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相親
① 白居易和劉禹錫見面場景作文
寶歷二年(826)冬天,劉禹錫、白居易終於在揚州見面了。兩個54歲的"老人"把酒言歡,白居易以箸擊盤,吟《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說劉禹錫啊,你的詩堪稱一流,人品更是一流,一流人才卻被貶謫二十三年,損失太大了!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深表同情。
劉禹錫聽後非常感動,即席回贈白居易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接過白居易的話頭,概寫謫守巴楚、度盡劫難的經歷,著重抒寫這特定環境中自己的感情。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過程雖長,經歷雖然坎坷,卻不能讓我們消沉頹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沉舟、病樹固然讓人感到惆悵,但沉舟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前頭也是萬木爭春。他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不必對仕宦的升沉而患得患失,要以豁達的襟懷面對世事的變遷。
大和五年(831),白居易的至交好友元稹病逝,劉禹錫迅速填補了白居易心中的空白,大名鼎鼎的"劉白"組合由此誕生。這年十月,劉禹錫轉任蘇州刺史,赴任途中路過洛陽,住在白居易履道里的家中,朝觴夕吟,談詩論文。十五天過去,二人仍然難舍難分,白居易冒著大雪為劉禹錫餞行。劉禹錫到蘇州上任之後,知道白居易喜歡鶴,就千方百計弄到一隻華亭鶴,托運給白居易。白居易非常高興,寫詩感謝,說這只華亭鶴"一隻重千金"。
開成元年(836),劉禹錫罷同州刺史,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也來到了洛陽。白居易居履道里,劉禹錫居集賢里,二人"履道集賢來往頻","百餘步地更相親",見面更方便,唱和更頻繁。白居易把他們的詩文編纂成冊,專門出了一本《劉白唱和集》,是當年的大熱暢銷書
② 黃雷的路漫漫其修遠
精神世界裡的求索
在譚曉波心中,老家遠安城還是童年時的那座城,清一色是青石板鋪道,木磚結構的店鋪林立,一片一片有天井的四合院。城裡人口稀少,窗外就是老城根,殘牆斷塬。荒蕪的城牆上到處是芭芒衰草,外面大片蕭瑟的土地上稀疏的農田藏卧其間。遠安老城這種苦澀憂郁的意境,定格在了譚曉波的心底,同時也賦予了他難以名狀的抑鬱氣質,以至於他總喜歡用苦澀憂郁的色調去畫一些作品,而這種苦澀憂郁在大多數人眼裡顯得灰暗難看。
在漫長的藝術之路上,譚曉波在靜靜地思考、探尋自己油畫作品的「突圍」之路。他曾嘗試畫一些「紅光亮」的作品,盡量避免用灰色和黑色。但是,對於這些作品,譚曉波不滿意。他覺得「紅光亮」的作品不是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而灰和黑所渲染的苦澀與憂郁以及畫面里的精神才是自己想要表達的,作品沒有了精神等於失去了生命,沒有任何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
而譚曉波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其實,每個人的眼睛都在用自己的審美情趣,對過眼的污漬作出合理的詮釋,藝術家們根據藝術的脈絡去發現美、梳理美,讓思想長出翅膀遨遊在自由的王國里,無拘無束地翻雲扶上,這才是真正的美。譚曉波想要的就是用畫筆描繪巴楚文化的苦澀與憂郁,用灰和黑的色調把那些精神融進油畫中,讓精神通過這些稍顯灰暗的畫面去震撼看畫人的心靈。
路漫漫其修遠,藝術的創作永無止境,譚曉波在不停地求索著,在為用精神構築自我的油畫世界而跋涉著。
動靜等觀
——聽張文范談科學養生
60、70歲的老人上網看新聞、發電子郵件,如今已不稀奇,但是,你知道曾經做過副部級領導開博客的有多少人嗎?你知道在人過50網,利用網路博客廣闊的平台,向老年人介紹如何應對老齡社會以及老年人養生等問題的人是誰嗎?你知道在清華園「世界華人我的成長歷程有獎徵文大賽」網路評審會上那位思路清晰、侃侃而談網路與老年人的是誰嗎?
