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河南五陽 » 有關洛陽的典故

有關洛陽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5 05:04:01

① 寫出五個與洛陽有關的成語典故

洛陽紙貴
偃旗息鼓
一片冰心
木人石心
洛水瑞石
定鼎中原
前倨後恭
挑肥揀瘦
程門立雪
樂不思蜀
馬革裹屍
雞口牛後
小時了了
數典忘祖

② 洛陽有哪些傳說故事

「荷包牡丹」的傳說

古時抄,離洛陽城東南200來里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里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綉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綉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

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年芳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綉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綉的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 這么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鍾情的男子,家裡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己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綉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③ 誰知道關於洛陽的傳說或神話

洛陽的傳說
1、前倨後恭

蘇秦,字季子,東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陽軒里人。他出身農民,少有大志,曾隨鬼穀子學游說術多年。後辭別老師,下山求取功名。

蘇秦先回到洛陽家中,變賣家產,然後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但無一個國君欣賞他,蘇秦只好垂頭喪氣,穿著舊衣破鞋回到洛陽。

洛陽的家人見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給他好臉色,連蘇秦央求嫂子做頓飯,嫂子都不給做,還狠狠訓斥了他一頓。蘇秦從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讀。把頭發束住吊在房樑上,用錐子刺自己的腿,「頭懸梁,錐刺骨」便由此而來。

一年後,蘇秦掌握了當時的政治形勢,開始二次周遊列國。這回終於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並被封為「縱約長」,做了六國的丞相。當此時的蘇秦衣錦還鄉後,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度,都「四拜自跪而謝」。蘇秦不由嘆息:「人生在世,地位財富,真不可忽視啊!」

這即是「前倨後恭」的典故。今人多用此形容那些先前傲慢而後來謙恭,以及見風使舵,見機行事的人。

2、洛陽紙貴

人們常說:自古洛陽出才子。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左思,就是古代文壇上燦若群星的洛陽才子之一。

左思從小出身貧寒,且相貌醜陋,但他卻視榮辱如浮雲,看名利為糞土,把精力都用在學習和文學創作上,寫出了許多流傳至今的名詩佳作。其中,《三都賦》問世後,受到朝野各界熱烈贊頌,一時風行洛陽,豪貴之家爭相傳抄,洛陽市場上的紙價也因而昂貴起來。以後,「洛陽紙貴」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來稱譽某些作品迅速而廣泛地傳播流行。

左思(三都賦》中的洛陽城,早已被無情的歷史風雨化作一片廢墟,而今日的洛陽城,又是歷史上任何時期無法比擬的。相信千年前的左思倘若再生人間,看到今天的洛陽,他一定會有一部更加精美華採的《三都賦》風行洛陽街頭,也將會有一段新的關於「洛陽紙貴」的佳話。

3、王祥卧冰

很早很早以前,在洛陽老城西二十五里的地方有一條小河,小河邊的村子裡住著一個名叫王祥的男孩。

平時,盡管王祥對繼母象對生母那樣孝敬,可是他的繼母開始時還可以,當她生了個男孩以後,漸漸地就把王祥看作眼中釘,肉中刺了。

繼母整天把重活指派給王祥干,王祥盡管非常賣力,但是,十成有一成做不好,她不是打便是罵,並且還經常在王祥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時間長了,父親對王祥也討厭起來。

盡管這樣,王祥對父母還是和以前一樣孝敬。

有一年冬天,王祥的繼母得了病,她為了整治王祥,故意對王祥的父親說,想吃村邊河裡的鯉魚。王祥聽見後便於第二天頂著寒風來到小河邊。十冬臘月天氣,小河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莫說用腳踩,就是用石頭也砸不開。怎麼逮魚呢?王祥穿單薄的衣服,坐在冰上哭起來。
(未完待續)

--作者:往事如風 (2005-07-18 20:58) 回復留言

1. (續上)
他哭了一陣,突然發現自己屁股下的冰稍微化了一點,王祥就脫掉衣服卧在冰上,不一會兒便被凍麻木了。就在這時候,突然聽到天空中轟隆隆一聲巨響,一條火龍從天而降,卧在王祥卧冰的河邊。那火龍吐出的火把岸邊的土都燒紅了,河裡的冰也溶化了,王祥也被暖醒過來,於是他便提著兩條鯉魚回家了。

繼母吃了王祥提來的鯉魚,卻不見病情好轉,又連著讓王祥卧冰二次,病情更加重了。有一天晚上,王祥的繼母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一個小孩從她身上鑽出來,對她說:「你兒子為你卧冰求魚,你卻本性不改,百般虐待他,如果繼續下去,叫你性命難保,你如果能改惡從善,吃幾只黃雀肉,病可自解。」說完那小孩就不見了,繼母也被嚇醒了。想想她平時對王祥百般虐待的情況,心裡又悔恨,又難過。她又看見王祥穿著單薄的衣服,躺在木板上發抖,便產生了憐憫之心,忙拉起被子,給王祥蓋上。

