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尚潔
『壹』 河南有幾個飛機場
河南有五個機場,即已經通車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洛陽北郊機場和南陽蔣英機場,以及已經通車的鄭州尚潔機場和安陽北郊機場通用航空公司。
1、鄭州新鄭國際機場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空運協會:CGO;民航組織:中天公司(ZHCC),簡稱「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綽號「軒轅機場」,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它是4F級民用機場,是中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機場、國內大型航空樞紐機場、區域樞紐機場和中南機場集團成員之一。
2、洛陽北郊機場
洛陽北交機場(IATA:LYA,ICAO:ZHLY),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北郊邙山,是河南省重要的空中交通樞紐,國家一級空港,豫西重要的民用機場。
3、南陽姜營機場
南陽蔣英機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NNY,民航組織:ZHNY)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東南約10公里處,南陽市是河南省的區域中心城市。毗鄰312國道、滬陝高速和二廣高速。它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從中心城市沿著城市的河邊路到達南陽姜營機場大約需要15分鍾。
4、鄭州上街機場
鄭州上街機場位於鄭州西面的上街區。建於1958年,是鄭州第二大機場和4C級機場。通航的波音737-700系列和空客A320系列主要位於通用航空機場。
5、安陽北郊機場
安陽北郊機場位於中國安陽市安陽航空運動學校,隸屬安陽航空運動學校,目前沒有航班。它主要用於航空學校培訓。安陽航空體育學院成立於1955年,作為中國航空體育的搖籃,是國家體育總局管轄下最大的航空俱樂部和航空體育訓練競賽中心。
『貳』 誰有何氏完整姓氏家譜提供一下!謝謝
何氏家譜
前言
我何氏根深葉茂,源遠流長。肇自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皇帝。皇帝姓公孫,名軒轅,因居於姬水,故又姓姬。所以,何姓最初實為姬姓。傳至桓叔成師,共30世。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桓叔次子萬封於韓原<今山西芮城縣西>,史稱韓萬,子爵,仕大夫,故亦稱武子萬。至萬重曾孫厥,厥因救趙氏孤兒脫險,歷史對他評價很高,正式以韓為氏,尊萬為韓姓始祖。傳至亞仲公韓信,共26世。