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相親
『壹』 給我點諸葛亮的故事
諸葛亮故事
吃 瓜 留 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神機妙算救後代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0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0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0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0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0,0打開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0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0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裡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聽了請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夫人反復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
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諸葛亮的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
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丑」。阿丑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貳』 我女朋友因為家裡人說兩家離的遠了和蛇豬相沖要和我分手我該怎麼辦 我家巢湖 她家長豐
我來分析一下:
首先是原因,這件事的原因可能是你上面說的這樣,但也有可能是其它方面的事情(不排除這是在找借口)。
然後解決辦法,如果是其它原因,你可以選擇:1查明原因,對症下葯。2好聚好散,拜拜走人。個人比較傾向於第2種,因為如果連事情的真相都不肯告訴你的話,要麼就是這個真相對你打擊太大你無法接受。要麼就是你在她心裡已經沒有地位了所以沒有必要告訴你。
如果確實是由於家裡父母的壓力,你也可以選擇:1瀟灑走開。2死命堅持。但有一點你要注意,如果你女朋友說的都是真的,說明對方父母對你是不滿意的。所以如果想繼續在一起的話,你要能忍受得了才行,不僅如此你還要堅定你女朋友繼續走下去的信心。所以會比較累。
當然,女人是不可理喻的,如果只是耍小脾氣鬧著玩的話,當我上面沒說過,該怎麼做就不用我來說了吧。
『叄』 l豐縣犁花節萬人相親大會是什麼時間
關於印發《2011中國•豐縣第12屆梨花節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豐委辦〔2011〕10號
各鎮黨委、政府,縣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縣委各部委辦,縣各委辦局,縣各直屬單位:
現將《2011中國•豐縣第12屆梨花節活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希遵照執行。
中共豐縣縣委辦公室
豐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1中國•豐縣第12屆梨花節活動實施方案
為提高我縣知名度,進一步做大做強梨花節旅遊節慶品牌,加快豐縣崛起進程,經縣委、縣政府研究,定於2011年4月1日-4月12日舉辦中國•豐縣第12屆梨花節。為確保梨花節的順利舉辦,特製定具體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以花為媒,促進旅遊;經貿唱戲,助推崛起。
二、活動內容
(一)經貿洽談活動
舉辦「梨花賦•相聚古豐」--梨花節開幕式暨招商、簽約活動
活動內容:與重大工程奠基、開工、竣工儀式相結合,舉辦中國•豐縣第12屆梨花節開幕式暨經貿洽談、項目簽約和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十二五」重點旅遊項目專題招商活動。
實施單位:縣委辦、縣政府辦、開發區、發改委、商務局、園林旅遊局、中小企業局、相關鎮
責任單位:縣委辦、縣政府辦、發改委、開發區
(二)旅遊觀光活動
1.舉辦「梨花香•春遊梨花海」旅遊觀光活動
活動內容:重在打造豐縣的旅遊景點,增強景點餐飲、娛樂、購物、招商功能。(1)旅遊景點項目和旅遊產品推介。推介已開發和待開發的工藝品、農產品、地方特產等。(2)香飄梨花海踏青游。倡導放飛心情、親近自然的理念,與周邊地區旅遊機構聯手組織踏青活動。(3)「三園三街」品質游。在大沙河百里旅遊觀光帶以特色農家菜、燒烤、娛樂、購物為主要內容,重點做好百年梨園、大觀園、盛世梨園的景觀設計,並在三大園中各設計一條集觀光、購物、娛樂、美食於一體的特色街,提升旅遊品質。
實施單位:縣園林旅遊局、相關鎮
責任單位:縣園林旅遊局
2.舉辦「梨花緣•緣聚梨花海」民俗體驗活動
活動內容:以民俗體驗為重點,舉行系列民俗體驗活動。(1)讓愛見證•永不分「梨」——百年梨園「夫妻樹」 許願活動。在百年梨園「夫妻樹」旁建許願池、打造百年同心鎖等,讓百年梨樹見證愛情的神聖與長久,增強遊客的互動參與度。(2)「梨花夢」探秘祈福活動。詠唱百年「梨樹王」傳奇故事,通過祈福活動,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望。(3)「梨園訂情」傳統迎親互動體驗活動。在園中放置花轎,讓遊客體驗傳統婚嫁習俗等。
