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酌無相親的酌是什麼意思
㈠ 花間一壺獨酌無相親這句詩講的是什麼意思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譯文】准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 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 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那裡曉得暢飲的樂趣? 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 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盡管作樂尋歡, 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願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 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㈡ 獨酌無相親的酌是什麼意思
樓主你好
獨酌無相親的酌是:喝、飲的意思。
獨自喝酒
希望回答能夠幫到你
㈢ 花聞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是什麼意思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出自唐朝詩人李白的古詩作品《月下獨酌》第一句,其全文如下: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在花叢中我置下一壺美酒,自斟自酌身邊沒有一個好友。舉起酒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恰成三人
這是情景描寫。寫的是月下花園中詩人獨自飲酒的情景,沒有什麼特殊含義。就是指出詩人所在的環境,說明詩人的孤獨感的來由而已
㈣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翻譯是:准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㈤ 獨酌無相親 中酌是什麼意思
喝、飲的意思。
㈥ 『獨酌無相親 』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詩中的一句,是情景描寫。寫的是月下花園中詩人獨自飲酒的情景,沒有什麼特殊含義。就是指出詩人所在的環境,說明詩人的孤獨感的來由而已
㈦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
一、出處
唐代詩人李白的《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二、原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三、釋義
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
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
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
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
醒時一起歡樂,醉後各自分散。
我願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7)獨酌無相親的酌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這是一個精心剪裁出來的場面,寫來卻是那麼自然。李白月下獨酌,面對明月與影子,似乎在幻覺中形成了三人共飲的畫面。在這溫暖的春夜,李白邊飲邊歌舞,月與影也緊隨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彷彿也在分享他飲酒的歡樂與憂愁。
從邏輯上講,物與人的內心世界並無多少關系。但從詩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卻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也正是中國詩歌中的「興」之起源。李白此詩應了《詩經》中「興」之寫法,賦明月與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語堂所說:「它是一種詩意的與自然合調的信仰,這使生命隨著人類情感的波動而波動。」
但在詩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種獨而不獨,不獨又獨的復雜情思,他知道了月與影本是無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
面對這個無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結無情游,意思是月下獨酌時,還是要將這月與影邀來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雲漢」,也在所不辭。可見太白之孤獨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斯蒂芬·歐文曾說:「詩歌是一種工具,詩人通過詩歌而讓人了解和嘆賞他的獨特性。」
李白正是有了這首「對影成三人」的《月下獨酌》,才讓人們了解和嘆賞他的獨特性的。無論男女老少,任何一個中國人,只要他舉杯淺酌,都會吟詠「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以表他對所謂風雅與獨飲的玩味。而這首詩的獨特性,早已化入民族的集體無意識之中了。
㈧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是什麼意思
意思:在花叢中擺上一壺美酒,我自斟自飲,身邊沒有一個親友。
這句詩出自《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8)獨酌無相親的酌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譯文:
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醒時一起歡樂,醉後各自分散。我願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月下獨酌四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四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意表明,詩人心中愁悶,遂以月為友,對酒當歌,及時行樂。組詩運用豐富的想像,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
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深處卻有無限的凄涼。全詩筆觸細膩,構思奇特,體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放浪形骸、狂盪不羈的豪放個性。
這首詩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時李白在長安,正處於官場失意之時。此詩題下,兩宋本、繆本俱注「長安」二字,意謂這四首詩作於長安。當時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嚮往光明,因有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