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雜技事故
1. 商丘的一些廣告公司集中在那
商丘市新星禮儀文化傳播公司成立於1998年是一家集整體策劃、創意、設計及現場操作為一體的專業化禮儀公司。公司實行專業化管理,實力雄厚。 公司主要提供:禮儀模特、花籃花束、舞台背板、桌椅租賃、名人主持、舞龍舞獅、威風鑼鼓、燈光音響、升空氣球、編織氣球、氣球放飛、祥鴿放飛、禮花禮炮、各種樂隊、攝影攝像、影視製作、布藝裝飾、卡通拱門、模型製作、綬帶彩旗、條幅幕布、氣球印刷、各種樂隊、勁歌勁舞、場景布置、婚車服務、旗袍租賃、簡易帳篷、會展服務、舞台舞美、視頻投影、音響擴音、燈光表演、同聲傳譯等。 公司主要職能: 慶典部:策劃並組織實施各類慶典活動。包括:開業慶典、廠慶校慶、開工奠基、竣工封頂、樓市開盤、遷址入住、剪綵開幕、頒獎揭牌、成立大會、產品促銷和各類綜藝演出等全套服務。 禮儀部:現有專職、兼職隊員280名,身高均在1.70以上,全部為20歲左右的青春少女,青純嫻靜,端莊秀美,統一著裝。經過專業技能培訓,並且擁有豐富的經驗,各類聯歡會盛典頒獎晚會上提供禮儀服務。與此同時,我公司還不斷向大型展會和知名企業派出廣告模特和形象小姐。 綜藝部:擁有專業主持、歌手、舞蹈演員、雜技、魔術、滑稽演員、嚴肅音樂、電聲樂隊及視頻、音頻、燈光、音響等專業設備,可為您策劃各類文藝演出、聖誕及節日晚會,也可為企業產品提供優秀的促銷方案。 會展部:自有工廠,承接展台展廳、專櫃專賣店的設計,承建裝潢。燈箱、易拉寶、展架、展板、噴繪等製作。綠植租賃等全套服務。
2. 那有大型廟會 比如有雜技表演 歌舞團 民間藝術團
商丘柘城玉皇廟會吳橋堪稱雜技之鄉
3. 河南商丘雜技演員的聯系方式誰知道
雜技演員那麼多你要哪個演員的啊????
4. 雜技中有上刀山的節目,如何用科學解釋這個現象
雜技中上刀山往往能夠引起觀者的驚呼和贊嘆,忍不住拍手叫好,又怕喝彩聲嚇到表演者而以手掩嘴,心情堪比過山車般起伏。那麼上刀山為何會如此讓人贊嘆呢,真的有人可以赤腳走在刀上而不受傷嗎,以下是上刀山的原理:
1表演者的腳底都有一層厚厚的老繭,他們經過長時間高強度的練習,腳底已經磨出了堅韌的老繭,在踩刀時,這老繭大有用處了,足繭很硬,在踩刀表演中就不容易破損,從而保護腳的其他部位不會受到傷害。
綜上所述,上刀山要膽大心細,步子要“穩、准、狠”,當表演者的腳與刀接觸發力的時候要踩穩,不能移動,才不會輕易受傷,腳上老繭越厚,越能保護腳,斜著刀山踩,不僅有利於保持平衡,而且起到了增大受力面積的作用,還能避免腳底與刀產生摩擦,降低受傷的幾率。雜技刀山的表演者往往都經過大量反復的練習,但是在表演的時候也需要細心沉穩,才能盡量保證節目的完成和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數。
5. 商丘名勝古跡具體資料
一、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是世界唯一八卦城、世界遺產標志,又稱歸德府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府治所在地。世界唯一八卦城——商丘古城(12張)建於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使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城牆周長 3.6 公里,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城內建築多為四合院建築。根據五行相生相剋之說,為防金木相剋,古城東西兩門相錯一條街,成為中國古城中的唯一。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商丘宋國故城
宋國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建國,都城在今商丘。商丘宋國故城位於今商丘古城西南隅,是周初封微子於宋國都城的遺址。宋國故城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牆長2900米,南牆長3550米,西牆長3010米,北牆長3252米,總面積10.2平方公里。
