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姓常
① 平頂山的特點
樓上的都是抄襲。
住的話,曙光街和中興路有個山城賓館,設施還算可以,標准間回80。
建設路東答有個金馬賓館,140左右吧 可能能打折。
曙光街湛河賓館,120。
吃的就看你吃什麼了,你要非去燕翅鮑之類的,那就很貴了。一般名吃也就一餐100——200。
休閑的地方,那就只有咖啡廳了,湛北路的上島咖啡,曙光街的歌德咖啡,神馬酒店對面的新開業的,忘了叫什麼了。中興路太陽城下的口水吧消費比較低,但是我比較喜歡這里的環境。
樓上列舉的都是小吃,幾塊錢就搞定了。
高壓西門的竹筍老鴨湯,光明路的老長春等等這些都是上點檔次的名吃。
還有很多,嘿嘿,暫時保密,我可以帶你去吃~~~~~~呵呵
② 出生在平頂山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孟詵
孟詵(621----713),唐汝州人,進士及第。曾在朝廷中任鳳閣舍人。長安三年(703年),拜同州刺吏,加銀青光祿大夫。神龍(705——707年)中,告老還鄉。孟詵精通醫葯、養生之術,在家居住期間,常去伊陽山裡 採集草葯,濟事救人。《舊唐書》、《新唐書》均有傳。
孟詵著有《食療本草》、《必效方》、《補養方》各三卷,另撰《家》、《祭禮》各一卷,《喪服要》二卷。其中《食療本草》被確認為世界上最早的食療專著。
夏代養龍專家劉累
中國劉姓始祖劉累,庫區鄉人。生於公元前1904年,卒於公元前1820年,終年84歲。
劉累生卒均在龍年。出生時一隻手有紋,形似「劉累」二字,另一隻手紋為「龍」字。天生的養龍專家也。據《左傳》記載:「到了夏代,國君孔甲,順服天帝,天帝賜給他駕車的龍,黃河、漢水各兩條,各有一雌一雄。孔甲不能飼養,而又沒有找到豢龍氏。有陶唐氏已經衰落,後來又有劉累,向豢龍氏學習馴龍,以此事奉孔甲,能夠飼養這幾條龍。孔甲嘉獎他,賜氏叫御龍,用他代替韋的後代。龍中一條雌的死了,劉累偷偷的剁成肉醬給孔甲吃,孔甲吃了,後來又讓劉累再找來吃。劉累害怕而遷到魯山(魯即今魯山)」。由此證明,在大約4340年前的夏朝,劉累就定居魯山了。《古都偃史話》一書,記載劉累懼怕孔甲帝治罪而攜帶家小逃遷魯山,成為河南劉姓最早的一支。因此,歷經數百代,他的子孫已遍及華夏大地。所以劉累是中國劉姓始祖,當之無愧。劉累因養龍而馳名天下。《中國名人大辭典》記載了他的事跡與史跡,是魯山縣早在上古時的歷史名人。
劉累具體籍貫是在耿集附近的邱公城庄。現在已被昭平台水庫淹沒。
劉累在故鄉魯山留下了許多古跡。一是堯山堯祠(石人山即古稱堯山),二是堯山堯(在董周鄉境),三是金山環上之劉累亭,四是邱公城(劉累故邑),五是劉累的傳說。這些文化遺跡對研究夏代歷史很有作用,是很寶貴的文化遺產。
抗金名將牛皋
牛皋,字伯遠,宋代抗金名將,岳家軍中的副統帥,魯山縣熊背鄉石碑溝(村)人。生於公元1105年,卒於公元1147年,終年42歲。
