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蕭氏
A. 肖氏家譜
肖
xiao xiào
其實這個姓氏在漢代就已經基本絕跡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布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一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因此,近幾十年來,「肖」姓多了起來。
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
尋根溯源 1、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子姓,以國為氏,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後裔。2、據有關資料所載,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後作士於蕭,便以蕭為姓,其後代延襲姓蕭。3、據《續通志•氏族略》、《姓氏詞典》、《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被賜姓,得姓蕭。漢朝時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伊蘇濟勒、部嚕三氏改姓蕭。
得姓始祖 大心。蕭姓原出於子姓,在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名將名叫南宮長萬,在攻打魯國時戰敗被俘,被囚於後宮,幾個月後才回到宋國,宋閔公為此曾多次取笑他,長萬因被觸痛處而惱羞成怒,一次乘酒興殺死了閔公,並從此公開叛亂,另立公子游為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後來宋國微子之後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隨從組建的軍隊,誅殺了南宮長萬,平息了這次叛亂,扶閔公之弟御說繼位,是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於蕭地,以為附庸,建立了蕭國,稱大心為蕭君,人稱蕭叔大心。公元前五九七年蕭被楚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蕭姓。大心也就被後人尊為蕭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蕭姓最早發源於今山東省。先秦時期,蕭姓族人由於國家被滅而散居各地,家族勢小力微。到了秦漢時期,社會動盪,迫使蕭姓外遷,進入第一個發展遷徙時期。蕭姓經長期遷居,已從原聚居地向四周大量繁衍,且名人輩出,漢相蕭何便是其典型代表,他早年輔佐劉邦起義,在攻佔咸陽後,注意收集秦的律令圖書,郡縣戶口、社會情況等大量資料,為西漢王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並助劉邦消滅異姓諸侯王,他的子孫也分別入仕於兩漢,均為高官,為漢朝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家族興旺,幾個較大的郡望即在此期形成。三國魏晉時期,戰亂頻繁,加上兩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士族南遷,蕭姓族人也隨之而徙,播遷於南方諸省,使家族得以進一步發展壯大,南北朝時期,蕭姓顯貴於天下,建立了齊、梁兩朝、繁衍昌盛、人才輩出,使蕭姓發展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唐宋年間,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繁榮,蕭姓族人一方面文人墨客遍布於天下,另一方面由於新成分的涌現,即居住在中國北方及東北的契丹族蕭氏勁族的加入,從而成為一個顯貴、龐大的家族。在此期間蕭姓也有遷入福建、廣東定居者,至此,在唐宋以前,蕭姓已廣布於我國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北京、福建、廣東等地區。元明清時期,蕭姓徙居於南方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名人不斷使蕭姓成為名門,自清康熙末年,蕭姓族人開始了多次入遷台灣,有的還遠播海外,使蕭姓真正遍布於我國南北方各地。今日蕭姓在我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東、廣東等省多此姓,六省蕭姓約佔全國漢族蕭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郡望堂號 蕭姓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形成了幾大郡望,據《姓氏考略》所載,主要有三個:1、蘭陵郡,治今山東棗庄市;2、廣陵郡,治今江蘇揚州。3、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宗族特徵 1、蕭姓族人在家族史上地位比較顯赫,出現眾多的皇族。蕭姓族人曾出皇帝十一人,皇親眾多。2、蕭姓在歷史上注重文化,文人墨客能詩善畫者眾。如唐宋時蕭姓十個宰相,均為大作家,另外,其宗族詩人畫家也眾多。3、蕭姓適用楹聯眾多,且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特色與家族特色。
名人精粹:
蕭何:沛縣(今屬江蘇)人,漢朝政治家,秦末隨劉邦起義,他知人善任,在楚漢相爭中為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到重要作用,後因功被封為贊阝侯,與韓信、張良蕭望之:漢朝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人,從師後巷學詩,又從師夏侯勝學《禮》及《論語》,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職。
