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五阳 » 有关洛阳的典故

有关洛阳的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3-05 05:04:01

① 写出五个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

洛阳纸贵
偃旗息鼓
一片冰心
木人石心
洛水瑞石
定鼎中原
前倨后恭
挑肥拣瘦
程门立雪
乐不思蜀
马革裹尸
鸡口牛后
小时了了
数典忘祖

② 洛阳有哪些传说故事

“荷包牡丹”的传说

古时抄,离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

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年芳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的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 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谢绝。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己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③ 谁知道关于洛阳的传说或神话

洛阳的传说
1、前倨后恭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他出身农民,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术多年。后辞别老师,下山求取功名。

苏秦先回到洛阳家中,变卖家产,然后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洛阳。

洛阳的家人见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连苏秦央求嫂子做顿饭,嫂子都不给做,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苏秦从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读。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腿,“头悬梁,锥刺骨”便由此而来。

一年后,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开始二次周游列国。这回终于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当此时的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苏秦不由叹息:“人生在世,地位财富,真不可忽视啊!”

这即是“前倨后恭”的典故。今人多用此形容那些先前傲慢而后来谦恭,以及见风使舵,见机行事的人。

2、洛阳纸贵

人们常说:自古洛阳出才子。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就是古代文坛上灿若群星的洛阳才子之一。

左思从小出身贫寒,且相貌丑陋,但他却视荣辱如浮云,看名利为粪土,把精力都用在学习和文学创作上,写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诗佳作。其中,《三都赋》问世后,受到朝野各界热烈赞颂,一时风行洛阳,豪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市场上的纸价也因而昂贵起来。以后,“洛阳纸贵”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来称誉某些作品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流行。

左思(三都赋》中的洛阳城,早已被无情的历史风雨化作一片废墟,而今日的洛阳城,又是历史上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相信千年前的左思倘若再生人间,看到今天的洛阳,他一定会有一部更加精美华采的《三都赋》风行洛阳街头,也将会有一段新的关于“洛阳纸贵”的佳话。

3、王祥卧冰

很早很早以前,在洛阳老城西二十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小河,小河边的村子里住着一个名叫王祥的男孩。

平时,尽管王祥对继母象对生母那样孝敬,可是他的继母开始时还可以,当她生了个男孩以后,渐渐地就把王祥看作眼中钉,肉中刺了。

继母整天把重活指派给王祥干,王祥尽管非常卖力,但是,十成有一成做不好,她不是打便是骂,并且还经常在王祥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长了,父亲对王祥也讨厌起来。

尽管这样,王祥对父母还是和以前一样孝敬。

有一年冬天,王祥的继母得了病,她为了整治王祥,故意对王祥的父亲说,想吃村边河里的鲤鱼。王祥听见后便于第二天顶着寒风来到小河边。十冬腊月天气,小河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莫说用脚踩,就是用石头也砸不开。怎么逮鱼呢?王祥穿单薄的衣服,坐在冰上哭起来。
(未完待续)

--作者:往事如风 (2005-07-18 20:58) 回复留言

1. (续上)
他哭了一阵,突然发现自己屁股下的冰稍微化了一点,王祥就脱掉衣服卧在冰上,不一会儿便被冻麻木了。就在这时候,突然听到天空中轰隆隆一声巨响,一条火龙从天而降,卧在王祥卧冰的河边。那火龙吐出的火把岸边的土都烧红了,河里的冰也溶化了,王祥也被暖醒过来,于是他便提着两条鲤鱼回家了。

继母吃了王祥提来的鲤鱼,却不见病情好转,又连着让王祥卧冰二次,病情更加重了。有一天晚上,王祥的继母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小孩从她身上钻出来,对她说:“你儿子为你卧冰求鱼,你却本性不改,百般虐待他,如果继续下去,叫你性命难保,你如果能改恶从善,吃几只黄雀肉,病可自解。”说完那小孩就不见了,继母也被吓醒了。想想她平时对王祥百般虐待的情况,心里又悔恨,又难过。她又看见王祥穿著单薄的衣服,躺在木板上发抖,便产生了怜悯之心,忙拉起被子,给王祥盖上。

