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風俗來歷
『壹』 濟源風俗節會的傳統節日
·春 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望夏節
·中秋節·冬至節 ·臘八節·祭 灶 ·除 夕
『貳』 濟源的命名來歷
翻開《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第595頁就寫著:「濟水,古水名,發源於今河南,流經山東入渤海。現在黃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來濟水的河道。今河南濟源,山東濟南、濟寧、濟陽,都從濟水得名。」濟源就因是濟水的發源地而得名。可見,濟水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
在古代,濟水地位非常煊赫。《爾雅》中提到的四瀆: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就是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河流,「濟」指的就是濟水。古皇帝祭祀名山大川,即指五嶽和四瀆。唐代以大淮為東瀆,大江為南瀆,大河為西瀆,大濟為北瀆。今在濟源市城北的濟瀆廟,就坐落於濟水東源上,是為祭祀濟瀆神「清源王」而建築的,佔地120餘畝,建設規模宏偉,它不僅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建築群之一,而且是現今四瀆中惟一保存較好的祭祀廟宇。正如唐李頎《與諸公游濟瀆泛舟》所說:「濟水出王屋,其源來不窮」,「皇帝崇祀典,詔書示三公」。這對研究古代歷史、文化、建築等,都具有很高的價值。濟源市境內現存有規模龐大的古建築——濟瀆廟
《春秋列國形勢》一圖中,有一條發源於河南,穿越山東而入渤海,與黃河大致平行的一條河流,圖中標為「濟水」。但隨著時間的飛逝,黃河多次改道,濟水下遊河道被黃河所佔,今天,人們對濟水知之甚少,幾乎被淡忘了。其實,濟水在歷史上曾顯赫一時,直至今日,它的歷史痕跡依存。
《舊唐書》卷二十四《志第四·禮節四》
五嶽、四鎮、四海、四瀆,年別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東岳岱山,祭於只州;東鎮沂山,祭於沂州;東海,於萊州;東瀆大淮,於唐州。南嶽衡山,於衡州;南鎮會稽,於越州;南部海域,於廣州;南瀆大江,於益州。中嶽嵩山,於洛州。華山華山,於華州;西鎮吳山,於隴州;西海、西瀆大河,於同州。北嶽恆山,於定州;北鎮醫無閭山,於營州;北海、北瀆大濟,於洛州。其牲皆用太牢,籩、豆各四。祀官以當界都督刺史充。
『叄』 濟源這個名字是怎麼由來的
翻開《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第頁就寫著:「濟水,古水名,發源於今河南,流經山東入渤海。現在黃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來濟水的河道。今河南濟源,山東濟南、濟寧、濟陽,都從濟水得名。」濟源就因是濟水的發源地而得名。可見,濟水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
在古代,濟水地位非常煊赫。《爾雅》中提到的四瀆: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就是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河流,「濟」指的就是濟水。古皇帝祭祀名山大川,即指五嶽和四瀆。唐代以大淮為東瀆,大江為南瀆,大河為西瀆,大濟為北瀆。今在濟源市城北的濟瀆廟,就坐落於濟水東源上,是為祭祀濟瀆神「清源王」而建築的,佔地120餘畝,建設規模宏偉,它不僅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建築群之一,而且是現今四瀆中惟一保存較好的祭祀廟宇。正如唐李頎《與諸公游濟瀆泛舟》所說:「濟水出王屋,其源來不窮」,「皇帝崇祀典,詔書示三公」。這對研究古代歷史、文化、建築等,都具有很高的價值。濟源市境內現存有規模龐大的古建築——濟瀆廟
《春秋列國形勢》一圖中,有一條發源於河南,穿越山東而入渤海,與黃河大致平行的一條河流,圖中標為「濟水」。但隨著時間的飛逝,黃河多次改道,濟水下遊河道被黃河所佔,今天,人們對濟水知之甚少,幾乎被淡忘了。其實,濟水在歷史上曾顯赫一時,直至今日,它的歷史痕跡依存。
《舊唐書》卷二十四《志第四·禮節四》
五嶽、四鎮、四海、四瀆,年別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東岳岱山,祭於只州;東鎮沂山,祭於沂州;東海,於萊州;東瀆大淮,於唐州。南嶽衡山,於衡州;南鎮會稽,於越州;南部海域,於廣州;南瀆大江,於益州。中嶽嵩山,於洛州。華山華山,於華州;西鎮吳山,於隴州;西海、西瀆大河,於同州。北嶽恆山,於定州;北鎮醫無閭山,於營州;北海、北瀆大濟,於洛州。其牲皆用太牢,籩、豆各四。祀官以當界都督刺史充。
『肆』 濟源市的由來
