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五月天
㈠ 急求洛陽五一兩天旅遊攻略,要詳細的
我可以給你安排一下你怎麼看
至於公交 住宿看你自己的了 因為你要去洛陽在五一的時候 這個時候是牡丹花會結尾的時候 房價呢不會太便宜 也不會太貴 一個平常100的房現在會在200左右
牡丹這時候不太好了 往敗落期走了 花會要結束了 但是還是建議你去看看
第一天
上午去龍門 龍門石窟成人票120 學生證 兒童半價
下午去白馬寺 只說觀看的時間 一個半小時 票價60
晚上建議去老城 去老城的小吃街 人很多 很熱鬧
第二天
去少林寺
看完大概要花兩個半小時看完 少林門票100
下午回去就准備回家了
你要是沒來過洛陽,報我們社也可以 全程兩日游跟團 不用你操多傷心 比你自己的話 錢肯定沒那麼多
謝謝 希望能幫到你
㈡ 洛陽三日游
洛陽的最佳旅遊來季節是四到源五月。可以遊玩的景點都有 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廟、王城公園、中國國花園、洛浦公園、洛陽博物館、洛陽規劃館、隋唐遺址公園、再遠一些就是龍潭大峽谷、倒盞村、魏坡古村。
洛陽消費水平不算高,需要注意的是:早上喝湯不夠了可以去再添一碗、打的給錢的時候需要多付一塊錢燃油費。路面修橋具體路線以實際為准。
㈢ 洛陽的節日習俗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自漢以後基本定型,有一定增減,民國以後,由於正式西化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民間仍然堅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數。直至文革,政府更削減了宣傳除春節以外的傳統節日,即使對於春節,也被宣傳成「過革命化的春節」。改革開放以後,民間開始慶祝一些傳統節日,報刊上也相應作了些介紹宣傳。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間慶祝的傳統節日大約占傳統節日的三分之一。傳統節日里包含了許多民俗文化和傳統人文觀念,以及宗教因素,對於研究古代社會的文化、歷史和社會生活,有一定的意義,下面羅列主要傳統節日,以餉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
春節 一年之始,萬象更新,主要活動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祭祀和守歲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這三天,一般除了做飯,不做任何工作,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要拜訪至親和尊貴的親戚。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各地還舉行各種廟會、社火、鄉戲等活動,是傳統節日中最為熱鬧和奢侈的節日。
正月,又稱元旦,或稱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個月起始的一天。《春秋傳》上將正月叫做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因此,正月是從自有歷法以後,上古就有的節日。正月有很多習俗,如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這項風俗至今還保持,飲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體活動現已廢棄,包括漢晉時期,如周處在《風土記》里所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東京夢華錄》載北宋政府在正月要舉行大朝會,皇帝和百官要舉行大型團拜活動,並宴請各國使節,特別重視對遼、高麗使團的賜宴待遇。此項活動保留至今。辛亥革命以後,民國政府法定保留的傳統節日僅有正月,但改名為「春節」,並將元旦放在西歷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間都更重視春節,人民共和國政府法定春節放假四日,但目前許多私人企業都不同程度將春節做了適當延長,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內,延長至元月十五。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里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湯里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團。
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志。活動有撒灰引龍、熏蟲、挑菜、忌針線(以防"扎壞龍眼")等。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
寒食節
寒食在清明節前二日,冬至以後一百零五日,這一天要禁火,從上到下只吃瓜果點心一類冷食。寒食起源於晉文公火燒介子推的故事,故事說:
晉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國外,晉公子經過衛國時飢餓乏食,他的隨從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文公吃。文公回國當了國君以後,論功行賞時,只有介子推一個人沒有得到祿位。子推於是作《龍蛇之歌》並隱居起來。晉文公訪求子推,子推不願出來,於是文公在子推隱居的山上前後左右放火燒樹,希望逼使子推出來,子推抱住枯柳,讓火燒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生火,後來五月五日在兩漢時候被改到上面寫的時間。
這個故事並不見於《左傳》和《史記》的記載,南宋洪邁的《容齋隨筆》專門考證過它。元張養浩曲《中呂。兼堯民歌。寒食道中》「清明禁煙,雨過郊原」似說寒食來源於唐堯傳說。不知今天山西農村還保持寒食節的紀念否?