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殺韓王安。二十九年<公元218年>,韓相國平之子張良為韓報仇,雇力士於博浪沙刺殺秦始皇未遂,始皇疑六國皇室貴族所為,派人四處偵滅,適韓王安次子允,偕夫人張氏,子隆,孫騭,曾孫信等匿居廬江郡東鄉津,以撐船為業。秦探登舟查問姓氏,韓允指「河」姓,訛韓為何得以脫險,遂一家改姓何氏,從廬江郡遷扶風郡北隱居,何姓遂由此而來。漢高祖元年<公元206年>亞仲公信復遷廬江郡治舒縣定居,復姓韓不到十年,時逢韓王姓,淮陰侯韓信被漢王劉邦懷疑謀反先後被戮,有仇家藉此生由陷害亞種公韓信,信長子堿,次子蔗為避父仇又遁跡廬江郡<今安徽>西部山區,遇呂後偵探詰問姓氏,兄弟又分別指以何姓,訛韓為何脫險。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尊允為何氏受姓始祖,正式改名何堿、何蔗、從此不復姓韓,定居廬江郡治舒<今安徽廬江縣>。傳至何全皋共30世。何全皋,長子何中立,字大體,唐大中三年<849年>生於袁州<今山西>宜春郡新喻縣大石橋何家街,後移籍洪州<今江西>豫章郡高安縣臨江鎮南京街鐵索橋。任河陽節度使,魏博左司馬。因父何全皋被軍人所害,料難襲父職,逃奔京都長安<今西安>,改授兵部司馬,繼遷河南節度使,封簡命侯。咸通中,南詔陷播州,乾符二年,夜郎復叛,何中立被封平播將軍,謹奉禧宗之命,掛大將軍印,領兵伐播。三戰皆捷。後因兵少難攻,請命益師。乾符三年,朝廷派楊端合兵助陣。播平,封中立祖為播州總管,賜以爵士,許以子孫世襲,永鎮邊疆,設總管府於播東九龍鎮<今團澤鎮九龍場>,距中立祖墓僅數里<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洪水村養馬塘>。中立祖傳至懋公共23世。
我祖懋公及堂伯祖、堂叔祖忠、思、惠<景慶子、清公孫>,恩、勤、殷、德<景富子、灝公孫>叔祖志、恕、慈<景秋子海公孫>,因楊氏謀反而停襲。楊端28世孫楊應龍於明萬曆19年<1591年>謀反,濫殺屬官、百姓,恩公於宋世臣等憤極赴京上書。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明廷命李化龍總督十五省區官兵24萬赴播圍剿,萬曆28年<公元1600年>楊應龍困於海龍囤,決戰114天,囤破應龍自焚。其時恩、思、殷三公領兵助剿,但忠公孫漢良被應龍逼而附逆被誅殺。萬曆二十九年<公元601年>明廷廢播州,分設遵義<屬四川>平越<屬貴州>兩軍民府,改土歸流,廢世襲制,將我何氏受封田土收回出售民間。恩,思,殷有功於朝,其後裔分赴各地辦差。
因上述諸因,各房天各一方。堂叔伯思、惠雁居青山,恩葬青山將軍山,殷葬青山棗園寺捕鼠穴,德移居後壩。叔祖志遷湄潭,恕遷南鄉平水裡,慈遷遵義。傳至我支"必"字輩<2003年>共17世。
我何氏從公孫軒轅皇帝<姬姓世系>傳至桓叔公成師,以姬姓共30世近千年。從桓叔子韓萬<晉韓世系韓姓始祖>傳至亞仲公韓信,以韓為姓共26世近600百年。從亞仲公韓信次子何蔗<廬江世系何姓始祖>傳至何全噑共30世近千年。從何全噑子大本公何中立<遵義世系,入播始祖>傳至何懋共23世700年。從何懋予<"邦"字>傳至今<2003年>我支「必」字輩,共16世四百年。自皇帝至今<2004年>為帝為王為後為蔗人者共125世近四千年。
