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惠青
Ⅰ 誰知道有關於周口小鐵牛的故事
鐵牛的來歷以及她那美麗的傳說
潁河、沙河、賈魯河匯流於周口市,這里河寬水深,魚多是肥。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就在這里休養生息,或搬貨運物,或捕魚撈蝦,過著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
後來,上界天河裡有一條千年成精的火頭魚,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一天夜裡,它騰雲駕霧離開天河降臨到這里,給兩岸百姓逞來了禍殃,它在河裡先是大量吞食魚蝦,絕了漁民的生路。等魚蝦吃完了,就給地保托夢,自稱是河神,叫兩岸百姓每月逢3、6、9日子給它進貢全豬全羊。更可惡的是每年七月十三日,要給它送一少女作新娘。不然,它就掀翻船隻,淹毀莊田。人們為了活命,只好一一照辦。
當地有個周財主,他看給河神上供、娶妻有油水可撈,便憑著自己財大勢大把這一差使攬了起來。他通過向各家各戶派款給河神買豬羊,剋扣了不少銀子;給河神選著哪家姑娘,若不忍心讓自己女兒送死,可以掏錢買替身,周財主從中又撈到不少黑心錢。
年年給河神選妻,怎麼個選法呢?大家議定聽天由命,讓所有年滿16至20周歲的姑娘在一塊抓閹,誰抓著該誰倒霉。說來也巧,這年抓閹偏偏被周財主的寶貝女兒抓著了。周財主既不讓自己女兒送列,又能不肯破財買替身,決計叫他家的賣身丫環荷花頂替他女兒,這一來,可急壞了一個後生。原來周財主家養有頭牛,覓了個牛倌,也沒大名,大家都叫他牛娃。荷花和牛娃都是窮人,同病相憐。牛娃不斷幫荷花乾重活,荷花經常給牛娃洗補衣服,天長日久,二人產生了愛情。牛娃聽說周財主要讓荷花替他女兒去做河神的妻子,如五雷轟頂,又氣又急。
眼看離給河神娶妻的日子越來越近,周財主把荷花鎖在屋裡,日夜派人看守著,急得牛娃坐卧不安。這天牛娃到河灘放牛,想起這揪心事,愁得坐在河岸邊放導報痛哭。正哭呢,從旁邊走來個白發銀須的老人,這老人不是別人,乃是太白金星。他下凡巡察人間民情經過這里,聽牛娃哭得悲痛,便來詢原因。當他聽牛娃講罷自己的苦衷以後,勸慰他說:「你且不必過於傷心,有道是車到山前自有路,人不該死有救星,到時候會有人搭救荷花姑娘的。」說罷飄然而去。
周財主知道牛娃和荷花暗中相愛,生怕給河神娶妻時牛娃鬧事,惹出不測,便想法先除掉牛娃。這天半夜他溜進牛欄偷去一頭牛,第二天一早牽集上賣掉,隨後到縣衙告牛娃偷了他家的牛,並用銀子買通縣官,叫他把牛娃抓進牢房。班頭領著衙役來抓牛娃,牛娃不服,周財主就當場數牛,誰料一數,頭牛一頭也不少。班頭瞪周財主一眼,領著衙役們走了。
當天晚上,牛娃放牛回來,周財主不死心,他又把牛數了一遍,結果少了一頭。他二話沒說,忙把牛娃先關起來,第二天又去縣衙告狀。班頭領著衙役二次來抓牛娃,牛娃大叫冤枉。周財主又能當場數牛,結果又是不多不少。班頭說周財主戲弄官府,把他臭罵了一頓,氣乎乎地指袖而去。周財主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把牛娃放了。
牛娃對這事也感到很奇怪,他到牛欄想看個究竟,有頭牛來到他身邊,用頭拱拱地,突然口出人言:「牛娃你別怕,我是天上神牛,專門來幫你解除苦難的。」接著它便講出了自己的來歷,原來太白金星那天離開牛娃上天後,去天河沿找到牛郎,把牛娃不幸講說一遍,求牛郎想法拯救牛娃和荷花。牛郎聽罷,覺得牛娃的不幸和他當年的遭遇差不多,因此特別同情,因此,便指派手下神牛下凡為民除害,成全牛娃和荷花的婚事。最後神牛吩咐牛娃說:「等給河神娶妻的頭一夏熟作物里,我幫你把荷花姑娘救出周府,你先把她好好藏起來,到時候我自有辦法對付他們。
轉眼到了7月13日給河神娶妻開始了。周財主命人把荷花梳洗打扮停當,用轎抬到河岸,遂燒香上供,舉行婚禮過後,將新娘架到一個漏水木槽里,推向河心。不一會兒,木槽連人漸漸沉下水去,霎時河水翻滾,掀起滔天巨浪。約在一頓飯時,忽見水面浮出一頭巨大的水牛,只見它張開大嘴,「咕咚咕咚」喝起水來。不多時,把滿河水喝了個凈光。這時見河底現出一條怪頭怪腦的火頭魚,邊噗咋嘴喘氣,邊不住地翻滾身子。大水牛用前蹄三踩兩跺,火頭魚頓時皮開肉綻,一翻肚死去了。大水牛隨即昂頭塌腰,尾巴一擰騰空而起。臨過周財主家上空時,後蹄一彈,將周財主的家蹬成一個大水坑。隨之化作股青煙,向天空飛去。與此同時「嘩咚」一聲,水又漲滿了河。從此兩岸百姓又過上了安樂生活,不用說,牛娃和荷花也結為美滿夫妻。現在周口市還有牛行街、荷花路呢。
人們為了惦念神牛的恩惠,鎮妖辟怪,大家兌生鐵鑄造了一頭卧姿態鐵水牛,在河岸壘座檯子,將鐵水牛頭朝西安放在檯子上。隨著歲月的流逝,鐵水牛有些損壞,近年又按原樣新鑄造一頭,現在仍在新橋北頭西邊河半坡里水泥台上安祥地卧著。還有一個小鐵牛,她可是最正宗的鐵牛,很有來歷的!
