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簡介
1. 商丘宋國故城的介紹
宋國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建國,都城在今商丘。宋國故城位於今商丘古城西南隅,是周初封微子於宋國都城的遺址。
2. 商丘古城的介紹
商丘古城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現代留存地上的歸德府城於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動工,歷時八載,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已有500餘年的歷史。
現代留存歸德府城之下同時疊壓著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時期修建的歸德府城、北宋時期的陪都應天府南京城、隋唐時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漢時期的梁國國都睢陽城、周朝時期的宋國都城等6座都城、古城。
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
(2)商丘古城簡介擴展閱讀
商丘古城所在之地是睢陽區古城辦事處,前身是原商丘縣城關鎮。商丘古城城郭內總面積6.6平方公里,其中,磚城牆內面積1.13平方公里。
2013年,商丘古城保護與建設工作全面啟動,擂響古城保護建設和復興古城的戰鼓,古城歷史掀開新的一頁。
商丘古城保護建設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全市人民夢寐以求的古城夢正在變成現實。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規格的古城保護建設指揮部,由商丘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代表市政府與睢陽區政府聯合出資成立了商丘市古城保護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作為古城棚戶區改造的投融資平台和建設主體,全面負責古城棚戶區的拆遷、搬遷、土地整理、整體規劃和實施建設。
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多次到古城調研指導,現場辦公,對古城保護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和指導意見。
3. 商丘古城陳家大院簡介,求回答
商丘古城人說起名人軼事來,最讓人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八大家和七大戶:沈、宋、侯、葉、劉,高、揚二家在後頭,陳家占個腳指頭。就陳家而言:即是官宦之家,又是財富大戶。
商丘陳氏祖籍江蘇宜興西北十八里高塍鎮西三里的亳村,為宜興八大姓之一,在素有「教授之鄉」的宜興,陳家可謂是詩禮傳家,名門望族。自明萬曆至清咸豐年間(1573——851)計出:狀元一人、進士四人、解元一人、舉人多人、貢生數十人、武秩散職87人。其中有宣威將軍一人,最顯赫者為明末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陳於廷。
商丘陳氏之祖起於陳於廷之孫陳宗石,在商丘歷經三百七十年的繁衍生息,現已傳至十餘代,可以說枝繁葉茂,人才濟濟。回眸陳氏一族的興衰榮辱,重拾三百七十年的流光歲月讓人慨然興嘆。
4. 商丘簡介
商丘位於黃河南岸,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26.3萬,是河南東部工業中心.商丘工業有機械,冶金、電力、化工、紡織、煙草、造紙、玻璃、醫葯等行業、輕、農產品加工業基礎較好.毛紡、酒類也在省內有市場.
商丘是中國重要的糧食、棉花、山羊皮、桐木生產基地,是河南的小麥主產區.蔬菜、林果、畜產也有很大發展.
東部的永夏煤田是我國六大優質無煙煤基地之一,面積1000平方公里,儲量100億噸。國家正在建設年產1000萬噸的大型煤炭基地,現已形成年生產能力400多萬噸。國家投資80億元興建的120萬千瓦大型火力發電廠—坑口電廠正在建設之中;商丘土壤肥活,盛產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蘋果、葡萄、梨等,是著名的「泡桐之鄉」,國家黃淮海平原重點開發區,河南省糧、棉、油、畜產品主要產區之一,全國重要的糧、棉、山羊板皮、優質桐木等生產基地。
商丘交通發達,京九、隴海鐵路干線在商丘交匯,是中原地區的特大交通樞鈕,京九鐵路的商丘北火車站是亞洲第二大鐵路編組站,105、310國道在商丘交匯,形成輻射全國的公路網路,商丘空港距市區20公里.
商丘能源充足,除原有的煤炭電力生產外,新建的四個煤礦年產煤炭800萬噸.商丘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進行城市綜合開發,已開通行動電話和萬門程式控制電話,1993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04個,引進資金4億6千萬元,批准三資企業14個.開發區內31項目已投產見效.
為擺脫原有經濟模式的禁錮,商丘利用京九鐵路開通帶來的機遇,制定了三位一體的發展規劃,大樞鈕:利用商丘優越的交通地位,成為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省交界處的流通中心,大中心使商丘成為經濟、貿易、金融、旅遊的中心城市,大都市:使商丘在2010年成為擁有食品、紡織、機械、生物工程、電子、醫葯工業為支柱的60-80萬人口的大城市,在原有城市基礎上,向西南發展市區,西北部為機械工業區,東北部為食品工業區,東南部為輕工業區,西部為紡織工業區.
