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食家來
❶ 鶴壁名字的由來
鶴壁名字的由來是「鶴棲南山峭壁(鶴在南山的峭壁休憩)」。
鶴壁是河南省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東麓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周朝諸侯國衛國第18代國君衛懿公非常喜歡鶴,在宮廷朝歌的西北等處養鶴,古詩「仙鶴棲於南山峭壁(鶴喜歡在南山的峭壁休憩)」而得名。
(1)鶴壁食家來擴展閱讀:
夏朝,現今鶴壁地域分屬豫、冀、兗三州。商朝,屬京畿內地。商朝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代君王都把鶴壁朝歌作為中國首都。 周朝,朝歌為衛國的都城403年。
春秋時,屬衛、晉。戰國時,先後屬趙、魏。公元前510 年,齊桓公在鶴壁西牟山側設中牟邑,公元前425 年,趙國遷都鶴壁中牟(山城區鹿樓鄉故縣一帶),歷時39 年。
西漢初年,置黎陽縣(今浚縣)、朝歌縣(今淇縣)、盪陰縣(鶴壁屬之)。東魏孝靜帝天平元年(543 年),廢盪陰縣入鄴。
隋開皇六年(586 年),復置盪陰縣。開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改盪陰縣為盪源縣,治所在故縣(今鶴壁市郊)。
唐、宋、元時期,鶴壁地域建置多有變化。黎陽曾為郡、軍、府、州治所,朝歌曾為州、郡治所。明初,置浚縣、淇縣、湯陰縣(鶴壁屬之),分屬大名府、衛輝府、彰德府。
西周時期康侯簋(gui),出土於鶴壁辛村,現藏於英國大英博物館。民國時期,浚縣、淇縣、湯陰縣屬河南省河北道,後改屬第三督察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浚縣、淇縣、湯陰縣屬平原省安陽專署。 1953 年改屬河南省安陽專署。 1954 年,淇縣並入湯陰縣(1962年恢復淇縣建置)。
1957年3月,湯陰縣地置鶴壁市,為省轄市,委託安陽專署領導,後改為省直接領導。1958年12月,安陽專署撤銷,鶴壁市曾一度歸新鄉專署領導。
1961年12月恢復安陽專署,又改歸安陽專區。1960年10月 —1961年11月,湯陰縣曾一度劃歸鶴壁市(後劃歸安陽)。1986年1月,浚縣、淇縣劃歸鶴壁市管轄。
1992年,鶴壁決定建立淇濱經濟開發區,隨著規模的擴大,1999年5月市政治中心又遷到淇濱區,淇濱區已成為鶴壁市新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❷ 鶴壁的美食小吃
鶴壁子饃也叫做石子饃,因在鵝卵石上烘焙製成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子饃採用的都是上等麵粉,配上油、蔥花等製成火燒,然後再加入肉絲放到燒得滾燙的鵝卵石上面炕熟,最後澆入雞蛋烤熟即可。油酥咸香的火燒,配上絲絲嫩滑的雞蛋和肉絲,吃上去外焦里嫩。
榆皮餄餎面按一定比例在蕎麥面里摻上小米麵和榆皮面,是浚縣吳庄餄餎面的獨特之處。製作時先把榆皮磨成麵粉狀,加上蕎面或白面和勻,然後用木餄餎床榨壓,面隨孔出,作細條落入水中,煮熟。撈出來再過一遍冷水,盛入碗中,根據個人口味放入蔥花、油、鹽、味精、蒜汁、香油、芥末油、辣椒、豆芽。
吳二鍋花生米是浚縣傳統名吃,它始於清代中後期,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吳二鍋花生米產於黎陽鎮寺下頭村,系吳好田三代祖傳,選用本地大花生及名貴中葯,傳統生產工藝是先將花生籽用八大料水浸泡腌制,然後撈出晾乾,在大鐵鍋中加入黃河故道的細沙與花生籽同加熱翻炒,火候要適中,翻攪按同一個方向,直到花生籽在熱沙中如漂浮,里熟皮不脫,晾乾後食用。1983年曾參加廣州交易會。
