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相親
㈠ 內蒙古地方戲曲的二人台傳統劇目
二人台的傳統劇目有《走西口》、《爬樓》、《紅雲》、《綉麒麟》、《跳粉牆》、《珍珠倒卷簾》、《送情郎》、《打鞦韆》、《打金錢》等200多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二人台藝術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1950~1957年期間,農村各鄉普遍建立了以演唱二人台為主的農村業余劇團。1958年後,各公社業余劇團多以演唱二人台為主。1976年巴盟群藝館建立後,舉辦多次培訓班,挖掘、整理、加工、改革二人台傳統劇目,對扶持、繼承和發展二人台藝術起了重大促進作用,使二人台藝術在巴盟地區空前繁榮。
各文藝團體和廣大業余作者創作了大量嶄新的二人台劇目,如《婁小利》、《聘閨女》、《秀梅辦學》、《上排干》、《相親記》、《對症下葯》、《滿家喜》、《問路》、《喜相逢》、《月照新人》、《媒人》、《田寡婦養雞》、《二次探病》、《趁熱打鐵》、《二孔明賠情》、《迎春三部曲》、金梅等,從劇本內容、表演、伴奏、服裝、化妝、道具等多方面繼承和發展了二人台藝術。新一代二人台藝人已經成長起來,成為繼承和發展二人台藝術骨幹力量。
㈡ 陸陽的人物簡介
30多年來,自編自導諷刺喜劇《相親記》、山曲劇《稱心的女婿》、二人台《喜接新車》、漫瀚劇《真正的親家》、新歌劇《兒子啊兒子》、音樂話劇《漫瀚調》、恐怖恐怖喜劇〈相愛在火葬場〉、流行歌曲劇《酒壇機關報秀》、電視報導劇《塞外鴻雁》、電視連續劇《老冒小傳》、《相思草行動》、《那女人》等。上述劇目均已發表、演出和播映,並分別在全國、華北及內蒙古自治區榮獲過各種不同的獎勵。
㈢ 民俗兩人抬
二人台
二人台是河套地區的民間戲曲,俗稱「打玩意兒」。清光緒年間,在蒙漢民歌和「絲弦坐腔」基礎上,吸收山西河曲一帶傳來的民間歌舞發展而成。清末明初,在土默川一帶出現了二人台職業小班。起初,二人台角色只有一丑一旦,以「摸帽戲」的形式分飾多種角色,後來進一步發展成扮演固定人物的民間小戲。
二人台伴奏樂器有笛子、楊琴、四胡、「四塊瓦」等;服裝、化妝仿效晉劇;道具有扇子、手絹、霸王鞭等。二人台傳統劇目以《走西口》、《打金錢》、《五哥放羊》、《珍珠倒卷簾》等影響較大。其中有些戲如什可拉奔花、《海蓮花》等採用蒙漢兩種語言演唱。
在二人台的形成過程中,蒙古族民間藝人榮雙羊發揮了重要作用。民國初年,榮雙羊改變「絲弦坐腔」形式,開始分角色化妝演唱,對二人台的定型、流傳和發展作出了創造性貢獻,使二人台藝術在演出中出現了重大突破。榮雙羊曾來河套的安北、五原、臨河一帶演出,把二人台藝術帶進了河套地區。民國20年(1931)後,計子玉、樊六的二人台小班曾入套在安北、五原、臨河等地流動演出。其中計子玉還在河套教出了不少徒弟。民國22年(1933)後,河套開始有了固定的二人台職業小班。截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巴盟地區共有二人台職業小班20至30個。這些小班少則5人,多則十幾人。其中比較有名氣的二人台小班有樊二倉、宋其子小班,活動於五原縣和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部分地區。霍存柱、劉毛匠小班,活動於臨河、杭錦後旗地區和磴口縣部分地區。於八、朱銀全、張根旺小班,活動於狼山灣及烏加河一帶。
二人台藝術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在群眾中流傳著:打不完的金線賣不完的菜,看不厭打櫻桃、探病、走口外。為看白靈旦(樊二倉),三天不吃飯;寧可穿不上綉花鞋,也要看一看霍存柱的打金錢;沒有馬騎坐「膠皮」,也要看看關全喜;朱銀全、劉二羅,丟起丑來真紅火等順口溜。然而建國前二人台藝人們社會地位低下,生活窮困潦倒,多以賣藝乞食度日,加之演唱內容俚俗,倍受士紳歧視,主要在鄉村為農民演唱。在抗日戰爭期間,陝壩商會有個二人台樂隊,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和七月十五園子渠放河燈時演奏,藉以增添鄉上風韻。
