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鄉焦作 » 新鄉檯球桌

新鄉檯球桌

發布時間: 2021-03-16 04:05:14

1. 新鄉長垣檯球桌

你好,你在新鄉長垣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長垣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東隔黃河與山東省東明縣相望,南與封丘縣、蘭考縣毗連,北與滑縣、濮陽縣接壤,因「縣有防垣」而得名。
長垣縣的新菏鐵路橫亘東西,省道308線、省道213線穿越全境,長濟高速公路、大廣高速在這里「十」字交匯。

長垣,西周時屬衛國。[1]春秋時期,衛國於長垣之地同時置蒲邑(今長垣縣城)、匡邑。匡城遺址在今長垣縣城西南10公里的張寨鄉孔庄村一帶,舊名為匡主。著名的匡人圍孔,就發生在此地。
戰國時期,衛之匡邑、蒲邑,被魏國兼並,在今縣城東北5公里的陳牆村一帶,置首垣邑。此地在當時有一道長牆,或曰防垣。此防垣或用於防水,或用於防兵,此時已有「長垣」之名。根據楊寬所著的《戰國史》載:「魏在沿黃河地區還有圓錢(無郭)流通,鑄造的城市主要有共、垣、長垣(今河南省長垣縣東北)等城。長垣所鑄有「長垣一釿」、「長瞏一釿」。當時鑄錢多用於地名,可見當時的防垣很長,故稱長垣,而首垣則為防垣之首,長垣名由此而來,清代以前陳牆村還稱為牆里村,至今還有以牆命名的村莊。圍魏救趙就發生於此,史稱桂陵之戰。
公元前221年,秦並天下,設郡縣,改首邑為長垣縣。西漢時名長垣縣,新置平丘縣與長羅候國。新莽改長垣縣為長固縣。
東漢至長垣候國與平丘縣。建武五年(公元29年)復置長羅候國。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長羅候國廢。
三國時屬魏,隸兗州陳留國。
長垣縣
長垣縣
西晉時長垣屬陳留國陳留郡。
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後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東晉六國所轄,東晉兩次控制此地約六年。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武帝占據河南,置兗州於滑台,轄長垣。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將長垣並入外黃(今杞縣東北,蘭考東南)。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復置長垣縣,仍屬東郡。
東魏、北齊時隸不變。從戰國(魏)至隋初歷時八百餘年,縣冶皆在今陳牆村。
隋初仍名長垣縣。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移縣治於婦姑城(今城南司坡一帶),因該城西南有古匡城,故改為匡城縣;同年又於韋城(在今滑縣東南妹村)置長垣縣。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廢匡城縣並入長垣,皆屬東郡。
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仍分匡城、長垣兩縣,皆屬河南道滑州。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廢長垣縣又並入匡城縣。五代時,後梁改匡城為長垣,屬東都開封府;後唐改為匡城縣,屬汴州;後晉匡城仍屬之;後漢、後州不變,以至於宋。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為避太祖「匡」字諱,改匡城為鶴丘縣。大中詳符二年(1009)年復改為長垣縣。自隋至金初歷時608年,縣治皆在今司坡一帶。
金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改道,自陽武東流,為避水患,於泰和四年(1204年)遷縣治於苗寨鄉柳冢一帶。
元初,曾改縣為保保州,不久仍改為長垣縣。金、元兩代計165年,縣治均在柳冢一帶。
明屬大名府開城。洪武二年因黃河水患,遷縣治蒲城鎮,即今縣治所在地。
清屬直隸省大名府。民國18年改隸屬河北省,長垣屬之。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日偽、抗日民主政府並存。1941年,中共領導的冀、魯、豫行署第四專署決定將長垣縣河東部分北部劃歸東垣縣抗日民主政府管轄;1942年,又決定將長垣西北部劃歸衛南縣抗日民主政府管轄。同時,劃長(垣)、滑、濮(陽)、東(明)四縣邊區成立濱河縣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撤銷,歸長垣縣人民政府,縣政府在佘家、丁欒一帶辦公。1947年解放長垣城。1947年春,縣人民政府進駐縣城。1949年長垣縣屬新建的平原省濮陽專區;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銷,並入河南省,長垣屬河南省濮陽專區;1954年濮陽專區撤銷,改屬新鄉專區;1955年2月,劃歸安陽專區;1958年4月,安陽專區撤銷,長垣又屬新鄉專區;1961年12月,安陽專區恢復,長垣又復歸安陽;1983年,安陽專區撤銷,長垣屬新設的濮陽市。1986年3月劃歸新鄉市。2011年6月1日起,河南省正式開展省直管縣行政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長垣為河南省十個省直管縣試點縣之一,成為省政府直管縣。

地貌

長垣為黃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境內無山,地勢平坦低窪,海拔57.3-69.7米之間,黃河大堤連接太行堤呈東北--西南走向貫穿全境,將全市自然分為兩部分:堤東為黃河灘區,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堤西黃河沖積平原,區內地勢平坦,少有緩坡。[3]
氣候

長垣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季節性降水差異較大,春季多風少雨,夏季多雨較熱,秋季氣候涼爽,冬季較冷少雪。

長垣以民營經濟為主體,形成起重機械、醫療器械、建築、防腐、烹飪、綠色食品、苗木花卉七大特色產業。
201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94億元,同比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0.6億元,增長17.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8億元,增長26.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9.2億元,增長2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5億元,增長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54.8元,增長12.4%;農民人均純收入10071.9元,增長14.6%。[5]
農業

長垣是國家糧食生產基地縣、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准化生產基地。2012年建設了「蔬菜、冬棗、食用菌、肉牛養殖、良種繁育」五大現代農業基地,高效農業面積達22.6萬畝、設施農業面積2.6萬畝,以肉牛養殖為主導的現代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國家認證綠色農產品基地面積達66萬畝,國家綠色食品標志產品62個,居河南省第一位。擁有涉農龍頭企業98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94家。[5]
截至2012年底,長垣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獲得國家認證面積66萬畝,其中苗木花卉基地2萬畝,紅提葡萄1.3萬畝。涉農龍頭企業68家,其中國家級企業1家(長遠集團),省級企業3家(飄安、金鑫、大方)。經國家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52個。億隆農林生態園被命名為「河南省高科技林業示範園區」,宏力萬畝紅提葡萄園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特色紅提葡萄種植基地」。2003年4月份,聯合國亞太地區綠色食品市場通道建設研討會在長垣縣召開。
工業

長垣是全國最大的起重裝備生產基地和重要的衛生材料生產基地。著力構建「一區六組團」的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新格局,2011年省級長垣縣產業集聚區建成區面積達14平方公里,入駐企業43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0億元,被評為「河南省十強產業集聚區」、「河南省第一批知名品牌創建示範產業集聚區」,被工信部命名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2]
2012年全市限額以上企業實現利潤5077萬元,增長40%;起重行業完成銷售收入32億元,醫用衛材行業完成20億元。起重機械園區一期工程建成,入園企業95個。全年投資千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80個,其中亞泰公司彩印生產線、宏遠公司起重機擴建生產線等21個項目竣工投產,衛華集團年產2.9萬噸集裝箱起重機、飄安集團年產9000噸EPA新型醫用衛材等投資超億元的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2]
截至2012年底,擁有整機生產企業199家,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48家,衛華集團年銷售收入達到35.6億元。國家級職業技能鑒定所1個,省級技術研發中心1個。配套生產企業800餘家,4萬多人從業,產品達10大系列200多個型號,正向大噸位、智能化、系列化方向發展,50噸以下起重機銷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70%,部分企業產品已成功打開國際市場,出口東南亞、歐洲、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年實現銷售收入78億元。2006年,該縣承辦了「中國重機協會橋式起重機分會全體會員大會」和「河南長垣起重裝備產業集群發展研討會」。[2]
截至2012年底,全縣擁有國家一級資質企業37家,二級資質企業14家,施工范圍遍布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走出國門,打入沙特、德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業人員8萬餘人。2005年11月份,第三屆國際防腐蝕控制大會在長垣縣召開。[2]
截至2012年底,擁有40多家企業,其中,房屋建築總承包一級企業2家,勞務分包一級企業4家,房屋建築總承包二級企業4家,水利水電總承包二級企業3家,公路、電力安裝、起重設備安裝等建設安裝企業17家,從業人員7萬多人。該縣新蒲建築安裝工程公司等企業作為主要施工單位承建了國家大劇院、奧運主場館「鳥巢」工程等重點國家工程的建設,並獲得國家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項「魯班獎」。[2]
烹飪業