④ 洛阳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有关洛阳的十大成语典故

1、 定鼎中原
大禹治理了洪水,接着又铸造了九个大鼎,到了商周时九鼎成为传国之宝,谁想统治天下,就要先夺取九鼎。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举兵讨伐,灭了商朝。灭商后,周武王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把九鼎搬运到周朝的国都镐京(今西安市西南)。谁知那九尊大鼎个个象小铁山,既难搬又难运。武王组织了大批人马,据说一尊鼎就动用了八九万人,花了几个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阳。当他们准备再向西拉时,不管用什么办法,大鼎象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巍然不动。武王闻知此事,感叹地说:“九鼎是镇国之宝,它们到了洛阳不往西走,定有缘故。夏朝国都在洛阳,洛阳又位于天下之中,上天莫不是要我把国都迁到洛阳不成?如果是这样,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阳吧。”不料正当武王准备奉行安放九鼎的典礼时,却不幸病故了。
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了位,在周公旦的辅佐和帮助下,在太庙里建成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大殿,选择了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诸侯,举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表示周朝已完成了灭商的大业,取得了天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定鼎洛阳”的功劳,就兴建了一座殿宇辉煌的周公庙,庙里的大殿被叫做“定鼎堂”。至今,周公庙仍坐落在洛阳老城的西关外供人们浏缆凭吊。周公庙前的道路则取名为定鼎路。

2、前倨后恭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他出身农民,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多年。后辞别老师,下山求取功名。
苏秦先回到洛阳家中,变卖家产,然后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洛阳。
洛阳的家人见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连苏秦央求嫂子做顿饭,嫂子都不给做,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苏秦从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读。他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腿,“头悬梁,锥刺股”便由此而来。
一年后,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开始二次周游列国。这回终于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当此时的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苏秦不由叹息:“人生在世,地位财富,真不可忽视啊!”
这即是“前倨后恭”的典故。今人多用此形容那些先前傲慢而后来谦恭,以及见风使舵,见机行事的人。

3、挑肥拣瘦
远在东汉刘秀时期,光武帝刘秀曾在都城建立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这座太学即位于洛阳开阳门南5里远的地方。当时,在太学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挑肥拣瘦”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太学里,有位教学博士,姓甄名字,很有学问。有一年腊月三十,光武帝刘秀下诏赏赐太学里的教学博士们每人一只羊,让太学高高兴兴地欢度春节,可当羊赶到太学大院后,却出现了问题。原来这每只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如何分配才合理呢?教学博士们七嘴八舌,吵嚷了半天,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这时,甄宇站起来说道:“我们都是教学博士,为人师表,不能斤斤计较,挑肥拣瘦!”说罢,他便从羊群中挑出那只最小最瘦的来,径直牵了去。这下,大家不再争论,你谦我让,很快就分完了这群羊,各自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这段让羊的佳话传了出去,洛阳城里的人无不赞扬甄宇,还给他起了个带有敬意的别号“瘦羊博士”。从此,“挑肥拣瘦”这个成语也就传开来了。

4、洛阳纸贵
人们常说:自古洛阳出才子。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就是古代文坛上灿若群星的洛阳才子之一。
左思从小出身贫寒,且相貌丑陋,但他视荣辱如浮云,看名利为粪土,把精力都用在学习和文学创作上,写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诗佳作。其中,《三都赋》问世后,受到朝野各界热烈赞颂,一时风行洛阳,豪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市场上的纸价也因而昂贵起来。以后,“洛阳纸贵”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来称誉某些作品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流行。

5、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6、乐不思蜀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涌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谷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
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7、马革裹尸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出处范晔 《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就是说,东汉有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叫马援。有一次,他从南方打了胜仗回来,朋友们纷纷前去迎接、祝贺。以有计谋著称的孟冀也向他表示祝贺。马援说:“你怎么也同一般人一样呢?现在匈奴、乌桓正在侵扰北边,我正想主动请命前去攻打他们。男子汉大丈夫当然要战死沙场,以马皮裹着尸体回来安葬,怎么能躺床上安然死在妻子儿女的身边中呢?”

