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模吧
『壹』 靈寶撤市改區的若干問題
靈寶撤市設區只是極少數領導幹部的夢想,中央政府是不會批復的,這一點請100萬靈寶人民放回心!
不過,我答堅信:中央政府對靈寶的戰略地位是不會忽視的,靈寶不但不會撤市設區,反而會更加壯大!
大家走著瞧:靈寶在一年內,將會升格為省轄市,直管兩縣兩區。即:盧氏縣、閿鄉縣、桃林區、虢州區。
閿鄉縣管轄;予靈、故縣、程村、西閆。
桃林區管轄:弘農澗河以西。
虢州區管轄:弘農澗河以東。
這不是夢想,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貳』 難忘的三門峽情懷
耿鶴年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地質勘察,只是我人生的一個瞬間,可是記憶中的事件和想像中的事卻特別多,也特別深刻。這是為什麼?我覺得在當時有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表現為一種純正的優良作風,在帶動和支撐我們前進。
這種精神力量,概括起來就是公而忘私,積極向上和實事求是。由此產生的優良作風,來自於當時的黨政領導,也來自於技術領導,而且後者表現得更為生動、具體。
我們的全部技術工作是在賈福海和夏其發同志的領導和直接指揮下開展起來的,他們的以身作則,成了我們全體勘察人員的楷模和榜樣。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地質勘察的規模,在當時屬全國第一,時間跨度也史無前例。賈工、夏工當時在40和30歲剛出頭的年齡,而且毋用諱言,他們當時所掌握的知識結構,也主要是地質礦產專業的基礎知識,卻毅然受命離開北京的家庭和親人,承擔起三門峽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主管和副主管的重任而且一干就是4年,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他們幹得那樣無怨無悔,這不能簡單地以接受行政命令來解釋,而是一種忘我無私的精神。
為適應工作的需要,他們刻苦學習知識、努力鑽研業務。在書櫃和案頭上,不僅有著名學者的專著和政治理論書籍,還擺放著各種水文、工程專業的課本和《蘇聯專家談話記錄》。在他們的帶動和影響下,廣大青年同志業余學習成風,這在當時是有目共睹的。
我記得當時青年男女間向對方示愛、求愛的首選禮物就是業務書和政治書。
貫穿在他們身上的實事求是的精神,表現為對人、對事的求真務實,對待技術工作、技術成果和技術人員的實事求是。
現在賈福海院士已經離我們而去。我在此根據同他親身交往的經歷和所見所聞,對他的為人處世進行回憶,再一次感悟他關心、愛護和培養我們這些下屬的殷殷深情。
1954年9月,我從學校分配到北京地質部水文工程地質局,當時他是工程地質處的技術副處長,我是水文地質處的實習員。彼此碰過面,但沒有說過話。
1955年9月,我從北京調來三門峽地質總隊供水分隊,住會興鎮以南的賀家莊。有一次去史家灘總隊部辦事,由於不慎丟失了一份當時視為珍寶的列寧格勒水電設計分院編制的工作規程,受到他嚴厲的批評。
七八個月以後,供水分隊工作過半,當時總隊范圍包括供水分隊,有相當一部分技術人員從三門峽調出去,支援外省隊,風聞我也在被調之列。我回總隊見賈工,問及此事,當時他斬釘截鐵地說:「你不能走!你走了,供水分隊的工作不就吹啦。」我理解我若是調走,當時分隊內部一時尚無人可以接替;若從外面調人來,在那時工期極其緊張的情況下,也沒有多少磨合的時間。
當供水分隊在會興鎮供水勘探的外業工作即將結束時,有一天他到分隊檢查工作,對我說:「你得著手編寫勘探報告!」當時我還沒有編寫過地質勘察報告的經驗,卻不知高低深淺地回答:「我一個星期後交卷!」他望了我一眼,嚴肅地說:「你太輕視了,哪有一個星期寫出報告的!」接著他把編寫報告的要領,對我講述了一番。
根據他的指導意見,對照規程、規范的要求,我草擬了一份報告編寫提綱,讓他過目,隨後組織分隊的同志一起編圖、整理資料。兩個月後,我向總隊提交了包括文字報告在內的全部資料。
隔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去總隊辦事,在他的辦公室里,他指著辦公桌上一大摞地質報告對我說:「你這份報告寫得最好。」也許有點誇張,也許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鼓勵我,但當時他確實是這么說的,同時還說了一些如何修改的話。
關於供水報告編寫和由此發生的兩次同賈工的對話,我一直埋藏在心底,印象極為深刻。
時隔不久,賈工讓我寫一篇以會興鎮供水為中心內容的技術性文章,我當時懵懵懂懂地似乎還不知道寫技術性文章是怎麼一回事,就按照他的提議,在周圍同志的協助下寫了一篇,以我同分隊另外兩人的名義發了出去。這就是刊登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月刊1957年12期上的《三門峽市會興鎮供水水文地質》一文。現在看起來還比較膚淺,卻是我工作後在全國性雜志上發表的處女作。
在政治上,賈工對待青年同志們也是關心備至。
20世紀50年代後期,政治運動頻繁,在那種一切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氛圍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向不正常的軌道偏轉,尤其是知識階層。往往有一部分人,自覺政治上早成正果,而心高氣盛;而另一部分人由於家庭成分、社會關系等先天的原因,在使用上或其他問題上受到貶低、排斥,或在政治運動的同室操戈中受到打擊、傷害。這至少在一部分單位和群體中是如此。賈福海同志對於這後一部分人總是能平等相待。沒有用鄙薄的眼光對他們頤指氣使,而是友善地團結他們,使他們在壓抑、消沉中鼓足勇氣,跟上大眾的腳步共同前進,這在當時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在三門峽近4年的集體生活中,賈工不太在乎同自己伴侶和子女的常年分居,過著類似單身的生活,卻特別關心和保護下屬同志間的感情生活。
當時,在史家灘總隊部及各個分隊的各類技術人員中,絕大多數是20歲剛出頭,至多25歲左右的男女青年,他(她)們在感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很不一樣。誰已經有了配偶(這是個別)?誰還沒有配偶(這是多數)?誰的對象在哪裡?彼此間還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好像有一本賬一樣存在於他超強的記憶中。有的人還沒有對象,他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幫他(她)考慮。有的在戀愛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或糾葛,他會從中做思想工作,釋疑解惑,有時比政工幹部的說教還有效。有的一方在外地,時間長了產生疑慮,在難得的會面中,他就動員他們在現場結婚,早成眷屬。以上這些都有活生生的事例可舉,這里就不指名道姓。
我認為這決不是多管閑事,而是一個優秀的領導人或指揮員,為了事業的發展或革命工作的需要所具備的一種特殊品格。
我當時屬於上述第二種情況的群體。在他的啟示和推動下,我和我的老伴就是在史家灘,從相知到相愛,隨後兩人一起調到渭北庫區,後來三門峽工作結束後,又一起調到新疆,在烏魯木齊市喜結連理,這是後話。在此期間,我記得有一次前去史家灘,因為途中涉水過河,A起了褲腿,賈工見到後慈祥地對我說:「穿著整齊些,不要邋裡邋遢的,不然,小王看了要不高興的。」這是一種多麼寶貴的關愛啊!
