据势力的作战。
建武元年(公元25),刘秀称帝后,占据中原(今河南、河北大部和山西南部)要地,但四周都为地方豪强割据:东有刘永、董宪、张步、李宪,北有彭宠,西有隗嚣、公孙述,南有秦丰、田戎。此外,尚有数十万农民军活动于河水(黄河)南北。刘秀根据形势,稳住隗嚣,集中力量消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关东割据势力,并针对其彼此联系松散的弱点,集中主力由近及远,各个击破。
二年三月,刘秀命大将盖延率军5万进击直接威胁都城洛阳的刘永集团。盖延进至封丘(今河南封丘西南),分兵两路,夹击刘永于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攻战数月破城。刘永逃谯县(今安徽亳县)。汉军乘胜追击,夺占沛、楚、临淮三郡国(约今河南周口、商丘,江苏徐州,安徽阜阳、宿县地区)大部。后刘永复据睢阳,刘秀于次年命大司马吴汉及盖延再击刘永,围困睢阳百日,刘永粮尽突围,为部将所杀,睢阳守军降。豫州东部、徐州大部(约今豫东、皖北、苏北和鲁东南地区)均为刘秀所有。
刘秀在以优势兵力进击刘永集团的同时,消灭了南阳刘玄余部及董□、邓奉等势力,大败秦丰、田戎,并镇压了赤眉农民起义军(见崤底之战)。此后,刘秀又遣军北攻彭宠,夺取燕、蓟等地区。
五年,刘秀继续向东发展。六月,亲率吴汉等攻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董宪,将其大败于昌虑(今山东枣庄西北)。董宪退保郯(今山东郯城北)。八月,吴汉破郯,董宪逃朐(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其主力被歼。十月,刘秀乘胜命大将耿□进击张步,攻占祝阿(今济南西)、钟城(今济南南),诱杀其大将费邑,连破40营,夺取济南郡(约今济南市),继克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张步为挽回败局,率军号称20万,直扑临淄。耿□以城为依托,诱其进攻,然后以奇兵袭击张步军,连战获胜。张步被迫降汉。六年正月,吴汉领军破朐,斩董宪。刘秀军歼灭李宪于舒(今安徽庐江西南)。至此,关东割据势力全部被消灭。
关东的统一,巩固了东汉政权,为尔后击灭隗嚣、公孙述,夺取陇、蜀,取得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8. 刘秀是怎样登上帝位的

刘秀据有整个河北之后,诸将会议,都主张刘秀早称皇帝。刘秀故作姿态,再三推拒。当刘秀行至鄗县的时候,有个叫强华的儒生,非常适时地从关中赶来,献上一部神的预言书——《赤伏符》。符文大意是说刘秀应运而起,该当天子,承继汉统。至此,刘秀才当仁不让,就在鄗南即皇帝位,并声称得谶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劉)修德为天子”,臣民一致拥戴,他固辞、再辞、三辞,终因皇天大命,不敢不恭敬承受。于是,改建元为建武,改鄗邑为高邑,沿用汉的国号。时间是更始三年(25年)六月。历史上因其不久即定都洛阳,洛阳又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遂称其为东汉(或后汉),以与西汉(或前汉)相区别。

