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駐馬平頂 » 三門峽市余

三門峽市余

發布時間: 2021-02-17 20:07:39

河南三門峽市共有多少個縣

截至2015年三門峽市共有2縣,分別是澠池縣和盧氏縣。

1、截至2017年6月澠池縣有5個鎮,分別是城關鎮、英豪鎮、張村鎮、洪陽鎮、天池鎮。

2、截至2012年盧氏縣有9個鎮,分別是城關鎮、東明鎮、杜關鎮、官道口鎮、范里鎮、五里川鎮、官坡鎮、朱陽關鎮、雙龍灣鎮。

(1)三門峽市余擴展閱讀

盧氏縣北鄰靈寶,東連洛寧、欒川,南接西峽,西南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鳳、商南三縣接壤,屬秦巴山系的秦嶺余脈,地處中原經濟區、豫晉陝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結合部。縣域面積4004平方公里,轄9鎮10鄉,352個行政村,全縣戶籍人口38.27萬人(2016年戶籍人口)。

盧氏縣是革命老區縣、三門峽地區唯一劃歸秦巴山片區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河南省「三山一灘」扶貧工作重點縣和河南省省長陳潤兒扶貧包扶縣。盧氏縣自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縣,2100多年來縣名未改,城址未移,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雙千年」古縣。

② 三門峽市旅遊景點有哪些

陝州地坑院、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三門峽大壩、虢國博物館、夏後皋墓等等。

③ 三門峽在哪個省份

三門峽位於我國河南省抄。

三門峽(英文名:The City Of SanMenXia),別名:陝州、天鵝之城、上陽城,位於我國河南省的西部。東邊與千年帝都洛陽市相鄰,南邊與伏牛山與南陽市相接,西邊和古都西安相望,北邊隔著黃河與三晉呼應,是歷史上三省交界的經濟、文化中心。

(3)三門峽市余擴展閱讀

三門峽的名優特產以靈寶寺河山為主的優質蘋果馳名中外,靈寶大棗素負盛名;澠池仰韶杏全國獨有,牛心柿餅為古代貢品;盧氏山區有「天然中葯庫」之稱,木耳、猴頭、核桃、板栗、獼猴桃等在全國享有盛譽;三門峽煙葉聞名遐邇,是河南省名優產品,連續10餘年在全國質量評比中獲獎,有「代雲煙」的美譽。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三門峽

④ 三門峽市第一小學怎麼樣

簡介:三門峽市第一小學創建於1957年,位於市區和平路西段,是一所歷史悠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市級示範性小學。 歷經50餘年的風雨,該校已由一所擁有60餘名教師、25個教學班、1000餘名學生的規模較小的學校發展成為擁有119名教師、38個班級、2210名學生、教育教學業績突出、享譽三門峽市的學校。
注冊資本:545萬人民幣

⑤ 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

三門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建於1957年,是伴隨萬里黃河第一壩的建設而崛起的一座新興省轄市。東接洛陽,西臨陝西省,南通南陽市,北連山西省,管轄三縣(陝縣、澠池縣、盧氏縣)兩市(靈寶市、義馬市)一區(湖濱區)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10496平方公里,總人口223萬人。三門峽市是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河南省對外開放先進市、省級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被譽為「天鵝之城」和黃河明珠。近年來,三門峽市依託資源優勢,積極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煤化工、鋁工業、有色金屬深加工和林果業生產加工五大支柱產業為支撐的區域特色經濟體系,帶動了綜合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