他個性開朗隨和,待人熱情寬厚,愛好書法、打羽毛球和網球,平時總是樂呵呵的,如今他在享受生活的同時,還深切地關注著我國老年人事業的發展。或許,經常上網,瀏覽博客,關注老年事業的人,已經猜出來了,這個人正是張文范——國家民政部原副部長,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會長、中國未來研究會理事長。
在張文范的書房諾大的桌面上,寫著六個蒼勁有力、瀟灑渾厚的行書字——「勤奮」、「動靜等觀」。這是他的座右銘,透過這六個蒼勁有力的字,他在用心感悟,用心體會與用心實踐中,領悟到養生的真諦。
張文范認為,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保生、壽世等。養生這個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養生就是保養生命,即保養人的生物鍾有規律的正常運轉。學生物遺傳學的張文范說:「生物鍾是一種自然周期規律,是宇宙存在的生物節律現象。生命現象就是這樣奇特,順應生物鍾則吉,逆之則凶。」
他認為,老年人科學養生,主要包含心理養生、生理養生和環境養生等。一個人要保持生命健康,就需要有正常的生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健康,還要有一個優美的健康環境以及有一個好的生活方式。退休後,老年人要注意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平和心態,淡泊名利,樹立自強、自尊、自重的觀念,不斷提高對時代環境的適應能力,保持樂觀的情緒。同時,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要有基本的規律,形成科學的生物鍾習慣。
對於養生的目的和意義,張文范認為,養生的目的是延長生命的長度和提高生命的質量。人既不能長生,也不會不衰。衰老本身並沒有錯,錯就錯在不會去維護自己的健康。
2002年11月,關注科學養生的張文范倡導在中國召開了首屆世界養生科學大會,國際老齡聯合會主席親自到會,張文范也在大會上宣讀了自己寫的論文《試論中國養生科學的社會價值和科學內涵》,受到一致好評。
動靜結合 平淡生活
動靜等觀,這是北京大覺寺無量壽佛殿外檐下懸掛的乾隆御筆匾額上的4個字,動養形,靜養神,人要動靜結合才能活出一種精氣神來。
張文范善於選擇適合自己年齡、個性的運動。20年來,不管刮風下雨,他都是5點半起床,6點下樓悠閑地步行到附近的公園,打太極拳、舞劍、打羽毛球和網球。每年張文范都會跟家裡人一起出去爬1、2次山。山間,綠樹小溪,幽靜清雅,大自然的氣息讓他感到身心格外的舒坦。張文范說,經常這樣運動鍛煉,時間久了便成了一種習慣。通過這些有氧運動,從頭到腳全身活動一遍,調節全身的氣血,保持良好的狀態,體現出一種精氣神來。他認為,老年人鍛煉必須適度、量力、不可超越自身的體力。
寫毛筆字是張文范的「靜養」,同時,他也是在享受那種在宣紙上縱情潑墨揮毫的樂趣。閑暇時,他經常拿起筆練1個多小時的字。寫的多了,親朋好友見到字寫的不錯就找他寫字,張文范也不好總是拒絕,有時則會笑哈哈的應允下來。
平日里,忙完其他事情後,張文范比較注意休息調節。俗話說,隔輩兒親,他也像其他老人一樣,喜歡天倫之樂。每當兩個小孫子唱著「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歌曲時,他完全沉浸在天倫之樂中,分享著家庭中的溫馨、健康與快樂。
在他3歲和6歲的小孫子面前,他是一個快樂的老人。他經常和孩子們一起嬉戲玩耍,孩子們開心他更加開心。有時,孩子們依偎在他旁邊聽他講故事,他講完了,小孫子還纏著他不放,反過來他們把聽到、看到的故事講給爺爺聽;有時,小孫子頑皮起來,假扮老師,讓張文范唱兒歌給他們聽。這時候,在小孫子們心裡,張文范只是他們隨和而慈祥的爺爺,身上絲毫沒有老領導的架子。
運動、練字、和孫子玩耍這些如今正是張文范幸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調整心態 科學養生
有一年,張文范去一座寺院參觀,佛門清凈,香火繚繞、清凈幽雅的環境,讓他心生觸動,忍不住請教寺院主持:「什麼叫禪?」主持說:「禪就是當下!」「什麼是當下?」張文范又問,主持很自然地隨口便答道:「當下就是平常心」。當時,「平常心」三個字在他腦海中縈繞許久。