我遵義何氏出自蔗公。何氏受姓雖晚於兄弟姓氏,但據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卻居全國第十七位。自始祖中立公入播以來,何氏在遵義亦屬大姓。但由於傳之久遠,又缺乏統一完整的族譜,族種相互聯系甚少。同姓之間視如路人。為緬懷祖先業績,發揚我族優良傳統,族內早萌發了重修族譜的意願。2003年清明節,何洪舉在中橋何氏將軍墳掃墓之時,倡導重修族譜,得到各地宗親的支持,實為幸事。
族譜摘錄
1、 何氏宗譜
廬江郡縣出韓王安,為秦所廢,其子孫避秦亂則轉音為「何」;原出自周武王弟叔虞之後,其音為「角」。三何競爽丕開東海,箕求四友齋芳,大展廬江學問。晉何元靜,字思澄,作游山詩見重於沈約,為侍郎御史,少與族弟水部遜散子郎,俱擅文,名諺雲:東海三何。子郎獨多。宋何長瑜,與謝靈運、荀雍、羊睿,以文章相賞,號日四友,秉性仁厚,土多歸之,往城斷獄以春秋,民化恩禮之治。漢何武,揚州刺史,秉性仁厚,好講上類,士多歸之,在任無赫赫之聲,常步九江,廣得郡守戴,不法狀聖聖慎自免,後為博士毀武於朝聖,子容為盜板擊廬江獄。武平心決之得不死矣。報服去任後,人常見其德恩思之釋。
何敞,字文高,官河南太守,郡有冤獄,以春秋至義斷之百姓陰德,廷尉天報九九子孫,白衣尚書詔賜雙雙弟兄。
漢何比干,字少卿,武帝朝廷尉,時張湯持法嚴而比干以仁恕判之,所全活者千餘人,惟汝號曰何公,忽有老嫗造門,曰:公先世陰德及公之身又治獄多平反,今天賜策以廣公後因出懷中,策九百九十枚,曰:子孫佩印符如此算。
南北朝何點,字子皙。或駕柴車或躡草履,隨意所適,必醉歸。人謂之通隱,梁帝賜以鹿皮,中召見引入華林園,詔拜常侍,點以手將帝鬢曰:乃欽臣老耶遂辭之,弟胤字子李,世稱點為大山胤,為小山慕會嵇之勝棄家而往,詔起關祿大夫遣司馬王果勸駕不應謂果。曰:卿何不表留同我隱。果曰:不聞有此例。胤曰:檀弓巷皆言物始。何必曰:例詔賜白衣尚書祿命山陰庫錢月給五萬皆固辭。
南北朝何敬容,字國禮官史部尚書,性好清潔,衣冠必麗,武帝朝常有侍臣袍服卷摺。帝恕曰:卿衣帶如繩,將何所縛。敬容希旨每以,衣常不整伏床熨之暑月背為之焦。
何昌寓,字儼望,敬容之父。獨立不辭所交皆名士為宰相,以清白稱有姓閔者乞宮自告子騫笑遙遙華謂矣,賞梅賦詩。揚州東閣之與玩甌為記零陵溪上之娛。
南北朝何遜為揚州法官,宅有梅花一株,遜常吟詠於其下,後遷洛陽,思花,再請往其任上許之抵揚州,花方盛開,遜於東閣延名士醉賞之。
何彥章謫居零陵,曰:玩甌溪上,乃作亭自為之記仙游湖側弟兄煉丹乘魚雲母溪邊女子食粉皆輕身。 何氏九仙其世代莫可嵇考兄弟九人,居仙湖側丹成各乘魚飛去世於唐。何仙姑,增城人,何泰之女也。生時紫雲繞室,住雲母溪一夕,夢神教食雲母,粉可得輕身誓不嫁,往來山嶺其行如飛,唐太後遣使召見中路,不知所之,仙姑永州產幼時遇異人與一桃,食之,遂辟彀能遁,知人吉凶。
明何瑞徵,河南人,崇禎戊辰榜眼,廣靜寡慾,文淵之卻館鼎新咳唾,成株景明之美才勝逸。
明何文淵,廣昌人,守溫州廣靜寡慾,一郡大治後,為刑部侍郎,金者卻之有館歷吏部尚書。
明何景明,字仲默,信陽人,與李崆峒等號四傑,美才勝逸咳唾成珠。
