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河南五陽 » 洛陽橋牡蠣

洛陽橋牡蠣

發布時間: 2021-03-09 02:08:52

洛陽橋的來歷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洛陽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也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隻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

橋由當時的郡守蔡襄主持興建,工程十分艱難。造橋基時,先沿橋梁的中線拋置大量的石塊,在江底形成了一道矮石堤,然後再於上面建造橋墩,並在橋下種植了大量牡蠣,使得橋基和橋墩石之間膠結牢固,這種方法稱為「種蠣固基法」,堪稱獨具匠心,充分利用了自然資源,是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科學創新。
洛陽橋的中亭附近立有許多歷代的碑刻,其中以宋代石刻「萬古安瀾」最為有名。另有石塔、武士石像等石雕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廟等廟宇的遺址,橋南有蔡襄祠。祠內立有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碑刻文字精煉,書法遒勁有力,刻工精緻,世稱「三絕」之碑。碑有兩通,一通是原碑,一通是解放後摹刻的。
洛陽橋曾經歷過多次重修。其中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的重修、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地震重修和1932年因泉惠公路通車而添架鋼筋水泥橋面三次工程,是歷次重修中規模較大的。[1]

㈡ 洛陽橋的特點是什麼

牡蠣法固定橋墩。
由於該橋所處地段瀕臨洛陽江入海口,潮水漲落造成的水頭沖擊力很大,靠石塊自重來達到橋墩的穩定是非常困難的。這座橋採用植蠣固基的作法,先在江底沿橋中線拋石塊,建造筏形基礎,植入牡蠣,通過牡蠣無孔不入的繁殖,把分散的石塊膠固成整體,以作為橋的基礎,然後在穩固的基礎上再用大石塊砌出四十六座橋墩,上放巨大石樑,然後鋪石板。

㈢ 洛陽橋的結構和形態是森么

洛陽橋一
指洛陽市天津橋 。 唐 李益 《上洛橋》詩:「何堪好風景,獨上 洛陽橋 。」 宋 岑象求 《吉凶影響錄》:「 韋丹 未第時, 洛陽橋 見漁者得一黿甚大, 丹 異之,買投於河。」 明 張昱 《感事》詩:「 洛陽橋 上聞鵑處,誰識當時獨倚闌。」