其面積約相當於今商丘古城的10倍。宋國是我國歷史上商周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宋國是春秋五霸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木蘭祠
木蘭祠景區位於商丘虞城縣營廓鎮大周庄村,距虞城縣城35公里,距京九鐵路木蘭站2.5公里。該景區興建最早的景點花木蘭祠,始建於唐於唐代,後金太和年間(1201—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營城鎮酒都監烏答撒忽刺重修大殿、獻殿各3間,並塑木蘭像。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2500貫重修擴建。大門過道兩側,各有一泥塑高大戰馬。
四、應天書院
商丘的應天書院又稱應天府書院,為北宋四大書院之首。商丘應天書院,與嵩陽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並稱為北宋時期的四大書院。應天書院為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所開辦。「 學子不遠千里而至、 」「 遠近學者皆歸之。 」 北宋政權建立後,實行開科取士。因這里人才輩出,百餘名學子科舉中第者竟多達五、六十人。宋大中祥符二年( 1009 年)、真宗帝大為嘉嘆,正式賜額為 「 應天書院 」 。范仲淹來應天書院求學、後娶妻生子,在商丘落戶,並擔任應天書院掌學主教。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 年),應天書院改為府學,官府撥田十頃,充作學校經費。慶歷三年( 1043 年)改為南京國子監。與東京開封和西京洛陽國子監同為當時的最高學府。 商丘應天書院
宋真宗時,因追念太祖自立為帝,應天順時,將宋太祖趙匡胤發跡之處宋州(今商丘)於1006年改為應天府,1014年又升為南京,處陪都地位。大中祥符二年,州人曹誠願以學舍入官,並請戚舜賓主持。l009年,應天府知府把這一請求上報朝廷,宋真宗大為贊賞,立即批准,並使端明殿學士盛度著文評記其事,前參政事陳堯佐題寫匾額,正式賜額為「應天府書院」。宋仁宗時,又於l043年將應天書院這一府學改為南京國子監,使之成為北宋的最高學府之一,相當於現在的社會科學院。 後該書院在曹誠等人尤其是應天知府、著名文學家晏殊的支持下,得以大的擴展。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師在此任教,更是人才輩出,顯盛一時,後人還立有《範文正公講院碑記》以茲紀念。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芒碭山
商丘永城市芒碭山歷史悠久,文物薈萃。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西漢梁孝王漢墓群,斬山作廓,穿石為藏,結構復雜,氣勢恢宏,宛如龐大的地下宮殿。其中梁孝王王後墓長210米,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石室陵墓。漢墓中出土的壁畫、金縷玉衣、鎏金車馬器、騎兵桶、精美玉器等眾多文物,實屬稀世珍品,藝術瑰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富有神奇色彩的漢高祖斬蛇起義紀念碑,夜間光照顯現劉邦高大威武幻影,堪稱天下奇觀。西漢梁孝王漢墓群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三百里古梁園,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最大的、最美的皇家園林。西漢時期的梁國處豐腴之地,富可敵國。梁孝王功高比主,倍受寵愛。因此,大興土木,建造園林,所建園林稱為梁園,也叫東園、兔園、雪苑,梁孝王在這里結朋交友,騎射狩獵,望月撫琴,飲酒賦詩。當時,不僅梁孝王的座上賓,著名文人鄒枚、司馬等常來游園,同時這個皇家園林也對平民開放,曾呈現出燕趙美女蜂擁而至,車轂相碰,摩肩接踵,遊人如織的盛況。至今還有「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的感慨。
