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待洛陽扉
A. 張繼的詩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
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題為「夜泊」,實際上只寫「夜半」時分的景象與感受。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只剩下一片灰濛蒙的光影。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為月落前後光線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後發出幾聲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靜謐的環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霜滿天」的描寫,並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出一個先後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一於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徵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容和它給予人的聯想。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幾處「漁火」,由於周圍昏暗迷濛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江楓」與「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寫到這里,才正面點出泊舟楓橋的旅人。「愁眠」,當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對愁眠」的「對」字包含了「伴」的意蘊,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里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我們從那個彷彿很客觀的「對」字當中,似乎可以感覺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間一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
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後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卧聞山寺夜鍾。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鍾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徵,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鍾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這樣,「夜半鍾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卧聽疏鍾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初建於梁代,唐詩 僧寒山曾住於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鍾聲」也就彷彿回盪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庄嚴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明鍾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鍾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意境。夜半鍾的風習,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里,成為詩歌意境的點眼,卻是張繼的創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後,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鍾,卻再也沒有達到過張繼的水平,更不用說藉以創造出完整的藝術意境了。
B. 李白的詩
一共1010首
李白全集
第一集(古詩五十九首)
第二集(樂府三十首)
第三集(樂府三十七首)
第四集(樂府四十四首)
第五集(樂府三十八首)
第六集(古近體詩二十八首)
第七集(古近體詩五十三首)
第八集(古近體詩四十三首)
第九集(古近體詩二十四首)
第十集(古近體詩三十二首)
第十一集(古近體詩二十五首)
第十二集(古近體詩二十五首)
第十三集(古近體詩二十六首)
第十四集(古近體詩三十四首)
第十五集(古近體詩二十一首)
第十六集(古近體詩四十四首)
第十七集(古近體詩三十三首)
第十八集(古近體詩三十二首)
第十九集(古近體詩六十首)
第二十集(古近體詩三十六首)
第二十一集(古近體詩五十八首)
第二十二集(古近體詩四十七首)
第二十三集(古近體詩六十三首)
第二十四集(古近體詩八十八首)
第二十五集(補遺三十首)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唐代還有一位詩人叫李賀,號」詩鬼」,和李白有的一比。兩人統屬浪漫主義風格,想像奇偉,用詞誇張。但相比而言,李白詩多信筆揮撒,自然天成。李賀則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盡心機了。真可謂」嘔心瀝血」。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蘇聯托可馬克),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朝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於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
C.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英語怎麼說比較妥當
這幾句的中文意思是:
她幻想著丈夫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回來,於是盛裝打扮,等待版著遙遠的離人。權而春去秋來,花開花落,該回來的人卻還沒有回來。夜漸漸深了,她進入了夢鄉。但她卻陷入了「惟夢閑人不夢君」的新的苦惱中。最後她醒了,重重的長嘆一聲,「唉——」在寂靜的夜裡,這一聲長嘆竟是回聲重重。在重重的回聲中,她無奈的再次把大門關上了。
對應的英語:
She makes up with new dresses every day and waits for her husband at the door. But he never comes. The dream of missing him wakes her up, she has to shut the door with a gloomy sigh。
D. 代答閨夢還 譯文
譯文:丈夫還很年輕的時候就去駐守邊關,妻子佇立於樓台之上,遙望著三步一回頭的丈夫。穿上了新衣服才感覺到了一絲春天的溫暖,梳妝打扮之後推開窗子,尋覓何處有春光遠處飛來的燕子放佛透過絲羅帳幕在偷偷的看她。
畫衣上綉的花把蜜蜂都引來了濃濃的春意讓桃花李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我的心隨著遠處傳來的悠揚的樂聲一起飄到遠方,放佛到了丈夫的身邊。
每個清晨我都盛裝打扮,希望有一天丈夫能從邊關歸來,可是而春去秋來,花開花落,丈夫卻還沒有歸來的信息。夜漸漸深了,我渴望能早早的入夢,在夢中能夠與丈夫相會,可是孤單寂寞,被相思折磨的我,又怎麼能安然的入夢呢?你可知道,每個寂寞的夜晚,只有我一個人孤單把門扉關上。
出自:張若虛[唐朝]《代答閨夢還》。
原文:關塞年華早,樓台別望違。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情催桃李艷,心寄管弦飛。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4)相待洛陽扉擴展閱讀:
文章創作背景
唐朝詩人張若虛見閨婦思念遠在戰場的夫君,偶有所感寫下這首詩。《代答閨夢還》是初唐詩人張若虛創作一首五言長律閨怨詩,共12句。
描寫思婦一天內心境變化,以景抒情,表達對邊塞之人的相思離愁。由試衫、開鏡、妝洗、入夢、掩扉等動作描寫描寫和心理活動,表達出來孤寂冷清的畫面。除首尾兩聯,其他各聯均用對仗。
張若虛,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生卒年、字型大小均不詳。事跡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唐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
唐玄宗開元時尚在世。《全唐詩》僅存其詩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成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史的不朽地位。
E. 唐、宋、元、明、清、現代送別詩各10首 帶解釋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蜀州"一作"蜀川".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今陝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後,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志,萬里猶比鄰."這里化用其意.