明何恩,官宣尉司使中軍,有功於朝,請入聖廟。
明何彥清,播州安撫使,安民勤政平播有功,請入聖廟。
晉何琦,字萬倫,繁昌人,好古博學,苦家無以養,出為涇縣令。母亡,遂杜門謝客,高尚潔志,累召不起,後桓溫過其境,曰:此中有人。
唐何番和州人,為大學士十餘年學成,行高諸生不敢與齒。宋,同舍將往附蕃正色叱之故六館無受污者後韓愈為之立傳。宋何琬,字子浙江龍泉人柙宗常書其名於屛曰政事何琬文章棄濤濤亦同里之人也。
晉何准,字幼則,充之弟,高尚其志,潔身寡慾,膠州府累辟不就,充為剽騎將軍,勸准仕,准曰:第五之名,何減剽騎,准兄弟中第五。故雲其穆帝後也,稚好出劍,挺英氣於少年,善談老莊,著才名於幼歲。
明何直,東莞人,少英偉。好出劍,歷湖廣。布政二十年。無微遣一心夷上夙夜寅畏,尤功臣所難。
三國時何晏,字平叔,東莞人,美姿容面如傳粉,以才名著。官吏部尚書,善談老莊,士大夫多宗之。
唐何叔度,潛江人,少篤行。誼姨與叔度母厚母亡,奉姨若母姨卒塑望必往哭之,哀官太常有聲子尚之為吏部歸省叔度問曰:汝日傾朝送,可有幾人?對曰:數百。笑曰:此吏部耳非為何德彥也昔。毀浩作豫章令郊錢者篆及江亭往曰:故舊無後相窺世謂尚之立身簡約實奉叔度之遺教雲。
晉何克,字次道,潛江人,初辟王敦兄,時盧守貧甚,敦於坐中,稱曰:家兄在郡,定往人士皆可許允。曰:所聞異是敦御之庾。
亮嘗為曰:氣度風概有萬夫之望。累遷尚書令輔幼主正色,立朝以社稷為己任謚文穆。
唐何易,為宜昌令,治民有則家給人足,人皆息訟獄中草滿度庭,可張羅人有落花訟庭間草生囹圄靜之歌。
梁何鳳為建安太守,極仁慈伏臘每放歸家皆依期而至,位居烏府里賜柏台。
明,何敏中,洪武以才行卓異,任祁門知縣,上書言時政得失,朝廷嘉之,行人賜以樽酒,陛徽州府,後轉嘉興府,所至有政聲。
2、 廬江譜序
始祖諱中立,字大本,唐河陽節度使,弘敬祖之後矣。於僖宗乾符二年,奉旨平播,歿於播之東鄉,至今碑跡尚存,是為何姓之始祖也。後因楊氏叛亂,譜系失傳。復由恩、思、勤三祖於明之僖宗五年纂修家譜,以遺至今。
後來尋流必溯其原始支派演之,有自探末求其本,乃識支分之有間嘗考我廬江世系,由季唐逆而溯之,遙而嵇之。秦漢以上,而至於唐虞三代,三皇五帝間誠帝王之後裔也。何則按公孫軒轅皇帝之次子少昊,金天師氏能修太昊庖義之法,別姓為姬,其子孫帝嚳高辛氏任其姓,而長子後稷乃周武王十五世之祖也,武王弟叔虞之少子封於韓,至春秋時晉強而滅之,封桓叔之子萬於韓原,其姓始異姬而為韓,傳至韓王安,而後又為暴秦所滅,其子孫為避秦難始轉音為何,或曰何本為韓。韓為杞夏後也,然考夏之後,未有封於韓,未可信矣。此不過嵇之載籍核之,世紀一觀其淵源之樂而已,至若世序相繼各號居里,又安能得其詳細哉。出險遷至於漢與三國及兩晉南北朝及至隋與唐之乾符年間,計二千二百而二十年矣,則更姓之後大約有四十餘世乎,可知始祖以前由有宗觀始祖以後,不少族譜屬也。憶自韓原顛沛則燕趙齊魯諸邦,七國三楚之地,何不可適乎則弘敬祖之鎮河陽大本,祖之起豫章,原由於江西,無足疑矣。
3、始祖大本何司馬公敘
