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三顾堂
① 南阳武侯祠的故事
南阳武侯祠建于何时,文献上没有记载,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已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诗句。看来早在唐代卧龙岗上已有诸葛草庐了。该祠元初毁于战火。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官府出资大规模重建,于延祐二年(1315年)增设孔明书院。可惜,元末明初,又焚于兵祸。至明成化年间,又将“孔明书院”恢复。以后又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崇祯历代修缮。公元1528年,明世熄(嘉庆皇帝)特赐给南阳武侯祠“忠武”庙额与祭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阳郡守罗景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在这次施工中,发现前人咏卧龙岗十景石刻一块,罗景根据这块石刻,进行复原。今日武侯祠主要建筑布局,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形式。
步入武侯词山门,迎面是大拜殿,殿中彩塑诸葛亮及其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大型泥塑像。大殿前侧为明代碑廊,镶嵌有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祠后部分建筑主要有诸葛茅庐、野云庵、古柏亭、伴月台、宁远楼等。
诸葛草庐,亦称诸葛庵,现今的茅庐系砖木结构,八角挑檐,外围有八角回廊,屋顶覆盖茅草。茅庐正门上悬挂郭沫若书的“诸葛草庐”匾额。
野云庵,进深三间,门两侧砖刻“云归大汉随舒巷,门对寒流自古今”对联。其外装饰以苍松、仙鹤砖雕。躬耕亭,结构简单,形制简陋。前有两根圆木支撑亭檐,后砌以砖墙,亭内立诸葛武侯石刻像。像两边刻有“庵垂两千问魏阙吴宫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品何如”的对联。
伴月台,高数丈,台下为老龙洞,洞门两侧石刻“自古宇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对联。武侯祠右侧有清同治年间新增设的庭院,这是为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特意修建的。庭院后面建有三顾堂,内有刘备、诸葛亮大型塑像。
武侯祠现存大量的碑刻题记,约300余石,篆、隶、楷、草皆有。其中篆书《汉诸葛孔明旧庐指道碑萌》,隶书《草庐对》,楷书《诸葛传》,草书《出师表》等,在书法艺术一和雕刻技术上都有相当高的造诣,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南阳武侯祠在唐代已名扬天下。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赞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胡鲁《南阳》云:“孔明方此乐耕锄”,诗圣杜甫《武侯庙》云:“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诗仙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岳少保书武侯出师二表”碑刻草书,风骨神秀,洋洋洒洒,峭拔苍劲,龙飞蛇腾。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祠内有歌颂诸葛亮历史功绩的对联: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气周瑜,摒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南阳武侯祠据说是其中影响最大之一。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
襄阳隆中同样有“三顾茅庐”一说,难以定论。大家可以看。
② 南阳武侯祠里的十大最有历史的
亮初亡,南阳已有祭祀活动。诸葛亮躬耕时所居的草庐,被称为“诸葛庐”,俗称“诸葛庵”或“诸葛亮庵”。庐前有井,青石为床,有汲绠渠百十道,数不能尽(《名胜志》),后人称谓“诸葛井”。后立祭祀祠。“祠有道人居住,夜闻兵声,惧而移去”(同上)。唐代规模已可观,遐迩闻名。唐《诸葛庐碑》(赵均《金石林时地考》)载:庐“在南阳县城西南七里。”李白《读诸葛亮武侯传书怀赠崔少府叔封昆季》诗中有“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刘禹锡《陋室铭》中也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句子。宋代祠内前人题咏已很繁复。绍兴初,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犹存(岳飞书武侯出师表《跋语》)。南阳武侯祠元初毁于战火,元大德二年(1298),南阳监郡马哈马拜谒武侯祠时,仅存庙堂四间,且年久失修,几为废墟。遂与少府李君源等倡仪重修,命典史李从善主其事。四年(1300)春竣工,“一易而新之”。中殿塑诸葛亮像,旁塑关、张从祀。特请解梁太虚观道人张志和住祠主事,又割旁近田地200余亩,以为岁时香火之用(元南阳儒学教授王谦《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庙碑》)。至大元年(1308),河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何玮行农至郡,倡议扩建侯祠,并在祠东隙地建造庙、学。次年春动工,皇庆元年(1312)秋落成。计建祠12间,庙、学46间。呲东为庙,庙后为学。祠为武侯祠,庙为孔子庙,学为诸葛书院。“凡堂序门庑、庖湢(庖,音袍pao,厨房,酒,音必,bi,浴室)、库庾(庾音与,yu谷仓)、肄业之斋、庋(音鬼,gui,放置,保存)书之阁、官守之舍咸备,”割官田40顷,设山长一人掌教(元翰林学士程钜夫《敕建南阳诸葛书院碑记》)。至正十五年(1355),南阳知府庄某复加修葺。所有建筑,整理一新,塑像匾额,着色重绘,并加筑周垣,制祭器百余件。又于诸葛书院建东西斋房各三楹,增塑蒋婉及武侯子瞻、孙尚像,标著十将名额,使武侯祠与诸葛书院浑然一体(元张继祖《敕赐诸葛书院增修学宫之记》)。
