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陵墓
㈠ 谁知道濮阳有那些名胜古迹
河南濮阳市名胜、古迹 濮阳市戚城(孔悝城遗址) 在濮阳市城北5公里。俗称孔悝城。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卫成公六年(前629年)由楚丘徙都濮阳后,即成为各国诸侯7次会盟的名城,也是晋卫两国争夺的要地。城为正方形,周长1520米,有4门。城墙高出地面8.3米,最宽处为16.5米,大部分保存完好。与春秋记载的戚城情况基本相符。戚城上部为汉代加筑。城东36-80米处有东西并列的两个土丘,传系孔悝及母卫良娣墓。城东北700米处传为子路墓址。城址一带历代碑刻甚多。濮阳县回銮碑 在濮阳县城关镇。又称契丹出境碑。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兵南下,直抵澶州(今濮阳),威胁汴京。真宗在寇准的极力主张下,被迫亲征,进驻澶州。寇准亲自督战,大破辽军,迫使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和约签订后,真宗写即兴诗一首,此诗由寇准书写,刻于石上,即“回銮碑”。碑高2.3米,竖刻草体三行,字大如拳,秀丽流畅。新石器文化遗址 在濮阳县城关镇东南15公里的台上村。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在濮阳县城关镇。“中华第一龙”出土地 在濮阳县城关镇西水坡。忠陵墓 在濮阳县武忠陵村。咸城遗址 在濮阳县梁庄乡。程庄遗址 在濮阳县胡状乡。南乐县仓颉陵遗址 在南乐县。文庙大成殿 在南乐县城关镇。唐槐 在南乐县城关镇。文昌阁 在南乐县岳固村。皇姑坟遗址 在南乐县岳固村。元御史武良弼墓 在南乐县北坟村。辽将韩昌坟 在南乐县韩张镇。五代梁王彦章营垒旧址 在南乐县韩张镇。察院遗址 在南乐县谷村。谷那律墓 在南乐县谷村。古马场 在南乐县谷村。明万历帝老师王指南墓 在南乐县烟固屯。哑驴寺 在南乐县张果屯。凉书台遗址 在南乐县张果屯。三娘子台遗址 在南乐县梁村北1.5公里。明二仙堂 在南乐县近德固乡。清洪福寺遗址 在南乐县近德固乡。赫胥陵东汉古墓群 在南乐县福堪乡。寺卧寺遗址 在南乐县龙卧村。台前县晋王城 在台前县吴坝乡。传唐末晋王李克用在此筑军垒,后人称晋王城,简称晋城。野战军“孙口渡河处”纪念碑 在台前县孙口乡。张公艺墓 在台前县。清丰县普照寺 在清丰县城关镇。张清丰碑 在清丰县城关镇。张果老墓& 在清丰县。“六塔晓月” 在清丰县永固集村。为古清丰八景之一。范县春秋闵子骞墓 在范县张庄乡。丹朱墓 在范县辛庄乡。叶廷秀墓 在范县辛庄乡。明末榆园军起义旧址 在范县颜村铺乡。龙山文化遗址 在范县颜村铺乡。(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明文学家李先芳墓 在范县。明文学家苏佑墓 在范县杨集乡苏庄。明末农民抗捐纪念碑 在范县杨集乡陈庄。
㈡ 苍颉的坟墓是在濮阳南乐吗
一、全国有多少仓颉陵墓