鐵水牛 鐵水牛原坐落於沙、潁、賈魯三河交匯處,現位於沙河北岸老橋上游橋頭處。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是當時記載沙河水位漲落、汛期報警的標志。1935年周口沙河橋建成,鐵牛從沙河、潁河、賈魯河匯流處遷到現址,仍作為記載河水漲落的標志。十年動亂期間,清建的鐵牛被當成"四舊"之物,化為鐵汁。1982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重建,將原來的鐵黃牛改為鐵水牛。
Ⅱ 河南名吃十大排行榜是怎樣的
有開封小籠包、信陽板鴨、滑縣道口燒雞、鄭州燴面、潢川貢面、西華逍遙胡辣湯、薛湖牛肉水煎包、偃師銀條、開封桶子雞、洛陽牡丹燕菜等。
1、開封小籠包
開封小籠包是河南開封地區特色傳統名點之一,歷史悠久。風味獨特。開封小籠包子選料講究,製作精細。採用豬後腿的瘦肉為餡,精粉為皮,爆火蒸制而成。
其特點是:外形美觀,小巧玲瓏,皮薄餡多,灌湯流油,味道鮮美,清香利口,還被人說為「放下像菊花,提起像燈籠」這樣一種稱法。
4、鄭州燴面
鄭州燴面是河南麵食的代表作之一,口感勁道。也是河南的三大小吃之一。鄭州燴面興起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燴面之香,功夫在於湯,湯是由小山羊肉和腿骨熬成的,加入黨參、當歸、黃芪、白芷、枸杞等中葯熬上一天,既去了羊肉的膻氣,又消減了羊肉的火氣,十分滋補。
舀上幾勺高湯,把新鮮燴面和少許紅薯粉直接放入高湯中煮,燴面盈潤如百合瓣,外滑內韌,湯的鮮味細細滲透進面里,鮮香撲鼻;
加上幾塊羊肉,配以枸杞、黃花菜、木耳、鵪鶉蛋等。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鮮。把面一小段一小段咬下,喝口湯,夾片羊肉,色、香、味足了。
5、潢川貢面
潢川空心貢面又稱光州貢面,歷史悠久,相傳創制於唐朝,距今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曾為歷代朝廷貢品。
潢川空心貢面選用優質小麥粉,芝麻油、精鹽等,經傳統手工工藝百遍揉和製成,富含人體所需多種營養,具有條細如絲,心似管狀,筋通爽口,耐煮不粘,久不粘湯等特性。
其絕妙之處是每根貢面雖細,但皆有微孔,心似管狀,工藝精巧,素有「長素麵、長親面、龍鳳面」等美稱。
Ⅲ 河南的特色有什麼呢
上面說到了小吃和風景這個大家都知道
我來說說人文環境地理方面
河南位於我國中部偏東、黃河中下游,處在東經110°21′ ~116°39′,北緯31°23′~36°22′之間,與冀、晉、陝、鄂、皖、魯6省毗鄰,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跨約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第17位。
河南正處於我國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位置適中。河南在全國的版圖上,從政區和交通地位來看,占著居中的地位。以河南為中心,北至黑龍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到天山腳下,東抵東海之濱,大都跨越兩至三個省區。若以省會鄭州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漢三鎮,西入關中平原,東至滬、寧、杭等經濟發達地區,其直線距離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內。在歷史上,河南一向是我國人民南來北往、西去東來的必經之地,也是各族人民頻繁活動和密切交往的場所。現代的京廣、京九、焦枝、隴海、新菏等鐵路干線縱橫交織於河南,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條件,更加密切了河南與全國各地的聯系。因此,無論從與全國經濟聯系考慮,還是從相鄰省區經濟技術交流著想,河南均處於中心位置。在當前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發中西部地區的形勢下,對全國經濟活動中的承東啟西,通南達北的重要作用是其它省區不可比擬的。
氣候特點 河南地處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降水豐沛,適宜於農、林、牧、漁各業發展。其特點為:其一,過渡性明顯,地區差異性顯著。河南處於中緯度地帶,我國劃分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正好穿過境內的伏牛山脊和淮河幹流。此線北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地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70%,此線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地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30%,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點。全省由於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加上南北所處的緯度不同,東西地形的差異,使河南的熱量資源南部和東部多,北部和西部少,降水量南部和東南部多,北部和西北部少,氣候的地區差異性明顯。其二,溫暖適中,兼有南北之長。河南氣候溫和,全省年平均氣溫12.8-15.5℃,冬冷夏炎,四季分明,具有冬長寒冷雨雪少,春短乾旱風沙多,夏日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特點。河南處於暖溫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南北兩個氣候帶的優點兼而有之,具有南北之長,有利於多種植物的生長。其三,季風性顯著,災害性天氣頻繁,河南西靠廣闊的歐亞大陸,東近浩瀚的太平洋,冬夏海陸溫差顯著,風向隨季節變化明顯。季風氣候對農業有利的方面是主導的,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在於它的不穩定性,具體表現在年降水量的時空分布不均,往往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約佔全年降水量的45-60%,降水的不穩定性極易引起旱澇災害。
地貌特徵,河南地質條件復雜,地層系統齊全,構造形態多樣,是我國地質條件比較優越的省區之一。河南的地貌主要有兩個特點:其一,地勢西高東低,東西差異明顯。河南位於我國第二級地貌台階和第三級地貌台階的過渡地帶。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屬於第二級地貌台階,東部的平原、南陽盆地及其以東的山地丘陵,則為第三級地貌台階的組成部分。河南地勢的總趨勢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東部地勢低且平坦,從西到東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從丘陵過渡到平原。河南最高處與最低處相差2390.6米,正是這樣的地勢,使河南境內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於西部山區。其二,地表形態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類型齊全。河南地貌形態復雜多樣,境內不僅有綿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盪無垠的平原,既有波狀起伏的丘陵,還有山丘環抱的盆地。