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劉浩
㈠ 關於岳飛
不知道你問什麼
岳飛
(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中國南宋愛國軍事家,抗金英雄。字鵬舉。河北(宋時指黃河以北,而非今河南河北之省界,下同)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靖康元年(1126年)投軍抗金,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建炎三年(1129年),金將完顏宗弼渡江南進,岳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率部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地區 ,襲擾金軍 ,多次獲勝 ,並收復建康 ,升任通泰鎮撫使。紹興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劉豫政權派軍攻佔襄陽(今屬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揮師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五年夏,奉宋廷之命鎮壓洞庭湖地區的楊幺農民起義軍。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 ,舉兵奇襲劉豫軍 ,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河南嵩縣),收復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飛乘金朝廢除劉豫之機 ,提 出舉兵收復中原的主張 , 後多次上書反對與金議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檜拒絕。十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岳飛按照其連結河朔進軍中原的方略,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之戰中大破金軍精騎,擊敗金軍主力。正當岳飛行將渡河時,高宗 、秦檜卻向金乞和,詔令各路宋軍回師,致使岳飛恢復中原的計劃功敗垂成。次年,回臨安,被解除兵權,改授樞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其子岳雲和部將張憲也慘遭殺害 。宋孝宗繼位後為岳飛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謚武穆。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改謚忠武。
【早年】
岳飛少年時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透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
【從軍】
宣和四年(1122年)冬,真定宣撫劉韐招募「敢戰士」,19歲的岳飛從軍成為其部下。但不久因父親岳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3]。
1124年冬,再次投軍,被分配到河東路平定軍(治平定,今山西省平定縣)
【靖康之變】
1126年冬,岳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3]。補「從九品承信郎」。
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壬戌日(儒略歷1127年1月15日),宋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在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康王命武顯大夫陳亨伯任元帥府的都統制,其下編組為前、後、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制就是劉浩。岳飛屬劉浩的前軍。
按蠟書的命令,康王元帥府的任務是火急救援被困在開封的宋欽宗。岳飛屬前軍編制,奉命帶領三百名騎兵,南下前往大名府魏縣李固渡偵察,在侍御林率所部打敗一隊金軍,殺死敵方一名將領,因功升「正九品成忠郎」。但因岳飛的曾祖父名岳成,為避諱改為「寄理保義郎」。正九品的保義郎比成忠郎低一官,但加上「寄理」一銜,便與成忠郎同階。
康王趙構先派劉浩領兵南下浚州和滑州,去解開封之圍。在劉浩全部前軍二千五百人南下之前,岳飛又奉命率一百名騎士到滑州偵察,一直深入滑州南部近開封府的地界。當宋軍回歸時,在黃河凍冰之上同金兵發生遭遇戰。岳飛劈殺一個金將,將金軍殺退,因此升「從八品秉義郎」。
靖康元年十二月下旬(1127年1月下旬),宗澤承擔了救援開封的重任,而大元帥趙構僅分給他一萬兵力,分成前、後、中、左、右五軍。陳亨伯任都統制,兼領中軍。岳飛在前軍,這是他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6]。宗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接連同金軍打了十三仗,每戰皆捷[7]。在正月的一次戰斗中,岳飛射死金軍兩個執旗者,在率領騎兵突擊敵人後又擄獲一批軍械。因此升為「正八品修武郎」。
金太宗天會五年二月丙寅日(儒略歷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為庶人,北宋滅亡。
