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巍魏
A. 三門峽傳說故事200字
好好學習,三門峽誕生的成語就有二十多個,這個中流砥柱你就先學習以下,以後要我再給你。
【中流砥柱】中流:河流的中央。砥柱:山名,在今黃河三門峽大壩下方的激流之中。中流砥柱,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用來比喻在動盪艱難環境中巍然不動,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語出《晏子春秋·內篇諫下》「以入砥柱之中流」。北魏鸝道元《水經注·卷四·河水》:「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現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宋劉仙倫《賀新郎·壽王侍郎簡卿》:「緩急朝廷須公出,更作中流砥柱。」
相傳大禹治水時,用神斧將攔截黃河的大山劈開,留下三門、六峰。三門即鬼門、神門、人門,故曰三門峽。六峰為鬼門島、神門島、人門島、張公島、梳妝台及砥柱島。冬天水淺的時候,砥柱露出水面兩丈多;洪水季節,砥柱只露出一個尖頂,看上去好像馬上就被洪水吞沒,驚險萬分。千百年來,無論狂風暴雨的侵襲,還是驚濤駭浪的沖刷,砥柱一直力挽狂瀾,巍然屹立於黃河之中,如怒獅雄踞,剛強無畏,自古被喻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觀砥柱,寫下「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詩句,命大臣魏徵勒於砥柱之陰。著名書法家柳公權也為它寫了一首長詩,砥柱島上鐫刻了前四句「禹鑿鋒鋩石,巍峨直至今,孤峰浮水面,一柱釘波心。」。
B. 徘徊,萌動,澄澈,水光旖旎,碧波萬頃,無邊無垠,燕園勝地,魏峨雄奇的意思是什麼
徘徊,萌動,澄澈,水光旖旎,碧波萬頃,無邊無垠,燕園勝地,魏峨雄奇的意思是徘徊,萌發,清澈,水光卻長得枝葉繁盛,碧波萬頃,無邊無邊,燕花園勝地,魏巍峨雄偉奇特
C. 自己嘗試通過描寫一種自然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寫300字的片段
借景抒情的作文首先要求要:
一、詞彙功底;二豐富的想像力;三準確的語言表達和語言組織能力;四、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注意點:
千萬不要以為抒情就是辭藻的堆砌,這樣給人華而不實的感覺,空洞。
辦法:多讀經典散文,比如朱自清、巍魏的散文,積累一些文章的表達方法;平時多注意觀察思考、多寫作。
例子:一陣風吹來,樹都在竊竊私語。形象地寫出了樹在風中搖擺的樣子。
我寫的例子,供你參考。
迷人的夜色
夕陽西下,余暉變成了胭脂紅,映紅了天空,披在大地上,慢慢地變暗。天空開始泛藍,越來越深,夜幕悄悄降臨了。籠罩著大地,景物漸漸模糊了。這時的天空恍恍忽忽,好象沒有了。宛如輕煙,裊裊飄動,性急的星星出來了,只有一個,還一閃一閃的。
東方開始發亮,越來越亮。月亮爬上來了。是那樣的溫柔嬌妖。輕盈清幽。四周靜悄悄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寂靜。植物的葉子合上准備休息了。
柳樹柔軟的枝條在月光照耀下好似玉帶輕拂,又像少女婀娜多姿,婆娑起舞。還有那雪松剛勁挺拔。花葉在月光的襯托下安逸了許多。宛如在盡情欣賞美麗的月光姑娘。
起風了,遠處傳來陣陣蛙聲,時高時低,彷彿大自然的交響曲。是那麼的動聽。我彷彿進入了一個神奇而又美麗的童話世界。又好象到了世外桃源,自由自在地暢游著。
月光照進林中,這一快,那一快,磷磷碎碎。對對情人在月色下說著悄悄話。月光照在河面上,銀光條條,從月亮升起的地方一直延伸到我的身邊。
在這迷人的夜色里,一切都是那麼的坦然和自在!