蕭思話: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南朝宋尚書左僕射,好書史,有令譽,後拜郢州刺史,因有才被武帝以國器許之,他先後歷十二州,愛才好士,人咸歸之,卒謚穆。
蕭道成:南朝南蘭陵人,仕宋為中領軍,後乘朝廷內亂,壯大勢力,擁立順帝劉准,自為太傅領揚州牧,升為相國,被封齊公,後廢宋稱帝,建立齊王朝,史稱齊高帝。
蕭統:南蘭陵人,南朝梁著名的文學家,梁武帝之子。少時遍讀儒家經典,善詞賦,輯《文選》三十卷,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文章總集,對後世文學創作頗有影響。
蕭衍:南朝南蘭陵人,南朝齊時著名大將,後因朝廷腐敗內亂,蕭衍於五零二年代齊稱帝,建立梁朝,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蕭琛:南朝梁南蘭陵人,少明悟,有才辨,不事產業,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著有《漢書文府》、《齊梁拾遺》文集。
蕭穎士:蘭陵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對策第之,曾仕秘書正字、揚州功曹參軍等,高才博學,致力於古文。
蕭良有:明代漢陽(今湖北武漢)人,生而聰穎異常,以神童名,萬曆中會試第一。領國子祭酒,著有《玉堂遺稿》流傳。蕭朝貴:廣西武宣東鄉人,太平天國著名領導人之一,在戰爭中屢立戰功,被封為西王,後在與清軍作戰中陣亡。
蕭楚女:原名蕭秋,湖北漢陽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曾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後在反革命屠殺中被害。蕭三:湖南湘鄉人,國際著名詩人,無產階級文化戰士,早年與毛澤東、蔡和森創建「新民學會」,參加「五四」運動,為我國無產階級文藝運動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事業做出過重要貢獻,著有《和平之歌》、《伏櫪集》譯本、《新木馬計》、《前線》等。
B. 中國肖姓氏人口多少肖氏有多少
中國肖姓氏具目前權威統計:肖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 將肖姓附屬於蕭姓統計(共708萬人口 )。
肖姓自古有之,與蕭姓並存!中國大陸在20世紀70年代推行二簡字之後,「蕭」整個字的所有義項都被合並到「肖」(不僅姓氏)。於是所有的蕭姓被寫為肖姓(如同一簡之後劉姓全部被寫為劉姓),可後來正式廢除二簡字之後由於戶籍管理部門的相關規章,更改姓氏十分困難,所以肖姓很少有人改回蕭姓。
而也有觀點認為中國原來就有「肖姓」,但與「蕭姓」的源流不同。歷史上確曾經寥若晨星地冒出過「肖」姓,但非常罕見。明代凌迪知的《萬姓統譜》卷103:「肖:漢,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陳留人,見《印藪》)。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
肖姓完全不見於香港台灣或海外華人地區。這可以間接證明如今中國大陸絕大多數肖姓實際上是由於二簡字簡化的「蕭」姓。
拓展資料:
蕭姓最早發源於今山東省。先秦時期,蕭姓族人由於國家被滅而散居各地,家族勢小力微。到了秦漢時期,社會動盪,迫使蕭姓外遷,進入第一個發展遷徙時期。蕭姓經長期遷居,已從原聚居地向四周大量繁衍,且名人輩出,漢相蕭何便是其典型代表,他早年輔佐劉邦起義,在攻佔咸陽後,注意收集秦的律令圖書。
郡縣戶口、社會情況等大量資料,為西漢王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並助劉邦消滅異姓諸侯王,他的子孫也分別入仕於兩漢,均為高官,為漢朝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家族興旺,幾個較大的郡望即在此期形成。三國魏晉時期,戰亂頻繁,加上兩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士族南遷,蕭姓族人也隨之而徙,播遷於南方諸省,使家族得以進一步發展壯大,南北朝時期,蕭姓顯貴於天下,建立了齊、梁兩朝、繁衍昌盛、人才輩出,使蕭姓發展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唐宋年間,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繁榮,蕭姓族人一方面文人墨客遍布於天下,另一方面由於新成分的涌現,即居住在中國北方及東北的契丹族蕭氏勁族的加入,從而成為一個顯貴、龐大的家族。在此期間蕭姓也有遷入福建、廣東定居者,至此,在唐宋以前,蕭姓已廣布於我國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北京、福建、廣東等地區。
元明清時期,蕭姓徙居於南方貴州、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名人不斷使蕭姓成為名門,自清康熙末年,蕭姓族人開始了多次入遷台灣,有的還遠播海外,使蕭姓真正遍布於我國南北方各地。今日蕭姓在我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東、廣東等省多此姓,六省蕭姓約佔全國漢族蕭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C. 武則天為什麼定都在洛陽而不是長安及為什麼當時稱洛陽為神都洛陽
一、定都洛陽的原因
1、糧食問題。
從地理位置看,長安城周圍「八百里秦川」,基本可以為居民提供日常飲食所需。但事實上,由於長安城集中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豪門貴族、以及前來經商的歐亞各國商人,數百萬的外來人口消費的口糧難以量計;而隴西一帶大部分為御馬監屬地,主要為朝廷養馬所用,並不用於農耕。
大唐立國之後,長安城糧食貯備量日漸萎縮。每逢災荒之年,皇帝要帶領嬪妃、大臣等各色人等前往洛陽「就食」。武則天尚未即位之前,就有過三四次這樣的「乞食」經歷,可能在武則天心目中留下了陰影:這樣的行為,跟那些低等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有甚區別?
