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相親流程
⑴ 第一次去相親(潮汕地區)
女方家裡?這個相親未免太正式了吧……
盡量禮貌,衣著整潔,要表現得自然
先了解一下女方的職業,或者女方家人的職業,這樣會比較有共同話題,不至於冷場。
吃飯的話盡量注意餐桌禮儀,少發出不應該發出的聲音。嘴巴里還有東西的時候不要說話。估計不能吃太多了……
既來之則安之吧……是你的就是你的
⑵ 潮汕人都是這樣相親的嗎
對,男方到女方家裡去相親
⑶ 潮汕習俗相親第一次去女孩家買那些水果
這個好說,一般潮汕人覺得橘子含有吉利的意義,蘋果雖說有平安的含義,卻也有人說是貧窮的意思,所以最好不要。相親的話,最好帶八個橘子,圖個發財圖個吉利,也圖個美滿。
⑷ 潮汕婚嫁習俗
潮汕人對於婚禮習俗是有一定講究的,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 其禮俗雖各地繁簡有異,但較一致的提法和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 托媒提親 合婚定親
「提親」、「合婚」、「定親」,即「四禮」的「文定」。首先由媒人到男、女方家提親。經女家同意後,再由媒人到女家問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並寫成庚帖送交男方,若男方家裡三日內沒有發生不吉利的事(俗稱「三日順」),男方便把自己的庚帖交與女方,雙方即可占卜合婚(也稱合時日)。「定親」又稱「訂婚」、「行定」、「食定」,是由男方備禮物到女方家下定親事。禮物通常是一對金耳環或一隻金戒指,還有餅食、糖果等,女方必有回禮。定親時男方要到女家去「食定」,一般是食甜蛋或甜面(若是四個甜蛋,只能吃兩個;若是兩個,只能吃一個,另一個要用箸一分為二)。男女雙方都要給親戚、朋友、四鄰送餅食、甜面湯(記得以前是酒餅糖,合人食歡喜),報告親事已定。
行聘擇吉 操辦嫁妝
「行聘」又稱「送聘」,是比較隆重的禮節,婚書帖式、聘禮等都有嚴格規定。清以前及民國初,富家除送金銀、彩緞外,還有豬羊、酒果;貧家除送雞酒外,還送檳榔;大多數地方還要送豬肉,俗稱「洗屎肉」,以示報答女方父母養育之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除送金銀外,還送收音機(電視)、自行車、縫紉機和手錶;現在多數是納聘金。女方在收到男方的聘禮之後,具帖復聘,並回復一定的禮物,主要有:鴛鴦蕉(雙孖的香蕉,喻夫妻親密無間)、豬肝豬心(表示肝膽同心)、雌雄雞各一隻(象徵鴛鴦比翼)等。女方在復聘時,還要考慮男方堂上的老人,若老媽(祖母)在堂,須加送「老媽糕」;祖父在堂,應加送「老公餅」。女家在送豬心給男家之前,須切出一片,配糖、蔥煮熟後,與女同吃;男方家收到女方送來的豬心豬肝後,也要配糖、蔥煮熟後與家人及親友同吃,取義「男女同心」。
「請期」也稱「擇日」、「送日」、「提日」。行聘過後,男方即擇定結婚吉日,包括裁剪結婚禮服、「挽面」和沐浴、確定迎娶的時間及時辰,並通知女方。此時,男女方的親戚朋友都要送賀禮。送女方的賀禮稱為「送花粉」。女方除准備好嫁妝外,還要准備出嫁時攜帶的特殊物品,主要有:一是「上轎鞋」5雙,春夏秋冬各一雙,另加水鞋一雙,表示夫妻風雨同心,共同走好今後的道路;二是烏絲和白絲縛箸,喻婚後早得貴子,夫妻白頭偕老;三是桔餅、龍眼乾各一碗(俗稱「公婆碗」),用於新婚時拜「花公媽」,並以此象徵生活甜蜜,「桂子蘭孫滿堂前」;四是香粉及五色絲線。女方出嫁前,要用絲線「挽面」,意謂「去開額」(開竅、會持家),出嫁滿月和四個月,也要「挽面」,俗稱「挽脫產」。