天會五年二月(1127年3月末),岳飛所在的宗澤前軍進駐廣濟軍定陶縣的柏林鎮[8]後,元帥府又命令他改隸黃潛善,而取消宗澤對此軍的指揮權。當時元帥府已有八萬兵力。其中歸宗澤指揮的只有二萬六千人,而歸黃潛善指揮的卻有三萬六千人[9]。
天會五年三月丁酉日(儒略歷1127年4月20日),金太宗下詔立宋太宰張邦昌為傀儡「大楚」皇帝。但偽楚政權無法維持下去,張邦昌不得不派人把御璽送到濟州,奉迎康王趙構為帝。
天會五年四月庚辰日(儒略歷1127年6月2日),宋康王趙構離開濟州,前往南京應天府。出發之前,元帥府所屬五軍被重新編組,其中張俊任中軍統制,劉浩任中軍副統制[10]。岳飛作為中軍的一名偏裨武將,隨同大隊護送這位行將登基的康王前往應天府。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儒略歷1127年6月12日),宋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建立南宋。
岳飛自歸入黃潛善軍中後,因為接連幾個月無仗可打便上書趙構求戰。黃潛善和汪伯彥看到岳飛的上書,批示「小臣越職,非所宜言」[11],並嚴厲懲罰岳飛,將他革掉官職,削除軍籍。
建炎元年八月(1127年9月),岳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借補「正八品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張所很賞識岳飛,又很快升岳飛為「從七品武經郎」、任統制。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間),張所命王彥任都統制,率岳飛和張翼、白安民等將前去收復衛州等地。隨即張所因從前曾彈劾黃潛善而被貶逐嶺南,河北西路招撫司撤銷,王彥一軍成為孤軍。
王彥駐軍衛州新鄉縣(今河南新鄉市)的石門山,為集結金軍所包圍,因此謹慎出戰。時年24歲的岳飛有些年少氣盛,責備王彥膽怯:「二帝蒙塵,賊據河朔,臣子當開道以迎乘輿。今不速戰,而更觀望,豈真欲附賊耶!」率領部下擅自出戰,攻佔新鄉縣。但馬上遭到集結而來的金軍部隊攻擊,王彥部潰散。王彥收拾殘部退守衛州共城縣(今河南輝縣)西山,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王彥和他的部屬們都在臉部刺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是謂「八字軍」,後來發展到數萬人,收復數百里的地方。金軍屢次進行圍剿都沒有成功[12]。岳飛則率殘部在太行山區轉戰一段時間,聽到八字軍壯大的消息後,前住王彥的山寨叩門謝罪,希望重歸王彥軍。但王彥對岳飛說:「汝罪當誅,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歸,膽氣足尚也。方國步艱危,人材難得,豈復讎仇報怨時邪!吾今舍汝。」既沒有追究岳飛,也沒有接納岳飛。
【宗澤部下】
宋朝主戰派的首領李綱罷相後,東京開封府的留守宗澤就事實上成為主戰派的首領。宗澤和北方的民間自發抗金武裝建立了廣泛的聯系,收編了號稱百萬人的大軍,積儲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糧草[13]。宗澤委任王彥為「制置兩河軍事」。岳飛和王彥難以共事,便決定南下東京開封投奔宗澤。東京留守司的官員查究岳飛脫離王彥節制的經過,按規定[14]建議宗澤對岳飛軍法從事。宗澤考慮到河北招討使張所貶謫後北方宋軍的混亂情況和岳飛離開王彥後一路所立之戰功,決定將岳飛留在軍中,降官為「從八品秉義郎」以示懲誡[15]。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軍又南侵進犯孟州汜水關[16]。宗澤即派岳飛為踏白使[17],告誡他「汝罪當死,吾釋不問,當今為我立功。往視敵勢,毋得輕斗。」讓他率領五百騎兵前往偵察。岳飛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回東京開封府後,被宗澤升為統領,不久又提升為統制[18]。
就在從建炎元年冬到二年春(1128年末到1128年初)的這段時間里,金國分兵三路全軍出動。此時前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已經病死,東路由「三太子」完顏宗輔和元帥左監軍完顏昌統領,「四太子」完顏宗弼率兵向開封東面進逼;西路由完顏婁室和完顏杲(撒離喝)率領,攻打陝西;中路由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和元帥右監軍完顏希尹指揮,作為主攻部隊取西京河南府,又佔領鄭州,在開封西面和宗澤所率的東京留守司軍對陣,完顏宗翰又命部將完顏銀術可與完顏拔離速、賽里、薩謀魯、耶律馬五、沙古質等分兵繼續南下,企圖從南麵包抄[19]。在開封及附近的州縣,宋、金雙方進行了激烈的戰斗。盡管宗澤的東京留守司軍四面受敵,但宗澤坐鎮留守司從容地調動軍隊部署戰斗,使金軍無力攻下開封。正月里,開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時張燈結綵[20]。岳飛從正月開始,參加了的開封北面門戶滑州一帶的戰事,接連在胙城縣(今河南延津縣東北)、衛州汲縣西的黑龍潭[21]等地獲勝。
建炎二年四月(1128年5月)以後,天氣開始炎熱,金軍撤退,宗澤准備北伐[1]。王彥的八字軍奉宗澤之命移屯滑州。五馬山的首領馬擴,也攜帶信王趙榛的信前來東京留守司。宗澤和王彥、馬擴等人共同制訂了北伐的計劃[22]:
王彥軍自滑州渡黃河,直取懷州、衛州、浚州、相州等;
馬擴軍由大名府攻打洺州、慶源府和真定府;
楊進、李貴、王善、丁進等部隊分頭並進,河北、河東山水寨、燕、雲地區的民間抗金武裝也約定時日起事。
但很不幸的是,宗澤於建炎二年七月初(1128年8月)病逝,其副手杜充接任東京留守。