2. 贈汪倫
李 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十里桃花,萬家酒肆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以歌相送)
3.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維
渭城朝雨 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陽關」自古與「玉門關」同為出塞必經之路。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以酒話別)
4.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以話送別)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以話送別)
6.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以話送別)
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以目送別)
8. 贈別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
惟見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借燭抒情)
9.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斑馬鳴。
(以景抒情)
10.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以草表意)
只寫了唐代的,解釋另外找吧~
F. 請問這幾首詩是張繼何時候作的 急用 知道的謝謝幫忙啊
兄弟,別浪費分了,張繼什麼時候死的都沒人知道,他的詩也許只有那些專門研究他的人還能推斷一下。
你這分讓人頭庠。
楓橋夜泊應該作於七五零年左右。理由,這首詩傳說是他在中進士前做的。語氣中的愁緒和他為官過後的喜悅不同。
奉寄皇甫補闕應該作於七四八年左右
感懷應該是做於七五三年左右,因為這首詩明顯是針對當時的一些官僚主義的。也明顯是在京城裡寫的,那時他應該還在京城准備考試吧。
長相思照調調來看,估計和他寫楓橋的時候差不多。
OK,理由不充分,不用給我分。
G. 王昌齡筆下的別緒是洛陽什麼什麼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在江蘇丹陽的芙蓉樓送友人北上洛陽所寫。全詩將秋天的景象與對洛陽的思念。
但其實,王昌齡並不是洛陽人。在唐代甚至之前的東晉、南朝,洛陽、秋天、故鄉等標簽常常在文學創作中被聯系起來。王昌齡同時代的另一位詩人王灣也曾在詩作中進行過類似的情感表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曹魏建國以後,洛陽再次被確立為都城,並成為魏晉玄學的策源地。「八王之亂」後,少數民族部族和政權盤踞中原,這些部族和政權也無不將攻據長安和洛陽作為確立統治中原合法性的前提。到了隋朝,隋煬帝已經將政治中心從長安遷入洛陽,並修建了自洛陽分別聯通南北的大運河。
《華夏之心:中日文化視域中的洛陽》書中談到,在日本,京都的建城就是取自於中國洛陽,其中許多地名都直接取自洛陽。日本的地方諸侯在古代到京都朝見,也被稱為「上洛」。京都乃至整個日本,曾在制度、思想、建築、文學、藝術、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都充滿了中國風格,尤其是長安風格、洛陽風格。書中也談到了日本詩人頻頻以洛陽作為作詩的元素。此外,日本還發展出相當完善的洛陽學。
H. 求與洛陽有關的詩詞
戲答元珍——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始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增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賈生——王安石
漢有洛陽子,少年明是非.
所論多感慨,自信肯依違.
死者若可作,今人誰與歸?
應須蹈東海,不但涕沾衣.