「挽面」用過的絲線要掛在石榴花上;五是紅殼、酒餅、綠豆、早粟、芝麻等五色種子,寓意「五子登科」,財丁興旺;六是「鴛鴦肚兜」(也稱「荷包」、「腰袋」)一個,用於裝五色種子和新剪的「鴛鴦草」(雙株的厚香草)草頭及一對「如意」,喻結發夫妻,成雙成對,吉祥如意。七是手帕捻紅糖,新娘出閣伊始要把包著紅糖的手帕捻在手中,到夫家後,在蓋井之前,要將紅糖倒入井中,寄意新娘「合內合外合厝邊」,「過門合人惜」;八是「花頭」、扇子(諧音「送子」)等。富有人家舊時嫁女,除辦嫁妝和上述特殊物品外,還陪嫁田地,甚至壽板(棺材);現在則陪嫁電器、摩托車或汽車等。
迎娶新娘 儀式隆重
最後一禮是「迎親(迎娶)」,即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親的形式有兩種:一是新郎上門迎接新娘;一是派「好命人」上門代接新娘,新郎在自家門口等親,新娘由女方派伴娘陪伴。迎親的程序繁多,儀式隆重,。新娘在娘家和到夫家後都要分別「食五碗頭」,出門前還要給兄弟姐妹「分錢米」,吃「姐妹桌」。新娘上轎前,家人要端一盆清水,輕灑向花轎,有的則提一小桶清水,用紅花(即石榴花)蘸清水噴灑花轎和花轎經過的一段路程。現在雖多用自行車、摩托車、小車迎娶,但仍有人保留此一習俗。花轎一般都要「彩青」。「彩青」主要是彩榕樹(潮人稱為「成樹」)枝和青翠的竹枝,以示對「夫有成,妻有德」的祝福。婚娶之日,男方家出入的門都要貼上婚聯,門楣正中要貼上一條寫有「麒麟到此」的紅紙條。新娘到男方家門口,新郎要「踢轎門」、「扎如意」,新娘要「跨火煙」。新郎新娘進入洞房要吃「合房圓」。吃「合房圓」時「青娘母」要「做四句」,新郎新娘各吃兩粒甜圓後互換圓盞,再吃兩粒圓,俗稱交杯換盞。此時,「青娘母」又要「做四句」。「做四句」要貫穿於迎娶的全過程,從新娘出門上轎到進入洞房,「青娘母」都要「做四句」。「鬧洞房」時「青娘母」要代新娘與客人對歌,若遇到一些淘氣者作歪詩打趣時,「青娘母」要立即「做四句」回擊,幫助新娘化解尷尬局面。迎娶之日,要設婚慶喜宴,宴請前來慶賀的親朋好友。
除上述儀禮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舉行「開井」、「舂米頭」、「攪泔」等儀式;滿十二天或滿四個月要行「歸寧」禮——「返厝」。頭、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煙起時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過夜。有些地方在新婚後第一個元宵節,還要舉行婚禮追憶儀式,新娘打扮如初,端坐廳堂或站於村頭、井邊,讓親朋、四鄰再看「新娘」,好事者還可敲鑼打鼓再鬧一番「洞房」。此儀式現已基本廢除。
新婚禮俗會因時因地而異,雖然移風易俗之後,已逐步朝向婚事新辦,但一些有意義的禮俗仍保留下來。
⑸ 想了解潮汕地區的相親方式或各種不同風俗的相親。是這樣的,我們都是潮汕人,
那你們加了後有聊嗎,沒什麼不選擇兩人說話了解了解呢,感覺你的性格挺內向的
⑹ 潮汕人相親的禁忌
潮汕人的確是比較迷信
注意點就行
⑺ 潮汕人娶老婆風俗是怎樣的
三媒六證
昔時潮俗凡兒女親事必遵循古訓禮俗,講究禮節,要具備三媒六證。
三媒:其一為「媒妁之言」,兒女的親事要通過媒人從中撮合,在男女兩家中傳遞各自的情況;其二為「父母之命」,兒女雙方父母聽了媒人之言,經考慮後認為可配親,便允許他們的親事;其三是「信物為定」,男女雙方的父母允許兒女們的親事之後,男女雙方互贈一物為信物,定下親事來。
六證:即是新娘從家中隨嫁來的六件日常必需品:升子,可量家中糧食有多少,便於精打細算,勤儉持家;剪子,用來裁衣裳;尺子,用來量衣制布,定長寬;鏡子,用來照看容顏,美飾自己;秤子,用於稱東西的輕重,便於買賣;算盤,用於清倉結帳,以知收支結余情況。