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洛陽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皇祐五年(公允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三百六十丈, 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結構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寰宇。洛 陽 橋 圖 片
建橋九百餘年以來,先後修復十七次。大修有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颶風、橋壞。邵守趙思誠修復;明宣德間(公允1426-1435年)橋址下沉,潮至,橋梁俱沒。知府馮楨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增正淳,增高三尺;萬曆三十二年(公元 1597年),地大震,橋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禮修復;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橋崩,知縣工之琦修復;民國二十年(公元1932年)蔡廷鍇軍長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公路橋,橋面增高2米。抗日戰爭時期受到嚴重破壞;1993年3月—1996年10月,國家撥出600多萬元專款,實施洛陽橋保護修復工程。現橋長742.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隻石獅、l座石亭、7座石塔。
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岩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即立於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的建造,是對世界橋梁科學的一大貢獻。由於當時洛陽江潮狂水急,「水闊五里」、「深不可址」,橋基層被摧毀。造橋工匠創造了一種直到近代才被人們認識的新型橋基——一筏形基礎,就是沿著橋的中軸線拋置人量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堤,然後在上面建造船形墩。同時採用「激浪漲舟,浮運架梁」的妙法,把一條條重達數噸的大石板架在橋面上。他們又在橋下養殖大量牡蠣,把橋基石和橋墩石膠合凝結成牢固的整體。這就是造橋史上最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笫一個把生物學運用於橋梁工程的創舉。洛陽橋的建成,不僅使洛陽江天塹變成通途,對泉州海外交通事業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電影名:洛陽橋
導 演:劉斌
編 劇:杜弘、李藝
主 演:曾廣蘭、韓培玲、馬蘭、王雪景、姜玉予
上 映:1982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戲曲片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已經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泉州就被譽為東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國的商人、學者、傳教士紛至沓來,因此給泉州留下了許多極為珍貴的歷史宗教遺跡和古典建築。在泉州就並存著七種宗教,分別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婆羅門教、摩尼教等,這在世界上是極為罕見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館之稱,同時泉州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些都證明了當時泉州港經濟的發達,社會的繁榮。今天我們第一站要參觀的是泉州偉大的古建築——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城東13公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路。講到這里也許您會提出疑問,洛陽橋應該在河南洛陽,此橋為何取名洛陽橋呢?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帶居住著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現在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所用的語系稱為河洛語,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里的山川地勢很象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當時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滾滾」。人們往返只能靠渡船過渡,每逢大風海潮,常常連人帶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為了祈求萬無一失地平安過渡,就把這個渡口稱為「萬安渡」,橋也因此稱之為「萬安橋」。據《泉州府志》記載,舊萬安渡是北宋慶歷初郡人李寵甃石作浮橋,後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橋。洛陽橋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耗資一萬四千多兩銀錢才建成。洛陽橋原長1200米,寬5米,橋墩四十六座,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兼有7亭9塔點綴其間,武士造像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松樹七百棵。我們身後的這棵松樹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
當年主持修建洛陽橋者為泉州郡守蔡襄。相傳蔡襄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聰明博學,十八歲高中狀元,遂本朝為官,但他從小受其母教誨,為官後要為郡人修橋,為民解難。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請回本府為官,為泉郡守。他回到泉州後為洛陽江水深浪大,難造橋基而日夜發愁。一天他突然夢見觀音大士指點他派人向海龍王求助。蔡襄一覺醒來十分驚奇,便給海神寫一封求助公文,問手下衙吏:「誰人下得海。」一個衙吏隨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來此人姓夏得海,誤以為老爺叫他,隨口應答。於是派他前往海神處投遞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無回,便告別了妻子,買了一壺酒喝得大醉卧在海灘上,想讓潮水捲走了事,哪知一覺醒來,黃色的公文袋變成了紅色公文袋,於是連忙回來交給蔡襄,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一個「醋」字。蔡襄冥思苦想,終於領悟了海龍王的啟示,當月廿一日酉時動工,果然此時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漲潮,橋基終於順利砌成。但是由於當時資金有限,橋的高度不夠,每逢洪水,橋面經常被淹沒。所以後來又傳說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為此橋出資增高三尺。李五為泉州大富商,由於他生活的奢侈和揮霍,被小人誣告,無故被抓往京城問罪。當他的囚車過洛陽橋時,水已淹沒路面,他很艱難地過了橋,因此他對天發誓,要是他能平安無事回鄉,一定出資將洛陽橋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後他順利回家,因此就出資將橋增高了三尺。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洛陽橋已經是經過修葺的,最後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帶領十九路軍路過泉州時修建的。
下面介紹一下有關洛陽橋的建築特點。早在北宋,我們的先民就以驚人的毅力和無窮的智慧,創造了一種直到現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型基礎。所謂的筏型基礎就是沿著橋梁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的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作橋基,然後在上面建橋墩,這種建造方式對中國乃至世界造橋科學都是一個偉大的貢獻。為了鞏固橋基,在橋下養殖了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牡額外殼附著力強,繁生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造橋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梁工程的先例。當時沒有現代的起重設備,就採用「浮運架梁法」,利用海朝漲落的高低位置,架設橋面大石板,顯示了我們先民建橋的非凡才智。船形橋墩也頗具特色,它有利於分水。洛陽橋成功地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是我國古代橋梁建築史上的偉大創舉,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贊說:「洛陽橋是福建橋梁的狀元」。
蔡襄祠:它始建於宋代,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築為清代修建,祠堂大廳中間是蔡襄的塑像,中亭有「萬安橋記」碑刻,此碑世稱為「三絕」碑。文章精練,用一百五十三個字記載造橋的時間、年代、橋的長寬、花費的銀兩,參與的人物等,書法遒美,刻工精緻。此碑為洛陽橋增輝不少。這碑文由蔡襄自撰自書。蔡襄字君漠,仙遊人,曾兩次任泉州知府。是我國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他的一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除了著名的《萬安橋記》外,還有藏於河南安陽魏公祠的《晝錦堂記》;福州鼓山的《忘舊石》等碑刻。除此之外,他還有大量的紙本書法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對前人優秀書法精華的吸收。有古書《評書》認為「追配前人者,獨蔡君漠書。」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化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由於他大量接受前人的優點,融會貫通,因此蔡襄的書法充滿了藝術魁力。
蔡襄的書法作品表現了一種當時文人的氣息,他效法過王羲之,顏真卿等,取法爭上,超然脫俗,神清氣淡,達到古雅優美的境界。這種境界往往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在欣賞的同時得到提升。蔡襄的書法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作,不是重復,因此形成一種新的書法格局。學古人而泥古,繼承前人而創造,使蔡書有了新的美學價值,因此他的書法作品永留書法史冊。