【愚公故里 濟水之源】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時濟水與黃河、淮河、長江並版稱「權四瀆」。從最新考古發現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末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類就已在此繁衍、生息。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原」,戰國至兩漢時期「軹邑」以富庶聞名天下。隋開皇16年(公元596年)設縣,1988年撤縣建市,原屬新鄉地區,後劃歸焦作,1997年實行省直管體制(副地級城市),2003年,被列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個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為河南省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之一。是河南省18個省轄市之一。
『伍』 濟源或沁陽有什麼風俗文化
濟源民間節日風俗 (2006-11-07)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為漢族人傳統節日,屆時,人們「五更」起床,更換新衣,燃放鞭炮,歡度節日。舊時,各家各戶起床後首先是安神祭祖,然後晚輩給長輩扣頭作揖,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早飯(吃鉸子)後, 同族之間互相「拜年」。新中國建立後,此俗多廢。初二起,人們開始走親戚, 以血緣遠近為序,直到親戚走完為止。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又稱「花燈節」。屆時家家吃元宵(湯圓)、「鬧花燈」。改革開放以來,文化部門年年組織「燈展」或舉辦民間文藝會演,非常熱鬧。 清明節: 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節前,各家均到自家墳地祭祀祖宗(俗稱上墳)。新中國成立後,每逢此節,·機關幹部、廠礦職工、學生及各界人士都要有組織地到烈士陵園為烈士掃墓獻花。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傳為紀念屈原日。屆時各家吃油食和棕子,用雄黃酒給小孩子抹鼻孔、耳眼、以防害蟲侵入。舊時婦女、兒童多於此日佩帶香囊。現在,此俗多廢。節前,娘瞧閨女, 至今尚然。 望夏節:農歷六月初六。屆時閨女瞧娘。舊時新婚夫婦帶長葫(諧音「長久粘糊」)。以圖夫妻恩愛長久。現在,此俗猶存,但帶長葫已很少見,多帶瓜果和新鮮蔬菜等。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屆時全家團圓, 夜間賞月共食月餅、水果。節日前,娘瞧閨女,給閨女送月餅。 冬至節: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日。屆時全家吃水餃。俗稱「冬至吃頓扁(扁食,即水餃),不凍腳不凍臉。」至今尚然。 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 家家戶戶吃臘八粥,主要有各種豆類雜糧熬製成粥,此俗尚存。 祭灶:農歷臘月二十三日。為灶王爺上天日。舊時家家烙祭灶餅,祭祀灶王爺,期望他「上天言好事, 回宮降吉祥」。現在襲此俗者漸少。至今人們屆時烙餅自食,灶王神位少見。 除夕:農歷年末最後一天。舊時除夕夜,家家戶戶要「迎神」,「祭祖」。為孩子預備第二天穿戴,直至子夜不眠,謂之「熬百歲」。現時,除夕迎神的習俗漸少。改革開放以來每逢除夕夜,多數人都在收聽、收看電台、電視台的春節文藝晚會節目。 濟源回民一年中重大節日活動有三: 一是開齋節,又稱肉孜節。即在封齋一個月後,為慶祝齋功勝利完成,教眾都要沐浴、美餐、盛裝,到清真寺參力口會禮等慶祝活動。時間是伊斯蘭教歷10月1日。 二是古爾邦節,又稱宰生節。時間是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 三是聖紀。紀念穆罕默德誕辰。時間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 其它節日和紀念日還有:(以下節日時間均指伊斯蘭教時間)1月10日的阿舒拉日;7月27日的登宵夜;8月15日的拜拉提夜;9月27日的蓋德爾夜;6月15日的法圖麥節。 新中國成立後, 濟源人歡慶的重要節日有: 元旦(又稱陽歷節),「五一國際勞動節」、「七一」中國共產黨誕生日, 「八一」建軍節、「九十」教師節等。慶祝形式,全國相同。河南沁陽市介紹 字型大小: 小 中 大 | 列印 發布: 2009-2-26 18:07 作者: 陽文 來源: 本站原創 查看: 8次 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河南沁陽市,列入國家級重點項目--大型電視文獻片中國《千年古縣》節目。
沁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黃河,西鄰能源大省山西。面積623.5平方公里,轄3鄉6鎮4個辦事處329個行政村,人口47.7萬。