三媒六證是潮汕婚姻禮俗中的必需品,是古時衡量一宗。女婚姻的合法標准。
提親
提親,即古之納采,俗稱托媒求婚,也就是由媒人到男方提親事,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紹女方情況,男方認可再托媒人到女方家提親。
過去婚姻只有聽從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定,才視為合法。民國時期,自由婚戀之風已影響城鄉,父母才逐漸參酌子女意見。但即使是兩情相悅者,很多人還是托媒求親,以避苟合之說,以合鄉規族法。建國初期,政府規定婚姻自主,廢除封建買賣、包辦婚姻,婚姻法在城鄉得到很好實行,逐步廢除了托媒之關。近二十年來,民政部門和民間相繼辦起了一些婚姻介紹所,為一些不善交際的大齡青年牽針引線,搭橋鋪路,滿足了不少男女的要求。
合婚
合婚,即古之問名,即是男女雙方提親認可後,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寫成庚帖送交男方。男方家把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請星卜家占卜是相合或是相沖。經星卜家推算後認為雙方八字可合,生肖不會相沖後,即把男女庚貼寫在紅紙上,用兩碗清水壓在灶神前,三天後若潔凈如初則大吉,自掉入污物則不吉。同時點燃兩支香,燃盡時如燒得整齊,意味著新人可以白頭偕老,燒得不整齊則意味著兩個人不是同命鴛鴦,不能結婚。並且三天內若男方家裡沒有發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父母兄弟突發病、死了牲畜、打破碗碟等,這叫做「三日好」。有這個好兆頭,男方才答應互換庚帖。換了庚帖女方家屬請人占卜合婚,確認男女雙方是相生還是相剋,如果是相剋,婚事只好告吹,如果相生,就進入定親階段。
《儀禮·士婚禮》記載古代問名的儀式是「賓執雁(雁是一種「木落南翔,冰泮北徂」的候鳥),請問名」,主人同意後,賓入,賓開始說「問名辭」:「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女為誰氏?」以謙虛的口吻詢問女子名號,這里所說的卜,是占卜男女生辰八字、命相陰陽,如結婚,吉凶如何等等。問名禮是婚禮中迷信程度最大的部分。占卜時要考慮年齡、生肖、五行是否相剋等諸多禁忌。
生辰禁忌:潮俗一般是男比女大,但忌相差三或六歲,迷信者說是「三歲刑」、「六歲沖」:相差三歲結婚後家族不和睦,相差六歲相沖相剋,夫妻不能白頭偕老;一年間的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日分別為「楊公忌日」,若娶這些日子出生的女子大為不祥。認為「羊」與「楊」同音,所以忌屬羊的女子生於「楊公忌日」:因六月六日是潮俗「鬼節」,故也是忌娶此日出生的女子。另外,也忌與出生年屬相「破月」里生的女子為婚。
屬相禁忌:潮汕民間認為屬相與人品相通,人的稟性與屬相的稟性相像。屬相的禁忌主要是針對女子而言的。如忌女屬虎,虎性兇猛,會克夫。尤忌前半夜出生的女子,認為此類女子是下山覓食之虎,萬不能娶;後半夜出生的為上山虎,老虎吃飽了上山休息,比較溫和,故還有商量餘地。再有,忌女屬羊,民諺雲:「眼露四白,夫難留宅」,因羊的眼睛正好露出四塊白,若是女子屬羊,怕犯了「露四白」之忌。過去屬虎、屬羊的女子怕嫁不出去,便虛報歲數,以破禁忌。俗話說:「女命無真,男命無假。」,體現了男女在婚姻選擇上的不平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生肖禁忌,就是生肖之間的相生相剋,比如民間有諺雲:「從來白馬怕青牛,金雞怕狗淚交流;龍逢兔兒雲中去,蛇鼠相逢一旦休;羊遇猛虎如刀割,豬逢猿猴不到頭。」即是說屬馬者與屬牛者、屬雞者與屬狗者、屬龍者與屬兔者、屬蛇者與屬鼠者、屬羊者與屬虎者、屬豬者與屬猴者生肖相沖,兩人不能成親,否則會帶來不祥。
