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河南五陽 » 濮陽潼一張

濮陽潼一張

發布時間: 2021-03-06 03:09:10

⑴ 想知道: 濮陽市 張氏祖先 濮陽市 在哪

張揮:
號天祿,青陽氏之子,與顓頊(姓姬,號高陽氏)同為黃帝之嫡孫,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發明者。 因弓箭的誕生對當時社會貢獻很大,所以帝顓頊封揮為弓正,職掌弓矢製造。也稱弓長(掌管弓箭的官職)。後又取弓長之意,賜揮姓張。揮公仙逝葬於帝丘(今濮陽)。
顓頊建都帝丘,揮公在帝丘長年輔佐顓頊,死後葬於帝丘,未回青陽。揮是黃帝的孫子(一說是黃帝的兒子),青陽氏封地尹城國的青陽,亦即清陽,清陽在清河(隋並入京杭大運河,現已不存在)以南而得名。
張揮公園:
坐落在濮陽縣東關老虎台地,金堤以北,南環路以南。張揮公園以張揮墓和碑為中心向東、向西200米,規劃佔地面積600畝。其中一期工程佔地4.5畝,於1998年3月開工建設。
揮公墓為圓型,直徑20米,基座高2.6米,土球頂高5米。墓基採用料石砌築,內設8根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兩道圈樑,土球頂栽植了草坪。墓周圍修築寬為8米的環型路,路外圍採用毛石漿砌擋土牆,路面用青石板鋪設,並設花池,栽植樹木花卉。墓南20米為小廣場,面積400平方米,廣場南端有一寬8米、高12步青條石鋪成的石階。揮公碑在揮公墓地小廣場外,碑身高3米,寬0.76米,厚0.5米。碑向南20米安裝4步青條石台階,寬5.4米。碑周圍修築矩型環型路,寬12米,揮公碑陽刻「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墓」,碑陰刻濮陽縣人民政府撰寫的碑記。 揮公像在揮公碑向南90米處,像基座高5.15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花崗岩粘飾,並有四組線描圖案,分別是:「始制弓矢,射獵鳥獸,迎戰共工,顓頊賜姓。」人物造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記述了張公的功德。揮公像坐落在花崗岩基座上,像高3.3米,整體高度8.45米,採用實心紅花崗岩雕塑而成。張揮手持彎弓,身挎利箭,目視遠方,威武雄壯。
揮公墓、碑、像採用園林路連結。園林路全長112米,寬5.4米,路面用卵石粘鋪成各種不同的圖案。道路兩側栽植樹木花卉。

⑵ 濮陽老城有張氏祠堂嗎在那個地方

濮陽南環張揮公園,

河南濮陽張氏家譜字輩

青海書中耀

⑷ 尋人!濮陽縣一個叫張愧芳的女孩兒!曾經在濮陽縣五星鄉一中105班上過學。擔班長一職務!

105班那應該是2000屆的,我是104的,很多同學都聯系不到了,他是那個村的知道嗎/

⑸ 濮陽有哪些姓氏

濮陽姓網路名片
濮陽(Pú yáng )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復姓。古代有一條河叫濮水,濮水南岸一塊豐饒的地方叫濮陽,那地方,就在現今的河南濮陽市。