清明節
清明節祭祀祖先和亡故的親人,大約在南北朝以後才興起的,因為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未曾記載。北宋時要家家插柳枝在門庭,官府要舉行所謂「鑽燧改火」的儀式,就是用榆木鑽木取火,還要舉行龍舟比賽,熱鬧非凡,不是簡單地掃墓活動,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那麼悲滄。清明活動至今還在上下保持著。
端午節
也叫端陽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來。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有的地方如青海還有系索(用五色絲線擰成的細繩,縛在手腳腕上)、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以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會,非常熱鬧,民間要自發組織龍舟比賽,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於門庭。這個節日相傳是紀念楚大夫屈原憂國憂民,奮身投汨羅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葉包成飯團投入江中作餌,讓魚鱉不食他們尊敬的屈大夫。但據邯鄲淳《曹娥碑》說:「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這是相傳於吳國之俗,事在伍子胥,與屈原無關。《越地傳》則說這個風俗起源於越王勾踐,看來,端午節起源於吳越風俗。喝雄黃酒,掛艾草,采雜葯的風俗可能出自上古,采雜葯,《禮記。夏小正》:「此月蓄葯,以蠲除毒氣。」早說了。
七巧節
也叫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民間一般在當晚擺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給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也稱為中國的愛情節。 在七月七日晚,天上的牛郎織女要從隔開的銀河上踏過喜鵲組成的橋相會。這當然不是事實,橫跨銀河系兩側的距離長度是以千萬光年為單位來計算的,即便乘坐與光線一樣快的飛行器,跨過銀河系也絕對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實現。
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此節被海外遊子更為重視,不少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重陽節
取九九重陽之意。主要活動為登高、賞菊、飲酒等,頗受老年人喜愛,所以也叫「老年節」。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佳節,這一日正逢秋高氣爽,是郊遊登高望遠的好時候。王維《九月九日登高憶山東兄弟》里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表現他對親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登高坡之頂,飲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渾然一體,所以想到長壽。
十月一
俗稱「鬼節」、「寒衣節」,也是祭祖節。俗語說「十月一,送寒衣」,這天黃昏,家家都要上墳祭祖。因故不能上墳或遠離家鄉的人,就在場心或十字路口劃個圓圈,焚化紙錢。
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歷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准備工作的開始。
除夕守歲
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這一天,普通人家盡量爭取團圓,全家圍爐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辭舊歲,迎新年之意,而戶外則是爆竹聲聲。一家大小在一起度過一個溫馨的一年中最後一個夜晚,至今在神州大地還濃濃的保持著,只不過春節聯歡的精彩節目破壞了溫馨的氣氛。在《荊楚歲時記》里,記載有:家家戶戶備辦美味佳餚,到守歲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來,一家人在一起開懷暢飲。留下些守歲飯,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到大路邊或街道旁;認為有吐故納新的意思。看來那時的人團年和現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歲。
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不同民俗的傳統節日。我國先民在幾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創立了許多民俗節慶,既包括生產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飲食文化,也有禮儀文化,還有樸素神奇的科學思想,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很值得我們去發揚和傳承。
