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河南五陽 » 安陽鋼鐵軍工

安陽鋼鐵軍工

發布時間: 2021-03-13 10:23:24

1. 安鋼和舞鋼哪個好

當然鞍鋼好,不過你打的字是『安鋼』,難道是安陽鋼鐵?還是安陽鋼鐵好些,規模更大,產品更豐富,舞陽鋼鐵相對規模較小,產品較為單一,主要是生產板材。像鋼鐵這樣的能源型,資金型產業規模效應是很重要的

2. 世界鋼鐵企業的發展史

從建國初期,國家以重點發展重工業以盡快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時起,鋼鐵工業即被作為重工業的代表而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的重視,從而有了從幾乎是空白建立起一個強大的鋼鐵產業的可能。從一五計劃時起,國家就不斷地從農業和其他產業上為鋼鐵產業的發展籌集了大量的資金,並不惜花很大的代價用於技術的開發和創新。同時,鋼鐵工業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之一,與國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步伐息息相關。經過近六十年的發展,中國鋼鐵產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逐步步入了成熟的發展階段。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已經整整60年了。在60年中,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在戰爭廢墟上艱苦創業,既有順利發展的機遇,也有探索前進的挑戰;有過三年「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的沉痛教訓,也遭遇過10年「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干擾和挫折。盡管如此,中國鋼鐵工業仍克服重重困難,艱難前行,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後中國鋼鐵工業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鋼鐵行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滿足下游產業發展的需要,在鋼鐵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加強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不斷改善品種質量,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作為基礎原材料工業,鋼鐵工業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前人的躋身於世界鋼鐵大國的夢想。2008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5億噸,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時粗鋼產量的3164倍,鋼產量佔到全球的38.2%。

一、新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歷程

回顧新中國現代鋼鐵工業的崛起、壯大,大體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前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時期(1949~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1978~1992年,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1993~2000年)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國民經濟高速增長時期(2001年以來)四個發展階段。

(一)第一階段(1949~1978年)

在改革開放前的30年中,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經歷了「一次重大轉變」、「兩個黃金發展期」、「三次基本建設高潮」和「一段坎坷、曲折路」。

1.一次重大轉變

從建國初期到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是在前蘇聯大力支援下開展的,幾乎全盤照搬蘇聯的模式。1956年毛澤東同志發表《論十大關系》之後,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在認真總結學習蘇聯經驗教訓基礎上,轉變到從中國國情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走大、中、小相結合之路。這一轉變,對中國鋼鐵工業的崛起、壯大具有重要意義。

2.兩個黃金發展期

第一個黃金發展期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1957年),年均增鋼80萬噸,年均增長31.6%,到1957年達到了535萬噸。

第二個黃金發展期是國民經濟調整期間(1963~1965年),年均增鋼185萬噸,年均增長22.4%,到1965年達到了1223萬噸。

3.三次基本建設高潮

第—次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蘇聯156個援建項目中的八大鋼鐵項目的建設,包括新建武鋼、包鋼、北滿鋼廠、吉林鐵合金廠、吉林炭素廠、熱河釩鈦廠,改擴建了鞍鋼和本鋼等。同時還進行了大冶鋼廠、太鋼、唐鋼等近20個企業改擴建工程。

第二次是1956年規劃並開始建設的「三大、五中、十八小」。三大是繼續進行鞍鋼、武鋼、包鋼三個大型鋼鐵基地建設;五中是擴建、新建五個中型鋼鐵企業,即擴建太鋼、重鋼、馬鋼、石景山鋼鐵廠,新建湘鋼;十八小是新建十八個小型鋼廠,即邯鋼、濟鋼、臨鋼、新余、南鋼、柳鋼、廣鋼、三明、合鋼、長特、新疆八一、杭鋼、鄂鋼、漣鋼、安鋼、蘭鋼、貴鋼、通鋼等。

第三次是1964年開始的三線建設,主要是新建了攀鋼、長城特鋼、峨嵋鐵合金廠、水城鋼鐵廠、遵義金屬製品廠、樂山軋輥廠等:恢復建設了酒鋼、蘭鋼、略鋼;擴建了成都無縫鋼管廠、重鋼、重特、昆鋼、貴鋼、遵義鐵合金廠,還有鞍鋼援建寧夏石嘴山鋼繩廠。這三次基本建設高潮的開展,為新中國鋼鐵工業日後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4.一段坎坷、曲折路

1958年「大躍進」的高指標、大辦鋼鐵、浮誇風,「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壞、整頓、再破壞,以及其後的「鬧翻番」、「洋躍進」等脫離實際、違背鋼鐵工業發展規律的行為,使中國鋼鐵工業在十幾年的時間里,走了一段三起三落的坎坷、曲折路程,使中國鋼鐵工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改革開放前的近30年中,國家對鋼鐵工業的總投資為615.28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26.46億元,佔85.6%;更新改造投資88.8億元,佔14.4%。中國鋼鐵工業在跌宕起伏中,經過數百萬鋼鐵人的頑強拼搏,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采礦、選礦、燒結、煉鐵、煉鋼、軋材、焦化、耐材、鐵合金、碳素等要素結構比較完善,地質勘探、工程設計、建設施工、設備修造、科學研究、冶金教育等門類比較齊全,以大型企業為骨幹、大中小相結合,具有3500萬噸鋼生產能力的新中國冶金工業體系。鋼產量由1949年的15.8萬噸增加到1978年的3178萬噸,年均增鋼100萬噸;鋼材板管帶比由1952年的12.3%提高到1978年的32.3%;低合金鋼、合金鋼比由1962年的10.1%提高到1978年的16%;鋼材自給率由1953年的61.25%提高到1978年的72.66%;噸鋼綜合能耗下降到2.54噸標煤。這30年取得的成果,為後30年中國鋼鐵工業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

(二)第二階段(1978~1992年)

在1978~1992年的14年中,中國鋼鐵工業對外開放取得了顯著成效。鋼鐵工業從國外引進了700多項先進技術,利用外資60多億美元。特別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新建了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公司兩座現代化大鋼廠,並對老鋼廠實施了一系列重點改造項目,使中國鋼鐵工業的技術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在發展鋼鐵工業生產規模上,除新建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公司以及一些鄉鎮鋼鐵企業外,主要是抓現有鋼鐵企業的技術改造。在抓老企業技術改造、走內涵式擴大再生產方面,邁出了三大步:第一步:「立足現有企業,走挖潛、改造、配套、擴建的路子。」第二步:重點解決發展速度(數量)、品種結構、產品質量都不適應國民經濟和國防軍工需要的「三個不適應」問題。第三步:鋼鐵工業要上「四個新台階」:上品種質量水平的新台階,上現代化工藝裝備水平的新台階,上集約經營和規模經濟的新台階,上綜合經濟效益的新台階,以增強鋼鐵工業的發展活力。