七、火神台,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台的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台,還早22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觀星台。火神台形如墓,高35米,火神台台上建有閼伯廟,大殿、拜廳、鍾鼓樓等俱全。台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
6. 商丘名勝古跡有哪些
商丘古城又稱歸德府城,即明、清時期河南省商丘縣城。建於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建於明正德六年( 1511 年 )。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使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古城南門外東側,便是著名的河南應天書院,它與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並稱北宋四大書院。
火神台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 每年春節,商丘最熱鬧的地方數火神台廟會,老商丘人稱「台會」,火神台即閼伯台,又稱火星台,台高11.30米,周長300米,為夯土堆積而成。中國社科院、國家文物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等單位的30多位專家確認,此處是我國最早的觀星台遺址。現有一組完整的古建築,有大殿、拜殿、東西配殿和鍾鼓樓。傳說農歷正月初七是閼伯的生日,屆時,豫、魯、蘇、皖交界處群眾紛紛朝台,形成規模盛大的古廟會,延續一月有餘。 火神台正對著是一座戲樓,古已有之,近年又重新修建。火神台前看大戲也是當地重要的民俗。豫劇不僅老年人愛聽愛看,年輕人甚至娃娃也不例外。娃娃們也許聽不懂看不明白,但他們同樣喜歡這分熱鬧。 廟會時間「華商文化廣場」每天上午各有演出,以雜技為主,包括高車踢碗、大型輕氣功表演、硬氣功表演等。花戲樓前每天上午、下午也有演出,主要以魔術表演為主。「火文化廣場」有吳橋雜技團、飛車團、訓獸團、兒童游樂設施等。廟會期間,還有商丘各特色小吃,傳統名吃、商丘土特產等布置名吃一條街,同時規劃布置的還有旅遊紀念品一條街、攝影畫像一條街等。
芒碭山歷史悠久,文物薈萃。孔夫子避雨處、夫子廟、陳勝墓、張飛寨、漢高祖斬蛇碑等不勝枚舉。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西漢梁國陵墓群,斬山作廓,穿石為藏,結構復雜,氣勢恢宏,宛如龐大的地下宮殿,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其中梁孝王王後墓長2l0米,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石室陵墓。漢墓中出土的壁畫、金縷玉衣、鎏金車馬器、騎兵桶、精美玉器等眾多文物,實屬稀世珍品,藝術瑰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富有神奇色彩的漢高祖斬蛇起義紀念碑,夜間光照顯現劉邦高大威武幻影,堪稱天下奇觀。目前,芒碭山文物旅遊區建設初具規模,永城人民簞食壺漿以待賓朋,熱誠歡迎國內外遊客 到此觀光,共沐古代文化之露潤,飽覽旅遊景區之名勝。
以上三個景點是商丘最著名的,其他的還有,商丘古城,名符其實的!
7. 我是河南商丘的,家鄉的風俗300字
商丘歷史悠久,民風古樸。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代文化在此都有豐厚的積淀,有許多在別處看不到的文化現象,在商丘還有保留,並形成一種商丘所獨有的、獨特的 " 本土文化 " 。
進入新世紀了,人的生產方式每天都在改變,生活方式每天都在改變,人們的觀念形態每天也都在改變,但總有一些是一時難以改變的和變不了的,並由這些顯示著人自己與歷史的關系,與自己腳下這塊土地的關系。 公元前 7--8 世紀,周朝宋國(商丘)作《商頌》,以祭祀成湯,其悲涼的曲調延綿至今。東周列國時,宋國人在蓋房打夯時扯起嗓門唱出的《杵歌》(即夯歌),至今仍在商丘流傳,古聲古韻,至今仍餘音饒梁 ......
