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郑州 » 河南李秀英

河南李秀英

发布时间: 2021-03-08 09:22:34

1. 关于新凤霞的资料

新凤霞的资料:

新凤霞1927年1月26日生于苏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她6岁学京剧,13岁习评剧,15岁任主演。

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1998年4月12日,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岁。

(1)河南李秀英扩展阅读:

1949年北京解放后,新凤霞来到北京组织了北京凤鸣剧社担任主演。1950年,在共产党的戏改方针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凤霞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和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党的文艺队伍中,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艺术道路。

她亲自执笔创作演出了以她个人经历为题材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艺海深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巧儿》是新凤霞青年时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剧目。在这出戏中,新凤霞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的艺术形象,并创造了有其自己特点的评剧疙瘩腔唱法。

《刘巧儿》公演及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后,在全国掀起了学唱刘巧儿的热潮,人们通过《刘巧儿》了解了评剧,通过《刘巧儿》知道了新凤霞,新凤霞的名字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

新凤霞演唱艺术从此确立并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喜爱,在《刘巧儿》的创作过程中,新凤霞得到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帮助,新凤霞和这些同志愉快合作。

首开了戏曲工作者与新文艺工作者联手创作的先河,为戏曲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示范。继《刘巧儿》之后。

新凤霞在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评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会受尽摧残迫害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现了深层次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展了新派演唱艺术。

2. 李秀英是哪国人

楼上你复制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楼主要的应该是韩国歌手李秀英,国籍是韩国,被誉为情歌女王。经典《GRACE》三部曲,主演李准基等

3. 中国的人名有什么地域特点

由于文化不同,昆明人姓名则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信息。昆明市排名前10位的姓名中有7个都是专三个字属的名字,“秀英”“桂英”等反映女性优秀品德的名字在同名同姓现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排名前5名的分别是李秀英、李桂英、李伟、李琼仙、李琼芬、李凤英。

4. 我国的哪五个名字同名同姓最多,其中排第一名的是什么

不少人做过这样的事情,在网上搜索自己的名字,看看有多少同名同姓的人,看到同名同姓的人事业有成,不禁感慨,同名不同命。至今我国有十几亿的人口,同名同姓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我国同名同姓最多的5个名字,第一位有29万人数,你身边肯定也有。



西汉时期张耳被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封为赵王,他的十七世孙张轨建立了前凉国;河南固始人王审知南迁福建,建立了闽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

5. 李向阳本人死拉吗听说现在在洛阳

郭兴好象还活着,一直在洛阳。
郭兴资料
http://ke..com/view/346611.html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兴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最后驻守新疆。1988年,郭兴从北疆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后,回到了昔日打“鬼子”的战场--自己的家乡河南洛阳。

洛阳向阳路和郭兴
http://news.sina.com.cn/c/2005-08-18/16127534063.shtml

从河南洛阳市涧西区的联盟路拐到新疆军区洛阳干休所,需要经过一小段路,叫“向阳路”。原本它是一条小土路,没有名字。自打郭兴老人近20年前搬进来后,当地把这条小路平整了一下,取了这个名字。

血肉长城:敌后之平原游击队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6:12 辽沈晚报

有谁能在历史上找到于数百万平方公里内进行8年的敌后游击战争的先例?又有谁能在世界上找到把游击战争上升到战略地位,从而成为20世纪反侵略者的最强音?惟我8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在抗日战争的8年中,我敌后战场共歼日军52万余人。

村妇装病救下“李向阳”

《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郭兴老人至今清楚地记得80多个战友的名字和牺牲时间

“我哪有电影演得那么神?”

从河南洛阳市涧西区的联盟路拐到新疆军区洛阳干休所,需要经过一小段路,叫“向阳路”。原本它是一条小土路,没有名字。自打郭兴老人近20年前搬进来后,当地把这条小路平整了一下,取了这个名字。

车拐到了干休所的大门口,司机说:“呶,他就是‘李向阳’!”记者透过铁栅栏围墙,看到一座小二层楼的门廊下,一位老人正坐在藤椅上看报。听到汽车声,老人站起来,把记者迎进屋里。

话题自然从李向阳开始,但老人依然强调“我不是李向阳”。为什么呢?郭兴老人带着浓重的河南口音说:“那是艺术作品,我哪有电影演得那么神?”他觉得,那电影里都是把各种英雄故事组合到一起,才塑造了一个驰骋豫北平原、神出鬼没、机智勇敢的游击队长。“事迹也不全是我的。而且,跟着我出来打鬼子的,牺牲了很多,我现在却在享受荣誉,问心有愧呀。”今年82岁的郭老,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记忆力出奇的好。时至如今,老人还是每每一做梦,就梦回了和日本兵厮杀的场面。