目錄

姓氏源流
遷徙分布
歷史名人
祖先介紹
遺址
郡望堂號郡望
堂號
濮陽姓宗祠通用對聯姓氏源流
遷徙分布
歷史名人
祖先介紹
遺址
郡望堂號 郡望
堂號
濮陽姓宗祠通用對聯
展開 編輯本段姓氏源流
濮陽(Pú yáng 濮陽)源流純正,源出有一: 顓頊陵
出自姬姓,顓頊的後代以地名為氏。遠古時,這地方也叫帝丘,黃帝的孫子顓頊做部落首領時,曾在這兒建都;春秋時衛成公也曾在此定都,是一處文化寶地。顓頊的後代中有人居住在濮水南岸,後來就取地名為姓,世代姓濮陽。
編輯本段遷徙分布
(缺)濮陽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濮陽原為地名,當地有一條河流名濮水,此河的北岸按習慣就稱之為濮陽(古代河之北岸為陽),即今河南省濮陽縣。最現是古部落首領顓頊(傳說他是黃帝的子孫)的後人於此居住過,當地人就以地名為姓,流傳下來。春秋時,衛國鄭大夫居於濮水之北,也有說其封地於濮水之南,後人就以濮陽為姓。從《姓氏考略》上考證,濮陽的先祖居於澶州,後以地為氏,望出廣平。同樣《通志·氏族略》上亦有「濮陽氏,其地在澶州,後漢外黃令牛述,以濮陽潛為主簿。」的記載。古代的澶州,在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方。「濮陽」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地名,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便已出名,這個地方位於今河南省東北隅,黃河的西北。相傳上古的顓頊帝陵仍為我國的著名古跡之一)。顓頊帝的後世子孫有居住於此地的,因而以地為氏,稱濮陽氏。望族居博陵郡(今河南的濮陽市,古稱澶州);平陵郡(今山西文水縣東一帶)。
編輯本段歷史名人
濮陽興:三國時吳國的文官。字子元,少有士名,孫權時使蜀,做過會稽太守。吳國君主孫權的第六兒子,名叫孫休。濮陽興和孫休是好友。後來孫休繼位,稱景帝,就任用濮陽興做丞相,封外黃侯。永安中休卒,萬或勸興迎立程侯皓,加侍郎,領青州,俄為或所譖,徙廣州,道追殺之,夷三族。 濮陽興
濮陽成:明朝武將,沉毅有遠志,累立戰功,朝廷封他世襲金山衛百戶,為武德將軍。 濮陽瑾:明朝文士,因科舉成績優良而被任為地方官,在山東寧陽縣任縣丞,政尚寬平,賑飢有功,遠近賴以全活。 濮陽來:明嘉靖年間出任南昌府通判,以操履清白而見稱。
編輯本段祖先介紹
顓頊姓姬,號高陽氏。傳說活到98歲,在位78年。葬於東郡濮陽頓丘城外廣陽里(今河南省濮陽縣西南)。死後又化為半人半魚的「魚婦」。他幼年曾去叔父的「少昊之國」遊玩,10歲時就幫助治理國政。20歲時當了首領。當時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依然敬奉他們的巫教、崇拜鬼神。顓頊襲位後,下令禁絕巫教,要九黎族遵從黃帝族的教化。他又重視人事治理,努力發展農業。顓頊是高陽氏。在高陽氏的部落裡面還有八個有名的氏族。這八個有名的氏族是:蒼舒、大臨、庭堅、仲容、叔達等,其中庭堅這個部落一直存在,並且直至春秋時代仍同皋陶並祀依照古代「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的傳統,顓頊也屬於夷人的一個分支系統。顓頊活動的地方在衛(今河南濮陽),後來因為受到蚩尤戰敗的影響南遷至鄭(今河南新鄭)。 濮陽姓祖先
顓頊、帝嚳陵位於河南內黃縣城南30公里的梁庄鎮三楊庄土山之陽,人稱「二帝陵」。顓頊陵居東,帝嚳陵居西,兩陵相距60米。顓頊陵南北長66米,東西寬53米,高約26米;帝嚳陵略小且居後兩米。據專家分析,這種長輩陵冢大、晚輩陵冢小;長輩陵位趨前、晚輩陵位趨後的殯葬方式,正好印證了顓頊帝「長幼有序」的道德倫理。二帝陵園從下至上有御橋、山門、廟院、陵墓、碑林及縱橫其間的甬道,佔地面積350多畝;陵墓四周有圍牆,稱「紫禁城」。史書記載,二帝陵建築宏偉,碑碣林立,松柏蓊鬱,歷代帝王祭祀不絕,宋代以後列為定製。農歷三月二十八為顓頊帝誕辰日,民間祭祀大戲喧囂,人聲鼎沸,香火繚繞,熱鬧非凡。但因年代久遠,陵區地處黃河故道和緊靠硝河,河水多次泛濫,風沙肆虐,到清朝同治年間,陵墓和建築群全部被黃沙掩埋地下。
編輯本段遺址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特別重視對二帝陵的保護和開發。政府連續多年在二帝陵區和周圍育林封沙,使整個陵區被數萬畝蒼茫的森林所環抱。特別是1986年以來,對二帝陵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清沙、鑽探和開發建設,原有的山門、宋井、廟宇、碑亭、陵墓、圍牆和多條甬道相繼重見天日;挖掘出165塊御制祭祀碑、大量仰韶、龍山文化陶片及其他文物碎片;在陵區內,經過科學鑽探表明,深層尚有大量碑碣及陶片。近年,當地政府對二帝陵進行了大規模重修,先後修建了山門、祭拜殿、二帝塑像、欞星門、碑廊、配殿及其他附屬配套設施。