實施單位:縣園林旅遊局、相關鎮
責任單位:縣園林旅遊局
3.舉辦「梨花情•情獻功臣」革命英模梨園游活動
活動內容:今年是建黨90周年,為表達對革命英模的敬意,邀請革命聖地(如延安、西柏坡、瑞金、韶山、井岡山)和豐縣的英模及其親屬代表到梨園觀光旅遊。借梨樹的錚錚鐵骨進行「英雄樹」命名活動,每棵英雄樹上標以英模的名字和事跡,把形成的「英雄樹」林打造成為我縣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實施單位:縣民政局、史志辦等縣直部門和相關鎮
責任單位:縣民政局
(三)宣傳文化活動
1.舉辦「梨花頌•盛世梨園」全國梆子戲精英邀請賽
活動內容:配合節慶旅遊,聯合中國戲曲表演協會、中原城市電視台文藝協作體,在節日期間舉辦「梨花頌•盛世梨園」全國梆子戲精英邀請賽。在前期預賽、復賽基礎上,於開幕式當天舉辦總決賽,請戲曲名家和專家做評委,吸引群眾參與,活躍節日氣氛。
實施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廣體局、大沙河鎮、宋樓鎮等相關單位
責任單位:縣文廣體局
2.舉辦「梨花綻•扮靚鳳城」2011梨花小天使評選活動
活動內容:聯合市級媒體,在全縣及周邊縣區廣泛宣傳發動,策劃包裝,重點推介,打造梨花小天使品牌形象。
實施單位:縣文廣體局、教育局、電信局、團縣委
責任單位:縣文廣體局
3.舉辦「梨花詠•笛聲悠揚」中華之最萬人陶笛演奏活動
活動內容:通過組織我縣萬名學生同時以陶笛演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現場打造陶笛演奏中華之最,向建黨90周年獻禮,向全國各地來賓展示我縣中小學素質教育成果,提升我縣文化強縣的知名度。
實施單位:縣教育局
責任單位:縣教育局
三、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此次節慶活動籌辦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縣委、縣政府成立中國•豐縣第12屆梨花節組委會,組成人員如下:
主 任:邱 成
副主任:羅德清 李 傑 張 雷 單長豐 張 斌 包金明 畢可偉 徐國良 張 瑋 佟廣敏
組委會下設會務後勤組、經貿活動組、旅遊觀光組、宣傳文化組和安全保衛組。各組組成人員及工作職責如下:
(一)會務後勤組
組 長:李 傑
副組長:李子強 田兆瑞
成 員:縣委辦、縣政府辦、縣政府接待處、縣財政局、縣發改委、縣開發區、縣供電公司等單位負責人。
工作職責:
1.負責梨花節各工作組的銜接與協調。
2.擬定並邀請來豐參加梨花節活動的上級領導和嘉賓。
3.審定經費預算,監督活動資金的使用。
4.負責組織梨花節開幕式活動,做好梨花節各項會務工作。
5.扎口負責上級領導、客商、記者及其他來賓的吃、住、行、禮品等接待送往和車輛調度、管理工作。
(二)經貿活動組
組 長:張 雷
副組長:包金明 張 瑋
成 員:縣開發區、發改委、商務局、園林旅遊局等單位負責人。
工作職責:
1.擬定並邀請來豐參加梨花節活動的客商,落實洽談、簽約項目及有關文書,選定參觀路線等,與會務後勤組一起做好客商接待工作。
2.負責選定開幕式地點,設計、布置開幕式場地;組織好重大項目簽約、奠基、開工儀式,組織安排專題招商推介和「十二五」重點旅遊項目專題招商活動。
(三)旅遊觀光組
組 長:徐國良
副組長:佟廣敏
成 員:縣園林旅遊局、城管局、住建局、規劃局、交通運輸局、民政局、衛生局、史志辦、農委、相關鎮等單位負責人。
工作職責:
1.做好梨花節期間縣城區及各旅遊景點的形象設計、氛圍營造、環境衛生整治、餐飲服務管理等工作,設計製作旅遊景點、旅遊線路指示牌。
2.組織落實好「梨花香•春遊梨花海」旅遊觀光活動;「梨花緣•緣聚梨花海」民俗體驗活動;「梨花情•情獻功臣」革命英模梨園游活動。
3.協調開通徐州至豐縣至梨園景區梨花節旅遊專線。
4.培訓、配備導遊人員,負責各景點和我縣基本情況的介紹、講解。
(四) 宣傳文化組
組 長:單長豐
副組長:張 斌
成 員:縣委宣傳部、縣文廣體局、教育局、團縣委、供電公司、電信局、節慶中心、信息中心、相關鎮等單位負責人。
工作職責:
1.組織開展好「梨花頌•盛世梨園」全國梆子戲精英邀請賽」;「梨花綻•扮靚鳳城」2011梨花小天使評選活動; 「梨花詠•笛聲悠揚」中華之最萬人陶笛演奏活動等各項文化活動。
2.在新聞媒體開設相關欄目和專題,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節慶氛圍。組織撰寫新聞通稿,擬定節會的宣傳口號。
3.做好媒體記者的邀請和對外宣傳報道工作。
(五)安全保衛組
組長:畢可偉
成 員:縣公安局、衛生局、城管局、安監局、供電公司等相關單位負責人。
工作職責:
1.制定安全保衛工作方案及應急預案。
2.調配足夠警力,做好節會活動、景點、賓館的安全保衛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3.做好整體活動的交通疏導、醫療救護、飲食衛生、安全用電等相關工作。
『肆』 今天我相親 那女的太漂亮了 我根本配不上 我都不敢跟她說話了 該怎麼辦才好
不要自卑,只管拿出自信坦誠相待,漂亮的女人也許更喜歡務實、可靠的男人。。。
『伍』 相親介紹的離婚女小燕,81年的,比我大四歲。女方有一男孩12歲,留給前夫撫養。女方是合肥長豐縣人,
敢問兄台是在訴說自己的不公嗎?沒問題!我接受你的抱怨!但記住,在這和網路回里答走出去以後要像個男人一樣有擔當!不要和別人抱怨!尤其是自己家裡人,這會讓他們覺得你過得很不好!