④ 洛陽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有關洛陽的十大成語典故

1、 定鼎中原
大禹治理了洪水,接著又鑄造了九個大鼎,到了商周時九鼎成為傳國之寶,誰想統治天下,就要先奪取九鼎。
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周武王舉兵討伐,滅了商朝。滅商後,周武王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備把九鼎搬運到周朝的國都鎬京(今西安市西南)。誰知那九尊大鼎個個象小鐵山,既難搬又難運。武王組織了大批人馬,據說一尊鼎就動用了八九萬人,花了幾個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陽。當他們准備再向西拉時,不管用什麼辦法,大鼎象生了根似的,定在那裡巍然不動。武王聞知此事,感嘆地說:「九鼎是鎮國之寶,它們到了洛陽不往西走,定有緣故。夏朝國都在洛陽,洛陽又位於天下之中,上天莫不是要我把國都遷到洛陽不成?如果是這樣,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陽吧。」不料正當武王准備奉行安放九鼎的典禮時,卻不幸病故了。
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了位,在周公旦的輔佐和幫助下,在太廟里建成了一座宏偉壯麗的大殿,選擇了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諸侯,舉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表示周朝已完成了滅商的大業,取得了天下。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周公旦輔佐周成王「定鼎洛陽」的功勞,就興建了一座殿宇輝煌的周公廟,廟里的大殿被叫做「定鼎堂」。至今,周公廟仍坐落在洛陽老城的西關外供人們瀏纜憑吊。周公廟前的道路則取名為定鼎路。

2、前倨後恭
蘇秦,字季子,東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陽軒里人。他出身農民,少有大志,曾隨鬼穀子學游說多年。後辭別老師,下山求取功名。
蘇秦先回到洛陽家中,變賣家產,然後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但無一個國君欣賞他,蘇秦只好垂頭喪氣,穿著舊衣破鞋回到洛陽。
洛陽的家人見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給他好臉色,連蘇秦央求嫂子做頓飯,嫂子都不給做,還狠狠訓斥了他一頓。蘇秦從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讀。他把頭發束住吊在房樑上,用錐子刺自己的腿,「頭懸梁,錐刺股」便由此而來。
一年後,蘇秦掌握了當時的政治形勢,開始二次周遊列國。這回終於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並被封為縱約長,做了六國的丞相。當此時的蘇秦衣錦還鄉後,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度,都「四拜自跪而謝」。蘇秦不由嘆息:「人生在世,地位財富,真不可忽視啊!」
這即是「前倨後恭」的典故。今人多用此形容那些先前傲慢而後來謙恭,以及見風使舵,見機行事的人。

3、挑肥揀瘦
遠在東漢劉秀時期,光武帝劉秀曾在都城建立了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這座太學即位於洛陽開陽門南5里遠的地方。當時,在太學里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挑肥揀瘦」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太學里,有位教學博士,姓甄名字,很有學問。有一年臘月三十,光武帝劉秀下詔賞賜太學里的教學博士們每人一隻羊,讓太學高高興興地歡度春節,可當羊趕到太學大院後,卻出現了問題。原來這每隻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如何分配才合理呢?教學博士們七嘴八舌,吵嚷了半天,也沒有商量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好辦法。
這時,甄宇站起來說道:「我們都是教學博士,為人師表,不能斤斤計較,挑肥揀瘦!」說罷,他便從羊群中挑出那隻最小最瘦的來,徑直牽了去。這下,大家不再爭論,你謙我讓,很快就分完了這群羊,各自高高興興的回家去了。
這段讓羊的佳話傳了出去,洛陽城裡的人無不贊揚甄宇,還給他起了個帶有敬意的別號「瘦羊博士」。從此,「挑肥揀瘦」這個成語也就傳開來了。

4、洛陽紙貴
人們常說:自古洛陽出才子。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左思,就是古代文壇上燦若群星的洛陽才子之一。
左思從小出身貧寒,且相貌醜陋,但他視榮辱如浮雲,看名利為糞土,把精力都用在學習和文學創作上,寫出了許多流傳至今的名詩佳作。其中,《三都賦》問世後,受到朝野各界熱烈贊頌,一時風行洛陽,豪貴之家爭相傳抄,洛陽市場上的紙價也因而昂貴起來。以後,「洛陽紙貴」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來稱譽某些作品迅速而廣泛地傳播流行。

5、程門立雪
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游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
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後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6、樂不思蜀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湧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谷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道:「咦,這話怎麼像是谷正說的?」
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餘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7、馬革裹屍
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出處范曄 《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就是說,東漢有一個能征善戰的將軍叫馬援。有一次,他從南方打了勝仗回來,朋友們紛紛前去迎接、祝賀。以有計謀著稱的孟冀也向他表示祝賀。馬援說:「你怎麼也同一般人一樣呢?現在匈奴、烏桓正在侵擾北邊,我正想主動請命前去攻打他們。男子漢大丈夫當然要戰死沙場,以馬皮裹著屍體回來安葬,怎麼能躺床上安然死在妻子兒女的身邊中呢?」