本大祖者,系江西臨江府新喻縣大石橋何家街生長人氏,後移籍清江縣南京街鐵索橋,乃大唐文宗武宗朝,為河陽節度使,弘敬祖之後也,歷宣宗、懿宗。而中立荷蒙國恩,為兵部司馬,恪恭厥戩翼戴,王家時有播之遺孽,咸中南詔等寇陷播州,朝廷聞報,至僖宗乾符而年,欽命我祖大本公受平蠻,奉旨來播,我祖不畏強,御兵討奈寇繁兵寡弗克剿除愛請命益師,乾符三年,朝議命太師武略將軍楊端督軍同伐,我祖同寅協恭會師助陣披堅執將士協心努力,攻討始剿除夜郎浮竹等處,夷賊復請靖播疆復平成功復命,朝廷恩詔,凡平播功臣照職留守管理,永鎮邊疆,故我祖與楊氏統羅田、張、譚、袁、吳、盧七姓,目領黃平草堂二處,安撫司真播白泥余慶重安六山長官司傳襲自乾符年間起歷昭宗宣宗,五代梁、唐、晉、漢、周越宋及元至明之十三主,神宗時因楊端二十七世孫應龍肆虐逆亂我恩祖、思祖、不得已同宋世臣等臨闕告變朝命命李化龍駐重慶,督四川、湖廣、貴州三省,分兵九路並進,應龍自焚朝議亭,襲設流更播州為遵邑,吾家之恩襲頓止鳴呼,我始祖忠勤王國佑後人其能已於恩哉。
何氏世系表
(黃帝—公元2004年必字輩近4000年)
何氏(69代),出自韓氏(26代),韓氏出自姬姓(30代)。從公元2004年「必」字輩上溯到軒轅黃帝,共125代,近4000年。
姬姓世系(黃帝—桓叔公·成師)
世次 名 字型大小 朝代 年號 紀元 銜 妻 子 居地 備注
1 軒轅 黃帝 五帝 帝 嫘祖 玄囂、昌意 姬 水 妻四人 生25子後生姬
2 玄囂 青陽 五帝 候 江水(河南安陽)
昌意 五帝 昌仆 高陽 若水(四川省內)
3 蛟極 五帝 候 河 南 濮 陽
4 帝嚳 高辛 五帝 帝 姜原、常儀、義和、慶都、尚狄 後稷、契、放勛、摯、厭越 同 上上 五妃對應五子
5 摯 五帝 帝
放勛 陶唐 五帝 帝 山 西 平 陽西平陽 帝光
放棄 後稷 五帝 高級農官 不窟 邰
厭越 五帝
6 不窟 夏 高級農官 鞠 甘 肅
7 鞠 鞠陶 夏 公劉 後 陽 不 窟 城
8 公劉 夏 部落長 慶節 後 陽 不 窟 城
9 慶節 商 部落長 皇仆 彬 殷湯王時在位
10 皇仆 商 部落長 差費 彬 帝外丙時在位
11 啟辛 韓武子 周 前408 大夫 虔 平 陽 晉三卿之一
12 虔 韓景侯 周 前403 候 取 遷 陽 瞿 晉三卿之一、封侯
13 取 韓烈侯 周 前397 候 彪 陽 瞿 韓國君
14 彪 韓文侯 周 前385 候 陽 瞿 韓國君
15 韓哀侯 周 前375 候 若山 遷 新 鄭 韓國君
16 若 韓懿侯 周 候 武 新 鄭 韓國君
17 武 韓昭侯 周 候 儒 新 鄭 韓國君
18 儒 韓宜惠王 周 前323 候 倉 新 鄭 韓國君
19 倉 韓襄王 周 前296 候 嬰、咎、蟣虱 新 鄭 韓國君
20 咎 韓厘王 周 前273 候 突 新 鄭 兄逝事位
21 突 韓桓惠王 周 前237 候 安、非 新 鄭
22 安 韓安王 周 前234 候 成、亮 新 鄭 秦侵韓、追殺安、子逃
23 兩 子信 秦 前218 張氏 隆、冉 新 鄭 遷廬江
24 隆 子孟 秦 田氏 騭 扶 風
25 騭 雍伯 秦 信 扶 風
26 信 亞仲 秦 前202 太守 伍氏 庶 廬 江 文帝封太守
韓姓世系(韓萬—亞仲公·韓信)
世次 名 字型大小 朝代 年號 紀元 銜 妻 子 居地 備注
1 韓萬 公子萬 周 前710 候 賕伯 韓原 尊為韓受信始祖
2 賕伯 周 前677 大夫 簡 韓原
3 簡 定伯 周 大夫 輿 韓原
