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沙國現
① 三國演義裡面的許昌 指現在的什麼地方
許昌,又稱蓮城,位於河南省中部,轄1個區、3個縣、2個縣級市。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2014年底總人口487.1萬,常住人口為431.5萬人。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之一。
許昌地處「中原之中」,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許昌候機樓建成投用,「四站一港」零距離換乘中心基本建成,集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空為一體的快捷交通體系初步形成。
許昌經濟強市現代工業體系齊全,非公有制經濟發達,擁有許昌新區和東城區、許昌經濟開發區3個現代化新城區,以電力和電子裝備製造業為主,是國家現代化機電研發基地。許昌古稱「許」,源於堯時,高士許由牧耕此地,洗耳於潁水之濱而得名。
夏朝
夏朝曾建都陽翟(今許昌禹州)。
商朝
許地分布的諸侯國和部落有歷(今禹州市境內)、有熊氏(今長葛市境內)、昆吾(今許昌縣境內)、康(今禹州市境內)。
西周
許地分布的諸侯國和城邑有:歷(今禹州市境內)、康(今禹州市境內),許(今許昌縣張潘鄉古城村一帶)、鄢(今鄢陵縣彭店鄉古城)等。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許地先後為鄭、楚所據。分屬韓、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置潁川郡,治陽翟(音狄,今禹州市)。潁川郡轄12縣,許縣(今許昌縣)、陽翟縣(今禹州市)、長社縣(今長葛市)、鄢陵縣、襄城縣屬之。
西漢
高祖六年(前201年),析許縣,置潁陰縣(治今魏都區)。許縣、潁陰縣、陽翟縣、長社縣(治今長葛市老城)、鄢陵縣(治今鄢陵縣彭店鄉古城村)、襄城縣均屬潁川郡。
新朝
潁川郡改為左隊,陽翟縣改為潁川縣,鄢陵縣改為左亭並入許縣。許縣、潁陰、長社、潁川等縣屬左隊。
東漢時期
東漢建安元年八月(196年),曹操至東漢京都洛陽迎獻帝,遷都許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漢朝末代都城。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魏稱潁川郡,屬豫州,許昌縣、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為魏五都之一。
魏國魏黃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
兩晉
西晉沿襲魏制。東晉時期,北方十六國混戰,許地先後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所佔。
南北朝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置許昌郡(治所在今許昌縣張潘故城)。景平元年(423年),許昌郡城被北魏大將周幾夷為平地,其地為北魏所據。北魏置潁川郡,治長社(今長葛市老城)。西魏置許昌郡(今長葛市老城)。東魏天平元年(534年)改為潁州。武定七年(549年)改潁州為鄭州,治移潁陰(今魏都區),統領陽翟、潁川、許昌三郡。北齊將潁陰縣並入長社,以長社為潁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鄭州為許州,治長社(今魏都區)。
② 沙國省的簡歷
這些都是屬於公司或者組織機構內部的資料,是關乎公司或者組織機構所有員工的檔案和材料,是不可以在網路上泄露出來的,個人和社會其它機構沒有權利調查公民的個人隱私信息,會受到法律的追究的。名氣過大,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在網路上是可以自由搜索到相關履歷的。
③ 三國里的荊州、許昌、建業分別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許昌在河南,荊州在湖北,建業我不知道,我是許昌的
④ 三國時的許昌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就是現在的河南省許昌市,三國裡面還出現了比如:中牟,滎陽等都基本上與現在城市所在地相符。
⑤ 河南省許昌市有哪些三國遺跡
1、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景區位於許昌市老城中心的繁華地帶,是國內目前第一個全方位展示東漢末年曹魏文化的主題景區,也是許昌市重點旅遊項目。
2、漢魏故城
位於許昌縣張潘鎮古城村,距許昌市18公里。
3、受禪台
位於許昌市西南17公里的臨潁縣繁城鎮。220年,漢獻帝在文武百官的請求下,宣告願意讓位。曹丕在此接受獻帝禪讓,自此開始了我國魏、蜀、吳三國時代。現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4、春秋樓
春秋樓古建築群,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後經多次修葺。1995年許昌市人民政府斥資1500萬元對春秋樓文物景區進行大規模修建,還新辟了春秋樓廣場。春秋樓現屬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灞陵橋