在年輕時,張文范是一個血氣方剛、好勝逞強,敢做敢為的青年。在蘭州大學當團委書記時,他則是飯量大(一頓吃1斤多),嗓門大,工作有魄力。現在年齡大了,飯量小了,不喝白酒,不抽煙,不會打牌,凡事都平靜對待,偶爾生氣也不會去鑽牛角尖。做到了榮辱不驚,大度處之,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他認為,老年人應該以一種自尊、自立、自強的精神引導自己健康地生活。
退休後,張文范帶著平常心,過起了心滿意足的平淡生活。平日里,他待人友善、寬厚仁愛,不以領導幹部自居。他說:「我只記住我是一名黨員,只是群眾中的普通一員。」看電視劇《長征》,每看一次,他就感覺受到一次教育。在戰爭年代,革命者的堅強毅力,戰場上的浴血奮戰,在他們面前,自己沒有理由不能生活在老百姓之中!
對於自己的生活,張文范很知足,從參加工作一直到擔任國家民政部副部長,再到現在擔任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會長等職務,一生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用他的話就是:「平淡、充實、知足。」知足才能常樂,生活中不處處和人攀比,他就在讀書、看報、上網、寫字和孫子嬉戲玩耍以及參加社會活動中,享受天倫之樂,感受家庭的幸福;在親情、友情的滋養下,感受生活的充實與快樂。
「在影響健康長壽的因素中,遺傳基因佔15%,自然環境佔7%,醫療條件佔8%,社會環境佔10%,個人生活方式佔60%。所以,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好不好,主要取決於自己。不能盲目地追求健康,要用科學的方法對待。」7、8年前,或許是因為飲食不注意,肉吃的多,喝水少,生活方式不合理,不吸煙、不喝酒、不會打麻將的張文范還是查出得了脂肪肝,為此,他在飲食上留了個心,多吃蔬菜水果,該忌口的就忌口,再加上堅持運動,如今脂肪肝連續幾年沒有了。對此,張文范感嘆地說:「健康還得靠長期合理的生活方式,要把養生保健意識養成一種習慣」。
「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是新時代的健康文化自覺,自覺維護自身健康,把養生保健當成一種自覺意識,這樣才能提高生活的質量。」讀過3遍《黃帝內經》的張文范,從這本厚厚的醫學經典中得知,想健康主要還是要強調預防,健康不是靠別人。
在一個家庭里,家裡的老年人若是身體健康,那麼既能給家庭減去很多負擔,又能給家庭帶來很多歡樂,因此,關注養生保健,注重培養自覺健康意識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依靠網路平台 關注老年人事業
在故宮太和殿的寶座上寫著「知人則哲」,關注老年人事業12年的張文范把這「知人」用在了思考老年人問題上面。
他認為,老年人要保持身心健康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適應時代步伐,順應時代潮流,對新知識、新文化有興趣,活到老,學到老,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和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
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伴隨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各種新知識、新事物層出不窮,人類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老年人更應適應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勤用腦,多學習,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在新環境中增強健康。張文范退休後,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知識不夠用,什麼都感覺是新的。於是,他逼著自己多學習、多思考、多用腦,保持一個比較旺盛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在時代進步中,在積極的心態中,煥發新的活力。