4 輿 周 大夫 劂 韓原
5 劂 韓獻子 周 大夫 無忌、起 韓原 晉六卿之一
6 起 韓宜子 周 前500 大夫 傾 遷平陽 晉六卿之一
7 傾 韓貞子 周 前500 大夫 不信 平陽 晉六卿之一
8 不信 韓簡子
伯音 周 大夫 庚 平陽 晉四卿之一
9 庚 韓莊子 周 大夫 虎 平陽 晉四卿之一
10 虎 韓康子 周 前472 大夫 啟辛 平陽 晉四卿之一
11 啟辛 韓武子 周 前408 大夫 虔 平陽 晉三卿之一
12 虔 韓景候 周 前403 候 取 遷陽霍 晉三卿之一封侯
13 取 韓列候 周 前397 候 彪 陽霍 韓國君
14 彪 韓文侯 周 385 候 陽霍 韓國君
15 韓哀侯 周 前375 候 若山 遷新鄭 韓國君
16 若 韓懿侯 周 候 武 新鄭 韓國君
17 武 韓昭侯 周 候 儒 新鄭 韓國君
18 儒 韓宜惠王 周 前323 候 倉 新鄭 韓國君
19 倉 韓襄王 周 前296 候 嬰、咎、蟣虱 新鄭 韓國君
20 咎 韓厘王 周 前273 候 突 新鄭 兄逝事位
21 突 韓桓惠王 周 前237 候 安、非 新鄭
22 安 韓王安 周 前234 候 成、亮 新鄭 秦侵韓、追殺安、子逃
23 亮 子信 秦 前218 張氏 隆、冉 新鄭 遷廬江
24 隆 子孟 秦 田氏 騭 扶風
25 騭 雍伯 秦 信 扶風
26 信 亞仲 秦 前202 太守 伍氏 庶 廬江 文帝太守
廬江何姓世系(何庶出—全阜公)
世次 名 字型大小 朝代 年號 紀元 銜接 妻 子 居地 備注
1 何庶 自修 西漢 前196 王氏 贊、成、寵、業、是 廬江 因「何」逃生、更何
2 何成 伯愛 西漢 前165 候 左、張氏 果 廬江
3 何果 長孟 西漢 元豈 前134 候 肖、張氏 金干、銀干、比干、啟先 廬江 平陽候
4 何比干 少卿 西漢 征機 前90 太守 張、黃氏 共10子 扶風
5 何壽 西漢 河平 前27 都尉 顯、並 阜縣 比干第八子
6 何顯 西漢 光延 光祿夫 鄢 阜縣 何壽長子
7 何鄢 西漢 元始 都尉 寵 平陵
8 何寵 東漢 元和 公元40 太守 敞 扶風平陵
9 何敞 文高 東漢 永之 公元100 太守 豹 扶風平陵
10 何豹 東漢 永寧 公元125 少府 休
11 邵公 東漢 光和 公元178 諫議大夫 昌 山東曲阜 董仲舒四傳弟子
12 何昌 三國 公元208 楨 遷廬江
13 何楨 三國 公元240 候 龕、助、惲 廬江 婁候
14 何惲 三國 太康 公元283 太守 睿 廬江
15 何睿 西晉 太康 公元283 太守 閎、楷、充、准 建康
16 何淮 幼道 西晉 建武 公元307 太守 放、澄 廬江
17 何 西晉 隍安 公元360 太守 元度等七子 廬江
18 何元度 西晉 元興 公元420 太守 僧達 廬江
19 何僧達 南朝 建元 公元480 太守 法勝 廬江
20 何法勝 南朝 大同 公元530 太守 之元 廬江
21 何之元 世伯 南朝 太平 公元560 太守 伯典 廬江
22 何伯典 憲章 隋朝 仁壽 公元600 煥、炯 晉陵 儒家學
23 何炯 唐朝 貞觀 公元630 源精 晉陵
24 何源精 唐朝 上元 公元670 孝物 晉陵 大學子
