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建都
1. 鶴壁市都有哪些歷史傳說呢
鶴壁是因其富有豐富的石油和煤等礦藏而被世人知曉。隨著礦產的開采與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座建在礦區上的城市經歷了三次搬遷,直到1999年遷址淇濱區,才形成當今的新鶴壁市。
其實鶴壁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時期(公元前1238年-前1180年)。商朝建都於朝歌,即今河南淇縣。周朝的衛國仍建都在朝歌,其第18代國君衛懿公嗜好鶴,在朝歌西北等處養鶴,鶴壁因"鶴棲南山峭壁"而得名。
《衛風·竹竿》:曰:"淇水悠悠,檜楫松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描述一位遠嫁的女子思鄉懷親的情緒。淇河泛舟是思鄉懷親女子解憂,宣洩苦悶的一種方式。
淇河與古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兒女情長,離愁別緒在淇河中婉轉流傳,綿延著中華的人文精粹和歷史魂靈。
淇河的歷史久遠悠長,但雲夢的名氣也是不遑多讓的。在鶴壁市淇縣西南十五公里的雲夢山,峰巒迭嶂,氣象萬千,自古以來就是游覽勝地。更因戰國縱橫家鬼穀子隱居於此而名聲大噪。
2. 河南鶴壁是什麼地方
鶴壁,位於河南省北部,太行東麓,淇水之濱。 她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殷末四帝在此建都,周末趙國也曾建都於此。這里曾誕生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這里也是孔子高足子貢的故鄉;軍家鼻祖鬼穀子王禪辦軍庠於雲夢,文學巨匠羅貫中著奇書於淇濱。這里有一條神奇的河——淇河,《詩經》中有許多描繪淇河兩岸人民勞動、生活和愛情的詩篇,這條河是華北地區惟一未被污染的河流。鶴壁市因世傳「仙鶴棲於南山峭壁」而得名,境內名勝古跡薈萃,自然景觀奇特。淇縣雲夢山,依太行而攬勝,緣仙境而著世;浚縣大伾山,自平地而聳峰,因古佛而聞名。煤炭、石灰岩、白雲岩、地幔礦泉等資源繁多,貯量豐富;淇河鯽魚、纏絲鴨蛋、冬凌草被稱為「淇河三珍」而享譽中外,久負盛名。
鶴壁位置適中,她既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又是晉冀魯豫四省十市經濟協作區的中心,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有利條件,有利於發揮聯絡和輻射作用。這里交通便利,通訊便捷,107國道穿城而行,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傍城而過,濮鶴高速公路與京珠高速公路交匯於此。京漢廣直埋通訊光纜在境內通過,新區通訊站已正式投入運行。這里還是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豫北支線、鄭州--北京鐵路客運專線、長治--泰安鐵路的必經之路。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3. 河南省的一個縣,具有3000多年的古都史嗎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封神演義》是明代道士陸西星(一說為許仲琳)所著的神話小說。主要以姜子牙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昆侖山元始天尊為代表的闡教、東海蓬萊島通天教主為代表截教諸仙鬥智斗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在封神演義及其衍生的影視劇中,朝歌為該故事的主要演繹地。對於商朝歷史中的古都朝歌,主要指今河南省鶴壁市一帶。
三
由此,在春秋戰國這一歷史階段,鶴壁先後成為衛國和趙國的都城。並且,在這一歷史時期,鬼穀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是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清溪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對於鬼穀子的出生地,一說春秋戰國衛國朝歌(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一說是戰國魏國鄴地人;一說陳國鄲城(河南鄲城縣)人。到了西漢時期,置黎陽縣(今浚縣)、朝歌縣(今淇縣)、盪陰縣(鶴壁屬之)。
4. 中國各個朝代建都在哪
中國各個朝代國都:
1、夏
陽翟 河南禹縣
斟鄩 河南偃師
陽城河南登封
安邑 山西夏縣西北
西河 河南安陽東南
原 河南濟源西北2公里廟街原城
帝丘 河南濮陽
綸城 河南虞城西35里
夏邑 河南夏邑
老丘 河南開封東45里國都里村
商丘 河南商丘
2、商
亳 河南商丘東南
西亳 河南洛陽偃師
囂 河南鄭州
相 河南安陽西
邢 河北邢台
耿 山西河津
庇 山東菏澤鄆城
奄 山東曲阜
殷 河南安陽小屯
朝歌 河南淇縣
3、西周
鎬京陝西長安西 文王
雒邑河南洛陽 成王
4、東周
雒邑 河南洛陽偃師 公元前770年
5、春秋十五諸侯
宋商丘河南商丘 西周
陳宛丘河南淮陽 西周初
魯曲埠山東曲阜 西周初
衛 沫 河南淇縣 西周初
曹 陶 山東定陶 西周初
齊營丘山東臨淄 西周初
蔡 上蔡 河南上蔡 西周初
晉 翼 山西翼城東 西周初
吳 吳 江蘇蘇州 西周
邢 邢台 河北邢台西 周初至春秋中期
鄭 新鄭 河南新鄭 春秋初
秦 雍 陝西鳳翔東南 公元前677年
楚 郢 湖北江陵紀南城春秋前期
燕 薊北京城西南 春秋
越 會稽 浙江紹興 夏
6、戰國七雄
齊 臨淄 山東臨淄 西周初
楚郢湖北江陵紀南城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自丹陽遷都於此。
陳河南淮陽 公元前278年楚平王自郢遷都於此
燕 薊 北京城西南 春秋
趙 中牟 河南鶴壁公元前425年遷都中牟。
韓 新鄭 河南新鄭公元前375年韓哀侯自陽翟遷都於此
魏 大梁 河南開封公元前364年自安邑遷都於此
秦 咸陽 陝西咸陽東北 公元前350年自櫟陽遷都於此
7、西漢
長安 陝西西安北 前202年劉邦建
8、新朝
常安陝西西安北 公元8年王莽建
9、東漢
雒陽 河南偃師 前25年劉秀建
許昌 河南許昌 196年漢獻帝遷都於此
10、三國
魏 洛陽 河南洛陽 220年曹丕建
蜀 成都 四川成都 221年劉備建
吳建業江蘇南京222年孫權建
11、西晉
洛陽 河南洛陽 265年司馬炎建
12、東晉
建康江蘇南京 317年司馬睿建
13、南朝
宋建康江蘇南京420年承晉
齊 建康 同上 479年承宋
梁 建康 同上 502年承齊