在這十幾年中,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現有企業技術改造的不斷推進,使鋼鐵工業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1978~1992年,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共計1465.43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759.72億元,佔51.8%,更新改造投資705.71億元,佔48.2%。建成投產了上海寶山鋼鐵總廠一、二期和天津無縫鋼管公司。1983年鋼產量突破4000萬噸,1986年突破5000萬噸,1989年突破6000萬噸,1991年突破7000萬噸,1992年達到了8093萬噸。1978年到1992年,鋼材板管帶比由32.3%提高到37.4%,連鑄比由3.5%提高到30%,合金鋼、低合金鋼比由16%提高到21.6%,鋼材自給率由72.7%提高94.7%,噸鋼綜合能耗由2.54噸標煤降低到1.57噸標煤。

(三)第三階段(1993~2000年)

從黨的十四大到2000年,是中國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這個時期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突出特點是著力「一個適應」,實施「二個轉變」,即著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由發展數量規模為主向調整、優化結構為主轉變,由鋼鐵產品長期數量短缺向控制總量轉變。這個時期中國鋼鐵工業是深化內涵式擴大生產的階段。

這一時期鋼鐵行業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施調整、優化結構,推進和實現了兩個重大轉變,促進鋼鐵工業生產力的發展。

第一個轉變:由長期規模擴張為主轉向調整優化結構為主,提高綜合競爭力,提出把「結構優化作為鋼鐵工業發展的中心環節」,主要是優化產品結構和工藝技術結構,同時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大力推進淘汰落後,採用新技術對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實現工藝技術現代化。由此拉開了採用高爐噴煤粉、連續鑄鋼、濺渣護爐、熱裝熱送等六大共性先進技術改造老企業、優化品種結構和工藝技術結構的大幕。

第二個轉變:鋼鐵產品由長期數量短缺轉向階段性、結構性過剩,開始實行總量控制。1993年到1998年期間,由於低水平重復建設形成了大量過剩的生產能力,從而提出「控制總量,優化結構,大力提高冶金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的方針,並在全行業特別是大中型鋼鐵企業中展開了壓縮生產總量的工作。

1993~2000年,中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3476.06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為1446.14億元,佔41.6%,更新改造投資2029.87億元,佔58.4%;鋼產量由1993年的8954萬噸增加到1996年10124萬噸,2000年鋼產量達到了12850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產鋼國和消費國:鋼材板管帶比由1993年的36.7%提高到2000年的41.7%,低合金鋼、合金鋼比由22.8%提高30.9%,連鑄比由33.9%提高到82.5%,平爐鋼比下降到0.9%,轉爐鋼比提高到87.5%:鋼材自給率達到93.1%;噸鋼綜合能耗下降到1.18噸標煤;加速了淘汰小高爐、小轉爐、小電爐、平爐、化鐵煉鋼、多火成材、橫列式和復二重軋機的進程,大大縮小了中國鋼鐵工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四)第四階段(2001~2008)

2001年以來,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鋼鐵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陸續出現了一系列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變化。

在這一階段中,中國鋼鐵工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滿足相關行業快速發展的要求,積極應對新挑戰,不斷解決新問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產業規模迅速擴大,鋼產量連續跨越2億噸、3億噸、4億噸的台階,2008年粗鋼產量超過5億噸。2001~2008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達到20%,佔全球鋼產量的比重從17.8%提高到38.2%,在世界鋼鐵業的地位顯著提升;鋼鐵產品的進出口格局發生了根本性逆轉,徹底結束了中國鋼鐵材料供給不足的歷史。見表1。

技術裝備國產化、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品種質量得到優化。鞍鋼、武鋼、首鋼、馬鋼、太鋼、濟鋼、萊鋼、安鋼等大型老企業的現代化技術改造,廣泛採用了高效鐵礦采選技術,鋼鐵冶煉技術、軋鋼技術、高端產品開發、大型冶金成套技術集成、節能節水技術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鞍鋼、武鋼、太鋼、馬鋼、邯鋼、包鋼等大型老企業的現代化新區、新基地的建設和相繼投產;鞍鋼營口鮁魚圈沿海鋼鐵基地項目、首鋼與唐鋼集團合作的河北曹妃甸沿海鋼鐵基地項目也於2008年和2009年投產;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寶鋼集團的廣東湛江項目和武鋼集團的廣西防城港項目等一批沿海的現代化鋼鐵基地正在籌建之中。

節能減排取得巨大進步。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噸鋼綜合能耗由876千克標煤降到628千克標煤,這一指標意味著目前冶煉1噸鋼的綜合能耗僅相當於改革開放前1978年的1/4,噸鋼耗新水下降到5.31噸,SO2、COD、工業粉類排放均大幅下降;使鋼材品種與質量顯著改善,國內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2007年22類鋼材中有18類鋼材的自給率超過100%。

產業組織結構得到優化。2008年,全球年產鋼20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2家,其中中國佔5家。2008年與2001年相比,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企業從4家增加到24家;此間,唐鋼整合宣鋼和承鋼,唐鋼集團與邯鋼集團組建為河北鋼鐵集團;濟鋼與萊鋼組建為山東鋼鐵集團;寶鋼重組新疆八鋼和控股廣東鋼鐵集團;武鋼重組鄂鋼、昆鋼和控股廣西鋼鐵集團;馬鋼重組合鋼;沙鋼重組淮鋼、江蘇永鋼和河南安陽永鋼等等。鋼鐵企業聯合重組的步伐逐步呈現加快之勢,適應國際化競爭的能力增強,中國鋼鐵工業整體素質提高。2009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寶鋼、河北鋼鐵、江蘇沙鋼等三家中國大陸鋼鐵生產企業上榜,分列第220、375、444位,其中寶鋼已經連續5年入圍,並由2005年的第309位躍升至2009年的第220位。

二、我國鋼鐵工業近年來取得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經過幾代鋼鐵人的艱苦創業、頑強拼搏和自主創新,有效地滿足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鋼鐵材料的旺盛需求,有效地支撐了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進程,有效地支撐了國民經濟主要用鋼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創造和積累了大量財富,創造了曠世空前的發展紀錄,鑄就了鋼鐵大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一)為適應我國國民經濟需要鋼產量不斷增加,自1996年以來鋼產量一直居世界第一