三門峽工程地質勘察結束,勞燕分飛,天各一方。
文革期間和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北京我和當時的「賈總」有過兩次會晤。1981年在福州召開的「基岩裂隙水學術會議」上,又有過一次印象較深的見面。時隔兩年,在渭南陝西省第二水文地質大隊,賈總前來視察工作,他排除了單位的盛情招待,在我的斗室里,促膝談心,享用清茶淡飯。
1985年1月,已是「知天命」年齡的我,遠去溫州,由於地處東南一隅,幾乎隔絕了與外界的所有聯系。從此、再也沒有見到賈老總慈祥的面容。
時光又流逝了將近20年,今年2月18日,地點是我南京的家中,應電話鈴聲,我拿起話筒,聽到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聲音——賈老總的聲音:「我找你們找得好苦啊,聽說你們到了溫州,後來又聽說你們全家搬到了南京,最近從張學頊那知道你們的電話號碼,我很想念你們……你們光給我打電話不行,要給我寫信,把你們離開陝西後的經歷和你們家裡孩子的情況告訴我。隔一段時間我要到南口去,那是我女兒家,那裡環境比這里好……」
隨後,我以我和老伴的名義,給他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長信,首先為他一年多前喪偶表示哀悼,又為他即將到來的90誕辰表示慶賀,還詳細地寫了他在電話中說的他想知道的我們的情況。
此後的幾個月內,我們又斷斷續續地收到他兩次寄來的他個人的文集和3封他和夏工聯名發出的「致原三門峽地質勘探總隊部分同志的公開信」,對此、我都一一作了回應,並寄出我的手稿。
從他寄來的信封和文集的包裝紙上看到他那纖細、蒼勁而又穩健的親筆字跡,正為他的健康、長壽高興時,不料,在2004年10月4日,從夏總的電話里得知賈老總逝世的驚人噩耗,真令人揪心的傷痛!
在離開三門峽的漫長歲月中,我真像一匹失去母親依戀的馬駒,西奔東竄,南往北來,經歷多個不同的地域和多種不同的工作項目,所幸能夠游刃有餘,很大程度上是奠基於三門峽總隊這所大學校的千錘百煉。
特別要指出的是賈老總,他沒有對哪個人情有獨鍾,而是把他的愛灑向和他交往的大多數人。在我心目中的他,是一位博學多能、博採眾長的學者和大師,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為人寬厚的長者和誨人不倦的導師。他用從他身上發出的強烈凝聚力,導領著千百名勘察戰士,為新中國早期的三門峽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現代中國的水文、工程、環境地質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賈老總、賈院士,如果您在地下有知的話,您應該頜首微笑,沒有遺憾。安息吧!
2004年11月30日於南京
『叄』 河南三門峽到華東五市 十一 自助游,路線怎麼走,住宿怎麼解決
華東五市一鎮自助遊行程
南京游
8月11日上午8點,我們一行四人到南京。
我們的首個目的地是中山陵,到了南京中山陵是必要去的。我們住的地方屬於鍾山風景區,離中山陵是比較近的,打車不到10塊錢。在門口買票的時候,由於事先朋友告知,我們帶了一寸照片,這樣可以辦理年票(50元),至少包括中山陵、明孝陵、靈古寺,紫金山天文台這幾個景點。如果單買門票,僅中山陵的一項就要40元,所以買年票很合算。中山陵整體建築氣勢磅礴,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個非常值得去看的景點。從中山陵出來,我們又去了明孝陵、靈谷寺,這三個景點都位於鍾山風景區,乘做游1或游3就可到。從靈谷寺出來已將近5點,我們乘游2趕往雨花台,這兩個景點相距較遠,到雨花台已將近5點半,景區已經關門,我們就在景區門口照了像沒有進去。然後我們打車到夫子廟,這是南京著名的集小吃、休閑、娛樂於一體的地方。而且環繞著夫子廟的還有著名的秦淮河,古代的文人墨客、青樓佳麗經常要在秦淮河上一邊盪舟,一邊飲酒作詩,好不愜意。所以來南京一定要到夫子廟來走一遭。我們找了一家古色古香的小店要了一些當地有特色的小吃:「炒田螺」微辣,口感極好;「雨花石湯圓」看上去跟外面街邊所賣的水中的雨花石一模一樣,逼真極了,味道也好;還有野菜餡的「燒賣」味道也不錯。後來我們又在另一家大排擋店裡要了「鴨血粉絲湯」,3元/碗,一點兒也不貴,我們這幾個人除了我其他三人都吃辣,他們湯里放了紅紅的辣子,個個吃得大汗淋漓,一副特別暢快的樣子,讓我好不羨慕。吃過飯,已是6、7點鍾的樣子,天已經黑了,夫子廟周圍的燈都亮起來了,我們四人租了條腳踏船夜遊秦淮河,(好象是20元/半小時)准備好好體驗一下「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在劃船的過程中,還下起了小雨,在輕風細雨中劃船真是別有一番情調。劃完船後我們打車回住宿地,當下回去洗澡休息,第1天旅行結束。
第二天我們的旅行計劃是去坐輪渡看長江、長江二橋和長江大橋。這條線路是朋友推薦的,感覺不錯,大家到了南京也可以試試這條線路,絕對是旅行社沒有的線路。我們早晨起來後退了房,乘車到火車站,寄存了行李。在火車站坐8路車(很破舊的小中巴,私人開的,不過不宰人)到燕子磯,約半小時到站。到站後由於當天早晨下小雨,路很泥濘,我們找了一輛「摩的」把我們帶到燕子磯公園門口(其實走路不到3分鍾,所以路如果不是不好,步行即可)。燕子磯公園門票6元/人,其實公園很小,主體就是臨近長江的一座小山,我們都覺得6元門票實在是太高了。不過在燕子磯公園的山頂可以眺望長江的美景。我們在公園逗留了半個小時左右,出了公園,拐進一個小巷,走了3分鍾左右,來到輪渡售票處。我們所坐的輪渡是從長江這岸的燕子磯到江對面的小島八卦州,輪渡不是旅遊線路,只是當地的一種運輸工具。全天輪渡只有幾班,分別是8:00、11:00、14:00、17:00。我們趕上的是11點的那班船。在船上可以看到不遠的二橋,而且隨著船越駛越近,看得越來越清楚。長江二橋是一座現代化的大橋,很漂亮。到對岸的八卦州後,我們沒有上岸,因為聽船員說島上沒什麼玩的,況且一旦上岸,就只能趕下午兩點的船返回,而我們還有自己的計劃,所以我們沒有登岸,乘船原路返回燕子磯。接下來我們的目的地就是南京長江大橋。具體路線是:乘8路車返回,在中央門下,轉乘15路到南橋堡下。從南橋堡公園穿過可直接到南京長江大橋,但公元門票是5元,這讓我們很氣憤。南京的許多景點都不大,但收費都很貴,但對於名勝古跡收費我們還能理解,但公園應該是公益的,收費也這么高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公園外一開摩的上來拉活,說拉我們進去可不用買門票,車費是10元,我們權衡了一下同意了。摩的帶著我們從一旁路進去,不用買門票。其實很近,當地人都從旁路進去,我們不知道罷了。我們感覺被愚弄了,最後就給了車夫5元車費。上南京長江大橋可以搭乘電梯,2元/人,也可慢慢走上去(約6層)。南京長江大橋自然不像二橋那麼現代漂亮,但周身卻透露著古樸雄壯,橋身上刻有毛主席所寫的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字樣。橋頂的紅旗和雕塑、橋身上的一些圖畫都保留著50年代的革命特色。長江大橋建於50年代,歷經半個世紀,但其建築工藝和建築質量在今天看來都可以說是一流的,對這一偉大工程我們不由得內心升起深深的敬意。參觀完南京長江大橋,我們從橋上坐車返回火車站,准備前往無錫(從南京到無錫的火車班次很多,現買就能買到),南京的行程到此結束了。
無錫游
我們是8月12日晚上乘火車到的無錫。無錫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很好。無錫火車站很乾凈漂亮。火車站附近高樓林立,道路寬闊。我們沒想到無錫是這么一座很現代、很乾凈的城市。我們住在火車站對面的泰山飯店,標間120元/天,條件還不錯,價格還算合理。我們的計劃是第二天上午游太湖的黿頭渚。黿頭渚是太湖最美麗的地方。提到「黿」字,像我們這些所謂的「高級知識分子」竟然不知該怎麼念,以為念「龜」音,實際上應該念「元」音。