岳飛按照宗澤生前的部署[23],率領畢進等部將,隨同宗澤助手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閭勍,於建炎二年七月十五日進駐西京河南府,負責保護那裡的北宋皇陵[24]。八月(1128年9月),閭勍命岳飛再去汜水關御敵。岳飛又大勝來犯金軍,以功轉「從七品武功郎」,升至諸司副使的最高一階。建炎二年歲末,岳飛奉東京留守司的命令離開閭勍返回開封。
【杜充部下】
岳飛返回開封後,杜充立即命令岳飛去消滅張用等部。張用是岳飛的湯陰同鄉,曾當過湯陰的「弓手」(類似今之巡警),並和曹成、李宏、馬友紹等是拜把兄弟,有幾萬兵力,王善部也從一旁保護。岳飛以「兵寡不敵」為理由,婉言推辭,但杜充以軍法問斬相威脅,勒令岳飛出兵[27]。岳飛有以往擅自脫離王彥的前科教訓,無法抗命,只能以不到千人的部眾擊退張用、王善部,解了杜充之圍,以功升「正七品諸司正使武經大夫」。接著,岳飛又奉命解救盜匪杜叔五、孫海包圍的東明縣(今河南蘭考縣北),活捉了兩個匪首,升「轉武略大夫」、借英州刺史。王善、張用退兵後,轉攻淮寧府(治宛丘,今河南淮陽縣)久攻不下,便引軍離去。岳飛再去救援淮寧府,與王善軍戰於清河,俘虜孫勝、孫清等,因功雙升「轉武德大夫」,真授英州刺史。
岳飛於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下旬剛回到開封,就接到杜充的命令要撤往建康府。岳飛苦勸:「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數十萬眾不可。」但無用,又由於脫離王彥的教訓不能違抗上級,只能隨杜充南下。
宋廷卻認為杜充「徇國忘家,得烈丈大之勇;臨機料敵,有古名將之風。比守兩京,備經百戰,夷夏聞名而褫氣,兵民矢死而一心」,任命杜充任同知樞密院事,官至執政。杜充推辭,宋高宗又破格任命杜充為右相,官職僅在左相之下,杜充才上任並兼江、淮宣撫使鎮守建康[29]。
金國由元帥左監軍完顏昌領軍進攻淮南,而由完顏宗弼領軍直接進攻江南。完顏宗弼兵分兩路,西路由完顏拔離速、完顏豰英、耶律馬五率領,十月由黃州渡江屠洪州,劫掠長江中游的湖北、江西一帶[30];東路則由完顏宗弼親自率領,直搗趙構所在的臨安。十一月,杜充的水軍進攻割據一方的李成,金軍支援李成擄獲宋軍大量船艦[31]。完顏宗弼在攻打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的採石渡和慈湖不果後,轉道建康西南的馬家渡[32]渡過長江進入江南。
杜充自己深居簡出不做准備,岳飛泣諫:「勍虜大敵,近在淮南,睥睨長江,包藏不淺。卧薪之勢,莫甚於此時,而相公乃終日宴居,不省兵事。萬一敵人窺吾之怠,而舉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其事,能保諸將之用命乎?諸將既不用命,金陵(建康府)失守,相公能復高枕於此乎?雖飛以孤軍效命,亦無補於國家矣!」但也無濟於事。聽到金軍渡江的消息後,杜充只派都統制陳淬率岳飛、戚方等將官統兵二萬奔赴馬家渡,又派王𤫉的一萬三千人策應。十一月二十日(儒略歷1130年1月1日),陳淬率軍力戰,岳飛率右軍和金國漢軍萬夫長王伯龍部對陣,但王𤫉先臨陣逃跑,陳淬戰死,諸將皆潰,只有岳飛力戰,整軍退屯建康東北的鍾山。[33]
杜充本人接到馬家渡的敗報後,於十一月二十三日丁卯(儒略歷1130年1月4日)率親兵三千棄城逃到江北的真州,旋即被完顏宗弼勸降投靠金國[34]。宋高宗得知杜充不戰而降,哀嘆「朕待充自庶拜相,可謂厚矣,何故至是?」[35],難過得「不食者累日」[36]。
【成立岳家軍】
完顏宗弼佔領建康府後,只派蕭斡里也和張真奴領數千人留守,自己則親率主力追趕宋高宗。十二月初(1130年1月),完顏宗弼經廣德軍、湖州安吉縣攻向臨安府,宋高宗逃到明州。完顏宗弼佔領臨安府後,命令斜卯阿里和烏延蒲盧渾帶四千輕騎急攻明州,追擊宋高宗,宋高宗再從明州乘船經海上逃到溫州避難[37]。
張俊在明州以優勢兵力殺金軍中的近千名簽軍[38][39],取得「明州大捷」[40]。完顏宗弼派兵增援,張俊帶領明州城內大部分百姓撤離。
完顏宗弼佔領明州後,無法活捉逃到海上的宋高宗,劫掠一番決定撤兵。金軍利用大運河,將劫掠所獲用船運往北方,一路攻破秀州、平江府、常州,准備自鎮江府北渡。三月,完顏宗弼被韓世忠所部八千餘人在黃天盪攔截,被困四十日。因為有漢奸獻策,金軍掘通河道將船隊經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長江江面。韓世忠趕去攻擊,卻被金軍的火箭擊退。
岳飛在此間帶領東京留守司軍的殘部轉戰廣德軍,六戰皆捷,俘虜王權等偽軍將領四十多名。駐軍廣德軍的鍾村,軍糧用盡,將士忍飢,卻不敢擾民。建炎四年(1130年)初春,宜興知縣錢諶(chén,作姓時讀shèn,zhōng)通知岳飛說縣里的存糧夠一萬人吃十年,歡迎他率軍保護縣境。二月,岳飛進駐宜興,屯於張渚鎮[41]。在宜興,岳飛收降了因政局混亂而在當地為匪的多支部隊以及金軍強征來的河北偽軍。岳飛自己就是河北人,平等對待河北、河東等地的簽軍。偽軍們都傳話說:「此岳爺爺軍。」爭來降附。
三月,金軍在劫掠秀州和平江府之後,攻向常州。常州知州周杞探知這一情況,派趙九齡(是曾經在張所的河北招撫司里和岳飛共事過的熟人)到宜興縣請岳飛前來鎮守常州。但在岳飛啟程之前,周杞已經緊隨趙九齡也來到了宜興縣,放棄了常州城。岳飛與周杞、趙九齡一起帶兵北進,前後四戰,奪回常州。又尾隨追襲於鎮江府東邊,再捷。此時,原杜充手下的統制、現已成為割據一方的盜匪的戚方攻陷了廣德軍,岳飛忙趕回宜興縣,帶一千多騎兵赴廣德軍,但戚方已西去攻打宣州。
宋高京已從海上逃回越州,任命張俊為浙西路江東路制置使,「諸將並受節度」要收復建康。張俊自己的部隊是宋高宗原來的河北兵馬大元帥府的嫡系部隊,他只派岳飛統率的原宗澤、杜充的東京留守司的非嫡系部隊當前鋒去攻打金兵鎮守的建康府。四月二十五日,岳飛在位於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戰大捷,金兵橫屍十五里,斬得耳戴金、銀環的女真人頭一百七十五級[39],活捉女真軍、渤海軍和漢兒簽軍四十五人。五月初,岳飛到達清水亭以西十二里的牛頭山扎營,夜裡令百人敢死隊穿黑衣混入金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殺傷。