㈣ 洛陽是幾朝古都
洛陽是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王朝古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館藏文物40餘萬件。
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4)洛陽五月天擴展閱讀
洛陽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及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蜚聲中外。
中國古代帝嚳、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帝嚳都西亳,夏太康遷都斟鄩,商湯定都西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沿襲,共十三個正統王朝先後建都洛陽,被譽為十三朝古都。從夏至清朝中後期,洛陽讀書音一直為標准音。漢代國語為「洛語」,洛語承襲先秦時代的洛陽雅言。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遷宅於成周,宅茲中國」;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四方入貢,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勛卓異、光耀千秋。
截至2015年,洛陽擁有四項世界文化遺產,沿洛河兩岸存有夏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西周成周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六大都城遺址。有5A級景區5家、4A級景區16家。
㈤ 舊時的洛陽是今天的什麼城市
一、夏都斟(尋) 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王朝。據《竹書紀年》的記載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時間在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之間,有470多年的歷史,歷經17帝王。 洛陽一帶是夏民族建邦立國的腹地。夏朝的第一個國王禹,始都陽城,後遷陽翟。陽城在登封,陽翟在禹州,均離洛陽不遠。夏王朝的第在個帝王太康(啟之子)都斟(尋卩)。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太康居斟(尋卩)。」今本《竹書紀年》又載:「仲康即帝位,據斟(尋卩)。」《史記·夏本記》雲:「太康居斟(尋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羿即後羿,為東方夷族的一個首領,他乘太康無道、夏民怨憤,入居斟(尋卩),執政,拒太康於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尋卩),後被其親信寒浞殺死。 斟(尋卩)在何處?目前說法不一。《國語·周語上》載:「昔伊、洛竭,而夏亡。」證明斟(尋卩)在伊洛區內。《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載:「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洛陽正處在這個位置。 1959年,中國考古研究所在洛陽轄區偃師二里頭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二里頭一帶是一座大型都城遺址,定名為「二里頭文化」。經碳14測定,其絕對年代,相當於夏代,距今有4000 多年的歷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遺址。總面積為3.75方平公里。內有大型宮殿遺址。考古學家認定,二里頭文化遺址就是夏代都城遺址,即夏都斟(尋卩)的所在地。夏代太康、仲康、夏桀三帝王曾建都於此。《帝王世紀》記載:太康在位29年。《通鑒外紀》記載:仲康在位52年,夏朝都基(尋卩)94年。
二、商都西毫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也是中國奴隸制社會高度發展的時期。商本是黃河下游的一個古老的部落,為東夷族的一支。夏朝時屬於夏王朝的一個諸侯國。商部族經常遷徙。從契至湯十四世,共遷徙八次。商部族活動的主要地區是河南的北部、河北的南部和山東的西南部,湯最後的定居地是河南東部的商丘、史稱南毫。 約公元前16世紀夏亡商立。商湯攻開夏都斟(尋卩)之後,決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後,商湯從南毫遷此,史稱西毫。 商都西毫在何處?這是數千年來歷史上的一個疑。「河南偃師為西毫,帝嚳及湯所都,盤庚亦徙都之」這西毫在洛陽偃師屍鄉。 