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房產招聘 » 韓信求職記

韓信求職記

發布時間: 2021-02-17 15:32:46

1. 韓信的經歷

究竟韓信,是何等人物?聽小子約略敘明。信為三傑中人,自應補敘明白。信本淮陰人氏,少年喪父,家貧失業,不農不商,要想去充小吏,也屬無善可推,因此游盪過日,往往就人寄食。家中雖有老母,不獲贍養,也累得愁病纏綿,旋即逝世。南昌亭長,頗與信相往來,信常去吃飯,致為亭長妻所嫉。晨炊蓐食,不使信知,待信來時,好多時不見具餐。信知惹人厭恨,乃掉頭徑去,從此絕跡不至。便是有志。獨往淮陰城下,臨水釣魚。有時得魚幾尾,賣錢過活,有時魚不上鉤,莫名一錢,只好挨著飢餓,空腹過去。會有諸老嫗瀕水漂絮,與韓信時常遇著,大家見他落魄無聊,當然不去聞問。獨有一位漂母,另具青眼,居然代為憐惜,每當午餐送至,輒分飯與信。信亦飢不擇食,樂得吃了一餐,借充飢腹。那知漂母慷慨得很,今日飼信,明日又飼信,接連數十日,無不如此。與亭長妻相較,相去何如!信非常感激,便向漂母稱謝道:「承老母這般厚待,信若有日得志,必報母恩。」道言甫畢,漂母竟含嗔相叱道:「大丈夫不能謀生,乃致坐困,我特看汝七尺須眉,好象一個王孫公子,所以不忍汝飢,給汝數餐,何嘗望汝報答呢!」婦人中有此識見,好算千古一人。說著,攜絮自去。韓信呆望一會,很覺奇異,但心中總懷德不忘,待至日後發跡時,總要重重謝她,方足報德。無如福星未臨,命途多舛,只好得過且過,將就度日。他雖家無長物,尚有一把隨身寶劍,時時掛在腰間,一日無事,躑躅街頭,碰著一個屠人子,當面揶揄道:「韓信,汝平時出來,專帶刃劍,究有何用?我想汝身體長大,膽量如何這般怯弱呢?」信絕口不答,市人卻在旁環視。屠人子又對眾嘲信道:「信能拚死,不妨刺我,否則只好出我胯下!」說著,便撐開兩足,立在市中。韓信端詳一會,就將身子匍伏,向他胯下爬過。能忍人所不能忍,方可有為。市人無不竊笑,信卻不以為辱,起身自去。
到了項梁渡淮,為信所聞,便仗劍過從,投入麾下。梁亦不以為奇,但編充行伍,給以薄秩。至項梁敗死,又屬項羽,羽使為郎中。信屢次獻策,偏不見用,於是棄楚歸漢,從軍至蜀。漢王亦淡漠相遭,惟給他一個尋常官職,叫做連敖。連敖系楚官名,大約與軍中司馬相類。信仍不得志,未免牢騷,偶與同僚十三人,敘飲談心,到了酒後忘情,竟發出一種狂言,大有獨立自尊的志願。適被旁人聞知,報告漢王,漢王疑他謀變,即命拿下十三人,並及韓信,立委夏侯嬰監斬。嬰將眾犯驅往法場,陸續梟首,已有十三個頭顱,滾落地上。猛聽得一人狂呼道:「漢王不欲得天下么?奈何殺死壯士!」這是命中註定,應有一番作為,故脫口而出。嬰不禁詫異,便命停斬,引那人至面前,見他狀貌魁梧,便動了憐才的念頭。及驗過斬條,乃是韓信,便問他有甚麼經略?信將腹中所藏的材具,一一吐露出來,大為嬰所嘆賞。就與語道:「十三人皆死,唯汝獨存,看汝將來當為王佐,所以漏出刀下,我便替汝解免罷!」說著,遂命將信釋縛,自去返報漢王,極稱信才,不應處死,且當陞官。漢王是個無可無不可的人物,一聞嬰言,即宥信死罪,命為治粟都尉。治粟都尉一官,雖比連敖加升一級,但也沒甚寵異。獨有丞相蕭何,留意人才,隨時物色。聞得夏侯嬰器重韓信,也召與共語,果然經綸滿腹,應對如流,才知嬰言不謬,即面許他為大將才。信既得何稱許,總道是相臣權重,定當保薦上去,不致長屈人下。偏偏待了旬月,毫無影響,自思漢王終不能用,不如見機引去,另尋頭路,乃收拾行裝,孑身出走,並不向丞相署內報聞。及有人見信自去,告知蕭何,何如失至寶,忙揀了一匹快馬,聳身躍上,加鞭疾馳,往追韓信。差不多跑了百餘里,才得追及,將信挽住。信不願再回,經何極力敦勸,且言自己尚未保薦,因此稽遲。信見他詞意誠懇,方與何仍回原路。既入漢都,由何稟報漢王,與漢王問答多詞,決意拜為大將。語見上文。因即命禮官選定吉日,築壇郊外。
漢王齋戒三日,才屆吉期,清晨早起,即由丞相蕭何,帶領文武百官,齊集王宮,專候漢王出來。漢王也不便遲慢,整肅衣冠,出宮登車。蕭何等統皆隨行,直抵壇下。當由漢王下車登壇,徐步而上。但見壇前懸著大旗,迎風飄揚,壇下四圍,環列戎行,靜寂無嘩,容止不素,天公都也做美,一輪紅日,光照全壇,尤覺得旌旄變色,甲杖生威,頓令漢王心中,倍加欣慰。這是興漢基礎,應該補敘數語。丞相何也即隨登,捧上符印斧鉞,交與漢王。一班金盔鐵甲的將官,都翹首佇望,不知這顆斗大的金印,應該屬諸何人?就中如樊噲周勃灌嬰諸將,身經百戰,積功最多,更眼巴巴的瞧著,想總要輪到己身。忽由丞相何代宣王命,請大將登壇行禮,當有一人應聲趨出,從容步上。大眾眼光,無不注視,裝束卻甚端嚴,面貌似曾相識,仔細看來,乃是治粟都尉韓信,不由的出人意外,全軍皆驚!小子有詩詠道:
胯下王孫久見輕,誰知一躍竟成名;
古來將相本無種,庸眾何為色不平!