就在刘秀称帝的前后,赤眉军也在西攻长安的途中,用近于抓阄的办法,从三名城阳景王的近属中,a推出年仅十五岁的牛童刘盆子作皇帝。这显然是他们为对抗更始政权所采取的斗争策略。开始时,这支以饥民为基本群众的农民军没有文书、旌旗、号令和部队编制,只有口头上的纪律约束,叫“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首领也只是沿用汉朝地方小吏的称号,地位最高的称“三老”,其次是“从事”“卒史”。在王莽篡汉当政和人心普遍思念汉德的情况下,他们这种以汉民自命、又以汉百姓身份造反的做法,不仅表现了他们对新莽政权的深恶痛绝,而且体现了他们争取社会广泛同情和支持,避免树敌过多,以便集中力量打击新莽的斗争策略。因此当更始移都洛阳,樊崇等赤眉首领即前往臣服,并接受其封号,只是由于遭到刘玄等人的排斥,才不得不又脱离更始归营。地皇四年九月,王莽被杀,新朝亡。赤眉推翻新莽的目的已经达到,欲作汉民,又有更始,似乎可以解甲归田,安享太平了。可是更始又迅速变质成腐败的封建政权。百姓失望,在反莽斗争中浴血奋战,屡建奇功的赤眉部众更感心寒。因此,他们虽然屡战屡胜,却疲惫厌兵,甚至日夜愁泣,都想东归故土。樊崇等首领感到以反莽的汉民自命已毫无意义,部众回乡必散,这才决定也立一个西汉宗室做皇帝,引众西攻长安。而这时的更始已经腐败到不堪一击的程度。申屠建、陈牧、成丹等农民将领已被刘玄杀害,张卬和王匡等拥兵自保,赤眉一到长安附近,他们立即率众迎降,助攻东都门。建武元年九月,赤眉攻克长安,刘玄肉袒乞降,不久被绞杀。更始政权就这样灭亡了。但是,由于长安附近的豪强地主隐藏粮食,坚固壁垒,进行反抗,拥众百万的赤眉难得军粮糊口,又无力打破豪强地主的武装封锁,只好退出长安,西走陇坂。在那里,赤眉又受到隗嚣等地主武装的袭击和风雪的阻遏,不得不折返长安,引众东归,结果在宜阳(今宜阳西)等地,遭到刘秀大军的堵截。建武三年(27年)春,赤眉奋勇力战,终因粮尽力绌,自刘盆子、樊崇等以下十多万人全部投降。当时,刘秀立即命令宜阳县的厨师为赤眉十多万饥疲降众准备饮食,使他们皆得饱餐。第二天,刘秀又对樊崇等人说:“有没有后悔?我现在让你们回赤眉军营,指挥旧部,击鼓相攻,一决胜负,而不想强迫你们降服呢!”他还说樊崇、徐宣等人是“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意思是有本事的人。他承认赤眉攻破城邑遍天下,对原配妻妇都无所改弃,是其一善。接着,刘秀又让樊崇等赤眉首领都携带妻子在洛阳居住,并为每户分一处住宅,二顷田。不久,刘秀又攻占长安。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结束以后,为了恢复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刘秀又开始致力于芟刈群雄,清除各地豪强割据势力的斗争。

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在东方有刘永,北方有彭宠,西北有卢芳,西方有隗嚣,西南有公孙述。刘永称帝于睢阳(今商丘市南),据有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地区,山东的张步、苏北的董宪、庐江的李宪等均为其羽翼,他因此又控制着今山东西部和江苏北部地区。刘秀为了解除这一威胁,于建武二年(26年)夏,派盖延率军征伐。差不多经过整整一年的残酷战争,盖延才灭掉刘永。

接着,刘秀又先后派遣耿弇、马成、吴汉等率军分别击灭张步、李宪、董宪等,刘永的势力即告肃清。

彭宠本为渔阳太守,曾助刘秀平灭王郎,于建武二年反。涿郡太守张丰自立为无上大将军,与彭宠联合。彭宠自称燕王,北结匈奴,南连张步及富平、获索诸兵,据有渔阳等郡。一年后,刘秀派朱祐、耿弇、祭遵等往征。祭遵首先诛灭张丰。彭宠失其右臂,几经败北,遂退缩于渔阳城中,结果于建武五年(29年)二月被手下人刺杀。北方不久即告平定。

隗嚣曾协助刘秀部将邓禹镇压赤眉,被邓禹依制封为西州大将军。刘秀也企图用政治手段使其臣服,千方百计进行笼络。隗嚣却因雄踞于今甘肃全境,粮草丰厚,兵马强壮,始终未肯就范。建武六年(30年),刘秀急于招抚隗嚣与公孙述,几次致书陇、蜀,晓以利害。隗嚣特遣周游为信使去京都。周游经冯异军营时被仇人所杀。刘秀获悉,即派铫期携带珍宝缯帛去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南)赠隗嚣,半路失盗,财物尽失。刘秀叹道:“我与隗嚣之间的事恐怕难有好结果,他派来使者中途被杀,我赠他礼物半道丢失。”刘秀开始改用军事手段,对隗嚣进行征伐。隗嚣则南联公孙述,北结卢芳,西通诸羌匈奴,与刘秀相抗衡。但隗嚣终究不是刘秀的对手,几经战败,隗嚣即已穷途末路。到建武七年(31年)春,隗嚣又病又饿,忧愤而死。刘秀乘机收降举足轻重的窦融,命他率领河西五郡兵入金城(今兰州附近),助攻隗嚣子纯。第二年十月,隗纯被迫投降,陇右(相当于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遂平。

公孙述虽然据有益州(今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大部分地区),资源丰富,地势险阻,隗嚣势力瓦解以后,他也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加上他禀性苛细,不识大体,任人唯亲,拒谏杀将,早已众叛亲离,势力大减。刘秀得陇望蜀,自然要乘势往征。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吴汉等与公孙述战于成都,公孙述惨败,伤重而死,益州亦平。