更不能和你未來的妻子討論這些!即使是在憤怒的時候!最後告誡:一旦發現被欺騙,切勿忍氣吞聲,息事寧人!迅速找法律介入,可憤怒但要保持理智!
『陸』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故事的簡介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炎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司馬炎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炎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炎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炎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了司馬炎,司馬炎打開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司馬炎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司馬炎的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檁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嚇得司馬炎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司馬炎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了。
『柒』 長豐縣民俗和肥東民俗有什麼不一樣的
在長豐地區,居民視建房為人生的頭等大事,不惜傾注所有的積蓄。許多人家長年省吃儉用,為的是攢錢蓋新房。過去,縣內民居多為土牆草頂,房屋低矮狹小,通風透光條件較差。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城鄉經濟的發展,住房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當初的草房,逐漸發展到瓦房、平房、樓房。經濟條件優裕的家庭,新建的住宅高大寬敞,造型別致,裝修考究。
舊時農家蓋房,一般在前二三年就開始籌劃,預備好建築材料。建房的過程,包括擇基、開工、上樑、喬遷等都有很多講究。
擇基 農家在建房前,一般要請陰陽先生開羅盤,看風水,選宅基。新房一般建在地勢較高、平坦開闊的地方。門向多朝南,冬暖夏涼的效果比較明顯。附近須有水源地,生活用水方便。宅前要留有開闊地,謂出場好,也為蓋附屬房留下足夠空間。縣北地區有「避三箭,顧左右」之俗。所謂避三箭,即避路箭、火箭、木箭,大門不能正對大路,不能正對人家的煙囪,不能正對人家的山牆,否則視為不吉。一些人還迷信認為,住宅左為青龍,右為白虎。民間俗語「寧讓青龍高三丈,不叫白虎抬頭望」,即左邊的房屋可以比右邊的高,但右邊房屋的高度絕不能超過左邊。人們還認為,住宅風水好,可以趨吉避凶,家庭旺丁、旺財。如今,無論鄉村還是城鎮,新的建房用地一律要經過政府有關部門審批,不可隨意遷建。近年來,本縣實施舊村莊改造和中心村建設,農民建房逐漸向水、電、路、通訊等設施齊全的中心村集中。人們在蓋房時,不像過去那樣迷信,看重風水,而是更重視規劃,講究居住環境,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也有一些經濟條件好的農戶在縣城和集鎮購買商品房居住、經商。
上樑 舊時農家蓋土木結構的住房,一般請茅匠和鄉鄰好友幫工,只管飯,不付工錢。現在,無論鄉村、集鎮都建磚瓦結構的瓦房、樓房,對工藝的要求越來越高,一般承包給當地的瓦工隊,包工不包料,付給一定的工錢。上樑是蓋房的重要環節,當施工進行到架設屋樑的時候,要舉行上樑儀式。時間要選在吉日良辰,一般為雙號日子、正午時分。這天,親朋好友紛紛前來賀喜,喝上樑酒。房主在大門兩側貼上楹聯,大樑上貼大紅對子,上寫「吉星高照,福地呈祥」、「祥光扶瑞氣,上樑遇紫微」等吉利詞。樑上掛著紅布條,釘幾串銅錢、鎳幣,以示吉慶和富足。上樑時,燃放鞭炮和煙花。木工頭或騎在樑上,或站在山牆上,一邊「說好」、唱上樑歌,一邊撒糖果糕點、「拋梁饃饃」等,引來許多人在地上看熱鬧,搶接饃饃、糖果。上樑這天,房主要備豐盛的宴席,款待瓦匠和前來賀喜的眾親友。
喬遷 新房落成,房主要選一個好日期喬遷新居,一般選擇農歷雙號日期。民諺雲:「二月二,龍抬頭」。縣人普遍認為,最好的喬遷日期是農歷二月初二。縣內部分地區有冬至以後不搬家的風俗。在時辰的選擇上,一般在早晨6點,旭日東升之時,拎鐵鍋進屋,含有「日子越過越順」和「越走越亮堂」之意。喬遷這天,房主要燃放鞭炮,以示吉慶。親鄰好友也前來恭賀喬遷之喜,幫助搬運傢具物品。中午,房主要置辦酒席,招待親鄰好友。