2. 韓信何時出身的

一、韓信的出身。關於韓信的家庭,《史記》、《漢書》中的記載都很少。從寥寥數語中我們得知:韓信父母早逝,他既沒有做過地方小吏,享受過任何俸祿,也不會經營商賈,因此,家境十分貧窮,不得不經常寄食於鄰里人家。他母親去世時,特地尋找了一塊高崗地葬母,由此推斷,韓家也應沒有什麼土地,無法務農謀生。那麼,韓信家庭為什麼會如此貧窮,他的祖輩是靠什麼謀生的,韓信的貧窮是因為家道中落,還是一直如此?就成為一個謎。如果他家世代貧窮,祖輩一直都是靠務農或做小生意謀生,那麼,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童,他後來的知識、智能又是從何得來的,這與他性格中的某些特質似乎又缺少邏輯上的必然聯系。有著者推測,韓信是韓國貴族後裔,但還缺乏足夠的史料證實。
二、韓信的知識。韓信的一生十分短暫,從一個家貧如洗,四處乞食的少年,到一個叱吒風雲的軍事統帥,前後不過20-30年時間。韓信從軍後,一開始是無所作為的。盡管有人從言談中識得他有經天緯地之奇才,但在軍事實踐上卻乏善可陳。他是從一個在軍隊中無足輕重的職位上,一步登天拜為大將軍的。韓信在軍事上是個全才,不僅在戰略大局的分析推斷上,有很精闢的見解,而且在戰役的組織指揮和戰術的運用上,都有很多創新的東西;他不僅在軍事實踐上親自指揮了若干大小戰役,創造了若干以少擊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而且還著書立說,在兵法、戰法的研究方面有很多獨創的東西。在他的軍事實踐中,我們不僅看到了韓信具有的非凡軍事才能,而且看到了支撐這種才能的,在自然、人文等科學方面的廣博知識。韓信的這些知識從何而來?是天生俱有,還是來自後天努力;是奇人相授,還是背後有高人指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三、韓信的幕僚。韓信從登壇拜將,到垓下滅楚,凡五年,親歷戰斗無數,一路攻城掠地,封王拜相,軍事這一塊不說,在政治和經濟上也有不少得體的安排。這一切都出自他一人的智能嗎?從現存史料上看,在韓信的一生中,除了有個齊人蒯通給他出過一些點子外,只有一個廣武君,在降燕問題上為他出謀過,其他幕僚謀士無一在史書上留名。縱觀古今,大凡能成就大事業者,身邊都會有一個謀士群,或出謀劃策於先,或督促實施於後。韓信的個人智能無疑是超群的,但他就不需要,也就沒有其他的謀士了嗎?還是因為謀士中沒有太出眾的人,而被歷史忽略了呢?或司馬遷為敘述方便,把別人的計謀都加之於韓信一身?