截至2012年底,全市有專業廚師2.3萬人,其中,在國外從廚者200多人。2004年9月,長垣縣成功舉辦了中國(長垣)廚師之鄉國際美食節活動。[2]
6社會事業

2012年,城市建成區面積達36平方公里,被評為省級園林城市。規劃新型農村社區112個,已啟動建設69個;城鎮建成區面積達73平方公里,城鎮人口36.5萬,城鎮化率達43.5%。[2]
截至2012年底,城區道路總長達到105公里,擁有日供水3萬噸水廠一座,投資1.7億元的燃氣管網工程、投資8000多萬元的污水處理廠、投資3000多萬元的垃圾處理廠正在建設之中。有大型綜合性商場11處,城區商業營業面積近300萬平方米。已建成高中檔住宅小區20多處,住宅面積近500萬平方米。有二級甲等醫院2所。有高職高專院校1所,省級示範性高中1所,市級重點高中1所,城區在校生達到4萬多人。城區街道綠化率達到100%,人行道鋪裝率達到95%,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城區建成區面積已達到20平方公里,人口17萬,城鎮化率達到32%。
2012年,全年發放醫療補助金1100萬元。發放「低保」金558萬元,「兩金」發放率達到10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開倉借糧76萬公斤,發放各種救災資金598萬元,動員社會捐款17萬元。全年申報科技項目20個,其中列入國家級項目2個;推廣轉化科技成果20項,申報專利23項。[2]
7城市榮譽

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長垣
長垣(9張)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全國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
中國廚師之鄉
中國起重機械名城
中國衛生材料生產基地
中華美食名城
河南省雙擁模範縣
河南省書法之鄉
2014年獲得「河南省級生態縣」稱號[6]
8交通運輸

新(鄉)菏(澤)鐵路橫貫東西,長(垣)東(明)黃河大橋成為河南與山東的重要樞紐,省道308線與213線和大廣(大慶至廣州)與濟東(濟源至東明)高速公路在長垣境內十字交叉。[2]
長垣縣鄉公路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渣油路到80年代末的柏油路,通車總里程80餘公里。1992年,全縣實現了鄉鄉通油路。1998年全縣通車總里程達630公里。2001年以來,大力實施市鄉道路升級改造和村村通工程。
2011年末鐵路通車里程49公里。公路全部通車里程1882.454公里,其中省道72公里,縣道129.394公里,鄉道266.601公里,村道1379.885公里,專用公路106.574公里。全年各種運輸方式貨物運輸量362萬噸,貨物周轉量95459萬噸公里;旅客運輸量866萬人,旅客周轉量43530萬人公里。[2]
9文物古跡

長垣縣仲子墓,據《仲子三墓誌》記載,一說長垣子路墓葬其骨骼,一說為衣冠墓。該墓在宋代子路被追封為河內公後,稱河內公墓,入元明兩朝也一直稱為河內公墓,清之後,俗稱「子路墳」。位於長垣城東北嶽庄村東北100米處。1930年代黃河泛濫,子路祠墓均被沖垮,如今僅剩遺址,墳頭都沒了。但僅《仲子三墓》流傳下來的贊頌長垣河內公墓的明朝詩歌就有一百餘首。[7]
學堂崗聖廟,位於長垣縣城北5公里
中國烹飪文化博物館
中國烹飪文化博物館(8張)
的蒲東區學堂崗村東,1978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始建於漢,唐、宋漸盛,元遭兵火無存,明天順三年( 1459 )重建,經明、清兩代十數次增修,逐漸成為豫北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其主體建築有: 欞星門、大成殿、古壇亭、「 春風、化雨 」 二亭、深造堂等。現存杏壇亭、杏壇亭、杏壇碑亭和明、清碑刻六通。
中國烹飪文化博物館,位於河南省長垣縣食博園,博物館於2012年6月28日開工建設,2012年12月底建成,總投資5000萬元,館內共展出文物240餘件,總面積5400平方米,占文博中心南半部的第一、二、三層樓

2. 新鄉檯球桌

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新鄉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新鄉市,曾經的平原省省會,地處河南省北部,南臨黃河,緊鄰省會鄭州。國家級交通樞紐,中原城市群核心區重要城市,豫北的經濟、教育、交通中心。
市區面積422平方公里,建成區約140平方公里,新鄉中心城區人口120萬人。現轄兩市四區五縣,兩個國家級開發區(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新規劃的平原示範區(平原新區)。
擁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電池工業之都、中國國家「公交都市」示範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最佳生態宜居城市等多項榮譽。

新鄉源於西漢為獲嘉縣的新中鄉,東晉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在今新鄉市建新樂城。《史記志疑》說:「樂者村落之謂,古字通用」,新樂亦即新鄉之意,隋開皇六年置新鄉縣。新鄉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共工治水、鳴條之戰、姜尚衛河垂釣、牧野大戰、比干剖心忠諫、孔子講學杏壇、官渡之戰、圍魏救趙、張良刺秦、陳橋兵變、岳飛抗金等重大歷史事件發生於此,擁有燦爛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
1949年5月5日,新鄉和平解放,設新鄉市。
1949年8月-1952年4月,設立平原省,新鄉市為平原省省會。
1949年10月15日,焦作礦區劃歸平原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
1950年原武、陽武合並為原陽縣。
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撤銷,焦作礦區劃歸河南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
1954年,濮陽專區撤銷,封丘、長垣改屬新鄉專區。
1958年,新鄉、安陽兩專區合並為新鄉專區,全境屬之。
1960年,
新鄉·市徽
新鄉·市徽
撤銷新鄉、獲嘉二縣建制並入新鄉市。
1967年,新鄉專區改名新鄉地區
1983年9月,新鄉縣和汲縣劃歸新鄉市領導。獲嘉、輝縣、原陽、延津、封丘仍隸屬新鄉地區。[1]
1986年2月,撤銷新鄉地區,新鄉市轄新鄉縣、汲縣、獲嘉、輝縣、原陽、延津、封丘、長垣8縣。
1988年11月汲縣改為衛輝市,輝縣改為輝縣市,隸屬關系未變。
2011年,長垣縣成為中國河南省下轄的一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區
現轄衛輝市、輝縣市、新鄉縣、獲嘉縣、原陽縣、延津縣、封丘縣。
市區設有衛濱區、紅旗區、牧野區、鳳泉區,另設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工區、新鄉工業園區、平原示範區。
「豫北明珠」新鄉市地處中原腹地,河南省北部,北緯35°18′,東經113°54′,南臨黃河,與鄭州市、開封市隔河相望;北依太行,與鶴壁市、安陽市毗鄰;西連太極故里焦作市,與晉東南接壤;東接油城濮陽市與魯西相連。是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原城市群城市之一。

氣候

新鄉地處北緯35°18′,東經113°54′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熱,秋涼春早,年平均氣溫14℃;7月最熱,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最高氣溫42.7℃(1951年6月20日),最低氣溫-21.3℃(1951年1月13日)。年均濕度68%,最大凍土深度280mm。
新鄉南太行旅遊景區
新鄉南太行旅遊景區(27張)
年平均降雨656.3mm,最大降雨量1168.4mm(1963年),最小降雨量241.8mm(1997年),最大積雪厚度395mm(2009年),年蒸發量1748.4mm。6~9月份降水量最多,為409.7mm,佔全年降水的72%,且多暴雨。
2013年,新鄉市年平均氣溫14.9℃;年平均日照時數1928.5小時,無霜期220天。
季風特徵明顯,冬季盛行東北風,夏季盛行西南風。在地理環境、大氣環流、地形,地勢等因子的綜合作用下,形成了暖溫大陸性季風型氣候。[8]全年最多風向為東北東風,頻率為17.49%,次多風向為東北風,頻率為12.3%。年平均風速為2.45m/s。
新鄉地處黃河、海河兩大流域,平原佔地總面積78%,土地肥沃、光熱充沛。
4自然資源
編輯

礦藏資源
已發現和開採的礦藏有20餘種,其中煤炭儲量達84億噸,水泥石灰岩儲量100億噸,花崗岩儲量20億立方米,白堊土和粘土礦儲量均在2億立方米以上。
水資源
豫北明珠--魅力新鄉
豫北明珠--魅力新鄉(51張)
新鄉市地處黃河、海河兩大水系,平原面積佔78%。水庫容量1.99億立方米。黃河流經新鄉市170公里,流域面積達4558平方公里。源自南陽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新鄉境內長度77公里,總投資約52億元。南水北調通水後,該市每年可獲得4億立方米優質水。
2013年全年水資源總量為11.4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201.46立方米。平均降水量462.7毫米。在監控的722公里河段長度中,一至三類水質河段長122.2公里,四類、五類水質河段長84公里,劣五類水質河段長516公里。
農業資源
新鄉自然條件、土地耕作條件較好,是中國糧棉主產區、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和河南省畜牧生產加工基地,是農業大市。
電能資源
能源電力充沛,現有發電裝機容量500萬千瓦,2015年可達600萬千瓦。「西氣東輸」工程境內管長75.5公里,輸氣每年6.39億立方米。[9]
5經濟
編輯