婚嫁為人之終身大事,
長豐縣境禮俗頗多。
提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說的是舊時婚姻,解放後已有較大改變。
當代社會,專職的媒人(亦稱「紅娘」)幾乎已消失,媒人常由親戚朋友擔任。男女聯姻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為覺得男女條件相當,「門當戶對」便熱心撮合;一種為男女雙方自由戀愛,後托合適的親朋作媒。
見面 男女雙方對基本情況滿意後,媒人便安排見面,俗稱「相親」。地點多在飯店或媒人家,男女青年及家長參加。見面後一般讓雙方相互了解一段時間,以確定雙方是否情投意合。
相門頭 見面後,男女雙方均感到滿意,便要擇日到男家相門頭。相門頭即看男方的家庭情況,是聯姻的重要程序。
雙方都要請至親到場參考意見。當日,男方需備宴招待,為女孩置辦兩套衣服,給一定數額的見面禮(未相中者不行此禮俗)。
合「八字」 相門頭後,男方需將生辰八字交給女方,由女方請先生測算。雙方「八字」相合才正式確定訂婚。近年,合「八字」禮俗已漸漸淡化,通常已不大講究。
訂婚 俗稱「訂親」。縣境訂婚大多不舉行正式的儀式,但訂婚物品需備齊。20世紀80年代,經濟條件普遍不好,訂婚就是兩套衣服。近些年已今非昔比,「三金」(金耳環、金戒指、金項鏈)司空見慣,有的還要添置手機、摩托車等時尚物品。同時,女方也會初步提出財禮、新房等要求。
男女雙方訂婚後即可自由來往。逢年過節,男方需備煙、酒、公雞等送節禮,接女孩到男家過節。
過書子 又叫「下期單」、「下日子」,即確定具體婚期。
過書子也有一套禮儀。期單要請老先生書寫,用紅被麵包好,內放「包書錢」。由男方一兄弟和媒人送達,一般還另備煙、酒、糖果等物。
過書子時,女方會提出對財禮及新房等的具體要求,由媒人協調落實,直至女方滿意為止。此後,女方還會請先生斟酌婚期,確定嫁女吉日。
嫁娶 嫁娶為人生大喜之事,婚禮都辦得熱鬧而隆重,有許多俗尚。
是日一早,男家請來媒人,備好婚禮車輛,帶著「四色禮」(一般為禽、魚、肉、煙酒等)前往女家迎親。
新娘在出嫁日要沐浴、梳妝(由男方付「梳頭禮」),著婚紗,穿紅鞋。男家迎親車輛到時要燃放爆竹歡迎,但此時新娘房門緊閉,索要「門縫錢」(縣北較少)。然後開門接禮,設宴招待。
新娘一般由兄弟背上婚車,俗謂此免新娘腳沾娘家泥土,帶走財氣。臨行時,新娘要哭泣有聲,表示對父母情深;其母亦哭泣相送,帶一塊「離娘肉」,表示母女情深。婚車起動後,女家向門外潑盆水,謂之「嫁出去的丫頭,潑出去的水」。20世紀90年代後,哭嫁及潑水習俗漸漸為人們摒棄。
送嫁妝的一般4~6人,負責嫁妝的上下,可以得到男家的喜錢。20年來,嫁妝檔次漸高,20世紀80年代時興的櫃、櫥等逐漸被冰箱、電腦、空調等取代;女兒的「壓箱錢」 數額也看漲,由以往的百兒八十增至數千甚至數萬。
婚車將至男家,有專人放鞭炮迎接,由姑嫂引新娘下車。新娘入室進堂前,男家先會閉門不納,謂「捺性子」。新娘進門時需撒紅棗、花生、小糖、硬幣等任由孩子們哄搶,寓早生貴子、子孫興旺之意。進門後,有一長者主持拜堂,拜天地、高堂,夫妻對拜,然後入洞房,飲交杯酒。
婚宴時,新郎新娘要與邀請來「喝喜酒」的眾親朋見面,逐座敬酒。宴畢,娘家人走後還有「鬧洞房」習俗。「三天不論大和小」,鬧房時不分男女老少,年幼輩長,競相嬉戲逗樂,營造喜慶氣氛。新郎新娘即便遇有難從之事,也不許生氣。縣境北部新婚之夜有「聽房」、「捋床」的習俗。此間陋俗,說法頗多,近年已漸文明化。
回門 俗稱「看三」,即婚後第三天接女兒、女婿回門。
是日晨,女方兄弟前往男家「接生親」。新郎新娘需備糖果「回門」看望父母,女家當日備宴席招待親朋好友。
席前先奉果茶。席間,新女婿居上座,由至親、長輩相陪。禮俗要求新女婿要懂得禮讓,酒不宜多喝。席後返家要趕在太陽落山前,否則有不吉之說。
近些年,傳統的婚嫁習俗已有較大改變,婚嫁形式正日益多元化。一些外出務工(工作)的青年,追求自由婚姻,大多直接帶回女(男)友登記結婚,簡辦婚禮。一些家庭摒棄傳統繁瑣的婚嫁禮儀,參加文明時尚的集體婚禮、旅遊婚禮,新事新辦。當然也有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講究排場,大操大辦。但總的看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的婚嫁禮俗正逐步簡化,向著文明健康的方向發展。
肥東婚喪喜慶
1、婚俗解放前,肥東婚嫁類似古代「六禮」程序——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男女髫年時,家長即為擇配,通過媒人說合,取得雙方家長同意後,交換生辰八字,經算命合八,兩造俱佳,男方即送彩禮,俗謂「過禮」。屆嫁娶之年,男方擇定吉日,春節請春酒(請親家母),中秋送月餅,備彩禮,請媒人向女家送嫁娶日子。婚期前一天,男方備齊美酒、豬腿、雞、魚、面等成雙禮品送到女家。婚期當日,男方備花轎、高燈、火把、吹鼓手等到女家接新娘。新娘下轎,由伴娘扶著走布袋上,一人道好,謂之「傳代」。接著,新婚夫婦行拜天地、祖宗、父母及對拜禮。晚上,青年鬧新房,肆意出難題,擺布新人,逗引鬨笑。最後吃團圓飯,合巹禮成。次日早餐後,親友帶喜錢來道喜,新夫婦要一一拜見,叫「拜期」,辦酒席招待。第三日新夫婦同往女家謂之「歸寧」(又叫回門)。