第二天一早起來,天空下著密集的小雨。我們打著傘趕往汽車站准備搭乘觀光一線,然而到了車站被告知,由於修路,觀光一線無法到達黿頭渚。這時在1路車站的位置停著一輛中巴車,一50歲左右的老者在門口招攬客人「1路、1路,直接開往碼頭」。我們問了價錢,要5元一位,雖然感覺價錢很貴,但想到網友的帖子上說到公園門口後,從公園門口步行到遊船碼頭得40分鍾,如果坐公園的車是6元/位。所以想開到碼頭要5元錢還算合理。加上外面下著雨,我們沒有再多考慮,就上了車。哪知這一上就上了賊船。快到公園門口,那個招攬生意的老者又站起來說:「景區門票有兩種,一種50元的,一種65元的。65元的包括坐船的船票,50元的不包括,你還得另買,買船票一個單程就是20元。大家如果買65元的就把錢給我,我給大家買,大家就可以順利到碼頭,回來可以乘公園的車回來。如果你買50元的,那公元門口售票的不會讓你搭我們的車進去。」說來說去,他的意思就是大家必須買65元的,而且必須把錢給他買。不給他買就必須下車。老頭的話有很大的欺騙性,對於不了解實情的人很容易上當,大家都覺得他只不過想賺點提成罷了,他買就他買吧,所以大部分都掏錢給他。而事實上50元的門票也是包括坐船的船票的,65元的門票有包含兩項服務:一是可以坐一次快艇,二是從公園門口到碼頭的這段長路可以免費搭乘景區的車。我們原打算買50的門票,而且還要和司機斗爭,讓他如最初承諾得一樣把我們送到碼頭,否則退我們5元車費。但兩位男士想感受坐快艇的刺激,加上有「上了賊船怎好輕易下來」的思想,把錢一並給交了,我們也只好算了。但暗中還是用數碼相機拍下汽車的車牌號,准備事後投訴他。我們既然買的是65元的票,當然要坐快艇去太湖仙島,但快艇是封閉的,跟坐地鐵一樣,一點也不刺激,所以這65元的第一項服務沒有什麼價值。登上太湖仙島,天空中下著蒙蒙細雨,在一處靠近湖水的岸邊,有成群的燕子在空中飛,情形非常壯觀,我從未見過那麼多鳥在空中飛舞。太湖仙島雖然不大,但景色非常美,遊人涉入其中,真的彷彿入了仙境。所以到了無錫,一定要去太湖的黿頭渚。我們在太湖仙島逗留到下午2點左右,乘船返回碼頭。我們以為拿65元的票,就可以免費搭公園的車從碼頭到公園門口,誰想當我們拿出票,竟不被認可,公園的人說你們的票是搭私人車進來的,不能坐我們公家車,要坐每人6元。我們跟他們理論,但後來才知道原來我們手中65元的票跟公園所賣的65元的票並不一樣,我們這種65元的票不能搭乘公園的免費車。我們才意識到又被那輛私人中巴車給騙了,多花了錢,卻沒享受到應得的服務。我們很氣憤,走回碼頭,一路咒罵那輛私人中巴,也咒罵哪個騙人的老者。但細想,這件事公園本身也有責任,為什麼會出現兩種不同的65元票?其實就是公園內部的人與私人中巴暗中勾結,合夥欺騙遊客。這是非常不道德的。本來我們剛到無錫時,對無錫印象不錯,但這次受騙把我們對無錫的好印象全掃光了。
我們希望無錫的旅遊業管理部門對這些嚴重損傷無錫旅遊形象的現象加以整頓。同時也提醒到無錫旅遊的遊客,不要相信私人中巴,坐公家車去旅遊點,到買票處問清情況買票,不要由私人中巴車為你買票。去黿頭渚如果不怕走從景區大門到碼頭的這段長路(約40分鍾),買50元的票就行了。
從黿頭渚回來,我們坐車去吃無錫當地有名的王興記的餛沌和小籠包。小籠包不錯,餛沌一般。下午4點我們乘汽車趕往蘇州(無錫離蘇州很近,汽車1個小時左右),無錫的行程結束。
蘇州游
我們8月13日下午5點多到的蘇州。我們住在火車站附近的鐵路大酒店,標間200元/天,打對折,我們劃到80元/天。我們之所以選擇住在火車站附近,一是因為它離我們第二天要去的拙政園和虎丘都不遠,二是我們第二天下午要乘火車去杭州,所以住在這里比較方便。蘇州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比較古樸,它的房子都不太高,與無錫的那種現代化的感覺完全不同。放下行李,我們打車前往蘇州學士街,那是蘇州著名的小吃街。剛下車我們就看到我們此行的目標,「盱?怪怪龍蝦店」的大字招牌就矗立在街口。「盱?」這兩個字,我們以為念「於台」,事實上應是「須余(音)」,它是個地名。此次旅行讓我們認識了不少難念的漢字。「盱?怪怪龍蝦店」的龍蝦非常有名,我們到的時候總店已客滿,我們只好到分店,不大工夫,分店也坐滿了,足可見其生意真是好。我們要了一份「十三香」,40元/份。上來一小盆,約有25隻龍蝦,我們又點了其他菜,四個人吃一份感覺正好。這里的龍蝦果然名不虛傳,感覺唇邊麻辣辣的,但並不辣嗓子。我平時很少吃辣的,但這次卻吃得很過癮。強烈推薦到蘇州玩的朋友一定要品嘗這里的小龍蝦!吃過飯,我們略逛逛,就打車回去休息,准備第二天游蘇州園林。
第二天,天空下著小雨。我們此次江南之行,一多半的天氣都是下雨,真是名副其實的「雨中游江南」。由於離拙政園很近,我們放棄了坐車,打著傘,漫漫溜達過去的。蘇州的房子都是古香古色的,連車站也是仿古的模式。拙政園在一個小巷子里,門票45元。拙政園不大,是私家園林,但整個園子很精緻,我們繞過假山,頓覺眼前一亮,只見水裡有滿池塘的荷花,岸上白的、粉的夾竹桃花開得正盛,再配以周圍的亭、台、樓、閣,簡直就是一小小的世外桃源。看到這,我們都不由得羨慕這園子的主人,能在此修身養性,真是天大的造化。拙政園是中華園林藝術的瑰寶,所以非常值得大家一看。最好在游覽時跟上一個團,聽導游講解。從拙政園出來我們做游2前往虎丘,虎丘門票是30元,感覺太貴了。虎丘是吳王夫柴差葬父之地,我以為會看到一個大墳墓,可什麼也沒看到。比較有意思的是虎丘塔,歷史非常古老,塔身傾斜而不倒,是個名副其實的「斜塔」。從虎丘出來,我們在一家小店匆匆吃過飯,就趕到火車站,搭乘下午的火車前往杭州,蘇州的行程結束。建議如果有時間,可以找一條老街走走,體會一下蘇州古樸的味道。蘇州人給我們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不論是酒店的前台還是計程車司機言談舉止都很文明,有耐心,這點要強於無錫,不愧是旅遊城市的市民。
杭州游
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游完了蘇州,我們的目的地自然直指杭州。8月15日晚8點多我們到達杭州。在杭州找住宿頗費了一番工夫。說了這么多,前面這幾天由於我們都由提前在網路(http://travel.elong.com/hotels/default.aspx?campaign_id=4051378)上預訂,所以基本上沒有考慮住宿的問題,但是那天忘了訂杭州的。我們到的那天是星期四,還不是周末,可問到的旅館大部分客滿,經濟實用的房間都沒有了。我們找了1個多小時才安頓下來,這是我們這次旅程中找住宿最不順利的一次。我們住在延安路附近的東坡賓館,標間260元/天,在我們旅遊的幾個城市算是比較貴的。建議去杭州旅行的朋友最好能提前安排好住宿,或通過網上預訂,也許會更經濟實惠。
第二天我們的主要景點自然就是西湖了。本來我們住的地方離西湖非常近,步行幾分鍾就可以看到西湖。但由於目前北線在施工,所以我們坐K4坐到雷鋒塔一站下。我們以雷鋒塔為背景照了相,沒有登塔,登塔要收費的,沒有必要。我們繼續往前走了約10分鍾,就來到了蘇堤。蘇堤也叫情人堤,堤岸兩邊種的都是垂柳,婀娜多姿。放眼望去就可看到西子湖,只見碧波盪漾、遊船點點。走在大堤上,只覺輕風拂面,說不出的舒爽,真是戀人談情說愛的好地方。游西湖可以坐公船也可以租私人的小船,公船是大輪船,35元/人,私人的小船就是小舟,只能容納4人(不算船工),一條船160元/1小時左右。我們最後還是租的小船,因為在西湖上盪舟,還是小船慢悠悠的有意境。西湖的私人船都是統一管理的,統一標價、統一服務,不用擔心宰客。每個小船配有船工一名,船工用單只槳劃船,同時還充當景點講解員。我們的船工是個淳樸、性格開朗的人,他一邊給我們講解,一邊和我們拉家常,還和我們開玩笑,沒一會兒,我們就喜歡上了這位船工。船工服務態度非常好,到了著名的「三譚印月」,他耐心地將船調到合適的位置,以方便我們照相。在劃船回來的路上,船工把船靠到一處岸邊,告訴我們岸上有個珍珠專賣店,市場上的珍珠都是從這里批發出去的,所以比較便宜。由於珍珠屬於杭州三寶(杭州三寶:絲綢、茶葉、淡水珍珠),所以我們就上岸去看看。這個珍珠店裡面的珍珠飾品一般打對折,船工說還能打到2、3折,可最後的實踐是還能再便宜。一條珍珠手鏈,原價760,我最後是以100元買下的,感覺非常值。劃完船,我們覺得肚子餓了,該吃中飯了。西湖岸邊的「樓外樓」非常有名,但船工告訴我們那裡價格貴,而且服務也不夠好,他建議我們去新開元大酒店,杭州的特色菜都能吃到,味道一點兒也不差,價格卻便宜許多。新開元離西湖不遠,打車10元左右。新開元大酒店的確不錯,裝修得豪華大氣,二層餐廳空間很大,能容納數十桌。我們要了當地著名的「東坡肉」、「龍井蝦仁」等,感覺「東坡肉」不錯;「龍井蝦仁」就是在炒蝦仁上灑幾片龍井茶葉,味道一般;還有一個「涼拌筍尖」,味道非常不錯。我們四人總共消費了將近100元,價格真是不貴。
