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正阳门
⑴ 正阳门是谁设计建造的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意将都城从南京应天府(今南京市)迁到北京,于是下诏改北平为北京,并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北京的宫殿和城垣,并将元大都城南城垣向南拓展近一公里,当时仍沿称丽正门。这次移建历时两年,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始建,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完工。其后,经洪熙、宣德两代,一直称丽正门,形制未变。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意将都城从南京应天府(今南京市)迁到北京,于是下诏改北平为北京,并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北京的宫殿和城垣,并将元大都城南城垣向南拓展近一公里,当时仍沿称丽正门。这次移建历时两年,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始建,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完工。其后,经洪熙、宣德两代,一直称丽正门,形制未变。民国四年(1915年),为改善内、外城交通,民国政府委托德国人罗思凯·格尔改建正阳门箭楼,添建水泥平座护栏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墙断面增添西洋图案花饰,1916年竣工。改建后,正阳门瓮城月墙及东西闸门被拆除。1976年,唐山地震,箭楼严重受损,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对箭楼进行全面大修。1989年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集资160万元,将正阳门箭楼修饰一新,1990年1月2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
⑵ 谁能介绍一下明清时代正阳门的五次火毁与重建
8月日 15:35
现在的北京城,曾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都会。经过很长时间的变迁,到北京解放之前,北京城仍是明、清两朝故都的旧状。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军徐达攻下元代大都,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规划了城垣:缩短北面城墙近五里,其他三面城墙则加以修葺;把当日大都名称改称北平府,当作当时政府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并封其第四子朱橡在北平府为燕王。1403年朱棣继位为明代第三个皇帝,年号永乐,把北平府改为北京,又大力经营北京城墙和宫殿的建设,自1406年开始到1420年基本完成。北京城共有九个门。南面城墙正中的门叫丽正门,1436年(明正统元年)改名为正阳门,俗称前门;正南左边的门叫文明门,后改为崇文门;右边的门叫顺承门,后改名宣武门。东面城墙有两个门:南边的叫齐化门,后改名朝阳门;北边的叫东直门。西面城墙也是两个门:南边的叫平则门,后改阜成门;北边的叫和义门,后改为西直门。北面城墙两个门:东边叫安定门,西边叫德胜门。
明正统时,由于永乐时代修建的北京城垣,许多都是在元代城墙旧有基础上加砖修葺,月楼、楼铺也不完备,朝廷遂命太监阮安、督都同知沈清、工部尚书吴中平率领军匠夫役数万人,重新修建北京九门城垣、城楼,到1439年完成。到了16世纪50年代,明嘉靖时期,拟在北京城外修一道罗城,由于人力物力不足,仅修了南面城墙。正对正阳门外的城门就叫永定门,其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这样就把原来古代所谓行祭祀之礼的天坛、先农坛围在城区中了。这是突破周礼制度的都城规范的一次较大的变化。
正阳门建成后,到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被火烧掉。当时拟进行修复,因为明代在万历时期,政治腐败,贪污情况十分严重,太监权势很大,这个大工程就由太监主持。当时提出预算需用白银十三万两。管理工程的衙门工部营缮司郎中陈嘉言,在当时王朝里是比较开明的人,他认为这个预算开支太大、结果只用了三万两白银就报销完工,而陈嘉言则被太监排斥出位了。