8、小時了了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出處是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這個故事說的是東漢末年的才子孔融。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經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隨父親到洛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膺。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不是他的親戚,就是當時很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
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其中有一個中大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後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9、雞口牛後
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出處 《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蘇秦的洛陽人,連續十次上書秦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縱橫學」。鼓動秦國與其他六國建立友好「聯盟」,然後再各個擊破,但是秦惠文王沒理他。蘇秦垂頭喪氣的回到家鄉。家裡人看見他狼狽的樣子,都不願和他說話。後來蘇秦改變了自己的政治主張,決定採用「合縱」的方法,讓六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
還有一個叫張儀的人四處游說「連橫」學說,鼓動六國聚集在秦國的周圍。在韓國,張儀向韓王施壓,說「事秦則安矣,不事秦則危矣。」
蘇秦到了韓國後,對韓王說:「韓國領土遼闊,地勢險要,為什麼要向秦國屈服呢?如果韓國屈服了,秦國一定會今年要一塊土地,明年要一塊土地,韓國國土畢竟有限,秦國的貪欲卻無止境。有人說,寧為雞口,無為牛後。韓國跟秦國連橫,那就做了牛屁股。連我也為會你感到恥辱的。」
韓王聽了以後認為蘇秦說的有道理,說:「我死也不會向秦國屈服!」蘇秦就這樣一個一個說服了六國,六國最終結成了以楚國為首的聯盟。秦國也被六國孤立起來。

10、數典忘祖
《左傳?昭公十五年》載:一次,晉大夫籍談出使周朝。宴席間,周王問籍談,晉何以無貢物,籍答道,晉從未受過王室的賞賜,何來貢物。周王就列舉王室賜晉器物的舊典來,並責問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後代,怎麼能「數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說列舉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職掌呢?
後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來譏刺對本國歷史的無知。

⑤ 關於洛陽的歷史故事

關於洛陽的歷史故事:

伊闕,是伊河流域的最後一段峽谷,由熊耳山東端懸崖和嵩山西端峭壁夾峙而成。它南臨伊川盆地,北系洛陽盆地,為兩個盆地間之咽喉。因其兩山對峙,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故被稱為「伊闕」。

與其它峽谷不同,伊闕所系的兩個盆地幾乎處在一個地平面上,因而這個峽谷幾乎不見落差。

伊水從上游山區瀉出,進入低平的伊川盆地,形成幾度彎曲,經過狹窄的伊闕水道緩緩北流,至洛陽盆地腹部與洛水匯合成「伊洛河」。伊洛河繼續向東北流,至盆地邊緣的神堤穿過黃土丘陵溝谷,注入黃河幹流。

伊水、洛水滋潤的兩個盆地,土質肥沃,自流灌溉便利,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是著名的兩大糧倉。散居在嵩山周圍的崇部落是開發這兩個糧倉的主人。以兩個糧倉為經濟支柱,崇部落是當時「萬國」之中經濟實力最強者。

距今約4000多年,由於氣候變熱,西部高山冰雪融化,黃河流域大小河流暴漲,發生了上古史上史無前例的洪水大災難。黃河中游南岸的伊川盆地、洛陽盆地成了重災區。伊河在伊闕之南的伊川聚成湖海,洛河在伊闕以北、神堤之南的洛陽盆地匯成汪洋。

湖海汪洋淹沒了崇民的家園、良田,阻絕了崇民的交通,威脅著崇民的安全:為了生存,崇部落在首領鯀領導下,與洪水展開了殊死的搏鬥。由於鯀治水失當,處處防堵,治水九年不成,還造成重大損失。部落聯盟首領舜按律行事,將鯀處死。

鯀的兒子禹,處事謹慎有謀略,悉心為公不辭勞苦,在崇民中享有厚望;為發揮崇部落治水的骨幹作用,帝舜令禹繼承父職,為崇部落首領。

禹繼首領之位後,首先要解決的是威脅祟部落生存的伊洛水患問題。他登上高山,舉目望去:伊河受阻於伊闕,洛河受阻於神堤,兩個咽喉造成了兩個陸中海洋;欲使兩處湖水消退,必先疏通兩個咽喉部位。鑒於伊闕是石質峽谷,神堤是土質溝谷,禹決定先易後難——先治洛後治伊。

他率眾北赴神堤,掘溝挖谷,拓寬疏通神堤水道,十日之後,洛川之水瀉人黃河,洛陽平原重見天日。此後,禹揮師伊闕。由於伊闕水道太狹,即使洛陽盆地湖水瀉去,伊水出伊闕的流量仍然不大。而要疏通拓寬這岩石峽谷,僅憑他們的石制、銅質工具談何容易!