商丘是一片豐饒而充滿希望的熱土。她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物產豐富,是國家著名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新興工業城市 , 被國務院定為「全國農村流通體制改革試驗區」、「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被河南省政府定為「河南省綜合改革特別試驗區」 , 並成為河南省三大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
商丘古城 1986 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蘊涵著歷史的滄桑,在她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記載著中華民族歷史的悲壯與輝煌。
連雲港至荷蘭鹿特丹的新歐亞大陸橋和北京至香港九龍的京九鐵路在商丘交會。北京至珠海的 105 國道與連雲港至天水的 310 國道和東營至香港、連雲港至霍爾果斯的高速公路也在商丘交會。民用機場正在興建,空中航道即將開通。使商丘通達南北、連接東西,成為我國集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為一體的重要交通樞紐。
商丘的歷史悠久,許多偉大人物在商丘這塊土地上創造了驚天動地的業績。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是中國最早的帝王,而「三皇」中的兩皇——燧人氏和炎帝、「五帝」中的兩帝——顓頊和帝嚳都曾在商丘這塊土地上留下足跡並和這里的人們一起創造了古老的文明。
面 積: 10704 平方公里
人 口: 人口 810 萬。
氣 候: 屬北溫帶季風氣候
地理位置: 商丘處於東經 115 ° 39' ,北緯 34 ° 25' ,與舊金山、華盛頓、東京處在同一緯度線上。地處黃河南岸,黃淮海平原腹地。平均海拔 60 米。
行政區域: 商丘市位於河南省東部,豫、魯、蘇、皖四省結合處。轄夏邑、虞城、柘城、寧陵、睢縣、民權、梁園區、睢陽區、永城市六縣、二區、一市。
5. 請簡單介紹一下河南商丘..
商丘位於黃河南岸,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26.3萬,是河南東部工業中心.商丘工業有機械,冶金、電力、化工、紡織、煙草、造紙、玻璃、醫葯等行業、輕、農產品加工業基礎較好.毛紡、酒類也在省內有市場.
商丘是中國重要的糧食、棉花、山羊皮、桐木生產基地,是河南的小麥主產區.蔬菜、林果、畜產也有很大發展.
東部的永夏煤田是我國六大優質無煙煤基地之一,面積1000平方公里,儲量100億噸。國家正在建設年產1000萬噸的大型煤炭基地,現已形成年生產能力400多萬噸。國家投資80億元興建的120萬千瓦大型火力發電廠—坑口電廠正在建設之中;商丘土壤肥活,盛產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蘋果、葡萄、梨等,是著名的「泡桐之鄉」,國家黃淮海平原重點開發區,河南省糧、棉、油、畜產品主要產區之一,全國重要的糧、棉、山羊板皮、優質桐木等生產基地。
商丘交通發達,京九、隴海鐵路干線在商丘交匯,是中原地區的特大交通樞鈕,京九鐵路的商丘北火車站是亞洲第二大鐵路編組站,105、310國道在商丘交匯,形成輻射全國的公路網路,商丘空港距市區20公里.
商丘能源充足,除原有的煤炭電力生產外,新建的四個煤礦年產煤炭800萬噸.商丘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進行城市綜合開發,已開通行動電話和萬門程式控制電話,1993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04個,引進資金4億6千萬元,批准三資企業14個.開發區內31項目已投產見效.
為擺脫原有經濟模式的禁錮,商丘利用京九鐵路開通帶來的機遇,制定了三位一體的發展規劃,大樞鈕:利用商丘優越的交通地位,成為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省交界處的流通中心,大中心使商丘成為經濟、貿易、金融、旅遊的中心城市,大都市:使商丘在2010年成為擁有食品、紡織、機械、生物工程、電子、醫葯工業為支柱的60-80萬人口的大城市,在原有城市基礎上,向西南發展市區,西北部為機械工業區,東北部為食品工業區,東南部為輕工業區,西部為紡織工業區.