1644年,清朝代替了明王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阳门箭楼又被火烧。在《乾隆实录》里记录着这样的事:箭楼重建时,乾隆皇帝曾令新换砖石,可是当时管理工程的大臣们并没有按此令施工,仍利用旧券洞进行修筑。修成后由于砖石斤量沉重,原来旧洞出现内裂现象,负责督工的大臣英廉、和珅等只好自己请求赔修,这是清代的规制。乾隆当时准将修建费用一半由英廉等负担,一半由政府国库开支。英廉等所负担的费用自然还是从老百姓身上榨取而来。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箭楼又一次被烧。据清《光绪会典》事例中记载,修复情况是这样的:箭楼原状是七间边檐进深,营造尺三丈四尺四寸,后楼抱厦廊五间,上檐后抱厦廊五间,估计修复需白银六万八干八百四十三两。1849年,清朝已衰落了,这是鸦片战争后的第九年,人力物力都感到十分困难。箭楼三丈四尺多长的大柁,已经无法筹办了。后来把西郊畅春园中九经三事殿中三文六尺长的大粱拆下使用,才把箭楼修复。这是被烧后第三年的事。
1900年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爆发,帝国主义者组织起来的八国联军借口侵入北京,劫掠焚烧,无所不为。最后清王朝投降外国,接受了《辛丑条约》,出卖了中国主权。在这场灾难中,帝国主义者把北京正阳门楼也放火烧掉了。这个事件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不能忘记的仇恨。
正阳门的又一次重修,是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派直隶总督袁世凯和陈璧计划修复。当时工部的旧工程档案也被帝国主义者们烧掉了,旧图纸已经找不到了。只得按与正阳门平行的崇文门、宣武门的形式,根据地盘广狭,将高度、宽度酌量加大一些,修建了正阳门楼。据袁世凯等的报告说,正阳门正楼自地平至正兽上皮止,为清代营造尺九丈九尺。这个尺寸较崇文门高一丈六尺二寸,较宣武城楼高一丈六尺八寸。正阳门箭楼自地平至正兽上皮止为七丈六尺三寸,较正阳门正楼低二丈二尺七寸,后仰前俯中高。后来又从新计算,正阳门楼改为九丈九尺四寸,箭楼也增高了四寸。当日就按这个尺寸修复的。由1906年开始修建,至1906年底竣工。
现在的正阳门正楼和箭楼就是这次重建起来的。不过原来正楼与箭楼之间有瓮城联系着。辛亥革命后为了交通方便将瓮城拆除。因此现存正楼和后箭楼前后独立着。箭楼城台上西式短垣水泥栏杆,是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内务部总长朱启铃在1915年改建的。
清王朝时正阳门照例常备防御武器,有大炮、小炮、弓箭、鸟枪、长枪等。此外则是号杆、龙旗、云牌(传令品)等物。
现在旧北京城门、城楼中,明初的德胜门箭楼、西南角楼和清末重建的正阳门正楼及箭楼,都已列为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了。
参考文献:(《文史资料选编》第9辑,1981年出版)作者:单士元
⑶ 清朝北京城共有9门吗正阳门、午门、德胜门……是所谓京师9门吗有什么特殊来历和功能
因为这些门原本都是修好的城门啊,现在城门拆了,地名却保留下来了。不过有些留着呢,像德胜门就还有个门楼子。德胜门是以前往北出城打仗之后庆功的地方,还有几个们是运蔬菜、运煤等等,各有作用。
看看这个:
北京的城区格局基本形成于明代,城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紫禁城有四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皇城有七门:
北安门:皇城北面城墙的正中,清代改称地安门。
大明门:皇城的第一道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1912年中华民国改为中华门;
承天门:皇城的正门,清代改为天安门;
东安门:位于皇城东墙的中部偏南,与紫禁城的东华门相对;
西安门:位于皇城西墙偏北;
长安左门、长安右门是皇城大明门的左右门,取长治久安之意,长安街由此得名。
外城有七门:东便门、西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
内城有九门:
正阳门:元代称丽正门,俗称前门,因只有皇帝龙车出入此门,又称国门;
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是当时京城收税的总机关;
宣武门:元代称顺治门,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囚车从此出入,又称死门;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城内所需粮食都从此门运进;
阜成门:元代称平则门,京西的煤炭车,大多出入此门;
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九门中最贫之门,为木材进京之门;
西直门:元代称和义门,因皇帝御用之水取自玉泉山,所有御水车都走此门;
德胜门:元代称健德门,为出兵征战必走之门,又称为军门;
安定门:元代称安贞门,此门为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
九门中有八门启闭有时,那时有句俗语“城门响点不等人,出城进城要紧跟”。如果你走慢了,城门准时关闭,无论进城还是出城都毫无办法,除非官方有事命令开城门。惟独崇文门通宵达旦地开着,因为此门为收税关口,通宵有差役守卫。(摘自《走遍北京》)
⑷ 清朝北京城共有9门吗正阳门、午门、德胜门……所谓京师9门吗有什么特殊来历和功能