三个人、两支枪开始创建家乡敌后武工队

老人的老家在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南麓的辉县。1941年,十六七岁的郭兴加入八路军不到一年,就显出了很强的组织能力,受到当时太行军区七分区的皮定均司令员的赏识,后来皮司令给他派两个兵,以及一支老掉牙的“汉阳造”长枪,一支撅把子短枪,让他回家乡组织敌后武工队,发动群众抗日。“临走前,皮司令员找我谈话,给我明确了任务:用5个月的时间,把队伍拉起来,要壮大到七八十人;从敌人手中夺取2挺机关枪、100支步枪,手枪不限……”

结果8个多月后,这支几乎一无所有的武工队已发展到40多人,消灭日伪军100多个,缴获步枪110多支、机枪2挺。

“鬼子的粮食是用草袋子装的,我们先往里面埋了好多颗手榴弹,点着后弹片乱飞!”

想像一下,在当时那种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靠着这样一支“超轻型”小部队,时时给装备良好、凶狠残忍的敌军以措手不及的奇袭,需要怎样的计谋胆略?无怪乎后来老百姓把他说成了“神话”。这一点,老伴朱小玲在上世纪70年代深入太行山区时深有感受。当那些老乡们得知她的身份,立刻给予了最高的热情。“啊呀,简直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他们那些人都从树下聚过来,见到我那个高兴啊,给我讲他的那些故事,很多都是我没听过的,因为在家他从来不跟我和孩子提这些事,孩子们那时都不知道爸爸那些英雄事迹。”这些老乡们的父辈,都曾亲身经历过那场战火,郭兴的战斗经历早已家喻户晓,以致后来他们传出:“郭队长前头走,后面一溜火星”、“双手同打盒子枪,一枪一个准”等等神奇的故事。

电影《平原游击队》郭老看过很多遍,后来还和李向阳的扮演者郭振清结识。他说,电影里有几个地方与真正的战斗相比,其实已经简化了。比如,影片中李向阳骑着高头大马,和两个队员大模大样进城袭敌,郭老说,电影里就那么一溜烟过去了,其实啊,我们是从城东门跑到城西门,穿城而过,形势非常复杂的。还有烧敌人粮食的那个场面,电影里一把火就点着了,麦子着起来哪有那么快的?又没有汽油。而且敌人干吗不来救?一盆水就能灭的嘛!实际是怎么回事呢?鬼子的粮食是用草袋子装的,我们先往里面埋了好多颗手榴弹,然后才点着,这样手榴弹不断爆炸,弹片乱飞,谁也不敢来救。

村妇装成伤寒病人吓退敌人救下了他

郭兴对太行山区的老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敌后武工队之所以能在数百平方公里的敌人占领区进行8年的游击抗战,正是因为有人民的支持。郭兴说,他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是因为有太多的救命恩人。

1944年的一个下午,郭兴前往侦察敌情的路上,遭遇一队荷枪实弹的伪军。是南关村的妇女主任李秀英的机智救下了他。李秀英将他藏进牛圈上面的吊棚里,此时,村子两头敌人杂乱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她仍不放心,在门外绞着手指想办法。恰在这个时候,一位本村的妇女,手拉两个三四岁的孩子惊慌地从西边跑来。李秀英立即想出一个主意。

那位妇女跑到她面前,正要张嘴说话,李秀英一把抓住对方的衣襟,拔下自己头发上的簪子,在她脸上扎了几下。随着几声尖叫,那妇女脸上流下了几道鲜血。李秀英又用手在她脸上抹了抹,顿时血糊糊的。“快趴下!”李秀英用命令的口气说。两个孩子趴到妈妈身上嚎啕大哭。

日军和伪军很快来到她们面前。日军翻译官指着刚布置完场面的李秀英问:“喂,有个八路跑到你们村了,你看到没有?”

“俺这邻家媳妇得了伤寒病,跑不动,倒在俺门口。俺正急得没法哩,谁在意啥八路不八路哩!”李秀英装作不耐烦的样子回答道。一听是伤寒病,翻译官连忙倒退几步,在日军小队长耳旁嘀咕几句。日军小队长听罢,马上用手绢捂住鼻子,瓮声瓮气地说:“伤寒病,传染的,我们快快的离开!”