以上系正常婚禮習慣,但還有買賣、換親、搶親、抱童養媳、襁褓訂婚、指腹聯姻等惡習。1951年,國家頒布了婚姻法,本縣結婚程序,城鄉大有改進。如男女雙方首先通過結識,迨兩廂情願,才到政府登記,領取結婚證,就算合法婚姻。家長強迫包辦婚姻,日趨減少。婚嫁程序雖還存在,但已簡化。如迎親、歸寧用步行代替花轎,擇吉不憑八字推算,而只選雙日或節日。至於選擇對象,城鎮青年要看對方家庭政治地位及經濟收入等情況。婚禮隨社會生活的提高而不斷提高;前些年要傢具、衣服,這幾年則要電氣化用品時髦嫁妝了。為此有些家長債台高築。80年代前後,農村出現女子私奔現象(當然未經政府登記),為數雖不多,但已說明本縣父母干涉子女自由擇配的現象,又死灰復燃;另一因素是女方家過高的要求(新蓋三間瓦房、時新傢具、時髦服裝),男方因財力不足而屢延婚期,引起私奔。
解放前招贅,被譏為「倒插門」;現在男到女家落戶,人們稱作新風,政府也給予支持。據1980年統計:全縣就有518名男青年入贅女家。
回族男女婚姻在宗教制度未改革前,都是父母包辦,擇配對象多系本族,請阿訇主持證婚,並念「伊查卜」(伊朗語),即證婚詞,向新郎鋪開的褂襟撒花生、紅棗、桂園,新郎兜進新房,向新娘身上撒去,意思是生活美滿、早生貴子、家庭幸福。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後,這些禮節漸次廢除。
2.生育解放前,生男滿三天,親朋道喜,吃「洗三酒」,贈送紅蛋,設宴招待;生女從簡。窮家生女過多,無力撫養,甚至溺嬰或棄嬰。小孩滿周歲,外祖母須來「抓周」,是男孩則購文具和玩具等,是女孩則購針線和玩具等,陳列桌上,任小孩選玩,憑第一次選玩的東西,以推斷小孩今後有無出息。解放後此俗農村仍流行。實行計劃生育後,不論生男生女,一般均向親友送紅蛋。小孩周歲,城鄉仍盛行送禮,機關幹部不參與。
回族生孩第三天,即請阿訇選取聖經上聖人的名字作小孩的名字,意思是要孩子走正道,多做好事,孝順父母,愛國家,聽從真主安排。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後,此俗已廢除。滿族婦女生孩,頭兩天不準吃干飯,頭10天不吃豬肉,每天5餐,每餐兩個雞蛋。
3.壽辰一般人家,小孩生日,吃煮雞蛋。富戶貴子,逢10周年(10歲、20歲……)的生日,則宴請親朋。一般59歲做60壽,其餘類推。富裕戶如有長輩高壽,事先特製「壽」字碗,以贈來客,有長命百壽之意。過去地方豪紳及有權勢者,常以祝壽為名,廣發請帖,索取財禮,群眾稱為敲竹杠。現在此風已絕。
4.喪葬解放前,長輩死了,子孫要披麻戴孝,給死者衣「三腰五領」,設靈堂,請山人念經文3至5天,謂之「做齋」。齋滿由山人看風水、擇吉穴,定期安葬(肥東北部習慣:頭年暫厝,次年冬至落土安葬,其餘儀式相同),墳後插白、紅、黃等喪棒(白的代表兒輩、紅的代表孫輩、黃的代表重孫輩)。安葬這天傍晚,送一盞戳燈、一碗飯、一雙筷至墳上,第三天停止,謂之「完火」。「七七」內,死者子孫不準理發。死後頭一年,其子女穿白鞋,第二、三年灰鞋,謂之「穿孝」。春聯不用紅紙,而用藍紙或黃紙,謂之「守孝」。大戶人家還要給死者燒靈。
弔唁分清吊和葷吊兩種,清吊限於一般親友,只送紙錁、輓聯等薄禮,喪家獻上孝白,不作任何招待;葷吊由來弔唁者獻上豬頭三牲等禮物,禮成後,即入席吃漂湯肉(不放鹽),飯後自動退出,不接不送。
50年代初,土葬還盛行;中期,政府一面對一些從事迷信專業活動的人給以教育、取締,一面廣泛宣傳破除迷信,喪葬從簡的好處。1958年,本縣大部分地區,把適宜耕種的墳地進行平整,有的遷柩到荒崗上,有的埋深填平,種上莊稼。這時喪葬大多能從簡。迨至1976年6月,肥東殯葬管理所火葬場建成後,學校、機關、廠礦首先響應火葬,農村群眾也逐漸受到新風的影響,開始實行火化,並提倡以戴黑紗代替白孝布。從火葬場建立起至1983年底,已火化屍體1309具,舊的喪葬儀式,逐漸由向遺體告別所代替。
回族對亡人都實行土葬,不論家庭貧富,亡人遺體停家不得超過三天,不準陪葬衣物。認為一個人出生未帶來任何東西,死去除穿布外,也不要帶任何東西去。人死後當天,用清水將遺體沐浴干凈,著白布,男穿3件(即大小卧單和披挪哈),女穿5件。然後蓋好棺罩,由阿訇念「者挪子」,意思是:亡人你一生在世,認真尊聖,多做好事,回歸復命,永久安息吧!念完由4人抬到墳地,放進墐祠(土坑)里,並在亡人面部七孔上塗抹麝香,身上撒冰片、樟腦等,用以防腐、防毒蟲進入屍體。堆墳土時,阿訇念「堵阿」,意思是:亡人你今天和眾人分手了,歸順真主,少受罪過,早進天堂,永世安息吧!