明洪熙元年(1425),诸葛书院已荒芜破败,祠虽幸存,亦日益颓毁。知府陈正伦乃于农隙伐木命工,冬十月,建成正堂三间。宣德元年(1426),又与同知张永、推官司宪、南阳知县李桓圭继修,复两庑,建周垣,祠中重塑诸葛亮像.凡器用皆备,南阳武侯祠又重备大观(明王直《重修诸葛武侯祠碑记》)。正统年间,知府陈悌再次修葺。中立祠堂,旁翼两庑,环以周垣,祭用之需,无不毕备(明杨士奇《鼎建诸葛孔明祠碑记》)。岁久又颓。成化中,知府段坚又建堂宇,复书院,择士以教。越20年,颓毁过半。弘治八年(1495),河南参政顾福分守南阳,檄知府马舆、知县李通重修。弘治十一年(1498)四月至八月,建正堂六间,中塑侯像,左右两庑,依旧修复。正堂后为亭,覆以茅草,曰“草庐”,庐后又建堂六间,曰“卧龙祠”。祠左建堂庑各四楹,为书院。又收回原祀田四顷,以供祀事(明李东阳《重修诸葛武侯祠堂记》)。正德元年(1506),唐王妃苏氏“捐内帑资财”修葺武侯祠,命承奉白震总其事,堂庑梁楹“撤而新之”(明朱瑾《重修诸葛武侯祠记》)。嘉靖四年(1525),知府杨应奎增修大备(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十五年(1536)二月,知府屠倬再次修茸,“缮故为新,增陋为美,颓朽悉易,加以宏丽,”使武侯祠面貌一新(明孙哲《重修汉诸葛忠武侯祠之碑》)。万历、崇祯间,复有修茸。明末,祠因战乱倾圮过半。清顺治八年(1651)四月,陕西河西道副使刘三元、河南布政司右参政王家揖重茸而新之。原贵州巡抚彭而述为之撰文,勒石留念。康熙二十一年(1682),南阳镇总兵柯彩捐俸修葺祠宇,对危楼加以整修,对梁栋施以彩绘,历时三月,祠貌换然改观(清柯彩《重修武侯祠院碑记》)。康熙三十年(1691),豫抚阎兴邦、南阳知府朱磷自捐俸金复建书院,中建讲堂,旁建斋舍,其后建“三顾祠”。祠祀武侯,以司马德操、徐元直陪祀(清彭始抟《重修诸葛书院碑记》)。康熙五十年(1711),知府罗景与南阳镇总兵杨铸共议扩建侯祠,原计划于楼前隙地“积土为山,叠石成峰,设曲廊,置台榭,为南阳胜景,”并派人在城西北隅唐王府旧址运来山石。但在施工时于地基中发现前入题咏石刻,内有“卧龙岗十景”。于是即按十景加以扩建。依先例首建草亭,谓之“茅庐”;外置小桥为“小虹桥”;亭之东稍北为“古柏亭”;自东而北为曲廊、山梯,可登高楼而远眺。楼之南自东而至西北,蜿蜒作土山,正面叠石成峰,为“梁父岩”;自西北而南而西,穿一穴为“老龙洞”,上建平台,为“伴月台”;楼之东南复作一小山,依古柏置石橙,为“抱膝石”;楼之西北竹屏曲径,建草庐三间,为“野云庵”;楼之北置一田舍,为“躬耕田”;其南建小殿一座,为“三顾堂”,中塑昭烈遗像。另建书院于祠前。是年七月动工,次年(1712)八月告成,历时十四个月有奇(清冯)。伟《重修卧龙岗诸葛庐记》、罗景《重修卧龙岗忠武侯祠记》)此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及光绪年间,知县吴堂、姚眶,任恺,知府顾嘉蘅、傅凤飓皆有增葺。民国3年(1914),南阳镇守使吴庆桐、县知事曹慕时醵资修葺祠宇;民国14年(1925),又维修部分建筑。民国28年(1939),河南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南阳)重申豁免武侯祠田赋税,之后,又责成主持道入“务使栋宇像设,花木碑刻尽复旧观”(民国28年12月9日主持道人张宗骞刊石)。民国29年(1940),陆军第58年军长王介人、河南省教育厅长鲁荡平、南阳警备司令孔仙舟、陆军独立第44旅1团团长王子久各捐资百元,令住持道人张宗骞重修茅庐(中华民国29年孔昭文《重修茅庐纪念碑》)。民国34年(1945)3月,日军犯宛,卧龙岗被守军68军143师作为外围据点。下旬,与日军发生激战,祠内宁远楼南部被日本侵略军炮火击中烧毁,三顾堂北间被炸塌,古柏、树木多被烧死,至今碑碣壁间弹痕斑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对祠宇屡加修葺。1950年,南阳专署行政干部学校暂驻祠内,对主要建筑初步加以修缮,并于祠东建草房15间。校长郭思敬率领学员在祠周植树10余万株。1957年,南阳县人民委员会将祠宇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呈请河南省文化局拨款1.5万元,县文化馆张鸿缙负责施工,对全部建筑进行翻修或补修。在诸葛亮殿左侧,增建廊房6间,将岳飞书武侯《出师表》石刻21方砌于壁间。匾额、楹联予以饰新。对民国32年(1943)被雷电击倒的‘千古人龙”石坊予以复原(公元1957年10月1 B《修葺诸葛武侯祠碑记》)。1958年,祠宇划归南阳市管理。次年,改建仙人桥。1966年“文化大革命”当中,南阳农校等处“红卫兵”,以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为名,将“千古人龙”、“汉昭烈皇帝三顾处”、“文韬武略”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存明成化年间塑造的18尊罗汉全部捣毁,殿宇饰物砸掉,珍藏的清康熙《卧龙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全部烧毁,部分馆藏文物亦被破坏。1973年,由省、地、市拨款,对部分建筑进行维修。在原道房院前两侧各建房4间,并建游览区围墙和门楼。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人民政府对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的建筑和设施逐步加以整修。1979—1980年,拨款重塑人物群像,复修“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坊,翻新”三顾堂”,整修茅庐、古柏亭、野云庵等建筑,匾额、楹联重予饰新,被毁的明代18尊罗汉塑像予以复原。1981年,落架大修诸葛亮殿。1982年,重修伴月台和碑廊。次年,改建大门外原鹅卵石台阶为青石台阶。1985年11月大修“宁远楼”(《重修宁远楼记》)。1986年春,在楼西新建盆景,同时对诸葛亮殿的斗拱、卷栅梁架柱体及草庐、野云庵等建筑油漆、彩绘,1988年,整修扩建卧龙潭,建七曲桥、玉带桥。1990年,美国环球实业公司董事长、美籍华人赵连仁捐款15万元(人民币),作为重建“千古人龙”石坊之用。1992年重建的“千古人龙”石坊落成。此后,续有修葺。