完顏宗弼於五月十日退到建康城西北十五里的龍灣鎮(靖安鎮,靜安)。岳飛以騎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城,大破之。五月十一日,完顏宗弼從龍灣撤退到長江對岸的真州六合縣宣化鎮。岳飛追至龍灣鎮,實現了四年前「靖康之難」前一年金國第一次伐宋時西軍老將種師道的「(江河)半渡邀擊金軍」的遺願,完全消滅了留在南岸的所有金軍。金軍損失慘重,女真人被斬的「禿發垂環者之首無慮三千人」,千夫長留哥等二十多名高級軍官被俘,其中僅在龍灣鎮一地就俘獲包括八名女真人在內金兵三百多人[42][39]。韓世忠和岳飛給予金軍重創,以至完顏宗弼回到北方見到熟人就「相持泣下,訴以過江艱危」[43],這一年金國皇太弟完顏斜也死時的遺囑里也對南宋迅速增長的戰力表示憂慮:「吾大慮者,南宋近年軍勢雄銳,有心爭戰。」[44][45]
完顏宗弼北逃至淮西,宋軍遂復建康,但杜充的無德無能和金軍的殘暴已經在當時擁有近二十萬人口的建康留下了毀滅性烙印。除有大批人口被金兵俘虜過江之外,這以後的兩年內,人們收拾和掩埋殘缺不全的屍骨,達七、八萬件[46]。
五月下旬,岳飛親自押解這些戰俘去越州,生平第一次覲見宋高宗趙構。岳飛先見到了上司張俊,張俊通知岳飛朝廷要派他鎮守江南東路的饒州(今江西波陽縣),岳飛認為這樣不妥而上奏:「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固守,仍益兵守淮,拱護腹心。」宋高宗嘉納。
范宗尹向宋高宗推薦岳飛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岳飛辭謝,改命為淮南東路一重難任使。這時金軍攻楚州,宋高宗詔張俊援之。張俊自己的部隊是宋高宗原來的兵馬大元帥府的嫡系部隊,推辭不去,又派岳飛統率的原東京留守司的非嫡系部隊當前鋒去,並命令劉光世出兵援岳飛。岳飛屯三墩,不久到達承州,三戰三捷,殺高太保,俘女真酋長七十餘人。但劉光世等皆未跟進,岳飛此時還沒有成立自己的「岳家軍」,師孤力寡無法救楚州。宋高宗詔岳飛還守通州、泰州,有旨可守就守,如不可守,但以沙洲保護百姓,伺機掩擊即可。岳飛以泰州無險可恃,退保柴墟,戰於南霸橋,大敗進攻的金軍。這以後,岳飛才擁有了人馬萬余,著手建立所謂的「岳家軍」。
紹興元年(1130年)七月,宋廷因原有的正規軍「禁兵」已被戰亂打散,重新編組新的正規軍。將張俊所部組建為「神武右軍」,韓世忠所部組建為「神武左軍」,兩人均為都統制[47]。王𤫉所部組建為「神武前軍」,陳思恭所部組建為「神武後軍」,兩人均為統制。岳家軍在張俊所部,軍號定名為「神武右副軍」,岳飛為統制,屯駐洪州。原神武右副軍統制顏孝恭的兵馬撥屬江南東路安撫大使司,空缺由岳飛填補[48]。十月,宋廷又將岳飛武官虛銜升為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為從五品的遙郡觀察使。十二月,「神武副軍」都統制辛企宗因鎮壓福建范汝為之亂不力而被削職[49],岳飛的「神武右副軍」改名為「神武副軍」,並升遷為都統制。
紹興二年(1132年)正月末,岳飛被任命為知州、兼荊湖東路安撫使、都總管,統率軍馬前往潭州[50]。二月,主戰派頭號人物李綱被起用為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岳飛等將領劃入李綱部下[51],討伐湖東路的盜匪曹成。當時岳家軍的兵力為一萬二千餘人,岳飛以二千人駐守吉州(今江西吉安市),以其餘的一萬多人進攻曹成的部隊[52]。戰斗中嶽家軍盡占優勢,但曹成部下悍將楊再興驍勇異常,先是攻入岳家軍第五正將韓順夫的營地,將韓砍折一臂而死,後又殺死了岳飛的胞弟岳飜。但楊再興最終被岳家軍俘虜,被岳飛收服而成為日後岳家軍的著名悍將之一。李綱稱贊岳飛「年齒方壯,治軍嚴肅,能立奇功,近來之所少得」,斷言他「異時決為中興名將」。閏六月,岳飛升三官為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仍屬從五品[53]。討伐曹成後,岳家軍兵力增一倍,達二萬三千到四千人左右,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軍相差不多[54]。
紹興三年(1133年)九月,岳飛第二次朝見宋高宗。宋高宗親筆書寫「精忠岳飛」四字,綉成一面戰旗,命岳飛在用兵行師時作為大纛。又任命岳飛任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將駐守蘄州的統制李山,屯紮江州的統制傅選兩支部隊並入岳家軍[55],將淮南西路舒州和蘄州的防務並入岳飛的防區。岳家軍的軍號也由「神武副軍」升格為「神武後軍」,但岳飛的官銜卻由都統制改回統制[56],這是因為他的資歷尚淺,還不能和「神武左軍」都統制韓世忠、「神武右軍」都統制張俊相比。
【第一次北伐】
紹興三年(1133年),宋神武左副軍統制、襄陽府鄧州隨州郢州鎮撫使、兼襄陽知府李橫和隨州知州李道聯合伊陽縣風牛山寨的翟琮北伐偽齊劉豫。偽齊部隊紛紛倒戈,牛皋、彭玘、趙起、朱全、牛寶、朱萬成等軍歸附於李橫,董先、張玘、董震等軍歸附於翟琮,偽齊唐州知州胡安中由李道招降[106]。李橫和牛皋、彭玘等克復了汝州(今河南汝州市)、潁昌府(今河南許昌市)、信陽軍(今河南信陽市)等地。翟琮和董震、張玘、董貴、趙通等攻入西京河南府,處決了盜掘宋朝皇陵的偽齊河南尹孟邦雄。但劉豫馬上向金軍求援。三月間,金元帥左都監完顏宗弼會合李成所率二萬偽齊軍,在開封西北牟施岡同宋軍會戰。李橫、牛皋等軍被金方重鎧鐵浮圖騎兵擊潰。到十月為止,翟琮的伊陽縣風牛山寨大本營、鄧州(今河南鄧州市)、隨州(今湖北隨州市)、唐州(今河南唐河縣)、襄陽府、郢州(今湖北鍾祥市)等地相繼被金軍攻佔陷落,李橫、翟琮、牛皋、董先、李道、張玘等全部退到江南西路,彭玘戰死。偽齊的李成、許約等聯絡割據洞庭湖的楊幺、黃誠叛軍,約定來年六月間南北夾攻,偽齊軍和楊幺軍水陸並進,順江東下,「前去浙中會合」,消滅南宋政權,雙方「建國通和」[107]。
