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魏國龍
Ⅰ 焦作原來叫什麼
懷川大地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名山秀水陶冶了世代英才豪傑,焦作地下文明積淀層層疊疊,地上文化布落洋洋灑灑。焦作山水是人文化的山水,焦作人文是山水化的人文,山人一體,不可分割。
這里是人類始祖的發源地,有盤古開天地、華夏祖先伏羲女媧成婚、女媧補天、軒轅黃帝祈天破蚩尤、大禹治水等神話傳說。原始社會末期,位於黃河流域中游的懷川文明就吸引著四方百族,成為華夏民族發祥地的中心地帶。
這里是商湯革命的起始地;是武王伐紂的前沿根據地;是後漢光武中興的大本營;是「正始玄風」的策源地和以八封為靈魂的太極文化的產生地;是水利文化、度假村文化之根所在;是中國46姓和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之根脈地。
神農祭天處、嘗百草處、葯王孫思邈活動遺跡等,顯示著古代農業和醫葯的起源。出土眾多的陶瓷文物及當陽峪陶瓷遺址,顯示著懷川是發達的陶瓷文化之根;由大禹首次頒發的《夏小正》是中國的歷法之根,發源於陳家溝的太極拳、月山寺的八級拳和凈影寺的猿拳,證明懷川是中華武術之根,這里還是道教中心和佛教聖地。
這里是諸多大師泰斗的故里。孔子、李白、白居易、韓愈等各類數不清的歷史名人曾在此或游歷、或隱逸、或葬歸於此。魏晉時的「竹林七賢」曾在修武百家岩隱居游覽,影響頗大。
焦作地處黃河中下游北畔,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具有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早在七八千年前,這里就有人種植粟等糧食作物。從焦作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除發現有大量的石鏟、石斧、石鐮、蚌刀等生產工具外,還有水井、房屋等原始農業生產跡象。春秋戰國時期,當地的農業已十分發達。焦作古代的手工業也十分發達。以采礦、冶煉、制陶、編織和工藝美術為主。戰國時期已有了煤炭開采業,至明清時期具有了相當的開采規模,延續至今,使焦作有「煤城」之稱。從考古發掘的文物看,春秋時期這里已開始青銅器製作,東漢時山陽已成為全國較大的冶煉基地之一,宋代出現了以製作兵器、農具為主的作坊群。
據史志記載,全市有60座歷史古城,其中城區有6座;祠廟335所,其中城區70多所,現在統計,全市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點833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44處,縣級492處,城區內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點214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6處,市級81處。道清鐵路、澤煤盛礦井、福公司辦公房和錢庄等體現著近代煤城的歷史;焦作工學院是河南省最早的高等院校。傳統的歷史文化在當今焦作仍熠熠閃光,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黃帝時期,是一個中華民族發明創造的時代,農耕、住宅、漁獵、制衣、蓄水、製作陶器等百業興起。皇帝崇尚「科學」,對於有發明創造的人,就封官加賞,指派他專門負責某一個行業的事務,發揮其專長。
焦作一帶為「寧」的封地。寧是一個人名,是焦作一帶的部落首領。這一帶土地,也因此部落首領的名稱,被稱為「寧邑」。至今修武簡稱為寧,雲台山名為「寧北山」,就是因為有著這么一個文化淵源。
黃帝的名字,出自對黃色的土地的開發,對農業的開發。同一個時期,寧這個人為什麼被以寧命名?是與家庭血緣文化有關,與生育文化有關。是寧這個人結束了無家族、家庭的人類社會狀態,開始以血緣關系組成家庭居住方式,以生育親養關系區別、延續、壯大後代。創立了以家庭作為社會細胞的社會組織方式。
焦作一帶,故稱懷川,又叫河內。黃帝部落活動於河南、河東,開始了農業文明的時候,三河之中的河內寧部落,開始了家族文明。河內,山環水抱之間,河流縱橫,湖澤相連,水豐土咸,林草深密。多水之鄉的寧人,崇尚火;家族文化的肇始,需要火。泥土中固定保留火種的地方,泥土燒出陶質,給了寧人製作淘氣的靈感。
寧地的土質適合製作陶器,這有後世當陽峪製作絞胎瓷、絞胎陶為證,有宋代焦作遍地陶窯、瓷窯為證。寧首制陶器,擅長製作陶器,黃帝封其為「陶臣」,人們尊稱其為「子」。這個「子」,是孔子的「子」,是先生的意義,是有所授受的意義,後世祀奉其為陶神。
