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耿
好像可以。大概是義馬申通開得分部吧,寫上澠池縣耿村礦應該就可以了。
Ⅱ 憶三門峽市(會興鎮)供水勘探
耿鶴年
會興鎮、南澗河、賀家莊,這些40多年前十分熟悉的地名,至今還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之中。
那是1955年9月,我走出校門才1年,奉調離開北京,有幸第一次從事水文地質勘探工作,投身到三門峽地質勘探總隊下屬的供水分隊,參加會興鎮地下水水源勘探,為即將新建的會興鎮居民區(現河南省三門峽市前身),探尋可作為生活、生產使用的地下水供水水源。我作為第二任地質技術負責人,和同志們一起,在總隊和前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參加了該項工作,從事勘察設計、工作開展、資料匯編和報告編寫全過程的實際工作。
勘探區位於會興鎮南約2km,隴海鐵路南澗河大鐵橋上下的河漫灘上,分隊部駐在賀家莊隴海鐵路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火車站附近。200多名職工,分住在幾間毛坯房和4、5頂辦公與住宿混用的大帳篷中。
我們這支隊伍得到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人員來自四面八方。幹部和工人中有幾位是建國後轉戰多項重點工程的全國勞模。但技術人員卻十分年輕,絕大多數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大、中專學生。我們這個10 多人的地質組,有2/ 3 以上是20 歲上下的年輕姑娘,她們分別來自廣東、浙江、江蘇、安徽、上海等省市。由於她們的到來,給這個集體增添了勃勃生機。她們之中有幾個人在前幾年已過早地離開了人世,我深深地懷念她們。
由於會興鎮供水勘探,是國內早期開展的一個比較正規的水文地質勘探項目,外來實習和參觀的人員始終不斷。起先是鄭州地校的大群男女學生,其後分別是水利系統的同事,鄭州地校的第2批師生和長春地院的學生,其中有位地校的魏老師和地院的四川籍的陳姓研究生,參與過我們的部分工作,同我們有比較密切的交往,至今還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會興鎮供水勘探勢在必行
會興鎮東距三門峽壩址17km,是壩址區外圍的一個主要居民區,後發展成三門峽市。該地區的供水勘探,在整個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地質勘察的戰略棋盤上,屬於壩址主要建築物區外圍的一項水文地質勘探,與大壩壩址勘探或為確定築壩所需砂礫石材料產地的勘探相比,看起來似乎不是首選的,但總隊的領導,確實把此項勘探列為與前者同等重要的工程項目,而與之齊頭並進。當時,供水分隊與壩址一二分隊和建築材料分隊等同時成為總隊下屬的幾個主要分隊之一,投入的人、財、物力和時間都相當可觀。
原因何在?這是由於隨著三門峽地質勘察工作和水利樞紐工程准備工作的開始,大量外來人員將逐漸匯集到新的居民區來,最早淪為水庫區的原陝縣縣城的居民亦將易地而居,把會興鎮地區作為首選,一個新興的中等工業城市正在逐步形成。
新的發展向人們提出了一項緊迫的要求,這就是要在人口激增,各項輔助企業和工廠紛紛興建的情況下,解決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問題。從會興鎮所處的地理條件來看,北面緊臨黃河,鎮南約2km有黃河支流南澗河,似乎解決供水水源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取用黃河水需從百米深處用水泵抽水,而且還要採取較為復雜的沉澱處理等程序,這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難以承受,在經濟上也是不合算的。至於取用南澗河水,則因其平時的流量很小,又受季節氣候影響變化較大,且與當地農民的灌溉用水有矛盾,因而唯一解決供水問題的途徑就是勘探地下水。