原名八里橋。明嘉靖《許州志》記載:「八里橋在(許州)西八里,相傳為曹操送關羽之所。」關羽被擒到許昌後,曹操「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意欲留之。但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曹軍部將欲追之,曹操斷然制止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橋旁有明末將領左良玉題寫的「漢關帝挑袍處」石碑。為推崇關羽忠義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橋西建關帝廟,設像以祀。上世紀80年代以來,許昌市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灞陵橋、關帝廟景區進行修葺,如今灞陵橋關帝廟已是雕梁畫棟,蔚為壯觀,此廟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毓秀台
毓秀台在漢魏故城西南隅,建於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為漢獻帝祭天所築,高約15米,面積為4000平方米,有台階99級,是用青磚鋪就的祭祀廣場。每年秋分時節,漢獻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前來祭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林蔭之中,綠意擁簇,高接雲天。台下布列著數十座豪華的宮殿式古建築。是漢獻帝祭祀前暫時休息的地方。毓秀台比同為皇家祭天場所的北京天壇早建千餘年。
7、射鹿台
射鹿台位於城東北許昌縣許田村西。相傳為漢獻帝與曹操、劉備等狩獵射鹿處。現台高約1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由於射鹿台四周田野多為鹽鹼地,茫茫蒼蒼,似瑞雪初降之狀,故被後世稱為「許田積雪」,為許昌十景之一。
⑥ 許昌三國時期的地名現在叫什麼
樓主你好,對於你的提問我是這樣回答的:三國時期漢朝首都許昌位於許昌縣張潘鄉古城村東南一里許,系周時許國國都。望樓主採納,謝謝!
⑦ 三國時許昌與荊州、徐州現在在哪
三國時許昌就是河南省許昌市。
三國荊州並非現在的荊州,現在的荊州在三國荊州只是南郡治所所在地江陵縣。三國荊州是天下九州之一,下轄八郡(一說是七郡),並非演義和戲劇中所說的荊州九郡。
八郡包括南郡(今湖北)、南陽郡(今屬河南)、長沙郡(今屬湖南)、江夏郡(今屬於湖北)、桂陽郡(今屬湖南)、零陵郡(今屬廣西)、武陵郡(今被兩湖、廣西、重慶、貴州所分)、章陵郡(今湖北)。
三國時期的徐州指的並不是現在的徐州市,而是徐州刺史部,相當於與現在的省級行政單位,與現在的徐州市完全不同。
徐州刺史部漢武帝時期首置,到了三國時期屬於曹操的魏地,置六郡,下轄50個縣,地理范圍約相當於今天的江蘇省、山東省南部、安徽省的一部分,
(7)許昌沙國現擴展閱讀:
荊州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
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
荊州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
徐州,是漢族文化中的九州之一。海、岱及淮惟徐州。相傳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徐州為夏商時期九州之一。
徐州作為一個地理區域,范圍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黃海以西,涉及山東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地為紅色粘土。
《尚書·禹貢》記載:「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厎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
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玄纖、縞。浮於淮、泗,達於河。」
周滅殷商,將徐州合並入九州之青州內。
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現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地域概念。
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至遲自晉朝起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又稱為「漢地九州」。九州制是當時學者對未來統一國家的一種規劃,反映了他們的一種政治理想[8]。
漢族先民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
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時徐梁二州分別被並入青州與雍州,故而沒有徐州和梁州。
先秦的華夏之域僅限於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及行周禮的宋、陳等中原諸國,到了戰國末年在諸國的基礎上萌芽出後世漢族九州的概念 。漢朝將被秦國所滅的六國共同稱為「諸夏」。
⑧ 三國時的許昌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三國時期的許昌就位於今天的河南省許昌市。
許昌,河南省轄地級市,又稱蓮城,位於河南省中部,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之一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屬北暖溫帶季風氣候區,熱量資源豐富;下轄2個區、2個縣級市、2個縣,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2017年總人口495.63萬人。