敗逃到長江一帶的宋軍中,李道、牛皋等屢次申狀岳飛和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趙鼎,「乞聽岳飛節制」。宋廷於是將牛皋、董先共一千餘人以及李道等部並入岳家軍,張玘也撥歸岳飛統轄;翟琮改任江南東路兵馬鈐轄,獨立成軍;李橫和岳飛基本同級別,不願隸屬岳飛,其一萬五千人馬改隸官職更高的張俊。
紹興四年(1134年),為擊敗偽齊軍和楊幺軍的合兵計劃,岳飛決定先打李成、後打楊幺,「先襄漢,襄漢既復,李成喪師而逃,楊幺失援矣。第申嚴下流之兵以備之,然後鼓行。」朝廷里,宰相朱勝非支持這一作法:「襄陽上流,襟帶吳、蜀。我若得之,則進可以蹙賊,退可以保境。今陷於寇,所當先取。」剛從江南西路調任政府參知政事的趙鼎也支持岳飛:「知上流利害,無如飛者。」[108]而惟獨簽書樞密院事徐俯卻反對委派岳飛出兵[109],戍守淮南西路的劉光世也要求代替岳飛「措置荊襄」[110]。最後宋廷決定由岳家軍出兵收復襄漢,劉光世軍增援,王𤫉軍牽制洞庭湖的楊幺軍。宋廷正式任命岳飛為荊湖北路前沿統帥,在他的制置使官職上添入「兼制置荊南、鄂、岳」的加銜,岳家軍里增加荊湖北路安撫使司顏孝恭部約一千九百人,崔邦弼部三千人,以及荊南鎮撫使司的兵馬。岳家軍當時用於進攻襄漢六郡的總兵力,大致在三萬五千人左右。
由於再敗對戰局有重大影響,南宋朝廷非常看重這次岳飛的出征。出師前,趙鼎又生怕岳飛有失,上奏高宗:「陛下渡江以來,每遣兵將,止是討盪盜賊,未嘗與敵國交鋒。(岳)飛之此舉,利害甚重,或少有蹉跌,則使偽境益有輕慢朝廷之意。」為了使岳飛之「將佐竭力奮死」,「以濟事功」,宋高宗親自手詔,稱岳飛曾保奏王貴、張憲和徐慶三將「數立戰效,深可倚辦」,「理宜先有以旌賞之」,給王貴等三人頒賜捻金線戰袍各一領,金束帶各一條。宰相朱勝非遣使通知岳飛,只要得勝即授予他節度使的頭銜。宋高宗又特令張俊的神武右軍和楊沂中的神武中軍分別甄選戰馬各一百匹撥給岳家軍,並在岳飛的制置使官銜上又增加「兼黃州、復州、漢陽軍、德安府」的加銜。岳家軍自鄂州渡江攻郢州,岳飛在江心對幕僚們發誓:「飛不擒賊帥,復舊境,不涉此江!」
紹興四年(1134年)五月五日,岳家軍開到郢州城下。偽齊郢州知州荊超和長壽知縣劉楫率一萬多人馬守城,拒絕投降。由於後勤供應有困難,岳家軍的軍糧不過兩餐飯,但岳飛卻說:「可矣,吾以翌日巳時破賊!」六日黎明,岳家軍開始總攻。荊超投崖自殺,劉楫被活捉後斬首,偽齊守軍被殺達七千人。
然後岳家軍分兵兩路,張憲和徐慶率軍往東北去進攻隨州,岳飛率主力往西北主攻偽齊大將李成駐守的襄陽府。李成不戰而逃,五月十七日,岳飛佔領襄陽[111]。而另一邊,偽齊隨州知州王嵩堅守不出,張憲和徐慶連攻數日不果,牛皋自告奮勇,只帶三日口糧領兵支援張憲和徐慶。五月十八日,三日糧食尚未吃完,牛皋便與張憲、徐慶合軍攻下隨州城,其中十六歲的岳雲使兩桿數十斤重的鐵錐槍,第一個攻上城頭。五千偽齊軍被殲滅,王嵩被俘並被押赴襄陽府處斬[112]。
和前一年(1133年)對付李橫北伐一樣,劉豫急忙調度兵力並請來一部分金兵,集結在鄧州東南的新野市、龍陂、胡陽、隨州的棗陽縣(今湖北棗陽市)以及唐州、鄧州[113],加上李成逃到新野的部隊,號稱三十萬大軍。岳飛命統制王萬和荊南府鎮撫使司統制辛太守住清水河,引誘偽齊軍進攻。辛太怯戰,竟私自逃往峽州宜都縣(今湖北枝城市)[114]。 六月五日,王萬軍與偽齊軍交戰後,岳飛親率主力夾攻,擊敗了李成軍。第二天,李成又列陣求戰,卻犯了劉邦在彭城之戰中犯的戰術錯誤,被岳飛看出破綻。對於王貴、牛皋等將的請戰,岳飛說:「且止,此賊屢敗吾手,吾意其更事頗多,必差練習,今其疏暗如故。夫步卒之利在阻險,騎兵之利在平曠;成乃左列騎兵於江岸,右列步卒於平地,雖言有眾十萬,何能為!」岳飛舉鞭對王貴說:「爾以長槍步卒,由成之右擊騎兵。」又對牛皋說:「爾以騎兵,由成之左擊步卒。」和劉邦在彭城之戰的敗局相似,李成的前列騎兵潰散之後,將後列騎兵擠入水中淹死,軍隊崩潰一敗塗地。李成一軍元氣大傷,後來再也沒能反攻襄陽府。[115]
劉豫不斷火急向金國求援,但是完顏宗弼剛剛在三月被吳玠一軍在仙人關大敗,金軍主力損折很大,元氣未復。又恰逢盛夏,女真人不耐酷熱,正在北方避暑。於是只派了一員史書上未記錄姓的、名叫劉合孛堇的二等戰將,會合李成,拼湊了陝西和河北簽軍數萬,在鄧州西北扎了三十多個營寨防守。[116]
在備辦糧草准備了一個多月以後,王貴和張憲分別率軍從光化路和橫林路向鄧州挺進。七月
㈡ 歷史中的岳飛是否真實
歷史中的岳飛真實。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㈢ 誰有有關岳飛的全部生平事跡與文學常識
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 岳飛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務農。岳飛青少年時先後向周同、陳廣學習射箭、槍技,成為全縣武藝最高強的人,但因家境貧困,後到相州(今安陽),「為韓魏公(琦)家莊客,耕種為生」。宣和四年(1122)初,岳飛初次從軍。同年十月,在北宋攻遼戰爭中,曾到達遼燕京(今北京)城下,見到高大的城牆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誤認為這是金初起時的著名戰略要地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這也可能是當時不少人共有的誤解,以至於十多年後已是大將的岳飛,還對部屬說過「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的豪言壯語。宋軍攻遼戰敗退軍,適值父親岳和病死,岳飛隨即回到家鄉守喪。靖康元年(1126)冬,又到相州應募從軍為劉浩部屬。同年十二月,康王趙構在相州建立大元帥府,劉浩所部成為大元帥府最早的基本部隊之一。次年五月,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此後不久,作為小軍官的岳飛,奏請宋高宗回都城開封領導抗金戰爭,以越職上奏罪名而被奪軍職。