陳 建康 同上 557年承梁
14、北朝
北魏
盛樂 內蒙古和林格爾北 386年建
平城 山西大同 398年遷此
洛陽 河南洛陽 494年遷此
東魏
鄴 河南安陽 534年建
北齊
鄴 同上 550年承東魏
西魏
長安 陝西西安 534年建
北周
長安 同上 556年承西魏
15、隋
大興 同上 581年承北周
洛陽 河南洛陽 煬帝605年建
16、唐
長安 陝西西安 618年承隋
洛陽 河南洛陽 承隋
17、五代
梁 開封 河南開封朱溫於907年建
唐 洛陽 河南洛陽李存勖於923年建
晉 開封 河南開封石敬瑭於936年建
漢 開封 同上劉知遠於947年建
周 開封 同上郭威於951年建
18、北宋
東京 開封府 河南開封 960年承後周
南京 應天府 河南商丘
西京 河南府 河南洛陽
19、南宋
南宋無明確的首都,臨安(杭州)為行在。
20、遼
臨潢 內蒙古巴林左旗耶律阿保機於916年建
大定府 內蒙古寧城西南 1007年建
遼陽府 遼寧遼陽 938年建
析津府 北京城西南 936年建
大同府 山西大同 1044年建
21、金
會寧府 黑龍江阿東城東南完顏阿骨打於1115年建
中都 北京城西南完顏亮於1153年遷此
大定府 內蒙古寧城西南 1122年建
大同府 山西大同 1 122年建
開封府 河南開封 1214年建
遼陽府 遼寧遼陽 1621年建
22、西夏
興慶府 寧夏銀川 元昊於1038年建
23、元
大都 北京城 1267年建
大夏國 重慶 1363年建
24、明
應天府南京 江蘇南京1363年朱元璋建
開封府北京 河南開封1363年朱元璋建
順天府 京師 北京 1420年明成祖遷
25、清
京師 北京城 1644年遷此
盛京 遼寧沈陽1625年建
5. 定都在河南的朝代有哪些
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玄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南宋、金朝。
1、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建城最早,建都積年最長的城市。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都。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乾隆也曾御賜洛陽「九朝古都」之名,「九」指最多,是虛數。這十三朝分別是夏、商、東周、西漢(漢高祖起初以洛陽為都,見《史記》)、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後梁、後唐、後晉。
2、開封,古稱大梁、啟封、汴京、、東京、汴梁,為八朝古都,分別為夏、戰國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北宋東京開封更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
3、安陽是早期中國文明的中心,古稱殷或者鄴。先後有商朝以及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七朝在此建都,
有「七朝古都」之稱,安陽殷墟是中國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國早期文明的象徵因此安陽也被稱為中國文字之都。
4、鄭州是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夏朝和商朝曾以此為都,西周管國在今鄭州市區一帶,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國和韓國也是以鄭州的新鄭為都城。
(5)鶴壁建都擴展閱讀: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從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河南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先後有20多個正統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河南處於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長達3000年,
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中原大地先後孕育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登封、夏邑、偃師、禹州、虞城、淮陽、新鄭等眾多中華古都。
6. 豫的歷史沿革
河南,古稱中國、中原、中州、中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是元代內以前容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洛陽(十三朝古都)、開封(八朝古都)、安陽(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鄭州(五朝古都)、鶴壁(四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後在夏邑(今商丘)、偃師二里頭(今洛陽)、陽城(今登封)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後來遷到殷(今安陽)、朝歌(今鶴壁)自夏而金的4000年間,有1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河南,長達3200餘年。每當中國內亂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於中心位於中原地帶的國家。
7. 河南省鶴壁市的人口是多少
河南省鶴壁市的人口是145萬。
8. 鶴壁在哪裡
鶴壁市,簡稱鶴城,是河南省省轄市。位於河南省北部,淇水之濱,太行山東麓,因世傳「雙鶴棲於南山之峭壁」而得名,1957年3月建市。現轄兩縣(浚縣、淇縣)、三區(山城區、鶴山區、淇濱區)和淇濱經濟開發區,管轄面積2182平方公里,人口140餘萬,市區人口40萬。
鶴壁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這里歷史悠久,鍾靈毓秀,文明史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先民們就在此耕耘生息,辛村文化遺址、鹿樓漢代冶鐵遺址、鶴壁集宋代古瓷窯遺址等,充分反映了這里古文化的發達,經濟的繁榮。殷商時期殷王武丁、武乙、帝乙、帝辛曾先後在轄區內建都,戰國時期公元前425年趙國曾在此建都達39年。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13篇專門描繪淇河兩岸人民的勞動、愛情生活。這里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以及孔子的高足子貢的故鄉。