卢芳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得匈奴支持,横行于五原、朔方、云中、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附近)、雁门(今山西右玉南)五郡(相当于今山、陕北部和内蒙古一带),刘秀几次派军往征,均未能克。建武十二年(36年),公孙述败亡,卢芳自感势单力孤。遂逃入匈奴,后来虽降叛无常,终已难成大患。至此,经过十多年芟刈群雄的战争,刘秀终于结束了豪强割据,恢复了全国的统一。

为了重建封建统治秩序,刘秀还利用农民战争造成的有利形势,在进行国内统一战争的同时,连续六次颁布释放奴婢的诏令。这六次诏令的内容:

建武二年(26年),民有出卖妻子,其妻子想归父母者,从其便。

建武六年(30年),王莽当政时吏民被没为奴婢而不符合西汉法律的,都免为庶人。

建武七年(31年),吏民遭饥乱自卖及青、徐等地被掠卖为奴婢下妻者,留去由其自主,不得干涉。

建武十二年(36年),陇、蜀等地民被掠卖为奴婢而要求离去的,一律免为庶人。

建武十三年(37年),益州民自八年以来(公孙述时)被掠卖为奴婢者,一律免为庶人;依附他人做下妻而想离去者,不予干涉。

建武十四年(38年),益、凉二州奴婢,自八年以来自讼于所在地的官府,一律免为庶人。被卖为奴婢的人无须偿还当时的卖身钱。

刘秀还在诏令中规定:奴婢主人如敢拘执不放,按西汉的“卖人法”和“略人法”治罪。建武十一年(35年)刘秀又连续颁布三次诏令:①天地之间人最可贵,杀奴婢的不得减罪;②炙灼奴婢的按法律治罪,免被炙灼者为庶人;③废除奴婢射伤人处以死刑的法律。刘秀还认为以前用刑深刻,尽多冤狱,一方面诏令官员研究如何“省刑罚”

的问题,另一方面多次颁布大赦令,甚至诏令将死罪以外的囚犯一律释放,免罪徒为庶民。为了改善农民处境,减少农民因破产而沦为奴婢的数量,刘秀又诏令减轻田赋,说:“现在军士屯田,粮食储备得差不多了,所以命令郡国收取田租,实行三十税一,如景帝旧制。”刘秀还恢复西汉赈济灾贫和抚恤鳏寡孤独废疾高年的规定,发放救济粮,其用意即在减少“不能自存者”卖身为奴婢。刘秀还“务从节约,并官省职”“省减吏员”,裁并相当于西汉时县、邑、道、侯国数四分之一的四百多县,吏职减损十分之九;废除内郡的地方武装,让地方兵吏一律退归民伍,解甲归田,裁撤郡都尉,并其职于太守,甚至连边塞亭侯吏卒也陆续免去,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开支,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东汉时期奴婢问题没有西汉后期和王莽统治时期那样严重,这与刘秀的上述措施是分不开的。土地兼并是引起社会危机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此,刘秀也曾试图予以解决。建武十五年(39年),刘秀诏令州郡检查核实垦田数和户口、年纪,名为度田。度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的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州郡官吏却因畏惧豪强,不敢对他们占有的土地进行认真的查问,反而以度田之名讹诈一般的地主和农民,甚至连农民的房宅地都被列为清查对象,从而激起各地农民和地主起兵反抗。刘秀虽然对度田不实的官员进行严厉的惩处,度田还是不了了之。只是由于农民战争曾给地主、官僚和贵族以沉重的打击,使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无主荒地,从而使东汉初年土地问题上的矛盾相对缓和一些。而土地兼并问题的部分解决和农民处境的改善,对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恢复社会经济是很有利的。刘秀和他所选用的地方官又都比较注重“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也有利于使残破的社会经济逐渐恢复起来。到明帝时,接连获得丰收,一斛粟仅值三十钱,牛羊遍布于乡野,人口也增加到三千四百多万。

热点内容
驻马店上蔡县邮编 发布:2021-03-16 21:53:57 浏览:888
新发地招聘 发布:2021-03-16 21:51:19 浏览:217
漯河大伟 发布:2021-03-16 21:51:07 浏览:401
相亲爱一家 发布:2021-03-16 21:49:54 浏览:504
校园跳蚤市场系统 发布:2021-03-16 21:48:31 浏览:929
洛阳到巩义汽车时刻表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108
男人胖相亲 发布:2021-03-16 21:47:49 浏览:948
苏宁郑州网点电话查询 发布:2021-03-16 21:47:42 浏览:459
同城帮二手良品真假 发布:2021-03-16 21:47:20 浏览:227
河南周口甲醇 发布:2021-03-16 21:42:35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