馬進倉 黨組書記、局長

崔宗勤 黨組成員、調研員

陰旭陽 黨組成員、調研員

徐建立 黨組成員、調研員

衛驍 黨組成員、調研員

李光生 黨組成員、調研員

王西鵬 黨組成員、副局長

田寶群 黨組成員、副局長

上官勤學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馬進倉簡歷:河南新密人,1953年4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92年5月~1995年6月,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辦公室主任、工委委員;1995年6月~2002年1月,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工委委員;2002年1月~2004年5月,洛陽市地礦局副局長、黨組成員;2004年5月~2007年3月,洛陽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黨組成員;2007年3月至今,任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於2001年在原三門峽市土地管理局、礦產資源管理局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是主管三門峽市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工作部門。轄澠池縣、義馬市、湖濱區、陝縣、靈寶市、盧氏縣6個國土資源局和開發區建設土地局。內設辦公室、財務科、信訪辦、執法監察科、地籍測繪科、規劃科技科、耕保審批科、土地利用科、礦產資源開發科、儲量勘查科、地質環境科、紀檢監察室等12個科室和市土地開發儲備整理中心、市礦業開發中心、市地產交易中心及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等4個二級機構。截至2010年底,共有職工114人,大專以上學歷達97%。

【土地資源】據2010年度變更調查顯示,全市耕地17.70萬公頃,園地5.33萬公頃,林地53.74萬公頃,草地11.22萬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5.37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31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07萬公頃,其他土地2.61萬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全市經儲備並備案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項目7個,新增耕地941.5公頃,同非農建設佔用耕地298.2731公頃相抵後,凈增耕地643.23公頃,連續12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有餘。全面完善了基本農田保護檔案,共建立縣(市、區)級檔案7套,建立鄉級成果檔案66套,村級檔案1348套。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宣傳力度,2010年,三門峽市共投入經費68萬元,設立大型宣傳標志牌23塊,設立基本農田保護標志53塊,與村民小組簽訂責任書10514份,與農戶簽訂責任書304450份。

【土地利用】2010年市本級處置土地56宗,總面積162.682公頃,總成交價款68579.5986萬元。其中,「招拍掛」出讓17宗,面積55.978公頃,成交價款59029.4794萬元,實現純收益50346.1萬元;協議出讓11宗,面積28.976公頃,出讓價款6886.5392萬元;規劃變更19宗,面積33.923公頃,補交出讓金2663.58萬元;劃撥土地9宗,總面積43.8043公頃。

組織開展了房地產開發市場專項檢查等工作,全市共清查閑置土地4宗,面積6.9707公頃;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國有經營性用地「招拍掛」的六項制度,全市共供應房地產用地197宗,面積703.60公頃,其中出讓154宗,面積550.56公頃,收取出讓金21.8億元,其中通過「招拍掛」方式出讓120宗,面積458.92公頃,收取出讓金20.5億元。市本級共供應土地41宗,面積110.23公頃,其中出讓32宗,面積66.69公頃,出讓總成交價款達7.4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5.45億元相比增長了37%。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全市共報批項目建設用地51個批次,總面積903.093公頃,其中農用地769.3093公頃(耕地555.7169公頃),有效保障了244個省、市聯審、聯批等重點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

【土地勘測定界及評估】2010年,三門峽市金土地勘測服務中心累計完成勘界工作371宗,勘測面積1968.48萬平方米,形成勘界報告350餘套2000餘份,繪制宗地圖100多宗200餘份;並積極配合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完成個人住宅樓發證工作92棟。

【地籍及測繪管理】2010年,三門峽市本級共受理國有土地登記108宗,其中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初始登記104宗,變更登記4宗;審批個人住房用地分割登記2869戶;接待土地登記公開查詢100餘宗,整理歸檔地籍檔案100餘卷,更新圖斑200餘個。開展了測繪資質復審換證工作,全市29家測繪單位,22家測繪單位通過了復審換證工作,5家測繪單位是新證不需要換,注銷2家丁級資質單位。新申請的2家測繪資質單位,1家丙級通過審查證書,另一家丁級資質正在審查受理當中。組織開展了「8.29」測繪法制宣傳活動,在全市范圍內設立咨詢台15個,擺設宣傳版面54塊,懸掛宣傳橫幅106條,發放宣傳單1萬余份,接受群眾咨詢5000餘人。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了地圖市場檢查工作,對本市火車站、汽車站、各大賓館、書店進行了檢查,沒收「三無」地圖冊30餘本。按規定辦理測繪任務備案和測繪成果匯交工作,完成了三門峽市規劃局沿黃河景觀帶1:1000郵碼航測成圖項目測繪任務備案工作和三門峽市28家測繪單位價值3萬元以上測繪任務成果目錄匯交工作。組織測繪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優質工程獎評選工作,2010年本市有4家測繪單位申報的4項工程項目,獲得了優質工程獎。參加了國家測繪局「蒼穹數碼杯」測繪行業學法用法徵文活動,並獲得三等獎。