㈣ 概括洛陽橋景點的兩大特色

洛陽橋,歷史上指洛陽的天津橋,現在的洛陽橋連接洛河北的定鼎路和洛河南的龍門大道,是洛河上第一座現代橋。洛陽橋連接洛河北的定鼎路和洛河南的龍門大道。現代老洛陽橋,就是如今供非機動車和行人通過的洛陽橋,於1955年12月底建成通車,是滔滔洛水上的第一座現代大型橋梁。他見證了洛陽新中國成立後的飛速發展,在洛陽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以及八十年代前期,她都是洛陽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她已經成為洛陽人心目中的功勛橋和聖橋。
洛陽橋景點兩大特色:
1、牡蠣法固定橋墩。
由於該橋所處地段瀕臨洛陽江入海口,潮水漲落造成的水頭沖擊力很大,靠石塊自重來達到橋墩的穩定是非常困難的。這座橋採用植蠣固基的作法,先在江底沿橋中線拋石塊,建造筏形基礎,植入牡蠣,通過牡蠣無孔不入的繁殖,把分散的石塊膠固成整體,以作為橋的基礎,然後在穩固的基礎上再用大石塊砌出四十六座橋墩,上放巨大石樑,然後鋪石板。
2、孔不入的繁殖,把分散的石塊膠固成整體,用大石塊砌出四十六座橋墩。

㈤ 洛陽橋別譽為「天下奇」的道理是什麼

1、因為①洛陽橋是我國第一座跨海石橋,在建築上有許多創新;②採用"筏型橋基";
③編種牡蠣使石條膠合在一起;④採用浮運法施工。
2、修築橋梁的工匠們從潮漲潮落中受到啟發,採用浮運法。
3、工匠們等到漲潮時,把石塊用木排運到橋墩前,借用漲潮浮力,把石塊放在石墩
上。。
4、「第一」是指:①洛陽橋是我國第一座跨海石橋,在建築上有許多創新;②採用"筏型橋基";③編種牡蠣使石條膠合在一起;④採用浮運法施工。
5、(略)(提示: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㈥ 蔡忠與母,許洛陽橋的故事