寧首制陶器,是下了一番工夫的。泥土被固定的火種燒出陶質,是要經歷日積月累,出自天然。人工燒出、發明出陶器來,需要大作為。寧起初怎麼也燒不成器。後世人們形容一個人成器不成器,便出自這里。寧燒陶器燒出哲學來了。後世儒家、道家的道器學說與爭論,淵源於上古寧的思考。哲學往往一句話也不說,寧蹲下身子燒起火來,寧突然跳入火中,直到火中出現了五彩火焰,寧隨著五彩火焰向高度上升,直到寧的陶窯中燒出「神器」。
文化很有意味,「寧」通「擰」,把什麼東西擰成什麼樣子,多少個世紀後,當陽峪絞胎瓷「絞胎」的意思,依然是把制陶、制瓷的胎擰出花紋,依然離不開寧封子的寧文化淵源。自古焦作人要成就大事,也總憑了焦作人天性中具有的那股擰勁。
Ⅱ 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
博愛縣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總面積492平方千米。總人口42萬人(2002年)。 博愛縣轄7個鎮、3個鄉:清化鎮、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陽廟鎮、磨頭鎮、孝敬鎮、寨豁鄉、金城鄉、蘇家作鄉。縣人民政府駐清化鎮中山路。
概況
1927年從沁陽縣析出,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中之博愛,設置博愛縣。 建縣前的隸屬關系是:夏朝建立冀州覃懷之域,博愛隸屬「覃懷地」。商代因距商都較近,屬畿內所轄,有商畿舊地之稱。周武王時,設野王邑,博愛隸之。戰國時,博愛先後隸屬鄭國、晉國、魏國、韓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分封制為郡縣制,改野王邑為野王縣,博愛隸屬野王縣,屬三川郡轄。西漢初,項羽立司馬 為殷王,博愛縣為殷國地。漢高祖二年(公遠前205),劉邦率魏王(豹)滅了殷,復為野王縣,博愛隸之,屬冀州河內郡轄。東漢屬司隸河內郡轄。三國時屬曹魏治理,仍為冀州河內郡轄。兩晉屬司州河南郡轄。南北朝沿革同兩晉。北魏屬懷州河南郡轄。隋朝,改野王縣為河內縣,博愛隸屬河內縣,屬河內郡轄。唐武德三年(620年),從河內縣析置太行縣(縣治現清化鎮),武德四年(621年)廢太行縣仍並入河內縣,屬河內郡轄。五代河內縣屬懷州轄。宋朝開皇初年,仍為河內縣,屬河北西路懷州河內郡轄。金代河內縣屬河東南路懷州郡轄。元代初仍稱河內縣,懷孟路設總管府,河內縣屬總管府轄,仁宗延 六年(1319年)改懷孟路為懷慶路,屬中書省燕南河北道懷慶路轄。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懷慶路為懷慶府,河內縣屬懷慶府轄。清代隸屬關系與明代同。1913年(民國2年)廢府存縣,河內縣改名為沁陽縣,博愛隸之,屬河南省河北道轄。
發展歷史
1927年(民國16年),馮玉祥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將沁陽縣東北部丹河以東四鄉一十五圖和崇下鄉四圖的部分村莊劃出,增設博愛縣,縣治清化鎮,直屬河南省轄。1938年至1945年日軍侵佔博愛時改為清化縣。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博愛縣歸平原省新鄉地區轄。1952年冬,平原省撤銷,博愛縣歸河南省新鄉地區轄。1954年博愛縣歸焦作市轄。1960年10月博愛縣並入焦作後,取消縣建置,改設城關人民公社、陽廟人民公社、金城人民公社、界溝人民公社、紅旗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復博愛縣,仍歸河南省新鄉地區轄(1966年「文革」開始後曾一度有「紅衛縣」之稱)。1983年9月1日,博愛縣歸焦作市轄。
自然資源
博愛縣自然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氣候適中,素有「金博愛」和「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譽。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系太行山余脈,山地、丘陵面積165.7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4%,最高海拔950米;南部為沖積平原,面積321.9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6%。境內有沁河、丹河、小丹河、大沙河、勒馬河、蔣溝河、泉組河、幸福河等主要河流8條,地表逕流總量0.73億立方米。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熱量充裕,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北部山區已探明有鋁粘土、鐵礦、硫鐵礦、石灰石、白雲石、煤等15種礦產資源。