2.初戰南澗河
這是一場十分艱苦的戰役。多台KAM—500型和KA—2M—300型岩心鑽機以200m左右的間距,分布在南澗河寬闊的河漫灘上,以砂礫石沖積層為目的層進行鑽探施工。那時間,施工現場鑽塔聳立,到處可以聽到「鏗啷啷、鏗啷啷」的鑽頭與岩石摩擦、撞擊的聲響,與行駛在附近鐵路大橋上的火車轟鳴聲交相輝映,協奏起一曲曲新中國萬馬奔騰,快步建設的壯美樂章。入夜,從鑽場上發出的燈光,與星月同輝,照亮了附近的夜空。
但是,盡管工人們爭分奪秒,日以繼夜,堅持「三班倒」的作業制度,每時每刻與鋼鐵和泥水為伴,連續奮戰不懈,但鑽進效率卻很低,施工進度極其緩慢。從現在的目光看,沒有配備後來普遍採用的「УКС」型號的沖擊鑽機,用岩心鑽機在砂卵石層中鑽進是不可能適應的。
加之,所謂南澗河的沖積層,實質上是上游山區間隙性洪流攜帶的漂礫、卵石,充填大量泥沙組成的「卵石土」,分選性極差,不利於鑽探施工,且透水性也差,基本上是不含水的。我們曾經在洪水期間,在河邊開挖一個試坑進行觀察,盡管河床中洪流嘩嘩,但在其邊緣低於河水面1、2m的試坑內竟乾涸無水。
經過近半年的施工,其事故累累。在打完的少數幾個鑽孔中抽水,單孔出水量甚小,或基本上抽不出水來。
3.曙光顯現
對南澗河「沖積層」的勘探,雖以未達到目的而告終,但在勘探區下段,南澗河大鐵橋以西(下游)某鑽孔的加深鑽探中,揭露到透過不到10米厚的漂卵石層,下伏有厚近30米、淡黃和棕黃色、均勻、純的中細砂層,後經區域對比,確定為「三門系」地層。
「三門系」地層的出現,給人們一個驚喜,看到了供水的希望。於是我們著手調整勘探布置,把下一階段勘探的目的層定位在「三門系」的砂層中,並把勘探區擴展到南澗河河谷外圍的一二級階地部位。這樣,不僅避免了在漂礫、卵石層中鑽探施工的困難,重要的是由此取得了供水勘探的重大突破。
4.滾滾清水從地下湧出
原來「三門系」地層屬於第四紀下更新統,由多層砂、砂礫石層和粘性土組成的河湖相沉積,具有區域性分布的特點,在東南方向上可上延到南澗河中上游段。上復後期沉積的黃土類土;在河谷區,黃土類土遭侵蝕,上覆現代沖洪積的漂礫、卵石、土層。「三門系」中的砂、砂卵石層,不僅透水、含水性好,且接受東南方向南澗河和其他地表溪流直接和間接的有效補給,在山前地帶特定的有利沉積環境和優越的補給條件下,成為一個富水性良好的區域含水層。
又經過幾個月的鑽探和試驗,新布置的近10個水文地質試驗鑽孔,幾乎孔孔出水,有的位於地形低窪處的鑽孔,承壓的地下水可直接自噴出地面。經壓風機抽水試驗,在小口徑(濾水管直徑127mm)條件下,單孔出水量達到5~10L/s。經水化學分析,其總離子含量在1000mm/L以下,大腸桿菌少於3個/L,屬重碳酸鈣型、無污染的淡水。水質按當時前蘇聯國家標准(2874—45),完全適合於飲用,也適用於各種工業用水。
由於地下水水力坡度較大,平均達1/23,勘探區內地下水的天然補給量已經超過設計所需的100L/s。勘探期間,將小口徑試驗孔,經擴孔而成的「探、采結合孔」,加上後來專門施工的開采井,累加起來的開采水量,完全達到當時整個會興居民區的供水需求。
後經資料整理和報告編寫,總隊的領導賈工、夏工和前蘇聯專家E.C.索柯洛娃等檢查了我們的工作後,認可了我們的工作成果,認為各項圖表的編制,均已達到了相應的規程、規范的要求。
5.再見了,會興鎮——我的故鄉
1年多的會興鎮供水勘探,是一次從困難、挫折,通過總結經驗、教訓,到走向勝利,獲取豐碩成果的過程,這個過程驗證了一條顛簸不破的真理——實踐出真知。
勝利地結束了會興居民區的供水勘探,沒有爆竹、彩旗,沒有鶯歌燕舞的慶典,我們又默默地背起行裝,跨步走向新一輪的三門峽水庫區的勘探征程。
2004年10月30日於南京
Ⅲ 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瓦窯溝鄉耿店村郵編是什麼
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瓦窯溝鄉耿店村郵編是472233
Ⅳ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有什麼地方好玩地方
仰韶大峽谷 仰韶博物館 還有坡頭的大峽谷 洛陽鍋貼 小國米線 劉海燴面 碗里香燴面 鮮豐原燴面 耿村礦羊肉湯 蒸碗城