二人台傳統節目,一部分是根據當地發生的重大事件編創的,如《打後套》《轉山頭》等;另一部分是在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如《走西口》、《五哥放羊》、《打連城》等;還有一部分則是從外地移植而來的,如《洛陽橋》、《西廂》、《下山》等。二人台節目的內容,有的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有的揭露當時社會的腐朽與黑暗,有的歌頌勞動人民的純真愛情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有的抒發勞動人民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有的表達歷史事件。二人台的形式,短小精悍,有的偏重於歌舞,有的偏重於演唱。二人台的音樂,帶有濃郁的河套民歌色彩。二人台的唱詞,富有河套爬山調的韻味。二人台的道白,多為河套廣為流行的幽默、詼諧、生動、風趣的串話、諺語和歇後語。因此形成了河套二人台的獨特風韻。群眾贊美道:「土生士長土裡料,土言土語土腔調」;「二人台真紅火,句句唱在咱心窩窩」;「自小愛唱:二人台,赤肚子唱到頭發白」等。
二人台的傳統劇目有《走西口》、《爬樓》、《紅雲》、《綉麒麟》、《跳粉牆》、《珍珠倒卷簾》、《送情郎》、《打鞦韆》、《打金錢》等200多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二人台藝術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1950~1957年期間,農村各鄉普遍建立了以演唱二人台為主的農村業余劇團。1958年後,各公社業余劇團多以演唱二人台為主。1976年巴盟群藝館建立後,舉辦多次培訓班,挖掘、整理、加工、改革二人台傳統劇目,對扶持、繼承和發展二人台藝術起了重大促進作用,使二人台藝術在巴盟地區空前繁榮。
各文藝團體和廣大業余作者創作了大量嶄新的二人台劇目,如《婁小利》、《聘閨女》、《秀梅辦學》、《上排干》、《相親記》、《對症下葯》、《滿家喜》、《問路》、《喜相逢》、《月照新人》、《媒人》、《田寡婦養雞》、《二次探病》、《趁熱打鐵》、《二孔明賠情》、《迎春三部曲》、金梅等,從劇本內容、表演、伴奏、服裝、化妝、道具等多方面繼承和發展了二人台藝術。新一代二人台藝人已經成長起來,成為繼承和發展二人台藝術骨幹力量。
㈣ 相聲界的扛把子姜昆,和郭德綱趙本山有哪些過節
在喜劇圈,如果一個人談論藝術成就,這三個人都曾經站在金字塔的頂端。姜昆是趙本山的貴人。當姜昆帶領一些人來到喜劇之鄉鐵嶺時,當地人認為這比小劇院糟糕得多。聽完之後,姜昆主動觀看了二重唱。他很開心,姜昆努力為趙本山通關,直到他最終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著陸。如果與東北二人台的三種風俗相比較,郭德綱的相聲就像歌劇一樣純粹。
看看德雲社20周年慶典的規模。各界神仙出席了儀式。客人中也有一些主流人物。我認為是和解的時候了。最近,我看了一段閻鶴祥的個人視頻。他在表演中評論說,老郭的創作遭遇了低谷。他客觀地說了出來。他提到姜昆和其他主流相聲是敬語。我認為這很好。即使姜昆欠他一筆債,年輕一代也不能發表任何評論。事實上,只要雙方都邁出一步,就可以和好了。
㈤ 歷史名人:茱聖 陸陽。他有什麼代表作品或事跡
有諷刺喜劇《相親記》、山曲劇《稱心的女婿》、二人台《喜接新車》、漫瀚劇《真正的親家》、新歌劇《兒子啊兒子》、音樂話劇《漫瀚調》、恐怖恐怖喜劇〈相愛在火葬場〉、流行歌曲劇《酒壇機關報秀》、電視報導劇《塞外鴻雁》、電視連續劇《老冒小傳》等
㈥ 河曲二人台賣菜劇本
粗俗這兩個字復傷了我的制心,逼著我出來獻出我的第一次回答……
本人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祖籍山西河曲,關於這兩個地方的地方小調,最出名的就是起源於山西,發芽在內蒙的——二人台。
年幼的時候常常在四爺爺家聽二人台,少不更事也聽不明白,後來大了才發現,我滴個天,這么……開放?!