禹愁眉不展,在伊闕山上轉來轉去,驀然間,一顆斗大的石頭被蹬動,那石頭向山下滾去,接著發出一聲巨響!禹十分驚訝,尋聲趕到崖底,只見一個山洞被砸毀。原來,這伊闕山下有許多溶洞,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峽谷底部。由於長氣水浸和風蝕,這些溶洞質地鬆脆,一經重擊,便成碎石。

這一發現,使禹感奮不已,他立即調動人馬,一部分持石錘、銅釺打擊溶洞;一部分搬運碎石,清理谷底。他身先士卒,揮動大錘,砸擊之聲震撼峽谷。

這是華夏先民力戰洪水的英雄史詩中扣人心弦的一幕:

一個個溶洞被銷毀,一筏筏碎石被運出,一月之後,奇跡出現,湖水從峽谷中呼嘯而出!急流搬走了峽谷中淤積的泥沙,急流動搖著失去溶洞根基的懸崖峭壁,破裂後的岩石不斷落人急流被捲走,狹窄的伊闕逐漸開闊,久積的湖水迅速消退,伊川終於亮出了肥壤沃土。

伊河象一條玉帶從伊川盆地伸向洛陽盆地,在伊洛平原上靜靜地流淌。

久困於嵩山的崇民們終於重返伊洛平原,恢復了他們的自流灌溉農業,一年後,伊洛平原上五穀豐登,人丁興旺,呈獻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5)有關洛陽的典故擴展閱讀:

打開塵封的歷史畫卷

洛陽從史前時期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到夏、商、周三代,從氏族社會到3000年間迭相更替的封建王朝,文化淵源一脈相承。源於洛陽的河洛文化體系影響著整個中國的文化脈絡。

自夏朝起,先後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歷時三四千年,積淀了以五大都城為代表的古城遺址,以龍門、白馬為代表的佛教勝跡,以北邙山為核心的貴族墓地,以傳統文化為內涵的名人故里等。它們都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透過風霜雪雨熠熠閃耀著華夏歷史文明的光輝。

截止到1996年,洛陽的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家級8項,省級54項,市縣級1074項,一般文物不計其數。僅洛陽出土的文物數量就占河南省的1/3,約佔全國的1/13,堪稱「地下文物寶庫」。

其龍門石窟、五大都城城址(夏、商、周、漢魏、隋唐)、白馬寺等都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另外洛陽自然資源也別具特色,正在建設的小浪底水庫區、黃河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等,都是生態旅遊中的精品。

漢魏洛陽城位於洛陽市與偃師縣、孟津縣的相鄰處。早在東漢以前,西周成周城曾修建於此。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又一次將都城建立在此。東漢以後,曹魏、西晉也曾建都於此,「永嘉之亂」洛陽城毀於戰火,北魏孝文帝再次將都城遷至這里。

漢魏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軍事、民族沖突頻繁的時期,以漢魏洛陽城為背景,既有中原漢臣的雄才大略,也有草莽英雄的赫赫神威;既有文壇俊秀的不朽篇章,也有影響世界的科技發明。

這一切不但使漢魏洛陽城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而且使留在這里的不僅限於城市遺址,還有許多文化、科技遺址。

⑥ 關於洛陽的成語故事

洛陽紙貴:

人們常說:自古洛陽出才子。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左思,回就是古代文壇上燦若群答星的洛陽才子之一。

左思從小出身貧寒,且相貌醜陋,但他視榮辱如浮雲,看名利為糞土,把精力都用在學習和文學創作上,寫出了許多流傳至今的名詩佳作。

其中,《三都賦》問世後,受到朝野各界熱烈贊頌,一時風行洛陽,豪貴之家爭相傳抄,洛陽市場上的紙價也因而昂貴起來。以後,「洛陽紙貴」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來稱譽某些作品迅速而廣泛地傳播流行。

(6)有關洛陽的典故擴展閱讀:

洛陽紙貴:

【解釋】: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出自】:《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譯文:「於是豪強權貴之家爭相傳抄,洛陽做的紙貴。

【示例】:人說「~」,誰知今日鬧到「長安扇貴」。此時畫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⑦ 與洛陽有關的成語典故

與洛陽有來關的成語故事
源洛陽紙貴
人們常說:自古洛陽出才子。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左思,就是古代文壇上燦若群星的洛陽才子之一。
左思從小出身貧寒,且相貌醜陋,但他視榮辱如浮雲,看名利為糞土,把精力都用在學習和文學創作上,寫出了許多流傳至今的名詩佳作。其中,《三都賦》問世後,受到朝野各界熱烈贊頌,一時風行洛陽,豪貴之家爭相傳抄,洛陽市場上的紙價也因而昂貴起來。以後,「洛陽紙貴」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來稱譽某些作品迅速而廣泛地傳播流行。
左思《三都賦》中的洛陽城,早已被無情的歷史風雨化作一片廢墟,而今日的洛陽城又是歷史上任何時期無法比擬的。相信千年前的左思倘若再生人間,看到今天的洛陽,他一定會有一部更加精美華採的《三都賦》風行洛陽街頭,也將會有一段新的關於「洛陽紙貴」的佳話。

⑧ 關於洛陽故事

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人們嘖嘖稱贊,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後來竟傾銷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
程門立雪
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游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後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⑨ 洛陽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洛陽民間傳說

白 劍
白居易晚年在東都洛陽度過了十八個春秋,卒後葬於龍門東山琵琶峰上。後裔繁衍,世居洛陽。白氏後裔以先祖功德為榮,流傳許多傳說故事,神奇迷離、生動感人,充分反映了白氏後裔對先人的無限崇敬和愛戴。?