縣內林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2.4%,境內1.8萬畝竹林,為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竹林。博愛竹編工藝精湛,久負盛名,俗稱「清化竹器」,歷史上被列為皇家貢品。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省級風景區青天河風景區和歷史上曾與少林寺齊名的月山寺以及圪當坡、下伏頭等景區,竹林清雅、幽山空谷、古剎鍾罄、碧水險峰,是游覽觀光消閑的絕佳勝地。
地理位置
博愛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干線四通八達,是晉煤外運的咽喉要道和主要集散地,焦枝、鄭太、侯月鐵路橫穿北部,境內月山火車站是華北地區最大的一級編組站之一。主要公路二線有鄭常、新濟、焦溫、焦克等過境省級公路。博愛縣至晉城跨省公路是晉煤外運的六大公路要道之一。
經濟情況
博愛縣經濟雄厚,物產豐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農業和農村經濟初步形成了以糧食、蔬菜、畜禽養殖、食用菌和花卉等6大產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特別是清化生薑、四大懷葯和新興的花卉產業馳名中原。工業經濟門類齊全,鄉鎮企業和私營經濟比較發達,主要工業品有新型節能燈具、電腦列印紙、慶大黴素、維腦路通、化肥?回火輪胎鋼絲系列、啤酒、糠醛糠醇、汽車配件、水泥系列、絲綢等百餘種,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地區。 郵編:454450 代碼:410822 區號:0391
Ⅲ 誰能告訴我河南省焦作市的歷史沿革
焦作早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時期就有人類居住。
夏朝 屬冀州,稱覃懷地。
商及西周 屬畿內地,分屬雍、邗、溫三國。
東周 為晉南陽地。
戰國 屬魏、衛二國地。
秦 屬三川郡。
西漢 屬冀州河內郡。
東漢 屬司隸部河內郡。
三國 屬魏國冀州河內郡。
晉 分屬司州河內郡、汲郡、滎陽郡。
南北朝 分屬司州河內郡、滎陽郡。
後魏 分屬懷州河內郡、武德郡、司州汲郡、東恆農郡。
隋 分屬河內郡、汲郡、滎陽郡。
唐 分屬河北道懷州河內郡、河陽三城使孟州、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鄭州滎陽郡。
五代 分屬懷州、孟州、鄭州、開封府。
北宋 分屬河北西路懷州河內郡、京西北路濟源郡、京西路鄭州奉寧軍制、京畿開封府。
元 分屬燕南河北道懷慶路、孟州、河南江北行省卞梁路。
明 分屬河內布政使司懷慶路及開封府。
清 屬河南省懷慶府。
1913年,河內縣改為沁陽縣。1927年沁陽縣東部劃出,成立博愛縣。1945年9 月8 日建立焦作市。1948年3 月改為焦作縣。1949年10月15日,改為焦作礦區,劃歸平原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撤銷,焦作礦區劃歸河南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56年7 月9 日,改為焦作市,由河南省直接領導。1959年12月1 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60年8 月15日,撤銷修武、博愛兩縣建置,並入焦作市;撤銷溫縣建置並入沁陽縣。1961年10月5 日,恢復修武、博愛、溫縣建置,歸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74年1 月19日,焦作市屬河南省和新鄉地區雙重領導。1982年3 月,焦作市劃為省轄市。1983年9 月1 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86年1 月,溫縣、武陟、孟縣、濟源、沁陽五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88年,濟源縣改為濟源市。1989年,沁陽縣改為沁陽市。1997年,孟縣改為孟州市,濟源市歸河南省直接領導。2002,焦作市轄沁陽市、孟州市兩市,修武縣、武陟縣、溫縣、博愛縣四縣和解放區、山陽區、中站區、馬村區四個城區,計116 個鄉(鎮)辦事處。
說到焦作的城市由來,就不能不提一下「焦作工學院」。下邊是焦作工學院的簡介,會給你對人是焦作有很大幫助!