【第二次土地調查】截至2010年底,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各項工作基本完成。先後按時按要求完成了縣級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外業調查與數據建庫、城鎮地籍調查外業調查、與相鄰11個縣(市)涉及的160餘幅1萬余個圖斑的接邊、2009年統一時點變更調查、全市基本農田上圖、國家對該市統一時點更新調查與基本農田成果提出問題的整改與完善等階段性工作。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2010年初,全市6個縣(市、區)的66個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順利通過省、市有關專家審查,並於5月26日前全部通過市政府審批。

【礦產資源】本市礦藏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產地318個,其中大型礦床46處,中型礦床96處。發現礦藏66種,已探明儲量的有50種,保有儲量居全省前三位的約有31種,已開采利用的27種。黃(黃金)、白(鋁土礦)、黑(煤炭)是轄區的三大優勢礦產。黃金礦產儲量、產量均居全國第二位。有16種礦產居全省之冠(金、錳、鉛、鋅、錫、銻、鉭、鈮、鋰、鈹、銣、硫鐵礦、鑄型用砂岩、砷、雲母、玻璃用砂岩),有9種礦產居第二位(銅、鉬、銀、鎢、磷、壓電水晶、熔煉水晶、石膏、石墨),6種礦產居第三位(鋁土礦、鐵、鎵、白雲岩、伴生硫、水泥配料及粘土)。截至2010年底,全市在有效期內共有礦產資源勘查登記項目148個(包括部辦6個項目),其中,金礦項目33個,鋁土礦項目19個,鐵礦項目29個,鉛鋅礦項目33個,重晶石項目1個,煤礦項目3個,銀礦項目4個,銅礦項目6個,銻礦項目3個,錳礦項目5個,鉬礦項目5個,釩礦項目1個,硫鐵項目1個,白雲岩項目2個,石煤項目1個,鋰礦項目1個,紅柱石項目1個。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組織編制了《三門峽市非煤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實施方案》,並於年底完成了整合任務,整合重點礦區個數為11個,參加整合的礦業權77個,其中采礦權57個、探礦權20個。整合後礦業權減少為47個,其中采礦權37個、探礦權10個;減少採礦權20個,減少35%;減少探礦權10個,減少50%。圓滿完成了149個礦山的儲量動態檢測年度報告、287個礦山企業「三率」指標考核和開採回採率系數核定工作。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成效顯著,全市共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9473.8萬元,其中市本級徵收1650萬元。申報中央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及示範基地建設資金5800萬元。完成了463宗礦業權核查工作,按照部、省要求完成了268宗采礦權換證工作。本年度完成市級采礦權延續15個;新立6個;變更5個。開展了打擊非法違法礦業活動專項行動,無證勘查開采、亂采濫挖、浪費資源等現象進一步遏制。

【地質環境管理】全市新發現的32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監測網路,明確了監測責任人,發放了35000餘份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爭取中央及省級財政地質環境類項目資金1.3億元。篩選、上報了靈寶市豫靈鎮安頭村黃土滑坡等3個地質災害隱患點,並納入2011年省級財政資金治理項目名單。靈寶小秦嶺地質公園獲得了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資格,澠池韶山地質公園獲得省級地質公園建設資格。由於措施到位,繼盧氏縣、靈寶市後,湖濱區和義馬市分別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榮譽稱號。

【執法監察】2010年度全市共開展巡查1550餘次,出動警力4000餘人(次)。市執法監察支隊共開展巡查55次,出動警力137人(次),其中一級巡查區域30次,二級巡查區域25次,到基層鄉所巡查20餘次。全市發生國土資源違法案件511起,其中,違法佔地170起,制止170起,總面積715580.83平方米;違法開采341起,取締341起,立案83起。全年共受理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巡查發現、「12336」舉報、上級批轉、政府批轉等)共計74件,其中,「12336」舉報案件共計32宗(土地類案件24宗,礦山類案件9宗),處理到位32宗。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自辦案件17起,結案17起,結案率達到100%。到現場勘查40餘次,追繳罰款147萬元,封填非法井口16個,現場勘測定界3次。督促縣(市、區)辦案件57起,結案54起,結案率達到94.7%。