五行禁忌:根據生辰八字看雙方五行是否相生。古代術士以天干、地支配五方,以五方配五行: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已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辰、戌、丑、未為四隅土。具體到每個人的命相,推算復雜,但在老黃歷上都有推算好的《納音五行表》,查一下就行了。如甲子、乙丑年生人,其命相為「海中金」;戊辰、已巳年生人,其命相為「大林木」;丙寅、丁卯年生人,其命相為「路旁土」等等。查出命相後,再依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進行核對,便知道男女雙方是否般配了。相生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者: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相生者合,相剋者離。到後來,社會上還出現了命館一類的算命機構,是否相合,一查便知。若「相剋」,謂之「八字不合」;若「相生」,則贊曰:「天生一對,地設一雙,白頭偕老,子孫滿堂」。命館查畢,宜婚者由命館山具證明,男女兩家便可以進入下一個議事日程了。
解放後,在自主婚姻中,很多潮人已不再相信有相生相剋之說了。
在提親和合婚階段,民國以後增加了一個相親環節。相親,也有人稱「探家風」。相親有明相暗相,雙方家長互相、青年男女互相等方式;探家風,主要是探究其家庭教養,男(女)是否勤勞,作風是否正派等情況,增進彼此的了解。
潮汕民間選女婿忌男方「貓聲」,「姿娘腔」。選媳婦「一怕烏,二怕粗,三怕行走似擺柳,四怕雷聲,五怕媽爹。」即是說女孩子臉色烏黑,生相粗陋,將來無財氣。女子行路扭來扭去,這種人性格輕浮不穩重。要是女子身段如男人形,將來不會生育,是苦命人。
舊時,男女授受不親,見面易開口難,有許多繁瑣禮節,故男方家看對象,要帶上有經驗的長輩、舅舅、叔父等做軍師,指揮其行動,在僵局時打圓場,以免失禮處於窘境。怎樣做法,講些什麼話,一切唯軍師是聽,比如與女方一起食卵菇甜圓時,到留個卵壓在碗里不完全吃完,喝湯不能弄出很大聲音等小節也包括在內。 揭西縣舊時看對象要看「三斗」:乳斗(乳房)、後斗(臀部)、嘴斗。嘴斗難看到,前二者可以看到。乳斗大生孩子多乳,後斗大會養「大豬」。說「三斗」好是健康的表現。比如後斗大,即骨忿大,易生孩子,不會流產。這些不可明言,則以「會養大豬」作托詞。
定親
定親,也叫訂婚,就是男方備辦禮物到女方家訂下兒女親事。禮物通常是一對金耳環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項鏈的,還有白糖、面條、豆條、餅干、瓜冊等,這是表示訂婚的信物。女家把男家送來的糖果餅食分贈親友、鄰居,報告女兒已名花有主;男家則把女家回禮送來的禮物分贈親友、鄰居。定親本人還要遞香煙給人抽,各訴自己已定親事。