『捌』 求平凡的偉人實例
1現代——鄧小平
「?」(同學們,你們說誰是世紀偉人),那是我來到法國留學不久的一節「行為組織學」課上,法國老師的提問。「希拉克、里根、普京、毛澤東……」,來自五洲三洋的各種膚色學生七嘴八舌說了許多答案,都得到了老師的肯定,最後老師說出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鄧小平」,「你們中國學生能出國最應該感謝的就是鄧小平啊!如果不是他提出改革開放,你們怎麼有機會在這個教室里和其他國家的學生一起學習?這就是偉人啊!」這段話給了我一個震撼,深深的、久久的留在我心裡。是啊!細思而想我這才發現,原來改革開放和我也有如此親密的關系。
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公民能夠成為新一代的留學生,這與國家領導人的人格和決策是分不開。看似一個平常的決定,其中意義之深遠,只能以偉大而冠之。這就是偉人鄧小平----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提到鄧小平,我總會想到作為一名社會人的他,歷經磨難的「三起三落」,從中知道了他是個意志堅強,懂得生活,懂得向前看的人;後來作為東山再起的國家領導人他又有了「學習電腦從娃娃抓起」,「一國兩制」,「發展才是硬道理」……一個個決策,一個個觀點,形成了偉大而實在的鄧小平理論----「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在平凡的生活中,一個個事實都證明了鄧小平是個高瞻遠矚的設計師。當然最神奇的是改革開放的春風,給每個中國人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給中國社會乃至國際社會和平和發展帶來的快速變化。從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越來越多的人達到了小康水平,從在沿海城市建特區,到西部大開發,國家的經濟在飛速發展,市場經濟的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一切的一切如馬良神奇的筆、如白雪公主美麗的夢,慢慢成真。
「改革開放」的決策是鄧小平在1979年提出的,到現在已經二十五個春秋了,他給一批批的年輕人帶來了無限的機遇和無窮的「財富」,使得更多人有機會走出國門,和五湖四海的朋友交流,長學識,長見識。如今世界已經成為地球村,作為其中較大的村落之一,我們更應該多和其他村落交流,才能補己之短。聽爸爸說,鄧小平落難南昌「望城崗」時,就在學習和思考中國繁榮之路。重新工作後的鄧小平不是向後看,不是糾纏歷史舊帳。而是向前看,當他去日本訪問的時候,感嘆「新干線」的神速,心中豁然有了頭緒----改革開放,加快發展。體會到中國要發展必須走出去,引進來,大膽走出國門學習先進的經驗和技術,大踏步融入國際社會,結合國情引進相應的硬體和軟體。如果說學識是豎軸,技能是橫軸,那國際性的人才,就應該是一個標準的交叉點,不僅不斷掌握知識,還能很好的在不同情況中運用知識創造財富。
鄧小平早年也到法國勤工儉學過,他深刻的體會到了留學的必要性,體會到文化碰撞產生的奇跡,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他為新一代的人架起了出國留學的橋,讓我們和國際友人可以順利的走過去、跑回來,不用再「游出去」和「鑽進來」了!牛頓曾說過: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鄧小平就是一個巨人,他用偉人高大的身軀托起了無數個新生的太陽,使我們能站的更高,看的更遠,陽光更耀眼。如今出國的人越來越多,回國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正以不同的方式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貢獻,在世界各地為「中國」這兩個字增輝。有的人在國外學習的時候,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的海歸懷著滿腔熱情帶著技術來到科技園、高新區;有的在國外工作,讓外國人了解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的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多麼樸素的語言啊,他就是一位平凡的中國人啊。「改革開放」開掘了中華振興的新源泉,他是一位永記史冊的世紀偉人,他像一棵枝繁葉茂,飽經風霜的普通大樹,他的根深深卻的扎進了祖國大地,給我們一代代青年人輸送養分,使我們在世界民族之林蓬勃成長,並在成長的同時不斷汲取他那種愛國的精神,誓為民族添彩、為地球增色!