浚縣八大碗在浚縣,但凡婚喪嫁娶或是招待尊貴客人,多以八大碗宴客。八仙桌上,十個盤、八個碗、兩個湯,好吃又好看。八大碗在當時集中了扒、燜、醬、燒、燉、炒、蒸、熘等烹飪技法。浚縣流傳許久的八大碗是沿襲滿族口味,並結合漢人飲食習慣傳承下來。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葷四素。四葷以豬肉為主,精選肘子肉,後臀肉,分為腐乳肉、小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以皮渣、海帶、粉條、豆腐為主,經過獨特的工藝製作而成。
王橋豆腐皮素有「豆腐之鄉」的王橋村,早因其製作的豆腐聲名鵲起。其豆腐皮的製作更堪稱一絕,「四十多斤豆子,僅挑出七八張豆腐皮」,挑制的豆腐皮又薄又筋道,吃起來滿口留香,豆味兒十足,成為涼拌菜中的一道佳餚。
角場營元宵亦稱湯元,鶴壁湯元之鄉的角場營生產的元宵有300多年的製作歷史。該村元宵的特點是:個大均勻,皮薄餡多,色澤雪白,起絨頭,湯清團糯,味道鮮美,吃到嘴裡,松軟細膩,香甜可口。每年秋後,外出賣湯元者遠至徐州、太原、南京、西安;近至鄭州、開封、洛陽、許昌等地。
八仙糖人始於清光緒年間,高促創辦的屯子永源商號。以白糖為主料,按照古代八位神像的相貌姿態仿製,成型高達7寸,色澤光亮透明,工藝高超可與塑像媲美。
黎陽貢面起源明代,產於浚縣屯子鎮席營村,以家庭作坊為主。明朝時,因被明代禮部尚書王越進貢給皇帝,列為宮廷佳品,而得名「貢面」。「貢面」以優質地下水、精磨小麥粉、精鹽為原料,運用傳統手工藝,經28道工序純手工精製而成的黎陽貢面,白如雪、細如絲、中空心,堪稱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的一個傳統絕活食品。席營村的空心掛面是純天然製品,如添加防腐劑、增白劑,空心掛面就做不成。黎陽貢面的特點是耐火而不糟、回鍋而不爛,煮熟後挑入碗中,吃起來不僅口感爽滑,而且格外勁道。
❸ 河南鶴壁的淇縣曾經是一代古都朝歌,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作為中原河南偏北的一個小城市,鶴壁在河南全省的存在感並不強。不過為大眾所知的是,這里是封神榜故事的搖籃,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時期。而隸屬於鶴壁市轄區的淇縣也因此沾染了不少神秘的歷史色彩。
❹ 鶴壁老城有哪些美食
1.黏火燒
是鶴壁市浚縣的傳統名吃之一,始於清朝末年。是用黃米和紅棗製成的,其特點:色澤金黃,暄而不松,香甜可口。
2.黑芝麻糍饃饃
是當地的傳統名吃,是用黑芝麻、白糖、豬油和糯米製成的。其特點:呈圓形,兩而呈金黃色,軟糯可口。很有特色的。
3.淇河纏絲鴨蛋
是鶴壁市淇縣和淇濱區的淇河沿岸賀家、許家溝、朱家一帶所產的一種鴨蛋。在明清朝時為貢品。其特點:個大,雙蛋黃,煮熟後,蛋黃呈黃紅色,切開可見內有纏繞著的一圈圈不同的色環,由外及里繞著中心,故稱「纏絲鴨蛋」,其特點:口感細膩,鮮而不腥,營養豐富。
4.角場營元宵
產於鶴壁市浚縣黎陽鎮角場營村,這個村是遠近聞名的元宵之鄉。這里產的元宵色澤潔白,無雜點,形狀渾圓,柔軟細嫩、皮薄餡兒多、味道甜美,吃到嘴裡松軟細膩,有一種清香。
5.寺下頭吳記花生米
是鶴壁市浚縣的傳統名吃。是選用本地大花生,採用傳統工藝加工而成,其特點:勻稱潔凈,色鮮味美,香焦酥脆,是旅遊小吃,饋贈親友的保健佳品。
6.浚縣王橋豆腐皮
鶴壁市浚縣黎陽鎮東、西王橋村的特產之一。王橋村素有「豆腐故鄉」之稱,這里的豆腐皮薄而筋道,都是手工制用。無論是涼拌還是炒著吃,煮著吃等都非常好吃。
7.義興蔣燒雞