親定下來,男女互換信物,通常為戒指,民國以後多以「手帕」(手巾)為主,故俗稱「換手布」。對於作為永結良緣的信物手帕,姑娘們購買時顯得格外情重而又神秘莫測。何時往何地選購何樣手帕不能公開,當她走進商店貨櫃時,只能憑眼睛選擇最心愛的一條男式手帕,購買時不能討價還價,更不能買後更換。據說,這意味著定情順利,親事一舉成功。同時,男方也須親往商店選購女式手帕。有些心靈手巧的姑娘,還在作為信物的手帕上綉點字畫,以表愛情永篤之美好願望。在籌備手帕過程中,雙方還備好互贈的其他信物,如姑娘備送男方「英雄」鋼筆之類,以示鼓勵他學習成材;男方備送姑娘手錶之類,以示婚後幸福。舊是「換手帕」作為定情的初級階段,以後須進行訂婚,解放後多以定情即訂婚。「換手帕」由男女雙方議定吉日,商定地點,一般由男方到女方家中,這是整個定情訂婚活動的高潮。互交換信物之習俗,在當代仍有一些人實行。解放後頒布的婚姻法,沒有規定結婚登記前需經訂婚的程式。
男方由「伴郎」前往女方家定親,在將要入門時女方所有的家人必須迴避,以防止「沖撞馬頭」,等伴郎帶男青年進廳坐定,女方家長才引姑娘見面。另外,親定下期間,男方不可上女方的家。這叫做「錢未過,米未量,不是你姿娘。」女方族人認為:姿娘仔未過門,男子亂來,有辱族風,族人會在暗地裡派人打斷亂來男子的腳骨。
行聘
行聘,也稱送聘,即古之「納征」。過去的聘禮,富有人家是金銀、彩緞、豬羊、酒果;貧者則是檳榔、雞酒而已。潮汕人把檳榔當作吉祥如意的象徵,這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行聘禮物。現代的聘禮包括實物和現金。實物必須有白糖、面條、大桔、金銀手飾、布料、餅食等,數目務必偶數,不能為奇數。現金也稱為聘金,分若乾等,但也都是成倍數的。聘金是送給女方的禮物如金銀手飾、布料是送給兒媳的;糖果餅給女方贈送親鄰的。如女方祖父母健在者,須專敬送豬腿(或大朥餅);父母健在者,則敬送豬肉,表示報謝父母養育之恩。
在過去買賣婚姻相當盛行時,聘金多少成了婚姻成敗的關鍵。世俗人家,女方總要討回些「屎尿錢」才覺得不吃虧。他們認為「可以討來便宜的媳婦,不要嫁出便宜的女兒。」雙方為了避開赤裸裸的討價還價,便把聘金美稱為「茶儀」,使它變為男方對女方父母育女的報答之意。「茶儀」以一擔茶為單位,雙方通過媒人兩頭奔走,定下了雙方都滿意的擔數,然後按市價換成現款,之後才行聘。男方有的早在定親階段就預支了部分「茶儀」,這就是買賣婚姻最為商品化的典型。這種形式放後在潮汕地區基本消失。
揭西、普寧一帶客俗舊時稱聘禮為「酒水」。「酒水」高低不等,低等的叫食「公雞酒」,這是十分貧窮者的禮儀。聘金僅有一對銀元,豬肉二料(每料約重1.5斤,不可切斷,肉皮塗紅色)、一雞一酒,裝在一隻籮格里,由媒婆一人手持;較高等的叫「食籮格」,乃是窮家禮儀。聘金少量,另有豬肉四料,雞四隻,魷魚脯、墨肉脯、甜(米反)等各四個(塊),老酒一壺10斤,另有送給女方祭祖和敬長輩的豬肉若干條;再高一等的稱「食籮」,此為中等人家禮儀。聘金禮品約比「食些籮」者減半;更高一等的稱「食些籮」,這是中上等人家的禮儀。除聘金外,有全豬凈肉條約120斤,鮮鏈魚12-16條,烏魚脯、魷魚脯、翅魚脯大中下脯也各叫12-16個,鴨蛋120個,甜(米反)94塊。這些禮物裝在「些籮」格里。另有老酒一瓮,瓮外掛大鯊脯一對,大咸魚二條。另一擔衣籮,內置帖盒,放各式禮帖,如親家帖、拜族帖等若干份,每份配豬肉一斤,錦糖一斤,敬獻長輩親族。最高等的稱食「(木盛)」,這是富人禮儀。聘金很高,禮品裝滿三擔(木盛)或二擔(木盛),酒水也是名牌成瓮。
不論潮、客語區,送聘之日,女家在收到男家的聘禮後。要具帖復聘,並回復一定的禮物,復禮要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如香草頭象徵草頭結發;鴛鴦蕉即兩個並生的香蕉,象徵百年偕老;鴛鴦肉即是一大片不即不離的豬肉,在豬肉中央劃上一刀,但不使斷開,以示「血肉相連」;柑桔取桔與「吉」諧音,象徵大吉;桂圓喻「早生貴子」;紅布袋是「富代裕後」;肚兜是「滿腹經綸」;雌雄雞各一隻,象徵鴛鴦比翼。還有甜茶、龍鳳餅、豬肝豬心等,都各有含義。復聘前,女方父母還要了解男家老人的情況,如果男方祖母尚在,須送老媽糕;祖父尚在,須送老公餅。特別有意思的是,送豬心前要切出一片,與出嫁的女兒同吃,其餘送到男家,給新郎及其家人共餐,取義「男女同心」、「肝膽相照」。