相傳一千多年前,洛陽江口還是一個荒村古渡,名叫"萬安渡"。這里水深浪急,過往的船隻每遇狂風則檣傾楫摧。原來,這是江妖水怪在興風作浪。據說當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時,曾掏出腹中腸肚拋入洛陽江中;不料年深月久,這些腸肚變成了蛇怪、龜精,常在洛陽江中攪浪掀波,致使不少舟舶沉沒海底,無數渡客葬身魚腹。
有一日,一艘渡船離開岸邊駛近江心,忽然有龜精蛇怪浮出水面,頓時狂風呼嘯,濁浪排空,小小的渡船眼看就有被吞沒的危險。正在這萬分危急之際,突然從空中傳來連聲呼喊:"蔡大人過江,休得無禮!"那龜蛇兩怪聞聲慌忙遁逃。霎時風平浪靜,渡船安然抵岸。旅客面面相覷十分驚奇,不知到底誰是"蔡大人"。有一位莆田的孕婦,丈夫姓蔡,她心想將來生下的孩子定是非凡人物,便暗自許願:將來孩子如能成器,定教他在洛陽江上修建一座大橋。那婦人回鄉之後,果然生下個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謨,號端,從小勤讀詩書,十分聰穎靈慧。
到了蔡襄長大懂事時,蔡母便對他講起當年過江遇險絕處逢生的經過,殷切叮嚀兒子要實現她許下的造橋夙願。蔡襄默默地把母親的囑咐記在心裡,從此更加發奮苦讀,立志要成為一個能替黎民興辦事業的人才。不久,朝廷開科取士,蔡襄以才學廣博,被擢選入朝為官,授封端明殿大學士,頗受皇帝的器重。他心裡惦記著母親的造橋願望,卻又感到苦惱:老是呆在京都,何時才有機會到泉州建造洛陽橋呢?有一天,他奉召陪皇帝游賞御花園,蔡襄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暗中托小太監用蜂蜜在芭蕉上寫下兩行大字。不一會,螞蟻紛紛爬上芭蕉葉吮吸蜜汁。那皇帝發現密密麻麻的螞蟻竟然在芭蕉葉上擺出字陣,甚為驚奇,不禁移步近前,望著芭蕉葉上的字脫口念道:"蔡端蔡端,本府作官!"蔡襄一聽喜出望外,急忙跪下叩頭謝恩。皇帝改口道:"朕只是念葉上的字,並非當真!"蔡襄長跪不起:"君無戲言,豈可失信於臣?"接著坦誠陳說母親許願造橋的心事,皇帝見他再三請求,只好讓他出任泉州太守。
蔡襄晝夜兼程趕到泉州赴任,立即召集屬僚鄉賢商議建造洛陽橋,並親自到江邊察勘,下令招募造橋工匠,籌集建橋資金。洛陽江兩岸百姓聞訊奔走相告,歡呼雀躍,一時工匠四至,各呈技藝。開工那天,江岸人山人海,十分熱鬧。可是,由於洛陽江"水闊五里,深不可址",一船船石料拋下江中,霎時被洶涌的狂濤卷得無影無蹤;龜精蛇怪拚命翻江倒海,撞沉了好幾艘木船。橋墩奠基受到挫折,太守蔡襄愁眉不展。一天夜裡,忽然夢見一位白發蒼蒼的仙人指點他"龍宮遞榜,求助海神",急忙披衣而起伏案疾書。蔡襄奮筆草擬了一道黃牒,要求海龍王助一臂之力,退潮三日,好下橋基。寫好黃牒後,便坐堂詢問左右吏役:"何人下得海?"恰巧有一位衙吏,名叫"夏得海",一聽傳喚,趕忙回答:"小人夏得海!"當他知道太守要派他把黃牒送入海底龍宮,暗自叫苦,只得硬著頭皮奉令而去。他邊走邊想:若要下海,定難生還;如不履令,難保身家性命。索性沽了一壺酒,喝得酩酊大醉。夏得海跌跌撞撞來到海邊,醉倒在沙灘上。此時正好漲潮,他彷彿被波臣帶入水府,朦朧中只見美麗善良的龍宮公主捧出玉液瓊漿……哪知一覺醒來,手中的黃牒不翼而飛,手心卻赫然寫個"醋"字。