建炎元年(1127)六月,張所任河北招撫使,置司北京(今河北大名東)。七月,張所離開「行在」南京赴任。但直到八月中旬末,張所「今留京師,以招集將佐,故尚未行」至北京,岳飛投張所部下從軍。張所「一見,與臣(岳飛)言兩河、燕、雲利害,適偶契合。臣自白身借補修武郎、合門宣贊舍人,充中軍統領,尋又升統制」。岳飛隸屬於都統制王彥。九月,王彥所部攻佔新鄉(今屬河南)縣城,但隨即遭金軍圍攻,王彥兵潰突圍後,組織義軍(八字軍)抗金(參見八字軍抗金起義)。岳飛則率所部獨立行動,後雖向王彥謝罪,但未再被接納。岳飛遂投東京留守宗澤,由於岳飛曾擅自脫離主將王彥管轄,「犯法將刑,澤一見奇之,曰:此將材也。會金人攻汜水,澤以五百騎授飛,使立功贖罪。飛大敗金而還,遂升飛為統制,飛由是知名」。建炎二年六月,宗澤病死,杜充繼任東京留守,岳飛成為杜充的部屬,在胙城(今延津東北)、汜水關等地戰勝金兵;又先後在開封、陳州(今淮陽)等地,擊敗王善、曾成、孔彥舟等部。建炎三年,以功屢升「授真刺史」,成為中級武官。六月,岳飛隨杜充到達建康(今江蘇南京),杜充任右相兼江淮宣撫使守建康。十二月,金軍於馬家渡(今南京西南)渡江南下,杜充派都統制陳淬率統制岳飛等將士2萬抗擊金軍,以王■領兵1萬餘人策應。陳淬、岳飛與金軍激戰十餘合,直戰到天黑勝負未分,王■首先率部逃跑,宋軍遂即潰散,都統制陳淬戰死,岳飛率部退屯鍾山(今南京城東紫金山)。這是岳飛,也是南宋軍隊首次正面與完顏宗弼(兀術)統率的金軍主力作戰。此戰為「建炎三大戰」的首次重大戰役。雖然由於主要將領王■在勝負未分之際率軍先逃,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但在宋金戰爭史具有獨特的意義,那就是宋軍終於敢與金軍主力正面作戰,因為「建炎、紹興初,諸將未嘗敢與虜(金軍)戰也」。除此次建康之戰及次年的白原、富平兩次戰役外,「其它率望風奔潰,蓋未嘗接戰也」。金軍佔領建康,岳飛率部退至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境內,又轉移至宜興,宜興成為岳飛所部此後一段時間的根據地。建炎四年五月,金軍渡江北撤,岳飛邀擊後撤的金軍於靜安鎮(今江蘇南京西北)渡口,前建康府通判錢需也率鄉兵從側面襲擊金軍,金軍大敗,岳飛、錢需收復建康城。岳飛後率部回宜興,不久即歸屬張俊節制。此時,南宋「假(借)權宜以收群盜」,設置鎮撫使。「上供財賦權免三年,余聽帥臣(鎮撫使)移用,更不從朝廷應副,軍興聽從便宜。……許以能捍禦外寇(金軍),顯立大功,特與世襲」。在金軍接戰的江淮、江漢地區普遍設置鎮撫使,這是利用「群盜」守土抗金的地方軍區。在南宋又將實力較小的地方軍政長官也改任為鎮撫使時,張俊沒有將岳飛所部歸並入神武右軍,而是推薦岳飛出任通泰鎮撫使兼泰州知州。岳飛率部赴泰州,奉命出援楚州時,於承州(今高郵)擊敗金軍,但大將張俊、劉光世並不出兵,勢單力薄的岳飛只得退守泰州。十一月,又渡江退往江陰後,奉命防江。十二月,岳飛受命從張俊討伐李成。紹興元年(1131),李成在岳飛等軍追擊下歸附偽齊。張用也在岳飛招降後,向張俊投降。此次平寇,岳飛戰功第一;七月,岳飛改任神武右副軍統制,所部也由雜牌軍成為南宋朝廷直系軍的一部分,但岳飛的地位尚低,當時東南大將號稱「劉(光世)、韓(世忠)、張(俊)、辛(企忠)」。同年十二月,神武副軍都統制辛企忠罷職,由岳飛取代辛企忠,時年29歲的岳飛開始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紹興二年,岳飛任權知潭州兼權荊湖東路安撫使、馬步軍總管,討伐曹成。曹成在岳飛所部追擊下向韓世忠投降。七月,岳飛奉命移屯江州(今江西九江),其時劉光世、韓世忠所部各有4萬人,張俊有3萬人,岳飛所部也已達二萬三四千人,成為南宋第四支重要軍事力量。 紹興三年,岳飛鎮壓了吉州(今吉安)、虔州(今贛州)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八月,岳飛在行在臨安(今浙江杭州)朝見宋高宗時受到獎勵,隨後任江西沿江制置使,置司江州。九月下旬中,岳飛被任為江南西路、舒(今安徽潛山)、蘄(今湖北蘄春東北)州制置使,成為與鄂州王■、池州劉光世、鎮江韓世忠,共同負責長江中下游的四支主力部隊之一。原神武後軍的長官巨師古因不伏韓世忠的節制,於紹興三年六月被除名、編管廣州後,部屬被撥隸其他將領。同月,岳飛所部由神武副軍升改為神武後軍。紹興四年五月,因金與偽齊南犯,岳飛兼任黃州、復(今天門)州、漢陽軍、德安府(今安陸)制置使,隨即收復被偽齊佔領的郢州(今鍾祥)、襄陽(今襄樊襄陽區)、唐州(今河南唐河)(參見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之戰);六月,部將牛皋攻克隨州(今屬湖北);七月,部將張憲、董先等又攻克鄧州(今屬河南),南宋後以新收復地區設置襄陽府路。岳飛以功建節,升為清遠軍節度使,時年32歲。同時改任湖北路、荊(今江陵)、襄、潭州制置使。同年九月,金和偽齊聯軍大舉南下,直撲兩淮,十二月,進攻廬州時,高宗詔令岳飛馳援,岳飛派部將張憲、牛皋率兵2000進援廬州,敵軍戰敗奔潰。紹興五年二月,岳飛升領鎮寧軍、崇信軍兩鎮節度使,聲望地位已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老將相近。岳飛的神武後軍長官官銜也由統制升為都統制,並被任命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鎮壓楊么起義軍成為主要任務(參見鍾相、楊幺起義)。岳飛率部於五月下旬初進抵鼎州(今湖南常德),對楊么起義軍採取剿撫兩手政策,楊么部將黃佐首先率部出降,被岳飛派回湖中招降和攻擊起義軍。黃佐擊破周倫水寨,取得了進剿起義軍的首次勝仗。右相兼都督諸軍事張浚前來湖湘督戰,五月末,張浚接到詔令要回朝布置防備金、偽齊南犯。張浚即把岳飛召到潭州,要他作暫停進攻或長期圍困起義軍的打算,而岳飛「請除來往三程,以八日之內,俘諸囚於都督之庭」。