吃過飯後,我們打車到汽車東站,准備前往烏鎮。杭州的形程結束。短短1天,杭州給
我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而且從我們接觸的普通杭州市民中,我們發現杭州人在談起杭州時的語氣中充滿了身為一個杭州人的自豪和驕傲,讓人欽佩和羨慕!
烏鎮游
我們去烏鎮主要是為了看看典型的江南水鄉,當時想在烏鎮、西塘兩者中選一個去看,後來我們選烏鎮。主要是因為烏鎮的名字聽著就感覺古樸。由於同行的夥伴中有一人發燒看病,我們8月16日下午5點才打車到杭州汽車東站,准備買5點半去烏鎮的票。但沒想當天直達烏鎮的票都已賣光,我們只好買到桐鄉的,再從桐鄉打車(要30元)到烏鎮。提醒大家:周末去烏鎮的人很多,最好能提前買票和提前安排住宿。我們晚飯是在烏鎮的一家飯館吃的,我們點了當地的特色菜:醬鴨(20元)、清蒸魚(38元)、姑嫂餅(10元)等,菜價很貴,味道卻感覺一般,姑嫂餅太甜了。我們也點了炒田螺,但味道卻不如我們在南京吃的,估計還是小鎮上的人廚藝不行。吃過飯,我們就到景區里去散步。景區完全保留著水鄉古鎮的格局:中間寬寬的一條河,兩邊的房子依河而建,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座小石橋將兩邊連接起來。電影《似水年華》是在烏鎮拍的,許多人也是因為這個才來烏鎮,據說這部電影拍得非常好,把烏鎮拍得很美,可惜我沒看過,有機會一定要找來看看。景區里有一間客棧是拍「似水年華」時男女主人公住的,從外面看是比別家的房子要布置得雅緻,我們問了一下價錢,標間竟然要580/晚,我們問的時候只剩下一間夫妻房,要880/晚,我們暗暗吐了吐舌頭,驚嘆電影帶給烏鎮如此巨大的商業價值。烏鎮的藍印花布是很出名的,我們逛的時候已是晚上9點多了,大多數商鋪都關門了,少數幾家還開著。我們進到一家賣藍印花布的小店,只見滿屋掛著各種藍印花布的手絹、衣服、裙子、扇子、桌布、包、帽子,不同花色,不同款式,真得很漂亮。我們幾個人不由得買了幾樣花布做紀念。這種藍印花布特別適合烏鎮那種古樸的氛圍,但你把它拿到城裡就會總覺得有點不協調。夜裡的烏鎮像個沉默的巨人,你走在河邊的青石板路上,只覺得四周靜靜的,頭頂的幾盞燈籠發出或明或暗的光。你的內心是安靜的,就像旁邊靜靜流淌的河水,那種感覺是你在城市體會不到的,說不出的特別美好。我們在景區逛了半小時左右,覺得夜色涼了,便回去睡覺,准備第二天一起早再到景區去逛。
第二天我們6點就早早起來,因為景區過了7點就要收門票,65元,我們覺得太貴了。清晨的烏鎮也很安靜,但已經有早起的婦人和老人在河邊洗沭、洗衣服。過了半小時,太陽開始升起來了,路上的人也開始增多,寂靜的小鎮開始變的喧囂起來。這時感覺烏鎮和一般的旅遊景點沒什麼區別,昨晚那種靜靜的感覺我是再也找不到了。所以建議去烏鎮的朋友最好能在烏鎮住上一晚,感受一下夜晚的烏鎮。我們7點多從景區出來,後來乘三輪車前往烏鎮的老街去看。(來回加講解,1個小時,一輛車20元)。那裡還不是景區,但據當地人說政府正准備對老街進行拆遷,准備把老街也變成景區,這招來許多老住戶的不滿。走在老街窄窄的街道上,道兩邊有賣菜的、賣水果的、賣日常用品的,還看到那種最普通的茶室:1個棚子,兩三個桌子和長椅,人們坐在一起,喝著茶,邊聊天邊看電視……總之,如果說景區是一個藝術化了的烏鎮,那麼老街就是生活中的烏鎮。
烏鎮不大,半天時間足以逛完。但烏鎮確確實實是個值得一去的地方。下午1點,我們坐上前往上海的汽車,烏鎮的行程到此結束。
上海游
上海我不是第1次去,對它興趣不大,所以這一節寫得簡略。我們8月17下午5點到的上海,然後打車到上海復旦大學。我們同伴在上海的朋友幫我們訂了第二天晚上7點回北京的火車票晚上7點多我們做55路車去外灘,因為是周末,再加上這個季節,外灘上人特別多,人山人海。由於電力緊張,外灘上的燈也沒有全亮,所以不如電視上夜晚的外灘漂亮。後來我們又去逛南京路,同樣是人山人海,就好像你不管什麼時候去北京王府井總有那麼多人一樣。不過上海的南京路比北京王府井要長,而且衣服打折打得很厲害,衣服樣子也漂亮。本想好好逛逛,可實在是太累,提不起興趣。當晚回去已經很疲倦,好在第二天沒有什麼行程驅趕我們必須早起,所以好好睡了個大懶覺,這是我這次旅行7天來第1次可以好好睡上一覺。但第二天起來,反而覺得更加疲倦,也許是這幾天神經、肌肉甭得太緊,猛得一放鬆反而不能適應罷。中午12點我們退了房,打車到火車站寄存了行李,我們便開始分頭行動。我們兩個女生去逛城隍廟,他們兩位男士去逛金融街,約好下午6點火車站碰面。我們從火車站乘64次車到城隍廟,城隍廟也都是人。我們在城隍廟吃了小吃,隨便逛了逛覺得沒意思,就又去南京路逛街。當天早晨陰天,午後開始下小雨,4點鍾後就變成中雨,我們5點半想回火車站,但在南京路打車卻打不到。後來問了一個本地人,他告訴我們最快的途徑是坐地鐵。從南京路步行到人民廣場,搭乘1號線地鐵就可到火車站。幸好坐地鐵,沒有耽誤我們的火車。晚7點,我們搭乘由上海開往北京的火車,8月18日上午9點到達北京,至此我們7天的旅行結束。對上海沒有太多的感覺,它和北京一樣只是一個現代化的都市。
小結:
此次自住旅行我們大約花費在1500-1600(不包括買東西的花費),比旅行社的報價略高(旅行社的報價在1200左右),但玩得要比跟團好。總體行程安排比較合理,錢都花在了實處。同行的四個人很團結,能夠共同配合,群策群力,共同把事情做好。且每個人獨立能力都較強,沒有給整個團隊添麻煩。建議大家在自助行之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備,例如多查閱相關的資料,尤其是網友的游記。結伴同行,最好在4個人,這樣打車、住宿都會很方便。
『肆』 三門峽婚紗攝影工作室哪家好
首先要看婚紗攝影工作室風格是否符合兩個人興趣。 根據自己的版直覺多看工作室的作品,哪家權攝影工作室符合你們的要求就先確定下來做備選。
其次搞清楚自己的婚紗照預算,看婚紗攝影工作室服務套系的價格。 婚紗攝影工作室大部分價格相差不是很大。如果自己喜歡的工作室套系內容送東西少,可以參考其他攝影工作室套系內容,但是不要只看送的東西的數量,除非你不在乎婚紗照的質量。
鄭州樂可婚紗攝影工作室
鄭州婚紗攝影外景地的選擇同樣重要。拍照前先想想自己最想去哪裡拍外景。然後再看你喜歡的婚紗攝影工作室是否在那裡拍過。如果還沒有發現去那裡的客片,要慎重考慮一下。每個工作室都有自己主打的外景,這是他們經常去的,也是最擅長拍的。哪裡角度好,幾點鍾光線棒,攝影師非常清楚。如果你指定攝影師去一個他沒去過的地方拍照。
不能說拍不好,至少他找角度找光線找感覺需要時間,而且路程也是問題,而你,也許就是他在此的第一個作品,效果好不好不確定。在選擇攝影工作室時,還應該注意考慮每家的特色是什麼。
『伍』 三門峽都有什麼大學
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三門峽共有1所專科大學,無本科院校,專科: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簡介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是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公辦全日制高等專科院校,河南省同類院校中辦學歷史最長、獲得高職教育資格最早的院校之一。學院坐落在被譽為「黃河明珠」、「天鵝之城」的三門峽市。校園東臨市區、南連天鵝湖、西接陝州古城、北承黃河故道,九曲黃河順勢環繞,千畝硯池碧波盪漾,園林綠化四季如春,層台累榭新穎別致,是莘莘學子讀書求學的理想場所。