新鄉海關
新鄉海關
新鄉市的經濟逆勢而上、晉位升級,經濟社會發展保持比較好的態勢。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66.1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2.29億元,同比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999.5億元,同比增長10.9%;第三產業增加值554.31億元,同比增長8.5%,三次產業結構為12:56.6:31.4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升。2013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8%。分類別看,監測的八大類中,除交通和通信類下降1.5%外,食品類、煙酒及用品類、衣著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醫療保健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和居住類物價上升,全年分別上漲6.5%、1.0%、0.9%、1.2%、1.6%、1.6%和2.2%。與此同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穩步增長。2013年,全市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9.5億元,增長19.5%。稅收收入保持良好態勢,全年共完成稅收收入95.24億元,增長21.3%,比全市財政收入增速高1.8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穩步增加。2013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67.89億元,增長10.9%。[10]
第一產業

截止到2013年新鄉地處黃河中下游,境內黃河170公里,流域面積4558平方公里。全市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78%,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優質小麥生產基地。2009年糧食種植面積601.88千公頃,其中:小麥種植面積334.5千公頃,增加4.1千公頃,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佔小麥種植面積的比重為81.0%。棉花種植面積20.2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81.81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61.3千公頃,增加8.36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378.8萬噸;蔬菜產量253萬噸;油料產量31.8萬噸;水產品產量3.98萬噸。擁有中科院、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均在新鄉設有農業示範、試驗基地,構築了農業發展的立體科技支撐體系,是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示範基地。農業產業化全省領先,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分別達到746家和25家。「新稻18」成為全省首個超級稻品種。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企業263家,無公害畜產品33個,均居全省第1位;「金粒」、「豫綠」、「喜順」、「宏力」四個農產品獲得省名牌農產品稱號。原陽大米被譽為「中國第一米」,封丘縣是全國最大的金銀花種植基地,原陽大米、封丘金銀花、延津優質小麥分別獲國家農產品原產地標記認證。劉庄、京華實業公司、樓村、龍泉等農村經濟別具特色。以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建設為重點的統籌城鄉工作率先推進,城鎮化率達到40.96%,被確定為全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11]
農業生產總體穩定。得益於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持續實施,全市糧食生產情況持續向好。2011全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921.71萬畝,同比增長1.5%。糧食總產實現「六連創」,總產達39.25億公斤,同比增長2.4%。其中,夏糧總產22.54億公斤,增長0.7%;秋糧總產16.47億公斤,增長4.7%。
新鄉市畜牧業發展水平較高,2009年畜牧業產值92.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6%,新認定無公害畜產品10個,累計達33個,連續6年居全省第1位。新鄉正在積極打造全國重要的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畜牧業集約化生產實現新跨越,雨潤集團、泰國正大、高金集團都在新鄉建有大型生產、加工基地,全市現有各類養殖小區401個,各類規模養殖場(戶)2萬余個,生豬、蛋雞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到83%和80%,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第二產業

截止到2011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35.59億元,同比增長24.0%,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保持增長。2011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29.52億元,總量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長29.3%,增速居全省第4位。
新鄉以製冷、生物與新醫葯、電池及新型電池材料、特色裝備製造、煤化工、汽車及零部件等六大戰略支撐產業,七大產業集群發展迅猛,擁有國家級新鄉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鄉工業園區)、國家物理與化學電源產業園、新鄉經濟開發區(西工區)、5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和13個省首批產業集聚區。年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270家,金龍集團、新飛集團入選中國製造業500強,金龍集團還入選2009年中國企業500強第321名,新鄉化纖、華蘭生物、心連心化肥3家企業實現上市。現有新飛牌電冰箱、電冰櫃,金龍牌精密銅管,衛華牌起重機,白鷺牌粘膠長絲、短纖維等6個中國名牌產品;孟電牌普通硅酸鹽水泥等44個河南省名牌產品;新飛、威猛、高服、平原、衛華、飄安5個國家馳名商標,有27類(個)產品位於國內同行業前三位或省內第一位。15家企業被確定為省重點轉型升級企業,居全省第3位。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30.2億元,增長16.1%;實現利潤、利稅122.9億元和166億元,增長38.4%和31.1%。[9]
電子機械製造業:新飛電器集團旗下冰箱、冰櫃國內行業排名第二;TCL—美樂公司:TCL彩電居國內領先地位;科隆電器:其蒸發器、冷凝器居國內第一位;金龍銅業:其製冷銅管居世界第一位。
振動設備與篩分設備、振動電機在國內佔有80%的市場,新鄉市現有振動設備企業380多家,其中年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8家,籌備上市企業1家,被譽為「中國振動設備之都」,其產品分為45個系列1000多種規格,廣泛應用於冶金、礦山等領域,遠銷到土耳其、印度等15個國家和地區。[12]
生物工程與新醫葯
現有葯品生產企業26家,醫療器械、衛生和葯用包裝材料生產企業30家,其中華蘭生物的血液製品行業亞洲第一;華星葯業的青黴素占國內市場份額的70%;飄安集團、宇安集團的生物型醫用衛材、聚乳酸衛材、自毀式注射器、醫用導管、無紡布等衛材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50%。
環保電池及原材料
是國內十大電池出口基地之一,現有環宇集團等近200家電池生產企業,是國內同行業種類最全的電池及原材料生產基地。
化纖紡織
是全國39個重點紡織工業基地之一。上市公司白鷺化纖集團是國內化纖行業龍頭企業,粘膠長絲產能位居亞洲第一,經濟效益居同行業第一位。
汽車及零部件
現有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41家,零部件銷售額佔全省的25%。汽車空調、制動器生產在全國同行業排名第二,濾清器排名第三,動力轉向器排名第四。新飛專用車占專用汽車市場壟斷地位。新鄉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機載裝備重點企業和研製生產汽車零部件的骨幹企業。
造紙業
新亞集團、龍泉集團、鴻達紙業的中高檔文化用紙、高檔印刷紙類、包裝類用紙和特種紙等產品。「產量佔全省的一半。
水泥生產
天瑞水泥、平原水泥、河南孟電集團、春江水泥、世紀新峰、天豐公司等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牆體材料等產品,水泥生產規模約970萬余噸,居全省第三位。
食品製造
娃哈哈、長遠集團、亞特蘭、五得利、新良、米多奇食品公司等重點企業,麵粉深加工、飲品與油脂三大產業鏈的食品加工產業。
煤化工業
化工產品豐富,產量巨大,心連心化肥佔領中原絕對市場、新鄉立白集團供應華北地區立白產品。[12]
第三產業

新鄉市自古以來就是晉冀魯豫接壤地區的商品集散地。區內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網點密布,全城聯網,國際通兌。全市各種集貿市場300多個,商業網點4000多個。
新鄉金融較為發達,已經發展起來的本地銀行有:新鄉銀行、河南新鄉新興村鎮銀行、輝縣市珠江銀行、輝縣市農村商業銀行。
新鄉市百貨大樓
新鄉市百貨大樓
著名商業街有平原路、步行街等,平原路西段1.5千米的路段上有將近25家大型商場,總營業面積60萬平方米。擁有:家樂福、華潤萬家、沃爾瑪等一批世界著名的零售大賣場。
平原路商圈開源商務廣場(2萬平方米)、商業步行街(12萬平方米)、光彩大市場(50萬平方米)、匯金國際城市廣場(總體量70萬平方米)。
6國內貿易
編輯

2013年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16.39億元,比上年增長8.6%;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9.27億元,增長4.8%。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5.19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48.81億元,增長13.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6.39億元,增長14.8%。分行業看,全年批發業實現零售額64.28億元,增長13.3%;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83.66億元,增長14.5%;全年住宿業實現零售額4.47億元,增長3%;餐飲業實現零售額62.78億元,增長10.2%。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銷售大類中,食品、飲料、煙酒類銷售額增長15.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19.8%,日用品類增長10.6%,傢具類增長9.5%,汽車類增長27.7%,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7.6%,金銀珠寶類增長16.7%,化妝品類增長8.6%。分產品銷售數量看,轎車銷售46033輛;彩色電視機銷售48944台;房間空調器銷售412053台;家用電冰箱銷售520590台;電腦銷售40492台。
7對外經濟
編輯

2013年全年進出口總額11.27億美元,同比上升7.1%。其中:出口總額8.73億美元,同比增長10.9%;進口總額2.54億美元,同比下降4%。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分別出口1.55億美元和0.24億美元。
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6個,實際利用外資7.4億美元,增長16%。全年對外勞務輸出1764人次,對外承包合同額0.23億美元,營業額0.13億美元。
8交通運輸
編輯

