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做道場
㈠ 農村做道場怎麼通知客人
農村做道場通知客人可以通過微信、簡訊、電話或請柬等形式,不管哪種形式,都要提前2-3天把時間、地點告知客人。
㈡ 道場的農村道場
有些地方曾經是修道者聚居,他們建設房子通常會在門前留一廣場,經常有客和很多慕名來的和其它同道就會坐在廣場講經說道,逐漸在這些區域的其他百姓也受其影響,也會將這種文化發揚光大,使得很多地方都農家的房子都設道場,其實最初都來源於修道之人傳道講經之場,如目前土家話還把朋友親人之間的閑聊說成講經,並且這種房子設道場的文化也是受土家文化影響,那裡的道信仰很久遠
㈢ 「做道場」是怎麼回事
道場原指佛成道之所。如《大唐西域記》卷八稱釋迦牟尼成道之處為道場。又稱菩提道場、菩提場。後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學道的處所。如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的道場。這也是廣義狹義的分法。
做道場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規模較大的誦經禮拜儀式。如水陸道場、慈悲道場、天師道場等。佛教徒誦經、禮拜、修道的行為,超度亡人的法會等等。
另外,道場亦被用作寺院的別稱。在寺院里做佛事做法事也是做道場。
簡言之,修法行道之處即是道場。把修法行道之功德迴向某人,即是為人做道場。
㈣ 道場是什麼意思
泛指指修行學道的處所。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規模較大的誦經禮拜儀式。如水陸道場、慈悲道場、天師道場等。
作道場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規模較大的誦經禮拜儀式。如水陸道場、慈悲道場、天師道場等。佛教徒誦經、禮拜、修道的行為,超度亡人的法會等等。
佛、道二教誦經、禮拜、修道的場所。佛教徒誦經、禮拜、修道的行為。
唐柳宗元《南嶽般舟和尚第二碑》:「遠大師修明要奧,得以觀佛,浩入情海,洞開真源,道場專精。」
另外,道場亦被用作寺院的別稱。在寺院里做佛事做法事也是做道場。簡言之,修法行道之處即是道場。把修法行道之功德迴向某人,即是為人做道場。
(4)本地做道場擴展閱讀
四大菩薩道場簡介
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征,文殊表智慧、觀音表慈悲、普賢錶行踐、地藏表願力。
四大菩薩信仰之盛形成就了四大名山道埸,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的觀音菩薩道場,四川峨嵋山的普賢菩薩道場和安徽九華山的地藏菩薩道場,故稱為 「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從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說。
按照「 智、悲、行、願「 四大菩薩道場簡介如下:
1、文殊菩薩道場五台山,大智,從風,金五台,象徵「智慧」,坐騎青面獅口首仙即青獅;
五台山位於中國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地區五台縣東北隅,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據傳為佛教中文殊菩薩的道場。它座落與「華北屋脊」之上,景區總面積達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分別是東台望海峰、南台錦綉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葉斗峰,頂無林木,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
這里現有寺院台內39處,台外8處,共47處,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五台山也是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因此受到西藏、內蒙等地中國少數民族的尊崇。
2、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大悲,從水,銀普陀,象徵「慈悲」,坐騎金毛犼賽太歲即朝天吼;
普陀山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灣出口以東約100海里處,屬於舟山群島,全境為舟山市普陀區普陀山鎮。全島面積僅12.5平方公里,呈狹長形。最高處為佛頂山,海拔約300米。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座落海上的佛教勝地,具有「海天佛國」的美譽。普陀山相傳是觀音菩薩的道場,現有二十多座寺庵,其中最大是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3、普賢菩薩道場峨眉山,大行,從火,銅峨眉,象徵「德行」,坐騎黃牙老象即靈牙仙。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79.3米。地勢陡峭,風景秀麗,有「秀甲天下」之美譽。氣候多樣化,植被豐富,共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遊人討食,勝為峨眉一大特色。
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廟約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廟,佛事頻繁。據傳為佛教中普賢菩薩的道場。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4、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大願,從地,鐵九華,象徵「願力」,坐騎諦聽;
九華山位於中國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山勢雄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有「東南第一山」之稱。九華山漢時稱陵陽山,南朝梁陳間稱九子山,相傳唐代詩仙李白游山後做歌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故易名九華山。
唐開元年間,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卓錫九華,修行75年,99歲圓寂,被認為是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被辟為地藏菩薩道場。明清時達到鼎盛。九華山在鼎盛時期盛時有寺廟300餘座,現在開放寺廟有93座,其中國家重點寺廟9座,省級重點寺廟30座,佛像萬余尊,文物2000餘件,僧尼700餘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菩薩道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場
㈤ 農村喪事立靈、做道場
城市農村都有正常
㈥ 何為「做道場」
原指佛成道之所。梵文Bodhimanda的意譯,音譯為菩提曼拏羅。如《大唐西域記》卷八稱釋迦牟尼成道之處為道場。後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學道的處所。如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的道場。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規模較大的誦經禮拜儀式。如水陸道場、慈悲道場、天師道場等。