一、神鹿引路

元朝末年,洪武兵伐中原,元順帝失位,洛陽大亂。白氏族人百餘人,各奔他鄉避亂,大多外逃未歸。白居易32代孫白介、白超兄弟二人,為避兵亂,西逃宜邑,居宜陽城北門里。洪武定位十四年,介公歸遷洛城南庄,超公則安居宜邑。介公歸洛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赴香山拜祭先人。家人備好祭品,一行十餘人,經伊河,船夫聞訊,爭相擺渡。介公欲付銀兩,船夫連忙謝絕:「不能收,不能收,若不是白氏先人當年開鑿八節灘,我們仍得下水推舟矣!」
由於連年戰事,白公墓碑毀塋平。琵琶峰周圍,雜草叢生,介公等人幾經周折,仍未找到先塋。介公心思:「難道我白氏裔孫從今無從祭祀祖宗不成?」忽然,眾人面前出現一隻黃色神鹿, 介公對眾人言:「定是先人顯靈,神鹿引路。」於是,眾人尾隨神鹿而行,至公墓前,神鹿消失。介公等人果然在草叢中發現白公墓殘碑。介公等人見祖塋如此殘狀,愴然淚下,決定重修白公之墓。經過兩年的精心籌劃,於明洪武十六年春,重修白公之墓,又將白氏宗譜整理成冊,使白氏譜系免於斷續。迄今,白氏後裔對介公修墓立石,續修族譜之事,有口皆碑。

二、將軍拜墓

民國年間,大軍閥吳佩孚住兵洛陽,欺上壓下,獨霸一方。馮玉祥大將軍奉命討伐,圍城三天,仍攻不下,且士卒傷亡殘重,軍心混亂。馮大將軍心如火焚,當晚,視察軍情,月光下,發現白公之墓,令隨從退下,親拜白公墓。叩畢,仰頭道:「詩神在天之靈,倘若保佑吾順利攻克洛陽,定為汝修墓。」馮將軍拜墓後,次日,再次組織攻城,果然,一舉攻克洛陽。吳軍節節敗退,吳佩孚也被趕出洛陽。
慶功宴後,馮將軍繼續西征,因軍務繁忙,竟忘記了修墓之事。行至陝西潼關,忽有一白發老翁從天而降,攔住大將軍的高頭大馬,大將軍問道:「哪道神仙,因何擋道?」老翁反問:「將軍可記得洛陽之戰,琵琶峰前許諾老翁之事?」馮將軍如夢初醒,立即下馬道:「詩神請回,三日之後,定返洛修墓。」待馮大將軍話音剛落,老翁已悄然消失。馮玉祥將軍迅速回馬,重返洛陽,專程修復了白公之墓。修墓時,他驚奇地發現,琵琶峰乃是一座石山,唯有一天然洞穴安葬白公,驚嘆:「真乃絕地也!」從此,大將軍馮玉祥拜修白文公墓之事在洛陽民間傳為佳話!

三、白牡丹

白公墓前有一牡丹池,種植著清一色的白牡丹,盛開時節,如玉似雲,十分耀眼。據說,這是白公生前的蓄意安排。
相傳,唐元和年間,不知從何處吹來一陣風:「紅牡丹為富貴,白牡丹不吉祥。」片刻,白牡丹被一一掐掉,有些種花者乾脆將白牡丹連根拔掉,任意遭踏。此時,白公因母病逝,辭官丁憂三年,初回朝中,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公「兼濟天下」之志不能實現,十分苦惱。見白牡丹被如此冷落,聯想自己的處景,隨吟詩道:「白花冷澹無人愛,亦占芳名道牡丹。應似東宮白贊善,被人還喚作朝官。」白公憐憫白牡丹,他將被拋棄的白牡丹收集起來,「眾嫌我獨賞,移植在中庭。」從此,白府只植白牡丹,至晚年居洛陽履道里,所養植的白牡丹已是瓊玉滿園。這年冬季,白府院內的白牡丹忽然開放,與白雪競美,而且花大出奇。白公請來親朋友好友以及「九老會」的成員前來賞花,轟動洛陽。賞花畢,公設酒宴招待眾人,送別客人回府,忽見一群美貌少女著白衣,戴玉花,從牡丹叢中走來,在他面前翩翩起舞,放聲高唱:「絕代只西子,眾芳唯牡丹,月中虛有桂,天下漫誇蘭……」白公酒醒後,欣喜不盡,意識到白牡丹才是真正的「牡丹仙子」。臨終,他囑咐家人一定要在墓前種值白牡丹。