1983年,中國社科院在洛陽偃師屍鄉溝、大槐樹、塔庄一帶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了這座商城遺址。從此揭開了西毫的秘密,結束了數千年來關於西毫的歷史疑案,這是國內外史學界的一件重大發現。商城總面積為190萬平方米。城內南中部有宮殿遺址。宮城成正方形。大殿之後,有幾座宮殿建築,東西對峙,系王宮所在地。城內道路縱橫,井然有條。城外有環城馬路。這座規模宏大的商志願,顯然是按照都城的規格建造的。據碳14測定的絕對年代,是商朝早期的城池。再次,洛陽偃師屍鄉的商文化遺址,就是商都西毫的所在地。 《竹書紀年》載:「湯居西毫,仲丁元年辛丑即王位,自毫遷於囂。」《史記·殷本紀》又載:「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又雲「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復去毫徙河北。」從此可以看出,商朝曾兩次都西毫。第一次商都西毫,約在公元前1711年至前1482年,計230年,歷經成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10帝。第二次商都西毫,約在公元前1310年至公元前1140年,計170年,經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稟辛、庚丁、武乙九帝王。凋明兩次都西毫,共 19帝,四百餘年。 商朝自盤庚始實行雙都制,既有南都西毫城,又有北都殷城。洛陽與安陽成了商殷時期的姊妹城。
三、西周都洛陽周族原是我國西部的一個歷史悠久的部落,與夏、商兩族同稱為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三大部族。夏、商兩朝時期,周是它們的屬國。 商朝末年,紂王昏庸無道,武王時,周的勢力已很強大,決心滅商。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乘機率眾東下,經洛陽北部孟津渡河,一舉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商亡周興。史稱西周。武王滅商後想在洛陽建都。《左傳·宣公三年》載:「武王克商,遷九鼎於洛邑」九鼎乃國家重器,遷在哪裡,就意味著在哪裡建都。武王滅商後先來到洛陽,決定立即在此建一座城邑,名曰:洛邑。其址在今日白馬寺東南。九鼎即遷在此邑。《史記·周本紀》載:「武王營周居洛邑而後去。」在營城之間,武王曾去嵩山祭天。這武王克商後並沒有馬上回鎬。而是居洛陽察看地形,營建周人之居、嵩山祭天、遷九鼎等。同時也,在周公營建洛邑之前,洛陽的名字已稱洛邑,這個洛邑城估計不大。武王雖想定都洛邑但並未遷都,到了城王之後才遷都洛邑。 武王滅商後的第二年便在鎬京病故,成王即位。因成王所幼,由其叔父周公輔佐代政。成王執政的那年,「使召公復營洛邑」便派召公,周公先後來到洛邑,經過實測,開始了大規模的營建工程。從三月到十二月完成了洛陽這座城池的建設。從此,西周有兩座都城。西方的鎬京稱為宗周,東方的洛邑稱為成周。成周又分為王城與下都。下都後來又稱成周。周時洛陽的名稱眾多,又常變換。洛陽邑建成後,「成王定鼎於郟(辱卩)」。郟(辱卩)即周王城。成王執政五年即遷都成周的王城。《何尊》銘文中記載:「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福自天。惟王五祀。」西周自成王始,諸王均來成周居位、施政。這在周器銘文中有所記載。其中記載成王的有8器、昭王的7器、穆王的1器、恭王的14器、懿王的4器、孝王的3 器、夷王的1器、厲王的15器、宣、幽二王的各2器,康王未發現銘文記載。其他諸王經常居洛處理國事。洛、鎬二都均沒有中央最高官署卿事察,周公居洛、召公居鎬。周公死後,他的兒子君陳又承襲周公的職位,繼續鎮守在這里。洛陽作為西周的東都城,從成王五年至平王二年,歷時295年。歷經成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宣王、幽 王10帝王。西周時期,實行的是一國兩都制。
四、東周都洛陽周宣王死、周幽王立。關中發生大的地震,災難嚴重。《詩小雅·十月之交》雲:「三川竭、岐山崩。百川沸騰、山冢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加之內政腐敗,社會黑暗,宮廷分裂。公元前771年幽王被殺,西都鎬京被搶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決定廢西都全遷東都,史稱東周。東周只有洛陽一個都城。 東周時期,是仍有兩座城:一為王城,擊公所建,時為帝王所居。一為成周,武王所建,周公復營,時為軍事要地。王城人秋東局都城有310年,從周平王開始,歷經桓王、庄王、厘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王、景王、悼王、赧王14帝。成周作為東周都城有二百零五年,歷經周敬王、元王、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11帝王。洛陽作為東周都城有515年,歷經25帝。
五、西漢初都洛陽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劉邦在定陶稱帝,史稱西漢或前漢。劉邦稱帝的當月,從定陶來到洛陽《資治通鑒》記載:「帝置酒洛陽南宮。」評功論賞,文臣武將,皆大歡喜,遂定都洛陽。五月間,齊人婁敬路過洛陽,勸說劉邦遷都長安。劉邦的文武大臣,多系關東人,不願意西遷。經過一場辯論,劉邦才決定將都城西遷至長安。