學院佔地1400畝(另有2000畝新校區正在規劃建設中),校舍建築38萬㎡,各項教學生活設施齊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學院設有11個教學系(部)、50餘個招生專業,涉及農林、生化、製造、土建、財經、旅遊、材料能源、電子信息、文化教育、藝術設計和醫學護理專業門類,已經形成以工科為主,融理、經、文、管、教育、藝術等協調發展的專業體系。有各類在校生22000餘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8000餘人,成人電大在校生4000餘人;有教師9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5人,博士、碩士275人。校內建有面積4000㎡的體育訓練館和面積1萬多㎡的圖書館,館藏圖書100萬余冊,活力徜徉的知識殿堂盡展眼前。
憑借卓有成效的辦學發展,學院在2006年、2010年先後兩次全面通過全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後又獲得「河南省職業教育攻堅先進單位」、「 河南省豫西高職教育集團和豫晉陝黃河金三角職業教育集團依託單位」、「河南省落實畢業生就業政策優秀學校」、「河南省公眾最滿意的十佳高職高專院校」等多項殊榮,近兩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骨幹高職院校建設單位」、「河南省職業教育示範院校」,內涵發展之路越走越寬。除此之外,學院還先後成為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河南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高校基本建設管理先進單位和省級園林單位等稱號,各項事業亮點頻現。
突出教學,科研策進,「質量立校」先進理念彰顯雄厚辦學實力。目前,學院已建成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而「河南省高校節能照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三門峽生物重點實驗室」 先後通過驗收,極大地促進了學科專業建設,提升了科技服務能力。現在,學院是全國及河南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建設單位,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發展人才培養基地、河南省新農村建設科技培訓基地、河南省高校數字化校園示範工程建設單位、河南省示範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單位、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的「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等;並取得各項科研成果1600餘項,出版專著(教材)20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1200餘篇,獲獎科研項目180餘個,其中,生物技術研究和數控機床研發等10餘項通過省級鑒定,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學院按照培養「品質優良、技術精湛」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構建文化育人和專業育人「兩大育人體系」。 目前已建成建築、模具、數控、汽車、金工、電力、生物、化工、旅遊、物流和應用電子、軟體技術等涵蓋各專業門類的實驗實訓室109個,其中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實訓基地2個、省級示範性實訓基地6個,並與企業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21個。通過開展以實訓基地建設為保障的全面教學改革,在促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創新」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崗位主導 項目帶動」人才培養模式,使教學內容、學生技能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從而實現畢業生「能就業」、「會就業」和「就好業」的目標。多年來,學院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用人單位滿意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學院除與50多家大中型企業和研發中心開展訂單式合作辦學模式,更與中德諾浩公司、中青旅集團、廣東永順集團、人本集團合作成立企業制學院,校企深度合作進入全新階段,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和空間。
學院擁有完善的學生資助體系,對品學兼優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獎貸助補政策,其中國家獎學金8000元/生/年;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生/年;國家助學金人均3000元(覆蓋面約20%);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最高額度達6000元/生/年。同時,學院還設有「自強之星」等多項獎學金和多種勤工助學崗位,以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學院與英美等多個國家的多所高校開展國際合作,其中與英國提賽德大學合作的機電一體化和會計電算化2個專業,與愛爾蘭唐道克理工學院合作的建築工程和生物制葯工程2個專業,均已納入統招計劃,為學生出國深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中原經濟區」建設號角響徹雲霄,「四大一高」戰略藍圖宏偉鋪就,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崤函大地上,處處春潮湧動,展示出勃勃生機!學院將堅持「立足三門峽,面向金三角,服務大中原」的辦學定位,不斷強化人才培養、持續加強內涵建設、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大力推進技術創新、腳踏實地服務社會,在「特色鮮明、質量過硬、省內一流、人民滿意」的發展道路上闊步前進,朝著建設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宏偉目標而全力奮斗!
『陸』 關於改革開放三十年三門峽變化的調查報告
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每每聽到這首歌曲的時候,我總會回想起小學時代跳集體舞的我。年少懵懂的我,只看到家鄉日新月異,卻不知道變化何起。如今到了弱冠之年,才真正地意識到,原來自己活在了這么一個奇跡的年代,這么一個春天般的年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在炫麗陽光下生活,我們是幸福一代。
我忍不住開始設想,在三十年前,那個剛剛經歷了十年動亂的中國,面對著被高喊「革命」的造反派們折騰得烏煙瘴氣的國家,面對著國人仍舊停留在意識形態斗爭上的守舊思想,面對著毫無經驗和先例可循的窘困境地,那個老人,他需要何等的勇氣與膽魄,才能作出決策,提出了導致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改革開放」?