8、小时了了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的才子孔融。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经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膺。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不是他的亲戚,就是当时很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后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9、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 《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苏秦的洛阳人,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纵横学”。鼓动秦国与其他六国建立友好“联盟”,然后再各个击破,但是秦惠文王没理他。苏秦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乡。家里人看见他狼狈的样子,都不愿和他说话。后来苏秦改变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决定采用“合纵”的方法,让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还有一个叫张仪的人四处游说“连横”学说,鼓动六国聚集在秦国的周围。在韩国,张仪向韩王施压,说“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
苏秦到了韩国后,对韩王说:“韩国领土辽阔,地势险要,为什么要向秦国屈服呢?如果韩国屈服了,秦国一定会今年要一块土地,明年要一块土地,韩国国土毕竟有限,秦国的贪欲却无止境。有人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韩国跟秦国连横,那就做了牛屁股。连我也为会你感到耻辱的。”
韩王听了以后认为苏秦说的有道理,说:“我死也不会向秦国屈服!”苏秦就这样一个一个说服了六国,六国最终结成了以楚国为首的联盟。秦国也被六国孤立起来。

10、数典忘祖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一次,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宴席间,周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来讥刺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⑤ 关于洛阳的历史故事

关于洛阳的历史故事:

伊阙,是伊河流域的最后一段峡谷,由熊耳山东端悬崖和嵩山西端峭壁夹峙而成。它南临伊川盆地,北系洛阳盆地,为两个盆地间之咽喉。因其两山对峙,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被称为“伊阙”。

与其它峡谷不同,伊阙所系的两个盆地几乎处在一个地平面上,因而这个峡谷几乎不见落差。

伊水从上游山区泻出,进入低平的伊川盆地,形成几度弯曲,经过狭窄的伊阙水道缓缓北流,至洛阳盆地腹部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伊洛河继续向东北流,至盆地边缘的神堤穿过黄土丘陵沟谷,注入黄河干流。

伊水、洛水滋润的两个盆地,土质肥沃,自流灌溉便利,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是著名的两大粮仓。散居在嵩山周围的崇部落是开发这两个粮仓的主人。以两个粮仓为经济支柱,崇部落是当时“万国”之中经济实力最强者。

距今约4000多年,由于气候变热,西部高山冰雪融化,黄河流域大小河流暴涨,发生了上古史上史无前例的洪水大灾难。黄河中游南岸的伊川盆地、洛阳盆地成了重灾区。伊河在伊阙之南的伊川聚成湖海,洛河在伊阙以北、神堤之南的洛阳盆地汇成汪洋。

湖海汪洋淹没了崇民的家园、良田,阻绝了崇民的交通,威胁着崇民的安全:为了生存,崇部落在首领鲧领导下,与洪水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由于鲧治水失当,处处防堵,治水九年不成,还造成重大损失。部落联盟首领舜按律行事,将鲧处死。

鲧的儿子禹,处事谨慎有谋略,悉心为公不辞劳苦,在崇民中享有厚望;为发挥崇部落治水的骨干作用,帝舜令禹继承父职,为崇部落首领。

禹继首领之位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威胁祟部落生存的伊洛水患问题。他登上高山,举目望去:伊河受阻于伊阙,洛河受阻于神堤,两个咽喉造成了两个陆中海洋;欲使两处湖水消退,必先疏通两个咽喉部位。鉴于伊阙是石质峡谷,神堤是土质沟谷,禹决定先易后难——先治洛后治伊。

他率众北赴神堤,掘沟挖谷,拓宽疏通神堤水道,十日之后,洛川之水泻人黄河,洛阳平原重见天日。此后,禹挥师伊阙。由于伊阙水道太狭,即使洛阳盆地湖水泻去,伊水出伊阙的流量仍然不大。而要疏通拓宽这岩石峡谷,仅凭他们的石制、铜质工具谈何容易!

禹愁眉不展,在伊阙山上转来转去,蓦然间,一颗斗大的石头被蹬动,那石头向山下滚去,接着发出一声巨响!禹十分惊讶,寻声赶到崖底,只见一个山洞被砸毁。原来,这伊阙山下有许多溶洞,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峡谷底部。由于长气水浸和风蚀,这些溶洞质地松脆,一经重击,便成碎石。

这一发现,使禹感奋不已,他立即调动人马,一部分持石锤、铜钎打击溶洞;一部分搬运碎石,清理谷底。他身先士卒,挥动大锤,砸击之声震撼峡谷。

这是华夏先民力战洪水的英雄史诗中扣人心弦的一幕:

一个个溶洞被销毁,一筏筏碎石被运出,一月之后,奇迹出现,湖水从峡谷中呼啸而出!急流搬走了峡谷中淤积的泥沙,急流动摇着失去溶洞根基的悬崖峭壁,破裂后的岩石不断落人急流被卷走,狭窄的伊阙逐渐开阔,久积的湖水迅速消退,伊川终于亮出了肥壤沃土。