春
已經到了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的季節,可是天還是那麼的寒冷,天氣陰晴交錯,有時下起瀝瀝小雨,打在臉上還是那麼的涼。小草等不及了,伸了伸腰,頑強地挺出地面,貪婪地吸著露珠。柳枝也迫不及待地露出嫩芽,盡管寒風凜冽,那柔軟的柳枝條還是在微風中輕輕飄拂。黃燦燦的油菜花在等待了好長時間後,展開了嬌身。桃花也爭先恐後地露出粉紅,梨花把潔白現了出來。多姿多彩的花的開放,給大地披上了五彩斑斕的服裝。使世界更加美麗迷人。
大自然給我們的一切都是循規矩蹈的,盡管寒氣襲人,但是希望還是屬於一切有生命力的強者。
在這寒春里,我的心情也隨著天氣變化而變化,一會郁悶,一會開朗。走在這雨中的小路上,一切顯得那麼的安靜。仰望天空,盡情地讓雨打在臉上,盡管有些清涼的感覺,但是對生活還是憧憬著。
雨中的心情多了一份憂郁,更多了一份牽掛,多了一份思念。遠方的朋友,你好嗎?!你快樂嗎?!我要用我的心,在這寒春里送給你溫暖,把我默默的情懷傳給你----我的朋友。
溫暖的春天,我期盼你。親愛的朋友,我更思念你。春天春去春又回,不過又是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路邊的小草在露珠的滋潤下發青拔高,那嫩綠的小葉還顯得那麼的幼稚。春風輕輕地吹拂著楊柳,垂下的枝條苞已綻開,露出綠色,在微風中飄盪。像少女婆娑起舞。那長的還點擊著水面,盪起道道波紋。桃枝先開花後長葉,彷彿在爭著告訴人們春天的氣息,那粉紅色的花瓣異常誘人。
春天來到田野里,那松軟的泥土就像地毯。明媚的陽光燦爛溫暖。清新的空氣沁人心扉。到處都是草長鶯飛,幾乎就是綠的世界。
春天的夜晚更加迷人,時高時低的蛙聲交織在一起,完全就是大自然的交響曲。月光也很妖媚,彎彎的掛在天空,朦朧而又溫柔,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讓人充滿遐想。
春天,我擁抱春天,擁抱希望。
希望
啟明星升起來,月亮漸漸收起明亮的銀光,像彎彎的小船掛在天邊,太陽的光輝也已迫不及待地探出地面。天空中有星光,有月光,也有霞光。小河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河水映應著晨光。有星光,有月光,更有霞光。同天空交相輝映。已經是深秋,樹落葉歸根了。我和晨晨坐在村口的圩堤上,朝東遙望著,等待著你的回來。那一天,也是這時候,你告訴我說,你要出一趟遠門。我問你為什麼事。你卻神秘地要等你回來再告訴我。你在鄉村的小學校里當教員,能有什麼大不了的事?
晨霧不知什麼時候彌漫開了,遠處蒙蒙朧朧,看不清哪兒是天,哪兒是地。你知道嗎,我的心早已飛到你的身邊;你知道嗎,有一個人在牽掛著你,那就是我;你知道嗎,我說你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你不會生我的氣吧。
天色漸漸明朗起來,霧慢慢散去。我和晨晨還坐在圩堤上翹首遠望。心上的人兒,你什麼時候回家,什麼時候才能回到我的身邊啊。
遠處有一個人影,是你,對,一定是你!我激動的站起來。晨晨也跟著站起來。可是後面
怎麼有閃出另一個人影,個還小點。不是啊,你是一個人出門的,怎麼會兩個人回來呢。我的
心一下涼了,又坐了下來。
兩個人越來越近,看清了,其中有一個是你。我呼的站起來,向圩下跑去。你也看到了我,向圩上跑來。終於我們相擁在一起。也顧不上旁邊的晨晨,當然還包括那個小孩。
你出門做什麼了,這個孩子是誰,現在可以告訴我了吧。你這才很嚴肅地告訴我,你所教的
班上有一個學生因為家境困難輟學了。這個學生跟家長一起出外打工了。你出門找到這個學生的
家長做工作,並且把學生帶回來繼續讀書。
我看著你,再看看這眼前的孩子,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充滿了渴望。我明白了,明白了你的用心。。。。。
太陽露出了笑臉,今天是個晴朗的日子。明天也一定是個好日子,因為今天的太陽托起了明天的希望。
就說這么多,僅供你參考,相信你會寫出美文來,等著拜讀。
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我與校園已不再陌生了,將近九年的學校生活中我體會到了"酸,甜,苦,辣".經歷了無數成功與失敗,煉就了一個不一樣的我,我對校園有了一種無形的依賴,它好象毒日下一棵繁茂的大樹,樹上的果子一個比一個有誘惑力,知識,歡笑,關愛還有長在樹頂端的那抹金黃色的友誼.