新鄉是豫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交通運輸樞紐城市,鐵路南北大動脈京廣鐵路和太石鐵路在此交匯,京廣高鐵已開通,新月二線、107國道及京港澳、大廣、濟東高速穿境而過。京港高鐵、京廣鐵路、新焦鐵路、新月鐵路、新荷鐵路、太石鐵路,鄭新城際鐵路、鄭濟高鐵(規劃)縱橫交匯,107國道、京港澳高速、濟東高速、大廣高速公路及正在規劃建設的新(新鄉)—陵(山西陵川)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從新鄉出發,1個半小時左右即可達洛陽、開封、安陽、焦作、鶴壁、濮陽等大中城市。
新鄉平原新區
新鄉平原新區(13張)
新鄉市城市公共交通:市區公交線路78條,主幹公交線路平均發車時間3至5分鍾,城市核心區不超過500米就可以坐上公交車,基本實現了「有路就有公交車」。市區有計程車公司6家,擁有計程車1400餘輛,另有自2011年年底陸續開始示範運營的150輛純電動計程車。入選「國家第二批公交都市」。[13]
新鄉與省會鄭州隔黃河為鄰,新鄭國際機場至新鄉市區100公里。平原新區作為全省6大新區之一,是對接鄭州、建設「復核」城市的橋頭堡,已初具規模。主城區到「三區五城」8條快速路(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和新鄉大外環(雙向六車道,全長112Km)建成通車,30分鍾同城經濟圈初步形成。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2735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06公里,市內市、縣基本上實行一級公路連接,鄉鎮基本實現二級以上公路連接。開通了新鄉市內到各縣城際公交和新鄉-鄭州、新鄉-開封、新鄉-許昌、新鄉-鶴壁、新鄉-安陽、新鄉-焦作市際公交。各縣公路客運站達到了二級以上。
2013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84.38億元,比上年增長5%。年末公路通車里程1311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06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11814公里。全年各種運輸方式貨物周轉量298.35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2.4%;旅客周轉量30.36億人公里,增長8.6%。
鐵路運輸

建設中的新鄉東站
建設中的新鄉東站(13張)
新鄉火車站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平原路西段,建於1905年。離北京站619公里,離廣州站1685公里,隸屬鄭州鐵路局管轄。為一等甲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辦理整車貨物承運前保管;不辦理罐裝危險貨物到達和整車爆炸品及整車一級氧化劑發到;辦理集裝箱業務。站內5站台,日到發客車152次。可以直通全國除福州、台北、西寧、拉薩外的所有省會、直轄市城市。
新鄉東站,即石武鐵路客運專線以及鄭新城際鐵路新鄉站,於2012年12月26日正式啟用。位於河南省新鄉市榮校路東,107國道以東,京港澳高速路以西附近,車站性質定位為始發站。是河南省鄭州市以北的重要車站。新鄉高鐵東站站房面積為16000平方米,站台雨棚面積約為35000平方米,設5條到發線,2條正線,2座島式站台(5檯面),通往市區有3條公交線路(66路、56路、57路)。[14]
2013年7月1日,由新鄉始發至北京的G570次高鐵列車開始運行,這是自新鄉火車站1905年建站以來首趟始發進京列車。
公路客運

新鄉客運總站位於人民路與自由路交匯處,為國家一等客運站。發往省外的地方有塘沽、北京、泰安、濟寧、俞州、長治、溫州、臨沂、天津、煙台、運城、壽張、太原、曹縣、淄博、臨青、聊城、臨泉、侯馬、菏澤、大槐樹、上海、青島、邯鄲、臨汾、濟南、晉城、西安、荊龍宮、深圳、孝義等。
客運南站位於南二環與和平大道交匯處,佔地面積60畝,國家一級客運站。
新鄉火車站區域改擴建規劃圖
新鄉火車站區域改擴建規劃圖(10張)
客運東站位於新飛大道與金穗大道交匯處,佔地60畝,國家一級客運站。
客運北站位於鳳泉區區府路西段
高鐵客運站位於新鄉火車東站(高鐵站)站前廣場北側,佔地面積120畝,國家一級客運站,開通有:晉城、焦作、濟源、滑縣、衛輝、輝縣、封丘、延津、長垣、獲嘉等地的客運班車。
橋梁建設

3. 新鄉市檯球用品

有一個地方時肯定有的,好多年了,是在洪門的,具體車次我不是很清楚,總之應該有4路,大大學城下一站,到古固寨的公交都可以到,洪門下,就是到了大學城走路也不過500米

記住是在路口 新中大道(所謂的新二街吧)和老新延路交叉口既是,在路北

4. 新鄉哪裡能買到檯球桌

這個比較多吧...比如東站向東大約200~400之間路北有一堵牆,牆上寫著賣檯球桌的。

5. 新鄉哪裡有買家用檯球桌的,我家房間是5.5*3.6m的

你房間寬度不夠,最少要4米寬。濮陽好像有賣檯球桌的,叫華信檯球的,廠家

6. 封丘檯球桌

你好,你在新鄉的封丘縣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封丘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隸屬新鄉市。古為封父國地,西漢置封丘縣。縣境南北長38.2公里,東西寬48.7公里。面積12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6萬畝。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75萬人,包括漢、回、滿、朝鮮、蒙古、苗族等,其中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2%。封丘縣是國家級貧困開發重點縣、省定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1]封丘縣古為豫州,兗州地域,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炎黃系統的羌族就生活在這里。據《唐·
古黃池
古黃池(3張)
宰相世系表》記載,羌族姜鉅因佐黃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戰有功,在公元前21世紀,夏啟立國、姜鉅的後人姜封父被封為諸侯,食邑於封丘,並建立民族封幫稱為封父侯國。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克殷,封父民族侯國被看成殷商頑民賜於魯公伯禽為奴,全族遷往山東。西周建立,封丘為康叔封地。由於封丘地處兩濟要沖,北扼燕趙咽喉,南鎖大梁門戶,地理位置優越,為水陸交通樞紐。[2]
春秋時期為衛國封地,戰國初期屬韓,為兵家必爭之地。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宋、韓兩諸侯國發生黃池之戰(今荊隆宮鄉桑園村東),宋桓公奪黃池於韓。公元前254年,趙伐衛,攻佔衛國的戚城,此時,封丘為三國宋、衛、趙合占。公元前242年,秦攻下韓的平丘等12城,建立東郡,從此封丘屬秦。
封丘地圖
封丘地圖
公元前207年,楚漢相爭,漢高祖劉邦兵敗延鄉(封丘縣城內),遇翟母贈飯解危,突圍西遁,得免於難。漢立國,劉邦為感翟母進飯之德,將延鄉建制改為封丘縣,不久又在封丘縣東南部置平丘縣。漢元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劃全國為13部,封丘屬兗州部陳留郡。漢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封光祿大夫王遷為平丘侯,平丘為侯國。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平丘侯國改為平丘縣。
到東漢、三國時仍屬兗州部陳留郡。西晉初,撤銷平丘縣,合並入封丘。南北朝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撤封丘歸並酸棗。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公元501年),恢復封丘縣建置。北齊高洋建國(公元550年)二廢封丘。隋文帝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恢復。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廢封丘,置守節縣。公元619年,恢復封丘縣建置。
唐初,封丘屬河南道,汴州陳留郡。五代襲唐制。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宋太祖)率兵駐扎陳橋驛,發起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創了大宋王朝300年基業。宋代,屬京畿路開封府。金歸南京路開封府。元屬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明屬河南布政使司開封府。清因明制。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劃歸衛輝府。[2]
清順治十五年(1658)《封丘縣志》記載:封域廣八十里,袤六十里。縣境東止平丘,南止神馬,西止史固,北止居廂。民國二十六年(1937)《封丘縣志》記載:封丘廣七十五里,袤六十六里。
辛亥革命後廢府制,封丘縣直屬河南省,民國五年(1916年)省下設道,封丘歸河北道。民國十三年(1924年)撤道歸省。民國二十一年全省劃分為11個行政區,歸第四行政區。民國二十六年日寇占據封丘,日偽在省下設道,歸豫北道。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仍恢復原建制,封丘仍屬第四行政區濮陽專員公署。1946年初,縣域北擴,原衛南縣(今滑縣)西南部、文岩渠北的15個自然村從衛南縣劃歸封丘縣。6月,從封丘縣東部劃出206個自然村,和長垣縣的部分自然村組成曲河縣。封丘縣版圖縮小,東西寬25.5公里,南北長38.2公里,總區域面積974.1平方公里。1949年歸平原省濮陽專署。1949年10月30日,曲河縣並入封丘縣,縣境東西寬48.7公里,南北長38.2公里,總面積1165.2平方公里。1954年濮陽專署撤銷,劃歸新鄉地區。1964年5月,長垣縣趙崗公社29個自然村劃歸封丘縣。縣境東西寬48.7公里,南北長38.2公里,總面積1220.5平方公里。至2002年,區域面積無變化。[3]1986年,新鄉地區更名為新鄉市,屬新鄉市轄縣。 [2]
2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封丘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新鄉市東南隅。處於北緯34°53′~35°14′、東經114°14′~114°46′之間。黃河從縣境南部自西向東,在東南部成近120°的夾角,流向東北,形成大面積的河灘地。縣境北和滑縣相接,東北與長垣縣毗鄰,西和西南與延津縣、原陽縣接壤,南界、東界黃河環繞,與開封市、開封縣、蘭考縣隔河相望。縣境南北長38.2公里,東西寬48.7公里。面積12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6萬畝。[4]
氣候條件