沁陽是一座蓬勃發展的新型工業城
沁陽是一座蓬勃發展的新型工業城。境內有鋁、鐵、鋁釩土等20多種礦產資源,屬河南省礦藏密集地帶之一;有沁河、丹河等5條河流和兩座中型水庫,是華北地區難得的富水區;有30餘平方公里山前荒坡地,適宜擺放大型工業項目,已建成焦作市級工業集聚區——沁北工業區。沁陽是晉煤外運咽喉要道和重要煤炭集散地,緊臨國家沁北電廠和小浪底工程,富足的資源和能源為工業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已形成鋁電、造紙機械、玻璃鋼、化工、電動車等五大產業,是全國造紙機械之鄉、玻璃鋼之鄉和豫西北重要的鋁工業基地。2006年,規模以上企業達154家,實現增加值52億元,工業佔全市GDP比重達到64%。
沁陽是一座獨具魅力的文化旅遊城 沁陽是一座獨具魅力的文化旅遊城。沁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古跡眾多。夏為覃懷首邑,漢設野王縣,隋改河內縣,明清為懷慶府所在地,是全國首批「千年古縣」、全國文化先進市和全省歷史文化名城,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元代科學家許衡、明代科學藝術巨星朱載?、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的故鄉。沁陽有天寧寺三聖塔、清真北大寺、朱載?墓等國保單位3處,有嗩吶、懷梆等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個。境內神農山景區集龍脊長城、神農古跡、白松雅韻、獼猴憨態等為一體,是「北方山水」的經典代表,被評為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國家4A級旅遊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沁陽先後榮獲「中國縣級城市旅遊競爭力20強」、「中國文化旅遊大縣」、「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中國(中原)最具品牌價值景區」、「全省十大文化強縣」等稱號。去年以來,按照「以人為本、以文為魂、以綠為主」的城建工作思路,擴大城區、開發新區、改造老區、美化全區,城市投入達17億元,新增綠地面積197畝,城鎮化率達到44.6%。沁陽是一座與時俱進的開放城市 沁陽是一座與時俱進的開放城市。沁陽地處亞歐大陸橋「鄭洛焦」的金三角帶,境內有太澳、濟焦新兩條高速公路,洛常、新濟兩條省道,焦枝、侯月兩條鐵路穿境而過。沁陽是河南省重點城鎮化試點市、對外開放重點縣(市)和35個擴權縣(市)之一,享有比照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多項優惠政策。近年來,沁陽深入開展「效能革命」,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為河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河南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十佳縣市,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先後吸引中國昊華、河南神火、山西晉煤等500強企業在沁投資興業。
『陸』 濟源有哪些風俗、現代名人、土特產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為漢族人傳統節日,屆時,人們「五更」起床,更換新衣,燃放鞭炮,歡度節日。舊時,各家各戶起床後首先是安神祭祖,然後晚輩給長輩扣頭作揖,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早飯(吃鉸子)後, 同族之間互相「拜年」。新中國建立後,此俗多廢。初二起,人們開始走親戚, 以血緣遠近為序,直到親戚走完為止。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又稱「花燈節」。屆時家家吃元宵(湯圓)、「鬧花燈」。改革開放以來,文化部門年年組織「燈展」或舉辦民間文藝會演,非常熱鬧。
清明節: 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節前,各家均到自家墳地祭祀祖宗(俗稱上墳)。新中國成立後,每逢此節,·機關幹部、廠礦職工、學生及各界人士都要有組織地到烈士陵園為烈士掃墓獻花。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傳為紀念屈原日。屆時各家吃油食和棕子,用雄黃酒給小孩子抹鼻孔、耳眼、以防害蟲侵入。舊時婦女、兒童多於此日佩帶香囊。現在,此俗多廢。節前,娘瞧閨女, 至今尚然。
望夏節:農歷六月初六。屆時閨女瞧娘。舊時新婚夫婦帶長葫(諧音「長久粘糊」)。以圖夫妻恩愛長久。現在,此俗猶存,但帶長葫已很少見,多帶瓜果和新鮮蔬菜等。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屆時全家團圓, 夜間賞月共食月餅、水果。節日前,娘瞧閨女,給閨女送月餅。