当年刘伯温修建北京城,共设了九个城门,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内九城”。
九门指明、清北京内城的9座城门,北面的德胜门、安定门;东面的东直门、朝阳门;南面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又称前三门;西面的西直门、阜成门。
北京城门有“里九外七皇城四”之说,除了内城九门,外城有7门,即东便门、广渠门、西便门、广安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出此范围为郊外。皇城四门为天安门、地安门、西安门、东安门。
朝阳门: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 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朝阳 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 走粮车。过去那阵子,没有铁路交通。南方出产的粮食往北京调运,必须走通惠河,通过水路运到北京东边的通州(就是现在的通县)。顺便说一句,通州又分南通州和北通州,有个著名的对子“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说的就是这档子事儿。粮食到了通州以后,再装车进城。进城走的就是朝阳门。所以,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一个谷穗儿。粮食进了朝阳门,就存放在附近的粮仓之中。现在朝阳门内的地名还有“禄米仓”、 “海运仓”、“新太仓”等,那都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崇文门以瓮 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此外崇文门税关之苛也使外埠客 商望门生畏。"崇文铁龟"之名遍响京都。走酒车,城外是酒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清朝那时候京城卖酒的招牌得写“南路烧酒”,意思就是说,我上过税了,我的酒不是盗版,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产权一说呢,呵呵。清末的杨柳青年画,有一幅叫做《秋江晚渡》。它的画面上画着酒幌,上面写着“南路”、“于酒”等字样,反映的就是这种全民纳税的良好风尚。以前的崇文门外,东北方向有一只铁龟,造型很是古朴,据说这一段儿护城河的桥下有一个海眼,于是人们就用一只乌龟来镇住海眼,保护北京城的平安。
正阳门:元称丽正门,京人俗称"前门",与地安门(俗称后门) 南北呼应。瓮城中关帝庙为九门之首,故人称"正阳关帝"。正阳门因皇帝龙车出入此门,正阳门又称"国门"。走“龙车”。正阳门位于内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专用的,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一次是冬季,到天坛祭天,另一次是惊蛰,到先农坛去耕地。这两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阳门。正阳门也叫前门,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就是在这里。“大前门”香烟也是由此而得名,您还记得那烟盒上的图案吗?对,那就是威风凛凛的正阳门,反面的图是建于明正统4年(1439年)的箭楼。
宣武门:元称顺承门(讹传顺治门),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 囚车从此门经常出入,人称"死门",令人回味的是:瓮城上的 午炮每日一响,声震京华,京人以此对时,人称:"宣武午炮"。走囚车。因为刑场设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犯人经刑部审核确定,从宣武门出去,在菜市口问斩。宣武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三个大字儿:“后悔迟”,可不是后悔迟嘛,都要问斩了,再后悔哪儿还来得及啊。菜市口是北京的闹市,从南方各省来的人,过卢沟桥,进广安门,再进入北京内城大都要经过这里。这里很早以前就是有名的杀人地方了,菜市口没有什么固定的地方作刑场,一般都是在菜市口路北的商户或者药店门口,设下监斩官的坐案。宋末元初,被元朝统治者关了四年的宋朝丞相文天祥,因为不肯屈服,最后在菜市口被杀死。他在刑场上,态度庄严地监斩官说:“我为宋朝能做的事,现在终于做完了”,然后慷慨就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也曾在这里喊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迈遗言,更是为这刑场增添了一股子肃杀之气。
阜城门:元为平则门,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京西门头 沟,斋堂的煤车多出入此门,故瓮城门洞内由煤栈客商募捐刻梅花 一束记之。"梅"与"煤"谐音,每当北风呼号,漫天皆白,烘炉四周之 人皆赞:"阜成梅花报暖春"。走煤车。因为北京西面的门头沟一带是产煤之地,北京城所用的煤全是打那边儿运过来的。门头沟的煤要进北京,最近的门儿就是阜城门。