在春天的滋潤下,我不斷地汲取社會給我的養分。長輩們經常言傳身教,要我珍惜現在學習的環境。我無法完全設身處地地去體會父輩們求知的艱辛,然而,回望十多年來的求學生涯,我的路確實如同在春風的關懷下延續。嶄新的桌椅,明亮的教室,詳盡厚重的字典,還有連接世界的電腦等等。這對比長輩們的曾經,何啻天壤雲泥。掛在他們嘴邊細說的當年,像首遙遠的童謠,故事曲折而晦澀。彷彿那些落後已然百年,回望起來只剩對偉大改革開放的感慨。哪怕是現在的我,看到自己曾經的小學,也由不得心生感味:當年的學校哪有現在如此美麗和設備齊全呢?
在春天的滋潤下,王家榭家堂前偶爾才可看到的燕子,如今已經是老人手中的養鳥。「什麼是家裡富裕的象徵?三轉!衣車的輪子轉,手錶的指針轉,還有就是收音機轉好的線圈。」這是父輩們的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衣車早就淘汰了;縫紉的工作被一再細分;手錶從實用品變成了裝飾品;數字公路鋪天蓋地,網路工程一城再下一城,虛擬生活豐富人類文化……這么的一切一切變化,細算起來不過二三十年。這難道不是奇跡嗎?
在春天的滋潤下,身邊的細節無處不在升級。衣服變了,從以前慈母手中的線,變成了一件件華麗的衣裳,三十年前有誰會想去穿上華麗的宮廷裝拍下自己美麗的一刻呢?飯菜變了,從以往的單調的一雙筷子,變成了餐桌上完備的餐具,三十年前有誰會想人們會喜歡吃生魚片呢?茶葉變了,從往前一塊大餅似的包裝變成現在經過高溫殺毒的茶包,三十年前有誰會想茶也可以變成一罐得體的飲料呢?出行的方式變了,從以往的自行車時代變成了如今的汽車時代,便利的公共交通時代,三十年前有誰會想到公交車裡面有電視看、地下有列車飛奔呢?
在春天的滋潤下,思想也在拔節成長著。中國入世申奧、嫦娥奔月,劉翔的中國速度趕超了世界記錄,中華民族越來越因國家而自豪。長年酣睡的東方民族,在改革開放的春雷中開始蘇醒,演繹東方神起的傳奇。用世界的眼光看未來,用先進的思想自我武裝,中國人自信滿滿地走上世界的政治經濟舞台。經濟的全球一體,文化的相互滲透,無不有國人的努力和足跡。
泡上一杯清茶,回味生活點滴,這是現在的我。如果我活在二十年前呢?恐怕就是裝上一杯開水,在台燈下執筆伏書,為了生活在紙上默默耕耘吧。父輩們的那種生活是那樣的熟悉,卻又那樣的陌生。我們也難想像那種票證的日子,就如同我們的下一代也難想像我們怎麼能對著如此「落後」的機器去記錄自己的生活一樣。
繼往開來,我們走著一條前人未曾涉足的路。這不可能是康莊大道,甚至會滿鋪荊棘。改革開放讓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奇跡不斷延續下去,春風也將在這片名為神州的土地上獵獵不息。
停筆,涌動的思潮久久難以平息。穿越了三十年時空的斷想,回響在耳邊的是老人那濃濃的川音,「發展,唯有發展才是硬道理!」
『柒』 三門峽市局中位置
三門峽市第四中學
單位名稱 三門峽市第四中學
地 址 三門峽市黃河路中段 郵 編 472000
負責人 魯桂傑 職 務 校長兼黨總支書記
電 話 傳 真
重要獎項: 2005年3月:獲十一局先進女職工集體。 2005年7月:獲十一局第二屆「大禹杯」職工乒乓球比賽團體第二名 2005年7月:獲十一局職工文體活動優秀組織獎 2005年12月:獲湖濱區社會治安綜合理先進單位 2006年3月:獲湖濱區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稱號 2006年3月:獲「十一局雙文明先進集體」稱號 2006年3月:獲「十一局新聞宣傳先進單位」稱號 2006年3月:獲「十一局計劃生育先進單位」稱號 2006年5月:獲三門峽市五一勞動獎狀 2006年5月:獲三門峽市職業道德十佳單位稱號 2006年5月:第七屆中學體育晨光杯團體第三名。 2006年6月:獲三門峽市教育局「三理」知識競賽二等獎 2006年8月:獲三門峽市「文明學校」稱號 2006年9月:三門峽市第三屆文化藝術節「精神文明獎」 2006年8月:三門峽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先進單位 2006年9月:三門峽市課件大賽優秀組織獎。 2006年11月:三門峽市直教育系統跳繩比賽團體第三名 2006年11月:三門峽市第四屆高中生詩歌朗誦大賽二等獎 2006年12月:三門峽市市級示範性初中 2007年3月:三門峽市湖濱區愛國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2007年3月:三門峽市湖濱區無邪教示範單位
三門峽市第四中學,史稱"局中"--水利水電部第十一工程局中學.
後被收編,也可以理解為被教委招安.
隨著上世紀五十年代黃河三門峽大壩的修建誕生了"水利水電部第十一工程局",為解決局職工子女就學問題,十一局創建了三所學校,其中"局中"就包含在內.
局中,由初中部和高中部組成.校內環境良好,樹木成蔭.各種設施較健全.當今室內設計中流行的"雙衛"理念,早在幾十年以前便出現在局中這片沃土之上了."雙衛",分別座落於校園內的東北角和西南角,呈對角狀分布,貌似是在從側面向廣大市民展示局中學在理科教育教學方面有著市直其他學校無可比擬的精湛技藝.從而提高生源數量.十分卓越.
校內合弦鈴音,支持真人真唱,外置揚聲器,內置音箱遍際.在市內同行業中雖算不上是"引領時尚",但也不愧於"部分與時俱進"的現代化學校之稱號.
自新的上下課提示設備投入使用以來.學生們上課的課堂活躍程度有了顯著的提高,"惟政教處不能征服"之局面時常出現.糾其原因,我們不能把主要矛盾歸於校方,畢竟<<不如跳舞>>不是校領導唱的.如果,陳慧琳不唱它,學校也就不會"選曲不當"了.另:鑒於<<不如跳舞>>為上個世紀的產物,說局中學不夠與時俱進不無道理.
關於鈴音,市一高同樣存在令人深思的問題:什麼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還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著小書包----兒歌?!幾千名17.8歲的青少年,腦海里時時刻刻回應著兒時的片段,給人的感覺彷彿是時間後退了."人總是要向前看的",市一高讓學生們"看"到的是十歲之前,所以,一高是市級模範;而局中讓學生們看到的是十歲之後,所以,局中不模範.("市一中"是省級模範,那麼,它的鈴音該不會是媽媽胎教時放的曲子吧?!)
在局中,沒能同時進步的還有煤渣鋪的跑道,與白色的操場相互呼應著,形成了"黑白配"的效果.還有那屹立了幾十年的總讓人感覺要倒而不倒的教學樓,紅色的建築物,蘇式的建築風格.從任何角度去瞻仰她,都算的上是一種欣賞,對局中人艱苦樸素精神的欣賞.大有"畫中有人在看畫"的味道.
對於局中學生來講,有幾件事情是必知的:班裡那台電視機只有在新生入學時的教育課上使用,播放的內容不過是校領導的寒暄之詞.閉上眼睛聽就可以了.對保護學生視力,校方做出了重大貢獻;以及,那附在牆上的傳說中會"隨時且不間斷開啟"的擁有著百萬像素的監控設備,從來就不會啟用;第三件事.學校食堂中出售的炒麵很有味道.至於其衛生狀況,就只能依照向裝面條的桶里吐口水的人的健康程度了.