冬至節: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日。屆時全家吃水餃。俗稱「冬至吃頓扁(扁食,即水餃),不凍腳不凍臉。」至今尚然。
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 家家戶戶吃臘八粥,主要有各種豆類雜糧熬製成粥,此俗尚存。
祭灶:農歷臘月二十三日。為灶王爺上天日。舊時家家烙祭灶餅,祭祀灶王爺,期望他「上天言好事, 回宮降吉祥」。現在襲此俗者漸少。至今人們屆時烙餅自食,灶王神位少見。
除夕:農歷年末最後一天。舊時除夕夜,家家戶戶要「迎神」,「祭祖」。為孩子預備第二天穿戴,直至子夜不眠,謂之「熬百歲」。現時,除夕迎神的習俗漸少。改革開放以來每逢除夕夜,多數人都在收聽、收看電台、電視台的春節文藝晚會節目。
風俗↑
土特產
雞蛋不翻兒在製作過程中不需反煎,故因此得名,雞蛋不翻兒系濟源民間風味小吃,歷史悠久、製作考究,風味獨特,再加上濃郁的地方風情,獨特的地方文化,雞蛋不翻兒已深受大眾喜愛。雞蛋不翻兒選用優質大米、小米,將米打製成漿,然後發酵,加入各種特製調料,攪拌均勻,後用容器盛適量,放於特製鍋中煎烤,不需反煎, 只需一分鍾即可出鍋;再將雞蛋打碎拌勻,倒於鍋中煎烤, 不需反煎,將事先做好的不翻兒置於煎成的雞蛋上面,蓋上鍋蓋,燜半分鍾,這樣香噴噴的雞蛋不翻兒就呈現在你眼前。此風味小吃外型美觀,色澤鮮亮,潔白如玉,燦黃如金,為美食之佳品。
名人
高敬安 男,1946年5月生,河南省濟源人。副廳長、高級法官。1996年畢業於北京政法學院法律系。歷任孟州市法院院長、河南省高級法院副廳長、幹校副校長等職。連續十六年評為先進工作者,記二等獎、三等功各一次。晚年情鍾丹青,獲1998年全國中老年書畫一等獎,1998年新加坡獅杯書畫特等獎,入選全國三屆山水畫展、全國二屆花鳥畫展及中國畫三百家。還入選全國慶祝國慶50周年迎澳門回歸書畫展、紀念孔子誕生2559年書畫展。入編全國三屆山水畫集、二屆花鳥畫集、中國畫在百家及中南海畫集、中日現代書畫通鑒`等大型畫集十餘冊。已由香港、新加坡、台灣清華大學等美術團體輸入電腦聯網。出版有山水畫年歷和水墨藝術畫集。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河南畫報等媒介多有報導。系當代著名的法官畫家。作品《王屋情深》入選2004年首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精品展。
『柒』 濟源名稱的由來
濟水,古水名,發源於今河南,流經山東入渤海。現在黃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來濟水的河道。今河南濟源,山東濟南、濟寧、濟陽,都從濟水得名。」
【濟源就因是濟水的發源地而得名。】
『捌』 濟源這個名字是怎麼由來的呢
【愚公故里 濟水之源復】濟制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時濟水與黃河、淮河、長江並稱「四瀆」。從最新考古發現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末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類就已在此繁衍、生息。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原」,戰國至兩漢時期「軹邑」以富庶聞名天下。隋開皇16年(公元596年)設縣,1988年撤縣建市,原屬新鄉地區,後劃歸焦作,1997年實行省直管體制(副地級城市),2003年,被列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個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為河南省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之一。是河南省18個省轄市之一。
『玖』 濟源訂婚風俗文化
濟源的訂婚是簡單的,這些應該有雙方父母出面談比較好,具體是哪個村的才好知道具體的,好嗎?
『拾』 濟源風俗節會的傳統廟會
舊中國, 濟源較大的村鎮多有廟會, 皆以求神拜佛或謁仰紀念為起因,隨之出現商貿活動。廟會起始年代無考。新中國成立後,傳統廟會多被保留下來,但多不再舉行祭神活動, 只是通過起會形式,進行商業貿易活動。不少廟會還有電影、戲劇助興, 以吸引群眾參與。
改革開放以來,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各地舊有廟會全都得到恢復,而一些原來沒有廟會的較大村鎮也新起集會。其中規模最大的有武山(現思禮)清明會和廟街小滿會。清明會以木料、牲畜交易為主,也有一些群眾到萬羊山古廟中燒香祈禱; 廟街小滿會以夏季農具交易為主,不少人到濟瀆廟中祈禱濟瀆水神,游覽大廟文物古跡。這兩會會期3—7天, 與會者有予北、晉東南等地客商,達數萬人。除國合商業組織貨源外,農民個體商戶的土特產及販運外業商品也大量上市。
近幾年來,濟源有關部門曾多次舉辦文藝筆會及書畫展覽,對活躍群眾文化生活都起了一定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