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鋼鐵工業順應國民經濟發展對鋼材的旺盛需求,繼1996年鋼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並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產鋼國後,自2003年以來,鋼產量又連續跨越2億噸、3億噸、4億噸、5億噸的台階,並在2005年結束了自建國以來連續57年凈進口鋼的歷史,徹底扭轉了鋼總體生產能力不足的狀況。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在發展速度方面和發展規模方面均創造了世界鋼鐵發展史上的奇跡。

(二)中國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速度大大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消費和出口國。中國鋼產量佔全球的比重從2001年的17.8%躍升至2008年的38.2%。

2008年我國鋼產量超過世界排名第二至第八位的日本、美國、俄羅斯、印度、韓國、德國、烏克蘭之和。

2003年我國鋼產量比2002年增加了3997萬噸、2004年比2003年增加6057萬噸、2005年比2004年增加7033萬噸、2006年比2005年增加6591萬噸、2007年比2006年增加7014萬噸。從2004年開始,中國鋼材市場供不應求向供求平衡轉變,鋼材進口大幅下降,出口持續增加。

到2006年,中國鋼鐵產品對外貿易格局發生了歷史性轉變,鋼坯和鋼材均實現了凈出口,凈出口鋼材2450萬噸、凈出口鋼坯(錠)867萬噸,坯材合計摺合粗鋼凈出口3463萬噸。

到2007年,中國鋼鐵產品出口進一步擴大,出口量躍居世界首位,共出口鋼材6265萬噸、出口鋼坯(錠)645萬噸,鋼材和鋼坯合計折粗鋼出口7310萬噸;凈出口鋼材4578萬噸、凈出口鋼坯(錠)606萬噸,坯材合計摺合粗鋼凈出口5476萬噸。

(三)鋼鐵工業裝備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進一步加大投資的力度,整體實力明顯增強,整體裝備水平迅速提高,依託自身技術實力,在部分引進國外高端技術的基礎上,實現了技術裝備設計和製造的自主集成與創新,主要裝備的國產化率進一步提高,有些先進技術裝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如鞍鋼不僅實現了自主集成單條生產線——中國第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1700中薄板坯連鑄連軋帶鋼生產線(ASP),並實現了向濟鋼的技術輸出:首鋼自主設計建造了世界首座全乾法除塵的5500立方米特大型現代化高爐;太鋼自主集成與創新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不銹鋼生產企業。

2001~2008年,中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從505.6億元增加到3903.3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累計投資16329.58億元。大量的投資不僅使鋼鐵工業的生產能力快速增加,更使以裝備大型化、自動化、連續化為代表的冶金工藝技術裝備現代化、國產化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煉焦方面,2001年與2007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機械化焦爐從193座增加到291座,年產能從5128萬噸上升到9961萬噸,每座焦爐的年平均生產能力從26.6萬噸上升到34.3萬噸。

在燒結方面,2001年與2007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燒結機的年產能從7184萬噸增加到45404萬噸,其中130m2及以上燒結機35台增加到125台,占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年產能的比重從38.5%提高到52.3%。

在煉鐵方面,2001年與2007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煉鐵高爐的年產能從12152萬噸增加到36629萬噸,其中1000m3及以上高爐50座增加到120座,增長了1.40倍,而1000m3及以上高爐的年產能從6433萬噸增加到19118萬噸,增長了1.97倍。

中國鋼鐵行業的高爐在大型化的同時,還廣泛採用了煉鐵先進技術,高風溫熱風爐、無料鍾高壓爐頂、富氧大噴煤、高爐長壽、自動控制、節能、余能余熱回收利用和環境保護等先進技術得到普遍推廣應用;攀鋼高鈦型釩鈦磁鐵礦高爐強化冶煉技術和寶鋼高噴煤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煉鋼方面,中國煉鋼工藝裝備圍繞以連鑄為中心,包括鐵水預處理、大轉爐、精煉、連鑄,工藝配備基本實現了現代化、高效化、自動化煉鋼生產的模式。轉爐煉鋼和50噸以上電爐煉鋼己基本實現了煉鋼一精煉一連鑄一對一的最佳經濟規模的工藝裝備配置。2002年,中國鋼鐵工業徹底淘汰了平爐煉鋼。

2007年與2001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煉鋼轉爐的年產能從11803萬噸增加到38749萬噸,增長了2.28倍。其中100噸及以上轉爐從30座增加到140座,增長了3.67倍,而100噸及以上轉爐的年產能從3602萬噸增加到19875萬噸,增長了5.49倍;占重點企業轉爐鋼年產能的比重從30.5%上升到51.3%。

2007年與2001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煉鋼電爐的年產能從2574萬噸增加到4764萬噸,增長了0.85倍。其中100噸及以上電爐從11座增加到21座,增長了0.91倍,而100噸及以上電爐的年產能從727萬噸增加到2012萬噸,增長了1.77倍;占重點企業電爐鋼年產能的比重從28.2%上升到42.2%。

中國100t以上轉爐和50t以上超高功率大電爐基本達到國外同類裝備的先進水平,並成為中國煉鋼生產的主體設備,寶鋼、武鋼、鞍鋼和國內大企業新建的大型化裝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四)鋼鐵產品品種優化,質量明顯改善

3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鋼鐵工業根據我國鋼材消費結構及其變化大力調整產品結構,改善產品質量,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短缺品種。板管帶材比例從1978年的32.3%提高到2007年的50.6%:合金和低合金比從1978年的14.6%提高到2007年的36.3%。目前我國大多數鋼材品種的自給率超過了100%,凈進口的鋼材只剩下冷軋薄板帶、電工鋼等少量高附加值品種,而這些品種的增長很快,預計不久也能實耿常鈍端墁得惰全伐戶現自給。目前我國機械、汽車、造船、家電、石油、電力、鐵路等行業使用的鋼材絕大多數是國產的,其質量能夠滿足這些行業的基本需要,其中部分品種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近幾年來,我國開發的船用高強度寬厚板、高強度海洋結構用鋼板、高檔汽車用板和汽車零部件用鋼、工程機械和高層建築用高強度厚鋼板、X80以上高等級管線鋼板、百米在線熱處理鋼軌和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鋼軌、高速動車組用鋼、高端壓力容器用鋼板、高牌號取向和無取向硅鋼、高檔不銹鋼新品種、高強度角型鋼等均實現了重大的突破,有力地支撐了國家經濟建設、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機電產品出口對鋼鐵材料的需求。我國出口鋼材結構也從以長材為主逐步變為以高附加值的板材和管材為主,說明我國鋼鐵產品的質量和成本競爭力有了顯著提高。