西直门:元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高亮赶水"的传说 人人皆知,更兼玉泉山到皇城的御水车都走此门,故瓮城门洞中刻 有汉白玉水纹石雕一块,京人皆知"西直水纹"。走水车。西直门的城门洞上面刻着水的波纹。过去的皇帝,不喝城里的水,嫌城里水苦,专门喝玉泉山的水。您听听,玉泉山,这水听着就让人觉出一股子甜味儿来。乾隆皇帝曾夸北京玉泉山的泉是天下第一泉。这不是传说,现在科学进步了,人们专门把这水送去鉴定,的确是杂质少,味道纯正。
德胜门: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乾 隆四十三年,天大旱颗粒无收,年末清高宗去明陵,至德胜门,时逢 大雪纷飞,除去一年之暑气,高宗龙颜大悦作御诗立"祈雪"碑碣一 通,有黄顶碑楼,碑之高大,令其它诸门的石刻难以比拟,故人称: "德胜祈雪"。走兵车。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德胜门东边的城墙上放着一尊炮,不过,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报时用的。每日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同时一声火炮,城内的老百姓听炮对时。可是,北京城人称“宣武午炮”却不说“德胜午炮”,估计可能是宣武门杀人总在午时,炮声一响人头落地,比德胜门有名的缘故吧。德胜门瓮城内的珍品,应当要数立在中间的一座碑亭。亭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石碑,镌有乾隆帝六十二岁时(1797年)的御制诗。这位当时的太上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在“德胜”二字上很是抒发了一回豪情。
安定门:元称安贞门。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京 都九门中有八门瓮城内建筑关帝庙,唯安定门内建真武庙,在诸门 中独具一格,从1924年拍摄的照片看,建筑整洁,布局精练。"安定 真武"在诸门中颇有独特风格。 安定门走什么车呢?北京的说法是兵车回城走安定门——出兵得胜,收兵呢,自然安定了。那要是打了败仗呢?瞧瞧,您又抬杠。打败仗也得回安定门。这次没胜,下次再安定也不迟。还有种说法儿是清朝八旗精兵全扎营在安定门,所以回兵走这里。实际上压根儿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清朝在北京实行的是旗、民分城制。八旗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一共是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八旗官兵及其家属进驻北京以后,清廷下令圈占内城的房舍给旗人居住。以前在内城的汉民、回民等一律搬到外城居住。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祟文门内。那儿用得着收兵全走安定门啊。实际上,安定门走的是粪车,因为以前地坛附近是北京主要的粪场。之所以说成兵车回城,其实是一种名称的雅化,就跟臭皮胡同改成受壁胡同,臭皮厂改成寿比胡同,牛蹄胡同改成留题胡同,粪厂大院改成奋章大院是一个意思。
东直门:元祟仁门,此门为京华九门中最贫之门,以郊外盆窑小贩,日用杂品占据瓮城为主,但瓮城庙中的药王雕像极为精细, 市人称"东直雕像"。走砖瓦、木材车。过去的砖窑都设在东直门外,从南方运来的木材也从东直门进城。实际上,东直门不仅仅只是走砖瓦、木材车,它走各种各样的车,要是硬给起个名字,那就是,东直门走百姓车。最早的东直门大街其实是现在的东直门外小街,整条大街大概有三里多长,地上铺的是石板路,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家买卖铺子,过了冰窖口,茶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无论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⑸ 正阳门的建筑周边
大栅栏
大栅栏是前门商业区的中心,泛指大栅栏街、廊房头条、粮食店街和煤市街。明清时期入夜实行宵禁,在街头巷尾设置栅栏,昼开夜闭,大栅栏因此得名。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前门大栅栏集中了绸布店、药店、鞋店、餐馆等数百家店铺和戏院。廊房头条、廊房二条曾是珠宝玉器市场;珠宝市街集中了二十九家官炉房,熔铸银元宝;钱市胡同、施家胡同、西沿河一带开设了许多钱市利银号;而王广福斜街、陕西巷等八条胡同则是妓院集中的地方,俗称“八大胡同”。到1928年前门商业区开始走下坡路之前,大栅栏一带一直是老北京的商贾繁华之地,许多著名的老字号就发源于此,比如全聚德烤鸭店、瑞蚨祥绸布店、同仁堂药铺、六必居酱菜园等,直到今天仍然长盛不衰。
正阳门站