2、古代
鑿 壁 偷 光
漢 朝 時 , 少 年 時 的 匡 衡 , 非 常 勤 奮 好 學 。
由 於 家 里 很 窮 , 所 以 他 白 天 必 須 干 許 多 活 , 掙 錢 糊 口 。 只 有 晚 上 , 他 才 能 坐 下 來 安 心 讀 書 。 不 過 , 他 又 買 不 起 蠟 燭 , 天 一 黑 , 就 無 法 看 書 了 。 匡 衡 心 痛 這 浪 費 的 時 間 , 內 心 非 常 痛 苦 。
他 的 鄰 居 家 里 很 富 有 , 一 到 晚 上 好 幾 間 屋 子 都 點 起 蠟 燭 , 把 屋 子 照 得 通 亮 。 匡 衡 有 一 天 鼓 起 勇 氣 , 對 鄰 居 說 : 「 我 晚 上 想 讀 書 , 可 買 不 起 蠟 燭 , 能 否 借 用 你 們 家 的 一 寸 之 地 呢 ? 」 鄰 居 一 向 瞧 不 起 比 他 們 家 窮 的 人 , 就 惡 毒 地 挖 苦 說 : 「 既 然 窮 得 買 不 起 蠟 燭 , 還 讀 什 么 書 呢 ! 」 匡 衡 聽 後 非 常 氣 憤 , 不 過 他 更 下 定 決 心 , 一 定 要 把 書 讀 好 。
匡 衡 回 到 家 中 , 悄 悄 地 在 牆 上 鑿 了 個 小 洞 , 鄰 居 家 的 燭 光 就 從 這 洞 中 透 過 來 了 。 他 借 著 這 微 弱 的 光 線 , 如 飢 似 渴 地 讀 起 書 來 , 漸 漸 地 把 家 中 的 書 全 都 讀 完 了 。
匡 衡 讀 完 這 些 書 , 深 感 自 己 所 掌 握 的 知 識 是 遠 遠 不 夠 的 , 他 想 繼 續 看 多 一 些 書 的 願 望 更 加 迫 切 了 。
附 近 有 個 大 戶 人 家 , 有 很 多 藏 書 。 一 天 , 匡 衡 卷 著 鋪 蓋 出 現 在 大 戶 人 家 門 前 。 他 對 主 人 說 : 「 請 您 收 留 我 , 我 給 您 家 里 白 干 活 不 報 酬 。 只 是 讓 我 閱 讀 您 家 的 全 部 書 籍 就 可 以 了 。 」 主 人 被 他 的 精 神 所 感 動 , 答 應 了 他 借 書 的 要 求 。
匡 衡 就 是 這 樣 勤 奮 學 習 的 , 後 來 他 做 了 漢 元 帝 的 丞 相 , 成 為 西 漢 時 期 有 名 的 學 者 。
[ 篇 後 一 語]
這 篇 寓 言 寫 了 匡 衡 少 年 時 讀 書 的 兩 件 事 , 一 件 是 鑿 壁 偷 光 , 一 件 是 借 書 苦 讀 。 他 贊 揚 了 匡 衡 勇 於 戰 勝 艱 苦 的 條 件 , 勤 奮 的 讀 書 的 精 神 ; 為 我 們 樹 立 刻 苦 讀 書 的 好 榜 樣 。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3、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孔夫子的誤會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幹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幹凈呢 "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 "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4、秦始皇拜荊條
秦始皇焚書坑儒,為此而落得個罵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師的故事卻鮮為人知.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6年後,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時發生的事.當時,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護衛下,乘著車輦,浩浩盪盪地從碣石向東北的仙島前進.隨著均勻的馬蹄聲,秦始皇不覺沉入對往事的追憶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師,彷彿他就在眼前,雖說嚴厲,可令人欽敬難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呢.那位威嚴的老人,第一次授課講的就是舜爺賜給我們家的姓.他先分別講了"亡,口,月,女,凡",然後再合成一個"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寫."老師,這字太難寫了.""什麼 一個嬴字就難住了 將來秦國要*你去治理,難事多著哩,能知難而不進嗎 "說著就舉起了荊條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沒見過這位老師,聽說他老人家已經去世了.突然,車停了.前衛奏道:仙島離此不遠,請萬歲乘馬.於是,秦始皇換乘了心愛的大白馬.過不多時,便到了島上.始皇環視渤海,胸襟萬里,豪氣昂然,更加思緒萬千.待到他低頭察看眼前,卻忽然下馬,撩衣跪拜起來.隨從的大臣們見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著參拜.等皇帝站起身來,大臣李斯才問他為何參拜.秦始皇深情地說:"眾位卿家,此島所生荊條,正是朕幼年在邯鄲時老師所用的荊條,朕見荊條,如見恩師,怎能不拜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島稱為秦皇島.傳說島上的荊條為秦始皇敬師的精神所感動,皆垂首向下,如叩頭答謝狀.
5、張良拜師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後,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閑游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5天後黎明時分在這里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後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裡,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後,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復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後,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打開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特別高興.後來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級參謀.