伊河象一条玉带从伊川盆地伸向洛阳盆地,在伊洛平原上静静地流淌。

久困于嵩山的崇民们终于重返伊洛平原,恢复了他们的自流灌溉农业,一年后,伊洛平原上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呈献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5)有关洛阳的典故扩展阅读:

打开尘封的历史画卷

洛阳从史前时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到夏、商、周三代,从氏族社会到3000年间迭相更替的封建王朝,文化渊源一脉相承。源于洛阳的河洛文化体系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文化脉络。

自夏朝起,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历时三四千年,积淀了以五大都城为代表的古城遗址,以龙门、白马为代表的佛教胜迹,以北邙山为核心的贵族墓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名人故里等。它们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透过风霜雪雨熠熠闪耀着华夏历史文明的光辉。

截止到1996年,洛阳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家级8项,省级54项,市县级1074项,一般文物不计其数。仅洛阳出土的文物数量就占河南省的1/3,约占全国的1/13,堪称“地下文物宝库”。

其龙门石窟、五大都城城址(夏、商、周、汉魏、隋唐)、白马寺等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另外洛阳自然资源也别具特色,正在建设的小浪底水库区、黄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都是生态旅游中的精品。

汉魏洛阳城位于洛阳市与偃师县、孟津县的相邻处。早在东汉以前,西周成周城曾修建于此。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又一次将都城建立在此。东汉以后,曹魏、西晋也曾建都于此,“永嘉之乱”洛阳城毁于战火,北魏孝文帝再次将都城迁至这里。

汉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民族冲突频繁的时期,以汉魏洛阳城为背景,既有中原汉臣的雄才大略,也有草莽英雄的赫赫神威;既有文坛俊秀的不朽篇章,也有影响世界的科技发明。

这一切不但使汉魏洛阳城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而且使留在这里的不仅限于城市遗址,还有许多文化、科技遗址。

⑥ 关于洛阳的成语故事

洛阳纸贵:

人们常说:自古洛阳出才子。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回就是古代文坛上灿若群答星的洛阳才子之一。

左思从小出身贫寒,且相貌丑陋,但他视荣辱如浮云,看名利为粪土,把精力都用在学习和文学创作上,写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诗佳作。

其中,《三都赋》问世后,受到朝野各界热烈赞颂,一时风行洛阳,豪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市场上的纸价也因而昂贵起来。以后,“洛阳纸贵”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来称誉某些作品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流行。

(6)有关洛阳的典故扩展阅读:

洛阳纸贵:

【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译文:“于是豪强权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做的纸贵。

【示例】:人说“~”,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⑦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

与洛阳有来关的成语故事
源洛阳纸贵
人们常说:自古洛阳出才子。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就是古代文坛上灿若群星的洛阳才子之一。
左思从小出身贫寒,且相貌丑陋,但他视荣辱如浮云,看名利为粪土,把精力都用在学习和文学创作上,写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诗佳作。其中,《三都赋》问世后,受到朝野各界热烈赞颂,一时风行洛阳,豪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市场上的纸价也因而昂贵起来。以后,“洛阳纸贵”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来称誉某些作品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流行。
左思《三都赋》中的洛阳城,早已被无情的历史风雨化作一片废墟,而今日的洛阳城又是历史上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相信千年前的左思倘若再生人间,看到今天的洛阳,他一定会有一部更加精美华采的《三都赋》风行洛阳街头,也将会有一段新的关于“洛阳纸贵”的佳话。

⑧ 关于洛阳故事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⑨ 洛阳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洛阳民间传说

白 剑
白居易晚年在东都洛阳度过了十八个春秋,卒后葬于龙门东山琵琶峰上。后裔繁衍,世居洛阳。白氏后裔以先祖功德为荣,流传许多传说故事,神奇迷离、生动感人,充分反映了白氏后裔对先人的无限崇敬和爱戴。?