北京人俗称的前门老火车站,它真正的名字叫“正阳门东车站”,只要到过天安门广场的人可能都曾从它 门前经过。该建筑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角,为欧式建筑,始建于1901年(光绪27年),落成于1906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建成后,前门老火车站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车站站房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站内三座站台,长度377米,候车室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此后,该建筑经历了从清末民初、北洋政府、日伪统治、国民党统治到新中国成立的不同历史阶段,站名从正阳门东站、前门站、北平站、北平东站到北京站,经历多次演变,至1959年9月15日,新北京站开通运营,这座建筑完成了它作为铁路车站的历史使命。
上世纪60年代初,老车站首先被改造成铁道部的科技馆,不久之后又被收归北京铁路局,改建成北京铁路工人文化宫,候车室则被改造成剧场使用多年。直至上世纪90年代,建成老车站商城。 北京市人民政府2001年7月12日公布,“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车站现为“北京铁路博物馆”。
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珠市口,全长840米。是北京中轴线最重要的地段,也是古都风貌保护的
核心地区。明成祖迁都北京以来,前门大街就是皇帝去天
坛、先农坛祭祀的必经御道。在这次修缮中,前门大街也恢复了这一历史风貌。
在大栅栏街上共有商店四十余家,其中有不少是驰名京华的老字号,如以自制丸、散、膏、丹闻名全国的乐家同仁堂药店、过去专为王公贵族做朝帽缎靴的东升帽店、以及内联升鞋店、长和厚绒线铺等。除此以外,北京的古董、珠宝、钱庄多设于此地。
解放以后,政府对前门外大街一带进行了综合性治理、发展。扶持老字号商店,使它们在保持原有的经营特色外,又新添了许多便民服务设施。同时,这里也先后开放了国营商场,妇女服装店、儿童用品商店,这商业街给前门外大街增加了许多特色。今天,前门大街和过去一样,敝开窗户笑迎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人们,昔日的石板地已变成了柏油马路,沿街两岸的小店铺有的被整饰一新,有的被大商场代替,这里终日人来车往,熙熙攘攘,一派太平繁荣景象。
内城九门
内城九门 正阳门是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因其位于皇宫的正前方故俗称“前门”。
明朝在崇文门设官收税,故又称“税门”,经常有上税酒车吃此门经过。
中国古代制度讲究“左文右武”,所以左边有了崇文门,右边也就有了宣武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因清代是处决犯人的地方,故俗称“虎门”或“死门”,走的是刑车。
北京内城的最东边是朝阳门。因此门位于最东端有迎接朝阳的意思故称朝阳门。该门是明,清两代京师重要的运粮通道,故称“粮门”。
内城最西边的门楼是阜成门。此门是京西运煤进京的煤车常走的门,所以俗称“煤门”。当时在门洞上曾镶嵌着一块绣有梅花图案的石刻,以“梅”谐“煤”。
东直门和西直门分别位于北京内城的东北和西北两侧,这两座城门的翁城呈方形,四角皆为直角。明清时期城内所需砖木,主要由送砖木的车从东直门进城,故俗称“木门”。由于明清两代京西的水资源比较丰富,西直门一直走运水入宫的车,故俗称“水门”。
北面的德胜门和安定门走兵车,“德胜”,所谓道德高尚之义,又谐音“得胜”,所以明清时将士出征必走此门。出征军队凯旋归来走安定门,此门之名有平安之意。
⑹ 北京正阳门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13世纪中期,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1267年,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为了"南临中土,控御四方",迁都燕京,即后来的北京,并大兴土木建设元大都。
历时9年,元大都的城垣及宫室建设终于完成,全城共建了11座城门。据元代史事札记《辍耕录》记载:城之正南曰丽正,左曰文明,右曰顺承,正东曰崇仁,东之南曰齐化,东之北曰光熙,正西曰和义,西之南曰平则,西之北曰肃清,北之西曰健德,北之东曰安贞。
元朝大都城的南垣,位于后来的东西长安街一线上。作为元大都的南城垣正门,当时的丽正门就坐落在后来天安门略前的位置。
在当时,从城南丽正门起,穿过皇城的灵星门、宫城的崇天门和厚载门,经万宁桥到中心阁这条南北走向的直线,就是元代大都城的中轴线。而宫城的主体建筑,都是按照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的。
实际上,作为后来正阳门的前身丽正门,在始建之际,便确定了"宅中定位"、"仰拱宸居"、"昭示万邦"的地位。
而"丽正"之名,则取自《周易·离卦》中"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天下"之意。
丽正门当千步街,九重深处五云开。