登郢州白雪樓——白居易
白雪樓中一望鄉,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洛橋晚望——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 洛陽陌上行人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 月明直見嵩山雪
董嬌嬈——宋子侯
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對,葉葉自相當。
春風東北起,花葉正低昂。
不知誰家子,提籠行採桑。
纖手摺其枝,花落何飄颺。
請謝彼姝子,何為見損傷?
高秋八九月,白露變為霜。
終年會飄墮,安得久馨香?
秋時自零落,春月復芬芳。
何時盛年去,歡愛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腸。
歸來酌美酒,挾瑟上高堂。
送應氏——曹植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
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擬行路難——鮑照
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
千斫復萬鏤,
上刻秦女攜手仙。
承君清夜之歡娛,
列置幃里明燭前。
外發龍鱗之丹彩,
內含麝芬之紫煙。
如今君心一朝異,
對此長嘆終百年。
別詩——范雲
洛陽城東西,
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
今來花似雪。
行路難——吳均
洞庭水上一株桐,
經霜觸浪困嚴風。
昔時抽心耀白日,
今旦卧死黃沙中。
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規心學明月,
珊瑚映面作風花。
帝王見賞不見忘,
提攜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張女彈,
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對君子,
遙遙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棄鳴篪,
爭先拂拭生光儀。
茱萸錦衣玉作匣,
安念昔日枯樹枝。
不學衡山南嶺桂,
至今千年猶未知。
莫愁歌——蕭衍
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織綺,
十四採桑南陌頭。
十五嫁為盧家婦,
十六生兒字阿侯。
盧家蘭室桂為梁,
中有鬱金蘇合香。
頭上金釵十二行,
足下絲履五文章。
珊瑚掛鏡爛生光,
平頭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貴何所望,
恨不嫁與東家王。
落日悵望——謝眺
昧旦多紛喧,
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陰,
高枕東窗下。
寒槐漸如束,
秋菊行當把。
借問此何時,
涼風懷朔馬。
已傷歸暮客,
復思離居者。
情嗜幸非多,
案牘偏為寡。
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陽社。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江總
傳聞合浦葉,
遠向洛陽飛。
北風尚嘶馬,
南冠獨不歸。
去雲目徒送,
離琴手自揮。
秋蓬失處所,
春草屢芳菲。
太息關山月,
風塵客子衣。
哭孔戡——白居易
洛陽誰不死?戡死聞長安。
我是知戡者,聞之涕泫然。
戡佐山東軍,非義不可干。
拂衣向西來,其道直如弦。
從事得如此,人人以為難。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諫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憲府,有邪戡必彈。
惜哉兩不諧,沒齒為閑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隨眾人,斂葬北邙山。
平生剛腸內,直氣歸其間。
賢者為生民,生死懸在天。
謂天不愛人,胡為生其賢?
謂天果愛民,胡為奪其年?
茫茫元化中,誰執如此權?