待敌人走远了,李秀英赶忙把仍趴在地上哭泣的母子三人扶起来,拉进牛圈。李秀英用盐水给孩子的妈妈擦脸,一边擦,一边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当她明白刚才的一切都是为了掩护郭兴时,便破啼为笑道:“我那会儿瞧你瞪着两眼,用簪子扎我,还以为你疯了,可把我吓坏了。要知道你是为了救郭队长,就是再扎我几下,也不怨你。”

郭兴从缝隙里把外面的情景看得真真切切,一纵身从吊棚上跳下来,他眼含热泪,对两位纯朴、可敬的妇女深深地鞠了一躬……

回忆起这些,郭老依然感叹不已,说李秀英老人现已辞世,前些日子,她的女儿还来探望过他,“是太行山养活了我。”

清楚地记得80多个战友的名字和他们牺牲的时间

郭老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现在还活着。郭老平时除了看报就是练练毛笔字。一次,他试着写出他一手带出来的战友中那些牺牲的人的名字,结果写了80多个,他都清楚地记得他们牺牲的时间。第一个牺牲的是他带出来的同村人,叫王贵田,年仅22岁。郭老说,没有这些人的死,就没有他的生。

而郭老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因为革命,未能见到父母的临终一面,忠孝未能两全。当郭兴躲进太行山打游击时,家里人便成了敌人的眼中钉。在躲避敌人抓捕的过程中,郭兴的父亲摔断了腿,而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被抓进监狱,受到了严刑拷打。敌人在逼迫母亲写信劝儿下山投降而不成后,由郭兴的堂兄引领包围了沙窝村的根据地。郭兴拖着堂兄强行冲出包围圈,而后在审判会上亲手枪毙了这个可耻的叛徒堂兄。

当记者辞行时,正赶上干休所保健医生来测血压,一测,高血压值174,比平时高出40多,保健医生说:“你一定又讲起过去了,一讲过去就激动。”受访者:郭兴

采访时间:2005年7月22日

采访地点:新疆军区洛阳干休所郭兴家中

收藏版

神出鬼没“麻雀战”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如麻雀觅食时三五成群、忽东忽西、分散而灵活的游击战斗方式对付日本侵略军,被称为“麻雀战”。许多村寨普遍采用这种“麻雀战”,闹得敌人鸡犬不宁。

1941年夏日的一天,日寇向各解放区发动“扫荡”,山西省阳曲县尖地角村的民兵队长李殿冰带领民兵向敌人开火,当敌人朝枪声响起的地方扑来时,却未发现人影,对地形了如指掌的游击小组已绕道转移到对面的山上。就这样,敌人被牵着鼻子在山里转了两个多小时,死伤30多人,也没有找到游击小组的踪影,只好抬着尸体撤走了。

一天晚上,李殿冰获知敌人分兵两路来袭,立即带队登上大路旁的一座小山,敌人一到,他们就向两边的敌人同时射击。两边的敌人都以为碰上了八路军,便展开队形向山上进攻。游击小组乘机溜下山去,让两边的敌人互相对射。打了半个多小时,两股敌人才发现是打了自己的人。

尖地角村的民兵们用这种“麻雀战”,打得敌人一筹莫展,显示了武装起来的群众的威力。

6. 李秀英的武汉戏剧协会会员

1949年生,女。河南人。一级演员。1959年考入武汉市戏曲学校,1963年参加武汉市京剧团回。中国戏剧协会会答员,湖北戏剧协会会员,武汉戏剧协会会员。武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玉堂春》、《捧印》、《望江亭》、《断桥》、《蝶恋花》、《红灯记》等剧中担任主要角色。1984年获武汉市优秀中青年演奏)员调演一等奖,1989年获武汉市国庆40周年舞台新作展演演员奖。