校園里除了那高聳的教學樓和"真,善,美的諄諄教誨以外,最顯眼的就是那說笑閑談的對對好友了.也許,你未曾留意,可那是校園的標志.如果說校園是一個大家庭的話,那麼一個個的班級就可以稱之為是"族系"了吧.我就是其中的一員.而且我也有一個知己.我們是形影不離的好友.
有一次,體育課上,要考跑步,可是這對於我這個長跑白痴來說是多麼的艱難啊!!我還沒跑呢腿就軟了.可是哨聲一響,我還是極不情願的跨出了第一步.漸漸的,我慢了下來,實在有些受不了了.我心中想過一萬次放棄!可若我不跑體育就不能及格,不及格~……正在我矛盾的時候,一個不小心,我的腳拌了一下「啊」!隨著我的一聲慘叫,我摔了個「狗吃屎」!雖然我的腳極痛,可我總算鬆了口氣,我擺脫跑步了!!YE !可就在這時,我感到眼前一黑…………一雙手接住了我,雖然很纖細,但足以讓我不會摔傷,她,是她在我摔倒的那一剎那接住我了!我的疼痛似乎被她緊張的樣子和額頭上那顆顆的汗珠所打敗了。我真的「不疼了」!可,她又接著說了一句話:「加油,你能行的,一定不能不及格啊!堅持就是勝利!」雖然這么老掉牙,可在我心中,它就想是一條鞭子激勵了我。看到她臉上送來的一個微笑,我的腳好象上了發條似的,有無盡的力量,徑直向重點飛奔!到了,4分09秒!我成功了!謝謝你!她說了聲:「祝賀你」!又是一個令人感到溫暖的微笑……
今天,我們的友誼持續著,保持著初始的純真,以後也會是這樣。我們,手牽手一起在校園中漫步。我們的影子拉的很長很長,漸漸的形成了一條線——這校園中最美麗的風景線。
D. 巍魏《我的老師》中那些句子有語病
極樂不笑,極悲不哭.醉柳飄萍,孤獨如風. 過去常聽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 現在人又說:有錢可使磨推鬼。
我想無論哪種說法都是用來強調錢是萬能的。但有些東西卻是金錢無法買到的。比如說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豁達。
豁達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更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思維方式。 豁達一部分來源於性格,但更多的緣於修養。 豁達是一種大度,一種胸襟。豁達的人都有著寬廣的胸懷,有著海納百川的氣勢。豁達的人不會為小事而斤斤計較,更不會為個人的得失而鬱郁寡歡。 豁達的外在體現形式就是寬容。正因為豁達的人有著寬廣的胸襟,所以他們可以容他人所難容之事。
E. 裝飾公司起名我叫魏成選,河南新鄉,想注冊一個裝飾公司,我的生日是68年9月6日,想請高人給個大氣響亮的
《公司取名軟體》採用五行平衡取名法,結合公司老闆姓氏、性別、生辰八字、天格專、地格、人格、屬外格、總格、三才數理、五行元素、好聽等多種因素,真正為您的新公司取到評分高、數理吉祥的好名字,讓您的事業有個高起點!