仓颉,亦名苍颉,据《路史》记载:“仓帝史皇氏姓侯岗,名颉。以仰观苍穹之变,故称苍颉。后苍仓通用。相传为黄帝史官,《吕氏春秋》、《史记》、《汉书》皆言文字为仓颉所造。事实证明,汉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它不可能是一个人在短时间内的创造,正如《荀子·解蔽》中所说的那样:“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这就是说,仓颉以前,各氏族、地区已经有了类似文字的符号、图画出现。黄帝统一中国后,仓颉把各氏族、地区互不统一的符号、图画进行归纳整理,使其整齐划一起来,通行全国,所以他的名字能够独传于后世。并被尊为字圣。正因为他这了不起的巨大贡献,故有关仓颉的遗迹不止前面提到的南乐县有,开封有,河南的虞城县、陕西的白水、山东的寿光和东阿也有,全国共有6处。开封王宴春先生讲,他经过调查又发现河南省阳武(今原阳县)、洛宁两地也有仓颉遗迹。仓颉跟随黄帝曾到过很多地方,说不定有关他的遗迹,今后还会被发现出来。
二、开封仓颉墓
开封仓颉墓,在今城东北9.5公里、黄河大堤之外,刘庄村的北侧。明《汴京遗迹志》载:“仓颉墓在城北时和保。俗称仓王冢是也。”《禅通记》称“仓颉居阳武而葬利乡”。关于利乡的位置,罗泌称:“浚仪县即春秋阳武高阳乡也,或曰利乡。亦即时和保之墟也。”这是开封认定开封仓颉墓是真迹的重要论据之一,《水经注》及宋《太平寰宇记》东汉《陈留风俗传》等著作也有有关仓颉城和仓垣陵墓的记载。所谓仓颉城实际是座包括墓在内的大庙院。今仓颉墓,呈椭圆形,周30平方米,高4米,墓东南约300余米处有一方形土丘,高1.5米,周亦30平方米,传即仓颉造字台。旧时台上有石牌坊、仓颉庙。庙于明末清初时被拆,开封文庙的砖瓦木料部分就是仓颉庙的原物。今天的造字台已栽上树木,什么也没有了。1992年建国道310高速公路,在造字台南侧挖土时,机械铲从地下5米多深处挖出大铁钟一口,石供桌一个(均被铲碎)均是仓王庙旧物。开封城西25公里有个仓家寨,简称仓寨(现已划归中牟县),村中仓姓自称系仓颉后裔,早年他们曾多次到仓颉墓祭祖。开封和南乐县不同的是开封认定仓颉生日是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解放前每年这一天这里都要举行仓王生日庙会。民国初期,英籍犹太人哈同等人在上海创办仓圣明智学堂——后改为仓圣大学,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被聘在该大学执教,他考证仓颉生日和开封认定的一样,也是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五六千年前的往事,又没有遗留下来今人可以弄懂的文字和记载,正月二十四、三月二十八都是推测,没有必要争论谁对谁错。
三、拓不走的仓颉造字碑
开封仓颉庙内原有一通仓颉造字碑,现已不见。据当地村民讲,很可能还埋在造字台地下。关于这通碑,开封流传有两种说法,一是:仓王造字碑上的字捶(拓)不走,捶下来一出村就变样。现在碑已没有了,到底捶(拓)走、捶(拓)不走,已无从验证。再一个说法就是“仓颉造字圣人猜,二十八字一未开”。说的是孔圣人一次路过这里,看见仓颉碑上的28个字,一个字也不认识。如果说造字碑上捶(拓)不走的就是这28个字的话,这里现有一张这28个字——也就是所谓《仓颉书》的照片,不知是从哪里保留下来的。也许开封造字碑的字捶(拓)不走,别的地方可以捶(拓)走,才得以流传了下来吧!