一、神鹿引路

元朝末年,洪武兵伐中原,元顺帝失位,洛阳大乱。白氏族人百余人,各奔他乡避乱,大多外逃未归。白居易32代孙白介、白超兄弟二人,为避兵乱,西逃宜邑,居宜阳城北门里。洪武定位十四年,介公归迁洛城南庄,超公则安居宜邑。介公归洛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赴香山拜祭先人。家人备好祭品,一行十余人,经伊河,船夫闻讯,争相摆渡。介公欲付银两,船夫连忙谢绝:“不能收,不能收,若不是白氏先人当年开凿八节滩,我们仍得下水推舟矣!”
由于连年战事,白公墓碑毁茔平。琵琶峰周围,杂草丛生,介公等人几经周折,仍未找到先茔。介公心思:“难道我白氏裔孙从今无从祭祀祖宗不成?”忽然,众人面前出现一只黄色神鹿, 介公对众人言:“定是先人显灵,神鹿引路。”于是,众人尾随神鹿而行,至公墓前,神鹿消失。介公等人果然在草丛中发现白公墓残碑。介公等人见祖茔如此残状,怆然泪下,决定重修白公之墓。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划,于明洪武十六年春,重修白公之墓,又将白氏宗谱整理成册,使白氏谱系免于断续。迄今,白氏后裔对介公修墓立石,续修族谱之事,有口皆碑。

二、将军拜墓

民国年间,大军阀吴佩孚住兵洛阳,欺上压下,独霸一方。冯玉祥大将军奉命讨伐,围城三天,仍攻不下,且士卒伤亡残重,军心混乱。冯大将军心如火焚,当晚,视察军情,月光下,发现白公之墓,令随从退下,亲拜白公墓。叩毕,仰头道:“诗神在天之灵,倘若保佑吾顺利攻克洛阳,定为汝修墓。”冯将军拜墓后,次日,再次组织攻城,果然,一举攻克洛阳。吴军节节败退,吴佩孚也被赶出洛阳。
庆功宴后,冯将军继续西征,因军务繁忙,竟忘记了修墓之事。行至陕西潼关,忽有一白发老翁从天而降,拦住大将军的高头大马,大将军问道:“哪道神仙,因何挡道?”老翁反问:“将军可记得洛阳之战,琵琶峰前许诺老翁之事?”冯将军如梦初醒,立即下马道:“诗神请回,三日之后,定返洛修墓。”待冯大将军话音刚落,老翁已悄然消失。冯玉祥将军迅速回马,重返洛阳,专程修复了白公之墓。修墓时,他惊奇地发现,琵琶峰乃是一座石山,唯有一天然洞穴安葬白公,惊叹:“真乃绝地也!”从此,大将军冯玉祥拜修白文公墓之事在洛阳民间传为佳话!

三、白牡丹

白公墓前有一牡丹池,种植着清一色的白牡丹,盛开时节,如玉似云,十分耀眼。据说,这是白公生前的蓄意安排。
相传,唐元和年间,不知从何处吹来一阵风:“红牡丹为富贵,白牡丹不吉祥。”片刻,白牡丹被一一掐掉,有些种花者干脆将白牡丹连根拔掉,任意遭踏。此时,白公因母病逝,辞官丁忧三年,初回朝中,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公“兼济天下”之志不能实现,十分苦恼。见白牡丹被如此冷落,联想自己的处景,随吟诗道:“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白公怜悯白牡丹,他将被抛弃的白牡丹收集起来,“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从此,白府只植白牡丹,至晚年居洛阳履道里,所养植的白牡丹已是琼玉满园。这年冬季,白府院内的白牡丹忽然开放,与白雪竞美,而且花大出奇。白公请来亲朋友好友以及“九老会”的成员前来赏花,轰动洛阳。赏花毕,公设酒宴招待众人,送别客人回府,忽见一群美貌少女着白衣,戴玉花,从牡丹丛中走来,在他面前翩翩起舞,放声高唱:“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下漫夸兰……”白公酒醒后,欣喜不尽,意识到白牡丹才是真正的“牡丹仙子”。临终,他嘱咐家人一定要在墓前种值白牡丹。