在采訪中,張文范忽然向記者提個問題:「你父母現在多大了?你知道他們生活中最需要什麼嗎?」我想到了陪父母說話,買他們喜歡的東西……張文范提醒我是問最細微的生活照料,我如實相告:「想不出來!」最後,他告訴我說是剪腳指甲。人老了,形體變得胖了,眼睛也花了,腰也彎不下去,剪腳指甲成為他們難辦的事情。想起父母確實曾經說過這種小事,我無言以對。老年人感到很困難的小事,如果我們能關照一下,老年人該感到多麼的溫馨和快樂。
在他2000年出版的著作《榕蔭筆談》的扉頁上寫道:「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種精神就是一種責任過程中,執著誠實的追求,仰之彌高的思考,腳踏實地的不懈努力。……」如今,張文范憑著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每天花幾小時思考如何帶著深厚的感情做好老年人工作,從老年人剪指甲的小事出發,解決老年人最實際的問題,也正是在思考中,頭腦越用越靈活,思路越來越廣,思維越來越清晰,同時,在思考中他也找到一種成就感,心頭時常會湧起一種快樂與滿足的感覺。
「老年人是社會的包袱還是財富?答案當然是後者,每一個老年人都是一本歷史書,每一個老年人都是一座圖書館,而要做好老年人事業的工作,就要了解他們需要什麼?他們在需要物質麵包的同時,也需要精神文化的氧氣。」張文范這么說。
現在,張文范每天要用4、5個多小時讀書、看報、上網、思考社團的事務,對中國老年人事業的發展立言、立論。
身為中國未來研究會理事長,他更是不敢有絲毫懈怠,經常通過書報、網路了解最新國內外有關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信息。未來研究會的研究內容涉及到許多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涉及的邊緣學科也很多,知識面很廣。學生物遺傳出身的他要拿出很多時間用在這方面,時代發展很快,研究未來必須跟得上時代的最新發展,必須從戰略、全局、長遠上去思考並研究未來。他在去年全國未來研究會學術論壇上發表了《世界只有一個地球》的論文,得到學術界的廣泛好評。他家裡訂閱了十幾種報紙、雜志,看到有關的好文章,他就剪下來分類收集,這樣張文范也養成了剪報的習慣。
張文范建在人過50網的博客人氣旺盛,點擊率頗高,博客里幾乎全是他關注老年人問題的各類文章。他把網路博客當作一個絢麗的舞台,向廣大老年人介紹知識,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實際的問題;他也把網路博客當作一個與老年人交流的平台,許多人在他博客里留言,支持他的觀點、還有博友稱呼他為老師。
張文范說:「博客不光是年輕人的舞台,也是老年人發揮聰明才智的舞台,老年人也是網路的重要一部分。」說起老年人的事業,他顯得興致勃勃「從網路中,老年人可以獲得知識、技能以及交流的樂趣。全國近4萬所老年大學,有近400萬老年學員在老年大學學習計算機、書法、繪畫、養生保健等課程。」
平時碰到老朋友,張文范喜歡熱情地向他們介紹老年人學習的好處。原國家人事部常務副部長程連昌想學習電腦知識,張文范知道後介紹他到北京老幹部活動中心(北京老年大學)去學。如今,程連昌對電腦操作如上網看新聞、發郵件得心應手。在一次健康為主題的會議上說起老年人學電腦的好處,他是贊不絕口。
如今,老年人在廣闊的網路空間里,生活愈加的豐富多彩。說起這,樂觀、開朗的張文范顯得特別開心。
③ 關於和服、旗袍(或唐裝)和韓服的問題
http://ke..com/view/10208.htm
http://ke..com/view/120447.htm
http://ke..com/view/37326.htm
http://ke..com/view/.htm
都是網路里搜的,我另外整理了一下,已經pm給你了,受到沒有?希望幫到你
④ 有王昭君的檔案嗎
生平簡介:
王昭君,名嬙,南郡人也。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時,呼韓邪來 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 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孫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些破綻。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於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遠行北漠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所作出的非比貢獻。據統計,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有700餘首,與之有關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40種,寫過昭君事跡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現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漢、翦伯贊、費孝通、老舍等。
... 一千九百多年來,生長在巴山楚水地區的一個山中女子—王昭君,競引起歷代文人的心靈共鳴,把中國文壇攪得風雷激盪,這正是南方巴楚文化與北方華夏文化交匯的光環,投射在昭君這個創作本體上反映出的奪目光彩,也是南北文化合創的寵兒。
... 新中國創建者之一的國家副主席董必武,為王昭君題寫了一首七絕,此詩對歷史的昭君作了總結性的評價,也對昭君的思想、見識、行動作了拔亂反正的贊頌。詩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從此,王昭君一抹滿臉的淚水和愁雲,以一個愉悅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的願望。
⑤ 形容清江畫廊的詩句是什麼
清江畫廊
(第一首)
水色澄明鏡面皴,清江游弋畫廊新。
煙波浩渺青羅帶,伏嶺連綿翡翠嶙。
武落鍾離雙穴異,仙人倒影兩情真。
倘佯百島湖心醉,天柱凌雲眺渡津。
(第二首)
攜友邀賓登畫舫,重遊仙境長廊。幾回夢里久倘佯。
青山迎遠客,碧水惹情腸。
舟盪鱗波人枕浪,攬雲披霧飛航。幾多美景醉痴狂。
夷江鷗鷺唱,楚岸稻花香。
(第三首)
如詩似畫景迷人,百里清江滿目新。
兩岸崇山雲伴舞,一川綠水浪彈琴。
煙波浩渺青羅帶,峻嶺連綿翡翠嶙。
錦綉風光如夢幻,縱然無酒也微醺。
(第四首)
山列畫屏沉碧鏡,丹青排布清江。漫將勝景當天堂。
玉山雲錦麗,閬苑蓼風香。
如醉如痴巴楚秀,一時忘卻家鄉。倚欄近水攬前方。
籠煙迷白鷺,銀浪洗紅妝。
(第五首)
清江百里碧如藍,瀲灧湖波雲水間。
島嶼仙山嵌翡翠,秀峰倒影映晴嵐。
隔河發電千秋業,航運觀光美夢圓。
恍若桃源世外境,纖塵不染艷陽天。
(第六首)
灕江如畫展從容,一路觀摩興未窮。
駐足爭先數九馬,隨流著意賞千峰。
駝猴奔突真真是,虎豹相親每每同。
更有輕舟雲上過,直教客旅醉朦朧。
(第七首)
秋殘久盼得良辰,約友離城秀水親。
武落山中觀土寨,仙人洞里訪巴民。
一江碧透瓊波盪,兩岸綿延彩畫陳。
早悉長陽風景美,登舟踏覽頓知真。
(第八首)
桂林山水甲天下,怎比清江美畫廊。
水展綾羅柔勝緞,山呈龍鳳勢騰翔。
讀書禮樂源流遠,毓秀人文歌舞鄉。
自古賢能瑤池地,神奇夢幻賽天堂。
⑥ 刀郎到底是什麼民族
《2002年的第一場雪》讓我們看法了歌手刀郎,接上去的《西海情歌》、《戀人》等歌曲都得到了廣闊觀眾的喜歡。刀郎的歌聲帶著滄桑的覺得,聽刀郎的歌曲就如身臨沙漠荒涼普通,可以從婉轉的曲調中體驗雪山、湖泊和草原的蒼茫。
刀郎的疾速走紅已成為了一個傳奇故事。
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刀郎並非一個純真的歌手名字,更是一個地區文明的代表。
歌手刀郎
現在在新疆的阿瓦提、巴楚、麥蓋提等地另有許多人自稱刀郎人,他們所住的處所稱之為刀郎。
刀郎人既然是維吾爾族的分支,那又為什麼與維吾爾差別,要自稱刀郎人?刀郎人終究是怎樣來的呢?