就是这个28个字的《仓颉书》和《夏禹书》到底是汉儒刘歆的伪作,还是远古流传下来的真迹?一直是中国汉族书学史上的一个谜。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编印的《淳化秘阁法帖》收录了这两件作品。《大观帖》翻刻时将《仓颉书》28字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这根本无法通读,故不为学术界所认可。后有学者刘志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它是用古彝族文字书写的一篇祭祀经文,直译为:“一妖来始,界转鸦杈,祭神青脑,祸小马念,师五除扫,幡斋解果,过鼠还魂。”它的大意为:“一群妖魔刚来到,树上乌鸦满天飞;割青宰羊祭山神,念经消灾骑马归;五位经师施法术,做斋完毕魂幡回,消灭鼠精魂归位。”从译文看《仓颉书》实际上是对一次祭祀活动的记录。
对于刘志一的这份译文,很多人持认可态度,认为黄帝出于西羌,彝族亦出于西羌,古彝文发祥于西北地区,仓颉造字及其一生的主要活动多追随黄帝,故这份《仓颉书》使用古彝文,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其内容与《淮南子·本经训》所载:“昔者仓颉作书而(曰)天雨粟、夜鬼哭”的意思基本一致。当然,这还不能作为定论。将来是否还会有新的译文、新的解释、新的说法,那就是将来的事了。
四、仓颉墓的比较和鉴别
在已发现的八处仓颉墓及遗迹中,始建于汉代者4处:河南开封、南乐、虞城和陕西白水;始建于晋代者两处:山东寿光和东阿;余下两处河南省阳武、洛宁系宋代以后。从信史角度来说,始建及文献所载距发生事件或朝代较近,其可靠性就大。那么,我们不妨就拿始建于汉代的这4处仓颉陵墓来做一对照和比较,有了比较,才有鉴别;才能作出接近事实的判断来。
陕西白水县仓颉墓,现尚有残碑一通,该县还有一个史官乡,即依仓颉为黄帝史官之说而建。县志上也有:“史官仓颉死后葬于白水”的记载。我们知道黄帝及其史官仓颉大部分活动均在东方平原,当时(约公元前2697~前2595年间)东方平原地带洪水泛滥,后被迫逐步西迁,终葬陕西。黄帝陵墓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已为世人公认。作为黄帝史官的仓颉死后葬于距黄帝陵不算太远的白水县极有可能。
河南虞城县仓颉墓、仓颉祠始建于西汉,唐开元年间及清康熙年间曾几次重建。历尽沧桑,如今仅存一座大殿、两株血柏和一通石碑。虞城仓颉墓令人永怀记忆的是陵墓周围的菊花——仓颉菊(简称仓菊),是菊科中的珍种。花淡黄色、大如铜钱、叶茎较小,可入茶入药,清心理气,扶正祛邪,其最大的功效是明目醒神。残存的那通石碑上就镌有:“墓周生丛菊,清香可充茗”的碑文,据说长年饮用仓菊茶,可以养目,耄耋眼不花。尤其令人奇怪的是仓颉菊不可移植,移栽别处后,菊虽可活,其药性、茶性却会很快改变。就这一点来说,似乎和开封仓颉碑的字捶(拓)不走,有相似之处。
河南南乐县仓颉墓位于县西北十多公里的吴村附近,原称仓颉祠,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庙内有一通元代延佑年间的残碑,有:“仓颉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也”的碑文。在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兵燹和自然灾害,南乐仓颉庙屡遭劫难,但屡毁屡建,“历汉唐以来,未尝稍替”。1966年一次毁灭性的劫难,使仓颉庙成为废墟,仓颉墓亦被挖开。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人们挖仓颉墓出土的破烂盆罐、石斧石镰等废弃物,经过专家鉴定,竟是龙山文化遗物,再经过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主要为龙山和仰韶时期的器物。这意外的发现,使南乐仓颉陵墓身价倍增。1994年南乐县多方筹资数百万元,开始着手重修仓颉陵及仓颉庙,2000年全部完工,新修的庙宇大量搜集和使用了散存于民间的原石碑、石兽和建筑构件,保持了建筑物的古老韵味和凝重。2007年11月18日,首届(丁亥年)仓颉汉字文化节在南乐县梁村乡吴村隆重举行。来自河南省内外的各界嘉宾一万余人亲临盛典,同拜先祖。
古遗址的出现,增加了南乐仓颉墓的可信度。著名学者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做出了有利于南乐的推测。
仓颉庙中现存的一通旧碑:“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乃宋朝与契丹澶渊之盟后,北宋名相寇准专程祭拜仓颉庙时留下的联语。近在朝廷脚下的东京仓颉庙他未题一字,却跑到几百里外的南乐祭拜题字,想来在寇准的心目中,南乐仓颉陵的分量还是比较重的。
五、仓颉陵真迹之争,也许是好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么多地方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说自己那儿的仓颉陵是真迹,但哪里也拿不出真正的实证来。这就像诸葛亮躬耕地南阳、襄阳之争一样,至今也无定论。但争,也许是好事,要争的话,一要从历史的角度查文献、找资料;二要从实地出发,搞开发和建设。在这两方面,南乐县已经起了步,并有了效果。那么,开封呢,好像早几年也有重修仓颉陵,纳入黄河游览区的倡议。这应该是一项可行的大好事,不管我们的仓颉墓地下是否真有其人,仓颉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活动过,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我们有文献、有传说、有遗址——,把它接收下来,弘扬开去,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相信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大力开发建设黄河游览区的高潮中,开封仓颉墓一定能够重现辉煌!