多種多樣的地貌類型,為河南農林牧和工礦業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河南山脈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區,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大別山、西有伏牛山。河南的丘陵多數是低山經過長期風化剝蝕的石質丘陵,有些是黃土高原經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黃土丘陵,丘陵與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數地區、豫西山地東緣和豫南東部邊緣地帶。河南平原廣布,遼闊坦盪。省內中部、東部和北部平原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亦稱黃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東麓,南至大別山北麓,東面和北面至省界,面積廣闊,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農耕區。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具有明顯的環狀和階梯狀地貌特徵,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間盆地;盆地中部地勢平坦,水熱資源豐富,多種植物均可在此生長發育。
地質土壤 河南省由於氣候、地貌、水文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加以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因而土壤類型繁多,其分布情況如下:
京廣線以東,沙、潁河以北的廣大黃河、海河沖積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積最大的潮土區,山丘區較大河流的河灘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區。河南的潮土可分為砂土、淤土、兩合土3個土屬。砂土主要在黃泛上游和主泛道附近,淤土在下游或河間地帶的靜水沉積區,兩合土則介於兩者之間,這些地區因耕墾歷史久,一般有機質缺乏,自然肥力不高,因為漏水漏肥,灌溉指標和施肥水平都要較高的標准。
沙、潁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陽盆地唐、白河兩岸的南陽、唐河、新野、鄧州等是砂疆黑土分布區,這些地區土質粘重,水分物理性差,排水不良,下部常有砂疆阻隔,但有機質較高,有較大的潛在肥力。
黃河兩岸的新鄉、商丘、開封、濮陽等4地區的部分縣是鹽鹼土的分布區。由於含鹽量過高,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重度鹽鹼土則寸草不生,成為鹽鹼荒地。建國初期鹽鹼地面積約600多萬畝,後因灌溉不當,1961年發展到1300多萬畝,70年代後大力推行挖溝排水等措施,目前已降到約400萬畝。
淮河以南的洪積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濱、息縣、正陽及省境內的唐、白河下段河流兩側等地區有水稻土的分布。總的來說,河南省水稻土有機質含量較低,耕層欠松宣,其肥力水平不及長江下游的水稻土,但仍是河南的高產土壤之一。
豫西的黃土丘陵的白土階地和緩丘上中部的立黃土、低山丘陵區位置較高處的紅粘土、太行山及伏牛山東側向潮土過渡地區的油黃土等,都是褐土類的土屬。這些地區有些肥力尚好,有些則屬瘠旱薄地,但水土流失嚴重,是需要採取水保措施的主要土類。
由秦嶺入河南段(靈寶南部)起,東到嵩山、東南到方城北,熊耳山、嵩山和伏牛山2支層疊的中山山地,太行山的中山山地均分布著棕壤。這些地區層厚變化大,一般土層較薄,是林業用地,宜控制開墾、合理利用。
豫西低山與丘陵的南坡和大別山北坡,或稱坡積侵蝕緩崗坡地,發育有黃棕壤。是河南亞熱帶林木,特別是茶葉、油桐等經濟林木的適宜土壤。但這種低山丘陵風化嚴重,水土流失較厲害。此外在南陽盆地和信陽地區的低丘崗地上,由黃棕壤或黃褐土經耕種熟化而來的黃剛土亞類,是旱地土壤,土質粘重,干時堅硬易於龜裂,通氣性能不良,有機質含量偏少,易旱易澇,是河南低產土壤之一。
綜上所述,河南的土壤大類型有黃棕壤、棕壤、褐土、潮土、砂疆黑土、鹽鹼土和水稻土7種。若以質地分類,它們占總耕地的百分比是:粘質47.1、沙質19.9、壤質15.1、沙壤質底層加膠泥14.0、礫質3.9。
全省轄17個省轄市,1個省直管市,21個縣級市,48個市轄區,89個縣,2123個鄉鎮,4.80萬個行政村。省轄市為: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省轄地區為:周口、駐馬店、信陽,省直管市為濟源市。
Ⅳ 河南周口市最好的初中高中復讀學校是哪個
中學都一樣看你努力不努力,高中推薦項城一高,很多外縣的,外市,鄭州的…都有去哪的。聽說很牛,你去它們的網站看看。不過壓力很大
Ⅳ 周口市區哪家小吃比較有名並且好吃,求大家指點指點
界牌街的米線比較好吃,還有龐記生汆丸子
Ⅵ 河南淮陽劉氏來源
(一)劉氏出自祁姓,為炎帝堯陶唐氏之後。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劉氏出自祁姓。帝堯陶唐氏子孫生子有文在手曰劉累,因以為(姓)名。」傳說,堯出生時其母慶都寄居於伊長孺家的伊祁山下,故從母所居之地為姓「伊祁」。後又分出「伊」、「祁」二姓。堯帝的祁姓後代有一支被封於劉邑(今河北唐縣境內),建立劉國。是誰受封劉邑,說法不一。宋人羅泌的《路史》載,是堯帝的長子監明。漢代的緯書《尚書中候》認為是監明的兒子式,「堯之長子監明早死,不得立,監明之子(式)封於劉;朱又不肖而弗獲嗣。」許多《劉氏族譜》卻說,受封於劉邑的是堯帝的第九個兒子源明。而《唐書·宰相世系表》:「舜封堯子丹朱為唐侯至夏時,丹朱裔孫劉累遷於魯縣,累孫就守故地。至商更號豕韋氏,周復改唐公。成王滅唐以封其弟叔虞。其後更封劉累裔孫在魯縣者為唐侯,以奉堯祠」。劉累為夏朝時人,傳說他出生時有「劉累」兩字的紋在手裡,故取名劉累。《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載:「劉累學擾(訓養)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曰御龍氏,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醬以食夏後,夏後食之,既而伎求之,懼而遷於魯縣(今河南魯山),范氏其後也。」劉累帶領家眷逃到魯陽(今河南魯山),改姓劉,後裔子孫便以劉為姓,這是劉姓起始。
(二)劉氏出自姬姓,為周太後的後裔。
相傳西周時,周成王誦繼位後封王季的兒子於劉邑,其後裔以邑為氏,世代姓劉,這就是河南劉氏。
(三)其他姓改姓劉。
1.漢高祖劉邦實行和親政策,以皇室宗女嫁於單於為妻。依照匈奴的習俗,貴者皆從母姓,單於的子孫於是皆從劉姓。
2.據《史記》所載,劉幫稱帝後,賜有功之臣婁敬、有救命之恩的項伯為劉姓,並賜其他降漢的項氏家族改姓劉。
3.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復姓獨孤氏改為漢字劉姓,成為當時大姓之一。其他入遷中原的鮮卑孤獨氏、女真族烏古論氏、移刺氏、滿族寧古塔氏、留佳氏等少數民族姓氏改為劉姓。