楊柳枝——白居易
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四望樓——曹鄴
樓在洛陽東,今廢。秦時有貴公子賈虛每日宴其上。
背山見樓影,應合與山齊。
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鳴雞。
無限燕趙女,吹笙上金梯。
風起洛陽東,香過洛陽西。
公子長夜醉,不聞子規啼。
春夜別友人——陳子昂
銀燭吐清煙,金尊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懸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去,此會在何年。
遼西作————崔顥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徵兵。
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
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渭城少年行————崔顥
洛陽三月梨花飛,秦地行人春憶歸。
揚鞭走馬城南陌,朝逢驛使秦川客。
驛使前日發章台,傳道長安春早來。
棠梨宮中燕初至,葡萄館里花正開。
念此使人歸更早,三月便達長安道。
長安道上春可憐,搖風盪日曲江邊。
萬戶樓台臨渭水,五陵花柳滿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華,遊子春來不見家。
斗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稱貴里,青樓日晚歌鍾起。
貴里豪家白馬驕,五陵年少不相饒。
雙雙挾彈來金市,兩兩鳴鞭上渭橋。
渭城橋頭酒新熟,金鞍白馬誰家宿。
可憐錦瑟箏琵琶,玉台清酒就倡家。
下婦春來不解羞,嬌歌一曲楊柳花。
贈輕車 ————崔顥
悠悠遠行歸,經春涉長道。
幽冀桑始青,洛陽蠶欲老。
憶昨戎馬地,別時心草草。
烽火從北來,邊城閉常早。
平生少相遇,未得展懷抱。
今日杯酒間,見君交情好。
寄韓諫儀注————杜甫
今我不樂思洛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騎麒麟翳鳳凰。
芙蓉旌旗煙霧落,影動倒景搖瀟湘。
星宮之君醉瓊漿,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聞昨者赤松子,恐是漢代韓張良。
昔隨劉氏定長安,帷幄未改神慘傷。
國家成敗吾豈敢,色難腥腐餐楓香。
周南留滯古所惜,南極老人應壽昌。
美人胡為隔秋水,焉得置之貢玉堂。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賈至
柳絮飛時別洛陽,
梅花發後在三湘。
世情已逐浮雲散,
離恨空隨江水長。
古風————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雲台,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洛陽城外別皇甫湜——李賀
洛陽吹別風,龍門起斷煙。
冬樹束生澀,晚紫凝華天。
單身野霜上,疲馬飛蓬間。
憑軒一雙淚,奉墜綠衣前。
送陳章甫——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盪,虯須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
鄭國遊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客昨日今如何。
洛橋——李益
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代悲白頭翁——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
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
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
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
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
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
應憐關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
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開錦綉,
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卧病無相識,
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
須臾鶴發知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
唯有黃昏鳥雀悲!
洛陽女兒行——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幃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作品】:菩薩蠻
【內容】: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1]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溫庭筠
【作品】:清平樂
【內容】: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
終日行人恣攀折,
橋下水流嗚咽。
上馬爭勸離觴,
南浦鶯聲斷腸。
愁殺平原年少,
回首揮淚知行。
歐陽修
【作品】:玉樓春
【內容】:
尊前擬把歸期說,
欲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
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陽花,
始共春風容易別。
秦觀
【作品】:望海潮
【內容】:洛陽懷古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
金谷俊游,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長憶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
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喈。
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作 者 回復:我所知道的有關洛陽的詩詞 [回復]
【作者】:朱敦儒
【作品】:鷓鴣天
【內容】: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雲券,
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卷,酒千觴,
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
且插梅花醉洛陽。
【作者】:吳文英
【作品】:瑞鶴仙
【內容】:餞郎糾曹之嚴陵
夜寒吳館窄。漸酒闌燭暗,猶分香澤。
輕帆展為翮。送高鴻飛過,長安南陌。
漁磯舊跡。有陳蕃、虛床掛壁。
掩庭扉、蛛網粘花,細草靜搖春碧。
還憶。洛陽年少,風露秋檠,歲華如昔。
長吟墮幘。暮潮送,富春客。
算玉堂不染,梅花清夢,宮漏聲中夜直。
正逋仙、清瘦黃昏,幾時覓得?