夏得海莫名其妙,慌忙踉踉蹌蹌跑回府衙向太守稟報。蔡襄正在為橋基難奠愁眉不展,一見"醋"字,頓然大悟:這"醋"字拆開來不就是"廿一日酉時"么?分明是海神暗示退潮的時辰!蔡襄轉憂為喜,立刻差人在四城門頭張貼布告,諭令洛陽江兩岸民眾和造橋工匠,火速作好奠基的准備。廿一日酉時,洶涌的海潮果然退盡,整個江底裸露無遺。蔡襄親自指揮數千名工匠拋石奠基、砌築橋墩,洛陽江畔車水馬龍,穿梭不息,工程浩巨的洛陽橋終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座座堅固的橋墩巍然屹立在江中。可是到了砌築第四十六座橋墩時,江邊的石頭已經用盡,如果不能趕在海水退潮三日期限內把最後一座橋墩造好,一旦海潮呼嘯而來,就會沖毀橋基,前功盡棄!
就在這緊急關頭,恰巧八仙中的呂洞賓駕雲漫遊經過這里,他深為蔡襄建橋的非凡氣魄所感動,不慌不忙地飄落萬安山上,輕輕把拂塵一揮,頓時漫山頑石皆點頭;又一揮,山上所有的岩石躍然而起;再一揮,一塊塊大石頭全變成"豬母",成群結隊忽隆忽隆奔下山來,跑到海灘,紛紛跳進建造橋墩的地方,卧倒下去,一動也不動。轉眼間,這些"豬母"又都化作大石頭了。那時,有一隻頑石變成的"豬母",因下山時不小心跌傷了一條腿,所以走得慢了,落在後頭。及至它趕到,橋墩已全部造好,因此它只好躺在橋邊沙灘上,後人稱為"豬母石"。
以足代薪
在興建長橋的時節,附近白沙寺里有一位名叫蔡義波的和尚,深為蔡襄急公尚義、造福民眾的精神所感動,不辭勞苦四處奔波,竭盡心力地募集建橋資金,受到不少朱門豪富的刻薄嘲笑,他卻把化緣所得的每一個銅板都用在建橋事業上。無論嚴冬酷暑,這位僧人總是熱心為建橋工匠燒茶、送飯,還時常足蹬芒鞋上山採集草葯,為患病的民工治療。
有一回,由於連月風雨,伙房的柴草都燒光了。臨時從山上砍下的柴草,濕漉漉的燒不著。為了照常施工,早日建成長橋,義波僧悄悄掩上了伙房的門,毅然把自己的雙腳伸入灶膛中,代替柴禾燒飯。說也奇怪,義波和尚的雙腳頓時像兩根熊熊燃燒的薪木,升騰起熾烈的火焰。當他的雙腳燒成灰燼時,伙房裡一大鍋、一大鍋的飯都煮熟了。造橋的工匠聞知義波僧以足代薪、捨身建橋,無不深為感動。人們在江畔為他立庵塑像,以志紀念。後人作詩贊曰:"為架虹橋甘捨身,代薪雙膝泣鬼神。釜底熾火紅似血,留得千古美名存。"
酒井涌杉
再說在橋梁建造中,偏偏缺乏一大批杉木造船運石和鋪設墩架,施工進展緩慢。泉州太守蔡襄為此急得無計可施,日夜思慮著如何解決這個難題。蔡襄忽得一夢,又是那位白發仙人指點他差人到清源山麓去請"三人一目仙"幫助。蔡襄一覺醒來,將信將疑,便傳喚曾下龍宮遞榜的夏得海速往清源山去探尋個究竟。
那夏得海急忙趕到清源山,站在彌陀岩等了半天也沒碰見甚麼"三人一目仙"的影子,心急如焚。將近黃昏,他正等得不耐煩的時候,忽見三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以手搭肩魚貫而來,為首的一個只睜著一隻眼睛,另一眼瞎;其餘兩個,雙目皆盲。夏得海不禁靈機一動:這不就是"三人一目仙"嗎?慌忙拔腿奔了過去,一把攔住苦苦懇求。那三個乞丐見他十分誠懇真摯,也就答應了。其中一個口中念念有詞:"洛陽江頭,古井一口,木可造舟,水可飲酒……"說罷,三個乞丐忽地全睜開了眼睛,像一陣風似的飄然而去,倒把個夏得海嚇得目瞪口呆,趕緊回來報知蔡襄太守。