【信訪工作】2010年,全市國土資源信訪工作緊緊圍繞「破難題、保發展、保紅線、保民生、保穩定」的總體思路和要求,主要從「圍繞一個中心、確保兩個到位、抓好三項落實、著力四個重點」四個方面做好此項工作。通過全市系統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兩低、兩高、兩無」工作方面成效顯著,實現了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本市國土資源類信訪事項零京訪、全年零上訪,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廳下達的年度信訪穩定工作責任目標,三門峽國土資源局被市委、市政府和省廳分別授予「2010年度信訪穩定工作先進單位」;被市委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和市三項重點工作領導小組聯合評選為「全市社會矛盾化解工作先進單位、全市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百日競賽活動先進單位」。2010年,該局共接待群眾來訪198批394人次,其中集體訪19批131人次。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全國、全省和全市國土資源領域腐敗問題治理會議後,根據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統一安排部署,從2010年10月份開始在全市國土資源系統開展以整治土地和礦業權交易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整治幹部隊伍廉潔從政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化國土資源管理制度體制改革專項行動。

一是堅持把廉政風險點排查作為認真落實「兩整治一改革」工作任務,深入推進國土資源領域腐敗治理活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主動作為,扎實工作,將此項工作列入局黨組議事日程,局黨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此項工作,並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黨組書記、局長馬進倉為組長,其他領導班子成員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領導小組,並設立了專門的辦公室,抽調專人,專門負責此項工作,加強了對「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工作的領導。領導小組下設了土地市場治理、礦業權市場治理等五個專業工作組,明確了職責分工,細化分解了工作任務,建立工作責任制,強化督促檢查,確保了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二是把學習貫穿於整個專項活動的全過程,統一印發了學習筆記本、心得體會本,建立了學習制度,制定了學習計劃,堅持每周二、五為集中學習時間,據統計全系統幹部職工人均記學習筆記12000餘字,撰寫學習心得4篇。為加大宣傳力度,局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印專題簡報13期。同時,在局門戶網站建立了專項活動網頁,開設學習交流、工作動態等專欄,為全系統上下深入學習交流建立了平台。切實提高了系統幹部職工對「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的認識,增強了做好「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幹部職工掀起了學廉、倡廉的良好氛圍。三是圍繞「三個層面」全面推進。從個人、部門、組織三個層面,結合從事的崗位、業務和關鍵工作環節,深入查、用心查、細致查、真正把崗位風險查清、查明、查實。黨組成員帶頭自查,組織全局幹部職工結合崗位職責,以科室為單位,從中層幹部到一般工作人員、從正式幹部到聘用人員,全面深入查找廉政隱患,並針對排查出的風險點,實事求是進行風險評估。四是抓好「三個結合」深入排查。為確保廉政風險點排查無死角、無遺漏,本著「自己找、領導提、群眾幫、集中評、組織審」的原則,採取自查與互找相結合、領導點與群眾提相結合、風險查找與完善防範措施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以征地供地、農地轉用、規劃、評估、執法監察、土地和礦山權審批、登記發證、資源項目開發、財務、人事等業務方面為重點,全面深入查找思想道德、行為過程、崗位職責、制度機制和外部環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嚴格審核把關,並逐一填表登記,建立了台賬,做到了不漏崗、不缺項。五是嚴格「三個等級」分級管理。按照黨紀條規、行政法規、廉潔自律有關規定、腐敗行為發生概率以及可能造成後果的嚴重程度、緊急程度等,評估確定風險點的定級,並根據腐敗風險的變化,及時調整風險等級。全市國土資源系統123個單位,1037名幹部職工,從市局機關科室到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從縣(市、區)局機關股室到鄉所,從市局領導到鄉(站)所一般同志,全員參與,人人查找,針對現行制度、關鍵崗位、核心業務、重點部位和環節,圍繞征、管、查、減、免、罰、人、財、物「九大節點」,深入扎實開展全面四輪排查,單位共查找風險點599個,其中A級183個;B級119個;C級297個。個人共查找風險點3327個,其中A級1017個;B級717個;C級1593個。清理規范性文件203份。復查復審卷宗1192個。基本完成了廉政風險點排查和自查自糾階段工作任務。六是注重實效,邊查邊改。為把廉政風險點查深、查透、查准,變「風險點」為「安全點」,增強廉政風險防控的主動性,圍繞排查確定的各類風險點和風險等級,從個人自我防控、科室內部防控、單位綜合防控3個層面,有計劃地研究制定在教育、制度、監督等方面的具體防控措施,堅持邊查邊改,局班子成員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收繳禮金和有價證券管理辦法》,完善了《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財務管理暫行辦法》,領導幹部廉政承諾制度;立足「前期預防」、「中期監控」、「後期處置」三個環節的廉政風險防線,建立運用廉政「三卡」預警機制。針對可能出現的腐敗問題或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運用提醒、告誡、糾錯等制度,通過警示提醒卡、警示告誡卡、警示糾錯卡的方式,及時提醒一部分人不犯錯誤,有效控制一部分人少犯錯誤或不犯大的錯誤,著力督導犯了錯誤的人切實改正錯誤,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犯有一般性錯誤的幹部。