Ⅳ 三門峽市會興鎮的供水水文地質
耿鶴年 馬國英 阮麗娟
前言
隨著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准備工作的開始,會興鎮由於交通位置的重要,已由靜僻的小鎮而躍成為舉世囑目的三門峽水利工程的重要基地。1956年4月間,國務院正式決定成立三門峽市,原會興鎮地區將成為這個嶄新城市的主要組成部分(圖1)。
圖1 會興鎮交通位置圖
新的發展向人們提出一項要求,這就是要在人口激增,各種輔助企業,中小型工廠紛紛興建的情況下,解決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問題。從會興鎮所處之地理條件來看,北面緊臨黃河,鎮南約2千米是黃河的支流南澗河,似乎解決供水水源是不成問題的。但是採用黃河水須從一百米深處把水用水泵抽上來,而且還要經繁重的沉澱等手續,因此,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至於南澗河水則一因流量小,二因受季節的影響較大,更重要的是在使用時與當地農民灌溉用水相矛盾,因而唯一解決供水問題的途徑就是勘探地下水。
從1955年10月開始,會興鎮地區的供水水文地質勘探,就成了黃河三門峽地質勘探總隊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經過一年多的地面調查與勘探,會興鎮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已經基本上查明,對於三門峽市設計所要求的水量也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現將已有的資料加以綜合,並結合我們自己的認識,作簡單的介紹。
一、會興鎮地區的自然地理、地質與地貌
本區位於晉豫山地區的黃土階地區,北面隔黃河為中條山,東南則為崤山山脈。黃河及南澗河分別自西南及東南方向流入境內,使本區切割成為一個半島式的高原地帶。
本區屬於半乾旱氣候帶,年平均降雨量500mm,多集中在秋季七、八月。年平均氣溫為15℃,七月份最高為28℃,一月份最低為-1℃。平均蒸發量為1200mm,遠遠超過3年降雨量。
南澗河河源距會興鎮21km。河床平均坡降為1/100,河源地區為各種火山岩系及變質岩系所構成之山嶺,但其流經地段的基岩已全為黃土所覆蓋。每當雨季,納入河流的裂隙水及流域內的降水匯成強勁的地面水流。但每年1~6月河水流量甚小,且往往呈斷流狀態。
會興鎮地區黃土類土廣泛地覆蓋在較老岩層之上。近代沖積的砂卵石層,只能在南澗河現代河谷及黃河的漫灘上見到。
黃土底部卵石層在這一地區分布亦廣,在南澗河河谷兩岸,所見厚度為2~5m。根據鑽探資料,說明深埋在南澗河和會興鎮間各級階地之下的黃土底部卵石層厚度達10~12m。
湖相及河流交替沉積的三門系岩層是會興鎮地區的最老岩層,它僅僅在黃河兩岸才有出露。
地貌單元以階地為主,黃河右岸階地自北而南分為一級階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一、二級階地較為狹窄,局部地方受水流的沖刷已殘缺不全;三級階地高程為390~400m,高出黃河水面100~110m,檯面平緩而寬展,三門峽新城市目前正在這一級階地上興建。
南澗河在這一區內是從切割黃河的三級階地開始發育的。因此,目前南澗河的三級階地,也就是黃河的三級階地。南澗河右岸二級階地高出水面約10~15m,寬度達600~1100m,階面平坦,其北部邊緣村落密布,這主要是因為二級階地與三級階地間的坡坎高而陡,便於人們開挖窯洞居住的緣故。在東關村以西,階地向東北延展,而與黃河二級階地相連。南澗河一級階地高出河面3~5m,兩岸發育不對稱,局部地段受水流沖刷而不存在(圖2)。
圖2 地貌示意圖
二、含水層
會興鎮地區的含水層有南澗河沖積層,黃土底部卵石層,與三門系砂層。現分述如下:
1.南澗河沖積層:沿南澗河谷呈帶狀分布。沖積層主要為卵石,卵石為石英岩、石英砂岩、片麻岩、玄武岩、安山岩等,其最大直徑達80~100cm,一般為20~50cm。填充物為砂、粘土及粉土。由於來源較近,因而分選性較差。砂卵石層的分布規律,是上游薄而下游厚,以隴海路鐵橋附近的情況而言,鐵橋上游厚度為4~5m,鐵橋下游厚度為11~12m。在勘探地段,鐵橋上游含淺層地下水,而鐵橋下游不含水。