四、一白二姓

在河洛白氏後裔中流傳最廣泛的當屬「一白二姓」,或叫「石白之分。」即洛陽地區一部分白姓為「石敬塘」之後繁衍。白字一撇出口的「白」姓為石白,不出口的「白」姓為正宗白居易後裔。
傳說,白居易與「石敬塘」同朝奉君時。有一次,「石敬塘」與皇上娘娘下棋,一陣風吹過,棋子撒落滿地,「石敬塘」撿棋子時,不慎措到了娘娘的腳,娘娘大哭,告於皇帝,皇上大怒,傳旨:「將調戲娘娘罪人石敬塘家滅九族。」白公弄清真相後,急忙上殿面君,皇上見白居易上來奏本,賦詩一首:「大膽石敬塘,敢摸娘娘腳。居易來保奏,究竟為什麼?」面對皇上的質問,白公也賦詩對答:「不是石膽大,並非想作惡。風吹棋子落,誤摸娘娘腳。」盡管白居易全力保本,「石敬塘」仍未逃脫家滅九族之厄運。部分石姓將祖塋的「石」字上面一橫塗去,真於「口」字中,變「石」為「白」,逃脫了朝廷的追殺。這些「石」姓人家也世代改為白姓了。
該傳說實為荒唐之傳說,因石敬塘為後晉人,比白公所處的唐代晚百餘年,不可能同朝奉君。這個故事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白公當朝面君,直言敢諫。編選此故事的人用意在於此也!

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裡打魚,過著平靜的生活。村裡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奇怪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給母親。母親想了想,便告訴他,如果再聽到的話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涌的湖水從裂口傾出,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一瀉千里流向東海。水流之後,無數清泉從山崖石罅中迸出,蓄為芳池,瀉為飛瀑。兩山的崖壁上則出現了無數蜂窩似的窟隆,窟隆內影影綽綽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輪廓不清,千姿百態,蔚為奇觀。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

話說牡丹被武則天貶到洛陽城以後,便在美麗的邙山紮下了根。來年暮春,溝溝壑壑、田間地頭,到處開滿了牡丹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民薈萃古都洛陽,人海花潮,傾城觀賞。

武則天聽說被貶到邙山的牡丹,花開得碩大無比,心中很不高興。於是就乘著華麗的鳳輦來到了邙山。舉目望去,邙山簡直成了花的海洋,各種姿態的牡丹,向高貴的女皇示著威,怒放傲開,嬌艷無比,女皇當即氣得拂袖而去。

回到皇宮,武則天招來朝內武將,命他們帶領官兵,速去邙山,這次要將牡丹連根鏟除,然後焚燒,讓它斷種絕後,一棵不留!

這為首的官兵頭領,姓朱名頭,接旨後馬上帶領小嘍羅們殺氣騰騰地上了邙山,他們趕走了遊客,布下了衛兵,不多會兒,牡丹就堆的象小山似的,布滿了整個山樑。就在官兵們放火焚燒牡丹之時,颳起一陣狂風。這狂風將官兵手中的火把刮滅了,吹起的沙礫迷了他們的眼睛,顆顆碎石,砸在官兵的頭上。等狂風過去,官兵們一看,傻了眼,牡丹全被狂風颳走了。說來也怪,這牡丹象長了翅膀,到處亂飛。朱頭帶領他的小嘍羅們,四處追趕,直到黃昏,也沒抓住一棵牡丹。原來,牡丹都飛到了老百姓家中,百姓們把牡丹都藏了起來。

第二天,朱頭下令老百姓們交出牡丹。挨家挨戶的大搜查開始了,全村被這些官兵折騰得烏煙瘴氣,礙於官兵們的淫威,許多牡丹被搜了出來。

卻說在這邙山的山腳下,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春紅,自小父母雙亡,靠街坊鄰居的幫助長大,如今年芳十八,出落得象花兒一般。自武則天將牡丹貶之洛陽時,姑娘便與牡丹結下了不解之緣,愛護牡丹甚於自己的性命。這姑娘有一個相好,名叫貴生,小夥子精明能幹,兩條濃眉象劍一樣,被日頭曬得黑黝黝的臉膛泛著紅光,顯得很健壯。貴生和春紅兩個人從小一塊兒長大,兩小無猜,那貴生自是十分珍愛這份感情,對春紅百般照顧。在春紅的影響下,貴生對栽植牡丹十分在行,他們種下的牡丹,品種繁多、花色奇美,被當地稱為「牡丹之王」。

如今看到武則天派人來焚燒牡丹,兩個人的心如刀鉸一般,為了保護牡丹,他們決定將牡丹藏之地窖中。就這樣,兩個人從早忙到晚,大多數牡丹被他們藏了起來,只有栽植在後院中的牡丹沒來得及藏,官兵們已經搜查到了這里。

這朱頭領著一幫官兵一到春紅姑娘家,便翻箱搗櫃,任憑貴生如何阻攔,這幫強盜依舊張牙舞爪,剛才尚十分整潔的小院頃刻間雞飛狗跳。而此時的春紅正躲在後院的大石後聆聽動靜。最終還是被官兵闖進了後院,那朱頭是有名的老色鬼,一見後院藏著一位如此貌美的姑娘,眼睛立刻直了,結結巴巴說不出一句話。片刻貪心漸起,欲霸佔春紅姑娘。只見他慢慢靠近春紅姑娘,滿臉堆笑地說:「姑娘,看你一個人生活,怪可憐的,不如我納你為妾,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如何?」