關於刀郎最早的紀錄,是在東晉太元十年(公元385年),事先紀錄為「多蘭」或許「朵蘭」。刀郎(dolan)的發音與蒙古語的音變很相似,像衛拉特四部之一。因而有人以為,刀郎是蒙古族的一個分支。但蒙古史書紀錄中,卻鮮有刀郎的紀錄。
刀郎人
也有人以為刀郎就是匈奴人的後嗣,被稱之為「田野匈奴人」。刀郎就是田野匈奴人一詞的演化而來,新疆地區不時以來都是匈奴族活潑的地區。因而,刀郎人應該是匈奴後嗣。
但也有人否認了兩者的揣測,以為刀郎人是唐代期間回鶻人的後嗣。他們保留著與維吾爾人差別的風俗習慣。
那末,刀郎人是怎樣看法自己的呢?關於刀郎的來源,傳播著一個史書傳說。
刀郎傳統跳舞
古時候,南方有一個叫做多倫的游牧民族。他們向南方遷移時,一部分人來到了巴達克山住了上去,這些人在這里種了10棵樹。阿富汗人看到後,把他們稱之為「栽10棵樹的人」。在以後的日子裡,這些人開端遷移到新疆喀什等地,其中有14人在遷移的過程當中不單傳達了宗教還樹立了部落。刀郎部落,就是這14團體樹立起來的。
傳說很難失信。事實上,刀郎人應是現代居住在中亞一帶的原住民,他們極有可能是現代匈奴人的後嗣。
刀郎美食――烤魚
13世紀時,蒙古人崛起於漠北高原,經過殺伐交戰,蒙古人征服了亞洲和東歐,樹立起了蒙古帝國。察合台汗國自察合台身後,子孫為搶奪統治權,互相殺伐,帝國開端崩毀。住民紛繁外逃。蒙古貴族因而少量掠取這些職員作為仆從空虛自己的戎行、庄園,刀郎一詞的意義就是被集合在一起的人。
因為不堪忍受蒙古人的奴役,這些人又對抗逃到了今日新疆的葉爾羌等地,成為了一個獨有的部族。他們原有的身份標記,便成為了部落的民稱――刀郎。
刀郎人經歷不時的與維吾爾人、回族人交融,成為了維吾爾人的一個分支部落。
能歌善舞的刀郎人
刀郎人英勇彪悍、擅長騎射,勤奮質朴。在葛爾丹兵變中,刀郎人領袖艾合坦木帶領手下與葛爾丹決戰苦戰,終極眾寡不敵,旗開得勝。即便手下多人被砍頭,刀郎人也絕不肯投誠。
別的,刀郎人能歌善舞,藝術才幹凸起,創作了許多傳唱千年的歌曲和跳舞。
唐太宗李世民
關於唐太宗李世民,各人一定多有理解。
固然他在奪嫡之戰中射殺了本人的兄弟,還逼他老爹退位。可是仍然是一個好天子。
能夠這么說,李世民是史書上出名的明君。
理解過唐代史書的人,對魏徵也不該生疏。凌煙閣二十四罪人中,他排第四。
魏徵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諫太宗十思疏》,廣為流傳。
魏徵
魏徵病逝時。唐太宗李世民哀痛至極,親身到魏徵靈前敬拜痛哭,並罷朝五日為魏徵舉哀,又命文武百官前去送葬,贈魏徵為司空,謚曰文貞,太宗親賦詩一首,且為之樹碑,陪葬昭陵。
並留下千古名言:
「人以銅為鏡,能夠正衣冠,以古為鏡,能夠見興替,以人為鏡,能夠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俎逝,遂亡一鏡矣!」
那末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又命令推倒本人給魏徵寫的墓碑呢,工作是這么的。