③ 三顾堂的故事
建安十二年抄(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袭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
④ 古隆中 三顾堂
三顾堂位于诸葛草庐前面,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策时的纪念堂。明朝吴绶在题三顾堂的诗中说“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 三顾堂的命名体现了人们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崇敬。 在题三顾堂的诗中说“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 三顾堂的命名体现了人们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崇敬。 在题三顾堂的诗中说“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 三顾堂的命名体现了人们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崇敬。 在题三顾堂的诗中说“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 三顾堂的命名体现了人们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崇敬。 在题三顾堂的诗中说“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 三顾堂的命名体现了人们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崇敬。 在题三顾堂的诗中说“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 三顾堂的命名体现了人们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崇敬。 在题三顾堂的诗中说“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 三顾堂的命名体现了人们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崇敬。 在题三顾堂的诗中说“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 三顾堂的命名体现了人们对刘备礼贤下士精神的赞扬和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崇敬。 三顾堂-基本概况编辑本段
三顾堂 隆中位于襄阳城西十三公里处的群山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襄樊市近郊文物风景区,总面积十二平方公里,景区内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及其所属的谷地。
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起伏盘旋,势若蟠龙;隔谷相望的大旗山,一头高昂,一头缓缓下垂,型如卧虎;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望之巍然深秀;山下泉水、池塘,山涧小溪流水潺潺。
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隐居隆中,躬耕苦读,广交名士,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也都发生在这里。
三顾堂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纪念堂。刘备与诸葛亮会面的房屋已在明朝遭到破坏,现在的三顾堂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
三顾堂-地理区域编辑本段
三顾堂系大洪山余脉,山热嵯峨,怪石林立,山林总面积29176亩,森林覆盖率达92.6%。境内鹿门山、霸王山、香炉山、李家大山和狮子山五峰叠翠,体势巍峨,绿海婆娑,烟树葱笼,沟壑纵横,泉水潺潺,人文史迹星罗棋布,五大名峰延绵起伏,呈环状分布,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显现出一道道奇异的旅游风景线。自然景观景点达30余处,著中景点12处,集“奇、险、幽”于一区。蜿蜒东去的汉水中占地15平方公里的沙洲--鹿门滩,与鹿门寺南北呼应,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山、水滩自然风景画。