【榮譽稱號】2010年,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國土資源管理系統「五五」普法工作先進單位,產業集聚區分局局長仲興民被評為國土資源管理系統「五五」普法工作先進個人,被省國土資源廳評為全省國土資源信訪穩定工作先進單位,衛驍、荊海波獲得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同時,也被省國土資源廳評為(地質找礦)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測繪系統先進集體,喬娟芳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余釗慧)

⑥ 三門峽市區有哪些景點

三門峽地處中原豫、晉、陝三省交界處,豫西重鎮,東與千年帝都洛陽市為鄰,南依伏牛山與南陽市相接,西望古城長安,北隔黃河與三晉呼應,是歷史上三省交界的經濟、文化中心。 華夏的古老文明、祖國的今朝奇跡、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國的秀麗冰川,在這里得到了巧妙的濃縮和展現,發展旅遊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十分廣闊的前景。厚重的歷史文化為這里留下了許多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名勝古跡
三門峽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館藏文物7萬余件,靈寶西坡遺址被列為全國首選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遺址之一,仰韶村文化遺址、廟底溝文化遺址、虢國上陽城與虢國墓地三大發掘入選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2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處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門峽市共有文物遺址713餘處,其中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6處,省級38處,市級28處,縣級641處;館(庫)藏文物7萬多件,其中一級203件,二級681件,三級6801件。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仰韶村遺址、廟底溝遺址、寶輪寺塔、北陽平遺址、虢國墓地遺址、鴻慶寺石窟。
盧氏城隍廟
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宣德年間毀於戰亂之中。天順八年 (1464)至成化二年(1466)重建。嘉靖二十九年(1550)又遭火災,至萬曆九年(1581)修復擴建,即成現有規模。建國後多次撥款整修,廟院面貌一新。現存建築有正殿五間,座北向南;香祭亭轉角樓和樂樓各三間;東西廂房各十間;左右香積廚各兩間;門前三間,均系黃龍脊,綠瓦與各種脊獸相映成趣。整個建築,金碧輝煌,檐牙飛翹,工藝精美,朱門高柱,明麗豁敞,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的科學依據和模樣。建國後縣初級中學設此,1960年至今,為縣文化館駐地,是全縣人民的文化活動和文物收藏中心。
虢國貴族墓地
虢國貴族墓地位於三門峽市區北上村嶺,總面積五十八萬平方米,在經文物部門鑽探的十四萬平方米內,共有各種貴族墓葬一百四十二座。其中,大中型墓葬十九座,車馬坑十二座,其它種類的祭祀坑五十餘座。