商丘是一片豐饒而充滿希望的熱土。她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物產豐富,是國家著名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新興工業城市 , 被國務院定為「全國農村流通體制改革試驗區」、「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被河南省政府定為「河南省綜合改革特別試驗區」 , 並成為河南省三大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
商丘古城 1986 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蘊涵著歷史的滄桑,在她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記載著中華民族歷史的悲壯與輝煌。
連雲港至荷蘭鹿特丹的新歐亞大陸橋和北京至香港九龍的京九鐵路在商丘交會。北京至珠海的 105 國道與連雲港至天水的 310 國道和東營至香港、連雲港至霍爾果斯的高速公路也在商丘交會。民用機場正在興建,空中航道即將開通。使商丘通達南北、連接東西,成為我國集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為一體的重要交通樞紐。
商丘的歷史悠久,許多偉大人物在商丘這塊土地上創造了驚天動地的業績。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是中國最早的帝王,而「三皇」中的兩皇——燧人氏和炎帝、「五帝」中的兩帝——顓頊和帝嚳都曾在商丘這塊土地上留下足跡並和這里的人們一起創造了古老的文明。
面 積: 10704 平方公里
人 口: 人口 880萬。
氣 候: 屬北溫帶季風氣候
地理位置: 商丘處於東經 115 ° 39' ,北緯 34 ° 25' ,與舊金山、華盛頓、東京處在同一緯度線上。地處黃河南岸,黃淮海平原腹地。平均海拔 60 米。
行政區域: 商丘市位於河南省東部,豫、魯、蘇、皖四省結合處。轄夏邑、虞城、柘城、寧陵、睢縣、民權、梁園區、睢陽區、永城市六縣、二區、一市。
6. 河南商丘古城是真名時候修築的,在什麼歷史背景下修築的
商丘古城 又稱歸德府城,即明、清時期河南省商丘縣城。建於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建於明正德六年( 1511 年 )。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使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城牆周長 3.6 公里,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城內建築多為四合院建築。由於年代久遠,兵禍天災,古城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但范圍都在南北十里之內。城門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東門曰賓陽,西門曰垤澤,南門曰拱陽,北門曰拱辰。四門外原有四個瓮城(即在城門外再建一小城,側面開門,旨在加固城防),瓮城又各有一個扭頭城門,北門向西,東門和西門向南,南門向東,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門八開」之說。
7. 商丘的起源歷史,為什麼叫商丘
據史載,商族始祖契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後遷徙,後人便稱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為「商丘」。
起源歷史:
1、契封商丘
四千年前,帝嚳高辛氏出生並封於高辛(今商丘 高辛鎮),成為天下共主後,定都亳(今商丘 谷熟鎮)。帝嚳死後,長子帝摯受禪接帝位,在位九年,摯禪位於唐堯,帝堯封摯於高辛。帝堯時代,商丘為後羿的封地。
帝舜時代,帝嚳之子契( 閼伯)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於商(今睢陽區)做火正,為商族人的始祖,深受人民的愛戴,故人們尊他為「 火神」。閼伯死後葬於封地,由於閼伯的封號為「 商」,他的墓冢被稱為「商丘」。
2,湯王興商
夏朝末年,商族部落首領商湯在商丘一代活動。商湯以伊尹為相,勵精圖治,國力日漸昌盛,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滅掉了殘暴的夏桀,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亳(今商丘 谷熟鎮西南),從先王居。至第十任君主仲丁元年,因洪水淹沒亳都,商朝都城開始西遷。
3,葵丘之盟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大國紛紛爭霸,兼並戰爭不斷。公元前639年,宋襄公以「春秋五霸」之一的身份,在葵丘盟會諸侯,在此寫下了和好息戰的盟書,使得各國人民得以休養生息。這場盟會歷史稱「葵丘之盟」。
4,泓水之戰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伐鄭。楚莊王率兵攻擊宋救鄭,兩軍在宋國境內的泓水(今商丘市柘城縣)遭遇,宋襄公以強調「仁義」治軍,不聽謀士的勸告,兩次錯失了滅楚的良機,致使自己全軍覆滅,自己也身負重傷,不治而亡。
從此,宋國降為了二等諸侯國。「宋襄公之仁」就典出於這場戰爭。
5,秦置郡縣
時間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了六國,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實行了郡縣制。商丘也就屬於了碭郡(郡治睢陽縣,今天的商丘市睢陽區)。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攻佔了鄼縣(今永城鄼城一帶);九月劉邦在沛縣起兵,次年攻佔了碭郡郡治。
6,梁孝王守睢陽
公元前154年,西漢發生了吳楚七國之亂,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等率大軍進攻睢陽(今商丘),企圖打通西進京都長安的通道。此時,鎮守商丘的梁孝王以10萬軍隊,死守睢陽城3個月,給西漢王朝贏得了寶貴的重整旗鼓的機會。
最終七國之亂被平定,梁孝王因為守睢陽有功,深得漢景帝的厚愛,並賜給他天子旌旗可以和皇帝車同輦,梁孝王所在的梁國也成為了漢王朝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