開始要說兩團體,第一位是和魏徵一樣,同為凌煙閣二十四罪人之一的侯君集。
侯君集自少年時期就勇武為人贊頌,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戰有功,被封為騎將軍。玄武門之變間,他也曾為李世民出謀獻策。
由於是軍人身世,學術上沒有培養,侯君集遷任吏部尚書後才開端念書。
奪嫡之戰中,侯君集親善太子李承乾,籌劃叛亂,事發後被捕。
治罪後,太宗於刑前,親往詰責,對以『朕因汝今後不登凌煙閣』。
侯聞言動容,拜倒大嚎,最初求天子懷舊,允留侯門香火(事先論罪當族之)。太宗許赦宥其妻及一子(後遷嶺南),侯亦甘願受刑。太宗沒有撤掉侯君集在凌煙閣的圖形。
侯君集被抄家時,被發明家裡有二佳麗,容色曠世。太宗問其來由,答:「我們吃人乳,不用飯。」
第二人是秀才身世的杜正倫。
632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令讓杜正倫幫手皇太子李承乾。
但不久後杜正倫就墮入了天子和太子之間的沖突。事先,太子腿腳有病,方便行走。以是他不克不及定時朝見父親,而常常和近侍君子在一起,做一些莊重之事。
唐太宗對杜正倫說:「我兒的疾病,只是大事。但他全無好名聲,沒傳聞他愛賢好善,他所打仗的,多是君子,卿可親密察看此事。假如他不聽你的勸教,須來告我。」
杜正倫屢次奉勸太子,倡議他標准本人的舉動。但太子卻不改。
杜正倫把天子給他說的話通知了太子,太子接著上表父親抗辯。
唐太宗詰責杜正倫:「何以保守我的話?」
杜正倫注釋:「他不聽我的,以是拿陛下的話震嚇他,期望他有所怕懼,改惡從善。」
唐太宗仍然活力,將杜正倫貶為谷州刺史。
可是杜正倫和侯君集干係好,還得到過侯君集贈予的腰帶。
太子結合侯君集謀反之事保守後,又被放逐?州。
說完這兩團體,彷彿和魏徵沒什麼干係。
非也!正是由於他們,李世民才命令推倒本人給魏徵寫的墓碑。
由於魏徵生前曾向唐太宗機密引薦杜正倫和侯君集,說他們有宰相之才。
但魏徵身後杜正倫獲罪被免除,侯君集謀反被斬首,使得唐太宗疑心魏徵實際上暗裡結黨。
然後唐太宗李世民又發明魏徵生前每有諫書,必留正本於家中而且已經出示給史官褚遂良。
太宗疑此舉有留為自賞及博取清名之用,震怒之下,命令推倒他親身書寫的魏徵墓的墓碑。
以是,交對好友很主要。各人都是成年人,是否是臭味相投誰內心沒個譜啊。
可是,不克不及瞎引薦啊。
喜好給他人相親的也是。你給他人引見啥樣的人,也能闡明你本人的為人了。
存眷城事列車
看更多、更好的史書。
上期我們講到,晉國智氏家屬的家主智伯瑤,強迫韓、魏兩家一同攻擊趙家,趙家的家主趙襄子卻勝利說服了韓、魏反水,在晉陽之戰中合攻智氏,殺死了智伯瑤。因為趙襄子和智伯瑤從來有恩仇,為了泄私憤,他以至連死人都不放過,命人把智伯瑤的頭蓋骨塗了漆做成了酒器,拿來盛酒。
話說這智伯瑤部下著名家臣,名叫豫讓。智伯瑤生前對豫讓是十分的信賴,素常里二人形同良知。
但是這樹倒猢猻散,智伯瑤慘死以後,他疇前的家臣、部屬跑得是無影無蹤。唯有這豫讓心念舊主,為主公設下了一個靈位,日日祭拜,賭咒必然要為主公報此深仇大恨。