六、東漢都洛陽洛陽25年,劉秀在河北柏鄉稱帝,是為漢光武皇帝,同年攻開洛陽,定洛陽為都城。史稱東漢或後漢。光武劉秀又經過十多年的征戰,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東漢時期的洛陽,為天下名都,洛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工商業都市。其城址在現今白馬寺東側即漢魏故城遺址。東漢人公元26年劉秀始創,至公元220年協帝至,經歷了196 年。東漢有洛陽、許昌、長安三個都城。其中以洛陽為都的有165年,以許昌為都的有26年,以長安為都的有5年。在洛陽的有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少帝殤帝、安帝、少帝(劉懿)、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劉辨)、獻帝14帝。
七、曹魏都洛陽漢獻帝初平元年之後,天下分崩離析,軍閥割據,連年混戰,東漢王朝名存實亡。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在逐漸形成。曹操在軍閥混戰和鎮壓起義軍時,勢力逐漸壯大,最後掌握了東漢的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07年,曹操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北方。公元213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公元216年,又封曹操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在洛陽,其子曹丕繼位。不久,曹丕廢漢獻帝為山陽公,自立為帝,是為魏文帝,改漢為魏,定都洛陽。史稱曹魏。曹魏從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司馬炎滅魏為止,以洛陽為都46年之久。歷經魏文帝、魏明帝、齊王、高貴鄉公、元帝共5帝。
八、西晉都洛陽曹魏後期,政治黑暗,曹魏走向衰落。公元265年司馬炎繼晉王位,接著重演曹丕代漢的把戲,迫使遭奐讓位,自立為帝,是為晉武帝,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西晉仍都洛陽。西晉都洛51年,歷經晉武帝、惠帝、懷帝、愍帝4帝。城址在白馬寺東的漢魏故城遺址處。
九、北魏遷都洛陽西晉統一人國後,社會上出現了一度的穩定,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物質財富有所增加。但統治者極端腐敗,晉武帝有姬妾萬餘人,花天酒地。賈皇後姿意淫樂,竟在大街上搶拉男子入宮為男妃。外戚王愷與大貴族石崇比富,令人吃驚。如此等等,終於釀成了「八王之亂」,歷時16年之久。洛陽遇到了嚴重的破壞。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佔領中原,統一北方,遷都洛陽。北魏孝文帝是個大有作為的皇帝,他堅持改革,整頓吏治,嚴懲貪宮污吏,恢復經濟,發展生產。提倡學漢文、說漢話、穿漢服,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被破壞了洛陽,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北魏都洛陽41年,歷經魏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長廣王、節閔帝、安定王、孝武帝8個帝王。
十、隋朝建東都公元604年,楊廣在長安即位,是為隋煬帝。楊廣即位當年的年底,親自來到洛陽,登上邙山,察看地形。他認為邙山之南,伊闕之北,瀍水之西,澗河之東是絕好的軍事要地,他決定在此營建東都城。公元605年3月,他命尚書楊素為營建東都太監,納言楊達為副監、宇文愷為將作大匠,每月征工匠「役丁二百萬人展開了大規模的營建東都洛陽的工程。第二年的正月東都建成。正在江南巡遊的隋煬帝聽說之後,即速從江都出發,四月到達東都洛陽。接著六宮百官也遷居洛陽。洛陽遂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過百萬,富商數萬家,城西的西苑是全國最大最美的花軒。公元618年,隋將宇文化及在楊州屐兵變,打入宮中,殺死隋煬帝。越王楊侗在洛陽稱帝,王世充為太尉,獨攬朝政。義寧二年 (公元619年)四月,王世充廢楊侗為潞國公,自立為帝,國號鄭。後被唐所滅。隋朝都洛15 年,2帝。