7、睢陽之戰
公元755年,唐朝發生了「安史之亂」。757年正月,叛軍安祿山部下尹子奇率領10萬大軍攻打睢陽(今商丘),睢陽守軍5000餘人依靠睢陽城堅固的城池,與敵人激戰數百次,堅持了半年之久。
最後,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靠捕捉雀鼠為食,在這種情況系仍無一人投降。城破後,張巡、許遠皆被殺掉。
8、建立應天書院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應天府人曹誠在戚同文講學的舊址建立書館,皇上賜名為「應天書院」,從此應天書院文聞名天下,成為了北宋四大書院之一。
9、更名南京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五月二十八日,真宗趙桓到應天府,二十九日就升了應天府為南京。
10、趙構登基南京
宋欽宗靖康二年,康王趙構在金兵的威逼下,逃之陪都南京(今商丘市睢陽區),在南門外舉行登基大典,繼皇帝位。
11、始名歸德
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太宗天會八年,1130年),金把南京改為歸德府,歸德府之名自此開始。
12、黃河在商丘北徙
明朝嘉靖十六年(1537年)夏,黃河在今商丘市梁園區李口鄉南岸決口,河水泛濫,水灌歸德府城,一直到十九年冬城內水才幹。清朝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水向北遷徙,以後商丘黃河一帶才少有黃河水災。
13、明代建制
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歸德州復升為府,開始置商丘縣,府領一州八縣。(睢州,商丘縣。寧陵縣、鹿邑縣、永城縣、虞城縣、考城縣、柘城縣、夏邑縣)
14、淮海戰役之商永戰斗
1948年11月30日,淮海戰役進入了第三階段,戰斗十分激烈。國民黨軍的三個兵團和地方黨政機關共30萬人沿徐永公路向永城、商丘撤退。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在永城市陳官莊一帶截擊敵軍,和國民黨軍激戰了四晝夜,全殲國民黨26萬餘人,活捉了「剿共」副司令杜律明,擊斃了第三兵團司令邱清泉等人,淮海戰役就此結束。
15、京九鐵路和隴海鐵路交匯通車
1915年,隴海鐵路修竣工,穿越商丘境內124公里。1996年9月1日,北京至香港九龍的京九鐵路全線通車,在商丘站與隴海鐵路交匯,形成了「黃金十字架」,使得商丘成為了中原地區一個新的特大型交通樞紐。
16、商丘撤地設市
1997年6月11日,國務院批准商丘撤地設市。1998年1月6日,商丘市召開成立大會。
17、滄桑巨變
如今的商丘已是一個人口眾多,正在蓬勃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今日商丘的巨大變化,讓每一個商丘人都自豪無比。
(7)商丘古城簡介擴展閱讀:
文化傳說
商丘是許多美麗故事傳說的發源地:相思鳥吟唱千年一曲、大小喬醉曹千口一傳、花木蘭忠貞千古一人、月下老人牽情千里一線、李太白娶妻千金一壁、李香君貞烈千古一扇,這里有「相思樹」的悲劇,有「月下老人」的喜劇。
有「鬧龍街」的幽默,有「葫蘆詩」的戲謔;有「桃花扇」、「追魚」等凄美愛情故事;有「高祖斬蛇」的威武神勇傳說。可謂包羅萬象,不勝枚舉。「莊周夢蝶」、「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朝三暮四」、「江郎才盡」等成語的發源地均在商丘。
姓氏之根
商丘是中華姓氏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據考證,僅帝嚳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個,其中單姓789個、復姓460個,遍布海內外。除帝嚳後裔外,有據可查的姓氏在商丘的,還有葛、虞、陶、陳、田、桑、甾、犬、火、睢等。漢民族人口最多的100個大姓氏中,帝嚳之後佔59個。
在《百家姓》438個姓氏中,有242個源於商丘。台灣省的「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10大姓氏中,有7個姓氏「根」就在商丘。姓氏中,朱、傅、宋、葛、湯、虞、華、龍等千餘個姓氏的「根」在商丘。
名勝古跡
商丘共有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數百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9處。
8. 商丘是什麼朝代的「古都」
商丘為六朝古都:帝嚳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興之都、商朝開國之都、周朝宋國之都、漢朝梁國之都、南宋開國之都。商丘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中國夏、商朝最早建都的城市,有五千年的文明史,4600餘年的建城史,是炎黃、燧人氏、神農氏等三皇五帝的建都地。
商丘是中國重要的古都,建都時間最早,跨度最長,前後共歷1500多年。
公元前24世紀,帝顓頊曾建都於商丘。
商朝(約前16世紀),契的十三世孫成湯滅夏建立商朝,初都南亳。
周朝(約前11世紀),周成王封殷商後裔微子啟於商,稱宋國,都宋城。
(8)商丘古城簡介擴展閱讀:
商丘位於河南省的東部, 是一座有著 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商城市,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厚重的歷史、 古老的文明、璀璨的文化在這里匯集,眾多故事傳說在這里流傳,商人、商品、商業在這里孕育,是名副其實的「三商之源,華商之都」商丘就像部史詩巨著, 囊括古今,悠久輝煌。
商丘歷史悠久,「三皇」 之首的燧人氏, 早在約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已發明了人工取火,這是人類文明史上里程碑式見模宏大的燧皇陵。 的發現。
在新石器的五帝時代,炎帝、顓頊、帝嚳就已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先後建立都城,之後的夏、商周朝末國、漢朝梁國南宋、金朝六朝均在此建都,並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眾多古老的遺跡。