F. 巍魏的文章我的老師
我們老師說是夢中尋師
G. 有誰知道有關於「三門峽」和「三門峽水庫」的資料
三門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邊陲,豫晉陝三省交界處,東連洛陽,南接南陽,西與陝西省接壤,北隔黃河與山西省相望。總面積10496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黃土塬為主, 其中山地約佔54.8% ,丘陵佔36%,平原佔9.2%,可謂「五山四陵一分川」。大部分地區在海拔高度300至1500米之間,位於靈寶市小秦嶺老鴉岔腦峰海拔2413.8米,是河南省的最高峰。三門峽市區座落在黃河南岸階地上,三面臨三門峽水庫,形似半島,素有「四面環山三面水」之稱。
-- 三門峽水庫
黃水在河南省的潼關至孟津,也即陝縣一帶為太行山脈所阻,以巨大的水力,沖出三路山口。後人把這三道激流,自東至西,稱為「人門」「神門」「鬼門」,即三門。而在三門之間依然柱立河心的岩石,則分別被稱作人、神、鬼三島。
自西漢至民國,黃河一直是航運大河。在黃河弄舟,搏擊於湍急渾濁的黃水中,幾成中華民族與命運搏鬥的象徵。三門峽被歷代行船人視為畏途,黃河水在這里奔騰咆嘯。沒有人注意狹窄的河床和河床下堅固的花崗岩,可成為攔河打壩的基礎,直到20世紀。
20世紀是人類以自己的貪婪和膽大妄為向自然界挑戰的開始。水的巨大勢能,惹動一批又一批自以為有了點本事的人的遐想。三門峽在整條黃河上太獨特了,不但有堅固的河床,還可控制92%的流域面積上所產生的洪水和泥沙,不由的不被頻頻提起。
終於,美麗神奇的三門峽,作為黃河的出山口,在它扼守百萬年之後,終結在淺識而魯莽的人類之手。
◆ 三門峽水庫上馬
1954年4月,國家計委決定,成立黃河規劃委員會,在蘇聯專家組的指導下,編制黃河流域規劃;中央決定將三門峽樞紐大壩和水電站委託蘇聯設計。年底,《規劃報告》出台,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
在這個報告里,選定三門峽水利樞紐為黃河綜合利用的第一期重點工程:蓄水位350米,總庫容360億立米;
主要任務:
①將黃河上游千年一遇洪水由37000立方米/秒降為8000立方米/秒;這樣,黃河洪水的災害即可以完全避免,黃河下游的洪水威脅自然解除。
②攔蓄上游全部來沙,下泄清水,實現「黃河清」,使下遊河床不再淤高。
③調節黃河水量,初期灌溉2220萬畝,遠景灌溉7500萬畝。
④裝機90萬千瓦,年發電量46億度。
⑤改善下游航運。
結論:巨大的綜合效益(——與三十多年後的三峽大壩論證結論相同)。
但是,有兩個嚴重問題是該《規劃報告》難於迴避的:
①水庫將淹沒農田207萬畝,移民60萬。
②泥沙淤積。雖然預留攔沙庫容147億立方米(總庫容的2/5),若不計上游的減沙效益,水庫壽命只有25-30年。
這個由計算而得出的數目觸目驚心。25-30年後,黃河在三門峽處梗阻,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於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把目標集中到「上游減沙」上。只要黃河上游不再來沙,水庫淤積的問題豈不就不再是問題?
