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郑州 » 开封盗墓

开封盗墓

发布时间: 2021-02-17 11:55:36

Ⅰ 包拯之墓千年未盗,源于盗墓界一条什么不成文的规矩

从古至今,关于盗墓的各种奇闻异事从未停歇,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文化作品。正是这些相关作品的传播使得盗墓者在人们心中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盗墓者都有一个特点:喜欢盗名人的墓地,原因也很简单,古代王侯将相的墓地中金银珠宝较多,而墓主的名声也会让盗墓者有种成就感。但是盗墓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包拯的墓是万万不能盗的,如果有人盗了,那么这个人的墓地也会被盗。究其原因,包拯是难得的全新全意为百姓做好事的清官,面对如此贤良之人,盗墓者也下不去手。

包拯一直是国民心中两袖清风,正大光明的代名词。包拯虽已逝,但是他的精神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倾佩这样一位伟大的官员。包拯之墓得以盗墓者的守护便是最好的佐证。

Ⅱ 历史上最大地盗墓者是

历史上最大地盗墓者是?
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提问者悬赏100(财富值+经验值)+15分钟内解答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离结束还有12

Ⅲ 历史上的盗墓高手

摸金校尉——官抄盗的楷模 东汉末,曹操设立

温韬——唐陵第一大盗 五代军阀

李鸭子——洛阳铲的发明者 民国盗墓者

还有很多人,像赤眉军盗茂陵,刘豫的淘沙官,孙殿英盗清东陵等等。

其实古代中国最可怕的就是官盗!