四、一白二姓

在河洛白氏后裔中流传最广泛的当属“一白二姓”,或叫“石白之分。”即洛阳地区一部分白姓为“石敬塘”之后繁衍。白字一撇出口的“白”姓为石白,不出口的“白”姓为正宗白居易后裔。
传说,白居易与“石敬塘”同朝奉君时。有一次,“石敬塘”与皇上娘娘下棋,一阵风吹过,棋子撒落满地,“石敬塘”捡棋子时,不慎措到了娘娘的脚,娘娘大哭,告于皇帝,皇上大怒,传旨:“将调戏娘娘罪人石敬塘家灭九族。”白公弄清真相后,急忙上殿面君,皇上见白居易上来奏本,赋诗一首:“大胆石敬塘,敢摸娘娘脚。居易来保奏,究竟为什么?”面对皇上的质问,白公也赋诗对答:“不是石胆大,并非想作恶。风吹棋子落,误摸娘娘脚。”尽管白居易全力保本,“石敬塘”仍未逃脱家灭九族之厄运。部分石姓将祖茔的“石”字上面一横涂去,真于“口”字中,变“石”为“白”,逃脱了朝廷的追杀。这些“石”姓人家也世代改为白姓了。
该传说实为荒唐之传说,因石敬塘为后晋人,比白公所处的唐代晚百余年,不可能同朝奉君。这个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白公当朝面君,直言敢谏。编选此故事的人用意在于此也!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话说牡丹被武则天贬到洛阳城以后,便在美丽的邙山扎下了根。来年暮春,沟沟壑壑、田间地头,到处开满了牡丹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民荟萃古都洛阳,人海花潮,倾城观赏。

武则天听说被贬到邙山的牡丹,花开得硕大无比,心中很不高兴。于是就乘着华丽的凤辇来到了邙山。举目望去,邙山简直成了花的海洋,各种姿态的牡丹,向高贵的女皇示着威,怒放傲开,娇艳无比,女皇当即气得拂袖而去。

回到皇宫,武则天招来朝内武将,命他们带领官兵,速去邙山,这次要将牡丹连根铲除,然后焚烧,让它断种绝后,一棵不留!

这为首的官兵头领,姓朱名头,接旨后马上带领小喽罗们杀气腾腾地上了邙山,他们赶走了游客,布下了卫兵,不多会儿,牡丹就堆的象小山似的,布满了整个山梁。就在官兵们放火焚烧牡丹之时,刮起一阵狂风。这狂风将官兵手中的火把刮灭了,吹起的沙砾迷了他们的眼睛,颗颗碎石,砸在官兵的头上。等狂风过去,官兵们一看,傻了眼,牡丹全被狂风刮走了。说来也怪,这牡丹象长了翅膀,到处乱飞。朱头带领他的小喽罗们,四处追赶,直到黄昏,也没抓住一棵牡丹。原来,牡丹都飞到了老百姓家中,百姓们把牡丹都藏了起来。

第二天,朱头下令老百姓们交出牡丹。挨家挨户的大搜查开始了,全村被这些官兵折腾得乌烟瘴气,碍于官兵们的淫威,许多牡丹被搜了出来。

却说在这邙山的山脚下,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春红,自小父母双亡,靠街坊邻居的帮助长大,如今年芳十八,出落得象花儿一般。自武则天将牡丹贬之洛阳时,姑娘便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爱护牡丹甚于自己的性命。这姑娘有一个相好,名叫贵生,小伙子精明能干,两条浓眉象剑一样,被日头晒得黑黝黝的脸膛泛着红光,显得很健壮。贵生和春红两个人从小一块儿长大,两小无猜,那贵生自是十分珍爱这份感情,对春红百般照顾。在春红的影响下,贵生对栽植牡丹十分在行,他们种下的牡丹,品种繁多、花色奇美,被当地称为“牡丹之王”。

如今看到武则天派人来焚烧牡丹,两个人的心如刀铰一般,为了保护牡丹,他们决定将牡丹藏之地窖中。就这样,两个人从早忙到晚,大多数牡丹被他们藏了起来,只有栽植在后院中的牡丹没来得及藏,官兵们已经搜查到了这里。

这朱头领着一帮官兵一到春红姑娘家,便翻箱捣柜,任凭贵生如何阻拦,这帮强盗依旧张牙舞爪,刚才尚十分整洁的小院顷刻间鸡飞狗跳。而此时的春红正躲在后院的大石后聆听动静。最终还是被官兵闯进了后院,那朱头是有名的老色鬼,一见后院藏着一位如此貌美的姑娘,眼睛立刻直了,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话。片刻贪心渐起,欲霸占春红姑娘。只见他慢慢靠近春红姑娘,满脸堆笑地说:“姑娘,看你一个人生活,怪可怜的,不如我纳你为妾,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如何?”