但如何減沙呢?好大喜功的浪漫家給出的葯方是「水土保持」。上游水土保持住了,沙就不會流到黃河裡了。所以水土保持能否奏效,直接關系三門峽工程的能否上馬。然而浪漫家們的「水土保持」是在書面上實現的。在向蘇聯方面方提出的《技術任務書》里,關於泥沙,中方給出的數據是:到1967年,來沙可減少到50%;50年之後,可減少100%。連以豪邁著稱的「蘇聯老大哥」對這種數據都消受不了了。蘇聯專家就此提出的修改意見是:「水土保持的措施估計得低些,是比較審慎的」,然後就象小學生做算術題一樣,筆下一動就將1967年來沙改為「減少20%,50年後減少50%」。
今天,也就是從那時算起40年之後,如果你有機會去陝西、山西的黃土高原看一看,你會看到水土流失有增無減;而如果你接著旅行到豫、魯一帶,看到的是一年大部份時間里,大片乾涸的河灘間重濁的黃流在緩緩地爬動??黃河已經變成一條季節性河流,在1975到1990的15年間,斷流19次。近年則一年就斷數次。
1955年夏天,在人大一屆二次會議上,三門峽工程經全體人大代表舉手一致通過。就像今天的三峽工程給了世界一次震驚一樣,用周恩來總理的話說,「作了那麼一個世界性的報告,全世界都知道了」。
就在這一片興奮與騷動之中,站出了兩名書生。他們不具黨派背景,也沒有任何政治沖動。他們只是科學家、工程師,是誠實的、肯用功的、對自己的專業和國家有責任感的人。其中一人正當盛年,是著名學府的教授;另一名剛從學校畢業,那時才25歲。
他們不同意在三門峽建壩,不同意高壩。他們平靜而自信地把自己的學術見解,交到掌握著百姓命運的決策人手裡。今天回過頭來看,他們當時對三門峽工程的批評意見,幾乎絲毫不爽的成了這日後多災多難、狼狽不堪的工程之讖語。他們的意見當時沒有人聽;他們學術的與為人的價值,事後也不為身居要位的鑽
謀者所重。1991年筆者與他們見面時,不但他們的職位與30多年前無大差別;他們在自己更深厚的學養的基礎上所做出的新的呼籲,竟依舊無人理會。
一位是黃萬里教授,一位是溫善章工程師。
◆ 三門峽的「捷報」
1958年11月25日,三門峽工程完成對黃河的截流!
1960年6月,壩築到了340米,已能夠攔洪!
同年9月,實行關閘蓄水攔沙!
庫內的水位在漲,庫區百姓一批批離開先祖聚居的故鄉。1961年2月9日,當壩前水位達332.58米(尚未到設計高度)的時候,泥沙淤積迅速發展;同時,原來設想得比較簡單樂觀的遷移也遇到了困難,工程實際上已無法按原設想進展。各路英雄爭論不休,拿不出個准主意。然而工程還在繼續。
1961年4月,大壩築到了計劃高程353米。10個月後,62年2月,第一台15萬千瓦機組試運轉,從表面看,工程建設按設計完成。被大壩攔阻的河水靜止下來,泥沙沉到了庫底。沒了泥沙的河水從泄水孔流出,壩外實現了「黃河清」。
報紙照例大報喜。但在三門峽主事的幾位,卻是怎麼也喜不起來的,因為不但移民的燃眉之急並未解決,在這自蓄水以來一年半的時間里,十五億噸泥沙全部鋪在了從三門峽到潼關的河道里,把潼關河床抬高了4.5米。從秦嶺下來的黃河最大支流——渭河本來流得好好的,此時已變成「來水宣瀉不暢」,弄得從無水患的渭河兩岸也不得不修起了防洪堤。
關中平原的地下水無法排泄,田地浸沒,老百姓只見自己的土地年年減產,不知原因何在??他們的土地實則因為水庫蓄水已鹽鹼化,甚至沼澤化。最糟糕的問題是,河床的「翹尾巴」——即泥沙淤積向上游延伸,己威脅到以西安為中心的工業基地。
1962年3月,水電部不得不在鄭州召開會議,將美妙的「黃河清」暫時放在一邊,三門峽水庫的運用方式由當初定的「攔蓄上游全部來沙」改為「滯洪排沙」。水位不得不降低。而失去了大水頭,第一台15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剛剛披紅褂彩地發電不足一個月,便已沒有了用武之地,後來只好被拆遷到湖北的丹江口電站去。
運用方式作了180度大轉彎之後,淤積有所減緩,但因泄水底洞底檻高,泄流量還是太小,「翹尾巴」淤積繼續向上游發展,潼關河床已抬高,造成渭河、洛河、黃河淤積連鎖反應。受害嚴重的陝西省再也不能再容忍下去,在1962召開的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壩前水位降到315米以下,泄洪閘門全部開啟——換句話說,就是讓黃河按照原來沒有大壩的方式流!