开封作为七朝古都 但为何没有帝王的陵墓呢

北宋建都汴梁(今开封),但为何却选距开封如此远的巩义为皇家墓葬地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山高水来阴宅吉地
站在嵩山峻极峰上北望,但见黄河如带,邙山横亘,东眺是虎牢关,西瞰是黑石关与洛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洛河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河,邙山是阴宅宝地,素有“生在苏杭,死在北邙”的说法。
巩义这地方按古人的说法,就是个阴宅,嵩山之北是阴,黄河以南也是阴,更重要的是,巩义这地方符合北宋王室的建陵要求。宋代流行“五音利姓说”,赵姓属于角音,对应“五行”中的木,木生东方,阳气在东(开封),赵家皇帝必须在西方安葬,且陵地需要东高西下,所谓“东高西下为之角地……南高北下为之征地,角姓亦可居之。”巩义东南多山,峻极峰海拔1440米,西北低垂,邙山海拔272米,且西有洛河北流,注入黄河。南山北水,山高水来就福贵不断,巩义实乃赵宋不可多得的皇家茔地。
二是:迁都洛阳准备就绪
公元963年,赵匡胤把他父亲赵弘殷安葬在巩义,还有更深的考虑,那就是为迁都洛阳做准备。赵匡胤生于洛阳的夹马营,深知洛阳和开封作为首都的优劣:开封无险可守,洛阳固若金汤。但当赵匡胤提出迁都洛阳时,却遭到了臣下的反对。迁与不迁的理由都很充分。反对迁都者认为“汴京得运河漕运之利”,有通往江南之便。赵匡胤则认为,城中所需物资全靠水路由外地运送,万一开封被围,后果难以想象。
群臣的谏阻都不能动摇赵匡胤迁都的决心,可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说得妙:“在德不在险,何必一定要耗费民力迁都呢?”一句“在德不在险”让宋太祖哑口无言,他只好长叹:“不出百年,中原人民叹也。”行伍出身的赵匡胤只好豢养一支庞大的禁卫军来保卫开封,于是乎“举天下之兵宿于京师”。
赵匡胤只好把洛阳作为陪都,他幻想着,总有那么一天能迁都洛阳。正是从迁都洛阳出发,他决定将皇陵建在离洛阳很近的巩义。
北宋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按照埋葬时间的先后,八陵的顺序依次是:宋宣祖的永安陵、宋太祖的永昌陵、宋太宗的永熙陵、宋真宗的永定陵、宋仁宗的水昭陵、宋英宗的永厚陵、宋神宗的永裕陵和宋哲宗的永泰陵。加上后妃、宗室、亲王、王子、王孙以及高怀德、赵普、曹彬、蔡齐、寇准、包拯、狄青、杨六郎等功臣名勋共有陵墓近1000座,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宋代靖康建炎年间遭金兵破坏,北宋灭亡后被大金扶植而立的大齐皇帝刘豫成立“河南淘沙官”对宋陵毁灭性盗掘,元代时地面建筑全部被毁,之后民间盗墓贼风起云涌。
站在永定陵真宗赵恒的陵园门口,夕阳余晖斜照,蒿草没膝,一片凄凉。曾经高耸云天的鹊台、乳台仅剩下矮矮的两座土堆,历史记载的上宫、宫城、地宫、下宫以及围绕陵园建造的寺院、庙宇和行宫等地面建筑连废墟都荡然无存,眼前只有两排屹立千年石刻雕像,左右神道两旁石刻共有23对,由南向北为望柱1对、驯象人1对、瑞禽1对、角端1对、仗马1对、控马官4对、虎2对、羊2对、客使3对、武将2对、文臣2对、门狮1对、武士1对。此外,陵前还有宫人 1 对。这些雕像造型硕大,雕刻精细,纹饰流畅、表情逼真。望着它们的眼神,使人不免感叹,悠悠千年之间,在它们的眼前,曾经发生过多少战火风云、悲情故事?有多少个大小人物与它们这样默然凝视、扼腕叹息?喟然抚狮狮不语,乱草萧风残阳里。
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陵台所在的上宫,神墙已成一片杂草土堆,断裂倒地的石质厚重神门散乱地斜躺在草丛中,仿佛泣诉着千百年来金元强盗们和盗墓贼曾经洒在这里的淫威。陵前东侧持锤的宫人,锤柄断,鼻被削,依然温顺谨慎地随时躬身,在它身上仿佛影印着那个王朝可歌可叹的性情。
宋朝,这是个多么奇特而且与众不同的王朝啊!他身前的盛唐,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一首首“唐诗”,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他身后的大元,携猎猎铁衣,建立了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东欧、南亚北部、东南亚北部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帝国,整个丝绸之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只有一个国家控制,在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把东西方文明在版图上连在了一起,首次实现了人类的全球化。他的身前身后都沿着黄河向唐古拉山一路奔走,只有他,傍着长江向茫茫东海依靠。也许是“黄袍加身”的王朝来的轻松,没有金戈铁马的征战锤炼,便注定了几百年的软弱?然而,正是这个宋朝,创造了中华文明的又一个高潮,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前密镌一誓碑,上书:“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也正因为极其重视文教,四大发明,宋朝占了两项,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宋朝是个群星荟萃的年代,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沈括、岳飞、朱熹、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等等一大批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中光彩夺目的人物。
宋朝是烟雨里的江南,细碎地铺了一地的风情万种,惹来四方垂涎。宋词声声里,慢慢消褪了灯红酒绿。文人,终不再象个文人;武将,也终不再象个武将。在那个文人都可以做英雄的时代里,翻过了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以后,还有岳飞衣不解甲地持卷而立,吟哦《满江红》。
抬眼望宋真宗的山陵,松柏青青,却仅有手腕般纤细,显然刚植无多年。皇陵本应庄严肃穆,却有羊肠小道通往宝顶,竟无人阻拦。逝者已逝,然不得安宁。绕过陵台北望,一片棉田,白花点点,更增加了无限伤感。这个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30岁继父位,55岁病死,在位26年。他一生只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在宰相寇准的竭力支持下,不顾个人安危“御驾亲征”,挫败辽军的锐气,签订了“澶渊之盟”,化干戈为玉帛,取得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安定。另一个是在位后期,醉心于“得祥瑞,封泰山”,一心一意地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去修建道观寺院,求仙拜佛,劳民伤财而“不思修本”,政事一天不如一天;直到死后在宰相王曾提议下,将所有“天书”“瑞物”都作为随葬物品埋入陵中,才消除了朝廷上的迷信空气。
邙山寒秋,洛河北流,宋陵再也找不到八百年前的风流,只有土地上一如既往地长着绿油油的庄稼,一茬茬地更换着寒暑春秋。风水宝地的一掊掊黄土,压不住宿命的沧桑落魄!千年不变的一尊尊青石,也记不住疾弛的时光如梭!