鶴壁是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這里礦產資源儲量豐富,現已發現礦藏30多種,煤炭、水泥灰岩、白雲岩、天然礦泉水均有較高的工業開采價值。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花生等,淇河鯽魚、纏絲鴨蛋、冬凌草被譽為「淇河三珍」,享譽中外,久負盛名。建設中的盤石頭大型水庫總庫容量6.08億立方米,控制淇河流域面積1915平方公里。鶴壁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資源優勢。
鶴壁是一片秀麗多姿的土地。這里名勝古跡薈萃,自然景觀奇特。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54處。華北地區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淇河從境內蜿蜒流過,水闊流緩,清澈碧透,沿河景點密布。所轄浚縣、淇縣均為歷史文化名城。大伾山、浮丘山、雲夢山風景優美,摘心台、鹿台、萬鶴台聞名遐邇,天寧寺、雙塔寺、金山寺美麗宜人,千佛洞、玄天洞、葯王洞、鬼穀子洞詭支波譎,上峪火山地幔窗口世所罕見。
鶴壁是一片生機勃勃的土地。經過40多年的建設,鶴壁經濟有了迅速的發展,各項事業涌現勃勃生機。工業生產形成了較好的基礎,農業發展方興未艾,高效農業園區建設成績喜人。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加,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服務功能進一步加強。科教興鶴戰略取得新的成就,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市容市貌整潔衛生,城市綠化美化引人注目,是河南省政府命名的省級衛生城市:被國家體委、國家地擲球協會授"中國地擲球之鄉"的稱號,是全國首家享有這一殊榮的城市。
鶴壁是一片開發開放的熱土。這里位置適中,位居兵家逐鹿、商家必爭的中原地區,既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又是晉冀魯豫四省十市經濟協作區的中心,具有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有利條件,有利於發揮聯絡和輻射作用。京廣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和規劃中的南水北調中線從新區穿過,南距鄭州機場130公里,交通四通八達,通訊捷達方便。正在建設中的淇濱新區,位於鶴壁市轄區的中心部位,是一個享有特殊優惠政策的融工業、貿易、文化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新區,是鶴壁市對外開放的窗口,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地和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全市發展的龍頭和形象,經過十年的開發建設,淇濱新區已成為一座現代化、多功能、開放型、園林化的新城。隨著國家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鶴壁已經成為中外客商競相投資的熱土。
9. 河南省的所有城市名稱
河南省下轄: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17個地級市。
新鄭市、新密市、登封市、滎陽市、鞏義市 、偃師市 、舞鋼市、汝州市 、林州市 、衛輝市、輝縣市 、沁陽市、孟州市 、禹州市、長葛市 、義馬市、靈寶市 、永城市 、項城市 、鄧州市 、濟源市21個縣級市。
(9)鶴壁建都擴展閱讀
河南歷史文化悠久,是世界華人宗祖之根、華夏歷史文明之源;文化燦爛,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資源豐富,是全國農產品主產區和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人口眾多,是全國人口大省,勞動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巨大;
區位優越,位居天地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農業領先,是全國農業大省和糧食轉化加工大省;發展較快,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潛力很大,正處於蓄勢崛起、攻堅轉型的關鍵階段,發展活力和後勁不斷增強。
河南概貌
1、名稱由來
河南位於我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來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九州之中,現今河南大部分地區屬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2、自然地理
河南界於北緯31°2339;—36°2239;和東經110°2139;—116°39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全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73%。
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形分布,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55.7%、44.3%。靈寶市境內的老鴉岔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固始縣淮河出省處為全省最低處,海拔僅23.2米。
3、資源環境
河南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同時還具有自東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氣候過渡的特徵,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復雜多樣和氣候災害頻繁的特點。