時過數日之後,果然在洛陽江畔一口古井中,噴泉似地湧出許多杉木,蔡襄和造橋工匠喜出望外,拊掌贊嘆不已。建橋民工到那口井汲水,但聞一股酒香撲鼻,水喝到肚子里頓覺止飢消渴,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喝個痛快。而這口井從不幹涸,酒香四溢,因此被稱為"酒井"。
荷化美女
在建橋工程中,蔡襄集中了能工巧匠們的智慧,創造了"筏形基礎",使船尖形的橋墩分開水勢,減少了浪潮的沖擊力;同時又利用海水的浮力,發明了"懸機浮運",藉助潮漲船高,把一塊塊重達數千斤的大石板,輕輕托舉起來鋪在橋墩之間,使洛陽橋漸漸顯出了奇偉的雄姿。
有一天,蔡襄發現洛陽江中每一塊礁石上,生長著密密麻麻的牡蠣叢,心想要是能採用"種蠣固基"的方法,使牡蠣繁生,把橋基和橋墩石膠合凝結成牢固的整體該有多好呵!他正想著,忽然間江上捲起一陣巨風,刮雨似的把滿江的牡蠣從全部吹到洛陽橋墩上,彷彿打上了無數鋼釘,使雄峙江上的石橋更加堅不可摧。蔡襄驚奇萬分,抬頭一看,只見南海觀音立在雲端微微笑道:"學士苦心精誠可感,方才是我略施小技成全你的心願。"觀音大士接著說:"建此長橋,已花金錢一千多萬兩,財庫業已匱乏,待我幫你籌足資金,爾後再叫八仙助你除妖,永絕後患!"說罷,南海觀音輕輕摘下一片荷葉,吹一口氣,讓它化作一位絕色美女,泛舟洛陽江邊,聲稱誰若能用金錢投中她,她願嫁與為妻。一時沿江兩岸人頭攢動,人們圍觀煙波江上花容月貌的美女,爭相投擲金錢,連那些平日貪財如命的富豪子弟,也不惜拋擲千金萬銀。但見金銀像雨點般落在小舟上,卻無一人能投中美女身上。結果,小舟天天滿載金錢而歸,紈袴子弟則垂頭喪氣敗興而回。
就這樣,又籌集了一大筆資金,用於建造長橋兩翼的扶欄三百六十丈,以及"七座亭,九座塔,石獅二十八",使整座長橋顯得更加雄偉壯觀。
八仙除妖
眼看凌波長橋即將峻工,潛伏在江底的龜精、蛇怪豈肯甘休?它們糾集洛陽江上游的九十九條蛟龍,掀起狂風惡浪,張牙舞爪,直向石橋撲來,攪得天昏地暗。就在這時,只見半空中雷鳴電閃,奇光閃爍,奉南海南音之命前來除妖的八仙各顯神通,與龜精蛇怪展開一場搏鬥。呂洞濱揮動太乙神劍,一下把蛇怪劈成兩段。張果老騎著神驢,把作惡多端的龜精踩成一團爛泥。韓湘子、曹國舅、漢鍾離、藍采和、何仙姑等眾仙也出陣助戰,把蛟龍團團圍困在江中。鐵拐李大喊一聲:"眾仙閃開,待我收拾孽龍!"只見他打開火葫蘆,葫蘆中立即噴出一股濃煙烈火,把那九十九條蛟龍活活燒死。
這時,天上出現彩虹,江上波平如鏡,岸上弦歌聲聲。洛陽江兩岸人民喜氣洋洋,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歡慶歷經七年終於建成的跨海長橋巍然屹立在萬頃碧波上,在我國的橋梁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泉州人民為了紀念蔡襄倡建洛陽橋的卓越歷史功績,特地在洛陽橋南畔建造了一座蔡襄祠,並為他塑像立碑,表彰他的功業。
如今洛陽橋已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文物勝跡之一,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前來游賞。而蔡襄造洛陽橋的民間傳說,更使這座古代名橋具有神奇迷人的風姿!