男女家雙方送聘後還要用對方禮物中的糖果餅食鄭重其事地分贈給親鄰,報告結婚喜期,謂之「食甜」。親鄰也要回贈禮物以示祝賀。送給女方的布料、花粉等禮品謂之「添箱」。
如果定婚後,女子不幸死去,男家再娶時,要先娶前女的神牌回去,俗叫「娶家神」;如果是男子死去的話,女子不願歸男家,要另行擇配的,要退回聘禮的金飾給男家,俗稱「退頭婚」。
請期
請期,俗稱「擇日」,即在行聘禮之後,男方要選擇結婚剛並送給女方婚期帖式,包括通知女方何時剪裁結婚禮服,何時挽面,何時沐浴,何時迎娶等,女方同意而回帖,這就叫完聘。完聘十二帖分別是「開門帖「、「總帖」、「呈新娘帖」、「呈親家貼」、「呈族長輩帖」、「呈祖父帖」、「呈叔伯帖」、「呈岳親帖」、「呈姻兄弟帖」、「女回親家帖」、「伴帖」(二個)。帖式分別是以0.8寸闊、0.6寸高方形紅紙打疊四折,前為帖面,後為封底,中間為「貼肉」(帖內、帖里),帖面和帖底必須露紅。寫帖時,帖面都是一「正」字,封底不可出現文字。各個帖式內容如下:
開門帖:在第二頁寫上「謹具門儀笑納,大吉如意」,第三面「奉申規敬 名具正」。 ;
總帖:帖面書「全福」,第二面「謹具聘儀滿 大吉如意」。第三頁書「奉申納親之敬 名具正」。
呈新娘帖:第二面「謹詹x月x日x時出閨,恭迎輕移蓮步,伏冀榮藉」,第三頁書「上聞 名具正。」 呈親家帖:第二頁空白,在第三面的左下方書「姻侍教弟XXX鞠躬」。
呈族長輩帖:此帖與上帖相近,第二面空白,在第三面左下方書「愚孫婿XXX頓首」。
呈女祖父帖:與呈族長輩帖同,只在第三頁左下方書上「愚孫婿XXX頓首」。
呈叔伯父帖:與呈祖父帖同,只在第三頁左下方書上「愚侄婿xxx頓首」。
呈岳父帖:只在第三頁左下方書「愚婿xxx頓首」。
呈姻兄弟帖:與上帖同,只在第三頁左下方書「愚姻弟xxx鞠躬」。
伴帖只在帖面書寫一「正」字,其他不用寫內容。
請期後來一般與行聘同時進行。請期所請的時辰大多在黑夜裡,潮俗保持黑夜迎親的婚俗,實是遠古的遺風。
潮汕民間擇日有很多禁忌,如議親忌於正月,俗謂十議九不成;「無春年不婚嫁」,無春即是當年無有「立春」日,因為「春有男女歡愛之意」,無春年意味著男女無歡愛,民間認為婚嫁了會破壞夫妻感情,甚至招致不生子。古語有「無春年婚嫁不得子」、「雙春年婚嫁喜沖喜」之說;六月不宜婚嫁,民間認為婚嫁了會造成夫妻雙方「半路折扁擔」;七月初七忌婚嫁,怕與牛郎織女一樣拆散,一年只相會一次。
解放前在行聘或擇日的禮俗中,有的人還要立婚書。婚書寫於紅紙帖上,用榕樹脂書寫,掃上金粉,婚帖六折,稱為十二板帖。同一格式,男方寫的交女方,女方寫的交男方。婚書是私約,雖不同於當代的結婚證書,但在當時社會里仍具有法律效力。早期婚書不寫男女姓名,籍貫和結婚日期,只並列寫乾(男)坤(女)出生年月日辰,紅帖四角寫「天長地久」四字,上方中間有一「喜」字或「吉」字。
民國以後,民間婚書已寫明雙方姓名、籍貫、出生年月日時,有些還把媒人姓名、雙方家長及證婚人寫上;有些還在報刊上登訂婚或結婚啟事,以示鄭重與張揚。當今法律只承認民政部門頒發的結婚證為合法夫妻證明,民間私立婚書婚約者已較難見到。
⑻ 潮汕人相親第一次去女方家要拿什麼禮物
相親不需要帶禮物,如果已經見過面了第一次到女方家認個門,那需要帶禮物,比如禮盒(可以說水果藍或者點心、酒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