劉氏最早發源於河北唐縣(劉氏有一個堂號叫「豢龍堂」),而始姓劉氏卻在河南魯山。劉累率族人逃亡魯山後,孔甲不僅取消了劉累御龍氏稱號,而且收回了食邑地豕韋,把它重新賜給了大彭氏。公元前十八世紀,夏商鼎革之際,逃亡的劉氏族勢力又逐漸壯大起來。他們投靠了商王成湯,在消滅了大彭豕韋之後,劉累後裔一度又取得了豕韋的封地。《左傳》杜預注載:「豕韋復國至商而滅,累之後世,復其國為豕韋氏」。在商湯建國不久,又復封彭姓為豕韋伯爵。劉累後裔再次被取消豕韋稱號。直到商朝中期,商高宗「武丁中興」再次消滅了彭姓豕韋國,又復封劉累後裔的劉氏族人為豕韋(今河南省滑縣韋鄉)氏。從此劉累後裔的劉氏族人便以邑為氏,由劉氏改為豕韋氏。劉累後裔在豕韋一帶繁衍數百年。至公元前12世紀,周成王伐紂滅商後,豕韋氏劉累之後封於陶唐氏舊地(今山西冀城西)。於是,豕韋氏衍變為唐氏。幾十年之後,周成王廢劉累後裔的唐國,把唐國故地封給他自己的弟弟叔虞。劉累後裔被迫遷到杜城(今陝西省長安縣東南杜曲),改封為杜氏。
劉累後裔在杜城建立自己的部落國家,並由唐氏改稱為杜氏。西周晚期始,杜國的君主開始在西周王朝任職。周宣王時,杜伯任周朝的大夫。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5年)杜伯被周宣王無辜殺害後,杜國也同時被周朝滅亡。杜伯的子孫紛紛逃往他國避難。杜伯有個兒子叫隰叔,逃亡在晉國得到重用,任士師(主掌刑法的官員,又稱「理」)。隰叔以官為氏,其後裔在晉國得到繁衍和發展。隰叔的兒子薦和(子輿)繼承父業也任晉國士師。據說在他任職期間「朝無奸官」,因政績突出升任司空(古代掌管土地、水利和建築工程的大臣),晉國君主特將隋地(今山西介休東南)賜給他作領地。於是士的族人定居於隋地,改稱為隋氏。劉氏家族真正聞達於諸侯是在士氏時期。所以,東漢學者王符在《潛夫論》中說:「劉氏自唐以下,漢以上,德著於世,莫若范會之最盛也」春秋早期,食邑於隋的士會(字季,史稱范宣子)任晉國大夫,輔佐晉文公、晉襄公稱霸中原;他活躍於晉國政治舞台上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晉襄公去世,士會和先篾一同出使秦國迎晉襄公的弟弟、當時在秦國任亞卿之職的公子雍回國繼位。不想在回晉國途中,晉國國內發生變故,晉國大臣們迫於晉襄公夫人繆贏的壓力改立年幼的夷皋(即晉靈公),並派兵阻擊秦軍,阻止公子雍回國。士會與公子雍只好流亡秦國。士會在秦國受到重用,為謀士,替秦軍出謀劃策攻打晉國,對晉國造成很大威脅。晉靈公七年(公元前614年),晉國施計把士會劫持回晉國,並委以重任。士會回晉國後,任三軍統帥,「士會輔成、景軍無敗績」,「端刑法,輯訓典,國無奸民」。士會為晉國強盛作出傑出貢獻。晉景公增封范(今河南范縣)為他采邑。士會有3個兒子:長子士燮,名富仙,字美榮;次子士魴,名富仁,字祥耀;第三子士球,名富任。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士會公三子均仕晉,惟士燮之子在秦者為劉氏」。也就是「士燮子留秦不返者復姓劉氏」。
戰國時期,陝西劉氏播遷到河南及江蘇地區。士燮留居秦國的第十世孫在魏國任職。戰國魏王假三年(225年),魏國被秦國所滅。居魏國的劉氏後裔遷居大梁;其後裔劉清輾轉遷徙至江蘇等地。西漢時,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江蘇沛縣的劉姓成為皇族,無比顯貴。尤其是劉邦認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敗亡,於是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西漢時,劉姓王室累計封王者多達30餘人,封諸侯者達400多人,遍布全國。於是,劉姓王室子孫遍布彭城、沛國、弘農、中山、南陽、東平、天水等地;因此,劉姓成為當時全國第一大姓氏。西漢地皇三年(22年)十月,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劉秀在宛城起兵反莽,更始三年(25年)建立了東漢王朝,再一次光大了劉氏。劉秀繼承了西漢分封同姓王的辦法,為僅他的11個兒子統統封王,其他宗親也封王列侯。經過兩漢29帝400餘年的繁衍發展,封王代傳以千計,列侯以萬計。至此,劉姓遍布全國各地,除長安、洛陽外,還有河南的濮陽、南陽、許昌、睢陽、蘭考一帶,河北的安國、涿州、邯鄲、獻縣、平鄉一帶,山東的東平、臨沂、掖縣、郯城、全鄉、泰安、禹城、平原一帶以及東南方向的徐州、沛縣、蕭縣和淮北、揚州、蘇州等地都出現了劉姓望族。劉氏王室後裔繁衍的著名郡望達10多個:彭城郡(今江蘇省徐州市一帶),治所在彭城;此支劉氏是漢高祖的後代。沛郡(今安徽、河南等地),為漢高祖劉邦的家鄉。弘農郡(今河南省靈寶縣一帶),治所在弘農;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漢代劉賈。河間郡(今河北省中部,黃河與永定河之間)間,治所在樂城;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東漢章帝之子河間王劉開。中山郡(今河北省北部地區),治所在盧奴;此支劉姓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梁郡(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碭山一帶),治所在咀陽;此支劉姓為漢文帝之子劉文之後。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治所在宛縣;此支劉姓為西漢長沙定王劉發之後。東平郡(今山東省東平,泰安一帶),治所在無鹽;此支劉氏為漢宣帝第四子東平王劉宇之後。高密國(山東省維坊市,高密縣一帶),治所在高密;此支劉氏為廣陵王之子劉宏之後。尉氏縣,即春秋時鄭國尉氏邑。此支劉姓為東漢章帝第十一世孫劉通之後。廣平郡(今河北省雞澤縣),治所在廣平;此支劉氏為西漢景帝之孫劉蒼之後。丹陽郡(今安徽省宣城地區),治所在宛陵;此支劉氏是臨懷劉氏分支,開基始祖為為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第七世孫劉會。廣陵郡(今江蘇省楊州市一帶),治所在廣陵;此支劉姓為漢宣帝廣陵王劉胥之後。長沙郡(今湖南長沙),治所在臨湘;此支劉姓為長沙定王劉發之後。臨淮郡(今安徽淮河南岸一帶),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劉姓為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第六世孫晉永城令劉建之後。
漢末三國之際,劉氏後裔為了逃避「董卓之亂」,紛紜遷徙至東南孫吳或西南蜀地。如:沛國的劉馥避亂遷居揚州,後被曹操委為揚州剌史。東萊牟平(今山東蓬萊一帶)的劉繇避亂過江居淮浦(今江蘇漣水一帶),後輾轉至丹徒(今江蘇鎮江丹徒),後定居江西彭澤。三國章武元年(221年),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原郡望涿郡(今河北涿州)的劉備在四川成都建立蜀漢王朝。原已破落的劉氏在四川又一次興旺發達起來。
魏晉時期,劉氏開始向南遷徙。如:西晉末年,臨淮劉氏後裔劉會隨晉元帝渡江,定居丹陽。南陽湟河(今河南鄧州)的劉虯「徙居江陵」。大批避難南下移民先徙江淮一帶,後轉徙江南各地,進而進入福建。據《台灣通志》載:晉代從中原入閩者有13姓,最後演變為客家人。南北朝永初元年(420年),劉裕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建立宋,又一次把劉氏推向發展的高峰。宋武帝劉裕(363-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劉裕是漢高祖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其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後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江市)。據《宋書·武帝本紀》記載,其世系為:「交生紅懿侯富,富生宗正辟強,辟強生陽城繆侯德,德生陽城節侯安民,安民生陽城厘侯慶忌,慶忌生陽城肅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東武城令某,某生東萊太守景,景生明經洽,洽生博士弘,弘生琅邪都尉悝,悝生魏定襄太守某,某生邪城令亮,亮生晉北平太守膺,膺生相國掾熙,熙生開封令旭孫,旭孫生混,始過江,居晉陵郡丹徒縣之京口裡,官至武原令。混生東安太守靖,靖生郡功曹翹,是為皇考。」劉裕一族被封王侯頗多,劉姓遍布江南。