㈦ 洛陽橋在建築上有哪些創新之處請概括出來.

洛陽橋在建築上有哪些創新之處?請概括出來.

海內第一橋 樂嘉龍 浩勃 ①洛陽橋,乍見這個名字,還以為是在河南洛陽市呢。其實,它離洛陽市有幾千里遠。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灣和洛陽江匯合的地方。 ②洛陽橋是我國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橋。它始建於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時間才建成。石橋一共有1200米長,5米寬,有44座橋墩。橋上兩邊有扶欄。如今石橋只剩下31座橋墩,1188米長了。 ③洛陽橋在建築上有許多創新。它採用「筏型橋基」,在沿橋梁中線的河底下,用許多大石條壘成橋墩。這里水深流急,石條拋下去後就會被大水沖走。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能工巧匠們反復試驗,尋找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們等待風平浪靜、潮水低落時,同時出動許許多多裝滿石條的船隻,把它們同時填進江底。就這樣,在水底壘起了一座長500多米、寬25米的橋基。長長的橋基寬如一條水下長龍,A江底。 ④為了把水底那些堆積在一起的石條B成為一體,使之不被大水沖塌,造橋的工匠們又想出一個C的辦法。 海底有一種長有貝殼的軟體動物,名叫牡蠣。它有兩個殼,一個殼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個牡蠣上,互相膠結在一起,另一個殼則蓋著自己的軟體。牡蠣繁殖能力很強,而且無孔不入,一旦跟石塊膠成一片後,用鐵鏟也鏟不下來。工匠們利用牡蠣的這個特性,在橋基上遍種牡蠣。 ⑤D,沒出幾年,牡蠣不僅把零散的石條、石頭連成了一個整體,而且把沖散的石頭也膠合在一起。洛陽橋基歷時900餘年而不垮、不散,牡蠣功勞不小。這件事,可以說是建築史上的一大創造。 ⑥鋪設在洛陽橋上的都是10米 長、又厚又大的石板,據估測,每一塊重達二三十噸。怎樣把這么重的石塊運到高高的橋墩上去呢?修築橋梁的工匠們又從潮漲潮落中受到啟發。採用了浮運法。 ⑦工匠們等到漲潮時,把石塊用木排運到橋墩跟前,借用漲潮的浮力,把石塊放置在石墩上。洛陽橋上的300多塊石板和上萬塊石料,都是採用這種方法架上去的。 ⑧洛陽橋被人譽為「天下奇」,由此看來,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陽橋頭有一塊匾額,上面寫著「海內第一橋」。 ⑨洛陽橋的建成,促進了海上貿易的發展,為我國石橋建築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選自《建築奇觀》 1.洛陽橋的最大特徵是___________。 2.文中A至D處用詞依次正確的是( ) A.盤踞 凝聚 精妙 居然 B.靜卧 凝固 美妙 誠然 C.盤踞 聚集 巧妙 當然 D.靜卧 凝聚 絕妙 果然 3.第⑤段中加「△」號的「多」「據估測」能不能刪掉?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文章內容,給「浮運法」下定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畫線句子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洛陽橋被譽為「天下奇」的原因是什麼?從所給選項中選出3項。 選項:①規模之大②橋基之固③建築上創新④建造的時間之長⑤橋上兩邊有扶攔⑥促進了海上貿易的發展。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號) 引導回答: 1.最大特徵是我國第一座跨海大石橋。 2.選擇D。 3.不能。因為「多」表示石板的長度在10米以上,如果刪去就表示正好是10米了。「據估測」表示大致估計,並沒有實際稱量,如果刪去就變成了實際稱量後的重量,與事實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 4.借用漲潮的浮力,用木排運石塊放置到橋墩上的方法叫浮運法。 5.說明方法有列數字、打比喻。 6.原因是①②③。

㈧ 洛陽橋這片短文的參考答案

1、洛陽橋被譽為「天下奇」的道理是什麼?
①洛陽橋是我國第一座跨海石橋,在建築上有許多創新;②採用"筏型橋基"; ③編種牡蠣使石條膠合在一起;④採用浮運法施工。
2、簡述洛陽橋的修建與海潮有什麼關系?
修築橋梁的工匠們從潮漲潮落中受到啟發,採用浮運法。
3、根據文中介紹,請用簡要的語言詮釋「浮運法」。
工匠們等到漲潮時,把石塊用木排運到橋墩前,借用漲潮浮力,把石塊放在石墩 上。
4、、「今天,洛陽橋頭有一塊匾額,上面寫著『海內第一橋』」.對句中的「第一」你是怎樣理解的?
①洛陽橋是我國第一座跨海石橋,在建築上有許多創新;②採用 "筏型橋基";③編種牡蠣使石條膠合在一起;④採用浮運法施工.