(五)技術進步成效顯著,技術經濟指標明顯改善

隨著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工藝優化,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鋼鐵工業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有了很大改善,與發達產鋼國的距離大大縮小,大中型企業的很多指標已經接近、達到甚至超過發達產鋼國的水平。如大中型企業的高爐利用系數從1978年的1.43噸/m3·天提高到2007年的2.74噸/m3·天,高爐入爐焦比從600千克/噸左右降低到397千克/噸:轉爐鋼鐵料從1184千克/噸降低到1085千克/噸:軋鋼綜合成材率從74.8%提高到95%以上;噸鋼綜合能耗從2.52噸標准煤降低到632千克標准烷噸鋼耗新水從2000年的25噸以上降低到5.3噸;鋼鐵職工實物勞動生產率從33噸/年·人提高到370噸/年·人。

(六)鋼鐵工業的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1978年鋼鐵行業利潤只有34億元,此後雖有增長但最好的年份也沒有超過300億元;1997~1999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全行業利潤很少;進入新世紀後經營規模迅速擴大,經濟效益明顯改善。2007年與2001年相比,大中型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3793億元提高到20700億元,增長4.5倍;實現利潤從163.8億元提高到1599.6億元,增長8.8倍:銷售收入利潤率從4.32%提高到7.73%。

目前中國鋼鐵行業正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努力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堅持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後、企業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積極推動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進一步增強企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加快推動鋼鐵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為早日實現鋼鐵強國的夢想而拚搏努力。

3. 列入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中的企業有哪些類型

我曾經在中大咨詢官網中看到,納入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名單的企業均來自回央企的子企業或地方國有企答業,這些企業各有其特點,而所面臨改革重點也有所差異,大致歸為以下三大類:

1、需要全面進行混改、員工持股、薪酬等改革的新試點國企。

2、需要從以往單項試點工作轉向綜合改革,拓展改革試點范圍的國有企業。

3、需要重點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國有企業。

4. 安陽鋼鐵

現在中國股市談論個股其實是沒有多少意義的,因為股市的表現並不是企業經營業績的真正體現,不過今年來鋼鐵股的表現的熱炒綜合了股市的基金操作、行業發展、世界特別是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綜合影響。從2002年起涉及能源和金屬材料的個股就進入了一個長期的增長期,雖然伴隨著短暫的調整。但是伴隨著中國宏觀調控的持續加大力度,作為高耗能的鋼鐵行業面臨著很大的政策風險,但是經濟的持續增長在此效應的作用下無疑具有一定的操作風險。
我剛剛得到過一份今年上半年國內鋼鐵股沒股收益資料,象鞍鋼、太鋼等的收益都在0.5圓以上,寶鋼、安鋼的收益在0.25圓以上,屬於收益率較低的個股。今年上半年的鋼鐵股每股收益率在0.25到0.6之間,對鋼鐵行業的發展狀態和發展走勢多少是個反映.
作為個人投資者我建議你還是長線至少還是中線持有為好,因為作為熱股版塊,大基金的操作還是很頻繁的,所以不要受短線走勢的影響。另外要多關注政策走向和行業信息。
所以,作為國內鋼鐵股業績不算優秀的個股最好和其他鋼鐵股一塊作一個投資組合,關注有競爭優勢的個股如太鋼等。
建議你參考一下的資料:http://www.cs.com.cn/sylm/04/200610/t20061031_1011407.htm

5. 請分析一下安陽鋼鐵著只股票有沒有潛力

我看中很久了,但是要等到這陣子的震盪之後再介入。

公司是我國第13大型鋼鐵企業,並進入世界產鋼100強之列,具備較好的規模優勢和競爭實力,行業並購題材大大提升其投資價值。同時,公司還具備一定的軍工科技題材,生產的標准件成功用於「神六」飛船,今後有望憑借優異的產品質量繼續參與更多軍工項目,帶來較大的想像空間。此外,公司地處河南省,將是中部崛起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未來發展形勢良好。
公司每股凈資產達到3.10元,前三季度每股收益達到0.22元,目前市凈率和動態市盈率分別只有1.2倍和13倍,屬於典型的低價績優藍籌股。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一個同路中人

6. 鋼鐵股票有哪些

有股票的鋼鐵公司:

1、000569 ST長鋼 、000629 攀鋼鋼釩 、000708 大冶特鋼 、000709 河鋼股份 、000717韶鋼松山、000761 本鋼板材 、000778新興鑄管、000825太鋼不銹、000890 法爾勝 、000898鞍鋼股份、000932 華菱管線 、000959首鋼股份;

2、600005武鋼股份、600010 包鋼股份 、600019 寶鋼股份 、600022 濟南鋼鐵 、600102 萊鋼股份 、600117西寧特鋼、600126 杭鋼股份 、600165 寧夏恆力 、600231 凌鋼股份 、600282 南鋼股份 、600307 酒鋼宏興 、600357 承德釩鈦等。

(6)安陽鋼鐵軍工擴展閱讀

國海證券分析師譚倩表示,上周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開始正式限產,受限產邊際放鬆影響,不同品種鋼材價格出現回調。但今年限產是燒結、轉爐、高爐等全環節限產,去年只有高爐限產,實際供給增加有限。

目前鋼鐵板塊基建補短板、地產高周轉需求韌性強、製造業投資趨穩的總體需求邊際好轉的中期邏輯仍然成立。且微觀表現優異、經過前期調整,優質個股PE估值再次回到3-4倍區間,估值與業績匹配良好。

同時申萬宏源證券也提示,限產邊際影響減弱,預計鋼價將出現回調。採暖季限產被非限產區增產抵消,預計產量將明顯高於去年採暖季水平,四季度難以出現供給緊缺局面。基本面走弱後股價難有表現。

7. 新中國成立以後鋼鐵工業發展情況

總體上,中國鋼鐵工業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8年)為「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1978~2000年)為穩步快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為加速發展階段。

1、「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鐵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完整的鋼鐵聯合企業。新中國成立後,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蘇聯援助下建設了鞍鋼、武鋼、包鋼等鋼鐵廠,鋼鐵工業逐步建設發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隨著「三線建設」的鋪開,在西南、西北建設了攀鋼、酒鋼、成都無縫管廠等一批新的鋼鐵企業,初步形成了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布局。