25 何孝物 唐朝 貞觀 公元700 軍校 俊 晉陵
26 何俊 唐朝 景雲 公元710 軍校 默 晉陵
27 何默 唐朝 天寶 公元750 太常卿 進淘 靈武
28 何進淘 端公 唐朝 大何 公元833 太傅 弘敬 靈武
29 何弘敬 重順 唐朝 開成 公元836 兵馬使 全 江陵
30 何全 唐朝 咸通 公元860 中 書 令、節 度 使 中立、神劍 江陵 30
遵義何姓世系(何中立—懋公)
世次 名 字型大小 朝代 年號 紀元 銜 妻 子 居地 備注
1 何中立 大本 唐朝 乾符 公元870 司馬 和柴楊任氏 正乾、正坤 臨江 命入播平夷
2 何正乾 唐朝 天佑 公元900 總管 九子,長繼業 九龍 播州
3 何繼業 漢祥 北宋 乾德 公元963 總管 承宦 九龍
4 何承宦 世嘉 北宋 潡化 公元1030 總管 萬 九龍
5 何萬 淵 北宋 元符 公元1098 總管 文宗 九龍
6 何文宗 瑜 北宋 宜和 公元1119 總管 軫 九龍
7 何軫 南宋 紹興 公元1134 總督 昌盛
8 何昌盛 南宋 隆興 公元1163 總管 新民
9 何新民 南宋 嘉定 公元1210 總督 果
10 何果 光實 元朝 公元1250 宜慰使 彥清 四川 鎮國將軍
11 何彥清 元朝 元至 公元1278 安撫使 欽 播州 播州安撫使
12 何欽 元朝 至元 公元1281 總管 榮祖 播州
13 何榮祖 元朝 至正 公元1340 總管 嬰、童 播州
14 何嬰 元朝 字正 公元1366 總管 友喜 播州 改總管為長官
15 何友喜 明朝 洪武 公元1368 長官 、宜、瑛 播州
16 何琛 明朝 洪武 公元1395 長官 祥、實、申、敬、克 播州
17 何祥 明朝 永樂 公元1411 長官 敬、德 播州
18 何敬德 明朝 正統 公元1437 長官 暉 播州
19 何暉 明朝 景泰 公元1452 長官 敏林、敏叔 播州
20 何敏林 明朝 天順 公元1463 長官 田氏 清、灝、海 播州
21 何海 明朝 成化 公元1478 將軍 景秋 播州
22 何景秋 明朝 弘治 公元1490 將軍 懋、志、恕、慈 播州
23 何懋 明朝 嘉慶 公元1550 邦祿、邦爵、邦朝 上橋
字派、流芳錄、祖墓原族譜摘錄
懋公世系字派
懋公子邦爵、邦祿、邦朝。因當時時局混亂,各居一方。子孫遍布遵義、松林、忠庄、新卜、花山、茅坡、官田壩、尚嵇等地。現各房字派混亂,相見不相識,猶如路人。邦祿公第十三代孫商討修譜拜祖等事宜。一致認為原字派從「邦」始至「先」共三十個字。現已取至第十六輩「必」字,所剩僅十四個字,故決定原十三字不變,新增十個字,共四十個字。
一、 原有字派
邦永登文德,金汝國光宗。
為仁洪應學,必正萬仕元。
二、 新字派
邦永登文德,金汝國光宗。
為仁洪應學,必正萬仕元。
廷明在世遠,立志輝祖先。
何氏家譜參考資料
榮華承繼業,富貴傳佳聲。
後記
為了修好這部族譜,使族人更加團結親密,且激勵後人奮發,夜靜更深核實材料,編排族譜。
因時間倉促,加之資料不全,編寫水平低,錯誤在所難免,殷切期望給與諒解。
編輯:何應泉
歡迎加入何氏家譜QQ群:11901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