商丘古城又稱歸德府城,在4000年的漫長歲月中,原建築早已消散於歷史的煙雲中,而今我們看到的是於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新修建的歸德府,多年的風雲歲月,依然保存完好。至今已伴隨著商丘走過了500多年的歷史。
在結構設計與建築布局上十分注重,這座歷時8年才完工的古城,是「天人合一、天人協調」的最高境界,城池除了東西南北4座大門外,在每座大門外的翁城之上又分別建了4個扭頭城門,被稱為「四門八開」。
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形的城郭,內含方形的城牆,與古代的「天國地方「說相一致,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排是古人智慧的偉大創造。商丘古城在我國現存的古城中是控無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為我國古代城池建築的典型代表。
在商丘,既可以游覽百家的名勝古跡,也可以坐下來喝杯清茶,聽當地的老人講述那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月下老人牽線才子佳人的喜悅、漢高祖新白蛇的英勇不凡、花木蘭的忠貞,李香君的貞烈等,讓人回味無窮。
9. 商丘古城的來歷
商丘的由來源於閼伯,閼伯為帝嚳高辛氏之子,相傳為帝嚳後妃簡狄吞燕卵而生,故《詩經商頌》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左傳》載:「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閼伯在公元前2800年,傳說中的堯舜時代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歷法,在管火的同時曾築台觀察星辰,以此為依據測定一年的自然變化和年成的好壞,為我國古老的天文學作出了貢獻。
閼伯在他的封地「商」(今商丘)做火正,深受人民的愛戴,故人們尊他為「火神」。閼伯死後葬於封地,由於閼伯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也被稱為「商丘」,即今商丘的由來。
(9)商丘古城簡介擴展閱讀
古城景點
1、歸德府城牆
元代歸德府城在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時被淹,次年築土圍城。正德六年(1511)在舊城北重築新城,以元代城牆為南城牆。嘉靖三十七年(1558)包磚建成。
南牆長950.6米,北牆長993.4米,東牆長1210米,西牆長1201米,周長4355米。高6米,頂闊6米,址闊9米。南為拱陽門,拱券式建築,門洞全長21米,台高8米。東為賓陽門,西為垤澤門,南為拱陽門,北為拱辰門。
2、應天府書院
即應天書院、睢陽書院,其前身為南都學舍,為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創辦,位於商丘古城南湖畔,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書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應天書院改為府學,為應天府書院。
慶歷三年(1043年)改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國子監,為北宋最高學府。北宋初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書院設於繁華鬧市,人才輩出。隨著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應天書院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位居北宋四大書院之首。
3、宋國故城
位於商丘市睢陽區歸德府古城西南隅,是西周周天子封微子於宋國都城的遺址,也是我國歷史上商周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宋國是周代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諸侯國,為周朝三恪、春秋五霸之一,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
宋國故城西牆的大部分以及南牆和北牆的西段至今保存較好,城牆頂部距地表最淺處約一米左右。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牆長2900米,南牆長3550米,西牆長3010米,北牆長3252米,總面積10.2平方公里,其面積約相當於今商丘古城的10倍。
2000年,宋國故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 河南商丘古城的由來和來歷
商丘的由來源於閼伯,閼伯為帝嚳高辛氏之子,相傳為帝嚳後妃簡狄吞燕卵而生,故《詩經商頌》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左傳》載:「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閼伯在公元前2800年,傳說中的堯舜時代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歷法,在管火的同時曾築台觀察星辰,以此為依據測定一年的自然變化和年成的好壞,為我國古老的天文學作出了貢獻。閼伯在他的封地「商」(今商丘)做火正,深受人民的愛戴,故人們尊他為「火神」。閼伯死後葬於封地,由於閼伯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也被稱為「商丘」,即今商丘的由來。
商丘古城擁有5000餘年建城史、1500餘年建都史。現存地上的歸德府城於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動工,歷時八載,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現存歸德府城之下同時疊壓著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時期修建的歸德府城、北宋時期的陪都應天府南京城、隋唐時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漢時期的梁國國都睢陽城、周朝時期的宋國都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