春红本就为朱头们的行为感到气愤,如今更加愤慨,对着朱头大骂道:“要想我嫁给你,除非日头西出,江河倒流,让阎王挖了你的心肝割了你的头!”朱头一听气急败坏地说:“来人,把她给我捆了,将院中的牡丹统统挖完,烧净!”在与官兵撕打的过程中,贵生被打晕在地,脸上的鲜血直流,看着心爱的人被打,院中的牡丹被掠,春红忍痛对昏倒在地的贵生说:“贵生哥,我去了,你一定要保护好咱洛阳的牡丹呐!”说完一头撞在了大石上,鲜血溅在了院中的牡丹花上,花儿立刻变成了紫红色。朱头一看这阵势,害怕接外生枝,急忙命令官兵挖走院中的牡丹。可是,官兵一靠近牡丹,牡丹花立刻就发出耀眼的光芒,将武士们照的晕头转向。最终,院中的牡丹一棵未损,连以前搜获的牡丹也不翼而飞。

无奈,那朱头回去复命,武则天听了官兵们的禀报后,十分吃惊,也很佩服春红姑娘的勇气,她仰天长叹一声:“看来,牡丹在洛阳繁衍生殖,乃天意民意也,罢了罢了。”从此,牡丹在洛阳彻底扎下根来。

再说那贵生看到心爱的姑娘为保护牡丹而死,本想就此了断一生,又想起春红姑娘的临终遗言,下决心与牡丹为伴,他将溅有心上人鲜血的牡丹好好培育,慢慢地,洛阳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开满了这种牡丹,贵生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匠。人们为纪念春红姑娘,也为纪念洛阳人们为保护牡丹的矢志不移,给这种牡丹起名为:“焦骨红牡丹”,后来经过人们的精心培育,这种牡丹越开越红,就改为了现在的“洛阳红”。

洛阳北边的邙山上有条金水河。河源于新安县境内,上游有“养马水库”、“舜王庙水库”,下游有“金水河水库”,像一条银线串起的几颗明珠,各库区都形成了水光潋滟、树木葱郁的消夏景点。

金水河缘何而名呢?

传说,金水河旁的官道边早年住着一位独身老汉,名叫刘义,以开饭铺为生。老汉待人厚道善良,买卖公平,遇上付不起店钱饭钱的人从不起眼,还常常将攒下来的钱周济附近村里的穷苦人,因而,方圆左近的人都敬重老汉。老汉每天都要跑远路去山上的泉源里担水,因为泉水比河水干净、清甜。老汉说:“待人实诚,心才安生。”

有年三月二十三,老汉起早挑担来到泉源边,忽然听到有说话声。四下瞅瞅,大清早,山岭上冷清清的没个人影,老汉以为是自己人老耳朵背,听错了,就放下桶去舀水。他一弯下身子,说话声更清楚了,是从泉水里冒出来的:“刘老汉,心实诚,四乡八邻都称颂;每年三月二十三,来我口中取金锭。”老汉呆住了,想:莫非世上还真有仙有鬼哩!惊疑间,泉口涌出一股水泡,水泡升尽,下面露出一块黄灿灿的金子。

老汉拾起金子,挑着泉水下了山,他边走边想;这金子是因为我待人实诚厚道才来的,我更不能独自贪占了!于是,他仍用这金子周济穷人。

从此,年复一年,每年的三月二十三,老汉去泉源挑水时,总能取回块金锭。老汉就用这钱行善助贫。

刘老汉慢慢老了。有个叫王贪的过路人见老汉对贫穷人施吃施穿,心想老汉一定积蓄不少,就脑瓜儿一转,主动留下来侍候老汉,说老汉人好,要为老汉送终。老汉临终前,果然郑重告诉了王贪泉源吐金锭的秘密,并告诫说:“给多给少,不能强求;白得的金子,不能独自享用,要周济周济贫穷人。”

王贪埋葬老人后,疑疑惑惑捱到三月二十三,挑上水桶跑到泉源边来。果然,随着水泡,泉口吐出一块金锭。王贪伸手捞出来,惊喜得嘴都笑歪到耳朵根上了。他想:这泉源每年才吐出一块金锭,这得等多少年呀!他就下山取来铁锹、镢头,对着泉口挖起来。挖一下就是一块金锭,坑越挖越大,金子越挖越多,后来,水里明晃晃映出的竟都是金块儿!王贪高兴得跳进水里要往外捞金块儿,谁知他一进去,泉水就汹涌地冒大了,一下子成了一条河,把王贪给冲没影儿了。

那以后,人们在这河水边偶尔能拾到些碎金子,当然,也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有这福气。于是,人们就把这条河称作“金水河”。

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线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客头上呢。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洛阳民间传说】龙池金鱼的传奇故事