考慮到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家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提出了「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等口號。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就走上了一條以追求產值、產量增長速度為目標的粗放型的發展道路。

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和產值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1978年,鋼鐵產量為3178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據統計,1952~1978年期間,鋼鐵工業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2.9%,產值每年遞增11.8%,實現利稅每年遞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鋼為綱」的發展指導方針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鋼鐵工業部門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協調發展的問題。由於對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過大,就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過分的投入會制約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

另一方面由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利稅貢獻,同其他產業部門相比而言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高投入、低產出」的特點,所以較高比例的投入就會影響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積累。由於鋼鐵工業是一個資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業,這一階段鋼鐵工業的發展也佔用了大量的能源。

據統計,1978年,鋼鐵工業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7.36%,能源消耗占整個國民經濟消耗能源總量的12.97%。另外,企業管理水平低、職工積極性不高也是當時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在1970~1975年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形成了3000萬噸的生產能力,但是生產能力並不能夠得到充分實現。1974~1976年,曾經連續三年計劃生產2600萬噸鋼的目標都沒有實現,人們稱之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穩步快速發展的中國鋼鐵工業

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發展遇到了兩次重要機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資源創造了條件。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中國鋼鐵工業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加快了鋼鐵工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在這一階段,除了建設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外,又對一些老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例如鞍鋼、武鋼、首鋼、包鋼等企業。1981年,我國與澳大利亞科伯斯公司通過簽訂補償貿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實現了改革開放以後利用外方資金和技術對鞍鋼焦化總廠瀝青焦車間進行改造。

1987年,國家計委批准了鞍鋼、武鋼、梅山(1998年後被並入寶鋼集團)、本鋼、萊鋼5個企業利用外資的項目建議書。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國鋼鐵企業工藝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另外,一些非國有企業也進入到鋼鐵行業,例如,沙鋼、海鑫等,並且發展迅速。同時,1992年之前,中國鋼鐵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從放權讓利到承包經營責任制,希望通過企業改革釋放強大的內在發展動力,實現了鋼產量5000萬噸和億噸兩次突破。198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超過了5000萬噸,達到5221萬噸。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為鋼鐵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在動力。1994年以來,鋼鐵行業的舞鋼、本鋼、太鋼、重鋼、天津鋼管廠、「大冶」、「八一」等12家企業,列入國家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邯鋼、撫順鋼鐵公司、天津鋼鐵、酒泉鋼鐵等57家企業,列入地方改革試點。

到1998年,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試點鋼鐵企業均按照《公司法》實施了改組,初步明確了國家資產投資主體,理順了出資關系,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199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首次超過1億噸,達到10124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13.5%,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0年,中國鋼產量為12850萬噸。

3、加速發展時期

「十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更是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3億噸,到2003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2億噸,到2005年,粗鋼產量達到3.6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個粗鋼產量突破3億噸的國家,再到2006年粗鋼產量達到4.2億噸,連續實現了鋼產量2億噸、3億噸和4億噸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這四年年增長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鋼產量同上年相比增長率更是創紀錄的高達30.42%,同時,中國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73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2位,僅低於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7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3位,僅低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7)安陽鋼鐵軍工擴展閱讀:

「十二五」鋼鐵工業主要成就:

1、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粗鋼產量由3.5億噸增加到6.3億噸,年均增長12.2%。鋼材國內市場佔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鋼鐵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資產總計6.2萬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值的10.4%,為建築、機械、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 品種質量明顯改善

「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鋼材品種齊全,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大部分品種自給率達到100%。

關鍵鋼材品種開發取得長足進步,高強建築用鋼板、抗震建築用高強螺紋鋼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線鋼、大型水電站用鋼、高磁感取向硅鋼、高速鐵路用鋼軌等高性能鋼鐵材料有力支撐了相關領域的發展;

保障了北京奧運會場館、 上海世博會場館、 災後重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以及西氣東輸、三峽工程、京滬高鐵等國家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3、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時期,重點統計鋼鐵企業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噸及以上煉鋼轉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業已配備鐵水預處理、鋼水二次精煉設施,精煉比達到70%。

軋鋼系統基本實現全連軋,長期短缺的熱連軋、冷連軋寬頻鋼軋機分別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寶鋼、鞍鋼、武鋼、首鋼京唐、馬鋼、太鋼、沙鋼、興澄特鋼、東特大連基地等大型鋼鐵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共淘汰落後煉鐵產能12272萬噸、煉鋼產能7224萬噸,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煤氣回收利用及蓄熱式燃燒等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部分大型企業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進了鋼鐵工業節能減排。

2010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全面改善,噸鋼綜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標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與2005年相比分別下降12.8%、52.3%和42.4%。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8. 新中國成立以後,專家學者於哪一年提出了檔案的概念

從建國初期,國家以重點發展重工業以盡快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時起,鋼鐵工業即被作為重工業的代表而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的重視,從而有了從幾乎是空白建立起一個強大的鋼鐵產業的可能。從一五計劃時起,國家就不斷地從農業和其他產業上為鋼鐵產業的發展籌集了大量的資金,並不惜花很大的代價用於技術的開發和創新。同時,鋼鐵工業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之一,與國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步伐息息相關。經過近六十年的發展,中國鋼鐵產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逐步步入了成熟的發展階段。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已經整整60年了。在60年中,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在戰爭廢墟上艱苦創業,既有順利發展的機遇,也有探索前進的挑戰;有過三年「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的沉痛教訓,也遭遇過10年「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干擾和挫折。盡管如此,中國鋼鐵工業仍克服重重困難,艱難前行,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後中國鋼鐵工業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鋼鐵行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滿足下游產業發展的需要,在鋼鐵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加強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不斷改善品種質量,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作為基礎原材料工業,鋼鐵工業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前人的躋身於世界鋼鐵大國的夢想。2008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5億噸,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時粗鋼產量的3164倍,鋼產量佔到全球的38.2%。

一、新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歷程

回顧新中國現代鋼鐵工業的崛起、壯大,大體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前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時期(1949~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1978~1992年,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1993~2000年)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國民經濟高速增長時期(2001年以來)四個發展階段。

(一)第一階段(1949~1978年)

在改革開放前的30年中,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經歷了「一次重大轉變」、「兩個黃金發展期」、「三次基本建設高潮」和「一段坎坷、曲折路」。

1.一次重大轉變

從建國初期到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是在前蘇聯大力支援下開展的,幾乎全盤照搬蘇聯的模式。1956年毛澤東同志發表《論十大關系》之後,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在認真總結學習蘇聯經驗教訓基礎上,轉變到從中國國情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走大、中、小相結合之路。這一轉變,對中國鋼鐵工業的崛起、壯大具有重要意義。