我要說的是比較出名的兩個系列,二後生和根旺相親(其實根旺這個名字我覺得就比較污),裡面有很多少兒不宜的對話,遠遠比題主說的老司機奔放很多。但是老一輩的人確實愛聽,本人也耳濡目染的學會一些……但是我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的,每個人的品位各不相同,完全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好不好( ∵`)
還是在熱評里回復的那句話,你可陽春白雪,我可下里巴人。(頭一次答題,快唱一段二人台壓壓驚)
圖中背包的就是可愛的根旺,哈哈哈
喊麥的MC天佑最近參加了吐槽大會,他說了這么一段:有大雅就有大俗,你要是在苞米地里唱我的太陽,你願意,苞米還不願意那……
是吧,苞米還不願意那!
哈哈,對天佑有了不錯的映像。
以上
㈦ 陸陽的人物經歷
此外,與人合作的民族歌劇《阿力瑪斯之歌》、二人台地方實驗劇《西口情》也均上演並榮獲優秀編導獎、優秀演出獎。從事文藝編導方面的工作 陸 陽 1945年8月生,江蘇邗江人。內蒙古電視台電視劇部一級編劇。1984年畢業於內蒙古師大文學研究班。現任內蒙古電視台導演(國家一級編劇職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內蒙古電視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內蒙古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30多年來,自編自導諷刺喜劇《相親記》、山曲劇《稱心的女婿》、二人台《喜接新車》、漫瀚劇《真正的親家》、新歌劇《兒子啊兒子》、音樂話劇《漫瀚調》、恐怖喜劇《相愛在火葬場》、流行歌曲劇《酒壇新秀》、電視報導劇《塞外鴻雁》以及電視連續劇《老冒小傳》、《相思草行動》、《那女人》等,上述劇目均已發表、演出和播映,並分別在全國、華北及內蒙古自治區榮獲過各種不同的獎勵。此外,與人合作的民族歌劇《阿力瑪斯之歌》二人台地方實驗劇《西口情》均上演並榮獲優秀編導優秀演出獎。曾入編《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當代文藝家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華人物辭海》並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首屆十佳電視藝術家光榮稱號。
㈧ 誰能幫我弄一篇關於張虎的二人台"根旺相親"的
能幫我弄一篇關於張虎的二人台"根旺相親"的 從熔 人氣 3 回答 0 提問時間 2007-12-26 12:56
㈨ 二人台 俏皮話 順口溜 歇後語
俏皮話
1.想你是南瓜,愛你似黃瓜,聞你金香瓜,親你哈密瓜。恨你是胡瓜,吃你是西瓜,罵你是冬瓜,打你這傻瓜。
2.我知道,天下無不散宴席,可是,至少,宴席上我要吃得爽!
3.希望錢包里的錢都相親相愛,然後生很多很多很多小孩。。。該多好啊!!!
4.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