3. 關於韓信的故事

劉邦建立了四百年的漢朝,為什麼建國後他要殺掉韓信?各位,這話還得從劉邦沒有當上皇帝,恢復漢室,與項羽在一起爭奪這個天下的時候說起。當時的劉邦為了得到韓信、彭越這些人的支持和幫助,他是吃了不少苦頭的,而且他也說了不少的好話和下了不少的血本。那麼,既然這些人都是劉邦辛辛苦苦爭取來的,為什麼會在統一天下過後就殺了他們呢?

所以劉邦最後才不得不那樣做的。所以說,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沒有哪一個坐在高位上的人會容許下面的人掌握極大的實權,而自己只是一個空殼子。劉邦他也是這樣的,他害怕韓信因為取得了這么多的軍功而當上了一個異姓王如此高的位置上會威脅到他的皇權。所以劉邦不得不把韓信殺死。但是,從這一個事情中也表現出來,劉邦他不信任人的這一方面。而韓信也不懂的位置太高會威脅到皇上。

4. 韓信人物簡介

韓信,軍事家,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又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韓信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軍事家、戰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

韓信在中國歷史上以其卓絕的用兵才能著稱,後世評價為「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韓信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

劉邦戰勝主要對手項羽後,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後韓信被呂雉(即呂後)及蕭何騙入宮內,誣以謀反之名處死於長樂宮鍾室。

(4)韓信求職記擴展閱讀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

軼事典故——風箏來歷

風箏的起源與韓信。中國是風箏的故鄉,南方稱「鷂」,北方稱「鳶」。 相傳,風箏的發明人是大軍事家韓信。

垓下之戰中,韓信以「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的軍隊團團包圍,為了瓦解楚軍的軍心,韓信派人用牛皮製成風箏,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風吹著笛子發出凄涼的聲音,漢軍和著笛聲唱起楚國的民歌來。楚軍聽到了鄉音,都想念起故鄉來,鬥志渙散了。

結果,楚霸王一敗塗地,在烏江邊上自殺了,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5. 韓信兵書有幾篇

韓信著有兵書三篇,可惜皆已失傳。

《漢書·藝文志》記載:「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諸呂用事而盜取之。武帝時軍政楊仆捃摭(拾取之)遺逸,紀奏兵錄,猶未能備。至於孝成,命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

大意是:漢朝建立後,張良和韓信共同整理兵法,在一百八十二家中取捨選擇定著三十五家。這些軍事著作,都在諸呂用事(呂雉臨朝稱制時呂氏家族掌權用事)時被盜取去了(其時韓信早已蒙冤被殺,無非是害怕韓信的威名和學識對呂氏政權造成不利的影響)。