牛皋自幼愛習武騎射,曾在射圃(今射道街)比射較量,得名射士,被西道總督管翟興薦為保義郎,討賊三戰三捷,晉升為滎州刺史中軍統領。金人再攻京西(今洛陽市),牛皋與金決戰10餘次,皆捷。加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北)團練使,京城留守上官悟辟為同統制兼京西南路(今湖北襄樊市)提點荊獄。金人攻江西者,自荊門北歸,牛皋潛軍於寶豐宋村(今白龜山水庫),擊敗金軍。轉和州(今安徽和縣)防禦使,充五軍都統制。後戰金人於魯山鄧家橋(今辛集鄉鄧寨),屢戰屢捷,戰場遍及數省,戰功到處可見。故而官職也多:西道招撫使、安州觀察使、蔡州鎮守使、親衛大夫等。此時加入岳家軍,制置江西、湖北。岳飛大喜,辟為唐、鄧、襄、郢(回州)安撫使。不久,改為神武後軍中部統領。後來,偽齊將領李成、王嵩占據襄州、隨州。岳飛部將張憲、徐慶攻隨州不下。岳飛派牛皋前往,牛皋不到三天,便斬王於馬下,得降卒5000餘人,收復了隨州。乘勝又擊敗李成,收復了襄陽。金人攻打淮西,岳飛派牛皋度江,自己提兵與牛皋會師。牛皋對金人大聲喝斥:「哇呀呀!俺牛皋在次,看我射穿爾等咽喉,斧劈上將首級!」那金兵金將,已經多次見過牛皋勇不可擋,戰場上殺敵,面無懼色,如同過年一樣高興。金軍聞聲色膽不戰而退,牛皋率軍追擊30多里,斬金軍頭領十五、六人。被升為寧國軍承宣使,荊湘南路馬步軍副總管,成為岳家軍的副統帥。不幸,在岳飛遇難後,牛皋遭奸賊暗算,食物中毒身亡。葬在江西西湖畔。其魯山家鄉族人,為便於紀念他,設衣冠冢於原籍石碑溝,世稱牛皋墳者即此。
牛皋後代移居讓河鄉袁寨南山(西射坡),後因建機場再遷石佛寺落戶.
平民聖人墨子
墨子,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姓墨名翟,魯山縣二郎廟鄉墨廟村人,生於公元前495年,卒於公元前405年(?),終年90歲。
因為他的學說符合平民的利益,所以被稱為平民聖人。
「兼相愛」與「交相利」,是他的根本主張。國家的富強、人民的繁榮興旺、政治法律的廉明,是他的主張要達到的目的。他倡導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他處處為平民著想,所以墨子的政治主張就是反貴族、反特權、反專制、反暴政、反官僚、反腐敗;主張平等、尚賢、尚同、和平(無戰爭)等,以達到拯救天下的目的。所以深得民心。能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從墨家的學說中看到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因此,在當時儒家聲勢浩大而墨家作為與儒家對立的新生學術團體的出現,居然能夠站穩腳跟,獲得與儒家平分秋色,甚至後來者居上的地位。可見墨家學說深得人心。史稱「儒墨」並稱「顯學」就是有力的證明。墨家學說在當時,自君主到庶民和各個階層,均有著強烈興趣。
墨子著作71篇,歷史有損失,現僅存53篇被保留在《墨子》書中,墨子著《墨經》361條,分《經上》、《經下》與《經說上》、《經說下》。概括了墨子及墨家認識論、邏輯學、經濟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有中國最早的關於幾何學、力學和光學方面的一些知識,是墨子及弟子的重要著作,是我國歷史傳統文化精髓之一。
墨子的著作如《節用》、《節葬》、《所染》等,都帶著深厚地魯山家鄉烙印。所以,魯山有著豐富的墨家文化遺產。關於墨子的傳說就廣為流傳在魯山民間。(魯名)
③ 姓氏陰在中國的分布情況有誰知道越詳細越好!