2.兩個黃金發展期

第一個黃金發展期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1957年),年均增鋼80萬噸,年均增長31.6%,到1957年達到了535萬噸。

第二個黃金發展期是國民經濟調整期間(1963~1965年),年均增鋼185萬噸,年均增長22.4%,到1965年達到了1223萬噸。

3.三次基本建設高潮

第—次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蘇聯156個援建項目中的八大鋼鐵項目的建設,包括新建武鋼、包鋼、北滿鋼廠、吉林鐵合金廠、吉林炭素廠、熱河釩鈦廠,改擴建了鞍鋼和本鋼等。同時還進行了大冶鋼廠、太鋼、唐鋼等近20個企業改擴建工程。

第二次是1956年規劃並開始建設的「三大、五中、十八小」。三大是繼續進行鞍鋼、武鋼、包鋼三個大型鋼鐵基地建設;五中是擴建、新建五個中型鋼鐵企業,即擴建太鋼、重鋼、馬鋼、石景山鋼鐵廠,新建湘鋼;十八小是新建十八個小型鋼廠,即邯鋼、濟鋼、臨鋼、新余、南鋼、柳鋼、廣鋼、三明、合鋼、長特、新疆八一、杭鋼、鄂鋼、漣鋼、安鋼、蘭鋼、貴鋼、通鋼等。

第三次是1964年開始的三線建設,主要是新建了攀鋼、長城特鋼、峨嵋鐵合金廠、水城鋼鐵廠、遵義金屬製品廠、樂山軋輥廠等:恢復建設了酒鋼、蘭鋼、略鋼;擴建了成都無縫鋼管廠、重鋼、重特、昆鋼、貴鋼、遵義鐵合金廠,還有鞍鋼援建寧夏石嘴山鋼繩廠。這三次基本建設高潮的開展,為新中國鋼鐵工業日後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4.一段坎坷、曲折路

1958年「大躍進」的高指標、大辦鋼鐵、浮誇風,「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壞、整頓、再破壞,以及其後的「鬧翻番」、「洋躍進」等脫離實際、違背鋼鐵工業發展規律的行為,使中國鋼鐵工業在十幾年的時間里,走了一段三起三落的坎坷、曲折路程,使中國鋼鐵工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改革開放前的近30年中,國家對鋼鐵工業的總投資為615.28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26.46億元,佔85.6%;更新改造投資88.8億元,佔14.4%。中國鋼鐵工業在跌宕起伏中,經過數百萬鋼鐵人的頑強拼搏,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采礦、選礦、燒結、煉鐵、煉鋼、軋材、焦化、耐材、鐵合金、碳素等要素結構比較完善,地質勘探、工程設計、建設施工、設備修造、科學研究、冶金教育等門類比較齊全,以大型企業為骨幹、大中小相結合,具有3500萬噸鋼生產能力的新中國冶金工業體系。鋼產量由1949年的15.8萬噸增加到1978年的3178萬噸,年均增鋼100萬噸;鋼材板管帶比由1952年的12.3%提高到1978年的32.3%;低合金鋼、合金鋼比由1962年的10.1%提高到1978年的16%;鋼材自給率由1953年的61.25%提高到1978年的72.66%;噸鋼綜合能耗下降到2.54噸標煤。這30年取得的成果,為後30年中國鋼鐵工業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

(二)第二階段(1978~1992年)

在1978~1992年的14年中,中國鋼鐵工業對外開放取得了顯著成效。鋼鐵工業從國外引進了700多項先進技術,利用外資60多億美元。特別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新建了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公司兩座現代化大鋼廠,並對老鋼廠實施了一系列重點改造項目,使中國鋼鐵工業的技術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在發展鋼鐵工業生產規模上,除新建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公司以及一些鄉鎮鋼鐵企業外,主要是抓現有鋼鐵企業的技術改造。在抓老企業技術改造、走內涵式擴大再生產方面,邁出了三大步:第一步:「立足現有企業,走挖潛、改造、配套、擴建的路子。」第二步:重點解決發展速度(數量)、品種結構、產品質量都不適應國民經濟和國防軍工需要的「三個不適應」問題。第三步:鋼鐵工業要上「四個新台階」:上品種質量水平的新台階,上現代化工藝裝備水平的新台階,上集約經營和規模經濟的新台階,上綜合經濟效益的新台階,以增強鋼鐵工業的發展活力。

在這十幾年中,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現有企業技術改造的不斷推進,使鋼鐵工業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1978~1992年,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共計1465.43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759.72億元,佔51.8%,更新改造投資705.71億元,佔48.2%。建成投產了上海寶山鋼鐵總廠一、二期和天津無縫鋼管公司。1983年鋼產量突破4000萬噸,1986年突破5000萬噸,1989年突破6000萬噸,1991年突破7000萬噸,1992年達到了8093萬噸。1978年到1992年,鋼材板管帶比由32.3%提高到37.4%,連鑄比由3.5%提高到30%,合金鋼、低合金鋼比由16%提高到21.6%,鋼材自給率由72.7%提高94.7%,噸鋼綜合能耗由2.54噸標煤降低到1.57噸標煤。

(三)第三階段(1993~2000年)

從黨的十四大到2000年,是中國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這個時期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突出特點是著力「一個適應」,實施「二個轉變」,即著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由發展數量規模為主向調整、優化結構為主轉變,由鋼鐵產品長期數量短缺向控制總量轉變。這個時期中國鋼鐵工業是深化內涵式擴大生產的階段。

這一時期鋼鐵行業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施調整、優化結構,推進和實現了兩個重大轉變,促進鋼鐵工業生產力的發展。

第一個轉變:由長期規模擴張為主轉向調整優化結構為主,提高綜合競爭力,提出把「結構優化作為鋼鐵工業發展的中心環節」,主要是優化產品結構和工藝技術結構,同時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大力推進淘汰落後,採用新技術對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實現工藝技術現代化。由此拉開了採用高爐噴煤粉、連續鑄鋼、濺渣護爐、熱裝熱送等六大共性先進技術改造老企業、優化品種結構和工藝技術結構的大幕。

第二個轉變:鋼鐵產品由長期數量短缺轉向階段性、結構性過剩,開始實行總量控制。1993年到1998年期間,由於低水平重復建設形成了大量過剩的生產能力,從而提出「控制總量,優化結構,大力提高冶金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的方針,並在全行業特別是大中型鋼鐵企業中展開了壓縮生產總量的工作。