作為 「 本土文化 」 的重要體現,商丘的廟會文化、戲曲文化、民間舞蹈、民間工藝、飲食文化超越時空,仍然顯示著誘人的魅力。
廟會文化由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發展而來,其內容表達了人們對自然、圖騰、祖先等的崇拜或紀念並成為社會文化的一種方式和組成部分。
火神台廟會是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簡稱 " 台會 " ,老百姓又稱其為 " 朝台 " 。它是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火神)的祭祀演變成盛大的廟會,距今已延續四千多年的時間。每年農歷正月初四至初八,許多參加祭祀和廟會的人們,為閼伯添土圓墳並以敲打木棒、石塊,吟誦悼念之詞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閼伯。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台的人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盛,至唐代已發展成相當隆重的廟會。據考證,火神台廟會至清代乾隆年間最為盛大。朝台本來從正月初四開始,但路途較遠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為表達對火神的虔誠與敬意,從頭年的臘月便往這兒趕,春節未到,火神台附近方圓幾里的村莊上已住滿外地的香客。香客們如此虔誠,皆因對火神的崇拜,認為朝拜後,火神會在今後一年裡保佑全家平安。台會設有總會,各地設有分會,朝台時由分會會首到總會先行報到,然後由總會安排朝拜時間,按次序進行朝拜。各分會朝拜時,僅隨朝台進香隊伍奏樂的嗩吶吹奏者就有百餘人。各地的香客朝台各有程式,五彩紛呈,是一種各地民俗大展示,內容豐富多彩,觀者人山人海。香客遊人熙熙攘攘,算卦看相者不計其數,每天到會人數達十多萬人。台會上,各地的地方戲、曲藝、雜技、魔術及高蹺、鬼會、竹馬、旱船、肘歌、花棍、獨桿轎、拉秦檜、武術、龍燈等等各種民間藝術的表演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各路能工巧匠製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槍、花劍、花刀、泥狗、泥雞、面人、糖人、花燈籠、琉璃蹦蹦、泥響兒、竹響兒等等,琳琅滿目,品種繁多,製作精巧,造型美觀,色彩鮮艷,盡顯民間藝術水平,令人嘆為觀止,其叫賣聲也是各色腔調,此聲蓋過彼聲。朝台的人們大多要買上一兩件給孩子作為過年喜慶之物,讓其盡興玩耍,以增添喜慶和吉利氣氛。廟會之上還有人另闢場地斗雞、斗狗、斗羊、鬥蟋蟀,或進行賽牛和逮豬比賽,非常熱鬧有趣。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當地百姓晚上表演的 " 火龍舞 " (亦名滾龍)。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火是火神功績的體現,火龍與青龍相對起舞,二龍戲珠,百般花樣渲染出吉祥如意的氣氛。朝台的各種儀式為商丘獨有,與別處不同。
在商丘,除火神台會以外,還有 「 白雲寺廟會 」 、 「 芒碭山廟會 」 、 「 玉皇廟會 」 , 「 伊尹墓廟會 」 和 「 木蘭廟會 」 等。
商丘的戲曲文化也是十分獨特的。在商丘戲曲文化方面占統治地位的是豫劇,如果在商丘城鎮的大街小巷行走,不管走到哪裡,在耳邊回響的始終是那大腔大調的河南梆子腔。商丘人聽起河南梆子來,是那樣的如醉如痴、物我兩忘。所以,有人說,河南梆子就像 「 海洛因 」 一樣,已融化在了商丘人的血液中。很難想像:如果沒有了河南梆子,商丘人的日子會怎麼過。
早在北宋時期,城南五里的汴河邊便出現了河市樂和 " 撂地 " 演出的藝人。宋元佑六年( 1091 年),此地重建了大型演出場所 「 照碧堂 」 ,日夜都有戲曲演出。