為了申訴自己遭受的災難,陝西地方官繞過以和稀泥著稱的的周恩來,直接到毛澤東那裡「告御狀」。
◆ 三門峽改建
只好對原來的工程進行改建。三門峽改建的第一期方案是:在大壩左岸增建兩條泄洪排沙隧洞,改建四根引水發電鋼管,以此來加大泄流排沙能力的方案開始實施。讀者若嫌這么說不夠直觀,不好理解,可這樣想:本來黃河流得好好的,1957-1960年間用「雄偉大壩」給堵上了;2年之後開始出事,4年以後要承受不住,但大壩已經「巍峨聳立」在那兒了,既然不能炸,只好用加管和開洞的辦法,讓被正面大壩堵住的沙和水,盡量從旁邊的又新開出的隧洞和底下本來用來發電的管子流出去。
——這就是「兩洞四管」方案。這一方案的確立,被認為是親自參與改建方案的敬愛的周總理「挽救了一個接近失敗的工程」。然而誰都能看得出,這是一個救急方案,毫無浪漫可言。
改建工程1965年開工,三年之後完成。此時,水庫的淤積減輕了,但排沙能力仍不足,潼關以上,所謂「翹尾巴」淤積還在繼續。到了1969年夏,西安再度告急。周恩來分身乏術,只好委託河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兼黃河防汛總指揮劉建勛外加副總理紀登奎,再度在三門峽主持召汗「四省及水電部參加的會議」。
參加會的人都知道,兩洞四管解決不了問題,「防止下游千年一遇的洪水」不再提,變成了「確保西安,確保下游」。氣魄不那麼雄偉的「合理防洪、排沙放淤、徑流發電」得到確認。更具體他說,是期求當水位在315米時,把水和沙往下排,將泄流量加大到10000立方米/秒。至於下游安全還是不安全,此時已無人再提,只要潼關別再「翹」就阿彌陀佛。
這回的措施為:打開原1-8號施工導流底孔(這些孔是黃萬里先生曾經堅決請求保留,以備將來排沙用,而後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張光斗按蘇聯設計用混凝上堵上的。每個洞被重新掏開都要花費上千萬元);同時,將改建過的發電引水鋼管進口降低13米,變成「低水頭發電」。這樣一來,原本設計的大功率水輪發電機已派不上用場,只好改用5萬千瓦的小發電機。
第二次改建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到1973年12月,挖開了8個施工導流底孔,當壩前水位為315米時,泄量由6000立方米/秒增至9060立方米/秒,運用原則變為「蓄清排渾、調水調沙」。身上又是孔、又是洞,外加旁邊還有兩條導管的三門峽大壩的泄流排沙能力問題,算是暫時解決了。
但潼關河床尚未回復到原有高程,比建庫前仍高出3米多。1992年8月渭河洛河洪水入黃河不暢,漫堤決口,淹沒了農田60多萬畝,約5萬返庫移民受災,近3萬人無家可歸。如遇特大洪水,庫區還將遭受巨大災害。至於下游的淤積情況,1985年丁六逸在《三門峽水庫及運用》中寫道:
(改建後),由於這幾年水庫敞泄,小流量時庫水位很低,庫區沖刷後,形成小水帶大沙,加重了下遊河道的淤積。至於三門峽工程本身,蓄水不到5年,庫容損失一半,曾幾何時掛在嘴上的綜合效蓋:發電,灌溉,航運(維持下游水深1米)全都落了空。
如果讀者以為改建後的三門峽終於可以松一口氣的話,又錯了。
以上只是三門峽大壩的建設和改建,還未談到那個最敏感從而也是最嚴重的問題——水庫淹沒損失。最初按360米設計時,要淹沒耕地333萬畝,遷移90萬人;後來,1958年,周恩來總理遏制住蘇式豪邁,將初期水位運用定為335米時,還要淹沒耕地85.6萬畝,移民31.89萬人;後來,庫區塌岸發生,移民又增加了8.49萬人,實際總數達40.38萬人。他們當中,遷往寧夏、甘肅敦煌等偏遠地區的共3.99萬人,由於水土不服,曾多次遷來遷去,現已大部遷回。由關中平原遷往山區旱塬、溝壑區的12.11萬人,也因無法生產而遷回原地。
這世代居住在富庶河谷平原地帶的幾十萬人,20多年來毀家遠遷、困苦輾轉。他們為返回家園而進行的斗爭一直在持續。最終,因為三門峽大壩降低了原來的蓄水高程,他們才得以回到家鄉。可他們原本世代耕種的肥沃土地已被黃河泥沙厚厚地覆蓋。許多地方,已經被軍隊和國營農村捷足先登地佔據。他們又不得不開展曠日持久的斗爭,要求退還他們被占據的土地。
◆ 小浪底又上來了
改建後的三門峽,將與沒有修建水庫前的自然情況無大區別。三門峽努力要恢復的,是力求入庫泥沙全部下排,與最早興建三門峽工程初衷——「攔蓄上游全部來沙,下泄清水」完全南轅北轍。
折騰了30多年,花了不知多少人力、物力與財力,又回到了初始點——力爭變成無庫自然情況!