三顾堂处在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5--16度,无霜期220天--230天,境内四季风光如画,阳春、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盛夏,绿树成荫,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隆匀,银装素裹,冰清玉洁。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繁衍了多种植物,拥有植物78科,157属,223种,珍贵药用植物22种,动物17物,鸟类有16种,乔、灌、草层次明显。实属旅游、休闲、渡假之胜地,是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
三顾堂-历史遗产编辑本段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三顾茅庐是蜀汉历史上一件重要事情。刘备为何要请诸葛亮出山?可以以下两种解释。 第一种:延揽人才,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手中的人均属中等人才,想要定国安邦,必须要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当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再加上徐庶的推荐,刘备找诸葛亮是必然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当然要找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这也是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 第二种:利用诸葛亮在荆襄地区的社会关系,刘备三次枉驾以见孔明,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诸葛亮的势力和影响,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相反,他与荆州三方面势力都有密切关系。一是,以庞德公为首的荆襄地方豪强势力;二是,通过黄言承与荆州蔡氏集团发生了潜在关系;三是,成为刘琦的入幕之宾,获得了刘表长子的信任。正是由于他的广泛、复杂的这会关系,所以刘备才找到他,刘备三顾茅庐后,结果怎么样呢?史书上说:“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这难道和诸葛亮的社会影响力没有关系吗?这就是刘备利用他得到的好处。
三顾堂-景点介绍编辑本段
三顾堂位于诸葛草庐前,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策的纪念堂。三顾堂前厅三间,后堂五间,均是硬山起脊建筑。两侧回廊镶嵌历代石刻和维修记事碑文。中堂挂有三顾茅庐的古画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前门有古柏三棵,象征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的拴马树。这里一景一物都显得古朴雅致,能引起人们对“鱼水三分合,风云四海生”的历史画卷的回顾。
古隆中形成文物风景旅游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大而澄清;地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耸翠,山亘绵,旗山旋峙。明代已经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1949年以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众多景点,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顶标志性建筑——腾龙阁,汉文化景区、龙泉居等既可赏景、又能旅居的旅游风景点,进一步完善了景区旅游服务功能,丰富了文化景观,扩大了景区容量。古隆中形成了一个融观瞻、度假修养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群山环抱、松柏参天,景色颇为优美。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点诸葛草庐、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桥、六角井、观星台等。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隆中”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其建造材料为青石开榫组装而成,依外观形式为柱不出头有楼,四柱三牌楼式。“古隆中”牌坊宽三间,中为中间,两旁为次间,四柱脚深埋土中,四周出土处铺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个纹头砷石支撑。牌坊定盘枋斗口架正昂板,两正昂间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纹,以为装饰。正昂上平铺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发戗,戗角作鸽尾形。牌坊脊板两端并饰鱼龙吻,中央置火焰珠。