鸡人三唱万官集,应制须迎学士来。
这是元代文人欧阳原功写的与元代的丽正门方位有关的诗。而当时的另一位史地学者熊梦祥,在其史地专著《析津志》一书中,不仅明确地记述了丽正门的方位,而且还叙述了相关的礼仪制度,即丽正门辟三门,中门唯车驾巡幸郊祀方得开启之制:崇天门。正南出周桥,灵星三门外分三道。中千步廊街,出丽正门,门有三,正中惟车驾行幸郊坛则开;西一门,亦不开,止东一门,以通车马往来。
元大都的城门是1267年至1276年期间一体修建的。丽正门的建筑技术受到唐宋两代,特别是宋代的影响较大。
丽正门城门的地基非常坚固,城门的支撑和过梁为木结构,门洞口为梯形,门楼檐脊均饰盖以琉璃瓦。
丽正门宅中定位、经纬四通和直达南城的环境优势,在元代初期,便形成了大都城一处繁华的商贸区。《析津志》一书曾记元世祖封赐丽正门第三桥南一树为"独树将军",并叙述了该处商贾及其游人的盛况:世皇建都之时,问于刘太保秉中定大内方向。秉中以今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树为向以对,上制可。遂封为独树将军,赐以金牌。
每元会圣节及元宵三夕,于树身悬挂诸色花灯于上,高低照耀,远望若火龙下降。树旁诸市人数,发卖诸般米甜食、饼糕、枣面糕之属,酒肉荼汤无不精备,游人至此忘返。
元代的大都当初没有建瓮城和箭楼,所以丽正门当时只是城楼一座,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1359年。当时,元代政权风雨飘摇。为守住大都,当年10月,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诏京师十一门皆筑瓮城,造吊桥"。
于是,元帝国在各路农民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在不适于建筑施工的冬月低温的环境中,仓促完备了包括丽正门在内的11座城门的楼铺之制。
1368年,明代攻陷元大都后,明太祖朱元璋诏改元大都为北平府。为抵御北逃的元蒙贵族卷土重来,由明代开国大将华云龙新筑城垣,防卫元都。
这次修筑北平城,主要为加强军事防御,除将旧城北垣南缩五里以及废东垣、西垣北侧之门外,一切均沿袭元朝大都的旧制,没有什么变化。
据成书于1376年的明代史志《洪武北平图经志书》,对明初北平府的城墙和城门的记述:旧土城一座,周围六十里,克复后以城围太广,乃减其东西迤北之半,创包办砖甓,周围四十里。其东南西三面各高三丈有余,上阔二丈;北面高四丈有奇,阔五丈。
濠池各深阔不等,深至一丈有奇。城为门九:南三门,正南曰丽正,左曰文明,右曰顺承;北二门,左曰安定,右曰德胜;东二门,东南曰齐化,东北曰崇仁;西二门,西南曰平则,西北曰和义。各门仍建月城外门十座。
由此可知,在明代开国大将华云龙缩筑旧城之后,北平城曾在土城垣的基础上,加瓮过砖石,并对月城,就是瓮城、外门,就是箭楼等建筑有过修缮和添建。各城楼均在瓮城外门上筑箭楼,周围都使用了砖石包甓。但其中的丽正门瓮城比诸门多建了一门。
1402年,丽正门在元大都旧址移建新址,就是后来的正阳门所在地后仍称名"丽正门",此名先后历经了明代永乐、洪熙和宣德三朝计16年。
1403年正月,明成祖朱棣诏改北平为北京,暂称"行在",并从1406年开始营建北京的宫殿和城垣。当时的北京南城垣,仍然沿袭元大都旧制,位于后来的长安街稍南一线上。
为把五府六部都摆在皇城前面,明成祖朱棣在营修皇城时便将南城垣南移了近千米,即在后来的正阳、宣武和崇文三门的平行线上。这次移建和增筑,于1421年正月告成。其中,原来大都城与北平府的丽正、顺承和文明三门随南垣南移,并仍沿称旧名。
明朝定都北京后,对北京城垣的修缮和移建工程,前后又进行了10余年,东南西三面总计新筑城墙2700余丈,又在全城外侧加瓮砖石,并改西垣的"和义门"为"西直门",东垣之"崇仁门"为"东直门"。
当时,京城周围约20千米,共建有9门:南边的城门名叫"丽正"、"文明"和"顺承",东边的城门名叫"齐化"和"东直",西边的城门名叫"平则"和"西直",北边的城门名叫"安定"和"德胜"。
在永乐年间修建的北京诸门,除移位新建的丽正、顺承、文明三门外,其余六门都沿袭了元大都城旧制,设有城楼、箭楼与瓮城。
1436年,继位不到一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利用前朝父、祖历代所积资材,又对北京城垣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他"命太监阮安、都督同知沈青、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数万人修筑京师九门城楼。"工程进行了3年多,直至1439年方告完成:京师门楼,城壕,桥闸完。正阳门正楼一,月域中左右楼各一;崇文、宣武、朝阳、阜成、东直、西直、安定、德胜八门各一,月城楼一。各门外立牌接。
城四隅立角楼。又深其濠,两涯悉璧以砖石。九门旧有木桥,今悉撤之,易以石。两桥之间各有水闸。濠水自城西北隅,环城自东,历九桥九闸,从城东南隅流出太通桥而去。
在这次北京城垣和城门的大规模修建中,明朝不仅完善了各门的"楼铺之制",而且还将"丽正门"、"文明门"、"顺承门"、"齐化门"和"平则门"5座城门分别更名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和"阜成门",其余4门则仍然使用原来的名字。
⑺ 出入的要道,北京历代都有哪几个城门