在軟體師資方面,局中可謂廣招八方賢,雲集才了許許多多的實力派&隱藏派大師.
從初中部到高中部.類猿人等靈長類動物,貓科,犬科及異族,生物種類之豐富令人切齒,撰寫了人類與類人和諧相處的新篇章.對部分任教人員而言,僅"普通話"一項,能從他(她)嘴裡擠出來就已經很美麗了,不要苛求標准.從而推動了局中學另一教學發展方向的發現速度.對方言的學習,成為局中學子後天自然習慣.掀起了一股對地方文化研究的浪潮.
與此,同樣不能奢求的還有局中學的微機課.教學所使用的學生機,不是"286"的,也不會比"586"先進到哪去.一學期,百元左右的電教費,學到的東西還沒有自己去網吧玩游戲的收獲大.且上網奇卡,登陸QQ,"請稍候",一下讓你候半個多小時,一點都不見外,從不客氣.鍛煉了個人意志.只怪鍛煉的深度有限,機會也很少.估計每學期多交二百元,鍛煉的效果很明顯些.同時可以激發人的暴力傾向.
繼非法集資自來,辦學校可能是一個較合法的斂財手段.
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十一局中學依然那麼不甘落後.一個擁有幾十年歷史的學校,為祖國,為社會輸送了大批有識之才,他們思想端正,品德高尚,為人正直.學校積極開展各項活動,組織學生學雷鋒,組織教師學馬列.並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地進行考察,對思想態度不端正的人員進行多次地深入地教導,以幫助其積極進步.
放眼局中大門,"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的口號喊的那麼響亮.局中人正用著自己所特有的方式向市民兌現著自己的承諾.到底是什麼方式,沒人知道.
『捌』 在「三門峽」的苦樂片段
黃輝璧
20世紀50年代,我有幸參加了一段「黃河三門峽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地質勘探工作。現在,就讓我打開記憶之窗,記述那一時期的一些苦與樂。
1955年10月上旬,我和蔡石泉等一行14人,由張洪生帶隊,來到河南陝縣會興鎮的史家灘黃河三門峽地質勘探總隊。
初到史家灘,我被分到壩址二隊任地質隊長,主要任務是按前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分院制訂的規程、規范,搜集鑽孔岩心柱狀剖面及壓水試驗等資料,為以後設計大壩提供地質依據。這項工作於次年四五月份完成,此後調會興鎮供水隊工作。沒過多久,又讓我去鄭州「黃河水利委員會」搜集山西境內、涑水河口擬建土壩的相關資料,當年冬天就是在山西永濟縣的孟盟橋村(涑水壩區)度過的。1957年初,我又被調回史家灘總隊部,接受在大壩下游右岸的斜坡地帶(主要為崩塌堆積)擬建「拌和樓」而進行的坑探任務,共4人由我負責,直到該項工作結束。除提交了試坑展示圖、剖面圖及立體圖外,還提交了一份坑探報告初稿。後接北京部局的調令,在會興鎮與三門峽通火車的第一天(1957年12月1日),離開了史家灘,與賈工同車返往北京。
壩址二隊當時的工作區是在黃河三門峽大壩左岸,有8台鑽機,分散在河谷和山上各地。鑽機上的地質員有24人(其中來工地實習的學員20人)。鑽機地質人員的任務,主要是做鑽探岩心編錄和鑽孔壓水試驗,並對其質量把關;而我的任務,則需在8台鑽機之間,不分日夜晴雨地游動檢查、處理地質問題。對一個剛出校門不久的女同志來說,的確感到重壓在身。每天吃飯常不能按時,睡的都是囫圇覺。從1955年初冬到次年初夏,半年多我都是在緊張、勞累、甚至是驚恐中度過的。
記得初到壩址駐地,日夜都聽見滔滔的黃河水奔騰咆哮之聲,再加上響徹山谷的鑽機轟鳴聲,既讓人興奮,又難以入眠。黃河水混濁似泥漿,但它卻是鑽探用水和我們生活用水的唯一來源。這種惡劣環境和生活條件,對於野外工作人員來說倒也都是平常小事,最使我為難的是要單身到各處鑽機上去。爬墚、過溝,往返周折,這些體力消耗都可以忍受,最讓我發怵的是害怕遇上野獸或壞人,特別是深夜獨行。那時的黃河岸邊並無人家,又聽說時有餓狼出沒,但一切為了工作,天大的困難也要硬著頭皮頂過去。所以我出行常常帶著一根竹棒子,一是為了壯膽,二是上山拄著省力,雨雪天又能防滑,更主要的還是為了防「獸」。
記得有一天深夜,突然接到山上鑽機叫我的電話,我便立即起床,拿起手電筒和唯一的防身武器竹棒子上山了。亱空如墨,隻身夜行,本來己是戰戰兢兢,當走到半山腰儲水池附近(必經之地),突然聽到一聲吼:「誰」?「啊!黃隊長」。護池人的這一聲吼,幾乎把我嚇癱在地,心都快從嗓子眼裡跳出來了。但是面對這位值班員,我只能強作鎮定仍「虎」著膽子(同學送我的外號「老虎」)繼續上路了。
有一天,在山上處理完壓水試驗問題後,已近黃昏。沿原路下山路遠費時,還得摸黑,於是就另選一條由鑽工走出的小路,想及早返回。但這條路較陡,稍不留心就要摔跤。此前也從這條山路上走過,沒感到怎樣,於是就大膽地走這條近路了。等走到一處由厚層礫岩組成的陡坎(近於直立)上,我就有點發怵了,怎麼辦呢?看看灰暗的天空,夜幕將垂,前進不能,後退不得,真是騎虎難下。猶豫之後決心前行。於是我只好蹲下,慢慢往下蹭。好不容易過了險段,懸著的心,稍一放鬆,忽又踩上了小石子,呼嚕一下子像坐滑梯一樣,「出溜」了五六米遠才到底,我驚恐地癱倒在岸邊河灘上,好半天才回過神來。幸好陡坡不高,只是有驚無險,這時,我才真正的懂得了「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句話的真正涵義。
另一次在山上,正巧趕上天降鵝毛大雪,不一會兒就積了約20cm厚。極目四望,到處都是銀裝素裹,一片白茫。就是這場大雪,使得在山上工作的人受苦了。糧、菜一時送不上來,水管也被凍裂,隨時都有「斷頓」的可能,不得已,只好融雪當水,分吃有限的糧、菜。我也被困在山上3天,與大夥兒同甘苦。但鑽機上少有女同志,我又多了個「睡覺難」的問題,非常不方便。
說來湊巧,正在這時有一台鑽機發生掉鑽事故,山下的鑽探技術員上不來,機長和鑽工們已圍著孔口撈了幾個小時。平時我到鑽機上,機長也常讓我扶扶給進把,感受一下不同岩層的軟硬情況。這時機長見我在圍觀,他讓我也試一下。試就試。於是工人們幫忙提鑽桿,我則扶住鑽桿輕輕移動,耐心憑感覺在鑽孔中摸索起來。一次、兩次、三次……感覺「對」上了,馬上讓工人擰緊、提升,成功了!大夥都非常高興。
為了防止三門峽庫區蓄水後水位抬高後,引發支流涑水河水倒灌,淹沒運城鹽礦等重鎮,特在山西解州召開一次有各方面人員參加的會。事前,我已從鄭州「黃委會」取回涑水壩區的圖紙和相關的資料,供會議討論。討論中提到了庫區邊緣古老片麻岩系的片理可能滲漏問題,所以賈工就要親自去中條山(古老岩系)觀察一下。會議結束的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帶領我和另一地質員楊見松、還有一位「中國青年報」駐河南記者,帶著干糧和水,一起出發了。我們一路翻山越嶺,穿越中條山,同時進行地質觀測。由於我的疏漏,在鄭州沒有取全中條山這部分圖紙,所以只好採取原始的地質踏勘方法,以步代尺,進行地質測量,分析片理的可能滲漏問題。賈總給我們分了工:他帶小楊實地觀察、測量,我作記錄並畫路線地質剖面圖。一起忙了一天,傍晚時分才到山西芮城境內的一戶農家住下。