泰安肥城,桃園屯頭,張里,王莊陰山前,等姓陰的很多我們那個隊都是姓陰的
④ 平頂山人過年的習俗
一、祭灶神
傳說,玉皇大帝每年大年初一都會給每家派駐一位監督員-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爺、灶王)監督這家一年的所作所為,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灶神將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所作所為,讓玉皇大帝賞罰。
所以在這天的黃昏時分,大家早早准備好東西,為他送行。因此祭灶也叫送灶。到大年初一一大早,人們會將提前買好新的灶王爺年畫貼在灶台附近,意味著將灶王爺請回家裡來。
二、吃灶糖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非常甜。在平頂山,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外粘芝麻時叫「芝麻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灶糖」。
古語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所以一般在灶王爺年畫上都會有這么兩句話: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吃灶糖的習俗。
三、炕小邊兒
小邊兒」是一種類似於「火燒兒」的饃。過年晚上,各家各戶都要包餃子或炕火燒兒。餃子是灶王爺臨行前吃的,火燒兒是灶王爺路上吃的。
四、掃塵
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 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從這天開始,平頂人們陸陸續續開始掃房子,貼窗花,寫對聯,沐浴理發,准備年貨,迎接新年的到來。
五、硬幣扁食
在三十包扁食(餃子)時,將數枚硬幣分別包入扁食里,初一早飯,誰吃到硬幣扁食誰在這一年就有福,給全家老少帶來極大的樂趣。人們都爭先恐後地早起,尤其小孩為了吃住錢,破例地多吃扁食,樂得全家哈哈大笑。
⑤ 輸入姓名網上找人,常三軍生日1981年9月8號,家住河南省平頂山市馬樓鄉商峽口村,現在在深圳市什麼
只有警察叔叔才有這個能力。
⑥ 平頂山為什麼叫鷹城
平頂山的鷹城叫法是由太陽城改名而來的。
平頂山以前的歷史只能查到六朝。當時當地正在搞一個城市雕塑,因為出煤,它准備搞一個太陽城標識。古文字專家郝本性說這沒有特點,凡是出煤的地方都可以叫太陽城,他建議改成鷹(應)城,鷹字在商代就有,後來這個城市的別名鷹城就叫開了。
鷹城是河南平頂山的簡稱或者通俗名稱;平頂山春秋時為應國,應國以鷹為圖騰,古典漢語「應」「鷹」通假,平頂山因此又稱鷹城 。
(6)平頂山姓常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平頂山市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現有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商周時代,這里是應國。
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置高陽縣,縣境有高陽山,縣治在今高陽里。1957年由葉縣、寶豐二縣析置平頂山市。平頂山以山峰平頂為名。
隋朝時,分屬襄城郡和潁川郡。唐代先後分屬汝州、許州、襄城郡。宋元起至明清,平頂山境域分屬汝州、許州和裕州。民國初年屬河洛道、汝陽道,後分屬豫南道、豫東道、豫西道。新中國成立後,平頂山地區分屬洛陽專區、許昌專區。
1964年3月,平頂山市改為平頂山特區,實行雙重領導,以煤炭部領導為主,河南省領導為輔。1968年3月,恢復平頂山市,仍為省轄市。1969年設置新華區和衛東區。
⑦ 急!!!詢問平頂山市一中的幾位教師!
語文曹丙友..英語李喜迎 都是俺老師...
一中的
李喜營..說話不著調,教的還可以,上他的課笑死你,讓你崩潰
語文老曹很呆板的那種,教的可以,但是大部分同學都不聽他的課,很無聊
⑧ 平頂山市區近代歷史名人
王林峰 近代歷史學家 出生於1986年 近年來在著作方面小有成就 他主要的作品有 《中國經濟觀》、《房價調控學》 等等
就目前來說,他的著名著作已達到新時代年輕人欣賞。
⑨ 大戰平頂山寫到了什麼神仙
太上老君。
金角大來王和源銀角大王是平頂山蓮花洞的兩個妖怪。金角大王原來是太上老君看金爐的童子,銀角大王是看銀爐的童子。
菩薩為了試驗唐僧西天取經的決心,向太上老君借來金、銀角二童,變作妖怪磨礪唐僧取經的決心。
金、銀角二大王使用的兵器都是一把七星寶劍,並且有紅葫蘆、玉凈瓶、芭蕉扇、幌金繩幾件寶物,與孫悟空比武鬥法,難分輸贏。
後來孫悟空開動腦筋,用計謀戰勝金、銀二怪,收繳了五件寶物,連人帶物返還給太上老君,戰勝了西行路上一個災。
(9)平頂山姓常擴展閱讀:
《西遊記》中太上老君居住在三十三天外的離恨天兜率宮,在孫悟空與二郎神、梅山六聖大戰之時,以金剛鐲暗算孫悟空,助了二郎神一臂之力。
又將孫悟空放入八卦爐內,以六丁神火焚燒七七四十九天,雖然沒使其損傷,但也熏迷了孫悟空的雙眼。
有金剛鐲、紫金紅葫蘆、羊脂玉凈瓶、幌金繩、芭蕉扇、七星劍等多件法寶,以金鋼鐲最為厲害,青牛偷金剛鐲下凡,在金兜洞多次斗敗孫悟空、托塔天王、十八羅漢等神仙,最後老君用芭蕉扇,收走了金鋼鐲,降服了青牛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