陵園外,芳草萋萋,林濤奔涌;陵園內,松柏參天,庄嚴肅穆,透出了帝王陵園的滄桑與威嚴,一年四季前來尋根拜祖的海內外華人、華僑絡繹不絕。2000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顓頊、帝嚳二帝陵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當地政府設置了專業管理機構,配備了管理人員。2003年至2005年連續三年的農歷三月二十八,安陽市人民政府、內黃縣人民政府都隆重舉行盛大的公祭大典。每年這一天,都有數十萬內地、港澳台地區及海外華夏子孫前來參加祭祀活動,即時禮炮轟鳴,鍾磬悠揚,頌歌齊唱,共祈華夏血脈永昌、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另一種說法:顓頊墓位於聊城東昌府區城西北7.5公里處。顓頊乃上古帝王,系黃帝之孫,「初國於高陽,故號高陽氏,都於商丘(今河南濮陽),在位七十八年」。其墓葬於何處,歷來說法不一。《一統志》載:帝顓頊高陽氏陵有二:一在開州,一在東郡城西北二十里。……在東郡者有廟,民間稱聊古廟是也。顓頊墓是真是假,目前尚不敢斷言,但據文物考古調查,此處系一古化遺址則確鑿無疑。該遺址為方形高台地,暴露面積500平方米,為黑灰土堆積。遺址表面散布著不少陶片,可識器形有龍山文化時期的罐、杯、南瓦、豆、盆、殷代的鬲,周代的繩紋筒瓦等。屬龍山文化至商周時期的遺址。 顓頊墓南,原有一座用以祭祀顓頊的廟宇,名「聊古廟」,又名「聊王廟」、「顓頊廟」。該廟規模宏大,遠近聞名。廟內有鍾樓、彭樓、大殿、廊房、後樓等建築。大殿內供一高約7尺的顓頊帝執圭坐像。大殿後二層閣樓內,塑有顓頊帝及後妃神像。1945年廟毀,現僅存遺址。
編輯本段郡望堂號
郡望
博陵郡:東漢博陵在今河北蠡縣南,又置博陵郡,即治此縣。建安末度博陵郡,曹魏改博陵縣為博陸縣。西晉置博陵國,治安平(今屬河北省)。北魏為博陵郡。隋唐有定州博陵郡,並非晉博陵舊地(舊地在瀛州、深州境)。 平陵郡:漢代設置,今山西文水縣東一帶。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分置廣平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省雞澤東南)。
堂號
"相吳堂":三國時濮陽興任會稽太守,他和琅琊王孫權的交情很好。孫權做了東吳皇帝後,封他為外黃侯,拜丞相。濮陽氏因以"相吳"為堂號。
編輯本段濮陽姓宗祠通用對聯
〖濮陽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姓啟濮水; 望出博陵。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濮陽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東吳丞相; 武德將軍。 ——李文鄭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陳留人濮陽興,字子元,出身士族,年輕時就名聞江東,孫權時,曾任縣令、太守等職。任會稽太守時,對住在那裡的琅邪王孫休很好,孫休即位為帝,任他為太常、衛將軍,官至丞相,封外黃侯。孫休病死後,他和張布廢掉太子,另立孫皓為帝,因為孫皓既殘暴又腐朽,他又感到後悔,被人告發,為孫皓派人所殺,下聯典指明初廣德人濮陽成,字子義,沉勇而有大志,膂力過人。曾跟從太祖到宣州大閱兵,任靈璧侯湯和手下的百戶。後屢立戰功,封武德將軍。 上虞賢宰; 東吳將軍。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濮陽潛,為上虞縣宰,有賢名。下聯典指三國濮陽興,仕吳為衛將軍,平軍國事。 平章軍國; 懷保隴西。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聯釋同上。 ----------------------------------------------------------------- 〖濮陽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英才毓陳留秀氣; 潛德遍隴西黎民。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指漢代名人濮陽潛。下聯典指三國時吳國丞相濮陽興,字子元,陳留人。少有士名,孫權時使蜀,還會稽太守,有聲名。 ----------------------------------------------------------------- 〖濮陽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濮水悠悠,流長源遠; 陽光煦煦,景妍氣和。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濮陽復姓「濮陽」二字的嵌字聯。