在已發掘清理的九座墓葬中,有國君墓二座,太子墓一座,姬妃墓一座,車馬坑二座。共出土銅、鐵、玉、石、金、陶、木、皮革、麻布等九大類文物一萬七千多件。其中出土的大型青銅禮器二百餘件,大部分鑄有銘文。綴玉面罩被確認為春秋戰國「瞑目」的祖型。玉組串飾為漢代金縷玉衣的前身。出土的八件甬鍾是西周晚期墓葬發掘中唯一完整的一套。由十二件金器組成的黃金帶飾為周代考古中所罕見。大量珍貴兵器,尤其是玉柄銅芯鐵劍的出土,被確認為我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它的發現將中國冶鐵的年代上溯了一個多世紀,堪稱「中華第一劍」。
虢國貴族墓地的重大發現,對研究虢國乃至西周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制度以及冶金、交通、紡織、古代戰爭等各個方面,都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自然景觀
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三門峽市委、市政府為創建最宜人居城市、加強對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開發而實施的一項重點工程。公園核心景區包括白天鵝觀賞區、陝州公園和沿黃生態林三大部分。2002年8月以來,三門峽市在原來陝州公園的基礎上先後建成青龍壩、蒼龍壩、雙龍橋以及沿黃道路和綠化、景觀等工程,形成了一個連接三門峽市東、西兩區的自然生態區。
天鵝湖景區的規劃建設,使三門峽市擁有了一個常年5000畝、蓄水期3萬畝水面和5萬畝林地的城市生態園。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園區吸引數萬只白天鵝來這里棲息越冬,三門峽市因此被譽為「天鵝之城」。2007年2月,天鵝湖景區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河南省內唯一的一家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
每年入冬時節到次年的初春,在風寒雪飄的季節里,成千上萬只白天鵝便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到三門峽棲息越冬,三門峽庫區廣闊明澈、碧波盪漾的湖面,成了黃河上最大的白天鵝聚集和觀賞地。它們在這里悠然自得,或翱翔高空,或巡視大河,或浮游水面,千姿百態,構成了一幅天人合一、萬物空靈的丹青畫卷。2010年3月,三門峽市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大天鵝之鄉」稱號。
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盧氏縣獅子坪鄉淇河林場,距盧氏縣城90公里。玉皇山是河南省的西部屋脊,為秦嶺余脈主支伏牛山系。長嶺根、大塊地、扁擔溝、騎馬溝為其主要的四個景區。其山峰玉皇尖海拔2057.9米,比東岳泰山高出527.1米。登臨絕頂.40餘平方公里林海盡收眼底。環顧群峰,千山如海,既可享受一腳踏二縣(盧氏渚南、丹鳳)的樂趣,義可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曾有」登上玉皇尖,風光盡收攬,三山毋須走,五嶽水再看「之說。
山上林木蔥郁,森林植被良好,其大塊地挺拔的日本藩葉松是河南省唯一的高人型森林景觀,身臨其中可以領略茫茫林海的蒼勁;原始華山松林更為中南地區所罕見。公園內維管束植物1800餘種,木本植物400餘種,葯用植物1225種,各種動物400餘種。其中保護植物有連香樹、水曲柳,樺櫟樹等;有珍稀動物金錢豹、麝、青羊、草鹿、紅腹錦雞等,畫眉、鸚鵡等鳥類也在樹枝間來往穿梭,可謂野生動物樂嗣、鳥兒天堂、植物正同。由岩縫、洞穴汩汩湧出的淙淙細流匯成道道…泉從山澗蜿蜓而下,水質甘甜清澈,水聲清脆蜿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俗稱娃娃魚)、游龜嬉戲其問,其鱗可見。由山泉匯成的黃龍潭 白臟潭、烏龍潭、龍井等如山水畫卷,新雨過後,彩虹飛卧,恰似人間仙境。