是河南省鶴壁市浚縣的特色美食之一。是浚縣縣城南街人蔣連成所創,始於清順治年間。相傳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特點:造型美觀、皮色鮮艷、風味獨特、肥而不膩。
8.黎陽貢面
是河南省鶴壁市浚縣黎陽鎮的特產。起源明代,相傳在明朝時,因被明代禮部尚書王越進貢給皇帝,列為宮廷佳品,而得名「貢面」。是用當地質地下水、精磨小麥粉、精鹽為原料,用傳統手工藝經28道工序純手工精製而成,其特點:白如雪、細如絲、耐火而不糟、回鍋而不爛,煮熟後挑入碗中,吃起來不僅口感爽滑,而且格外勁道。
9.吳庄餄餎面
是河南省鶴壁市浚縣王莊鄉吳庄村的特色小吃之一。是用蕎麥面里摻著小米麵和榆皮面,這也是浚縣餄餎面的的獨特之處。煮好的面根據個人口味放入蔥花、油、鹽、味精、蒜汁、香油、芥末油、辣椒、豆芽等,想想是不是流口水了呀。
10.浚縣子饃
是河南省鶴壁市浚縣的特色小吃之一。子饃也叫做石子饃,因為是在鵝卵石上烘焙製成而得名,相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用麵粉、油、蔥花等製成火燒,然後再加入肉絲放到燒得滾燙的鵝卵石上面炕熟,最後澆入雞蛋烤熟即可。
❺ 鶴壁的傳說
鶴壁市位於中國河南省北部,因相傳"仙鶴棲於南山峭壁"而得名。1957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建市,是河南省省轄市之一。現轄兩縣(浚縣,淇縣),三區(淇濱區,山城區,鶴山區)和淇濱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2182平方公里,總人口143萬(2006年)。
鶴,自古以來,象徵著美麗吉祥。鶴飛鶴舞的地方,無疑為世人所嚮往。鶴壁,曾是仙鶴的故鄉,史書記載「古有仙鶴棲於南山峭壁」,由此,鶴壁這一美好名字馳名神州大地。
鶴壁市區北部鶴壁集鎮南邊有座訪子山,因周文王尋找被殷紂王殘害的兒子至此而得名,當地百姓俗稱南山。此山雖非祟山峻嶺,奇峰凌雲,但它西依太行群山,東望無際平原,北枕潺潺羑河,南連秀美丘山,歷史名人賢士游此都稱風水寶地。古時候山上草青林碧,松柏鬱郁,奇花怒放,群鳥競鳴。朝初彩虹掛空,暮晚夕嵐飄渺,山中溪流涓涓,泉聲叮咚作響,素有「只聞泉聲金環動,泉處何人數得清」的美稱。據老百姓講,這美好怡人的自然風光,曾引來第一戶姓陶的人家。戶主陶老漢,性情溫和,心地極善,信佛修道,食素吃齋,勤勞朴實,熱心好客。自從他選定羑河岸邊南山腳下,築院建房,安頓下來一年多的時間里,數不清接待了多少遊客行人,久而久之,人們都叫他陶善人。
一天黃昏,陶老漢剛關柴門准備就寢,忽然隱隱約約聽到有人輕輕敲門。他急忙開門,笑吟吟迎客人進屋,燈光下細觀來人是位道士。道士其貌不揚,身矮體弱,衣衫破舊,面黃飢瘦,白發長須,但兩眼炯炯有神。手握著—把長長的道拂 好似生光,格外顯眼。陶老漢忙向前施禮,問寒 問暖,師父長師父短的十分熱情。當聽到道士還沒吃飯時,陶老漢很快取出從南山摘採的木耳、蘑菇,山菜,端鍋拿盆,燒火做飯。不大功夫,陶老漢把熱乎乎的飯菜端上來,道土也不客氣,呼呼哧哧吃了起來。
茶足飯飽後,道士來到院里仔細端祥一番,不緊不慢地對陶老漢說:「施主心地善良,待人厚道,貧道出家之人,無啥相送,我看你這院中影壁牆上甚是干凈,如不嫌棄,貧道願在這牆壁塗抹一幅字畫相送,作個紀念,不知施主意下如何?」 陶老漢喜不自禁,忙從屋裡取出筆墨送與道士。只見道士沉吟片刻,又面向南山拱手相拜,便揮毫潑墨勾畫起來。片刻功夫,影壁牆上使出現一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仙鶴圖。道士畫完剛擱筆,轉眼騰空躍上南山,向陶老漢拱手相別,剎時無影無蹤,驚得陶老漢慌忙跪拜院里,高聲大喊;「仙人慢走,仙人慢走。」可聽到的只是南山的風聲和茇河潺潺的水聲。他漫慢站起來,恨自己有眼無珠,不識神仙下凡,只想著自己是不是慢待了神人。想著想著,猛一抬頭,只見影壁牆上的仙鶴圖熠熠生輝,接著—縷一縷金光從牆上射下來,落地變戒成8隻丹頂如朱、潔白似玉的仙鶴,在院里翩翩起舞,引頸長鳴。陶老漢高興地簡直忘了自己,與仙鶴同歌共舞起來,直到天將拂曉,仙鶴霎時上到影壁牆。接連7天,天黑仙鶴從畫中走出飛舞,天亮上圖人眠,喜得陶老漢整日樂哈哈的。