⑹ 濮陽海龍 騙子

哥們 支持 理解 現在配電腦,去了一次海龍 總體給我的感覺 跟油田這里差多了 小商小販的 都是現調貨 幾個箱子圍一圈 一張桌子擺著就能配電腦。。。

還給我推薦一個開了封的伺服器電源 裡面太亂

⑺ 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綉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

意思是濮陽攻打呂布的時候,宛城戰張綉的那天;赤壁遇到周瑜的時候,華容道遇到關羽的時候,割了胡須,丟了衣服在潼關,奪船避箭在渭水。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曹操對張松說:「我看天下鼠輩都象草芥。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順我者生,逆我者死,你了解這些情況嗎?」

張松說:「丞相驅兵到處,真的是戰必勝、攻必取,張松我早就有所耳聞。想當年濮陽攻伐呂布時,宛城征戰張綉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我知道這都是天下無敵之舉!」

曹操大怒道:「你這個混蛋膽敢揭我短處!」喝令左右推出斬殺。楊修求情說:「張松雖然該殺,可他是肩負使命從蜀地遠來進貢,如果斬殺了,恐怕失去遠人之心。」荀彧也來勸諫。曹操怒氣未消,就免了張松死罪,喝令武士亂棒打出。

(7)濮陽潼一張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1,張松

張松(?-212年),字子喬 (字永年為演義混淆,實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為益州牧劉璋別駕從事,被派遣至曹操處而不為其所存錄,因而懷怨恨。

回蜀後,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系,並說璋連好劉備;其後,又說璋迎備以擊張魯,皆為璋所採納。建安十七年(212年),暗助劉備,為其兄張肅所告發,劉璋怒而將他斬殺。

2,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時期魏國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舉孝廉出身,選為郎官,歷任洛陽北部尉、頓丘令、議郎,拜騎都尉,鎮壓黃巾起義,遷濟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遷典軍校尉。

組織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遷東郡太守,拜為兗州牧。迎接漢獻帝,拜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司空,遷丞相,挾天子以令不臣。

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推行有效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穩定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促使中原地區政局穩定、經濟向好。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為魏王,位在諸侯王上,如同蕭何故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病逝於洛陽,終年六十六歲。