這一天雖然很累,但卻收益頗豐。特別是賈工那種對工作兢兢業業、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6年「五一節」前夕,我的戀人(現在的老伴),從北京到工地看我來了。當晚賈總一看到我們就說:「在這結婚吧!我給你們主婚」。地質科的同事們也都起鬨,羞得我臉、脖子都紅了。就這樣,第二天一早我倆就拿著介紹信,搭乘工區的敞蓬班車,到15km外的會興鎮政府領了結婚證。將近傍晚,又搭乘那輛班車返回史家灘。剛一下車,具體籌辦的當事人、老同學蔡石泉(外號「石頭」)就把我們領到「新房」里去了。所謂「新房」,就是同事們臨時騰出的一間簡陋工棚,雖然是竹泥巴牆糊了些舊報紙,多處破落通風又透光,但卻被布置得煥然一新。床上是紅、綠緞面的兩床新被,窗上貼著喜字窗花,桌上擺著花、鏡子和盤裝果糖,牆上還貼了一幅當時流行的「天仙配」彩印畫,房中央也被拉上綵帶和綵球。經過這一番精心裝點,倒也真成了間喜氣洋洋、像模像樣的「新房」了。
那天晚上,「石頭」讓老同學董志良招呼「新郎」,我則穿了一件為我備好的紅、綠花色連衣裙,頭上用綵帶扎了兩個「小刷刷」,就這樣一起來到婚禮現場(能容四、五十人坐的大辦公室)。只見那裡也被掛滿了花花綠綠的綵帶,中央還吊了個帶穗兒的大綵球;四周桌上擺滿了各色糖果、水果、花生、瓜子等食品;隊友們或坐或站擠滿了一屋子,早就在等候「新人」的到來。
婚禮的戲幕拉開了,主婚人賈工講完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後,會場就翻騰起來,嬉戲不斷升溫,直鬧到總隊電影散場(當晚總隊有電影),大夥才盡興而去。我們夫婦的終身大事,就在這樣簡朴、友善、熱烈、浪漫的氣氛中戲劇性地完成了。
近半個世紀時光已經流去,現在我們已兒孫滿堂時近暮年了,但在三門峽的那一幕卻永遠難忘。1994年的「五·一」節,我和老伴又舊地重遊了。站在雄偉的攔河大壩上,感慨萬千!除了那些難以洗卻的苦、樂記憶之外,的確真誠地感謝賈工、蔡石泉、董志良和其他為我們籌辦喜事的人們。
三門峽工地,當時經常有人來參觀,特別是1957年4月「大壩開工典禮」以後,各路媒體都紛紛進駐報導,大家也都友好相處。此時,北京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的導演陳健和攝影師大徐等也來到現場。他們每天都到各處拍攝沸騰的施工場景,計劃完成一部從勘探、施工到大壩建成蓄水發電的系統記錄片。所以在一個星期天(時逢端午節),陳導就邀請賈工帶上地質人員,到河左岸一處具有傳說特色的「米湯溝」,給大家講故事、拍記錄片,大夥都興致勃勃地跟著去了。
我們首先穿過為施工方便,而架設在「三門」(鬼門、神門、人門)之間島上的吊橋,雖然搖搖晃晃,但比剛來時用架在黃河鋼纜上的手搖斗車過河,要安全和方便多了。一路說笑,氣氛輕松,沿河灘上行到米湯溝,再從溝口的小山脊爬到山頂的禹王廟(已成一堆瓦礫),這里就可以鳥瞰峽區了,也是我到工地近兩年來,首次有機會看到三門峽全景。遙望遠方,只見黃水滔滔涌躍「三門」,在陽光照射下好似黃燦燦的緞帶飄向遠方,甚是神奇妙觀!再聯想到工區內尚有「三門」、「梳妝台」、「張公石島」、「中流砥柱」等諸多名勝,雖然近在咫尺,也都無睱顧及觀賞。於是一種地質工作者艱苦奉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就在這時,陳導發話了。他讓我們站在禹王廟廢墟上,賈總站在中間高處,真的講起了「米湯溝的傳說」故事,我就站在他的左邊,和大夥一起圍著他聽得津津有味,攝影師及時攝下了這一幕。那天,我們各自都顯得非常豪邁、自然。後來,陳導送我一張有我在內的3人特寫照片。在現場的同事,也拍了一張正在拍攝中的現場場景。這兩張老照片,我一直保留至今。
「文革」初期,我在西安礦業學院工作,我的學生見我說:在《黃河巨變》中有您的特寫鏡頭。後來,鄰居的女孩,從某期刊中撕下來的單頁插照上,也有《黃河巨變》的照片。在我的特寫照片旁,注有「戰斗在黃河峽谷上的姑娘」字樣。於是我明白了,就從那一天起,我已「永遠地」變成了和黃河有著不解之緣的「姑娘」了。
回首往事,「三門峽」時期的工作、生活總不能忘卻。每一個參與者都會記得,那時的「三門峽」猶如戰場,人們都在齊心合力地艱苦奮戰;它又是座大熔爐,使得我們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年輕人都得到了磨練、成長(我要特別感謝賈工、夏工大膽地啟用和充分信任我,給以經受全面鍛煉的機會,為我日後的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礎);也正是在這種團結、振奮的環境里,釀成了彼此關愛的深厚友誼;甚至造就了風暴襲來,能笑面人生的坦盪胸懷。朋友們幾十年後再相見,仍倍感親切。我此生都以能夠參與這項偉大工程而感到榮幸!
2004年9月於西安
『玖』 三門峽哪裡的婚紗攝影照的好
結婚新人想知道,在鄭州婚紗照哪家好?有時候別人認為好的婚紗店裡面的拍照專風格,也許並不是屬新人想要的。結婚新人在選擇鄭州的婚紗照攝影樓前,要先確定好自己的婚紗照風格。並以此為依據,去對鄭州的婚紗照影樓進行選擇。
鄭州樂可婚紗攝影工作室
對婚紗照進行選擇時,不能單從性價比方面去考慮,也要注意婚紗影樓的服務質量。結婚新人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價格而忽略了自身對婚紗照的風格要求。在選定婚紗影樓前,可以看一下影樓為普通客戶拍攝的選片小樣。選片小樣中包含了婚紗影樓的婚紗拍照風格以及照片質感。
避免隱形消費
有些婚紗影樓在前期的服務非常好,可在後期新人選片的時候對新人坑一筆。影樓中可能會有專門的選片師幫新人選擇照片,在選片的過程中,會對新人盡可能的誇張照片,進而讓新人多選照片。一般來說,超過套餐要求的照片,需要新人額外購買。
『拾』 我要去河南的三門峽市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去,請知道的給我說下去的車次好嗎
我家住在開發區那,我給你說吧。
你下了火車,出站後下去右邊的路邊有一路車站。你可以去那坐車,那裡是直接到開發區那的風景區門口。不過鑒於你對這里不熟悉,我覺得你可以打的過去。三門峽的計程車一般式千里馬和東風雪鐵龍這兩樣車,別的盡量不要坐,黑車更不要坐。不要擔心他們會繞路。這個忽略。民風還算淳樸,呵呵。你說去哪,就可以了。小城市的人沒那麼壞信仰。放心 呵呵。 上面的朋友說2路9路均到,可能吧,但是怕你跑丟,你可以1路車做到開發區,然後再打的。 省很多錢。既然到那公司,肯定有人聯系,所以盡管來,沒點問題。 小城市 好找。呵呵
計程車找不到的話,可以打0398 2830555,這個是他們的叫車電話。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