近10年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2.7℃—16.2℃,年平均降水量為477.8毫米—1167.3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468.0小時—2246.6小時,年無霜期207.9天—271.7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全省耕地面積12166.50萬畝,人均耕地1.28畝。
河南是我國唯一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地形地貌和水資源分布情況是中國的一個縮影。
省內河流大多發源於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山區,全省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560條,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64條,流域面積10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11條。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量403.5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約376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5。
河南動植物資源豐富,現有省級以上森林公園117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1處,已知陸生脊椎野生動物520種,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4種。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和礦業大省,礦業產值連續多年位於全國前5位。已發現的礦種144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10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93種。
既有鋁、鉬、金、銀、銅、鉛、鋅、鎢、銻等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又有鐵、鈦、釩等黑色金屬礦產;既有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又有耐火粘土、螢石、天然鹼、珍珠岩、石墨、寶石等非金屬礦產。
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中,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有9種,居前3位的有33種,居前5位的有42種,居前10位的有68種。靈寶、欒川、桐柏、葉縣先後被命名為「中國金城」、「中國鉬都」、「中國天然鹼之都」和「中國岩鹽之都」。
4、歷史淵源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誕生在河南新鄭,中華文明的起源、文字的發明、城市的形成和統一國家的建立,都與河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5000年中華文明史中,河南作為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200多個皇帝在此執政。
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均源自河南。河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記載著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
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測景台;有歷史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馬寺;有「天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大相國寺,等等。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商丘、鄭州、浚縣、濮陽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9、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河南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是全國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全國「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中有五個通道途徑河南。鄭州已初步形成全國鐵路路網中的「雙十字」中心,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之一,鄭州東站是全國最大的高鐵站之一,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大格局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建設和普通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內河航道升級改造持續加快。
2017年末,全省鐵路通車里程5470.26公里,其中高鐵1307.91公里,鐵路和高速鐵路里程均位居全國第5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522.63公里,位居全國第4位;普通干線公路3.1萬公里,農村公路23萬公里。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是國家民航局確定的全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共開通國際貨運航線29條,基本形成以鄭州為樞紐、鏈接亞歐美澳等四大洲的航空國際貨運網路,洛陽、南陽支線機場運營良好,信陽明港支線機場建成。水路運輸加快發展,內河航道1675公里。