㈢ 濮阳县有张氏始祖张挥公墓地吗
有,叫张挥公园。在濮阳老城南关,南环路南,解放路东,金堤北,马颊河东
㈣ 中国历史上发现了哪些「不一般」的陵墓
闪开,让我来。
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上,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墓葬。俗语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同理,墓葬多了,什么种类的也都有。
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下“不一般”。因为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墓葬都是挖个长方形的坑,里面埋人。这个在考古学上叫“竖穴土坑墓”。这是最为常见的墓,也就是最为一般的墓。不一般的墓可以理解为“非竖穴土坑墓”。
一、典型墓葬举例:
首先介绍一下在中原地区发现的不寻常的墓葬:濮阳西水坡M45
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墓葬种类,如西藏的天葬,水葬,东北地区的石棚墓,商代的甲字形大墓,汉代的穿山为陵,唐代的带天井和小龛的斜坡墓。西藏地区的由于宗教原因及其他原因不好获取图片,可以自行搜索。后者我有机会会专门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一些“不一般”的帝陵、墓葬。
参考书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㈤ 濮阳市清丰县马村乡葛家村是怎么有明朝葛川大将军的坟墓
那的坟墓都有几百年的,曾经还别人盗过,好像是哪个皇上的妃子
㈥ 河南濮阳西水坡蚌塑龙虎墓是谁的墓急
我的看法认为:是少典帝的陵墓,少典帝(太昊帝:伏羲与女娲之子,炎黄二帝生父也回),根据:太昊帝(伏答羲),又被称为龙师(有龙出没以龙为百官命名),最出名的为九龙氏,而中国神话中:有四神;分别为: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日出东方落之西方,在看西水坡所葬的人左右蚌壳图形,左为:龙图,右为虎图;古语有龙虎护身之说,而古代大都是长子继位掌权的
㈦ 濮阳有多少名胜古迹类
再发一个更加详细的。
河南濮阳市名胜、古迹
濮阳市
戚城(孔悝城遗址) 在濮阳市城北5公里。俗称孔悝城。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卫成公六年(前629年)由楚丘徙都濮阳后,即成为各国诸侯7次会盟的名城,也是晋卫两国争夺的要地。城为正方形,周长1520米,有4门。城墙高出地面8.3米,最宽处为16.5米,大部分保存完好。与春秋记载的戚城情况基本相符。戚城上部为汉代加筑。城东36-80米处有东西并列的两个土丘,传系孔悝及母卫良娣墓。城东北700米处传为子路墓址。城址一带历代碑刻甚多。
濮阳县
回銮碑 在濮阳县城关镇。又称契丹出境碑。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兵南下,直抵澶州(今濮阳),威胁汴京。真宗在寇准的极力主张下,被迫亲征,进驻澶州。寇准亲自督战,大破辽军,迫使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和约签订后,真宗写即兴诗一首,此诗由寇准书写,刻于石上,即“回銮碑”。碑高2.3米,竖刻草体三行,字大如拳,秀丽流畅。
新石器文化遗址 在濮阳县城关镇东南15公里的台上村。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在濮阳县城关镇。
“中华第一龙”出土地 在濮阳县城关镇西水坡。
忠陵墓 在濮阳县武忠陵村。
咸城遗址 在濮阳县梁庄乡。
程庄遗址 在濮阳县胡状乡。
南乐县
仓颉陵遗址 在南乐县。
文庙大成殿 在南乐县城关镇。
唐槐 在南乐县城关镇。
文昌阁 在南乐县岳固村。
皇姑坟遗址 在南乐县岳固村。
元御史武良弼墓 在南乐县北坟村。
辽将韩昌坟 在南乐县韩张镇。
五代梁王彦章营垒旧址 在南乐县韩张镇。
察院遗址 在南乐县谷村。
谷那律墓 在南乐县谷村。
古马场 在南乐县谷村。
明万历帝老师王指南墓 在南乐县烟固屯。
哑驴寺 在南乐县张果屯。
凉书台遗址 在南乐县张果屯。
三娘子台遗址 在南乐县梁村北1.5公里。
明二仙堂 在南乐县近德固乡。
清洪福寺遗址 在南乐县近德固乡。
赫胥陵东汉古墓群 在南乐县福堪乡。
寺卧寺遗址 在南乐县龙卧村。
台前县
晋王城 在台前县吴坝乡。传唐末晋王李克用在此筑军垒,后人称晋王城,简称晋城。
野战军“孙口渡河处”纪念碑 在台前县孙口乡。
张公艺墓 在台前县。
清丰县
普照寺 在清丰县城关镇。
张清丰碑 在清丰县城关镇。
张果老墓& 在清丰县。
“六塔晓月” 在清丰县永固集村。为古清丰八景之一。