六月初,岳飛派任士安進攻楊欽大寨,自率大軍遂接應,楊欽戰敗投降。六月中旬初,岳飛又攻破楊么起義軍基地夏誠大寨,楊么戰敗投水自殺,夏誠被俘,終於如期鎮壓了楊么起義(參見洞庭湖之戰)。岳飛以功加檢校少保、進封開國公。岳飛的部隊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數萬原起義軍成為岳飛的戰士,幾支官軍也歸並為岳飛的部屬。十二月初一日,岳飛升為招討使。次日,南宋進行軍事改制,廢神武軍號改稱行營護軍,不設都統制,由宣撫使、招討使直接指揮。岳飛所部改稱後護軍,中軍統制王貴兼提舉一行事務,前軍統制張憲兼同提舉一行事務,需要時可以代替岳飛指揮部隊作戰。南宋這次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吳玠所統轄的五支最主要的部隊,統編為行營五護軍,成為朝廷主力軍,分布在宋金戰爭的全線,改變了南宋初年的無序狀態,岳飛所部扼守長江中流及漢水流域,成為金軍、偽齊軍南犯時難於逾越的鋼鐵長城。紹興六年三月,右相兼都督諸軍事張浚部置抗金事宜,在長江中下流採取進攻的態勢,岳飛升任湖北、京西宣撫副使(不設宣撫使,宣撫副使即是長官),置司襄陽。岳飛在行營五護軍統帥中不僅是最年輕、資歷最淺、最晚建節的高級將領,也是最後一個升任宣撫副使,但已確立了岳飛作為「中興四將」之一及在南宋諸將中的應有地位。同年夏秋,岳飛軍長驅進入偽齊統治區,部將牛皋攻佔鎮汝軍(當是今河南魯山),王貴攻佔盧氏(今屬河南)、虢略(今靈寶)、朱陽(今靈寶西南)、欒川(今屬河南)等縣,又西進攻佔商州(今屬陝西)、商洛(今丹鳳西北)、洛南(今屬陝西)等地,楊再興攻佔長水縣(今河南洛寧西南),雖由於軍糧供應困難而退軍,但沉重地打擊了偽齊的統治。面對南宋進攻態勢,偽齊在謀求與金聯軍侵宋遭金拒絕後,自行發兵侵宋,主要矛頭仍然直指兩淮,並讓部分士兵穿著金軍服裝,製造偽齊與金朝聯合侵宋的假相。然而熱中於派系斗爭,致力於扶植二程理學、打擊王安石新學的左相趙鼎,驚慌失措,不與在前方的右相張浚商議,急忙命令諸將退而守江,並調遣岳飛移屯江州進行防守,岳飛不顧眼病加重兩眼昏花的情況,急忙抽調部隊東下。南侵的偽齊軍主力於藕塘(今定遠東南)被宋軍打得大敗,兩淮偽齊軍隨即全線敗退。但偽齊乘岳飛抽調兵力東下,江漢地區防守力量削弱的情況下,偽齊與金朝集中兵力,攻擊此前不久被岳飛部將收復的商州、虢州以及鄧州、唐州、信陽軍等地,各地守軍奮力抗擊。十一月中旬,岳飛回到鄂州後立即渡江北上,部將牛皋、王貴、董先等先後擊敗偽齊軍,並攻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城下,由於所帶軍糧不多,難於持久攻城,遂自蔡州主動退兵返回防區。 紹興七年二月,岳飛的武階官升為最高的太尉,職銜也升為宣撫使。三月,劉光世被罷兵權,宋高宗原已詔令將劉光世所部劃歸岳飛統轄,但既遭到新任樞密使秦檜的反對,宰相兼都督的張浚又想將劉光世所部收歸都督府,任命劉光世的部將王德為左護軍都統制、酈瓊為副都統制。由於王德位微望輕不足以居酈瓊之上,同年七月,酈瓊裹脅4萬人投降偽齊。由於宰相張浚處置失當,不僅使岳飛擴充軍隊以加強抗金實力的願望落空,也造成了南宋最大的一次兵變事件。紹興七年(金熙宗天會十五年,1137)十一月,金廢偽齊。紹興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南宋與金首次議和。紹興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三月,金將原偽齊轄區劃歸南宋。岳飛雖持反對態度,在上表中稱:「唾手燕雲,正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當令稽首以稱藩。」宰相(獨相)秦檜「見之切齒」。但岳飛依舊因議和而援例陞官,升開府儀同三司為使相。這年夏季的一天一陣驟雨之後,岳飛在鄂州衙署憑欄遠眺,但見滔滔大江滾滾東流,心潮洶涌澎湃,不勝感慨,前些時他上表反對議和時的心情,此時更為激烈,發為心聲,高聲吟唱了後來成為千古絕唱的《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五月,金毀約犯宋,面對金軍的全面進攻,宋高宗被迫抗金。六月初的順昌(今安徽阜陽)保衛戰,劉錡擊敗金軍主帥宗弼的精銳部隊,遏制了金軍南犯的矛頭。岳飛此時已官進少保、職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當順昌形勢嚴峻時,岳飛奉詔進援,岳飛曾派張憲、姚政率部趕往順昌。當宋高宗被迫應戰時,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帥雖都加了河南北諸路招討使,但實際只要求諸軍抵擋而非進攻。所以,隨即派遣官員以計議軍事的身份分別前往三大帥處,傳達宋高宗的意圖。當前往岳飛處的計議軍事李若虛,帶著宋高宗的「御札」趕到湖北、京西宣撫司所在地鄂州時,岳飛早已依照既定計劃率部北伐中原,李若虛追到德安府(今安陸)才見到岳飛,除了轉交宋高宗的「御札」外,還告訴岳飛「兵不可輕動,宜班師。飛不從。是時諸軍皆已進發,若虛曰:『面得上(高宗)旨,不可輕動,既已進發,若見不可進,則當以詔還。矯詔之罪,若虛當任之。』飛許諾,遂進兵」。岳飛開始了空前的,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北伐的軍事行動。六月間,救援順昌的張憲、姚政,由於劉錡已打敗金軍,張憲、姚政即轉向西北攻取蔡州,西路的牛皋攻取魯山(今屬河南)。閏六月間,張憲、傅選等打敗金軍韓常後收復潁昌(今許昌),張憲又與牛皋等打敗從開封來援的金軍並收復陳州(今淮陽),金軍企圖重新奪取潁昌,又被駐守部隊董先、姚政等擊敗,郝晸又收復鄭州,姚政也收復中牟(今屬河南),前鋒距離金軍指揮中心只有幾十里。七月初,郝晸在忠義軍李興等配合下,收復宋西京洛陽。正當前線不斷取得勝利之時,金軍偵察到岳飛的指揮部郾城(今屬河南)只有少量騎兵駐守,金軍主帥宗弼(兀術)親率精銳騎兵1.5萬,自開封奔襲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飛的指揮中心。