根據某鑽孔抽水試驗資料,單位流量約為0.1~0.4L/s,地層滲透系數則為4.3m/d。但因含水層厚度不大,分布地帶又極為狹窄,故蓄水量遠不能滿足設計的要求。
2.黃土底部卵石層在本區分布雖廣,但不是完整的含水層,僅局部地帶含水。在鐵橋上游,此層為南澗河切割而出露於兩岸低處,往往有地下水呈下降泉狀態泄出。其較大者有東斜橋泉,流量為9L/s及候橋、朱家咀附近的多股泉水,流量達20L/s。這些泉水,絕大部分為當地農民作為灌溉一、二級階地上耕田的水源。
3.三門系砂層:三門系地層上部主要為中砂、細砂與粘土互層。砂層由於質純而顆粒均勻,因而成為優良的含水層。砂層總厚在各處不等,約為20~60m。砂層與砂層中間夾有數分米至十餘米的粘土層。這些粘土層大多以透鏡體狀態穿插在含水層中間,成為局部隔水層。
在會興鎮以西一帶,三門系砂層為各支溝切割而出露,因此在這些露頭地方出現了許多的下降泉,其中流量較大者為會興以西的水溝泉,其流量達11L/s。在會興鎮以東一帶,三門系砂層廣泛地出露於黃河右岸的下半部,所以泉水大量出露,成為地下水的天然泄水區。
三門系砂層透水性較為均勻,單位涌水量一般為0.5~1.1L/s,滲透系數一般為3.5~5.5m/d。為了更好地說明其含水層及透水性,現將各供水鑽孔的抽水試驗結果列表如下:
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地質勘察史
三門系含水層就其含水量與補給條件,為本區主要的含水層。
三門系的上覆地層為黃土底部卵石層,而在南澗河河谷地帶,則為沖積層的卵石層覆蓋。在層位交接處,有些地方為三門系的重砂質粘土層與卵石層接觸,有些地方則為三門系砂層與卵石層直接接觸。在後一種情況下,卵石層與砂層則相互構成同一個含水層,或者卵石層中的地下水直接補給三門系含水層。
三、地下水埋藏特性及運動規律
南澗河會興鎮間,三門系含水層的地下水位,一般在地面下30~80m(在二級階地下為30~36m,在三級階地下為60~80m),深度愈向北愈大。至於在鐵橋下游一段的南澗河谷中,則一般埋藏在地面下20~30m。
南澗河沖積層水位在地表下1~2m,鐵橋上游2km以內沖積層不含水,而地下水深藏在下伏三門系砂層中。從鐵橋上下水平距僅750m的二條勘探線的情況來看,地下水位落差竟達32m,平均坡度約為1/23,遠大於地面坡度(約為1/100)。又根據南澗河左岸二級階地上水井調查資料,賀家莊黃土底部卵石含水層水位高程為365m左右,而與其相距僅150m的某鑽孔的水位,則在高程約為345m的三門系砂層中,在這短距離內地下水平均坡度大達1/7,這是由於砂卵石層底部重砂質粘土隔水層的存在,決定了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並形成了不同的含水層(圖3)。
圖3 南澗河鐵橋附近地質縱剖面圖
區內地下水是屬於孔隙水、交替循環強烈的地下水,一般不具承壓性質。但是在三門系含水層中,由於粘土透鏡體的存在,造成了地下水的局部承壓。
根據水質分析資料,各含水層地下水同屬於重碳酸鹽型,所以本區應屬於地下水的強烈循環帶。
地下徑流總的流向為自東南向西北,補給黃河(圖4)。
四、地下水的補給來源
解決會興鎮地區地下水的補給來源,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它決定了將來地下水的可開采量。
眾所周知,本區降雨量較小並遠遠少於蒸發量,地面又普遍為厚層的黃土所覆蓋,因而大氣降水,從黃土層下滲補給地下水是不可能的。
我們認為本地區主要含水層——三門系含水層的主要補給來源,在於南澗河水通過黃土底部卵石層及沖積層在其與三門系砂層層位交接處的滲入,可用以下事實作為引證:
南澗河水主要的來源為河源區的裂隙水,當然裂隙水本身是來自大氣降水的滲入,由於在岩層內流動緩慢,故其成為經常的補給來源。南澗河上中游段,由於河谷切割了黃土底礫石層,並使之與其自己堆積的沖積層相連,構成了同一個卵石層含水層。河水的水平滲透,使卵石層水富集了。根據訪問,附近各村莊水井均以此層地下水為汲取對象。因此,卵石層水在與三門系砂層交接處,即直接的補給三門系含水層,鐵橋附近及賀家莊一帶就是這種情況。