“古隆中” 牌坊中间上、下枋以“古隆中”字碑分隔,上、下枋面浮雕渔樵耕读及二龙戏珠,两边门柱正面上雕刻“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作者陈维周,清安襄陨荆兵备使者。此联摘自杜甫《蜀相》诗,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拜谒了成都武侯祠,时值国家多难,杜甫在政治上遭到打击,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对联在此表述了公元207年,刘备为了兴复汉室,三顾草庐以求天下大计。诸葛亮感激刘备三顾之恩,辅佐刘备开创蜀汉基业,匡济刘禅巩固、发展蜀汉大业,表现了老臣诸葛亮一片忠心。在牌坊背面的字碑上刻着“三代下一人”,作者陈维周此匾所题镇雄为地名,当属云南所辖,后学是歉词,意即后辈学生。匾额高度称颂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第一人杰。门柱上雕刻“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作者陈维周,此联选自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初夏到菱洲(今四川奉节)期间写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中的诗句。对联在此称颂 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与 伊尹(商汤佐臣)、吕尚(周代齐国始祖,俗称姜太公)不相上下,指挥调度从容镇定连萧何(西汉第一任臣相)、曹参(西汉大臣,曾任齐相9年,后继萧何为汉惠帝臣相)与 之相比都显得逊色。“古隆中” 牌坊次间上、下枋雕双凤朝日、鹿鹤同寿、麒麟送子、赤虎朋寿等浮雕,中间字碑雕刻“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三顾堂-旅游向导编辑本段
三顾堂住宿
南湖宾馆紫荆苑 地址:中国襄樊市襄城区胜利街2号
襄樊市长虹大酒店 地址:长虹路与人民路交汇处
襄阳人家酒店 地址:襄樊市襄阳城西护城河畔
襄樊真武大酒店 地址:湖北襄樊襄城东街27号
荣华国际大酒店 地址:中国湖北襄樊市襄阳区荣华路2号
襄阳丽源国际饭店 地址:襄樊市襄阳区航空路173号
三顾堂美食
襄樊黄酒色似乳汁,香气好,味微酸甜,略带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浆稀释,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继续了古老传统的制作方法。黄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非凡是碳水化合物和尼克酸含量,每百克中分别达到78.9克和2.6克,因而这种酒营养价值很高,很适合老年人饮用。黄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当高的热量,酒精度极低,故而一不伤肝,二不伤胃,而且又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还有舒筋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将其作为烹调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剂,以及医药上的辅料和药引子。现为据说系诸葛亮妻子黄月英所创的"茅庐春"和樊城机坊街酿制的"一二三"黄酒最为上乘。
三顾堂交通
三顾堂是古隆中景点之一。512路公汽是从火车站发车到隆中的旅游专线,途经广场、公园、鼓楼、广德寺,终点站为隆中停车场,下车后步行2公里就到了隆中旅游区大门(售票处)或者坐电麻木(2元)
三顾堂旅游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三顾堂的风景在不同季节里都各有风味。春天景区里牡丹月季盛开,春日气息甚浓,并且还有一年一度的郁金香节;夏季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山下泉水、池塘、山涧、小溪流水潺潺;秋季树叶转黄,在脚踩落叶的氛围中缅怀历史更与心境相符;冬日襄樊易降大雪,白雪皑皑与翠绿松柏相映,对于南方的游客更有吸引力。
⑤ 南阳武侯祠什么时候建成的
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卧龙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躬耕于此,魏晋时建祠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 (1297-1307) 重修。清康熙时 (1662-1722),南阳郡守罗景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曾依此在祠外重建了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草庐、小虹桥、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岩、诸葛井,与武侯祠的山门、大殿、清风楼、三顾堂、关张殿、石牌坊相映衬。构成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其中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书法洒脱俊逸。祠东南隅有台,传为诸葛亮读书处,西南隅有龙角塔。
景物介绍
* 草庐:位于祠院后部正中,是后人在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顶茅亭。前额“诸葛草庐”,为1973年郭沫若手书;内额“诸葛庐”是1940年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所书。后额“南阳诸葛庐”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南阳知府傅凤飓所书。
* 小虹桥: 草庐之前,有一青砖独券小桥,精巧玲珑,酷似彩虹,故名。传为诸葛亮来往必经之地。
* 古柏亭: 位于草庐左侧东部。此处有古柏一株,传为诸葛亮所植。后人因此建亭,并以“古柏”命名。亭为青瓦挑角,石砌围墙,门窗为木棂组饰的方格。门楣横额“古柏亭”为清咸丰四年(1854)秋月,南阳知县钮雷所书。
* 梁父岩: 小虹桥西,宁远楼之前,叠石成峰,谓之“梁父岩”。
* 抱膝石: 梁父岩之西,位于宁远楼前左侧,依古柏置石凳,为“抱膝石”。
* 伴月台: 在草庐右廊西部。为一砖砌正方形平台,上置石几石登,旁有台阶22道,四周围以砖墙。传为诸葛亮夜观星象之处。
* 老龙洞: 老龙洞和伴月台为一联体建筑。伴月台下有一砖券小门,内有一道弯曲的长洞、传说此洞常有巨龙出现而得名。