吃 瓜 留 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神機妙算救後代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0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0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0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0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0,0打開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0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0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諸葛亮結婚
諸葛亮年輕的時候,在離他家不遠的一個村子裡,住著一位才華出眾的姑娘,遠近不少青年都慕名前去求婚,誰知,見面之後,一個個都悄然而去,是姑娘要求太高?還是彩禮要得太多?其中奧妙究竟在那兒呢?
青年時代的諸葛亮才華橫溢,胸有大志,整天在家發憤讀書,還顧不上婚姻大事,可是一連有好幾位朋友向他誇贊那位才女,諸葛亮出於好奇便決定去見姑娘一面。
這天,諸葛亮去相親了,只見一個容貌十分醜陋的姑娘出現在面前。她臉色很黑,還長著無數凹凸不平的疙瘩,難怪求親的人都要離去,原來是姑娘長得太丑了。諸葛亮心中當然也有些不快,可是人們都說她有才華,便想試一試。他提出了許多問題,姑娘都不加思索地對答如流,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不通曉。詩詞、歌賦樣樣都很精通。
這一下,諸葛亮真的動心了,竟不覺得她的容貌難看,他和姑娘越談越投機,還帶著欽佩的口氣向姑娘當面求婚。姑娘問道:「你不嫌我丑嗎?」諸葛亮真誠地回答:「容貌只是一個人的外表,我喜歡你學識淵博,才思敏捷。」姑娘微笑著點點頭,高興地將婚事應允了下來。
成婚那天的日子到了,親朋好友紛紛前去祝賀,新娘頂著一條鮮紅的頭巾,面容雖然被遮住,但附近的人,都知道底細,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待送走客人後,諸葛亮進入洞房,只見一位貌似天仙的小姐,溫文爾雅地坐在床沿,她白晰的臉上,閃著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嫣然一笑,真是俊俏極了,諸葛亮詫異地問:「你是誰家女子,怎麼坐在這里?」姑娘調皮地回答:「你真的不認識我嗎?」諸葛亮張口結舌,只顧搖頭。
姑娘背轉身去,隨即又轉過身來立刻變了一張黝黑而長滿疙瘩的臉,正是相親姑娘的模樣,諸葛亮恍然大悟,吃驚地叫了聲:「夫人!」只見黃月英從臉上卸下面具,笑嘻嘻地說道:「先生,這是我用皮子特製的一副面具,誰來求婚,我就把它戴上,想故意試一試那些以貌取人的庸俗漢子,果然他們都被這副假面具蒙住了,一個個溜之大吉,唯有先生才是以德才為重的人,先生的慧眼品德實在令人敬佩,願伴隨你共創大業。」諸葛亮喜出望外,從此,兩人相親相愛,白頭到老。
木牛流馬的傳說
五丈原東南方的斜谷關,就是斜谷的北口,南口在褒城,今屬漢中市,谷長五百里,穿行於秦嶺山脈之中,歷史稱為褒斜道。三國時,諸葛亮就在這條道上利用木牛流馬運送糧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明糧草在古代戰爭中是比較重要的。蜀國要取得伐魏的勝利,必須保證糧食的供應,褒斜道崎嶇險阻,運輸比較困難,這些諸葛亮也充分考慮到了。他一方面採取分兵屯田的辦法;另一方面「推已意做木牛流馬」,來解決軍糧的運輸問題,這樣可保證前方糧食的供給。據說今陝西勉縣的黃沙鎮,就是諸葛亮當年製作木牛流馬之處。
關於木牛流馬的創制,《諸葛亮集》中有較詳細的記載,但按其法制卻難以成形,後世遂以為是奇物。其實,木牛是一種人力獨輪車,有「一股四足」,所謂一股,就是一個車輪。所謂四足,就是車前車後裝的四根木柱,起穩定停駐的作用。「人行六尺,牛行四步」,就是推車人行六尺(古尺較今尺短),車輪轉四圈,它可裝載一人一年的口糧,單行每天行十數里,群行每天二十里,車速雖然比較緩慢,但卻適合山路運行。流馬也是一種人力車,有四個輪子,可裝載四石六斗,車速較木牛更慢,每天最多行二十里,但卻節省勞力。東漢以前,車都是兩個輪子,諸葛亮改為獨輪和四輪,其優點是安全、省力,適合在崎嶇的山路上長途跋涉,確實是一種創新。
木牛流馬到底出於何人之手,說法不一。有人說是諸葛亮發明創造的,也有人說是蒲元設計的圖紙,提交諸葛亮製作的;又有人說它出於黃月英之意,諸葛亮不過是略變其制而已。無論怎麼說,木牛流馬的創制有諸葛亮的功勞,因為他參與了這項工作。
神機妙算
諸葛亮是人人皆知的神靈般的人物,到處都流傳著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自有補救的辦法。」說完,就離開了人世。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之後,想起過去曾屢次敗在諸葛亮的手下,仍然羞怒難禁,便想找個機會治治這個將軍。
有一天,司馬懿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懿問這個將軍說:「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懿聽後,便命令士兵把房子拆了,取出紅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士兵把信遞給皇帝,皇帝打開信,只見里邊寫道:「請向後退三步。」皇帝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皇帝龍案上面正對的屋頂上,一根玉檁掉了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皇帝嚇得出了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
皇帝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