封丘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1月平均氣溫-1.0℃。7月份平均氣溫27.2℃。年平均氣溫13.9℃。年平均降水量615.1毫米。無霜期214天。年平均地溫16.0℃。其月際間變化特徵是1月最低,平均-0.4℃,7月最高,平均30.4℃。極端最高地溫69.0℃(2002年7月2日),極端最低地溫-23.0℃(1990年1月31日)。5厘米地溫平均15.3℃,界於地表溫度和氣溫之間,月際間變化規律與氣溫一致,地溫年際變化不大。 [5]
地質地形

地質構造古老而復雜,長期以來地殼的不斷運動和變化,形成了境內地下礦藏資源。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根據地質勘測,封丘縣北和東部大部分地下是中原油田一部分,石油儲量比較豐富。[6]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65-72.5米。 黃河從縣南和縣東流過,境內流長56公里。最枯水位與堤背地面高低達3米左右,引黃灌溉非常便利。過境渠有天然渠、文岩渠,兩渠水資源每年平均1.13億立方米。
3國際體育

2014年3月19日,世界草地滾球邀請賽暨第五屆中國公開賽在河南省封丘縣開幕[7]。包括我國在內的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44支代表隊,共計200餘名運動員參賽。本屆比賽為期三天,也是該賽事在中國舉辦以來首次離開廣州、深圳在內地舉辦的一屆邀請賽。[7]
4經濟建設

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新入駐企業23個,總數達到47個。項目帶動工作穩步推進,全縣投產工業企業項目27個,總投資4億元。民營經濟已成為工業經濟的支柱,新增企業832個、5138人;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5.03億元,實現利潤6002萬元,分別增長20.9%、56.8%。
封丘縣
封丘縣(13張)
農民減負增收3061萬元,人均純收入增加229元,增長11%。優質麥種植面積新增3333.33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75.3%。糧食總產量52萬噸,農業產值完成20.9億元,增長30.6%。畜牧業產值完成10億元,增長96%,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7.6%。新增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4666﹒67公頃,總產量3.5億公斤,產值2.1億元。
引進縣外投資項目154個,協議引資16.35億元,實際利用資金6.66億元;境外投資項目4個,利用外資145萬美元。全年出口貿易總額79.4萬美元,對外經濟合作合同額27萬美元,8個企業獲得進出口自營權。
農業發展

封丘縣地處平原,農業種植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全國100個商品糧生產縣之一。盛產作物有小麥、大米、玉米、大豆、穀子、綠豆、棉花、花生、油菜、芝麻等等。金銀花是全國生產基地,芹菜、香菇、石榴、金銀花享譽全國,全縣農業種植結構合理,農、林、牧、副、漁同盟協調發展。[8]
金銀花
封丘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光熱水資源充足,土壤肥沃,是優質金銀花生產的最佳區域。 封丘縣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被國家醫葯局定為國家金銀花生產基地,已成為封丘縣支柱產業。 封丘栽培金銀花已有150餘年的歷史。1984年全縣金銀花栽培面積已達10028畝,當年最高金銀花收購量為
金銀花
金銀花
25萬余公斤,被國家確定為金銀花生產基地。截止2001年,封丘金銀花的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其中已經進入盛花豐產期的5萬畝,年產優質金銀花500餘萬公斤,年創產值三億多元。[9]
封丘金銀花有1500多年的種植歷史,對此梁代著名醫學家陶弘景所著《名醫別錄》有明確記載。封丘金銀花蕾粗長肥厚,色澤艷麗,葯用效率和保健作用很高。1980年,原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在考察了封丘的土壤、氣候等條件之後,投巨資在封丘設立了金銀花生產基地。金銀花是抗「非典」中成葯中首選的一味,抗「非典」斗爭中,封丘金銀花因其品質好而倍受醫葯界和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獨特的地理環境,獨特的管理方式,成功馴化了封丘金銀花獨特的直立性能,而有利於通風透光,吸收養分,使得封丘金銀花個大花肥,色鮮貨綠,葯用成分高,其質量位於全國同類產品之冠.重要成分綠原磷含量達4%-6%,總黃酮2.14%.封丘金銀花作為中葯材道地產品,也是歷代文獻記載的正宗金銀花及要點收藏品。[9]

[8]
多年來為了提高封丘縣金銀花的產量和品質,加強了與科研單位的聯系,先後獲得多項獎勵,2003年元月,封丘縣金銀花獲得原產地標記注冊保護,已成為中華民族精品,將成為與南非鑽石和法國葡萄酒等同的國際名牌產品。
司庄鄉的金銀花基地始建於1980年,97年國家醫葯總局考察後,譽稱「中原二花甲天下」並在中央電視台4套「中華葯欄」中進行報道。1999年金銀花的種植面積已達10500畝,年產干金銀花100萬公斤,計劃到2002年發展到12000畝。成為全國最大的金銀花基地和銷售市場。
院士李振聲蒞臨封丘視察小麥旱情
院士李振聲蒞臨封丘視察小麥旱情[8]
高科技農業園
應舉鎮高科技農業示範園位於應舉鎮西部,新長公路南側。在全鎮起到了輻射帶動作用。一是以科技示範園為依託抓好應舉、西大村的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建設。二是以應舉,毛占等村為重點,輻射全鎮,大力推廣大棚西瓜的種植。三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抓好花菇種植。搞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四是抓好畜牧養殖業走規模養殖與庭院養殖相結合的道路。示範園區總面積8000畝,其中噴灌面積4000畝,地埋管道5.3公里,涉及面積1500畝.高科技壁滴灌面積100畝。為應舉鎮高效農業的發展典定了基礎。[8]
魚鴨混養基地
潘店鎮現有魚業養殖水面800畝,其中鎮辦漁場500畝,年產成品魚480噸,產值可達384萬元,主要品種有鰱魚、草魚、鯉魚、武昌魚等。
97年在中國科學院封丘試驗專家的指導下,利用高新技術,在500畝鎮辦漁場內示範了魚鴨混養技術。在魚塘四周建鴨舍,飼養紹興麻鴨1.2萬只,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已發展到5.2萬只,年產鴨蛋91萬公斤,產值可達1014萬元,可獲利潤291萬元。產品遠銷武漢、南京、上海、長沙等地。
鎮政府成立了魚禽公司,採用公司加工農戶的管理辦法。公司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已成該該鎮農業產業化的支柱產業。[8]
工業發展

封丘縣工業已基本形成了建材、化工、食品加工、釀酒、
萬頭奶牛養殖項目在封丘奠基
萬頭奶牛養殖項目在封丘奠基[8]
機械製造等多行業並舉協調發展的格局。1998年工業總產值114180萬元。主要產品有鋁合金窗紗、皮革、毛呢、曲酒、壓力容器、水泥、鍥橫軋軸件、硼鎂肥等。鄉鎮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異軍突起,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1998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36800萬元。
商業發展

全縣擁有商業、飲食、服務網點和機構3700多個,各類貿易市場32個,其中較大規模的城鄉通開的專業化市場4個,形成了全國有名的皮毛集散地。檔次較高的賓館、酒店數十家,接待設備齊全,服務優良。年社會消費品零銷總額達38960萬元。對外經濟貿易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正向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發展。

7. 新鄉哪裡有檯球桌子賣

新鄉真的不多 建議去高檔的檯球廳問問 比如榮中 還有文化宮3樓

8. 新鄉。開封周邊哪裡有賣檯球桌的

多啊,新鄉市新延路就有個,紅門路口。

9. 獲嘉檯球桌

你好,開檯球廳很容易,你在獲嘉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獲嘉縣位於河南省北部,隸屬於新鄉市管轄;北依太行,南臨黃河,距省會鄭州60公里,東至新鄉市15公里,西鄰焦作30公里,是中原經濟區新、焦、濟產業帶上的節點城市。縣域面積473平方公里,轄8鎮3鄉,1個省級產業集聚區,219個行政村,總人口43萬。