1993~2000年,中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3476.06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為1446.14億元,佔41.6%,更新改造投資2029.87億元,佔58.4%;鋼產量由1993年的8954萬噸增加到1996年10124萬噸,2000年鋼產量達到了12850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產鋼國和消費國:鋼材板管帶比由1993年的36.7%提高到2000年的41.7%,低合金鋼、合金鋼比由22.8%提高30.9%,連鑄比由33.9%提高到82.5%,平爐鋼比下降到0.9%,轉爐鋼比提高到87.5%:鋼材自給率達到93.1%;噸鋼綜合能耗下降到1.18噸標煤;加速了淘汰小高爐、小轉爐、小電爐、平爐、化鐵煉鋼、多火成材、橫列式和復二重軋機的進程,大大縮小了中國鋼鐵工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四)第四階段(2001~2008)

2001年以來,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鋼鐵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陸續出現了一系列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變化。

在這一階段中,中國鋼鐵工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滿足相關行業快速發展的要求,積極應對新挑戰,不斷解決新問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產業規模迅速擴大,鋼產量連續跨越2億噸、3億噸、4億噸的台階,2008年粗鋼產量超過5億噸。2001~2008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達到20%,佔全球鋼產量的比重從17.8%提高到38.2%,在世界鋼鐵業的地位顯著提升;鋼鐵產品的進出口格局發生了根本性逆轉,徹底結束了中國鋼鐵材料供給不足的歷史。見表1。

技術裝備國產化、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品種質量得到優化。鞍鋼、武鋼、首鋼、馬鋼、太鋼、濟鋼、萊鋼、安鋼等大型老企業的現代化技術改造,廣泛採用了高效鐵礦采選技術,鋼鐵冶煉技術、軋鋼技術、高端產品開發、大型冶金成套技術集成、節能節水技術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鞍鋼、武鋼、太鋼、馬鋼、邯鋼、包鋼等大型老企業的現代化新區、新基地的建設和相繼投產;鞍鋼營口鮁魚圈沿海鋼鐵基地項目、首鋼與唐鋼集團合作的河北曹妃甸沿海鋼鐵基地項目也於2008年和2009年投產;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寶鋼集團的廣東湛江項目和武鋼集團的廣西防城港項目等一批沿海的現代化鋼鐵基地正在籌建之中。

節能減排取得巨大進步。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噸鋼綜合能耗由876千克標煤降到628千克標煤,這一指標意味著目前冶煉1噸鋼的綜合能耗僅相當於改革開放前1978年的1/4,噸鋼耗新水下降到5.31噸,SO2、COD、工業粉類排放均大幅下降;使鋼材品種與質量顯著改善,國內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2007年22類鋼材中有18類鋼材的自給率超過100%。

產業組織結構得到優化。2008年,全球年產鋼20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2家,其中中國佔5家。2008年與2001年相比,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企業從4家增加到24家;此間,唐鋼整合宣鋼和承鋼,唐鋼集團與邯鋼集團組建為河北鋼鐵集團;濟鋼與萊鋼組建為山東鋼鐵集團;寶鋼重組新疆八鋼和控股廣東鋼鐵集團;武鋼重組鄂鋼、昆鋼和控股廣西鋼鐵集團;馬鋼重組合鋼;沙鋼重組淮鋼、江蘇永鋼和河南安陽永鋼等等。鋼鐵企業聯合重組的步伐逐步呈現加快之勢,適應國際化競爭的能力增強,中國鋼鐵工業整體素質提高。2009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寶鋼、河北鋼鐵、江蘇沙鋼等三家中國大陸鋼鐵生產企業上榜,分列第220、375、444位,其中寶鋼已經連續5年入圍,並由2005年的第309位躍升至2009年的第220位。

二、我國鋼鐵工業近年來取得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經過幾代鋼鐵人的艱苦創業、頑強拼搏和自主創新,有效地滿足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鋼鐵材料的旺盛需求,有效地支撐了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進程,有效地支撐了國民經濟主要用鋼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創造和積累了大量財富,創造了曠世空前的發展紀錄,鑄就了鋼鐵大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一)為適應我國國民經濟需要鋼產量不斷增加,自1996年以來鋼產量一直居世界第一

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鋼鐵工業順應國民經濟發展對鋼材的旺盛需求,繼1996年鋼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並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產鋼國後,自2003年以來,鋼產量又連續跨越2億噸、3億噸、4億噸、5億噸的台階,並在2005年結束了自建國以來連續57年凈進口鋼的歷史,徹底扭轉了鋼總體生產能力不足的狀況。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在發展速度方面和發展規模方面均創造了世界鋼鐵發展史上的奇跡。

(二)中國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速度大大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消費和出口國。中國鋼產量佔全球的比重從2001年的17.8%躍升至2008年的38.2%。

2008年我國鋼產量超過世界排名第二至第八位的日本、美國、俄羅斯、印度、韓國、德國、烏克蘭之和。

2003年我國鋼產量比2002年增加了3997萬噸、2004年比2003年增加6057萬噸、2005年比2004年增加7033萬噸、2006年比2005年增加6591萬噸、2007年比2006年增加7014萬噸。從2004年開始,中國鋼材市場供不應求向供求平衡轉變,鋼材進口大幅下降,出口持續增加。

到2006年,中國鋼鐵產品對外貿易格局發生了歷史性轉變,鋼坯和鋼材均實現了凈出口,凈出口鋼材2450萬噸、凈出口鋼坯(錠)867萬噸,坯材合計摺合粗鋼凈出口3463萬噸。

到2007年,中國鋼鐵產品出口進一步擴大,出口量躍居世界首位,共出口鋼材6265萬噸、出口鋼坯(錠)645萬噸,鋼材和鋼坯合計折粗鋼出口7310萬噸;凈出口鋼材4578萬噸、凈出口鋼坯(錠)606萬噸,坯材合計摺合粗鋼凈出口5476萬噸。

(三)鋼鐵工業裝備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進一步加大投資的力度,整體實力明顯增強,整體裝備水平迅速提高,依託自身技術實力,在部分引進國外高端技術的基礎上,實現了技術裝備設計和製造的自主集成與創新,主要裝備的國產化率進一步提高,有些先進技術裝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如鞍鋼不僅實現了自主集成單條生產線——中國第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1700中薄板坯連鑄連軋帶鋼生產線(ASP),並實現了向濟鋼的技術輸出:首鋼自主設計建造了世界首座全乾法除塵的5500立方米特大型現代化高爐;太鋼自主集成與創新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不銹鋼生產企業。