時間一長,畫中仙鶴成真善舞的奇聞不脛而走,遊客、行人聽此決意多留幾天,方圓數百里的百姓熙熙攘攘,絡繹不絕,都想目睹這一世間奇觀。仙鶴也真解人意,觀賞人越多,它們越興致勃勃,振翅起舞,不僅夜間下圖,有時白天晴日也下牆飛舞一番。就這樣,七七四十九天過後,陶老漢坐在影壁牆前仔細端洋,自言自語說:「天長日久,牆裂畫毀咋辦?不如我搭棚蓋房把它護起來。」一說不當緊,只聽牆中「吱吱」作響,頃刻間牆倒塵起,8隻仙鶴從牆中飛出,直沖南山峭壁,個個伸頸齊鳴,聲脆響徹山林,音鳴震擊長空,霎時東西南北成千上萬的仙鶴從空中飛到南山上空,有的空中翱翔,有的松柏挺立,有的山上展翅,形態各異。至此,山上仙鶴不斷,景緻格外引入。有人說:「陶老漢吃齋行善,要成仙。」有人講:「南山風水好,要出貴人。」山南海北的人聞訊都爭相到此安家建寨。久而久之,這里便成了集鎮,老百姓起名「鶴壁集鎮」。鶴壁—一這個名字也就問世人間。
❻ 鶴壁 小吃飯店 請大家更新
1、黃山復路與大賚巷交叉口九州路菜制市對面,有個無名湘菜館(無名小店),辣炒豬心、雞蛋炒老黃瓜等幾道菜不錯,生意恆爆。
2、無名小店對面偏西先開一家湖南大碗菜,都用碗盛菜,我最愛吃那裡的長沙臭豆腐,一碗12元,好吃實惠。
3、黃河路與黃山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土豆粉不錯,生意很爆。
4、鶴翔西區北門東邊花江狗肉很有特色,但只有冬天有。
5、廣電局對面鶴翔西區北門向西100米老區鹿樓電影院砂鍋,蒸碗兒不錯,沒晚生意火爆。
❼ 鶴壁市果品批發市場有那些
位於淇濱區九江路與泰山路交叉口、福田六區南側的淇濱蔬菜水果批發市場
❽ 鶴壁有什麼好吃的
好吃:
早餐;有清宴胡辣湯,共三家分店淮河路東段有一家。
午餐;吃面的話有巴老三燴面和湯合橋合羅面館,也在淮河路最東邊。
晚上;新世紀廣場小吃一條街很熱鬧,推薦鮮榨果汁。
好玩:
大伾山 浚縣興國寺 淇縣雲夢山 古靈山 鶴壁金山寺 浮丘山 三興康樂村 淇縣靈山寺 浚縣大石佛 衛國故城
❾ 誰知道鶴壁新區有什麼特色美食
1,鶴壁子饃
鶴壁子饃也叫做石子饃,因在鵝卵石上烘焙製成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油酥咸香的火燒,配上絲絲嫩滑的雞蛋和肉絲,吃上去外焦里嫩。
2,吳二鍋花生米
吳二鍋花生米是浚縣傳統名吃,它始於清代中後期,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吳二鍋花生米產於黎陽鎮寺下頭村,系吳好田三代祖傳。
3,王橋豆腐皮
王橋豆腐皮素有「豆腐之鄉」的王橋村,早因其製作的豆腐聲名鵲起。其豆腐皮的製作更堪稱一絕,「四十多斤豆子,僅挑出七八張豆腐皮」,挑制的豆腐皮又薄又筋道,吃起來滿口留香,豆味兒十足,成為涼拌菜中的一道佳餚。
4,八仙糖人
八仙糖人始於清光緒年間,高促創辦的屯子"永源"商號。以白糖為主料,按照古代八位神像的相貌姿態仿製,成型高達7寸,色澤光亮透明,工藝高超可與塑像媲美。
5,黎陽貢面
黎陽貢面起源明代,產於浚縣屯子鎮席營村,以家庭作坊為主。明朝時,因被明代禮部尚書王越進貢給皇帝,列為宮廷佳品,而得名「貢面」。
❿ 鶴壁有什麼出名的地方小吃
燴菜、淇河鯽魚、纏絲蛋、內黃的灌腸、浚縣豆腐皮、浚縣子兒饃。。。。。。,說實話鶴壁本地沒什麼出名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