7. 关于豫剧的发展史

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因为这里有光辉灿烂的戏剧文化。丰富多采的戏剧种类,在河南戏剧园地争奇斗妍。明清以来,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有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这些剧种都有属于戏曲大家族,它们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细细品味,又风格各异,迥然有别。大体上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地方大戏和地方小戏。所谓“大戏”,就是较多地上演反映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这类社会重大问题的剧目,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均有,而又往往以黑脸、红脸、为主,豫剧、越调、大平调、怀梆、怀调、大弦戏等就属于此类。这类戏,都有热烈、红火、激昂、明快等特点。
说地方大戏多演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等社会问题的剧目,并不能否认它同样也上演一些反映家庭生活情趣的剧目。而且随着社会生活中民主意识的增长,反映普通人悲欢离合的剧目还在不断增加。而地方大戏在上演此类剧目时,也往往行当较全,矛盾冲突较为尖锐,情节较为复杂,场面也较为庞大。
所谓地方小戏,是多演表现家庭纠葛、生活情趣的戏。它以小生、小旦为主,或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称为“二小戏”或“三小戏”。在河南,曲剧、二夹弦、道情戏、
豫南花鼓戏等,都是地方小戏。 河南的地方戏剧种近80%是产生于清代。大家知道,清代的乾隆、嘉庆年间,中国戏曲的发展进程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原来风靡全国的大剧种昆曲,逐渐出现了衰败趋势,而产生于民间的各种地方戏剧种,在与昆曲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戏剧史家们称这段历史为“花雅之争”。“花”就是“花部”,指地方戏剧种;“雅”就是“雅部”,指昆曲。河南为数众多的地方戏剧种正是在“花雅之争”的风雨中产生、发展、成熟的。1956年底,河南举办了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这是一次河南地方戏的大展览、大检阅。23个剧种,演出93个剧目,真可谓百花争妍,一片繁荣。多年来,尽管河南地方戏的发展也曾遇到过不少曲折和艰难,但它是扎根于民众的艺术,一直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河南人向外地人说起豫剧,往往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外地人对河南人提起豫剧,也大都跷指称赞。可以说,豫剧是河南人的骄傲。
豫剧具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诞生之后,不断向外拓展,不仅生根开花于河南全省的城镇乡村、平原山区,而且流布了全国16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个,居全国360多个剧种之首。《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剧目风靡全国,家喻户晓。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无处不有“豫剧迷”。
进入80年代后,不少艺术门类,所有戏曲剧种都在惊呼危机!而豫剧却在与困难的奋力拼搏中显示了它特有的生命力,继续为自己赢得了荣誉。豫剧的上座率、自给率,豫剧的演员人数、观众人数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豫剧大约产生在清代乾隆(1736-1755)年间,那时叫河南梆子。到了清代末年,河南全省各地都有了河南梆子戏的演出团体。所以,我们把从乾隆年间到清代末年这一段时期叫作河南梆子的产生和成长期。 到了中华民国时期,河南梆子进入了成熟时期。1914年,有一个戏班叫义成班,班中有个名演员叫时倩云,进入了开封羊市街普庆茶社演出。别轻看了这次演出,它可是河南梆子发 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所谓普庆茶社,就是当时的茶园兼戏院的娱乐场所。原来的梆子戏都 是在乡村的广场高台上演出,这次演出,算是进入城市戏院的开始,此后由小戏院到大戏 院,逐渐扩大了梆子戏的影响,提高了梆子戏的声誉。
豫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形成了统一的称谓,从此豫剧才真正进入繁荣兴旺时期,建国后人民政府组织豫剧演员学习文化、学习戏剧理论,大大提高了演员和文化素质和思想 觉悟。于是演员队伍不断壮大,演出水平不断提高,使得豫剧不仅在全省处处扎根,并且迅 速向外省流布。
谈起豫剧剧目,除深受人们喜爱的《花木兰》、《大祭桩》、《七品芝麻官》等古代戏外,现代戏也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和赞誉。1965年9月,中南区在广州举行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河南参加演出的现代戏剧目达11出之多。其中《游乡》、《扒瓜园》、《斗书 场》、被观摩演出大会推荐北京汇报演出,《人欢马叫》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为戏曲艺术片。接着,观摩演出大会又把河南的《人欢马叫》、《李双双》、《朝阳沟》、《游乡》、《红管家》、《好媳妇》、《卖箩筐》、《扒瓜园》、《斗书场》、《夫妻俩》诸多现代戏剧目作为优秀剧目向全国推荐。这一下,河南现代戏在全国的名声大振,而整个河南戏的声誉也自然是水涨船高.
在不同的时期,豫剧都有一些水平较高的代表作,如50年代前期有《小二黑结婚》、《罗汉钱》、《新条件》、《刘胡兰》、《赶脚》等;50年代后期有《朝阳沟》、《掩护》、《冬去春来》等。60年代更是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现代戏剧目。80年代虽然戏曲陷入困境,但河南的现代戏却是出现了《金鸡引凤》、《倒霉大叔的婚事》等一批较有影响的剧目。喜爱现代戏的观众也越来越多,在不少地方,现代戏观众人数超过了古代戏观众的人数。豫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艺术造诣很深的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阎立品、马金凤、牛得草、王善朴、魏云、马琳、高洁都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精湛的表演艺术为人们所称道。近些年来,又有许多青年豫剧表演艺术家,象汤玉英、王清芬、王希玲、虎美玲、谷秀荣等渐渐成长起来,走向成熟。
豫剧,这个河南人引以为骄傲的剧种,已经创造了辉煌的过去,它也必将有着辉煌的未来。在祖国戏剧的百花园中,这朵奇葩将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热点内容
驻马店上蔡县邮编 发布:2021-03-16 21:53:57 浏览:888
新发地招聘 发布:2021-03-16 21:51:19 浏览:217
漯河大伟 发布:2021-03-16 21:51:07 浏览:401
相亲爱一家 发布:2021-03-16 21:49:54 浏览:504
校园跳蚤市场系统 发布:2021-03-16 21:48:31 浏览:929
洛阳到巩义汽车时刻表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108
男人胖相亲 发布:2021-03-16 21:47:49 浏览:948
苏宁郑州网点电话查询 发布:2021-03-16 21:47:42 浏览:459
同城帮二手良品真假 发布:2021-03-16 21:47:20 浏览:227
河南周口甲醇 发布:2021-03-16 21:42:35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