唐總章二年(669年),河南光州固始的陳政率軍入閩,有府兵校尉劉舉等劉姓軍校隨軍入閩,後落籍福建。據《閩中錄·王潮別傳》載:「光啟元年(885年)正月,宗權責租稅於緒。緒不能繼,宗權欲發兵擊之。緒懼,悉舉光、壽二州兵以劉行全為前鋒,轉掠江、洪、虔州,入臨汀,陷漳浦。」劉行全原籍河南光州固始,《三山志》載:「唐末事其妻兄王緒為將。緒為宗權所逼,拔其軍南徙,以王(劉行全)為先鋒。」劉行全是舉家隨王緒入閩的,隨同在軍中效力的還有他的弟弟劉德全、劉待全。隨王緒、王審知一起入閩的還有威武軍節度判官彭城人劉山甫等。他們的後裔都落籍福建。唐末,河南上蔡的劉安仁為潮州剌史,後徙居泉州,後又遷居廣州。唐咸通年間(860-874年),劉安仁的兒子劉謙為廣州牙將,唐乾符五年(887年)擢升為封州(今廣州封川縣)刺史兼賀水鎮使,遷居封州;其子劉隱乘亂起兵占據嶺南,被唐朝廷任命為清海軍節度使。梁後開平四年(910年),雄踞嶺南的劉隱建立起劉氏政權。翌年,劉隱逝世後,由其弟劉岩繼位任清海、靜海節度使兼中書令南平襄王。劉岩據有廣州和潮、容、邕韶、諸州等地,遂於後梁末帝貞明三年(917年)稱帝,國號越,建都廣州,次年改國號漢,史稱「南漢」。南漢先後歷四帝,67年。
五代時,又有許多北方劉姓人投奔南方諸割據政權中。如:山東兗州的劉信兵敗後到廣陵投靠吳國,官至鎮南軍節度使。河南洛陽的劉崇遠避亂渡江,入仕南唐,為官文林郎、大理司直。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後,宋室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定都。中原士民再次大逃亡,紛紛遷徙江南一帶。如:河南開封的劉鉉、劉畿南渡至蘇州、建康,後定居於平江長洲。開封的劉功甫,任江西萬安縣丞,舉家落籍萬安。原籍保安(治所在今陝西志丹縣)的劉光世任制置使,屯守鎮江,後落籍鎮江等等。宋時,三國蜀漢主劉備的次子劉永的後裔劉仕出任河南宣撫使。至宋末,劉仕後裔劉龍的第七子劉開七官授潮州總鎮,舉家遷徙廣東,後代以劉開七為劉姓入粵開基始祖。劉開七禦寇而亡後,其子劉廣傅官授江西瑞金縣令。劉廣傅有14個兒子,83個孫子,分居江南並陸續向四外擴散,遍及東南各地以及湖南、湖北、四川、雲貴等省,甚至播遷至港、台和東南亞各國。這些南下的劉氏都成了當地劉姓一族的開基始祖。
明末,隨著鄭成功移師台灣的有大批內地劉姓軍士。如:鄭成功的參軍、福建和平人劉茂燕的獨子劉球成攜母蔡氏入台,居柳營。後來,劉球成的後裔發展成為台灣劉氏中的名門望族,時人稱之為柳營劉氏。郡望是「彭城郡」、原籍江蘇常州府無錫縣二十四都的劉成也是隨鄭成功的部隊抗清入台的,居高雄仁武。劉成一族後來繁衍為數千戶人家,族人蹤跡遍及台灣全省各地的高雄仁武劉氏。清代,又有大批劉姓到台灣墾殖;如:康熙年間,廣東人劉志瑞徙台,居彰化河東社。乾隆年間,廣東人劉宗由林杞埔入墾魚頭堡;廣東人劉啟東招大埔曾、何、巫三姓開墾今台中東勢鎮石岡、土牛庄等地;廣東人劉中立開墾棟東上堡社寮角;福建安溪人劉秉盛開墾今台北新店鎮張北時七張等地。1949年,國民黨政權從大陸敗退台灣,大批劉姓家族也隨之入台。遷徙台灣的劉氏大都集居於南雄、新竹、柳營、文山、高雄仁武、嘉義、枋寮瑞閣等到地。如今,劉姓人口在台灣姓氏人口排列中列第8位,有60多萬人。
據《廣韻》載,劉氏共有25個郡望。劉姓在中國姓氏人口排行為第四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5.38%。
二.入明與定居
晉代永嘉年間(307-313年)隨著晉政權的南移,居於洛陽的劉永後人也遷居江南。劉永是三國蜀漢主劉備的次子,蜀國被魏國滅亡後移居洛陽。唐朝末年,劉永的第三十三世孫劉天鍚唐僖宗時(874-888年)為翰林學士、視察使。黃巢農民起義後,劉天鍚棄官奉父劉祥南下,避居到福建汀州寧化縣石壁(今寧化石壁鄉)。所以,劉祥為入閩劉姓開基始祖之一。劉氏也成了汀閩望族。
南北朝時,景帝後裔劉國祥遷徙寧化石壁。
五代十國閩天德三年(945年)八月,後唐發兵攻王審知的第七子王延政在建州(今建甌)建立「殷」國。閩王王審知的部將、鎮守在汀州的劉瓊帶兵前來援救。當他們來到鏞州(即將樂)時,王延政已兵敗投降。劉瓊的部下擁戴劉瓊為王。劉瓊堅持不受,自刎而死。劉瓊世系的始祖是士會留居秦國的兒子劉留。劉瓊死後,他的兒子舉家從汀州移居將樂縣城為父守孝三年。從此,劉瓊的後裔也就落籍將樂,繁衍生息。宋至清代,部分劉瓊後裔相繼分遷將樂水南、牛嶺、勘厚、將溪、萬全等地。
五代時,劉德二官封虔州總鎮團將,其後裔遷居寧化。
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原居福州的劉氏經南平、順昌、泰寧遷建寧客坊鄉;另一支劉姓則由江西臨川經南豐遷入建寧客坊鄉。建寧劉氏後裔由客坊鄉播遷全縣各鄉,主要遷往城關、黃坊鄉、均口鄉、黃埠鄉等地。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劉善才徙遷江西南城縣巷山,其後人又徙居將樂縣安仁鄉澤坊、福山和大源鄉崇善等村。劉善才這一支劉姓為出自姬姓、周武王封王季的兒子於劉邑(今河南偃師)的劉姓後裔。
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原籍江西吉水的劉沅郎為福建延平府尹;其子劉新郎不願還鄉。卜居寧化。(寧化下沙《劉氏族譜》)
北宋嘉佑八年(1063年),劉賜從江西廣信府鉛山縣遷徙劍浦(今南平)定居。其獨生子劉輝,字廷光,登嘉佑四年(1059年)狀元。劉輝有2個兒子:天牧和天森。劉天牧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由劍浦移居沙縣城頭,政和五年(1115年)中進士。劉天牧之子劉浩(字順元),登宋宣和三年(1121年)進士;他有4個兒子:昱、斌、章、渭。其中,第三子劉章登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狀元,官授禮部尚書,於宋紹興年間(1160年前)由沙縣城頭遷徙二十七都(今永安大湖嶺後)定居,為永安劉氏開基始祖。劉章有5個兒子:潮、桃、銅、琳、鑾。南宋乾道元年(1169年),劉章長子劉潮遷居沙縣城頭;其餘四子均在永安繁衍生息。永安劉姓尊劉賜為入閩始祖。劉賜第七世孫劉九八從永安大湖嶺後移居永安吉峰頭;劉進四移居大湖鎮坡下村;劉進五從大湖嶺後移居營溪,後遷永安貢川;劉進十從大湖嶺後移居貢川坊尾。其第八世孫劉兄九從大湖嶺後移居永安南門;劉兄七從大湖嶺後移居石泉坪(今大湖鎮李坊村);劉八四從大湖嶺後移居南坑。其第十二世孫劉萬六、第十二世劉萬六從大湖嶺後移居永安貢川。(永安黃歷《劉氏族譜》)
南宋時,福建漳平縣新橋的劉五遷居溪頭(今大田溪嶺)。(大田溪嶺《劉氏族譜》)
元至元年間(1335-1340年),劉益浩從江西石城遷居寧化淮土。劉益浩為唐代采訪使劉寅的後人。劉寅為避安祿山之亂,卜居江西撫州,又徙廣昌、石城。
元代,劉莆居建寧客坊龍門墨田。他有3個兒子:長子劉五一遷居寧化張坊羅家山,轉徙洋田。次子劉五二經商,居寧化薛家坊。第三子劉五三遷居寧化安遠五都社垣村。(寧化安遠(社垣)《劉氏族譜》)
元末,原居江西石城的劉鴻基(字漢卿)遷居寧化淮土淮陽村。(寧化淮土《劉氏族譜》)
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建寧縣劉弘遷居台灣五里山;台灣五里山劉姓尊劉弘為始遷祖。
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永安貢川的劉祖發遷居尤溪。