2001~2008年,中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從505.6億元增加到3903.3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累計投資16329.58億元。大量的投資不僅使鋼鐵工業的生產能力快速增加,更使以裝備大型化、自動化、連續化為代表的冶金工藝技術裝備現代化、國產化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煉焦方面,2001年與2007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機械化焦爐從193座增加到291座,年產能從5128萬噸上升到9961萬噸,每座焦爐的年平均生產能力從26.6萬噸上升到34.3萬噸。

在燒結方面,2001年與2007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燒結機的年產能從7184萬噸增加到45404萬噸,其中130m2及以上燒結機35台增加到125台,占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年產能的比重從38.5%提高到52.3%。

在煉鐵方面,2001年與2007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煉鐵高爐的年產能從12152萬噸增加到36629萬噸,其中1000m3及以上高爐50座增加到120座,增長了1.40倍,而1000m3及以上高爐的年產能從6433萬噸增加到19118萬噸,增長了1.97倍。

中國鋼鐵行業的高爐在大型化的同時,還廣泛採用了煉鐵先進技術,高風溫熱風爐、無料鍾高壓爐頂、富氧大噴煤、高爐長壽、自動控制、節能、余能余熱回收利用和環境保護等先進技術得到普遍推廣應用;攀鋼高鈦型釩鈦磁鐵礦高爐強化冶煉技術和寶鋼高噴煤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煉鋼方面,中國煉鋼工藝裝備圍繞以連鑄為中心,包括鐵水預處理、大轉爐、精煉、連鑄,工藝配備基本實現了現代化、高效化、自動化煉鋼生產的模式。轉爐煉鋼和50噸以上電爐煉鋼己基本實現了煉鋼一精煉一連鑄一對一的最佳經濟規模的工藝裝備配置。2002年,中國鋼鐵工業徹底淘汰了平爐煉鋼。

2007年與2001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煉鋼轉爐的年產能從11803萬噸增加到38749萬噸,增長了2.28倍。其中100噸及以上轉爐從30座增加到140座,增長了3.67倍,而100噸及以上轉爐的年產能從3602萬噸增加到19875萬噸,增長了5.49倍;占重點企業轉爐鋼年產能的比重從30.5%上升到51.3%。

2007年與2001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煉鋼電爐的年產能從2574萬噸增加到4764萬噸,增長了0.85倍。其中100噸及以上電爐從11座增加到21座,增長了0.91倍,而100噸及以上電爐的年產能從727萬噸增加到2012萬噸,增長了1.77倍;占重點企業電爐鋼年產能的比重從28.2%上升到42.2%。

中國100t以上轉爐和50t以上超高功率大電爐基本達到國外同類裝備的先進水平,並成為中國煉鋼生產的主體設備,寶鋼、武鋼、鞍鋼和國內大企業新建的大型化裝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四)鋼鐵產品品種優化,質量明顯改善

3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鋼鐵工業根據我國鋼材消費結構及其變化大力調整產品結構,改善產品質量,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短缺品種。板管帶材比例從1978年的32.3%提高到2007年的50.6%:合金和低合金比從1978年的14.6%提高到2007年的36.3%。目前我國大多數鋼材品種的自給率超過了100%,凈進口的鋼材只剩下冷軋薄板帶、電工鋼等少量高附加值品種,而這些品種的增長很快,預計不久也能實現自給。目前我國機械、汽車、造船、家電、石油、電力、鐵路等行業使用的鋼材絕大多數是國產的,其質量能夠滿足這些行業的基本需要,其中部分品種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近幾年來,我國開發的船用高強度寬厚板、高強度海洋結構用鋼板、高檔汽車用板和汽車零部件用鋼、工程機械和高層建築用高強度厚鋼板、X80以上高等級管線鋼板、百米在線熱處理鋼軌和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鋼軌、高速動車組用鋼、高端壓力容器用鋼板、高牌號取向和無取向硅鋼、高檔不銹鋼新品種、高強度角型鋼等均實現了重大的突破,有力地支撐了國家經濟建設、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機電產品出口對鋼鐵材料的需求。我國出口鋼材結構也從以長材為主逐步變為以高附加值的板材和管材為主,說明我國鋼鐵產品的質量和成本競爭力有了顯著提高。

(五)技術進步成效顯著,技術經濟指標明顯改善

隨著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工藝優化,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鋼鐵工業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有了很大改善,與發達產鋼國的距離大大縮小,大中型企業的很多指標已經接近、達到甚至超過發達產鋼國的水平。如大中型企業的高爐利用系數從1978年的1.43噸/m3·天提高到2007年的2.74噸/m3·天,高爐入爐焦比從600千克/噸左右降低到397千克/噸:轉爐鋼鐵料從1184千克/噸降低到1085千克/噸:軋鋼綜合成材率從74.8%提高到95%以上;噸鋼綜合能耗從2.52噸標准煤降低到632千克標准烷噸鋼耗新水從2000年的25噸以上降低到5.3噸;鋼鐵職工實物勞動生產率從33噸/年·人提高到370噸/年·人。

(六)鋼鐵工業的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1978年鋼鐵行業利潤只有34億元,此後雖有增長但最好的年份也沒有超過300億元;1997~1999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全行業利潤很少;進入新世紀後經營規模迅速擴大,經濟效益明顯改善。2007年與2001年相比,大中型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3793億元提高到20700億元,增長4.5倍;實現利潤從163.8億元提高到1599.6億元,增長8.8倍:銷售收入利潤率從4.32%提高到7.73%。

目前中國鋼鐵行業正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努力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堅持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後、企業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積極推動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進一步增強企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加快推動鋼鐵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為早日實現鋼鐵強國的夢想而拚搏努力。

熱點內容
駐馬店上蔡縣郵編 發布:2021-03-16 21:53:57 瀏覽:888
新發地招聘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217
漯河大偉 發布:2021-03-16 21:51:07 瀏覽:401
相親愛一家 發布:2021-03-16 21:49:54 瀏覽:504
校園跳蚤市場系統 發布:2021-03-16 21:48:31 瀏覽:929
洛陽到鞏義汽車時刻表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108
男人胖相親 發布:2021-03-16 21:47:49 瀏覽:948
蘇寧鄭州網點電話查詢 發布:2021-03-16 21:47:42 瀏覽:459
同城幫二手良品真假 發布:2021-03-16 21:47:20 瀏覽:227
河南周口甲醇 發布:2021-03-16 21:42:35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