⑦ 三門峽市第三高級中學怎麼樣

簡介:三門峽市第一高級中學始建於1905年,其前身為河南省立第九中學,近版百年來歷盡滄桑,權三門峽市首批的省級重點中學,坐落於建設路中段。由於教育教學成績斐然,三門峽市一高近幾來先後受到國家及省、市級表彰獎勵達160餘次。目前,全校教工正認真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投身素質教育,為躋身全國1000所示範性高中而殫精竭慮,為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而奮斗拼搏!
注冊資本:365萬人民幣

⑧ 三門峽的歷史背景

歷史 背景
地處黃河流域的三門峽市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成為華夏浩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歷史文化對於推進歷史的前進乃至當今社會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及其深遠的影響。仰韶文化、虢國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經》衍化而來的道家、道教文化便是這諸多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1921年,首先發現於澠池縣仰韶村而命名的仰韶文化是遠古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展示了中國母系氏族社會由盛到衰的時期,表面繪制有圖案的彩陶是其重要特徵之一。1961年3月4日,仰韶村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底,全國共發現仰韶文化遺址5000餘處,其中三門峽市約有200處。2001年,仰韶村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西周時期重要姬姓封國之一虢國對西周歷史與文化的影響廣泛而深刻。20世紀50年代,中央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在三門峽市上村嶺考古發現虢國墓地,並首次對其進行大規模發掘。90年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門峽市考古隊聯合對虢國墓地進行第二次大規模發掘。其中,1990年發掘的M2001虢季墓、1991年發掘的M2009虢仲墓分別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1996年,虢國墓地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後兩次發掘出土的大量文物是三門峽地區數千年文化的積累和結晶,為虢國歷史與文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國內歷史學界和考古學界掀起了研究虢國文化的熱潮。2000年,李家窯遺址被證實為虢國都邑上陽城的所在地,不僅將三門峽的城市歷史上溯到3000年前,而且給虢國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史料,使虢國文化研究達到了高潮。
東周時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晚年在函谷關(三門峽市靈寶市境內)著就的《道德經》奠定了中國道家、道教的基礎,其影響滲透到了中國社會意識形態的各個方面,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道德經》內容涉及哲學、經濟、軍事、養生、倫理、藝術等方面。繼老子後學者,戰國初期,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思想。隨著社會前進,老子思想被後來學者不斷豐富、完善,至漢初形成道家學派。東漢後隨著道教的形成,老子被奉為道教的教祖,《道德經》被奉為道教的主要經典之一。道家哲學成為道教的思想淵源之一。《道德經》自問世後,研究者甚多。80年代後,國內外又興起一股「老子熱」,外國人稱老子的《道德經》是「東方智慧的結晶」。在西方除《聖經》之外,《道德經》譯本最多,影響最大。
此外還有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在靈寶荊山鑄鼎祭天、奠定政權;達摩祖師捨身求法,空相寺作為佛祖圓寂地香火傳世;中國古代四大迴音建築之一的寶輪寺塔昭示著三門峽悠久燦爛的古代文明。三門峽大壩作為銘記新中國根治黃河水害豐功偉績的豐碑更將彪炳史冊。紫氣東來、白馬非馬、唇亡齒寒、完璧歸趙、秦趙會盟等歷史典故就發生在這里。還有大禹、張儀、劉邦、李世民、武則天、杜甫、韓愈、司馬光、上官儀、上官婉兒等歷史人物曾在這里留下足跡、墨跡和詩篇。目前,全市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25處,市級21處,館藏文物7萬余件。

熱點內容
駐馬店上蔡縣郵編 發布:2021-03-16 21:53:57 瀏覽:888
新發地招聘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217
漯河大偉 發布:2021-03-16 21:51:07 瀏覽:401
相親愛一家 發布:2021-03-16 21:49:54 瀏覽:504
校園跳蚤市場系統 發布:2021-03-16 21:48:31 瀏覽:929
洛陽到鞏義汽車時刻表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108
男人胖相親 發布:2021-03-16 21:47:49 瀏覽:948
蘇寧鄭州網點電話查詢 發布:2021-03-16 21:47:42 瀏覽:459
同城幫二手良品真假 發布:2021-03-16 21:47:20 瀏覽:227
河南周口甲醇 發布:2021-03-16 21:42:35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