十一、唐朝移都洛陽公元618年,李淵建唐,都是長安,唐太宗李世民是,下令修葺洛陽城,號稱洛陽宮。他曾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及外事,在洛陽宮居住二年之久。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來到洛陽,在此處理國家大事,以洛陽為東都。實際上唐朝的都城已從長安徙至洛陽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陽10年。安史之亂之後,唐中央的權力大大削弱,節度使的權勢越來越大。公元904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發兵長安,挾持唐帝(昭宗)遷都洛陽。公元907年,朱溫廢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後,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唐朝時期,東西洋並重,洛陽與長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陽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後30餘年。
十二、武周都洛陽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她以美貌聞名,14歲入宮,立為才人。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封為皇後。李治患高血壓病,武後參政決事。群臣並稱帝後為「二聖」。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降李旦為皇嗣,自立為帝,尊號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將東都改為神都。神龍元年(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在病中被迫讓位給唐中宗李顯,恢復國號唐。武則天執政50年,居皇帝位15年,以洛陽為都城。
十三、 後梁遷都洛陽:天四年(907),唐哀帝禪位於朱溫,改元為開平。朱溫以梁為國號,都開封,以洛陽為西都。開平三年(909)正月,朱溫遷都洛陽,以開封為東都。後唐遷都洛陽:後梁龍德三年(923),後唐滅後梁,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縣東北)稱帝。同年(即同光元年)十二月,遷都洛陽,以洛陽為洛京。李存勖以繼唐而有天下,故國號唐,史稱"後唐"。後晉都洛:後唐末年,晉王石敬瑭起兵晉陽,天福元年(936)閏十一月攻入洛陽,滅後唐。遼太宗耶律德光冊其為大晉皇帝,國號晉,建都洛陽。
㈥ 什麼時候去洛陽比較合適
四月至五月,牡丹花卉。十月份河洛文化旅遊節。
㈦ 洛陽是哪幾個朝代的都城
洛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版魏、隋、唐、後權梁、後唐、後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
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亞歐大陸橋東段,橫跨黃河中游兩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洛陽地理條件優越。位於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7)洛陽五月天擴展閱讀:
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洛陽繁衍生息,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
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洛陽市有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遺址。
截至2019年3月,洛陽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70處,其中4A級以上景區28處,洛陽市有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遊節等節日活動。
㈧ 洛陽五月一哪裡好玩
洛陽五月一到白雲山不錯以選擇一下路線:1、 直接從洛陽一運站(火車站對面)做豪華金龍到白雲山上,票價46元/人,人多告訴車老闆讓他幫買門票就可以講價。早晨6:30分發車,而後半個或者一個小時還有一班,但是周一到周五第二班不一定發車。大概中午10:30分到,可以讓車老闆幫買白雲山門票,50元/人(自己買60元)。
2、 先從洛陽到嵩縣,而後從嵩縣坐車到白雲山。洛陽到嵩縣70公里,票價10元/人。嵩縣有很多車到白雲山,到山上大概每人20元左右,但是一定要事先講好,到山上白雲山賓館門口不是山門(山門到山上還有很遠很遠!),要到了之後在付錢。如果讓他們買門票,應該也可以講價的。
建議用第一種方法,比較快,車子也不錯,車老闆水平也很好,而且時間上也好,可以中午休息一下然後就到九龍瀑布去玩。
從白雲山上到洛陽可以還坐豪華金龍,每天中午1:30分從祥雲賓館對面的停車場發車。票價46元/人,也可以講價。或者攔上一輛小麵包,他可以直接把你送到嵩縣汽車站到洛陽的車上,給司機30元/人(包括從嵩縣到洛陽的汽車票)
至於住的地方,白雲山上都是賓館,沒有家庭旅店,如果是在周一到周五到山上,大可不必擔心住宿問題。最好的白雲山賓館也會給你打對折,推薦:祥雲賓館,30元/人(很乾凈,獨立衛生間,可洗澡,熱水8:00-9:30)如果確實資金寬余,可以選擇天然氧吧附近的彩雲山莊,確實很好,地理位置很好,一切都好,不過價錢在(200元/間左右)