春紅本就為朱頭們的行為感到氣憤,如今更加憤慨,對著朱頭大罵道:「要想我嫁給你,除非日頭西出,江河倒流,讓閻王挖了你的心肝割了你的頭!」朱頭一聽氣急敗壞地說:「來人,把她給我捆了,將院中的牡丹統統挖完,燒凈!」在與官兵撕打的過程中,貴生被打暈在地,臉上的鮮血直流,看著心愛的人被打,院中的牡丹被掠,春紅忍痛對昏倒在地的貴生說:「貴生哥,我去了,你一定要保護好咱洛陽的牡丹吶!」說完一頭撞在了大石上,鮮血濺在了院中的牡丹花上,花兒立刻變成了紫紅色。朱頭一看這陣勢,害怕接外生枝,急忙命令官兵挖走院中的牡丹。可是,官兵一靠近牡丹,牡丹花立刻就發出耀眼的光芒,將武士們照的暈頭轉向。最終,院中的牡丹一棵未損,連以前搜獲的牡丹也不翼而飛。

無奈,那朱頭回去復命,武則天聽了官兵們的稟報後,十分吃驚,也很佩服春紅姑娘的勇氣,她仰天長嘆一聲:「看來,牡丹在洛陽繁衍生殖,乃天意民意也,罷了罷了。」從此,牡丹在洛陽徹底紮下根來。

再說那貴生看到心愛的姑娘為保護牡丹而死,本想就此了斷一生,又想起春紅姑娘的臨終遺言,下決心與牡丹為伴,他將濺有心上人鮮血的牡丹好好培育,慢慢地,洛陽的大街小巷、田間地頭,開滿了這種牡丹,貴生也成了遠近聞名的花匠。人們為紀念春紅姑娘,也為紀念洛陽人們為保護牡丹的矢志不移,給這種牡丹起名為:「焦骨紅牡丹」,後來經過人們的精心培育,這種牡丹越開越紅,就改為了現在的「洛陽紅」。

洛陽北邊的邙山上有條金水河。河源於新安縣境內,上游有「養馬水庫」、「舜王廟水庫」,下游有「金水河水庫」,像一條銀線串起的幾顆明珠,各庫區都形成了水光瀲灧、樹木蔥郁的消夏景點。

金水河緣何而名呢?

傳說,金水河旁的官道邊早年住著一位獨身老漢,名叫劉義,以開飯鋪為生。老漢待人厚道善良,買賣公平,遇上付不起店錢飯錢的人從不起眼,還常常將攢下來的錢周濟附近村裡的窮苦人,因而,方圓左近的人都敬重老漢。老漢每天都要跑遠路去山上的泉源里擔水,因為泉水比河水干凈、清甜。老漢說:「待人實誠,心才安生。」

有年三月二十三,老漢起早挑擔來到泉源邊,忽然聽到有說話聲。四下瞅瞅,大清早,山嶺上冷清清的沒個人影,老漢以為是自己人老耳朵背,聽錯了,就放下桶去舀水。他一彎下身子,說話聲更清楚了,是從泉水裡冒出來的:「劉老漢,心實誠,四鄉八鄰都稱頌;每年三月二十三,來我口中取金錠。」老漢呆住了,想:莫非世上還真有仙有鬼哩!驚疑間,泉口湧出一股水泡,水泡升盡,下面露出一塊黃燦燦的金子。

老漢拾起金子,挑著泉水下了山,他邊走邊想;這金子是因為我待人實誠厚道才來的,我更不能獨自貪佔了!於是,他仍用這金子周濟窮人。

從此,年復一年,每年的三月二十三,老漢去泉源挑水時,總能取回塊金錠。老漢就用這錢行善助貧。

劉老漢慢慢老了。有個叫王貪的過路人見老漢對貧窮人施吃施穿,心想老漢一定積蓄不少,就腦瓜兒一轉,主動留下來侍候老漢,說老漢人好,要為老漢送終。老漢臨終前,果然鄭重告訴了王貪泉源吐金錠的秘密,並告誡說:「給多給少,不能強求;白得的金子,不能獨自享用,要周濟周濟貧窮人。」

王貪埋葬老人後,疑疑惑惑捱到三月二十三,挑上水桶跑到泉源邊來。果然,隨著水泡,泉口吐出一塊金錠。王貪伸手撈出來,驚喜得嘴都笑歪到耳朵根上了。他想:這泉源每年才吐出一塊金錠,這得等多少年呀!他就下山取來鐵鍬、钁頭,對著泉口挖起來。挖一下就是一塊金錠,坑越挖越大,金子越挖越多,後來,水裡明晃晃映出的竟都是金塊兒!王貪高興得跳進水裡要往外撈金塊兒,誰知他一進去,泉水就洶涌地冒大了,一下子成了一條河,把王貪給沖沒影兒了。