圖4 地下水位等高線示意圖
南澗河中下游段,局部地方又由於河谷深切到砂礫石層飽和水面以下,故河岸出現了下降泉。在南澗河中游蔡家坡附近,則見黃土層直接覆蓋在第三紀紅色岩層上,三門系岩層亦已尖減。可以想像在三門系岩層的東部邊界,會直接大量承受卵石層中地下水的補給。
五、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
由於地下水循環交替強烈,又流經地段的地層均為鬆散的粒狀沉積,圍岩的淋濾不會加劇水質的礦化。因居民點不多,人為的污染極小,故地下水的物理化學性質是均一的。
地下水一般為無色、無味、無臭、透明,部分呈混濁狀和煮沸沉澱。總離子含量在1000mg/L以下。HCO3離子為本區地下水的主要化學成分,其含量為200~300mg/L。CI離子含量一般為15~55mg/L,在南澗河沖積層中則含量較低,在10mg/L以下,二級階地在20mg/L以下,向西北逐漸遞增。Ca2+含量一般為25~60mg/L,Mg2+一般為15~42mg/L。在南澗河沖積層中,Mg含量較少,在10mg/L以下。總硬度一般為6°~20°(德國度,下同),在南澗河沖積層中,一般為8°~9°,pH值在7.3~8.4之間,極少有毒元素。又根據某鑽孔細菌分析資料,大腸桿菌少於3個/升,每毫昇平皿中細菌生長數為7個,故水質無污染跡象。
根據礦化度,本區地下水屬於淡水。根據陰陽離子含量,地下水主要屬於重碳酸鹽鈣鎂型。根據飲用水水質標准(蘇聯國家標准2874—45),本區地下水完全適於飲用,又以其化學成分簡單,適用於各種工業用水,無須經過繁復的處理。
結語
1.根據勘探及試驗資料,求出的地下水天然儲量,已大大地超過了設計要求。水質良好,完全適於飲用,也適於鍋爐用水,攪拌混凝土用水,無須經過任何繁復的處理。
2.在勘探期間,我們在對勘探孔的設計中已經考慮了將來作為生產孔的可能性,故一般口徑較大,在抽水試驗前,又下入了過濾器,這樣就提供了以勘探孔作為生產孔的可能性。如從現有距市區較近的鑽孔中取出的水量不敷應用時,應考慮另外布置生產孔群。是項鑽孔群應布置在新城市區東南南澗河二級階地上。這是考慮到地下水埋藏較淺,在汲取地下水的技術條件上及經濟條件上都是有利的。此外生產孔布置的間距,取決於影響半徑,因為鑽孔如布置在相互影響范圍以內時,各鑽孔同時抽水會相互干擾,而影響到地下水的靜止儲量。考慮到三門系砂層的影響半徑一般為150m上下,故生產孔布置的間距應不少於300m。
3.從以上所述本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來看,在供水水源地的周圍,特別是在水源地的上游可以考慮設置一個衛生防護帶,以免水源受到污染,影響居民健康。
4.在本次勘探中,由於期限和技術條件的限制,還有一些地質與水文地質上的問題沒有弄得清楚,比如主要含水層——三門系含水層的厚度、產狀、沉積環境、地質年代等問題。特別是鐵橋以東,未布置深孔,對於三門系的東部界線尚不能確定。只有肯定了這個問題,才能更好地闡明本地區地下水的補給關系。這個問題除了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尋求解決外,也希望曾經在這一地區工作過的同志們給我們提些意見,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原載於《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957年第12期)
Ⅵ 河南省 三門峽市 澠池縣 耿村礦老幹部科的電話是多少呢,知道的,麻煩回答一下,謝謝謝謝。
打0398--114一問便知
Ⅶ 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橫澗鄉耿家村郵編是什麼
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橫澗鄉耿家村郵編是4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