范县
春秋闵子骞墓 在范县张庄乡。
丹朱墓 在范县辛庄乡。
叶廷秀墓 在范县辛庄乡。
明末榆园军起义旧址 在范县颜村铺乡。
龙山文化遗址 在范县颜村铺乡。(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明文学家李先芳墓 在范县。
明文学家苏佑墓 在范县杨集乡苏庄。
明末农民抗捐纪念碑 在范县杨集乡陈庄。
㈧ 子路坟的濮阳县子路坟墓
仲由墓曾被盗掘,墓抄室内有残铁剑一把,陶壶、陶鼎、陶陲各一件。墓基为夯打,墓室为绳纹小砖券砌。专家认为此墓始建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之西汉中叶。以后历代均有修葺,明代重修再三,今有碑文在其墓侧。
1991年至1992年,濮阳市人民政府对子路墓祠进行了全面整修复原。整修后的享殿、两厢房、山门、石碑坊皆为明清风格。大殿为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式仿明建筑,面阔 五间,进深三间,三交六木宛 雪花窗棂。四周有石栏杆环绕。两厢房,面阔十一间,为硬山前抱厦式仿明建筑。山门亦为绿琉璃瓦、面阔三间的仿明式建筑。现在的子路墓祠,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为典型的陵墓式建筑。
㈨ 子路墓祠的河南濮阳子路墓
据传,子路坟修于汉代。坟高4.30米,直径约29米。墓侧古柏肃穆,四周围墙环绕,坟前有石柱、石门、石碑、石狮、石龟等。篆刻有致,史迹翔实。
子路坟,亦称仲由墓,位于濮阳县城北5公里,今京开大道西侧,其西南半华里是戚城遗址。相传戚城曾是卫灵公的外孙孔悝的封邑,所以俗称孔悝城。坟的东北1华里有蒯聩台遗迹。仲由墓直径28米,高4.30米,墓周有青砖砌成的围墙。墓前有碑,上刻“仲夫子之墓”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再往南有石象生、卫国公石坊、石阙和望柱,有四通明清两代重修仲由墓祠祀碑排列两旁。其路东侧有一巨碑,上书“仲夫子落缨处”。墓园原来翠柏葱郁,大者可二人合抱,惜全毁于1958年。再往前南为墓祠,其享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酸覆顶,宏伟壮观。还有东西两庑享堂,内有明、清两代碑刻题咏二十来方,多刻文人官绅赞颂仲夫子的诗词歌赋。 子路墓祠是濮阳市区一处重要名胜古迹,其始建年代不详,据《水经注·河水》所载戚城东有“子路冢”,说明在1400年前北魏郦道元写《水经注》时,已确认这里就是子路的葬所。
仲由墓曾被盗掘,墓室内有残铁剑一把,陶壶、陶鼎、陶陲各一件。墓基为夯打,墓室为绳纹小砖券砌。专家认为此墓始建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之西汉中叶。以后历代均有修葺,明代重修再三,今有碑文在其墓侧。 1991年至1992年,濮阳市人民政府对子路墓祠进行了全面整修复原。整修后的享殿、两厢房、山门、石碑坊皆为明清风格。大殿为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式仿明建筑,面阔 五间,进深三间,三交六木宛 雪花窗棂。四周有石栏杆环绕。两厢房,面阔十一间,为硬山前抱厦式仿明建筑。山门亦为绿琉璃瓦、面阔三间的仿明式建筑。现在的子路墓祠,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为典型的陵墓式建筑。
子路坟位于新市区的中心地带,濮阳市政府已对其修缮一新。
㈩ 历史上三皇五帝的陵墓在哪里
盘古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神,最早的完整描述可见三国徐整写得《三五历记》。说的是:天地有开辟以前,宇宙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人,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宇宙的混沌被搅动,盘古也累死了。临死时他呼出的气变成了四季飘动的云;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和骨骼变成了地下矿藏;汗水变成了雨露,身体变成地上的动、植物。盘古的精灵魂魄变成了人类,所以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河南省桐柏县被成为盘古文化的根源地。当地的“盘古庙会”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说盘古九月初九生日,三月初三归天,于是人们建了不少庙宇来纪念始他。