全省各種運輸方式貨物運輸總量22.94億噸、增長11.7%,貨物周轉量8160.34億噸公里、增長11.2%;旅客運輸量11.66億人次,旅客周轉量1945.20億人公里、增長4.7%。鄭州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迅速,通車里程93.6公里,年客運量超過2.5億人次、增長103.9%。
10、全國重要的通信樞紐
河南省公用電信網在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國家骨幹公用電信網「八縱八橫」有「三縱三橫」途徑河南,加上南北、東西兩條架空光纜干線從河南穿過,構成「四縱四橫」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建成直達全國24個省的互聯網省際出口鏈路,鄭州互聯網國家級骨幹直聯點總帶寬居全國第2位,全省接入網站數量居全國第4位,引入TOP20萬網站信源佔比居全國第5位。「
寬頻中原」戰略全面實施,全省光纜線路總長度居全國第7位,行動電話基站總數居全國第5位,所有貧困自然村實現4G網路全覆蓋,所有行政村實現兩種制式4G網路全覆蓋,4G基站、互聯網寬頻接入埠均居全國第6位,互聯網省級出口帶寬居全國第4位,全省互聯網基礎設施指數居全國第5位。
11、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綜合能源基地,原煤產量、電力裝機規模、發用電量、油氣管道長度均居全國前列。堅持「節能優先、內源優化、外引多元、創新引領」,大力實施電網建設、煤電結構優化、煉化基地、「氣化河南」、新能源提速發展和煤炭轉型工程,能源保障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參考資料
河南省人民政府
網路-地級市
網路-縣級市
10. 河南是哪幾朝古都
河南是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魏,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後期)的古都。
1、洛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
2、開封:先後有戰國時期的魏,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後期)七個王朝在此建都。
3、安陽:殷商晚期都城
4、鄭州:殷商中期都城
(10)鶴壁建都擴展閱讀:
河南洛陽是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王朝的古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稱。
1、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地。洛陽是夏朝立國和活動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今偃師二里頭)為都。根據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二里頭年代范圍約為公元前1735-公元前1540年。
2、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湯建都西亳(二里頭遺址東北約6千米)。商湯之後的數代帝王均以此為都,前後累計200餘年。
3、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後,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成周。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曾遷殷頑民於成周,並以成周八師監督之。當時洛陽稱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國等,亦稱周南。
4、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自此,有23個國王都居洛陽,前後歷經500餘年之久。
5、漢王元年(前206年),項羽封申陽為河南王,居洛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建漢,初都洛陽,後遷長安,改三川郡為河南郡,治洛陽。轄洛陽、河南、偃師、緱氏、平(偃師西北)、平陰(孟津東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東)及鞏、滎陽、新鄭、中牟、開封等22縣。漢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屬司隸。
6、漢光武建武元年(25年),劉秀定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為河南尹。漢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萬零八百二十七。
7、黃初元年(220年)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變雒陽為洛陽,設司隸校尉部。
8、泰始元年(265年),西晉代魏,仍以洛陽為都。東晉時稱故都洛陽為中京,一直沿用到南朝宋武帝、宋文帝、宋明帝。
9、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陽置洛州,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都洛共計330餘年。北周平齊之後,升洛陽為東京,設置六府官,號東京六府。
10、隋開皇元年(581年),在洛陽置東京尚書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廢行台,以洛州刺史領總監。十四年,於金墉城別置總監。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18里處,新建洛陽城。
11、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陽為都,稱東都。
12、後梁、後唐、後晉均曾都洛陽,後漢、後周以洛陽為陪都。這一時期洛陽仍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13、以上計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朝以洛為都,洛陽成為中國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此外,新莽末年更始帝、隋末王世充、唐中葉安祿山都曾在洛陽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