* 野云庵: 在草庐右侧东部。正面壁饰“松鹤延年”、“六合同春”图案,其树木、花卉、鸟兽皆为砖雕。门额“野云庵”及两侧楹联亦系青砖雕成。
* 诸葛井: 入口右侧卧龙潭旁有井一眼,名曰诸葛井。井口为青石凿成,传为诸葛亮“躬耕”时汲水之处。
* 躬耕亭: 入口左侧,清康熙中知府罗景重修祠宇时建于宁远楼之北。[3]为一纪念性处所,后湮。光绪二十七年(1901),知府傅凤踊又在其前立“汉武侯躬耕处”石刻一通,作为留念。
⑥ 南阳市三顾堂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南阳市三来顾堂酒业有限责自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02日。
法定代表人:乔红梅
成立时间:2009-12-02
注册资本:745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132700000170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社旗县工业园区〔宏达路北〕
⑦ 南阳诸葛庐 简介
南阳诸葛庐:历史上的智慧风景线
中国 | 河南 | 南阳 | 2004-05-18 22:53:14.0【文章字体:大 中 小】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诸葛庐,位于河南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4月28日,我随“网上看河南”采风组到达卧龙岗,与武侯祠亲密接触。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的《陋室铭》早将南阳诸葛庐深植我心。4月28日,我随“网上看河南”采风组到达卧龙岗,与武侯祠亲密接触,在那千年文化中畅游。 诸葛亮,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是中国儒道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是中国文人心中的偶像。为纪念他,后人在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修建了一所祠堂,是为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千百年来,只要有机会,炎黄子孙都会来此顶礼膜拜心中的智慧之神,这里于是成为中国文化长河中一道不灭的智慧风景线。 据史料记载,南阳卧龙岗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可见在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该祠元初毁于战火,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官府出资大规模重建,于延佑二年(1315年)增设孔明书院。可惜,元末明初,又焚于兵祸。至明成化年间,又将“孔明书院”恢复。以后又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崇祯历代修缮。公元1528年,明嘉庆皇帝特赐给南阳武侯祠“忠武”庙额与祭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阳郡守罗景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在这次施工中,发现前人咏卧龙岗十景石刻一块,罗景根据这块石刻,进行复原。今日武侯祠主要建筑布局,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形式。 武侯祠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向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在这长廊里,遗留有千百年间前来祭祀诸葛亮的后人书文和纪念碑碣石刻400余块,排列有序,这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首屈一指,被誉为“卧龙碑林”。其中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被称为“三绝”碑。据讲解员介绍,这是各地武侯祠中的岳飞手书最原始真迹。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卧龙岗,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所谓“三绝”,一为文章绝,出师表为千载名篇;二为书法绝,岳飞的书法可谓苍劲峭拔,龙飞蛇腾,尤见忠武之气流于笔端;三为刻工绝,宛如手书。三者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武侯祠后部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都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等。台下有诸葛书院。整个卧龙岗占地12万平方米。 参观完武侯祠,就好像看过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顺手重温历史,“隆中方略,三分天下”,诸葛亮隐居山中十年,却能了然天下事,并规划出未来天下的蓝图,孔明先生的智慧和韬略令我辈后人实在拜服!只是诸葛亮虽有盖世之才,可惜三足鼎立之势刚形成,他便因病而逝,空留一腔遗恨。诸葛亮也成为历代失意英豪咏叹的对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今天,后人除在这里凭吊,伤感诸葛丞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外,也可借往事梳理一下历史,为自己的人生多找寻一点智慧。相信卧龙先生更愿看到自己的智慧泽被后人,而非伤叹!