夏朝時屬夏部落管理,縣境屬冀州,稱寧邑。境內人民積極參與治理為害多年的洪水(蘇章營村,今存有群眾為紀念堯舜禹在此治水有功而建的「堯舜禹三元宮」,今名「堯舜禹紀念館」)。[2]
商朝(前1600~前1046) 前1600年,商建立,縣境稱寧邑,屬冀州。從境內東張巨遺址發掘的石斧、石鏟、帶齒蚌鐮、骨簪、骨錐、大鹿角、動物牙齒化石等文物來看,當時境內的社會生產力和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前1046年初,周武王姬發懷抱其父文王木主,率領八百諸侯在孟津北面渡過黃河來到境域(當時的寧邑,今獲嘉縣)。不料恰遇「天降大雨」且「三日不休」,儒雅相父(姜子牙)說這是「天潤我軍」,武王遂命令全軍駐兵於寧邑「修兵練武」,為滅商作準備。在大戰前夕,周武王率領八百諸侯在今縣城東北2.5公里處讓士兵積土成丘(即今天的「同盟山遺址」,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丘上設壇盟誓,為「牧野大戰」取得全面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歷史上稱此丘為中華第一壇,後人稱此丘為「同盟山」,並在山上修建武王廟,以示紀念,此廟為周朝第一廟(全國唯一)。前1046年2月5日,周武王親率佩甲之士4.5萬人、敢死隊3000人,並與早已跟武王結成聯盟的其他封國軍隊相配合,在殷都的郊外牧野與紂王的軍隊展開了生死大決戰。
周武王伐紂會盟諸侯於此,捧土築壇,誓師盟誓,謀成牧野之戰,留下了同盟山、武王廟等諸多文化古跡。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國丞相呂嘉叛亂,武帝討伐,獲呂嘉首級,遂以其地置縣,賜名「獲嘉」。獲嘉是寧氏的祖根地。[1]
西周(前1046~前771) 西周建立之初(前1045~前1041),周武王為紀念在「寧」修兵練武,遂更「寧」為「修武」,封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並把其分管區域設為邶、衛、鄘三個小諸侯國,分別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治理,以監視武庚(史稱「三監」),境域屬鄘國,後屬凡國。前1038年,「三監叛亂」被平後,遂撤「三監」並為衛,封武王弟康叔為衛侯,境域屬衛國。前1035年,周朝進入「成康之治」的強盛時期,境域內政治、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當地民間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產生了大量的歌謠並且廣為流傳,以致於到了春秋能吸引大聖人孔子游歷衛地,並將流傳於此地的部分民歌、民謠收集編入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其中《鄘風》篇中的詩歌就直接產生於境域廣大地區的民間。前841年,各諸侯國推舉共國(今輝縣市)國君共伯姬和代理朝政,史稱「共和元年」,境內開始使用確切紀年。前827年後的「宣王中興」時期,施行「不藉千畝」,廢除藉田典禮,境內農業得到發展,冶銅和銅制器具在境域先後出現。
東周(前770~前221) 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初,境域稱寧邑,屬衛國。衛武公(衛康叔10世孫)任衛國的國君時期(前770~前757),將其子季亹(為寧姓的受姓始祖,張巨鄉李村東北角有季亹墓,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封到境域內的邑治(今徐營鎮宣陽驛村),食采於寧。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於蔡丘(今蘭考、民權之間),制定修築黃河堤防盟約,由武陟經獲嘉、新鄉、延津到封丘的黃河堤防築成(今縣境南部有其遺址,舊志稱其為古陽堤、太行堤,西自張堤村,經梁堤、固縣、古牆、忠義、亢村、劉固堤、郭堤、山頭王至李道堤出境)。前635年,周襄王「將陽樊、原、攢茅之田賜給晉文公,包括修武(今獲嘉),通稱南陽(今南陽屯村有其遺址),屬晉國。楚國有個大夫叫伯賁,因犯罪被殺,其子賁皇逃到晉國,晉國國君就把晉的南部苗邑(即世傳的「苗庄王城」,今張巨村西的齊州故城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封給賁皇作食邑,陳庄就是苗庄王的花園。前602年,黃河第一次南遷大改道。前507年,孔子的著名學生十哲之一——卜子夏,在時稱晉國南陽的南陽城出生。前498~前484年之間孔子在境域活動約五、六年之久,居住在衛國賢大夫籧伯玉退隱時的居住地(今巨柏村)。當孔子在衛國不能展其志,便帶其部分弟子從獲嘉出發,順驛道沿黃河北岸到境南18公里處(今亢村),其弟子陳亢病卒於此,其村名遂改為亢村。前570年,晉大夫祁黃羊,任人唯賢,外舉不避仇,薦自己的仇人解狐任南陽令,境內傳為佳話。戰國前期,前403年,韓、趙、魏三國分晉,境域屬魏。期間,各諸侯國連年爭霸,最後出現「戰國七雄」,各國紛紛實行變法,富國強兵,壯大自身實力,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在思想文化上出現了百家爭鳴。前400年,卜子夏逝世,在世期間對《詩》、《書》、《易》、《禮》、《春秋》皆為之註疏,並為《詩》作序,在《禮》中著有「禮儀喪服」,與冉雍等合著《論語》一書。他被稱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教育家,今鄧庄村有其陵墓,城內新華小學對面有其祠堂。春秋末期,寧氏族中寧贏、寧子、寧跪、寧靜、寧俞、寧相、寧殖、寧喜皆為大夫,寧戚則被齊桓公拜為相卿。前273年魏割南陽於秦,境域仍名南陽,屬秦國。[2]
秦(前221~前206) 前221年,秦王朝廢除周代的分封制,代之以郡縣制,境域時稱修武縣,隸屬於三川郡(今洛陽市東北)衛州(今衛輝市)。前215年,秦王朝對戰國時期各國分管的黃河堤防進行統一治理,「決(疏)通川防,夷(鏟)去險陰」,境內的黃河堤被建成馳道。前214年,境內大量民工被秦王朝征發北疆去修築萬里長城。
西漢(前206~25)劉邦繼承秦制,兼采周法,設司隸部,部統郡,郡統縣。前205年,境域修武縣,隸屬司隸部河內郡(今武陟西南)。前203年,項羽進兵成皋,劉邦與夏侯嬰渡過黃河向東逃到張耳、韓信的駐軍地小修武城(今齊州故城遺址)並在其西邊(今高廟村)設壇祭天。112年,南越(粵,今廣東省一帶)國相呂嘉叛亂,殺死漢使終軍、魏臣及南越王趙興和王太後,武帝遂調遣漢將路博德、楊仆率師五路去討伐呂嘉。次年,武帝東巡到汲縣的新中鄉(今新鄉縣西南張固城村),恰逢路博德平息叛亂並派人送來了叛相呂嘉的首級,武帝大悅,故取擒獲呂嘉之意,遂於新中鄉置縣建城,取名「獲嘉」,屬司隸部河內郡,割汲縣、修武兩縣部分屬之,是獲嘉稱縣的開始。[2]
東漢(25—220) 25年,馮柱之子馮石繼承其母獲嘉長公主爵位,稱獲嘉侯,境內部分屬獲嘉侯國,部分屬修武縣,均隸屬於司隸校尉部河內郡。獲嘉侯國治所仍在張固城村,修武縣治所在今南陽故城遺址。期間,境內名人輩出:26年,衛颯因政有名績,遷桂陽(今湖南郴州市)太守;149年,張歆任桓帝三公之首司徒;149年,張導任鉅鹿(治所在今河北平鄉西南)太守,因治水有功,當地群眾為他建廟並立「漳河神壇碑」(《水經注》上有載);蔡湛,「舉孝廉辭讓」,181年,任並州(治所在晉陽)刺史,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184年,張延(張歆之子)任靈帝三公之一太尉。太山村在光武帝時屬邙山余脈,世傳為古北邙。自古道:「生長蘇杭,死葬北邙」,今太山村古墓隨處可見,出土的文物有空心磚(俗稱光武磚)、陶磚、陶罐等。
三國(220—280) 境域中的軍屯、民屯,給境內的農業生產帶來了生機。220年,境域隸屬魏國的司州(今洛陽)河內郡,仍名修武。黃初中期,河內郡析置朝歌郡(郡治在今淇縣),境域改屬冀州(今河北冀縣)朝郡。獲嘉縣仍在今新鄉縣張故城村,隸屬朝歌郡。其間域內有楊俊,任南陽太守(五品);張范胞弟張承,官拜議郎,後升職為伊闕(古關名,在今河南洛陽市南伊闕山上)都尉,胞弟張昭,當時也為儀郎。張范,張承弟兄二人是魏文帝曹丕「執子孫禮,舉動必咨」的政界大紅人,為魏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兩晉(265—420) 265年,司馬炎對地方行政機構進行調整。266年,復置汲郡,境域仍名修武,隸屬司州(司隸校尉部通稱為司州,治所在洛陽)汲郡。獲嘉縣仍在今新鄉縣張固城村,也隸屬司州汲郡。武帝太康前,竹林七賢在域中活動頻繁,太康年間,七賢之一劉伶定居縣南亢村鎮東劉固堤村,是域內名吃餄餎條的創始人。370年,域內屬前燕。370年,前燕皇帝慕容暐使其弟藏,在獲嘉故城(今新鄉縣張固城村)東北築新樂城(原新鄉縣老城)。晉末廢獲嘉縣,時獲嘉縣域屬時修武縣(今獲嘉縣),仍屬汲郡管轄。域內人楊覽,楊俊孫,任汝陰(郡名,治所在今安徽合肥縣)太守;楊沈,楊覽子,任散騎常侍;張攀,漢朝太尉張延之後,仕前燕慕容垂,先任御史中丞,後任兵部尚書。
南北朝(420—589) 境域屬北朝時的魏國。493年,域內開始實行改革官制、禁胡服、禁鮮卑語、改姓氏、改籍貫等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大融合。499年,復置獲嘉縣,治所移至新樂城(今新鄉市內老新鄉縣城),治今新鄉縣,境域仍屬修武縣,統屬司州汲郡。526年,以地形分置北修武於清陽城(今修武縣五里源鄉李固村),境域為南修武,南修武縣治設在今徐營鎮宣陽驛村。534年,北魏分為東、西兩魏,獲嘉縣治今新鄉縣,境域名南修武縣,統屬東魏。550年,齊王高洋滅東魏,建北齊,獲嘉、修武皆屬之。556年,獲嘉縣治所由新樂城遷往共縣城(今輝縣市),境域仍名南修武。578年,以南修武置修武郡。獲嘉仍治共縣。期間域內佛教盛行,分為曹洞、臨濟、溈仰三宗,建寺、造塔、刻石成風,如「許和叔墓銘」碑、「部行造象記」碑、「李洪演造象」碑等均為當時高水準的石刻產物。[2]
隋(581—618) 584年,域內廢修武郡,獲嘉縣治所從共縣城移到南修武城(即修武郡,今宣陽驛村),此為獲嘉縣治理今地的開始,隸屬冀州。586年,割出域內東部、汲縣西南部的部分屬地合在一起,取汲之「新中鄉」首尾兩字「新」、「鄉」作為縣名,縣治所設在新樂城內。596年,又在獲嘉縣設置殷州,轄獲嘉、新鄉、共縣、修武等縣。煬帝大業初廢殷州,保留獲嘉縣。607年,又改為郡、縣兩級,獲嘉縣屬河內郡。次年,域內被征出動大量民工開挖千里大運河的工程之一永濟渠(今縣北大沙河),主要利用沁水、丹水與衛河、黃河相接,南通餘杭(今杭州),北達涿郡(今北京)。獲嘉時為南北水陸交通要道,域內經濟、文化得到了廣泛的交流與發展。