許昌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東經113°03′~114°19′,北緯33°42′~34°24′,面積4996平方公里。東鄰周口市,南界漯河市,西交平頂山市,北接鄭州市,東北與開封市毗鄰;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
(8)許昌沙國現擴展閱讀:
中國三國文化之鄉:
鄂州
鄂州古稱「武昌」,是三國時期吳王孫權襲侯封王稱帝的肇基之地,也是湖北省歷史上唯一的王城兼帝都。鄂州三國文化資源豐富,遺存甚多。吳王城遺址距今1700多年,是三國六朝時期已經確知的、年代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在鄂州西山、梁子湖等地還有大量的三國遺跡,並流傳著眾多與三國吳都文化有關的民間故事和民間傳說。
涿州
涿州毗鄰北京的涿州市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在2300多年的建制史長河中,涌現了漢昭烈帝劉備、漢桓侯張飛、東漢政治家盧植、中國地理學之父酈道元、北宋哲學家邵雍、宋太祖趙匡胤、禪宗六祖慧能等歷史名人。
涿州市十分重視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和利用,並藉此把旅遊休閑業作為經濟主導產業,大力優化發展環境、招商引資,積極謀劃引進了一批旅遊業的龍頭項目,先後投資20多億元,興建了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修復了三義宮、張飛廟、張飛古井以及盧氏宗祠、酈道元故居、涿州雙塔、葯王廟等歷史人文景觀和一批休閑服務設施。
許昌
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於許,使許昌成為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廢漢立魏,改許縣為許昌,一直沿用至今。《三國演義》120回52回說的是許昌、演繹的是許昌。至今仍保留著漢魏故城、關羽挑袍的灞陵橋、關羽秉燭夜讀的春秋樓、曹操射鹿台、練兵台、曹丕登基受禪台、神醫華佗墓等三國遺跡60餘處。
襄陽
襄陽市,是中國湖北省西北部的一個地級市,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之一,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位於長江支流漢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素有「鐵打的襄陽」、「華夏第一城池」、「兵家必爭之地」的稱號。市內現已查明各時期的文化遺址200多處,有些文物古跡堪稱世界之最。
襄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建制28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養育了一代名相諸葛亮卧龍,三國名士龐統鳳雛,魏晉隱士司馬徽水鏡先生,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孟襄陽、張繼、杜審言、文學家皮日休,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米襄陽,「允冠百王」的光武帝劉秀, 東方聖人釋道安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三國演義》120回故事中有32回發生在襄陽。
襄陽現有三國歷史文化遺址遺跡50餘處,其中名氣大的就有:荊州古治遺址、鳳林關、龐公制葯洞、學業堂、古隆中、問計樓、蔡瑁宅、王粲井、水淹七軍鏊戰崗、關羽刮骨療毒處、臨沮崗遺址、春秋寨、團山寺、劉備濯筆池、馬躍檀溪處、的盧冢、水鏡庄、徐庶廟、劉表呼鷹台、劉表墓、龐公祠、仲宣樓、曹仁汜水碑、墮淚碑、羊杜祠等。
荊州
荊州是「楚國故都 三國名城」,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具有豐富的文化遺存和文化資源。全市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0處,其中楚文化遺址74處,三國遺址110餘處,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與傳說100多則。有著三國歷史文化遺存和深厚三國民間文化積淀的荊州市,被譽為「三國名城」,在《三國演義》120回故事中,有72回就寫到荊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許昌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中國三國文化之鄉
⑨ 三國時期許昌時哪
許昌---三國時期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許昌成為內三國時期中國北方容政治、經濟中心。
《後漢書?袁紹傳》有記載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今諸侯,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曹操將漢獻帝迎至許昌,並在此定都,以皇帝名義號令諸侯。並在許昌施行屯兵重農的經濟政策,使三國時期的許昌,超越了毀於大火繁華不再的洛陽,凌駕於長期戰亂凋零日落的長安,成為是中國北方政治經濟中心。
「以三曹」為首的建安文學--代表當時中國三國時期文學藝術發展的最高成就。許昌成為三國時期中國北方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