清代,原居永安曹遠的劉官有2個兒子:長子劉完,其後裔遷居清流嵩口;次子劉寒節的2個兒子都遷居明溪。其中,劉寒節的長子劉五老遷居明溪,為明溪劉姓始祖。劉寒節的次子劉春老於清康熙初年遷居明溪城東三元街,為明溪城東三元街開基始祖。部分後裔分遷明溪謝厝灣和清流林畲。(明溪雪峰《劉氏族譜》)
新中國成立後,福州、古田等地部分劉姓教師到將樂任教,留居此地。莆田、仙游等縣部分劉姓移民到將樂縣萬全鄉陽源村、萬安鎮萬安等村落戶。
三.遷移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原居寧化石壁、劉祥的後裔劉源遠與父劉瓚一起遷居湖南燕塘鄉小沖村,開基當地劉氏一族。(湖南桂陽(燕塘鄉)《劉氏族譜》)
明朝中葉,寧化有劉氏後裔遷居廣西博白。
明崇禎二年(1629年),永安劉賜第二十九世孫劉鳳彩、鳳祥倆兄弟於從永安貢川遷居福建南平。
明代,寧化劉五一的後裔遷居江西石城。劉五三的第九世孫劉孟園遷居江西寧都;其分裔分衍江西吉安、永豐、石城、興國和浙江常山、福建光澤等地。
清末,明溪的劉貽謀遷居台灣。
新中國成立前夕,永安黃歷的劉紹卿移居台灣,後裔旅居美國;劉作松移居遼寧沈陽。
第二節分布
一.三明市區
二.明溪縣
三.永安市
永安劉姓人口有17795人,為永安第三大姓。主要分布在大湖鎮的魏坊、坡下、高增、百葉車、瑤田、益溪村;貢川鎮的觀成、延爽、攀龍、集鳳、岩下村;曹遠鎮的上墩、下墩、清水池、陳坑村;西洋鎮的三畲村;槐南鄉的皇歷、溪南村;青水畲族鄉的谷坪、爐丘村;燕南街道的茅坪、永漿、埔嶺、洛溪、黃歷村;燕西街道的橋西、上吉山、吉山、大煉村;小陶鎮的小陶、長坂、上湖口、下湖口、團結、雙竹、吳地、八一、五愛、五一、五星村和上坪鄉的銅盤村等。
四.清流縣
五.寧化縣
六.大田縣
七.尤溪縣
八.沙縣
九.將樂縣
將樂縣劉姓人口約有1520人,分布在縣內12個村和2個社區:古鏞鎮百花社區,水南鎮渡頭村、溪南村、三班村、水南村、新興村和金華社區,安仁鄉澤坊村、福山村,大源鄉崇善村,萬全鄉陽源村,白蓮鎮牛嶺村羅地自然村、勘厚村,萬安鎮萬安村。
十.泰寧縣
泰寧劉姓人口有1110人,佔全縣總人口的0.91%;其主要分布於朱口、梅林、音山以及城關等到地。
十一.建寧縣
建寧縣劉姓人口約有9000人,分布在客坊鄉約有4000人,均口鄉約有1000人;黃埠鄉約有2000人;黃坊鄉約有1000人;城關約有1000人。
第三節 譜牒
一.宋及宋以前
永安小陶團結《劉氏族譜》
永安小陶團結《劉氏族譜》始修於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劉氏先祖入閩後,從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起至南宋慶元年間,先後修過4次族譜,蘇洵、朱熹、鄧肅等名人都曾為劉氏族譜作序。從清康熙起到乾隆、嘉慶、咸豐、光緒止先後6次重修族譜。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再修,共40卷,其內容有譜序、象圖、祖祠、墓圖、譜跋、凡例、族規、行派、傳記、人文、封贈、紀、志、敘、契約等。1996年,由劉氏後裔劉錦標主編新譜;該譜分上下冊。
永安黃歷《劉氏族譜》
永安黃歷《劉氏族譜》始纂於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由劉章之子劉鑾主編,宋左正言鄧肅作序。宋慶元元年(1195年),由劉章主修並作序。明永樂八年(1410年),由康十主修,明賜進士、僉都御史鄧文鏗作序。清雍正四年(1726年),由永安進士劉元暉主修並作序,賜進士榜眼入第翰院編修吳文煥作序。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修,由賜進士敕授文林郎前任泉州府學教授張冕作序。清宣統三年(1911年),由劉瀚主修並作序。2000年重修。至今,永安黃歷共修族譜7次。
建寧《劉氏宗譜》
建寧《劉氏宗譜》始修於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由進士朱海翁作序。爾後200多年修譜情況失考。明永樂七年(1409年),建寧《劉氏宗譜》由當朝御史賴瑛作序重修;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進士李明春作序三修;明萬曆元年(1573年),由劉氏後裔孫劉文卿作序四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由進士伍士玉、後裔劉邦惠作序五修;清同治元年(1862年),由舉人吳廷槎作序六修;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進士陳文瀾作序七修;民國32年(1943年),由范蘊章作序進行了八修,其記錄內容分類有舊序、族規、祖產、仁宦錄、墓誌、名人傳記、祖塋圖、列祖畫像、悼宗圖及各分支子孫名錄等。
二.明清及民國
永安貢川《劉氏族譜》
永安貢川《劉氏族譜》首編於明永樂八年(1410年),由景福以筆記形式第一次記下家譜。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輝顏主持重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由世澤主持,進行三修。該譜為木刻印本,共8卷,其內容有聖諭、世系、世錄、譜序、重修序、凡例、族規、格言、服制、祠圖、墳圖、世傳、壽文、蒸田、書田、聯句、行派、譜跋等。清宣統二年(1910年),由星南、廣文主持進行第四次重修。1999年秋,由運有、應梓、應鑫、建新、紹良主持再次重修,該譜共24卷。迄今,永安貢川劉氏共修家譜5次。
永安吉山《劉氏族譜》
永安吉山《劉氏族譜》始修於清雍正四年(1726年),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清宣統三年(1911年)、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和1995年進行過重修。至今,吉山劉氏族人共修族譜5次。
將樂《劉氏族譜》
將樂劉姓人口較多的聚居村修有族譜,內容有序、凡例、族規、世系、源流圖、字輩等。現縣檔案館保存一部將樂《劉氏族譜》共4卷,始修情況不詳,民國20年(1931年)進行過第四次續修。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寧《外客坊劉氏族譜》
1993年,建寧劉氏族人在客坊鄉外村對族譜進行重修,由裔孫劉道敏主稿,劉鵬翔作序。該譜以建寧《劉氏宗譜》為基礎,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撰,並且定名為《外客坊劉氏族譜》,計29冊、1500頁、約40萬字。但該譜目錄、扉頁等仍有雜亂,脈絡亦不清晰,謬誤之處皆如舊譜。
第四節 文物
一.祠廟
將樂劉瓊將軍祠
五代時期,將樂劉瓊墓旁建有將軍祠。劉瓊死後,不僅其後裔把他作為家族神來供奉,而且縣內各姓氏也尊劉玉為「忠臣」給予祭祀。宋大觀三年(1109年),該祠改為威寧祠。明成化年間,又改名忠臣祠。
明弘治至隆慶年間(1488-1572年),將樂縣城北門、水南四班巷、將溪村岩磜上先後建祭祀劉瓊的將軍廟。縣城北門的將軍廟於明弘治年間始建,後經多次修葺,解放初期改為它用。水南四班巷的將軍廟是下水南的劉氏牽頭籌資建造的,後幾次重建,現改為老年活動中心。黃潭鎮將溪村岩磜上自然村的將軍廟是這個村的劉氏主建。劉氏相繼遷走後,該村的管氏接著供奉香火。
永安先世祖祠、入閩始祖劉賜公祠
永安先世祖祠、入閩始祖賜公祠在沙縣城頭。
永安大湖嶺後「興山祠」
永安大湖嶺後「興山祠」座落在嶺後村尾洋,始修於宋,由開基嶺後始祖劉章修建,現存。
永安貢川劉氏家祠(城內)
永安貢川城內劉氏家祠座落於貢川鎮獅子巷(今順巷)。該祠修於明永樂八年(1410年),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進行過修繕,1982年被作為敬老院使用至今。