城门总述
具体如下: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古老记忆(20张)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龙脉口四门:中华门、端 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宫城四门:午 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近代城门: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水关门
内城九门
概述
“内九外七皇城四”中“内九”指的是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正阳门
正阳门,俗称前门,原名丽正门,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 正阳门
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栅栏等区域,而正阳门是指正阳门城楼和箭楼的统称。处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现存城楼与箭楼。 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上下共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箭楼四阔七间,宽62米,北出抱厦五间,宽42米,楼高24米,门两重,前为吊落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 正阳门在砖砌城台上建有城楼,占地3047平方米,城台高13.2米,南北上沿各有1.2米高的宇墙。城台正中辟有券门,门内设千斤闸。城楼高两层,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三滴水结构。城楼的楼上、楼下均四面有门。面宽七间(41米),进深三间(21米)。上下均有回廊。楼身宽36.7米,深16.5米,高27.3米。整座城楼的整体高度为42米,在北京所有城门中最高大的一座。 正阳门城楼南设有箭楼,占地2147平方米,砖砌壁垒式建筑。顶部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顶。箭楼上下共有四层,南边为楼北边为抱厦;南侧面宽七间,宽62米,进深12米;楼高26米,连城台通高38米,也是北京所有箭楼中最高大的一座。箭楼设四层箭孔,每层13个(内城其余八门箭楼为每层12个箭孔),东西各设4层箭孔,每层4孔。 正阳门箭楼形式比较独特,一直被看成是老北京的象征。 箭楼与城门楼之间为瓮城,宽108米,深85米,东西设有两座闸楼,于闸楼下开券门,门内也有千斤闸。平时箭楼及东闸楼下的城门关闭,出入百姓绕行西闸楼下券门。
崇文门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崇文门以瓮 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此外崇文 崇文门
门税关之苛也使外埠客 商望门生畏。“崇文铁龟”名遍响京都。走酒车,城外是酒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收的酒税,在祟文门指定了十八家,由它们统一收售,统一纳税,俗称
⑻ 北京历代有哪几个城门
北京历代共有城门32个,分别为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皇城四门,龙脉口四门,宫城四门,现代城门等。北京旧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得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
具体如下: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龙脉口四门:大清门、端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宫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8)北平正阳门扩展阅读:
北京近代城门有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以及水关门。
近代城门的建造要迟于其他城门,历史相对较短,多为民国及民国以后建造。主要的现代城门有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以及水关门。
和平门
位于内城南城墙,正阳门和宣武门之间。它建于1926年,并非是北京的传统城门,该门无城楼、瓮城之设,而只是在城墙上开的两个拱形券洞,并将该处墙体略增高增厚,用来连通南新华街与北新华街,便利内外城之间的交通。
和平门初名“新华门”,1927年改名“和平门”,以区别于中南海新华门。张作霖时期此门曾改名为兴华门,后改回。门洞高13米,宽10米,各装两扇铁门。1958年将门洞拆除,改为豁口。
建国门
