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門峽皂角
1. 河南省鄭市新鄭市航空港區的廟後安村的三百多年的皂角古樹,已後將如何處理
河南省鄭州市新鄭航空港區的谷澍怎麼處理?這由國家來處理,個人沒權。
2. 皂角生長在那裡呀
植物來形態:落葉喬木源,棘刺圓柱形,常分支。羽狀復葉互簇生,小葉6~16,卵形至長卵形,長3~8cm,寬1~2 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齒。總狀花序腋生及頂生,花雜性;花萼4裂;花瓣4,淡黃色;雄蕊6~8;子房沿縫線有毛。莢果扁長條狀,長12~35cm,寬2~4cm,紫棕色,有時被白色蠟粉。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於路旁、溝旁、宅旁。主產河南、江蘇、湖北、廣西。
採制:全年可用刀砍下棘刺或切片曬干。
性狀:完整的棘刺常分枝,有時再分小枝,刺端銳尖,基部扁圓柱狀,全長約10cm或更長,基部直徑0.8~1.2cm。表面紫棕色或紅棕色。體輕,質堅硬,切斷面木部黃白色,髓疏鬆,棕色,無臭,味淡。
化學成分:含皂莢皂甙B-G(gleditsiasaaponin B-G)、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酯酸、油酸、亞甾醇、谷甾醇、二十九碳烷(nonacosane)等。
性味: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消腫托毒,排膿,殺蟲。用於癰疽初起或膿化不潰;外治疥癬麻風。
可入中葯,多在治療粉刺,麥粒腫,活血軟堅散結時使用.
如不過量服用,副作用甚微.
3. 三門峽哪有皂角樹
說別的也許我會不知道,但唯獨這個我知道,在三門峽所轄的靈寶市焦村鎮南上村就有一棵老皂角樹,到了那裡問村裡人都知道,還有就是南上村的山上也有。我就是這個村的人。
4. 河南 哪裡有皂角樹
說別的也許我會不知道,但唯獨這個我知道,在三門峽所轄的靈寶市焦村鎮南上村就有一棵老皂角樹,到了那裡問村裡人都知道,還有就是南上村的山上也有
5. 皂角米的產地分布
皂角米主要分布雲南地區,都是高山野生,是世界之最。雙莢主要是皂角樹,主要分布在河南山東地區。我國四川及華南部分地區也有少量分布。
皂角米俗稱雪蓮子、皂角米、皂角仁、皂角精,是皂莢的果實。屬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並含有植物性膳食纖維。具有養心通脈、清肝明目等功效,其美容功效有待考證。
具有放水加熱膨脹,膠質半透明,香糯潤口,是調和人體臟腑功能的珍貴純天然綠色滋補食品。皂角米分單莢和雙莢,為豆科植物皂莢的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剝取種子曬干。防蟲蛀。
(5)河南三門峽皂角擴展閱讀:
皂角米的主要價值:
1、葯用價值
潤燥通便,祛風消腫。治大便爆結,腸風下血,下痢里急後重,疝氣,瘰癧,腫毒,瘡癬。
2、食療價值
皂角米總能量為3.36千卡/克,總碳水化合物61%,氨基酸總量為3.13%,含有7種維生素,營養成分豐富,營養素種類較多,屬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具有養心通脈、清肝明目、健脾滋腎、祛痰開竅、疏腸利尿、潤膚養顏、提神補氣等功效。
皂角米在市面上通常是以干品出售。食用時加入銀耳,大棗,紅糖等,是養顏靜心的飲品,但是由於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能量高,想要瘦身的美女需要控制食用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皂角米
6. 皂角樹的產地是那裡
皂角樹起源於中國的長江流域,分布廣泛,分布於中國北方南部和西南部。適用於種植領域:山西、山東、河南、甘肅、河北、內蒙古、江蘇、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安徽、浙江、貴州、陝西、雲南、雲南等三個東北地區。
皂角樹主要出生在平原、山谷和丘陵地區。但在溫暖的地區, 它可以分布在海拔1600米的地方。性喜光和輕微的遮陰,如溫暖和潮濕的氣候和深層肥沃適當的濕潤土壤,但土壤的要求是寬松的,在石灰和鹽水,甚至粘土或沙子可以正常生長。