Ⅶ 古時周口市太康縣勞眾集村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歷史,泰康名人。東晉太伏邪,文學家謝靈運,東陽太守袁洪名人巨大的光耀之星太康歷史。太康縣花鞋石,元富,何姓發源地。
謝安(320-385),字安石,太康謝氏代表謝安,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燮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大金太常卿謝子。他41歲進的政治生涯中25年,佔領長達16年的階段。他自幼聰明,冷靜,舉止大方,投機敏捷。 20歲即能組成的話,寫詩歌,修辭,專門在運行腳本,為許多名人所推崇的。謝安西愛讀書,不想成為正式的。幾個被召回,是生病或其他原因推辭。他後來隱居會稽(今浙江紹興地區)經常,和王羲之,許詢盤和Zhin僧侶結交朋友,走出去釣魚拍攝鳥類,觀光。首頁聚友說話,寫的詩。直到他40多歲,在接受鄭西大將軍桓文的徵召做出司馬之前,之後被任命為吳興太守。由於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先後晉升為他的助手,民間尚書板和護軍。
前秦苻堅南侵,守將屢次打敗。法院查封謝安討論的卡也都督創造了歷史性地少光榮的勝利的戰爭。戰爭結束後,已晉升為太保。煽動後,勢利,謝離開北京,辭職不久就死了,是一個「廬陵郡公,他的一生創作了很多,重要的是要感謝安集」(10卷),「書」孝注意。的藝術書法行,草,楷書是一流的,高度的後裔。
謝靈運(385-433),祖籍俠燮陽(今河南太康),原生會稽(今紹興,浙江)。他的祖父是:謝須鵪。一個孩子,他很聰明,好學,鳳姐康樂宮18歲。謝靈運的山水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先驅。
謝靈運少年,閱讀,青年,工書法,善詩文,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燕燕齊名。謝靈運一向不拘小節,豪放,他的熱忠政權,劉宋自己的優勢地位受到威脅的時代,覺得政治可以不符合,因此港口的不滿,永初幾年做永嘉太守,失意的游泳邀請的風景,往往與隱士王的孔不久的「你唱詩歌自己和他人。」每到一首詩,並蔓延到首都,在官方中國城市之間的競爭傳抄日傳遍了整個「京都議定書」的風暴。後來乾脆辭職回會稽,建設別墅,鑿山,湖濱,冒險訪勝。晚年叛亂的歷史臨川內被關閉,最後在廣州被殺。
謝靈運的山水詩,他寫後做永嘉太守。在這些詩歌中,他以富麗精工的語言描繪了永嘉,會稽自然景觀。他親眼目睹的景象,朝霞斐熙的詩描繪,詩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詩南崇尚感性的新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自東晉「的道理在他們的發言中,面色蒼白幾乎寡味」的詩在藝術上,開辟了「。早去縣「」荒野沙漠中沙凈,天高秋月明;板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數的小鳥「,」歲暮「,」月亮照積雪,朔風悲傷「,並確芙蓉鮑照描述的頭發,自然可愛。「有些短語,如「光輝的別墅」白雲鎖僻靜的石頭,綠色小美清漣;成彭哩瓠「的」春晚節目綠岩高白雲屯「,他極的寫入性能貌的事,可憐的力追一個新的藝術技巧。他的一生著作有101卷的「文集」,「策略組」,「詩」。後來他的書為「謝康樂集通世界。
泰康自古以來,在邑,人傑地靈,物產豐富,不僅男性一代英賢能源部長,也是昂貴的女流一致。縱觀中國歷史,太康姬女士為五皇後,貴妃,公主。
廬陵公主感謝博之女
謝悅,字景仁東部晉代名臣,上升到排名Zuopu,她與當時的首相,劉鈺,非常密切的關系。蘆嶺王毅劉真,劉禹的兒子,他的父親做主嫁給謝宇的女兒為妃。
/>傷心死,皇後袁琪桂
南朝皇帝聞吁揞皇後區,禁忌齊圭,:謝楊霞(太康),女左光祿大夫王公眾袁詹淑,16歲,當選袁琪桂宮,她早期的崇拜宜都公主生下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皇帝把她的優雅的儀式增加了深厚的感情。袁女王,她的家庭很貧困,經常向皇帝進的禮物千博,提出的要求給他們。皇帝節儉,每股收益為35綾羅綢緞五萬塊錢後,潘書啡的青睞,無一例外地得到滿足,皇帝所提出的各種要求。元王後聽到,說的是實話,所以讓潘要求淑妃皇帝為她的家人給三十萬,以觀察心的皇帝,皇帝真的回答了番書緋。元女王非常生氣,於是他打電話說生病不再見皇帝,皇帝每次看到她,她必須隱藏到其他地方。有幾個她的孩子們前來參觀打招呼,也沒有得到滿足。隨著時間的推移,袁女王憤怒成疾,卧床不起。公元440年,元皇後死皇帝處理流鼻涕,問她有什麼元皇後死了,說,她看到皇帝很長一段時間,用被子蒙住了臉,並沒有說一個字。不久,一個顯著的太陽穴,他36歲的時候,皇帝異常痛心永嘉太守顏延其以前的生活,文辭優美顯示悲哀讀祭文。
神秘失蹤的女王,梵蒂岡整個謝
感謝梵蒂岡領土,謝庄長在謝楊的女兒,南宋廢帝劉羽在477年,蕭道成殺的支持順帝劉準的寶座。劉準是9歲,權力完全掌握手中的左衛將軍蕭道成。次年,謝梵蒂岡境內設立女王。479四月,蕭道成篡宋監利縣南齊王朝,下降密封順帝茹,謝賢王梵蒂岡境內的汝銀公主,丹陽宮。今年5月,劉准死在丹陽宮謝梵蒂岡境內消失。
晶靈公主元垂涎女
蕭道成代宋監利縣南齊,蕭澤的寶座,如漢武帝的兒子。無棣密封的第二子蕭子良的競爭郡王蕭子良的妻子為南朝宋五菱,女兒元的歷史垂涎。
良性
沉貴妃
北宋皇帝陳聰明沉貴妃,孫女,和他的父親王朝總理申盧嗯沉光祿少卿減少。在1008年,,沉貴妃相家女真宗趙何嗯當選的後宮。沉典雅的宮殿,和他那賢惠節儉不中國的皇帝,所以對其有利的階段後,超越了所有的公主。長秋宮的情況下,皇帝將要預訂站在她的,將被要求參與政治趙惹南,仁安說李申女性。第二天,皇帝和尋求一個王。展,如果Qinruo意見笑著說:「早在大臣知道,照若南建議沉氏之女,只是因為趙若喃申蘆嗯門徒。」皇帝認為他有一個點,然後不立沉女。宋仁宗慶歷四年,沉貴妃被封為德妃,落後標記的馬車,在1076年因病去世。
節儉仁慈的謝皇後
蘇謝皇後謝血統,出身,他們的祖先移居太康青少年過早死亡,因為他們的父母,養父母翟姓姓翟成年的人,所以當選宮。宋高宗憲法神聖太後她配給普安郡王,密封夫人咸陽槍。普安郡王王位後,她丹陽(今南京)。到的標記貴妃。克里斯蒂娜女王的死亡,皇後空缺,咸陽縣夫人在1176年被建立了女王的復甦姓謝,10人是他們的親屬提出了他。孝宗死,感謝女王的稱號皇太後。在1203年,謝皇後死了,謚號「進入甘肅。謝女王節儉和仁慈的性質,衣物洗滌,洗穿的,我們應該可以多穿了十多年。他的弟弟,謝淵被稱為武夷郎,謝太後警告她:「謙卑的皇帝崇尚節儉,我還親自洗衣,你應該永遠是謙虛,戒驕戒躁奢侈品。」後來,謝淵姐姐的教導,官員和國家公共嚴格遵守。
旋轉保社稷女王蟹島綠色生態度假村清
南部的宋黎蹤女王(1210年至1283年),謝名道清,謝安27世孫女,他的父親渠博祖父深孚。他的父親去世了,家庭是窮人,兒童的參與勞動,挑水,做飯親自乾的是什麼生活。謝道情的祖父謝深為總理,誰幫年輕的皇後太後,楊太後非常感謝母親的立場。宋理宗的寶座,部長談判女王的宮殿,太後召明陽,從謝諸女選擇的。謝沉撫家裡只有謝道清的女人,謝的道情當選宮。在1227年9月謝道情到封為貴妃,12月冊封為皇後。 1259年來,元兵南下,宋理宗無奈,想放棄臨安(今杭州)遷都平江,浙江慶元(寧波)。謝道情認為這將動搖人們對美元不利勸阻衛理公會,以消除遷都的想法。
衛理公會死者的死因,1264年,度:趙琦寶座尊重蟹島綠色生態度假村清傾國傾城。在1274年7月,嚴重的情況下,死者應公開喬玄登基,太皇太後太後尊重謝。當謝太後年老多病,皇帝年輕,大臣反復問她垂簾聽政。為了感謝王母娘娘才同意最後的手段。萬士兵屢犯的南宋,戰爭往往花費了很多。然而,元軍大兵壓境,一次又一次地打敗南宋,上下法院的人亂,部長和更多的官方立場離開。謝太後到叮嚀部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些話仍然不能正常工作。謝太後袁軍會議,袁軍不同意。在1276年,元兵Tunzha錢塘江,南宋朝廷的失敗。謝太後疾病持久杭州,8月謝太後陪同大多降銜壽春郡夫人,7年後,74歲的死者的死因。張士