洛阳八小景中有"龙池金鱼",龙池,即今日郊区辛店乡延秋村北面的秦岭幽谷。这条山谷,人称龙池沟,也叫龙潭沟,是历史上素负盛名的花沟,春天桃李芬芳,夏日荷花满塘,秋季野菊万朵,冬日腊梅飘香。谷深处,有一深潭,潭中有泉,清水终年淙淙沿谷流下,滋润得满沟花木旺盛,充溢灵气。此潭即"龙池"。池内过去有五色鱼,红、白、黄、青、黑,游起来五彩缤纷,令人称奇。潭后原有龙潭寺,又名"九龙圣母寺",殿堂宏丽,绿树掩映,景色极美。可恨的是,日寇至洛时,炸毁古寺,并且往龙潭中投掷数枚手榴弹,连无辜的游鱼也没能逃生。近年,乡民将深潭重砌,筑起围墙,又在潭中放养了黑色小鲫鱼,在潭旁建起一间寺房,并将流下的潭水拦成水库,造富乡里。水库中养鱼放鸭,又成新景。

说起龙池里的鱼,那才叫邪呢!为啥?据说年复一年,不多不少,总是360条,不见老的死,不见小的生,一律的一样长。那鱼游动开,映着树隙里撒下的缕缕阳光,潭面上就放射出五彩的光。人都知道这五色鱼是神灵,谁捉了就要送命,因此千多年来,没人敢伤害它们。哪来的五色鱼呢?说起来,这和九龙圣母的来历有关。

很早以前,这龙池沟旁有户人家,姑嫂两人有次进沟采蘑菇,走着走着,嫂子感到口渴了,就来到深潭旁,拨开水面漂浮的落叶,喝了两捧清清的泉水。泉水又甜又凉,嫂子咂咂嘴直腰站起时,忽觉肚子里阵阵作痛,就又捂住肚子蹲下去,紧声喊小姑子。小姑子过来一看,觉得嫂子是临产了,忙飞身跑回家,一边托邻居去喊下地干活的家人,一边自己取了早已备好的襁褓,提了一瓦罐灶上熬的杂豆汤,匆匆赶回那深潭旁。到了潭旁,只见嫂子躺倒在地,肚腹裂开,身上爬着九条小龙。小姑子啊呀一声,吓得晕倒在地,瓦罐一下摔碎在潭旁,豆汤流进了潭里。那豆入水,竟化作游鱼,由于豆有五种,那鱼竟分出五色。姑嫂的家里人赶来时,只见潭边笼罩金辉。正惊疑呢,金辉化作几道金光,飞入潭中。大家近前一看,潭边只剩下晕倒的小姑子一人。

后来,人们在这潭旁建了一座寺庙,塑了嫂子的圣像,在房梁檐柱上雕了九条腾云驾雾的飞龙,尊这塑像为"九龙圣母",寺因此得名,亦叫"龙潭寺"。

圣母生的这九条龙,人言性格各异。据李东阳《怀麓堂集》说,大龙叫"囚牛",喜好音乐,就是现在胡琴头上刻的那兽;二龙叫"睚毗",喜爱厮杀,就是刀剑柄上那"龙吞口";三龙叫"嘲风",喜险,即殿角走兽;四龙名"蒲牢",喜鸣,即古钟上的兽钮;五龙名"狻猊",爱坐,即佛座上那雄狮;六龙名"霸下",爱负重,就是俗称驮石碑那"老鳖";七龙名"狴犴",好诉讼,成了旧社会狱门上那狮子头;八龙好文,即石碑两旁雕的"文龙";九龙名"蛮吻",爱吞,即殿脊兽头。

热点内容
驻马店上蔡县邮编 发布:2021-03-16 21:53:57 浏览:888
新发地招聘 发布:2021-03-16 21:51:19 浏览:217
漯河大伟 发布:2021-03-16 21:51:07 浏览:401
相亲爱一家 发布:2021-03-16 21:49:54 浏览:504
校园跳蚤市场系统 发布:2021-03-16 21:48:31 浏览:929
洛阳到巩义汽车时刻表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108
男人胖相亲 发布:2021-03-16 21:47:49 浏览:948
苏宁郑州网点电话查询 发布:2021-03-16 21:47:42 浏览:459
同城帮二手良品真假 发布:2021-03-16 21:47:20 浏览:227
河南周口甲醇 发布:2021-03-16 21:42:35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