皂角樹生長緩慢,但壽命長達六百年。它屬於深根樹種。需要6-8 的營養生長才能開花。但它可以在幾百年後變得強壯。
(6)河南三門峽皂角擴展閱讀:
皂角樹的用處:
皂角樹:
皂角樹的優點就是壽命很長,壽命可長達六、七百年之久,樹型很好、抗污染、病蟲害少;因此皂角樹作為觀賞型苗木用於城鄉景觀林、城市綠化、道路綠化和行道樹的美化。皂角樹的木材堅硬、是做工藝品及傢具的好材料。
皂角刺
皂角樹多年生枝,以及樹干生長棘刺,棘刺多數分枝,刺粗壯,通常分枝即刺上長刺。皂角刺入葯可活血並治瘡癬,消腫排膿,搜風拔毒等等。葯用價值很高。
皂角米
皂角樹的果實就是皂角米。皂角米有雪蓮子的美稱。皂角米;屬於高能量,高碳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並含有植物膳食纖維,富含膠原蛋白,有養心通脈,清肝明目的功效。
口感香糯潤滑,調和人體臟腑功能的珍貴純天然綠色滋補食品。皂角米分單莢和雙莢,單莢大多產自雲南梁河,雙莢則產與貴州畢節。為豆科植物皂莢的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剝取種子曬干。
皂角樹的果實
皂角樹的果實不光可以做皂角米,入葯等。皂角裡面含有豐富的胰皂質,所以可以把它的果實煎成汁可以當肥皂使用,洗衣服非常好。還可以做成洗發水,洗發水的主要成分就是皂角,因為皂角對頭發是有清潔的作用,還可以好好地保護人的頭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皂角樹
7. 皂角有什麼作用
說起皂角可能對中葯有過了解的朋友都不會覺得陌生,因為它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用途比較廣泛的中葯,有人說,自己不知道它到底能夠幫助解決哪些問題,也不知道什麼人不能夠服用皂角,所以,今天就來對皂角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做了解,希望大家看完能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吃皂角。
第一、皂角的功效
它的主要功效在於能夠達到祛痰止咳、殺蟲散結、開竅通閉等等方面效果,在臨床上主要被用於改善中風、神昏不語、癲癇、大小便不通暢等等問題,所以,它可以幫助解決的問題是非常多的。
但是,我們在利用皂角來幫助改善上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它本身單獨使用的效果並不是特別好,大家在使用的時候最好能夠搭配上一些其他的葯物來使用,這樣才能夠確保功效更理想一些,要是自己不知道如何搭配,則建議詢問醫生以後選擇正確的搭配方式來利用它改善問題。
第二、皂角的禁忌人群
雖然皂角能夠改善的問題特別多,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都可以利用皂角來解決問題,它也有屬於自己的禁忌人群,要是你是孕婦、有出血傾向人群或者是體虛的人群,建議不要服用皂角改善問題,不然在服用皂角以後可能會讓你受到它的負面作用影響,從而影響到胎兒正常發育或者是讓自己身體存在的問題更嚴重。
上面就是皂角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的相關內容,它的功效頗多,但是禁忌也是比較多的,不正確的服用它確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你的身體健康,所以,建議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針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和皂角的禁忌做全面的了解,然後再看是否吃它。