明朝皇帝廢品廢料後張,明朝皇帝皇後太康張秦,女兒,在1537年當選宮,開始順公主的稱號。在1538年,女王的崩潰,順王妃冊立為皇後。當時,世宗大王是敏銳的古禮,皇後率嬪妃親自養蠶市北郊的一天,在皇宮出席「女訓帶領的第六家女僕。的第一個月,1544年,張皇後不浪費的情況下,以移動到其他宮殿。1546女王去世後,葬禮儀式仍然是女王的儀式。
一起學習,我和你度過一個快樂
Ⅷ 老子是什麼地方的人
老子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苦縣,古縣名,史學界普遍版認為在今河南省鹿邑縣)權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胡適曾推測老子生於周靈王初年,當公元前570年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8)周口惠青擴展閱讀:
關於的老子出生地有多種說法,包括河南鹿邑說、安徽渦陽說。
1、《史記·正義》明確說苦縣與「彭城相近」,同時引《括地誌》雲:「苦縣在亳州谷陽縣界,廟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縣也。」亳州谷陽縣在哪裡,在鹿邑嗎,谷陽必與谷水有關,鹿邑沒有谷水,谷水入渦處在今渦陽。
2、河南鹿邑說,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這種說法在一九九零年之前爭議並不多。直到一九九零年之後安徽對老子是哪裡人提出異議以後,關於老子到底是哪裡人才有了爭議。
Ⅸ 周口到張家界自駕游
周口到張家界自駕游
周口到張家界自駕游路線:周口---漯河---平頂山--南陽---襄樊---荊門---荊州---澧縣---慈利---張家界市區下高速----全程共862.1公里,9小時7分鍾 , 收費435元。或者:駐馬店--湖北天門-----潛江市--荊州市區--------沙市區----公安縣----澧縣----石門----慈利----張家界市區下高速
張家界自助旅遊俱樂部
大家好!我是張家界自助導游稻家樂,從事自助導游十多年,在自助導遊行業中有著一定的口碑,經過多年努力, 帶領稻草人俱樂部在廣大自助游朋友的精心呵護下,猶如蹣跚學步的嬰兒在茁壯成長,發展至今已有導游成員40餘人。本人以價格實惠,服務周全、您的到來就是對我們的支持、您的滿意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功為宗旨,一直受到天下驢友的好評,成為廣大張家界自助旅遊愛好者的理想居所。
張家界核心景區:
核心景區面積達264平方公里,景區內三千座石峰撥地而起,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可謂融峰、林、洞、湖、瀑於一身,集奇、秀、幽、野、險於一體,「五步一個景,十步一重天」,被中外遊人譽為「天下第一奇山」,「中國山水畫的原本」。如果全部遊玩,大概需要六到七天的時間,把精華景點走一遍,一般也需要三天。核心景區內岔路口非常多,很多漂亮的景點比較偏僻,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遊人往往無法正確的估計時間,繞路、走往返、冤枉路是很多純粹的自助旅遊者所經常碰到的事情。雖然是自助旅遊,但是在核心景區內遊玩找個信譽度好的自助導游幫助,帶路,講解和安排行程和時間還是很有必要的。為方便驢友們快樂的在張家界和鳳凰遊玩,深度的了解張家界。我根據網上搜集的資料和多年積累的自助游向導經驗,綜合成以下攻略,特此獻上!以下攻略希望能給廣大驢友帶來幫助!
張家界推薦理由:以混合動力巴士和電瓶車用於景區交通,野生動植物與遊客和諧相處。
熱門影片《阿凡達》中原生態的哈利路亞山想必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吧,它的拍攝原型就是張家界的袁家界景區內的乾坤柱,目前它已成為了張家界中人氣最旺的景點。張家界由於核心景區禁止機動車進入,改以混合動力巴士和電瓶車代替,景區的空氣十分清新,金鞭溪峽谷中野生獼猴出沒,與遊客和平相處,怡然自得。
D2早餐後坐車7分鍾到達』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袁家界(包含天下第一橋,迷魂台,情人谷,乾坤柱,神龜問天等).下午坐車15分鍾遊玩張家界至今尚未開發的景區老屋場(含空中田園,神兵聚會,百龍天梯全景,大觀台,天子峰). 住「到家咯客棧」的遊人都說:「袁家界就像自然風光片,步步都是景」。游覽袁家界沿後花園--迷魂台--情人谷--一直到天下第一橋全長1點7公里全是漂亮的風景,不過我先可得提醒你:不要看到漂亮的風景就像看到漂亮的美媚一樣太過放縱而忘了自我哦!因為袁家界游覽線全都在懸崖峭壁的邊邊上,下邊是三四百米深的峽谷,只要你稍不留神一腳蹭空,那我只能遺憾的告訴你,你將會透過藍天,在眾人的注目和尖叫聲中輕飄飄的滑向袁家界下的沙刀溝,最終融化在張家界的大山裡!老屋場的風光可以說迷人的不得了,也是遊人去的最少的地方。想知道世代居住在袁家界和天子山的土家人在高山是怎麼生活的嗎?那就去空中田園吧,空中田園的詩情畫意在張家界是出了名的,那裡生長著幾十戶世代盤踞於此的土家人,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再望前走就到了百龍電梯的對面,在這里才是神兵聚會正宗的觀景台,48座雄偉壯觀的山峰威風凜凜的排列在你的眼前,忽悠之間,你會懷疑自己就是那位曾經帶領土家兒女和明朝對抗三年的向王天子。
D3轉眼到了第三天了,也就是在張家界景區的最後一天了,早點起床,趕快去欣賞下楊家界的絕世美景,一步登天和空中走廊吧,這兩個地方在張家界的景色中如果說排第二的話,那絕對沒有其他的景點敢說排第一,來到張家界不看這里,真的是白來了. 天子山風景區,記得在有個地方一定得下車去看看,那就是極具神秘色彩的神堂灣了,明朝初這一帶的土家族起義領袖向大坤失敗後就是在這地方跳崖自盡的,自那以後這里就再也沒有敢下去了,每當在下雨的時候,下面可聽到人喊馬嘶的聲音,人家都說是向王天子陰魂不散,在谷底操練兵馬以圖東山再起。關於神堂灣的其他很多傳說當地人都知道,遊客網俱樂部派的導游肯定會繪聲繪色的描述的。在離神堂灣不遠處還有一有名的點將台,下面的幾十座山峰岩虎虎生風,猶如一個個整裝待發的將兵們。游完這兩個景點以後就可以去游覽「峰林之王」--天子山景區賀龍公園,御筆峰,仙女獻花等和索溪峪的十里畫廊。然後從武陵源門票站送站。
Ⅹ 求河南周口到神農架自駕游路線和旅遊攻略,
這是宜昌散客班車的行程
班車價格是460元/人
D1、早7:30宜昌市內接團,乘車赴神農架,沿途欣賞曉峰風光、香溪河風光,游覽【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神農頂景區,徒步穿越金猴嶺原始森林,風景埡觀石林雲海,乘車返木魚鎮。 宿:木魚
D2、早餐後游覽【神農祭壇】:整個景區內青山環抱,美麗而幽靜。景區分為主體祭祀區、古老植物園、千年古杉三大部分,其主體建築是神農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像高21米,寬35米。雕像立於蒼翠群山之間,以大地為身驅,雙目微閉,似在思索宇宙奧秘。祭祀區內,踩在腳下的是代表天和地的圓形和方形圖案,在代表地的方形圖案中,五色石分別為五行學說中的金、木、水、火、土。回程途中游覽【神龍洞】,觀賞喀斯特地貌溶洞,蒼勁挺拔的冷杉、風度翩翩的珙桐,還有孔雀、黑熊、大鯢以及獼猴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乘車赴宜昌,途經曉峰風景區,下午6點左右,結束愉快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