【作者】:關漢卿
【作品】:黃鍾尾(不伏老)
【內容】:
我是個蒸不熟、煮不爛、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
恁子弟每;誰叫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
賞的是洛陽月,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
你便是落了我的牙,歪了我的嘴,瘸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
天賜我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
I. 感嘆朋友情深的詩句
1、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崇敬荊軻古今一體,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種激越之情。後兩句寓情於景,景中帶比,荊軻精神千載猶存,還有詩人對現實環境的深切感受。沒有離別的情景也不知所送為誰,純是抒懷詠志之作,開風氣之先。
2。、王勃
《別薛華》
送進多歧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窮和獨是傳神之筆,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來作伴,第三聯同情勸慰對方,也用以自慰,雙方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說明懷友之誠相思之切,不重惜別之情而寫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擺脫個人哀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別不必傷感,一洗送別的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江亭月夜送別二首》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間所寫,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間接地表達送走友人後環顧離亭仰望明月,遠眺江山。留連顧望之狀,凄涼寂寞之情自然浮現紙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著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國維L*
3、宋之問
《送別杜審言》
卧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杜被貶。情真意切,朴實自然,「嗟」同知已離別而惆悵,為故人被貶而傷感受,因宦海無常而慨嘆。江邊垂柳依依惜別,儲蓄寫出人雖不至心意已到。後四句接連用典,慨嘆友人懷才不遇。音韻和諧,對仗勻稱,樸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陳子昂}
《送魏大從軍》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孤塞接雲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不落兒女情長,凄苦悲切的窠臼,從大處著眼抒發了作者的慷慨壯志,活用典故,充滿奮發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語氣慷慨悲壯英氣逼人氣壯山河。
《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是何年。
——開頭別宴將盡分手在即,直接進入感情的高潮情懷真摯,二聯寫離情的纏綿,三聯時間已晚離別到來,「何」後會難期,隱隱的哀愁,沒有長吁短嘆,在沉靜中見深摯的情愫,不溫不火,意態從容,氣象雍雅不作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張說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標志七絕進入盛唐。「盛唐詩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瑩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滄浪詩話。作者謫居岳州,梁知微經此入朝,送客。征帆遠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寫簡淡的秋景。孤——由峰而轉向人,神話傳說使君山縹緲,浮——迷離撲朔之感,三句寫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通體散行風致天然惟在興致。
7、孟浩然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既沒有優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的詞藻,語句平淡近乎口語,對偶不工極其自然,言淺意深頗有餘味。
8、李頎
《送魏萬之京》
朝聞遊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兌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站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磋跎。
——把霜擬人化,寫出深秋時節的蕭瑟氣象,寒不可見樹色可見。催,生動有感,敘事寫景抒情交織在一起。
9、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首句寫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在滿江風雨中也在離人的心頭。次句意境開闊,孤——襯心境,即景生情,情蘊景中,令人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含蓄、蘊藉、餘味無窮。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但去莫復向,白雲天盡時。
——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讀來卻詞淺情深,含有悠然不盡之意。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不寫餞別,匠心獨運,與他詩不同。把道別作暗場,而寫別後的寂寞之感,悵惘之情,離愁,往往在別後當日的日暮而更濃重、稠密,卻只用掩柴扉來表達。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濃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別,前兩句點明時間、地點、環境、氣氛,寫景色調清新,明朗,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不黯然銷魂,相反,倒是輕快而富於情調。三四句是極豐富內涵的一剎那。