唐(618—907) 619年,王世充囚李育德之兄厚德於獲嘉,厚德與其守將趙俊穎驅逐殷州刺史段大師,以城投降李世民,李世民命李厚德為殷州刺史。621年,地方設州、縣兩級,在獲嘉縣城內又設置殷州,轄獲嘉、修武、共縣、新鄉、武陟五個縣。全縣民戶均以100戶為一里,5里為一鄉,4家為鄰,5家為保,並規定男女剛生下來為黃,4歲為小,16歲為中,21歲為丁,60歲為老。627年,殷州被廢,獲嘉縣屬懷州,隸河北道。630年,全國進行行政區劃,獲嘉縣城從宣陽驛村已搬遷至今獲嘉縣老城。「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時期,縣城內始建的儒學宮。758年,大將郭子儀引兵自杏園渡(在縣西南屯街村一帶)渡過黃河,在獲嘉打敗了安太清。768年,歷史上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哲學家韓愈出生在境域宣陽驛村(《中國人名大辭典》第1704頁第一欄「韓愈」條有載),村中有「韓愈故里」碑。晚唐著名愛情詩人李商隱,因其父李嗣時任獲嘉縣令,於812年生於獲嘉縣城。
宋(960—1279) 宋朝初,境域先屬河北路懷州。1026年,改屬河北路衛州。1069年,全縣出動大量民工疏浚境內大沙河,使其與衛河暢通,農業、水利和漕運事業進一步發達。太山村以皮薄、聲脆、味鮮的「四月八,鮮黃瓜」而著名,太山黃瓜也因此被定為北宋貢品,年年進京。元佑年間,在縣城西北隅重建儒學,教育、文化也有新的發展,象石佛、石柱、八面經幛等碑刻相繼面世。
元(1206—1368) 獲嘉隸屬於行中書省燕南河北道衛輝路。境內水陸要道相繼修建驛站。1320年,廟學被修繕一新。境內蒙、漢居互遷,實行民族融合政策。獅子營可姓、陳孝張姓、大洛紂馮姓的始祖睿公,就是從遼寧省遼陽市軍屯於此的蒙古族。1337年,朝廷在縣境搜擄童男童女送往蒙古當奴婢。
明(1368—1644) 境域隸屬河南布政使司衛輝府。軍事上屬寧山衛西屯之前所和中所,轄域內18個百戶所。馮、夏、吳、李、張、石、陳、包、蔣、孟等10個百戶屬中所,楊、周、吳、閆、施、兩李、王等8個百戶屬前所。從1369年開始,在歷洪武、永樂兩朝長達48年的時間里,因軍遷或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而遷入縣域的有112個姓氏275個始遷祖,這些移民為醫治域內由戰爭留下的創傷做出了卓越貢獻。1370年,時任獲嘉縣令的熊邦基,招集遷民築城建社,創學宮,建官署、郵傳,逾年功竣。1377年,獲嘉縣被撤銷,並入新鄉縣,三年後復置,仍隸屬河南布政使司衛輝府。1440年,杜村社(今馮庄鎮古牆村)人汪仲誠捐麥1010石「用助賑飢」,皇帝特「賜敕獎諭」,「勞以羊酒,旌為義民,免本戶雜派差役四年」。1462年,黃河自獲嘉境南徙原武(今原陽縣)界。1466年,黃河泛濫,馮村人郭政「應詔罄所有輸官以濟飢」,時任獲嘉縣令的邢表,「奉旨徵文勒石,旌表(郭政)為義民」。1482年,縣令吳裕,為政務寬和,勸農課桑,規劃學校,出俸金助教營建社學27處,為域內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明朝,全縣共出了17個進士,弘治到崇禎年間就佔了15個,出現的祖孫進士、父子進士、兄弟進士堪為獲嘉歷史之最。1539年,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夏言隨嘉靖帝南巡,過縣南亢村驛,於渡河之日作《大河東去》詞一首(該詞刻碑立於今亢西村,碑尚存)。1596年,北京故宮中的乾清、坤寧兩宮遭火災,獲嘉籍人賀盛瑞以工部營繕司郎中身份,主持修建兩宮,招募鄉人中的大量工匠參與,為獲嘉建築史譜寫了光輝的一頁。1603年,由彰德府同知管獲嘉縣事張蘊道編次,教諭陳禹漠纂修的《獲嘉縣志》刊印出版(縣志辦存有影印本),為獲嘉縣存世最長的一部縣志。在明朝的276年間,曹昌、王胄孺、馮上知、賀盛瑞、岳凌霄、張可光、賀仲軾、馮兆麟、徐培植、王納忠等紛紛著書立說,縣檔案館現藏有賀仲軾的《約族俚言》、《廣儉約》、《祠堂四世位次議》、《耕余漫記》、《經史致曲》、《八卦餘生》、《春秋歸義》、《冬官紀事》等八部,以《冬官紀事》最為珍貴。[2]
清(1644—1911) 1645年,獲嘉隸屬河南省河北道衛輝府。1659年,由知縣李玳校梓,郭猷吉、王政舉纂修的清朝第一部《獲嘉縣志》刊印。1684年,縣城城牆改為長方形的磚砌牆,周圍652丈,高2.5丈,寬1.25丈。同年,知縣馮大奇創義學3處。1686年,由賀振能、郭元暹纂修的清朝第二部《獲嘉縣志》刊印出版(縣志辦存影印本)。1703年,康熙帝出巡迴京途經獲嘉,大悲院僧人超玉迎駕,深得康熙帝的歡心,遂敕封其為「大和尚」,賜其七言詩一首並書贈「行苦神秀」橫幅和「凈雲寺」匾額。1727年,縣令壽致浦奉文疏浚丹河(又稱運糧河),當時煤炭、雜貨俱可由境內運至天津和塘沽,境內貿易繁榮,經濟發展迅速。1756年,由知縣吳喬齡修、浙人李棟纂的清朝第三部《獲嘉縣志》刊印成書(縣檔案館存有)。1823年,同山書院在縣城內建成。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全縣最大的私營商號「義盛長」由陳位庄陳恆書投資白銀6400兩,在天津、上海、武漢等大商埠均設有辦事處。冶煉、紡織、食品等手工業和商號、銀行不斷涌現。二十世紀初基督教、天主教先後傳入縣境。1903年,道(口)~清(化)鐵路修至縣境,東起李村,西至黃楝堤共17.6公里。(史庄鎮)鄧庄人賀懷秀帶領域內大批工匠參加鐵路沿線站台、票房等建築物的施工。1906年,蘆(溝橋)~漢(口)鐵路全線通車,在縣城南三十里的郭堤村入境,至職王村出境共13公里。身受帝國主義和清政府雙重壓迫的全縣人民被迫舉起反抗和斗爭的大旗,以李占彪為首的獲嘉聯庄會在縣南登覺寺舉起義旗,反捐、反征夫、反派草料。捻軍與清地方武裝戰於縣南王井村、張堤村以及寺營、孝合、張莫、東彰儀、西彰儀等村。
中華民國(1912.1.1—1949.9.30) 1912年,縣級行政機關取消吏、戶、禮、兵、刑、工六房,隸屬河南省,下轄18社,為北洋軍閥政府統治區。次年設豫北道,又次年更名河北道,道治汲縣,獲嘉隸屬之。之後,全縣社會經濟發生劇烈變化,工商業達到迅猛發展,縣城以及亢村、中和兩鎮街巷的店鋪、商號、貨棧林立。文廟東壁文昌閣內的工藝局改為「平民工廠」,呂祖廟內創辦「大豫玻璃廠」,史庄泥瓦匠李德福創辦「公義順營造廠」,崇興寺兩側建立「農事試驗場」,賀道軾、張紹先等10數家集資3萬多(銀)元,在道清鐵路南開設的「泰和蛋廠」為當時獲嘉合股工業企業之最,在津、滬、漢各大商埠均設辦事處,生產的蛋清、蛋黃等產品遠銷德、日、意等國。
教育出現新局面,縣內32所城鄉學校改為國民小學,改勸學所為教育局;在文廟內創立以岳朝奎為校長的縣師范講習所,1931年,更其名為「縣立簡易師范學校」。1944年,全縣最大的私立學校——凈雲小學(後改名為光華中學)正式開學。1947年,全縣第一所私立中學寧南中學成立。
文化呈現新景象。1919年,縣立圖書館建立。1922年,按河南督軍馮玉祥的命令,全縣男子剪辮,婦女放足。1935年,縣長鄒古愚編次的《獲嘉縣志》鉛印成書。同年鄒又主持重修同盟山武王廟。
政治上,全縣人民積極抗擊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壓迫,爭當國家主人。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的消息傳至縣境,全縣各級學校師生和各界愛國群眾紛紛起來抗議日、英帝國的暴行。同年,西張巨村人陳憲章在焦作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其為全縣第一個共產黨員。1926年,以陳子毅為組長的全縣第一個中共黨小組建立。之後反侵略、反壓迫、反封建的斗爭此起彼伏。劉青海夜襲山西陵川奪火鎮稅卡;廢除偶像,許多廟宇中的泥胎被拉倒;教師賀永圖組織縣立師范學校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成立「讀書會」,走向社會抵制日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領土;學生徐捷等人在街頭書寫「打倒土豪劣紳時××!」的大幅標語,一時轟動全城。1937年, 中共新輝獲縣委成立。1944年,以劉西瑞為縣長的輝嘉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人民對日本侵略軍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抗戰,對國民黨和土匪進行了三年的拉鋸戰,直到1948年11月2日縣全境再獲解放,仍名獲嘉縣,屬華北人民政府太行行署四專區領導。中共獲嘉縣委和縣人民政府也遂即成立,對縣以下廢鄉、鎮、保、甲建制,改為區、村兩級,全縣設六個行政區。全縣人民除弊革新,移風易俗,同時開展了將近一年的肅匪反霸斗爭。1949年8月,獲嘉縣劃歸平原省新鄉專區管理。
新中國成立後,仍名獲嘉縣,屬平原省新鄉專區。1950年,全縣改為五個區,轄149個村。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劃歸河南省新鄉專區,全縣建立64個小鄉,是縣境有鄉級政權之始。1955年11月,全縣撤銷區建制,將64個小鄉劃為9個中心鄉,兩個鎮。1956年9月,全縣劃為1個鎮,12個鄉,共轄98個農業合作社,236個村。1958年,全縣在240個農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建立了10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960年8月,撤銷獲嘉縣並入新鄉市。1961年10月,恢復獲嘉縣,仍屬新鄉專區,轄1個鎮,10個人民公社。1975年,由太山人民公社析置丁村人民公社,由中和人民公社析置大呈、張巨兩個人民公社。1983年12月鄉村體制改革,人民公社改為鄉,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至1985年,全縣轄1個鎮,13個鄉,218個村,1369個村民小組。[2]
2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獲嘉縣地處中國經濟地理的中心部位。她地處中原,區位優越,北距首都北京600公里,南距省會鄭州50公里,東至市政府新鄉14公里,西鄰煤城焦作40公里。60分鍾可抵達新鄭國際機場。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京廣鐵路、石太鐵路貫穿全縣,濟東高速穿境而過,薄口公路直通107國道。北距首都北京600公里,東距京珠高速20公里,南距鄭州國際機場80公里。獲嘉縣位於中原城市群「豫北工業走廊」中部,是鄭州、新鄉、焦作三地接點城市,既是山西能源外運的「門戶」,又是東南沿海技術資金及輕工產品流向西北的「轉運點」。全國南北鐵路大動脈京廣線、晉煤外運主要通道石太線南北平行橫穿而過,縱橫貫通。107國道毗鄰縣境,308省道、長濟高速、汲詹、薄口四條省級公路縱橫交織,構成了全縣公路的大框,縣鄉公路密布其間成為工農業架生產和商貿的重要通道,五座跨鐵路立交橋已為獲嘉的發展拉開了框架。還有新鄉機場搬遷已經搬遷到獲嘉縣。
氣候條件