8. 皂角在歷史上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宋代時就出現了一種人工合成的洗滌劑,是將天然皂莢(又名皂角、懸刀、肥皂莢,通稱皂角)搗碎細研,加上香料等物,製成桔子大小的球狀,專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稱「肥皂團」。宋人周密「武林舊事」卷六「小經紀」記載了南宋京都臨安已經有了專門經營「肥皂團」的生意人。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錄了「肥皂團」的製造方法:「肥皂莢生高山中,樹高大,葉如檀及皂莢葉,五六月開花,結莢三四寸,肥厚多肉,內有黑子數顆,大如指頭,不正圓,中有白仁,可食。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除了天然皂莢,如無患子等類的植物,也流傳於民間,成為一種很好的洗滌劑。「台灣府志」中有這樣的記載:「黃目樹,即無患樹。高二、三丈,實如枇杷,色黃,皮縐,用以澣衣,漿若肥皂。」,它的果皮用水搓揉後會產生泡沫,台灣人以之用來洗衣,至少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由於含有黃色素,衣服洗久了可得小心被染黃。另相傳以此搓洗頭發,可常保青絲烏黑亮麗,兼具清潔與潤絲的功效喔。
在西方,可能要追溯到4000年前古希臘的一個叫勒斯波斯的小島。當地人用動物祭天,由於焚燒動物時要用木材,木材的灰燼和動物脂肪混合產生了肥皂樣的黃色物質。大雨把這些東西沖刷到當地婦女經常洗衣的河流中,她們發現因此衣服洗的更乾凈。雖然從古希臘開始,就可以發現使用類似肥皂的痕跡,歷史上記載有一個叫薩佛(Sappho, aponification)的女詩人,記載了這些故事。後來的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個過程叫作皂化,化學名稱是制皂(Soap Making)。另外,西元前 3000 年 , 美索布達米亞人發現 , 植物燃燒後的灰燼類的鹼性物質 , 與油混合後 , 具有去污力 , 這亦是肥皂的來源之一。不過高盧人應該是嘗試去製做香皂且成功的第一人,他們當時稱香皂為「sapo」,當時的皂類是一種含有動物油脂和植物灰燼混和而成的軟膏狀物質。當sapo的製作手法漸漸地被傳入到地中海地區時,阿拉伯人就將sapo加以改良成橄欖油及蘇打製成的硬質肥皂。這時,肥皂開始被大量製造。而真正普遍使用肥皂還是18世紀和19世紀的事。在18世紀末工業革命工業問世後,獲得了大量的價廉的碳酸鈉,促使肥皂工業有了新的發展。但是到了20世紀中期,合成化學和石油化工的發展為洗滌劑提供了廉價的化工原料,促使了合成洗滌劑的興起,使得肥皂工業的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近年環保意識抬頭己被忽略的手工皂才又興起,由於手工皂有其天然特有的性能,各種組成極易被生物降解且易於被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不會引起河流、湖泊和水道的污染問題。
9. 皂角的功效與應用
1、皂莢樹為生態經濟型樹種,耐旱節水,根系發達,可用作防護林和水土保持林;皂莢樹耐熱、耐寒抗污染,可用於城鄉景觀林、道路綠化;皂莢樹具有固氮、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等綜合價值,是退耕還林的首選樹種。用皂莢營造草原防護林能有效防止牧畜破壞,是林牧結合的優選樹種。
2、皂莢種子中含有豐富的植物膠。內胚乳中含膠量達到68.6%,其性能優於進口的瓜爾膠,是理想的植物膠源。
3、皂莢果肉中含有豐富的皂莢素,常用其洗滌絲綢及貴重金屬、用其清洗待鍍金屬、用其作輕質混凝土的起泡劑、用其配製泡沫滅火劑、用其配製農葯殺蟲劑等。
4、皂角種子中含有酚性成分、生物鹼、黃酮及其甙類、糖類、皂甙、甾體及其甙類、內酯、香豆素及其甙類、氨基酸、蛋白質及多肽、油脂和礦物元素。
(9)河南三門峽皂角擴展閱讀:
皂角的生長習性:
1、原產我國中、北部,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四川等省,喜光,也稍耐蔭、耐寒、耐旱。能在石灰性、鹽鹼地和砂土地上正常生長。但在溫暖濕潤的氣候下和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上生長最佳。
2、皂莢的生長速度慢但壽命很長,可達六七百年,屬於深根性樹種。需要6~8年的營養生長才能開花結果。但是其結實期可長達數百年。
3、皂角樹的生長習性多生於平原、山谷及丘陵地區。但在溫暖地區可分布在海拔1600米處。性喜光而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深厚肥沃適當濕潤土壤。
10. 中國哪裡皂角多
河南省嵩縣是我國最大的皂角刺集散地,享譽全國的「皂角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