相比之下,盡管洛陽的伊洛河盆地糧食生產量不及「八百里秦川」,但卻有著當時無與倫比的便利交通優勢——隋煬帝時期修建的以洛陽為起點的京杭大運河。藉助水路運輸,洛陽能夠源源不斷從東南的蘇州、湖州一帶獲得賴以生存的糧食。
2、政治問題。
圍繞著長安城,隴西貴族、山東五姓七閥、江南士族等形成了一個牢固的權利中心,甚至強如皇族李氏,也以娶到高門大性的女子為榮。以隴西氏族為首的舊勢力壟斷著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成為武則天推動變革的主要阻力。
而東都洛陽由於相對遠離政治中樞,為武則天與寒門士子的接觸提供了某些便利。在武則天定都洛陽後,相繼通過修訂《姓氏錄》、運用酷吏、開設殿試、增設武舉等方式,削弱門閥士族的影響力,為寒門士子入朝為官鋪平道路。
拋棄長安,定都洛陽,不過是武則天處於政治權衡而考慮的結果。然而,在學術家傳、書籍罕見的唐代,門閥貴族把持教育文化依然是一種大勢,進士科錄取數量較少,韓愈考中進士的那屆「龍虎榜」人數最多,也堪堪23人而已。在古代中國社會,教育的影響力的確不容小覷。
二、洛陽被稱為神都的原因:
「神都」之名是從「神州」演變來的。「神州」是中國的代稱。「神州」一詞,最早見於戰國陰陽五行家騶衍的《五德終始說》。
其中記載:騶衍稱「中國名曰赤縣神州」。這是說我國古代國家的中心地區叫做「神州」。《呂氏春秋·十二紀》載:「中央土,……其帝黃帝,其神後土。」 「神州」當是指「中央之神」黃帝、後土居住的地方。
《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記載:「土則神州中嶽。」劉良註:「神州,洛陽也。」這說明「神州」就是指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
從上元元年(674年),武則天以「天後」之尊開始執政,至天授元年(690)正式稱帝的16年中,武氏為當皇帝做了大量的、長時間的准備,採取了多種有力有效的措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684年變更官名,改東都洛陽為神都。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武則天改東都洛陽為神都。武則天在改元敕中曾對此進行過解釋,之所以改洛陽為神都是因「鎮星之在太微,已歷年載,著土精之美應,表坤祚之元符,宜同感帝,以時薦享。又東都改為神都,宮名太初宮。」
意為在唐高宗死後,發生了「鎮星在太微」的變化。
在當時人看來,洛陽在分野上是與天上的太微垣相對應的;洛水貫都,則與天上的銀河相對應。而鎮星(即木星)停在太微,是女子當政的徵兆。
武則天認為,洛陽是天設地造的都會,具有上天所賦予的神力;她自己也是上天選定的統治者,同樣具有上天所賦予的神力。
(3)洛陽蕭氏擴展閱讀
神都為洛陽古稱,意為神州大地之都。神都是唐睿宗及武周時期洛陽的別名,也是武周王朝的首都。「神都」之名,最早出現在《水經注》。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9月6日,臨朝稱制的武則天改東都洛陽為「神都」;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則天在洛陽加尊號「聖母神皇」;載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以神都洛陽為首都。一時,「神都」之名傳遍天下。
武則天以神都洛陽為統治中心將近50年,基本上延續了貞觀之治,並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基礎,被郭沫若稱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其影響之深遠,波及當時的朝鮮、日本等國。
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史學考證知,華夏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洛陽還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中國最早的歷 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泉,河即黃河,洛即洛水。
D. 要一個肖氏來歷
肖
其實這個姓氏在漢代就已經基本絕跡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布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一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因此,近幾十年來,「肖」姓多了起來。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推行簡體字,把「蕭」改成「肖」,數百萬「蕭」姓人士全都被變成「肖」,其中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中華蕭氏宗親會」奔走下,政府已同意回復「蕭」姓,目前已有福建廈門兩名肖姓市民取得新的「蕭」姓身分證。