11、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寫景兼時令,楊花子規暗含飄零之感,次句寫五溪不著悲痛語而悲痛之意自現,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於明月隨風而致。此兩句有三層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滿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好托於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見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到別無他法。通過想像把無情月變成知心人,將自己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特點和優點之一。當詩人要表現強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使用這種手法來取得預期效果。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前兩句敘事,後兩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空靈而有餘嘆,自然而又情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既不同於《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強的離別,也不同於《渭城曲》那種深情的體貼,這是充滿詩意的離別,所以如此,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有詩人李白的嚮往。三月前加煙花,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意境優美,文字綺麗。後兩句看似寫景卻包含一個詩意的細節,友人遠去依然目送。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接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首聯交待行蹤,次聯隨和入用語貼切,景中蘊藏詩人開朗喜悅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頸聯寫了遠景和近景,尾聯依戀老鄉卻不說思念,而是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來,懷著深情,更顯出自己思鄉的深情。言有盡而意無窮,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像瑰麗。
12、高適
《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詩作,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塗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兩句直寫日落之景,純用白描。
13、劉長卿
《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遠歸。
——即景抒情,構思精緻,語言精練,樸素秀美。前二句點明時間,後二句寫歸去情景。有一種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畫。鍾聲觸動思緒,歸影勾起歸意,詩人形象隱於詩外,表露寄託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構成一種閑淡的意境。
《餞別王十一南遊》
里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藉助眼前的景物,通過遙望和凝思來表達離愁別緒,手法新穎不落俗套。友人遠去,頻頻揮手,依依惜別,沒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別處長江兩岸的景物入詩,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為一體,讓煙水、青山、飛鳥來烘托自己惆悵的心情,空字不只點出被送友人遠了,同時寫出詩人此時的空虛寂寞之情。五六句寫詩人心隨友人遠去,直到目的地。最後又回到現場,久久不忍歸去,心中充滿無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應。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首句寫氛圍,聲音、情狀、時間、地點,顯得黯然銷魂。二句用兩個自,以流水的無情,反襯人的傷心,三四句用同病相憐來寫依依惜別,通篇基本上直陳其事的賦體,緊扣江邊使寫景與抒情相結合。
14、岑參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台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既不寫餞行時的歌舞盛宴,也不寫難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說話行事,字里行間激情盪漾。開篇造成特殊的背景,烘托李副使毅然前行的氣概,珍重的送別之意暗含其中,三四句明寫友人的經歷,激勵其一往無前,五六句化惆悵為豪放,末句直抒胸臆,氣貫長虹。融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並突破了一般送別詩的窠臼,語言口語化,親切灑脫,聲調悠揚流美,奔放明快,韻律自由活潑,節奏跌宕有致。
《武威送劉判官磧西行軍》
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首句似即景信口道來,點明季節和所向,寫行程之難,次句寫李判官的過人之勇。馬之快,原之闊,身手矯健。尾句有迴旋天地的凌雲壯志,不但是賦而且含有比興象徵之意,使詩脫卻一般私誼的范疇,升華到更高境界。此詩只就此地與彼地的情景略加誇張和想像,敘述自然比興得體,頗能壯僚友之行色,惜別與祝捷之意也就見於言外,在送別詩中可說獨具一格。
15、賈至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後到三湘。世情已逐浮雲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這是一首情韻別致的送別詩,詩人先從自己離別洛陽時寫起,懷著被貶的失意離開故鄉,以物候的變化表達時間的變換。深得採薇遺韻。開首兩句灑脫飛動,情景交融,既點明季節地點,又渲染氣氛,給人一種人生飄乎,離合無常之感。三句的世情含意極豐,世事如浮雲,更覺離情難遣如流水之悠長。結尾一個空字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而又依依不捨的深情。唐詩中寫遷謫之苦,離別之恨者多,且各盡其妙,此詩以遷謫之人又送遷謫之人,情形倍加難堪,寫得沉鬱蒼涼,一結有餘不盡。
16、司空曙
《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
——此詩開始從上次的分別說起,接寫此次相會,然後寫敘談和惜別,描寫曲折,富有情致。上次別後相見不易,此間相思自在言外,正因如此,才相見如夢,加深了惜別和傷感的心情,前兩聯構成因果關系,翻疑夢,久別初見時悲喜交集的神態盡在其中,各問年,不僅在嘆息年長容衰,也在以實證虛後兩聯寫深夜長談,但太多的話說不完,故詩人避實就虛,只以景象來渲染映襯,孤燈、寒雨、浮煙、濕竹,景象多麼凄涼,不僅映襯出詩人悲涼暗淡的心境,也象徵人事的飄浮不定。既描寫了實景又虛寫了人的心情。結句表面上寫勸酒,實際上總寫傷別。綜觀全詩,中四句極工,寫盡悲喜傷感,不可收拾,末二句卻能輕輕收結,略略沖淡,可見詩人能運筆自如,具有重抹輕挽的筆力。
17、嚴維
《丹陽送韋參軍》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寫的是送行及送行之後情景,前兩句寫送行,交代時間地點,一個愁字語帶雙關,後兩句寫別後的思念,三句不露痕跡地把前句抽象的離愁表達出來。日晚寫時間之久,望字傳出思念之神態,自然地帶出末一句,此句是所望之景,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表達作者的悠悠情思,日晚寒鴉盡,空餘江水東,這一切給人以孤獨寂寞空虛的感觸,含有無限深情。這首小詩妙語連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感情融入景物當中,言有盡而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