河南省桐柏县盘古大殿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人们奉他为“三皇之首”遂皇(火祖)。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燧人氏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还发明了“结绳记事”。据古史记载,燧人氏用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
商丘燧皇陵-燧人氏(火祖)墓
伏羲氏
伏羲氏传说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人们奉他为“三皇”戏皇。伏羲是易学之祖,始作八卦,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制作了瑟,创造了《驾辩》的乐曲。伏羲氏造书契、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开创了中华文明。死宛丘(古陈州宛丘县,在今河南淮阳)。
河南淮阳太昊陵伏羲墓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据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人们奉他为“三皇”农皇。神农氏认为人们吃生肉,喝兽血,穿兽皮是难以维持的。于是他“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西汉初年的古书《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宝鸡市炎帝陵陵寝
五帝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关于人类的祖先五帝,人们有许多种组合。但通常认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是人类最早的五帝祖先。
黄帝
黄帝相传生于姬水,故以姬姓,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黄帝生性灵活,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传说打败蚩尤后又与炎帝族在阪泉发生三次大战,黄帝打败了炎帝部落,进入黄河流域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
颛顼
颛顼,姓姬,号高阳氏,相传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20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
古书记载:“高阳氏有才子8人”,可能这是8个氏族。颛顼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传说有个部落的首领共工,对颛顼决定非常不满,用头撞倒了不周山。顿时撑着天空的柱子斜了,拴者大地的绳子断了。于是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移动;地在东南洼陷,江河随之东流。颛顼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河南省内黄县梁庄乡颛顼帝喾陵(俗称二帝陵)
帝喾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父亲叫矮极,颛顼是他的堂房伯父。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而得帝位,迁都毫邑(今河南偃师县西南),享寿百岁。死后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
商丘市高辛集帝喾陵
尧帝
尧帝德高望重,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和睦相处。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尧在位时,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70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由四岳十二牧来推举部落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尧帝墓
舜帝
舜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让贤),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
山西运城舜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