如果是周六上山,那麼請你做好吃苦准備,所有旅店都不打折,祥雲賓館100元/人,彩雲山莊?天知道多少!這時可以選擇秀芹家庭旅館,30元/人,不能洗澡,沒有熱水,公用衛生間,這個地方只能委屈一晚,衛生條件,唉…………
㈨ 洛陽有什麼好玩的
歷史溯源,洛陽,古稱豫州,因處洛河之陽而得洛陽之名。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勝地。洛陽是中國最古老的都城之一,這里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龍門石窟已經成為了世界遺產,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官辦的寺院……洛陽哪裡好玩,小編帶你去看看。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齊名的中國三大石窟之一。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皇家石雕,具有很高的藝術、歷史考古和宗教研究價值。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公元四九四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余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
票價
龍門石窟、白園(白居易墓)、香山寺三景點實行一票制,票價120元。門票為明信片式樣,售票處對面就有個郵筒,可直接把門票撕下,將明信片郵寄回家收藏。租一個語音導游機聽介紹的價錢是20元,請導游的價錢是50元。
白馬寺
白馬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位於洛陽城東。距今有近2000年的歷史,寺院的東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座丘冢,是攝摩騰、竺法蘭兩位高僧的安息處。關於白馬寺的起源,有這樣一個故事:據說公元64年,漢明帝劉庄夜夢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了西天取經的故事。三年後,漢使同印度高僧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漢明帝親自迎接。
門票 平常票35元,法定假日50元
雞冠洞風景區
雞冠洞風景區,位於河南洛陽欒川城西。一年四季,雞冠洞的景色都是不一樣的。春天,山花浪漫;夏天綠樹成蔭;秋天,紅葉漫山;冬天,銀裝素裹。雞冠洞是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地質上的術語稱為:喀斯特岩溶地貌。
雞冠洞,現已開發洞長1800米,觀賞面積23000平方米,由八大景區組成,依次為玉柱潭、溢彩殿、疊幃宮、洞天河、瑤池宮、藏秀閣、逍遙宮、石林坊。
票價:成人票 70元
成人票(4.10-5.10) 80元
龍潭大峽谷
龍潭峽景區位於洛陽市新安縣,屬洛陽黛眉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龍潭峽景區與黃河小浪底、黃帝密都青要山毗臨,距洛陽70公里。
票價:
成人票(淡季) 50元
成人票(旺季) 70元
景區開放時間:7:00-17:30
交通:從洛陽、鄭州、三門峽、平頂山、南陽等地都有班車前往龍峪灣公家森林公園,其中洛陽火車站、軍轉戰從04:00開始發車,至17:30,每15-20分鍾一趟。
關林
關林位於洛陽城南約7公里處,是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擴建殿宇植柏,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現今規模,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時文武聖人並祀,關林與山東曲阜孔林齊名,為全國三大關廟之首。因關公為佛、儒、道三教共奉,又被認定為中國傳統的武財神,香火極盛。現每年九月舉辦關林國際朝聖大典,海內外朝聖者雲集於此,盛況空前。
門票:40元/人
交通: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從洛陽火車站乘55路公交車可直達關林廟。58,69,15,39,81路公交車可直達關林廟
老君山自然風景區
老君山位於洛陽市西南140公里處的欒川縣境內,海拔2192米,是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該景區為全國5A級景區。相傳先秦時期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曾在這里歸隱修道,後因老子被到家尊奉為太上老君,老君山因而得名。自北魏建廟以來香火不斷。
老君山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區內古木參天,藤繞蔓纏,奇花異草遍地,飛禽走獸成群,集雄險奇秀為一身,自然與人文景觀兼具。是休閑、朝聖、森林探險、教學實習、科學考察的絕佳去處。
門票:80元/人(官網預定可打9折)
開放時間:3月-11月
交通:老君山交通便利,距離洛陽機場148公里,緊鄰洛欒快速通道,景區內鋪設三級水泥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