?6?豫讓刺殺趙襄子
在一番經心的籌劃以後,豫讓更名改姓,故意在趙家門口肇事,讓兵士把他抓了起來,投入到牢中。一次,豫讓託言腹痛,跑去廁所里躲了起來,暗下里卻懷揣芒刃,預備等趙襄子經歷的時分將他刺殺。
但是令豫讓沒有想到的是,這趙襄子也是久經沙場,對風險特此外敏感。話說這一天,他剛來到了廁所的左近,忽然感應一種莫名的慌張,職業習性通知他左近有風險,必然有刺客。因而趙襄子號令搜尋左近,果真,在廁所里把這個身懷芒刃的豫讓給抓了。
面對著一群手握刀劍,隨時都可以把本人剁成肉泥的兵士,豫讓貪生怕死,啟齒說道:「我是來給智伯報仇的。既然已被你們抓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趙襄子細心端詳著長遠的這團體,見他死到臨頭卻還貪生怕死,不由得贊賞道:「好!為主公報仇而不吝本人的人命,果真是一名烈士!我假如殺掉這么的豪傑,倒叫全國人笑我趙或人氣度狹窄了!」因而趙襄子號令兵士把他放了。
但是豫讓依然不死心,他以漆塗身,把皮膚變得烏黑。又吞下了炙熱的柴炭,破壞了本人的聲響。然後穿得破破爛爛,跑到街上去行乞。後果連他本人的發妻都不再認得出是他。
後果,豫讓的一名好友在經歷他身邊的時分,細心的端詳了一番,還是從眼神中認出了他。見到豫讓這副容貌,好友心驚膽戰,抱著他哭訴道:「兄台,以您的才幹,假如委身於趙氏,他必定會重用你。到阿誰時分,你再想辦法謀殺他,不是很容易嗎?何必這么糟蹋本人呢?」
豫讓搖搖頭說道:「假如我已為人臣子,還要刺殺本人的主公,這就是氣度不仁吶,這類工作我是不會做的。」
?6?豫讓斬趙襄子外套
在摸清了趙襄子出行道路以後,豫讓事前潛伏在他要經歷的一座橋下。
合理趙襄子經歷橋上的時分,座下的馬忽然留步不前。趙襄子環顧四周,指著橋下的一個托缽人說:「那團體必然是豫讓。」聽到主公這么說,隨行的兵士蜂擁而至,就把豫讓給抓了。
趙襄子上馬走到豫讓眼前,看到他雲雲的容貌,不由得說道:「唉,你這又是何必呢?你也曾在范家幹事,厥後智伯滅了范氏,你不為他們報仇,反而做了智伯瑤的臣子。如今為何恰恰要對我窮追不舍呢?」
豫讓慢條斯理的回答道:「我在范氏那邊幹事,他們只是把我當常人對待,我犯不上為他們賣力。但是智伯對我恩遇有加,視為己出,以是就算我死,也要酬報他的知遇之恩。」
趙襄子聽後十分打動,但是他曉得,只需長遠這團體不死,他是永久沒有平穩日子的。因而對豫讓說道:「我敬你是條豪傑,也曾赦宥過你一次,算得上是窮力盡心了。生怕昔日我不克不及再放你走了。」
豫讓安然的說道:「您的仁義我銘記在心,全國的人也都看到了,昔日之事是我本人的挑選。但是我還有一個懇求,期望您能脫下一件衣服給我,讓我砍上幾劍,雲雲我死而無憾了。」
聽完豫讓的一番話,趙襄子此時眼中已含有淚了。因而冷靜的脫下本人的外套,扔在了豫讓眼前,豫讓拿起手中的劍,連砍三劍以後,自刎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