那以後,人們在這河水邊偶爾能拾到些碎金子,當然,也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有這福氣。於是,人們就把這條河稱作「金水河」。

很早很早以前,龍門還未鑿開,伊水流到這里被子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

居住在黃河裡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孟津的黃河裡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一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那麼高,怎麼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線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一試。」只見它從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雲里,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一個個挨著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客頭上呢。

後來,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為這件事寫了一道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洛陽民間傳說】龍池金魚的傳奇故事

洛陽八小景中有"龍池金魚",龍池,即今日郊區辛店鄉延秋村北面的秦嶺幽谷。這條山谷,人稱龍池溝,也叫龍潭溝,是歷史上素負盛名的花溝,春天桃李芬芳,夏日荷花滿塘,秋季野菊萬朵,冬日臘梅飄香。谷深處,有一深潭,潭中有泉,清水終年淙淙沿谷流下,滋潤得滿溝花木旺盛,充溢靈氣。此潭即"龍池"。池內過去有五色魚,紅、白、黃、青、黑,游起來五彩繽紛,令人稱奇。潭後原有龍潭寺,又名"九龍聖母寺",殿堂宏麗,綠樹掩映,景色極美。可恨的是,日寇至洛時,炸毀古寺,並且往龍潭中投擲數枚手榴彈,連無辜的游魚也沒能逃生。近年,鄉民將深潭重砌,築起圍牆,又在潭中放養了黑色小鯽魚,在潭旁建起一間寺房,並將流下的潭水攔成水庫,造富鄉里。水庫中養魚放鴨,又成新景。

說起龍池裡的魚,那才叫邪呢!為啥?據說年復一年,不多不少,總是360條,不見老的死,不見小的生,一律的一樣長。那魚游動開,映著樹隙里撒下的縷縷陽光,潭面上就放射出五彩的光。人都知道這五色魚是神靈,誰捉了就要送命,因此千多年來,沒人敢傷害它們。哪來的五色魚呢?說起來,這和九龍聖母的來歷有關。

很早以前,這龍池溝旁有戶人家,姑嫂兩人有次進溝采蘑菇,走著走著,嫂子感到口渴了,就來到深潭旁,撥開水面漂浮的落葉,喝了兩捧清清的泉水。泉水又甜又涼,嫂子咂咂嘴直腰站起時,忽覺肚子里陣陣作痛,就又捂住肚子蹲下去,緊聲喊小姑子。小姑子過來一看,覺得嫂子是臨產了,忙飛身跑回家,一邊托鄰居去喊下地幹活的家人,一邊自己取了早已備好的襁褓,提了一瓦罐灶上熬的雜豆湯,匆匆趕回那深潭旁。到了潭旁,只見嫂子躺倒在地,肚腹裂開,身上爬著九條小龍。小姑子啊呀一聲,嚇得暈倒在地,瓦罐一下摔碎在潭旁,豆湯流進了潭裡。那豆入水,竟化作游魚,由於豆有五種,那魚竟分出五色。姑嫂的家裡人趕來時,只見潭邊籠罩金輝。正驚疑呢,金輝化作幾道金光,飛入潭中。大家近前一看,潭邊只剩下暈倒的小姑子一人。

後來,人們在這潭旁建了一座寺廟,塑了嫂子的聖像,在房梁檐柱上雕了九條騰雲駕霧的飛龍,尊這塑像為"九龍聖母",寺因此得名,亦叫"龍潭寺"。

聖母生的這九條龍,人言性格各異。據李東陽《懷麓堂集》說,大龍叫"囚牛",喜好音樂,就是現在胡琴頭上刻的那獸;二龍叫"睚毗",喜愛廝殺,就是刀劍柄上那"龍吞口";三龍叫"嘲風",喜險,即殿角走獸;四龍名"蒲牢",喜鳴,即古鍾上的獸鈕;五龍名"狻猊",愛坐,即佛座上那雄獅;六龍名"霸下",愛負重,就是俗稱馱石碑那"老鱉";七龍名"狴犴",好訴訟,成了舊社會獄門上那獅子頭;八龍好文,即石碑兩旁雕的"文龍";九龍名"蠻吻",愛吞,即殿脊獸頭。

熱點內容
駐馬店上蔡縣郵編 發布:2021-03-16 21:53:57 瀏覽:888
新發地招聘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217
漯河大偉 發布:2021-03-16 21:51:07 瀏覽:401
相親愛一家 發布:2021-03-16 21:49:54 瀏覽:504
校園跳蚤市場系統 發布:2021-03-16 21:48:31 瀏覽:929
洛陽到鞏義汽車時刻表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108
男人胖相親 發布:2021-03-16 21:47:49 瀏覽:948
蘇寧鄭州網點電話查詢 發布:2021-03-16 21:47:42 瀏覽:459
同城幫二手良品真假 發布:2021-03-16 21:47:20 瀏覽:227
河南周口甲醇 發布:2021-03-16 21:42:35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