Ⅳ 为何盗墓贼对古墓下手,却挖了15米就不敢再继续深挖了

自从《鬼吹灯》《盗墓笔记》改编成电视剧之后,普通人对于神秘的盗墓贼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古老的摸金校尉正如电视剧当中的一样,能根据《易经》寻龙定穴,相传真正的摸金校尉都会有一块摸金符。

由于是厚葬,为了防止被盗,后世海昏侯,都没有记载坟墓的具体位置,至于盗墓贼为何放弃,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闹鬼”,也有人说是盗墓贼自己放弃,但最有可能的是,盗墓贼挖开封土之后,肯定是料到有古墓。但还没来得及继续挖下去,就被村民发现了。

Ⅵ 盗墓的黑话叫什么

盗墓的黑话很多,如“支锅”、“倒斗”、“翻肉粽”、“挖蘑菇”、“大翻膛”、“刨古董”、“刨栝蒌”等。

盗墓,是见不得阳光的行当,民间叫“挖祖坟”,不只犯法,还悖人伦。所以,盗墓者在行盗时都有自己的一套联络暗语,亦即人们所说的黑话。黑话,又叫隐语、秘密语,俗称“切口”。语言的出现是交流和表达的需要,其第一功能是说了让别人明白。但黑话正好相反,外人听了往往是一头雾水。

“支锅”“倒斗”“翻肉粽”
在盗墓这个地下行业内,或许大家认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是——“盗墓”,实际上圈内从来不说。
过去,在陕西、山西等盗墓者中,最喜欢用“支锅”来代表盗墓。支锅本意是支砌灶台,早年人们外出谋生,做饭都是临时砌个三角形的台子,把锅放上,然后生火做饭,故谓“支锅”。后来“支锅”演变为成家过日子的开始,盗墓者借用为搭伙盗墓,倒是十分形象的。相对应的是,如果“锅支不起来”,则是盗墓不成,空手而返,也叫“走空”。
在河南、苏北等地,盗墓者喜欢把盗墓叫“挖(刨)红薯”;南方盗墓者则把盗墓说成“翻肉粽”。与此语境差不多的是“翻咸鱼”,此黑话为过去北方盗墓者常用。为何把盗墓叫“翻肉粽”、“翻咸鱼”呢,这又与盗墓圈中对尸体的隐称有关。
“倒斗”,是目前好多读者都知道的一句盗墓黑话,不少盗墓小说中的盗墓主角,不分天南地北,嘴上常挂这句话,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在过去,只有北京周边及东北,如沈阳这些地方的盗墓者才会这样说。所谓“斗”,即棺材。倒斗就是把棺材里的东西取出来,自然就是盗墓。

“挖蘑菇”“大翻膛”
民国年间,北京一带兵匪出身的盗墓者,常把盗墓说成“炸坟”。这个词汇的出现,与盗墓手段的创新,有直接关系。
传统盗墓是用洛阳铲一类的取土工具挖掘,炸药在近现代军事活动中广泛使用后,盗墓贼留心了,也使用了,一炸一个大坑,棺材、随葬品瞬间就暴露出来,效率超高。盗墓时率先使用这种爆破手段的,应该是民国时的军阀盗墓者,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孙殿英。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时便是“炸坟”。当时他担心爆破会弄出巨大声响,事先对外谎称要试验新式地雷。现代盗墓者又比孙殿英们聪明多了,技术更进步:将定向爆破、遥控爆破、膨胀爆破等多种先进的军事作战手段,统统运用到盗墓活动中。
古代北京周边盗墓圈内的黑话特别多,“炸坟”仅是民国年间北京盗墓圈内的代表性语言之一,像“挖蘑菇”、“翻膛”、“扫仓”、“滤坑”才是北京及河北一带盗墓者常说的。“翻膛”是指在墓穴内挖掘,如果是“大翻膛”则是采用现代考古中常用的“大揭顶”手法,直接从坟顶挖开,一挖到底;“滤坑”则指普通盗墓者盗掘被人盗过的墓坑时,所说的黑话。