⑻ 河南省濮陽市有哪幾個縣區

河南省濮陽市有5個縣:濮陽縣、清豐、南樂、范縣、台前;有華龍區和高新區。

⑼ 濮陽是姓氏

濮陽是姓氏 ! 三國時期 有個人叫 濮陽興 的!
濮陽姓 一、姓氏源流
濮陽(Pú yáng 濮陽)源流純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顓頊的後代以地名為氏。古代有一條河叫濮水,濮水南岸一塊豐饒的地方叫濮陽,那地方,就在現今的河南濮陽市。遠古時,這地方也叫帝丘,黃帝的孫子顓頊做部落首領時,曾在這兒建都;春秋時衛成公也曾在此定都,是一處文化寶地。顓頊的後代中有人居住在濮水南岸,後來就取地名為姓,世代姓濮陽。
二、遷徙分布
(缺)濮陽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濮陽原為地名,當地有一條河流名濮水,此河的南岸按習慣就稱之為濮陽(古代河之南岸為陽),即今河南省濮陽縣。最現是古部落首領顓頊(傳說他是黃帝的子孫)的後人於此居住過,當地人就以地名為姓,流傳下來。春秋時,衛國鄭大夫居於濮水之北,也有說其封地於濮水之南,後人就以濮陽為姓。從《姓氏考略》上考證,濮陽的先祖居於澶州,後以地為氏,望出廣平。同樣《通志·氏族略》上亦有「濮陽氏,其地在澶州,後漢外黃令牛述,以濮陽潛為主簿。」的記載。古代的澶州,在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方。「濮陽」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地名,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便已出名,這個地方位於今河南省東北隅,黃河的西北。相傳上古的顓頊帝陵仍為我國的著名古跡之一)。顓頊帝的後世子孫有居住於此地的,因而以地為氏,稱濮陽氏。望族居博陵郡(今河南的濮陽市,古稱澶州);平陵郡(今山西文水縣東一帶)。
三、歷史名人
濮陽興:三國時吳國的文官。字子元,少有士名,孫權時使蜀,做過會稽太守。吳國君主孫權的第六兒子,名叫孫休。濮陽興和孫休是好友。後來孫休繼位,稱景帝,就任用濮陽興做丞相,封外黃侯。永安中休卒,萬或勸興迎立程侯皓,加侍郎,領青州,俄為或所譖,徙廣州,道追殺之,夷三族。
濮陽成:明朝武將,沉毅有遠志,累立戰功,朝廷封他世襲金山衛百戶,為武德將軍。
濮陽瑾:明朝文士,因科舉成績優良而被任為地方官,在山東寧陽縣任縣丞,政尚寬平,賑飢有功,遠近賴以全活。
濮陽來:明嘉靖年間出任南昌府通判,以操履清白而見稱。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博陵郡:東漢博陵在今河北蠡縣南,又置博陵郡,即治此縣。建安末度博陵郡,曹魏改博陵縣為博陸縣。西晉置博陵國,治安平(今屬河北省)。北魏為博陵郡。隋唐有定州博陵郡,並非晉博陵舊地(舊地在瀛州、深州境)。
平陵郡:漢代設置,今山西文水縣東一帶。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分置廣平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省雞澤東南)。
2、堂號(缺)
============================================================
【濮陽姓宗祠通用對聯】
〖濮陽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姓啟濮水;
望出博陵。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濮陽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東吳丞相;
武德將軍。
——李文鄭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陳留人濮陽興,字子元,出身士族,年輕時就名聞江東,孫權時,曾任縣令、太守等職。任會稽太守時,對住在那裡的琅邪王孫休很好,孫休即位為帝,任他為太常、衛將軍,官至丞相,封外黃侯。孫休病死後,他和張布廢掉太子,另立孫皓為帝,因為孫皓既殘暴又腐朽,他又感到後悔,被人告發,為孫皓派人所殺,下聯典指明初廣德人濮陽成,字子義,沉勇而有大志,膂力過人。曾跟從太祖到宣州大閱兵,任靈璧侯湯和手下的百戶。後屢立戰功,封武德將軍。
上虞賢宰;
東吳將軍。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濮陽潛,為上虞縣宰,有賢名。下聯典指三國濮陽興,仕吳為衛將軍,平軍國事。
平章軍國;
懷保隴西。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聯釋同上。
-----------------------------------------------------------------
〖濮陽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英才毓陳留秀氣;
潛德遍隴西黎民。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指漢代名人濮陽潛。下聯典指三國時吳國丞相濮陽興,字子元,陳留人。少有士名,孫權時使蜀,還會稽太守,有聲名。
-----------------------------------------------------------------
〖濮陽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濮水悠悠,流長源遠;
陽光煦煦,景妍氣和。
——佚名撰濮陽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濮陽復姓「濮陽」二字的嵌字聯。

熱點內容
駐馬店上蔡縣郵編 發布:2021-03-16 21:53:57 瀏覽:888
新發地招聘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217
漯河大偉 發布:2021-03-16 21:51:07 瀏覽:401
相親愛一家 發布:2021-03-16 21:49:54 瀏覽:504
校園跳蚤市場系統 發布:2021-03-16 21:48:31 瀏覽:929
洛陽到鞏義汽車時刻表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108
男人胖相親 發布:2021-03-16 21:47:49 瀏覽:948
蘇寧鄭州網點電話查詢 發布:2021-03-16 21:47:42 瀏覽:459
同城幫二手良品真假 發布:2021-03-16 21:47:20 瀏覽:227
河南周口甲醇 發布:2021-03-16 21:42:35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