⑧ 南阳武侯祠的长篇介绍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位于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它是古人为纪念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而修建的一所祠堂。
南阳武侯祠建于何时,文献上没有记载,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已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诗句。看来早在唐代卧龙岗上已有诸葛草庐了。该祠元初毁于战火。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官府出资大规模重建,于延佑二年(1315年)增设孔明书院。可惜,元末明初,又焚于兵祸。至明成化年间,又将“孔明书院”恢复。以后又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崇祯历代修缮。公元1528年,明世熄(嘉庆皇帝)特赐给南阳武侯祠“忠武”庙额与祭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阳郡守罗景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在这次施工中,发现前人咏卧龙岗十景石刻一块,罗景根据这块石刻,进行复原。今日武侯祠主要建筑布局,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形式。
步入武侯词山门,迎面是大拜殿,殿中彩塑诸葛亮及其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大型泥塑像。大殿前侧为明代碑廊,镶嵌有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祠后部分建筑主要有诸葛茅庐、野云庵、古柏亭、伴月台、宁远楼等。
诸葛草庐,亦称诸葛庵,现今的茅庐系砖木结构,八角挑檐,外围有八角回廊,屋顶覆盖茅草。茅庐正门上悬挂郭沫若书的“诸葛草庐”匾额。
野云庵,进深三间,门两侧砖刻“云归大汉随舒巷,门对寒流自古今”对联。其外装饰以苍松、仙鹤砖雕。躬耕亭,结构简单,形制简陋。前有两根圆木支撑亭檐,后砌以砖墙,亭内立诸葛武侯石刻像。像两边刻有“庵垂两千问魏阙吴宫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品何如”的对联。
伴月台,高数丈,台下为老龙洞,洞门两侧石刻“自古宇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对联。武侯祠右侧有清同治年间新增设的庭院,这是为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特意修建的。庭院后面建有三顾堂,内有刘备、诸葛亮大型塑像。
武侯祠现存大量的碑刻题记,约300余石,篆、隶、楷、草皆有。其中篆书《汉诸葛孔明旧庐指道碑萌》,隶书《草庐对》,楷书《诸葛传》,草书《出师表》等,在书法艺术一和雕刻技术上都有相当高的造诣,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南阳武侯祠在唐代已名扬天下。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赞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胡鲁《南阳》云:“孔明方此乐耕锄”,诗圣杜甫《武侯庙》云:“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诗仙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岳少保书武侯出师二表”碑刻草书,风骨神秀,洋洋洒洒,峭拔苍劲,龙飞蛇腾。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祠内有歌颂诸葛亮历史功绩的对联: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气周瑜,摒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南阳武侯祠据说是其中影响最大之一。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
襄阳隆中同样有“三顾茅庐”一说,难以定论。
汉画馆与南阳武候祠南北呼应。始建于1935年,重建于1959年,现馆建于1988年,占地面积100亩,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一个专门收藏、陈列、研究汉代画像石刻的专题艺术博物馆。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分为天文图像、舞乐百戏、角抵、社会生活故事、神话传说、建筑、祥瑞、升仙、辟邪、榜题、图案等。现馆藏汉画像石2000余块,其中的精品在主楼约6000平方米的展厅内展出展品采取分厅陈列的方式,主要有神话故事厅,百戏厅、斗兽厅、天文厅等,众多的展品使游人及研究者对泱泱汉国的社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某种活动有一个全面认识。
⑨ 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云子亭
南阳诸葛庐:
1.诸葛亮隐居时的草庐。 2.名胜古迹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专岗武侯祠属内,建筑别致,景色幽雅。附近尚有三顾堂、躬耕亭等胜迹。
西蜀云子亭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西北部的西山(凤凰山)风景区 。西山风景区面积约0.3平方公里,以“西蜀子云亭”为中心,集名亭、古墓、寺观及秀山、碧水于一体。主要景点有子云亭、玉女泉、蒋琬墓、蒋琬祠、仙云观、玉女湖。 子云亭是纪念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家扬雄的建筑,因唐时著名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而名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