這時,當年建三門峽時的初衷——改善黃河下遊河道的淤積和防洪靠什麼來實現呢?讀者讀到下面一段活時,不知作何感想:
……但是,因為黃河洪水、泥沙尚未得到基本控制,河床越淤越高,洪水的威脅越來越大,防洪形勢更加險峻……綜合效益……解決黃河洪水威脅顯得 更為迫切……
有點耳熟,是不是?這和當初論證三門峽上馬的口徑幾乎一模一樣。但這已經不是在說三門峽,而是另一座黃河上的新壩——小浪底。當年三門峽工程沒有做到的,這回又全交給位於三門峽下游的小浪底了。小浪底總庫容126.5億立方米,也要搞攔沙減淤,據說能對黃河下游減淤20年左右。黃河上的浪漫派們這回又有新寵了。
小浪底的前景又會是什麼呢?
還有三門峽水庫該怎麼擺?當初把話說得那麼滿。不過這區區小事是難不倒掌握了輿論宣傳工具的當權派的。三門峽工程依舊偉大,因為它顯示了「黃河的造地功能」??固然淹沒了土地,但由於淤,又造出新地。當然還有浩淼的人工湖泊,引來了美麗的白天鵝雲雲。
◆ 帳
三門峽工程的成敗,在中國至今不容許公開切實討論。
不過帳總是需要算的。先讓我們看直接經濟損失:
①高壩工程低壩運用,這意味著,僅工程本身,就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③兩次改建,包括至今還在修補那些磨損的洞和水輪機的費用;
③多淹沒的耕地和毀壞的耕地;
④當時多遷移的30多萬人和後來返遷的15萬人;
⑤水庫運用以來,由於河流自然狀況的改變,庫區包括渭河下游的河道整治、兩岸的防洪設施、鹽鹼地治理,因塌岸、滑坡而必須修建的防護工程;
⑤抬高水位引起的良田鹽鹼化而導致的減產;在「蓄水攔沙」時期,因下放清水而沖刷了的下游生產堤內的良田;
這些,最保守的估計,不下百億。
再看對環境的破壞:
①由於水庫周圍地下水位提高造成耕地鹽鹼化50多萬畝;
③由於水庫蓄水導致塌岸而損失的耕地;
③毀掉文化發祥地的珍貴文化古跡;
還不必說時間上的失誤:如果將這些人力、物力、財力投到黃河下游的堤防加固和其他有效的水利設施;投入到交通和通訊系統;投入到教育與文化設施;哪怕僅僅投入到黃河上中下游的水上保持、植樹造林、防護與灌溉,全流域的情況也不至於像今天這樣。
那麼,為什麼呢?究竟什麼使得一大群不能說不愛國、更不能說不具業務專長的中國人跌了這么大的一個跟頭?
◆ 「黃河清」
1964年,決定三門峽第一次改建的時候,周恩來的解釋是:
看來,1958年決定三門峽工程急了點。1955年人大報告黃河清把我壓的。1958年只是把水位降低了。頭腦發熱的時候,總容易看到一面,忽略或不重視另一面,不能辯證地看問題。原因就是認識不夠,認識不夠自然就重視不夠,放的位置不恰當,關系擺不好。
為什麼會「急」?頭腦為什麼會發熱?「黃河清」這三個字怎麼會造成壓力?為什麼在如此顯而易見的問題上,會「放的位置不恰當,關系擺不好」?到底
是把什麼放得過重,因此要犧牲掉其他呢?