清乾隆年間,梆子戲傳入商丘。由於受民風民俗、語言及鄉土藝術的影響,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 " 河南東路梆子 "—— 豫劇豫東調。豫劇豫東調曲調高亢、激越。女聲唱腔明快、花俏,男聲唱腔粗獷、大氣、豪放,集中體現了商丘人坦盪、直率的性格。除豫劇外,在商丘這快土地上廣泛流行並大行其道的還有二夾弦、曲劇、四平調曲子戲、大油梆、落子戲、評詞、琴書、墜子、大鼓、大鐃、武老二、京韻大鼓等。
四平調是在商丘誕生、商丘所獨有也只有在商丘才能聽到的地方戲,是文化和戲曲 「 特產 」 。四平調根據花鼓男女藝人多用本嗓演唱,曲調四平八穩的特點及花鼓中原有的 " 平板調式 " ,借四平八穩之意,依 " 平調 " 之稱,各取一字定名為 " 四平調 " ,其代表作有《小包公》和《陳三兩爬堂》等。
商丘的民間舞蹈。目前仍在商丘民間流傳的一些民間舞蹈,實際上是由遠古時期部落聚會、祭祀儀式沿襲下來的一些 「 肢體語言 」 。如今這些民間舞蹈已不僅僅是人們的娛樂形式而更具有 「 文化活化石 」 的價值。讓人驚嘆的是,四、五千年前這些舞蹈被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來並發揮過它們的作用;四、五千年後,這些民間舞蹈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並仍在表現和豐富著今天人們的生活 —— 四、五千年的時空竟然就在那一舉手、一投足之間。
商丘從古到今沿襲下來的民間舞蹈有三十多種,如龍燈、高蹺、舞獅、旱船、竹馬、火老虎、二鬼摔跤、老背少、花鼓舞、蹦傘、頂燈、獨桿轎、頂塔、抬花轎、撲蝶舞、肘歌、串果園、鬼會、鋦缸舞、小車舞、拉驢、挑花籃、秧歌舞、霸王鞭、挑經舞、大頭和尚戲翠翠等等,極具地方色彩。高蹺、竹馬、旱船、火老虎、龍燈舞、拉驢等形體動作誇張大氣、妙趣橫生。小車舞、鋦缸舞、挑花籃等優雅風趣,有說有唱,詼諧幽默。鬼會、大頭和尚戲翠翠等寄託人們的強烈愛憎,表演中揉進不少武術和雜技藝術,多人同時作舞又各有獨特造型。挑經舞歷史傳說色彩濃郁,情節誘人。鬼會又叫 " 大班舞 " ,其中人物皆為鬼魂,思想寓意深刻,深受群眾歡迎。小車舞以活報劇的形式鞭撻丑惡,濃厚的民間情趣令人捧腹。鋦缸舞以當地民間生活為題材,有渾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讓人百看不厭。
8. 雜技演員表演意外墜亡後舞台上仍持續歡唱
7月7號,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發生一起悲劇。一名雜技演員在音樂節暖場表演時,專意外從約30米的高空跌落屬。醫護人員對他進行了心肺復甦,遺憾的是,他最終還是因搶救無效身亡。
演唱會結束後,網友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指責主辦方和"綠日樂隊"的冷漠無情。
據悉,事發地距離主舞台不到20米,有些網友質疑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大家還能享受這場音樂會。
之後,"綠日樂隊"在網站上發表聲明說,他們是在下台後才知道發生這樣的事情的。他們為此感到惋惜。
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
逝者安息!
9. 馬戲團雜技演員高空墜亡事件中,真的是「經驗足夠」而不做保護嗎
馬戲團雜技演員高空墜亡事件中,肯定不是因為“經驗足夠”而不做保護。
雜技表演雖然我們看著很賞心悅目,但是雜技表演演員面臨的心理壓力與恐懼並不是我們普查人能忍受得了的。雜技表演作為高危職業,他們雖然在台下進行了大量的練習,但是他們也不敢保證自己每一次表演都不會出錯。所以肯本不存在“經驗足夠”而不做保護的可能。
三、經驗永遠沒有安全重要雜技演員知道他們從事的是什麼工作,他也知道很多痛心疾首的安全事故。安全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其實比我們想要的要重得多。
既然如此,他們不會把自己的生命當做兒戲的。在他們眼裡安全才是最重要,經驗根本不能時時刻刻都能救他們自己。
各位大仙,對於小仙的上述觀點,您有什麼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