http://ke..com/view/412027.htm
Ⅳ 焦作市出沒出現過三國時期的名臣
第九位:張承。張承,字公先,張范的二弟。張承早年在東漢朝廷出任議郎、伊闕都尉等職。董卓專權時,張承聽從了兄長的建議,卸任後一同避難至揚州,後隨兄長一同加入了曹魏集團,出任諫議大夫,後歷任參軍、軍祭酒、趙郡太守、參軍事等職。不過,張承的結局跟其兄長一樣,於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跟隨曹操西征張魯時病逝於途中。
Ⅳ 焦作的主要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
您好!斷雲澤為您解答:
這里是人類始祖的發源地,有盤古開天地、華夏祖先伏羲女媧成婚、女媧補天、軒轅黃帝祈天破蚩尤、大禹治水等神話傳說。原始社會末期,位於黃河流域中游的懷川文明就吸引著四方百族,成為華夏民族發祥地的中心地帶。 這里是商湯革命的起始地;是武王伐紂的前沿根據地;是後漢光武中興的大本營;是「正始玄風」的策源地和以八封為靈魂的太極文化的產生地;是水利文化、度假村文化之根所在;是中國46姓和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之根脈地。 神農祭天處、嘗百草處、葯王孫思邈活動遺跡等,顯示著古代農業和醫葯的起源。出土眾多的陶瓷文物及當陽峪陶瓷遺址,顯示著懷川是發達的陶瓷文化之根;由大禹首次頒發的《夏小正》是中國的歷法之根,發源於陳家溝的太極拳、月山寺的八級拳和凈影寺的猿拳,證明懷川是中華武術之根,這里還是道教中心和佛教聖地。
希望您滿意!來自團隊 新蘭史海
Ⅵ 三國殺到底誰是焦作人
張春華。
三國殺的張春華,特別是作為主公的一血張春華,由於傷勢這個技能的強大,經常吊打一眾武將,絕情更是克制魏國賣血流,所以常有游戲解說說張春華教做人,另外,張春華是河內平皋人,正是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所以也說張春華焦作人。
Ⅶ 魏國人物表
比如說商鞅的妻子白雪,昏庸的魏惠王、公子昂、太子申等等,有名的是秦國,好多大人物都在那兒呢!
Ⅷ 戰國時焦作市屬於哪一國
焦作地區在戰國時分屬魏、衛二國。
Ⅸ 河南省焦作市溫縣趙堡鎮中馬村劉氏的起源
溫縣劉氏一部分是漢劉邦賜項羽族人劉姓的
Ⅹ 孟州與武陟哪個城市經濟發展的好
都好。考察中,王成群表示,武陟的工業經濟、城市建設和發展戰略規劃給考察團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希望兩地能夠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在城市建設和工業經濟發展中相互借鑒學習,加強合作共建,實現跨越發展。
河南文化產業網7月9日消息:7月4日上午,焦作孟州市政協主席王成群一行11人來到武陟縣,就工業經濟和城市建設發展情況進行考察。縣領導閆小杏、魏國龍、王亦山、宮衛紅、呂沛、張戊己、張傑、古全祥、魏新東,副縣級幹部杜國定、宋鵬飛陪同考察。
王成群一行先後到縣覃懷公園、縣產業集聚區工業展廳和規劃展廳、江河紙業、輔仁醫葯產業園、嘉應觀景區、龍泉湖公園等地進行了實地考察,詳細了解我縣城市建設發展和工業經濟發展情況。
在縣產業集聚區,縣委副書記、縣長閆小杏向王成群一行著重介紹了我縣的造紙、食品加工、生物醫葯、裝備製造四大支柱產業發展情況和當前我縣正在全力實施的「八區四路」建設情況。
在聽取介紹和觀看了縣情專題片後,王成群說,武陟縣在工業經濟發展上做強優勢產業,強化科技創新,實施項目帶動,全縣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在城市建設方面決心大、動作大、規劃起點高,特別是感到武陟的幹部隊伍很有朝氣、很有干勁,對此深為感動、深有感慨。
考察中,王成群表示,武陟的工業經濟、城市建設和發展戰略規劃給考察團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希望兩地能夠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在城市建設和工業經濟發展中相互借鑒學習,加強合作共建,實現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