到漢武帝時,軍政楊仆搜集紀錄整理遺留散失下來的軍事著作,還是不能齊全。到漢成帝時,任宏受命論次兵書。任宏不辱使命,廣采博收,將所收集整理出來的兵書分為四類。

任宏論次的四類兵書共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其中包括「韓信三篇」。但是之後的中國屢次朝代更迭,戰亂頻發,很多古書都不幸遺失,韓信三篇也是如此。

(5)韓信求職記擴展閱讀

兵敗被殺

漢高祖十年(前197年),韓信命王黃等人勸說陳豨,使其誤信而反。十一年春天,韓信又和匈奴騎兵一起侵入參合,對抗漢朝。

漢朝派遣柴武帶兵前去迎擊,柴武先寫給韓信說:「皇帝陛下寬厚仁愛,盡管有些諸侯背叛逃亡,但當他們再度歸順的時候,總是恢復其原有的爵位名號,並不加誅殺。這些都是大王您所知道的。現在您是因為戰敗才逃歸匈奴的,並沒有大罪,您應該趕快來歸順!」

韓信回信道:「皇帝把我從里巷平民中提拔上來,使我南面稱王,這對我來說是萬分榮幸的。在滎陽保衛戰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項羽關押。這是我的第一條罪狀。等到匈奴進犯馬邑,我不能堅守城池,獻城投降。

這是我的第二條罪狀。現在反而為敵人帶兵,和將軍爭戰,爭這旦夕之間的活頭。這是我的第三條罪狀。文種、范蠡沒有一條罪狀,但在成功之後,一個被殺一個逃亡;現在我對皇帝犯下了三條罪狀,還想在世上求取活命,這是伍子胥在吳國之所以被殺的原因。

現在我逃命隱藏在山谷之中,每天都靠向蠻夷乞討過活,我思歸之心,就同癱瘓的人不忘記直立行走,盲人不忘記睜眼看一看一樣,只不過情勢不允許罷了。 」於是兩軍交戰,柴武屠平參合城,並將韓信斬殺。

6. 求:韓信的生平事跡。

1:「跨下之辱」。

韓信(?—前196),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年少時父母雙亡,家道貧寒,卻刻苦讀書,熟演兵法,懷安邦定國之抱負。苦於生計無著,於不得已時,在熟人家裡吃口閑飯,有時也到淮水邊上釣魚換錢,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時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劍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跨下之辱」。

2:封候拜將.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韓信配劍從軍,投身項梁的西楚軍。項梁戰死後,繼隨項羽,但未受項羽重用,只是充當一名執戟衛士。他多次向項羽獻策,均不被採納。於是他憤然逃出楚營,投奔漢王劉邦。劉邦初始也沒把他當將才使用,只任命他為治粟都尉。韓信見劉邦不肯重用,決意離漢營而去。丞相蕭何素知韓信之才,聞訊即刻騎馬月夜苦追,將他勸回,由此留下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談。後來,劉邦在蕭何的屢次勸說下,親自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確信韓信為稀世之才,遂舉行儀式,拜為大將。

熱點內容
駐馬店上蔡縣郵編 發布:2021-03-16 21:53:57 瀏覽:888
新發地招聘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217
漯河大偉 發布:2021-03-16 21:51:07 瀏覽:401
相親愛一家 發布:2021-03-16 21:49:54 瀏覽:504
校園跳蚤市場系統 發布:2021-03-16 21:48:31 瀏覽:929
洛陽到鞏義汽車時刻表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108
男人胖相親 發布:2021-03-16 21:47:49 瀏覽:948
蘇寧鄭州網點電話查詢 發布:2021-03-16 21:47:42 瀏覽:459
同城幫二手良品真假 發布:2021-03-16 21:47:20 瀏覽:227
河南周口甲醇 發布:2021-03-16 21:42:35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