“刨古董”“刨栝蒌”
古今盗墓者都不觉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犯罪,在他们看来,盗墓与外出打工这类正常谋生、发财手段并无两样,在过去河南洛阳一带,盗墓的黑话叫“刨古董”,从中透露出的便是这种心态。
“刨古董”出现于清代后期,到民国时更为流行。笔者近年在当地调查时,发现圈内至今仍在使用。这句黑话是这样来的:民国时人们把前人留下的文物叫古物,或古董、古玩、骨董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修筑连接洛阳和开封的洛汴铁路(今陇海铁路一部分)通过邙山,大量的古墓被毁,随葬品扔得到处都是。起初也没有人要这些古董,民间认为不吉利,后来有古董商上门收购。能卖钱了,当地人一下子醒悟过来,纷纷带着工具上邙山刨古董卖。地面上刨不到了便开始挖坟,渐渐地,“刨古董”成了当地盗墓的代名词。另有说法,“刨古董”一说源于当地人的“刨栝蒌”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洪帮中的盗墓黑话叫“驾枯票”。黑社会把抓扣人质行为称为“绑票”,这是对活人而言,笔者推测“驾(架)枯票”一说可能由此而来,“枯票”应该代指死尸。
盗墓是不得人心的,所以老百姓把盗墓说成“抢阴宅”,这说法后来也成了一句江湖黑话。

Ⅶ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竹林乡庄林村汉代大墓墓主是谁

许村岗汉抄代墓群
墓葬位于河南省杞县竹林乡许村岗,是一座大型土坑竖穴木椁墓群。墓上封土为夯筑,斜坡状墓道位于墓室南端。墓室以一周石墙围成,墙外填以积炭,墓底亦铺石块。墓室分前、后两室,前室放置随葬品,后室置棺椁。椁为三层,皆以木条铺成。椁内设两重棺,皆以榫印扣合。墓中随葬品被盗严重,残存有玉器、青铜器、铁器、漆器等及较多五铢钱。该墓规模较大,形制特点也较为罕见,结合随葬品的特点及发掘文物,推断墓群为汉代丞相许绩许香墓。

Ⅷ 听说五代国君的墓都在开封附近,请问在哪里啊

晕了,我是开封的,我怎么就没有听说过开封周边有五代国君的墓呀?

Ⅸ 现在哪个省的盗墓英雄最多哪个省的文物最多

陕西省的西安、咸阳和河南省的开封、洛阳
文物最多
盗墓最多的人应该也就陕西和河南的最多。

Ⅹ 求几部盗墓的电视句。本人以看‘东陵大道’‘天眼’‘墓道’

提问者你好,盗墓类刑侦电视剧还有《惊天动地》,根据南隍市系列文物大案改编【酷6网有】、《9.18大案纪实》,根据90年代河南开封博物馆藏文物被盗案改编,号称“中国第一文物大案”【优酷网有】

热点内容
驻马店上蔡县邮编 发布:2021-03-16 21:53:57 浏览:888
新发地招聘 发布:2021-03-16 21:51:19 浏览:217
漯河大伟 发布:2021-03-16 21:51:07 浏览:401
相亲爱一家 发布:2021-03-16 21:49:54 浏览:504
校园跳蚤市场系统 发布:2021-03-16 21:48:31 浏览:929
洛阳到巩义汽车时刻表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108
男人胖相亲 发布:2021-03-16 21:47:49 浏览:948
苏宁郑州网点电话查询 发布:2021-03-16 21:47:42 浏览:459
同城帮二手良品真假 发布:2021-03-16 21:47:20 浏览:227
河南周口甲醇 发布:2021-03-16 21:42:35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