不属于老北京城中的内九外七中的老城门,而是在民国时期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占领北平后,为了出入方便,将位于东边老城墙扒开的缺口取名叫启明门。1945年抗战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改启明门为建国门,名字一直到1949年中共建政延续至今。
复兴门
不属于老北京城中的内九外七中的老城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北平之后,为了东西方向运输便利,将位于城市西边老城墙扒开的口子,当时取名为长安门意为长治久安,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接管北平后将长安门改为复兴门,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沿用至今。
水关门
是清末(1905)将正阳门东水关盖板后扩建成“门”,为便利东交民巷“使馆界”人员进出之用。照片为水关门建成不久,自南向北拍摄的南侧面。经历“庚子之变”后,担心因“事件”再次成为“困兽”,“使馆界”的御河出水孔道——正阳门东水关被改造成了“门”,便于出入登临赴天津的火车。
⑼ 北京城九座城门的名字和意义
北京城九座城门的名字和意义分别是:
1、正阳门:
明朝在北京建都后,历代皇帝前往天坛祭天以求风调雨顺或到先农坛侍弄那一亩三分地以示尊崇。农耕时,都打此门出进,因此民间称正阳门为专走龙车之门。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就是在正阳门箭楼。
2、宣武门:
早年间,北京处决死刑犯的刑场就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一带,每逢处决犯人之时都要经过宣武门押往菜市口刑场行刑。相传在宣武门城门洞上端刻有后悔迟三字以警示世人。
3、阜成门:
京西门头沟是产煤之地,京城使用的煤炭由此进入京城最为便利,成为煤炭车辆进出京城的主要通道。相传当年曾借梅与煤谐音。
在阜成门城楼北侧镶有一块刻有梅花的汉白玉石,以此暗喻梅花盛开之季,也是煤炭业主们的财运兴旺之时。
4、西直门:
京城西郊历来是山清水秀、土肥地丰之地,特别是玉泉山的泉水更是以清澈甘甜、口味纯正而著称,为皇宫内院的帝王嫔妃所青睐。
西直门不仅是帝王陆路前往圆明园、颐和园的必经之处,更成为皇宫内院运送玉泉之水的重要通道,因此,西直门亦称水车之门。
5、德胜门:
德胜门是京都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叫德胜门,除含有以德取胜之意外,更有出师得胜、马到成功的寓意。
6、安定门:
相传历代皇朝出兵平叛或抵御外侵得胜凯旋,大多都进安定门班师回朝,故此门取其天下太平、社稷安定之意。
7、东直门:
明清年间,北京城内无论是皇家修建宫殿楼宇,还是民间所需木材,大多都由东直门运进京城,且多数木材加工作坊都集中在东直门一带,因此民间提起东直门素有木门之称。
8、朝阳门:
朝阳门为京城东至通州大运河的主要通道。明初,粮食、木材等货物再不能直接漕运进京,只得由通州大运河码头经陆路转运至京城,而朝阳门则是沟通京城与通州漕运码头的必经之路。
9、崇文门:
北京在早年间,烧锅酿酒的作坊大多集中在京城南郊和通州一带,民间早有南路烧酒和东路烧酒的区分,而多数贩酒商客的酒车都要经崇文门进京,因此民间留下崇文门走酒车的说法。
⑽ 北京有几个门
北京有9座城门,分别为北面的德胜门、安定门;东面的东直门、朝阳门;南面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又称前三门;西面的西直门、阜成门。
北京内城有城门九座故又名“内九城”,由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组成,古代官职“九门提督”中的“九门”正是指这九门。京都九门大多无存。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初为正二品,后于嘉庆年间升为从一品。
(10)北平正阳门扩展阅读:
正阳门位于内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专用的,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一次是冬季,到天坛祭天,另一次是惊蛰,到先农坛去耕地。这两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阳门。正阳门也叫前门,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就是在这里。“大前门”香烟也是由此而得名。
宣武门城楼面活五间,通宽32.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3米;楼连台通高33米;重楼重檐,歇崇山峻岭式灰筒瓦绿互谅互绿琉璃瓦剪边。瓮城南北长83米,东西宽75米;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箭楼面活七间,通宽36米;通进深21米,连台通高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