作為後世的觀察者,我不傾向於將他們這批五十年代的「三門峽迷」與1980年代未那批力促在長江幹流築壩的三峽「大庫迷」們等同,也就是說,我不認為他們也像那些鄧小平時代的人一樣懷有對錢的享用與支配的渴望(我於1989年春親眼見到整列地排在北京京西賓館院子里的該工程籌備組的豪華進口車隊,還有他們在北京為自己蓋的成片住房。按1989年初的估計,工程尚未正式上馬,這類雜項已用去了不下4個億),只說他們在可能達到的技術成就面前太執迷、太浪漫、太簡單。那麼,當時的政府??或者說黨??的決策者們呢,李葆華、鄧子恢、周恩來、劉少奇,還有大救星毛主席,他們圖的是什麼呢?
1964年6月和12月,周恩來說過這么幾句話:
三門峽工程我們打了無准備的仗。……建國後才五、六年就決定興建三門峽工程,當時想要黃河清,志向很大,誇下了海口……
這反復被提到的「黃河清」,出自自古以來的一句話,知道的人馬上就能跟著念出隨後的那三個字:「聖人出」。
——全部問題的關鍵就在這後面三個字上面。
三門峽的上馬,說出來的理由是為了「黃河清」,而沒有說出來的理由就是為了證實「聖人出」。自古誰能讓黃河清?共產黨,偉大領袖毛主席!那麼,誰是聖人不就是清楚了嗎?!
不要說1950年代,就是今天,整億中國人也還生活在企盼明君的歷史陰影里。在我們這個千年農業古國,治水從來是明君的大業績,不但史不絕書,實在已經鐫刻在每個人的意識里。
「黃河清」既成了一種標志,為達成這種封神式的祭祀,當時從上到下所懷著的主要驅動力,其實是「聖人出而天下治」那樣一種狂熱虔誠——當然,使用的語言是所謂「人民當家作主」,其實是人民被聖人作主。而當全國的資源得以以計劃經濟的方式集中調用的時候,種種偉業自然就「無往而不勝了」。
H. 男孩09年6月29號出生,取什麼名字好呢姓: 魏
魏之生
魏浩澤
魏萬峰
魏梓軒
魏伊翀
魏家軒
魏思浩
魏家澤
魏在涵
魏乙兮
魏宇州
魏軒傑
魏正鈞
魏延伊
魏予涵
魏麒宇
魏馨佩
魏嘉驥
魏書天
魏胤宇
魏楚曦
魏元睿
魏利澤
魏嘉濤
魏善義
魏子巍
魏霽祺
魏子凱
魏博誼
魏艾軒
魏思濤
魏曉琛
魏宇棋
魏芷樂
魏航岩
魏梓君
魏政東
魏曉琅
魏童麟
魏明鑫
魏浩宇
魏坤巍
魏雲奇
魏宗豪
魏沛銳
魏知涵
魏昱屹
魏顥宇
魏瀚然
魏加蔚
魏聚遠
魏寶宇
魏翊嘉
魏玉生
魏恆熠
魏子增
魏嘉安
魏政軒
魏顥屹
魏金梁
魏梓岑
魏輝清
魏開軒
魏寶軒
魏雨河
魏亞軒
魏肇陽
魏宇哲
魏浩軒
魏卓瑋
魏俊童
魏紹然
I. 巍魏的《我的老師》運用了什麼描寫手法
極樂不笑,極悲不哭.醉柳飄萍,孤獨如風. 過去常聽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 現在人又說:有錢可使磨推鬼.
我想無論哪種說法都是用來強調錢是萬能的.但有些東西卻是金錢無法買到的.比如說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豁達.
豁達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更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思維方式. 豁達一部分來源於性格,但更多的緣於修養. 豁達是一種大度,一種胸襟.豁達的人都有著寬廣的胸懷,有著海納百川的氣勢.豁達的人不會為小事而斤斤計較,更不會為個人的得失而鬱郁寡歡. 豁達的外在體現形式就是寬容.正因為豁達的人有著寬廣的胸襟,所以他們可以容他人所難容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