佛、道二教誦經、禮拜、修道的場所。晉支遁《五月長齋詩》:「騰波濟漂客,玄歸會道場。」《魏書.釋老志》:「[始光間]崇奉天師,顯揚新法,宣布天下,道業大行......遂起天師道場於京城之東南,重壇五層,遵其新經之制。給道士百二十人衣食,齊肅祈請,六時禮拜,月設廚會數千人。」唐王昌齡《諸官游招隱寺》詩:「回指岩樹花,如聞道場鼓。」《宋史.真宗紀三》:「秋七月癸巳,上清宮道場獲龍於香合中。」
佛教徒誦經、禮拜、修道的行為。唐柳宗元《南嶽般舟和尚第二碑》:「遠大師修明要奧,得以觀佛,浩入情海,洞開真源,道場專精。」
僧尼誦經超度亡人的法會。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人間天上,看鶯鶯強如做道場。」《水滸傳》第三回:「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紅樓夢》第十五回:「只有幾個近親本族,等做過三日道場方去的。」
㈦ 在家居士怎樣辦道場
我在幾年時間里深深地體會到辦一個如理如法的道場是多麼不容易。雖然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討、共同修行,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是有一部分人在道場上很難遵守制度。 還是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你要阻止他(她)們,他們又不願意聽,心裡還生煩惱。難道辦一個如法的道場就這么難嗎? 我們大家來這個道場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都應該遵守道場制度,達到我們往生西方的目的。 我把幾年中道場上出現的問題說一下,讓我們大家共同探討。我和一位大娘在她家辦了一個念佛道場,大娘提供茶水、場所來方便大家,每天下午念三小時佛。剛開始就我們兩個人,二十天後逐步開始有居士來念佛了,可是天冷呀、天熱呀就不願意來了,三年半過去了,道場才穩定下來。在以後的幾年裡道場念佛的居士越來越多,出現的問題也是各種、各樣。來道場的居士各有所求,有求就求吧,以後逐漸明白道理就不迷信了,可是很多居士把道場變成了聊天場所,東家長西家短,說個沒完。經常做一些和佛法無關的事情,什麼折元寶,做一些手工活,大家想想在道場里邊做邊念能清凈下來嗎?大娘為我們提供的是念佛道場,不是交流中心,做活動的場所。大娘的目的是讓大家聚到一塊共同探討佛法,共同念佛,互相促進,早日回西方老家。 我們每天下午三個小時的專念,有人還是想念這念那,擾亂道場,大家試想一下大娘把家做道場,為的是什麼?本意絕對不是讓大家有一個聊天幹活的場所。我們作為一個居士,護持道場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大家都想讓諸佛菩薩、龍天護法保佑我們,但我們連最起碼護持道場的道義和義務都沒有,不老老實實修行,諸佛菩薩、龍天護法能保佑我們嗎? 我們沒有出離心,根本就不能感應道交,因為你看不破,放不下,該做得事情什麼也做不到,不該做的事情一件也不少做。如真正有出離心,什麼也能看破,什麼也能放下,當下就能感應道交,就能應了那句佛門之中有求必應的話了,而且慈父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往生西方了。 要想達到大家祈求的和所想的,一定要如理如法,勇猛精進修行,專修、專念,一句佛號念到底,往生西方、即生成佛。阿彌陀佛! 摘自 凈土修行必讀第二集
㈧ 人死後做道場有哪些步驟
這是出家人,,師傅,,道士的事,,有專門的儀軌!
㈨ 做道場是要下葬後才能做嗎
按照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民間喪葬習俗,親人逝去之後,一般都是在做完道場之後,再下葬。新時代,移風易俗,提倡文明喪葬,一切從簡,現在很多地方都不做道場了。
㈩ 如何建立自己的道場
心外求道,求法,求佛,即為魔,即外道,非佛弟子。
大般涅槃經:
無所得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聲聞緣覺菩提。菩薩永斷二乘菩提。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善男子。汝之所問亦無所得。我之所說亦無所得。若有所得是魔眷屬非我弟子。
維摩詰所說經: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凈,則佛土凈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凈,而是佛土不凈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雲何?日月豈不凈耶?而盲者不見。」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凈,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凈,而汝不見。」(非此地不凈,是人心不凈,非此地不能成佛,是人無成佛之心,別有妄趣所執)
佛告光嚴童子:「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光嚴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出毗耶離大城,時維摩詰方入城,我即為作禮而問言:『居士從何所來?』答我言:『吾從道場來。』
我問:『道場者何所是?』
答曰:
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
發行是道場,能辦事故;
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
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
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
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
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故;
精進是道場,不懈退故;
禪定是道場,心調柔故;
智慧是道場,現見諸法故;
慈是道場,等眾生故;
悲是道場,忍疲苦故;
喜是道場,悅樂法故;
舍是道場,憎愛斷故;
神通是道場,成就六通故;
解脫是道場,能背舍故;
方便是道場,教化眾生故;
四攝是道場,攝眾生故;
多聞是道場,如聞行故;
伏心是道場,正觀諸法故;
三十七品是道場,舍有為法故;
四諦是道場,不誑世間故;
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
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
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
一切法是道場,知諸法空故;
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
三界是道場,無所趣故;
師子吼是道場,無所畏故;
力、無畏、不共法是道場,無諸過故;
三明是道場,無余礙故;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
如是,善男子!菩薩若應諸波羅蜜,教化眾生,諸有所作,舉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來,住於佛法矣!』
說是法時,五百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