經過一場惡戰,倚以屢勝宋軍的拐子馬(側翼騎兵)、鐵浮圖(鐵塔兵,指重裝騎兵),都被打得大敗,金軍終於不支而退。但宗弼仍不斷企圖進攻郾城,岳飛親自率軍出戰,殺敗金軍(參見郾城之戰)。小商橋(郾城北)之戰,楊再興、楊蘭、高林等以少敵眾,英勇戰死,張憲率援軍趕至,再次大敗金軍。宗弼又改而攻擊潁昌以切斷岳飛與前方部隊的聯系,經過大半天的惡戰,也被守城的將士打得大敗。還可能有一支小部隊一直進到離開封45里的朱仙鎮(今開封西南)一帶,並打敗了金兵。此次岳飛北伐中原,金軍遭到沉重打擊。「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是金軍對岳飛部隊的高度評價。正當岳飛大獲全勝,宋朝原首都開封收復在即,宋高宗、秦檜不僅不支持岳飛的抗金戰爭,恰恰相反,而是要岳飛措置班師。此時張俊、韓世忠、楊沂中、劉錡等軍已先奉詔退兵,岳飛如果不退兵,將面臨單獨抗擊全部金軍的險惡形勢,岳飛只得也退兵。紹興十一年(1141)二月,金軍再次渡淮南犯,在岳飛奉詔進援還未到達的情況下,宋金「柘槔之戰」,楊存中、劉錡大敗金軍。楊沂中、王德隨後雖因輕敵在濠州遭金軍伏擊而敗,但金軍畢竟還是渡淮北撤,說明只就抵抗金軍的南犯而言,依靠劉錡、楊沂中、王德等將領也已足以應付。四月,借口柘皋之捷,論功行賞,三大將被收兵權,同時罷宣撫使,韓世忠、張俊升任樞密使,岳飛升任樞密副使。而更大的陰謀是,秦檜對堅持抗金最力的韓世忠、岳飛進行陷害。秦檜首先將矛頭指向韓世忠。胡紡首先向秦檜秘告,韓世忠親校耿著企圖鼓動兵變,以迎韓世忠回楚州重掌軍權。秦檜立即逮捕耿著並嚴刑拷打,陰謀以此陷害韓世忠。岳飛和張俊奉命前往楚州按閱韓世忠軍馬時,岳飛得知耿著的冤獄並隨即寫信告訴韓世忠,由於得到宋高宗的庇護,終於使秦檜陷害韓世忠的陰謀落空。岳飛又反對剝奪劉錡的兵權,更加深了秦檜對岳飛的仇恨。當金朝表示和談的意圖時,岳飛仍不顧安危上奏反對求和,秦檜在加快求和的過程中,也加快了迫害岳飛的步伐。同年八月,岳飛已感到形勢的險惡,自請免職,隨即被罷去樞密副使,但並沒有能延緩秦檜陷害岳飛的步伐。九月,一起類似陷害韓世忠的陰謀終於發生,秦檜黨羽指使岳飛部將王俊,向都統制王貴「告副都統張憲謀據襄陽為變,……冀朝廷還岳飛復掌兵」。王貴立即向樞密使張俊報告,張憲隨即被逮捕,後又誣陷「張憲供通為收岳飛處文字後謀反」。岳飛及子岳雲即被投入大理寺獄審訊,秦檜決心殺岳飛以警告所有敢於反對求和者。金軍主帥宗弼在給秦檜的信中指出:「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這既可能實有其事,也有可能是秦檜編造,藉以促使宋高宗下殺岳飛的決心。秦檜派御史中丞何鑄審訊岳飛,岳飛脫衣露出少年時母親姚太夫人刺寫在背上的「盡忠報國」,「鑄察其冤,白之檜,檜不悅,曰:此上意也」。秦檜見何鑄不治岳飛謀反罪,就改派萬俟■審訊岳飛。十二月,岳飛終於被定為謀叛罪。已經退閑的「韓世忠不能平,以問秦檜,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怫然曰:『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一代英豪岳飛,終於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於大理寺獄,時年39歲;子岳雲、部將張憲被處死刑,家產籍沒,家屬都被發配往廣南、福建路居住。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月,在金帝完顏亮南犯的形勢下,才將「岳飛、張憲子孫家屬,令見管州並放令逐便」。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後,追復了岳飛少保、兩鎮節度使、開國公等官銜、爵位;岳飛的夫人李氏、岳雲的夫人鞏氏追復封號,岳雲、岳雷、岳霖追復官銜,岳震、岳靄(後改霆)及岳雲、岳雷之子也補授官;岳飛又依禮改葬,岳雲祔葬,岳飛的冤獄終於得到昭雪。岳飛於淳熙五年(1178)被追謚為武穆,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寶慶元年(1225)又追謚為忠武,此前還追贈為太師。著作有後人所編《岳忠武王文集》。
㈣ 否去泰來終可待,夜寒休唱飯牛歌。這兩句句詩什麼意思
厄運過去了,好運就來到了,所以可以等待,不要再半夜唱放牛歌。
「否去泰來」指厄運過去,好運到來。
飯牛歌:古歌名。相傳春秋時衛人寧戚喂牛於齊國東門外,待桓公出,扣牛角而唱此歌。後用作寒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否去泰來終可待,夜寒休唱飯牛歌」出自《湘中作》作者晚唐詩人韋庄。韋庄(約836年- 約910年),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人,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
(4)許昌劉浩擴展閱讀
《湘中作》寫作背景
中原戰亂,百姓南逃;湘楚閉塞,消息不通。運用借代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朝廷的忠心;對和平的期盼;對自己的寬慰。
七月間(桂花時)秦宗權攻佔許州(今許昌),殺節度使鹿晏弘。看來此路不通,韋庄改變了計劃沿黃河東去開封,打算從開封南下返回潤州(河南開封)。不幸此時潤州周寶後院起火,手下大將張郁醉酒後叛亂。在這種情形下,不宜返回浙西,只好又回到孟津。
大約在光啟三年(887年)正月,許昌戰事已畢,韋庄再一次來到許昌,打算按原計劃由許昌走陸路返浙。又得知潤州周寶因府中將領劉浩叛亂,逃往常州。據之,周寶已經不能再行依附,潤州之事也無所牽掛,韋庄決定就此向北游歷。他先來到河清縣(今濟源),又到泌陽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