海拔高度在 74.2 -87.5 米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1986-2004 年年均氣溫 14.6°C ,年均無 霜期 221.2 天, 年均降雨量 557.2 毫米, 年均降雪日 14.1 天, 年均日照 2058.4 小時。
自然資源

距離周邊焦作、山西等地已發現和開採的礦產資源地很近,主要礦產資源有石灰岩、鐵礦、鋁土和煤等。
地處黃河、海河兩大流域,境內大獅澇河、共產主義渠、大沙河、西孟姜女河、人民勝利渠和武嘉乾渠,均由西南向東北流經全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緊鄰縣境,引黃工程完善,水資源充沛,為農業生產提供了便利的排灌條件。
3行政區劃

獲嘉縣隸屬於新鄉市,縣域面積470平方公里,下轄8鎮3鄉:獲嘉城關鎮、照鏡鎮、黃堤鎮、中和鎮、徐營鎮、馮庄鎮、亢村鎮、史庄鎮3個鄉:位庄鄉、大新莊鄉、太山鄉。共219個行政村,43萬人。縣城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建成區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萬。
全縣有漢、回、蒙古、滿、藏、俄羅斯、黎、錫伯、布依、彝、苗、土家、白、朝鮮、維吾爾、毛南、壯、土等18個民族,總人口382688人。其中男性193344人,占總人口50.52%,女性189344人,占總人口49.48%。男女性別比為102.9∶10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56‰。城鎮人口47357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2%。
2005年,獲嘉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丁村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太山鄉管轄,太山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張巨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史庄鎮管轄,史庄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大呈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大新莊鄉管轄,大新莊鄉人民政府駐地為大新莊村。

10. 新鄉哪有賣檯球桌的

九龍廣場

熱點內容
駐馬店上蔡縣郵編 發布:2021-03-16 21:53:57 瀏覽:888
新發地招聘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217
漯河大偉 發布:2021-03-16 21:51:07 瀏覽:401
相親愛一家 發布:2021-03-16 21:49:54 瀏覽:504
校園跳蚤市場系統 發布:2021-03-16 21:48:31 瀏覽:929
洛陽到鞏義汽車時刻表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108
男人胖相親 發布:2021-03-16 21:47:49 瀏覽:948
蘇寧鄭州網點電話查詢 發布:2021-03-16 21:47:42 瀏覽:459
同城幫二手良品真假 發布:2021-03-16 21:47:20 瀏覽:227
河南周口甲醇 發布:2021-03-16 21:42:35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