㈨ 洛陽橋閱讀題答案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洛陽橋,乍見這個名字,還以為是在河南洛陽市呢.其實,它離洛陽市有幾千里遠.它架在福建省的泉州市附近的泉州灣和洛陽江匯合的地方. 洛陽橋是我國這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橋.它始建於1053年,整整花六年時間才建成.石橋一共有1200米長,5米寬,有44座橋墩.橋上兩邊有扶欄.如今石橋只剩下31座橋墩,1188米長了。 洛陽橋在建築上許多創新.它採用"筏型橋基",在沿橋梁中線的河底下,用許多大石條壘成橋墩.這里水深流急,石條拋下去後就會被大水沖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能工巧匠們反復試驗,尋找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們等待風平浪靜、潮水低落時,同時出動許許多多裝滿石條的船隻,把它們同時填進江里.就這樣,在水底壘起了一座長500米,寬25米的橋基,長長的橋基宛如一條水下長龍靜卧江底。 為了把水底那些堆積在一起的石條凝聚在一起成為一體,使之不被大水沖走,造橋的工匠們又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海底有一種長有貝殼的軟體動物,名叫牡蠣.它有兩個殼,一個殼附在岩礁上或者另一個牡蠣上,互相交結在一起,另一個殼則蓋著自己的軟體.牡蠣繁殖能力很強,而且無孔不入,一旦跟石膠成一片後,用鐵鏟也鏟不下來.工匠們利用牡蠣的這個特性,在橋基上種牡蠣。 果然,沒出幾年,牡蠣把零散的石條、石頭邊成一個整體,把沖散的石頭也膠合在一起.洛陽橋基歷時900餘年而不垮、不散,牡蠣功勞不小.這件事,可以說是建築史的一大創造。 鋪設在洛陽橋上的都是10米多長,又厚又大的石板,據估測,每一塊重達二三十噸.怎樣把這么重的石塊運到高高的橋墩上去呢?修築橋梁的工匠們又從潮漲潮落中受到啟發,採用浮運法. 工匠們等到漲潮時,把石塊用木排運到橋墩跟前,借用漲潮的浮力,把石塊放置在石墩上。洛陽橋上的300多塊石板和上萬塊石料,都是採用這種方法架上去的。 洛陽橋被人譽為"天下奇",由此看來,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陽橋頭有一塊扁額,上面寫著"海內第一橋"。 15、洛陽橋被譽為「天下奇」的道理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簡述洛陽橋的修建與海潮有什麼關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據文中介紹,請用簡要的語言詮釋「浮運法」。(不超過30個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今天,洛陽橋頭有一塊匾額,上面寫著『海內第一橋』」。對句中的「第一」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麼感想,請你寫出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因為①洛陽橋是我國第一座跨海石橋,在建築上有許多創新;②採用"筏型橋基"; ③編種牡蠣使石條膠合在一起;④採用浮運法施工。 16、修築橋梁的工匠們從潮漲潮落中受到啟發,採用浮運法。 17、工匠們等到漲潮時,把石塊用木排運到橋墩前,借用漲潮浮力,把石塊放在石墩 上。。 18、「第一」是指:①洛陽橋是我國第一座跨海石橋,在建築上有許多創新;②採用 "筏型橋基";③編種牡蠣使石條膠合在一起;④採用浮運法施工。 19、(略)(提示: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熱點內容
駐馬店上蔡縣郵編 發布:2021-03-16 21:53:57 瀏覽:888
新發地招聘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217
漯河大偉 發布:2021-03-16 21:51:07 瀏覽:401
相親愛一家 發布:2021-03-16 21:49:54 瀏覽:504
校園跳蚤市場系統 發布:2021-03-16 21:48:31 瀏覽:929
洛陽到鞏義汽車時刻表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108
男人胖相親 發布:2021-03-16 21:47:49 瀏覽:948
蘇寧鄭州網點電話查詢 發布:2021-03-16 21:47:42 瀏覽:459
同城幫二手良品真假 發布:2021-03-16 21:47:20 瀏覽:227
河南周口甲醇 發布:2021-03-16 21:42:35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