歷史上,有過一個名蕭的小國,春秋時宋國的附庸;有過皇帝姓蕭的兩個小朝代,南朝時的齊和梁;有過幾個姓蕭的小有名氣的文史學家:唐蕭穎士,宋蕭德藻,小有成就的還是南朝蕭氏皇室諸子。
一般人以為「肖」是「蕭」的簡化字,卻絕無此事。國家公布的《簡化字總表》中沒有「蕭」簡作「肖」,即「蕭」不能簡作「肖」。筆者珍藏一封著名文字學家商承祚先生的親筆信,通篇沒有一個繁體字,也沒有一個不規范的簡化字。用肖者可能的依據是《新華字典》:「『蕭』(姓)俗作『肖』。
相對「肖」之俗,「蕭」確實雅。孔稚《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崔郊《贈去婢》詩:「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蕭郎」泛指女子所愛戀的男子。類似、「蕭娘」可喻為女子,周邦彥《夜遊宮》詞:「有誰雲,為蕭娘,書一紙。」
我國法律規定公民有使用姓名的權利。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本來蕭與肖可以雅俗共賞,然而現實偏偏不容蕭肖共用。記得有一次國家機械部肖雨先生偕筆者赴德國洽商,臨時決定假道澳門,外事辦給辦出境證明時,對我所填寫的表格都用了「蕭」表示懷疑,查對肖雨的護照及時作了更正。外事辦是怕我們出國門時遇上麻煩,憑經驗這種可能性會有的。憑什麼說「肖」就是「蕭」。
其實,「肖」「蕭」混淆的歷史至今不是很長,筆者兒時在中山還沒發現,只是「文革」後才「肖」息漸濃。現在電話號碼簿上姓肖已成壓倒之勢,某些場合「蕭」字簡直「片甲不留」。究其原因,外界誤解是一個因素,歸根結底還是姓蕭(肖)自家的事。
E. 我是肖氏家族克字輩,有肖氏家族親人誰知道我們的老根在那嗎
肖姓是蕭姓的俗稱。抄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現在的全中國,寫姓肖者中,有99.9999都是原來的姓蕭者,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在此,建議所有「肖」姓家人都盡可能的改正錯誤,改回祖宗留下的姓「蕭」。
蕭姓最早發源於今山東省。
郡望堂號
定漢堂:漢代陪人蕭何,從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到建立漢朝即皇帝位,始終幫助漢高祖,功居第一,位列丞相,漢朝一切律令典制,都是蕭何定的。
蕭姓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形成了幾大郡望,據《姓氏考略》所載,主要有三個:
1、蘭陵郡:西晉時從東海郡分出一部分,置蘭陵郡,治所在丞縣(今山東省棗庄市嶧城鎮)。隋時廢此郡。
2、廣陵郡,治今江蘇揚州。
3、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陽市東北。蕭姓望族居蘭陵、廣陵。
F. 姓氏「肖」的來歷
蕭氏出自子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周代宋國微子之後,樂叔大心有功,版封於蕭(故地在今權安徽蕭縣西北),為宋的附庸小國,公元前597年被楚國所滅。子孫以國名為氏,西漢開國名相蕭何即其後。東晉以後,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南朝有四個朝代,即宋齊梁陳。齊梁二個朝代,都是蕭姓建立的王朝。齊朝的建國者蕭道成;梁朝的開國皇帝蕭衍。
G. 洛陽市肖氏香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河南省注冊資本:300萬元法定代表:肖保卿企業類專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屬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洛陽市工商局老城分局注冊地址:洛陽市老城區經一路與道北四路交叉口東北角(中溝工業園)
法定代表人:肖保卿
成立時間:1998-09-28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030212000678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洛陽市老城區經一路與道北四路交叉口東北角(中溝工業園)
H. 楊廣的皇後蕭氏和李世民的楊妃是親母女嗎
隋煬帝夫人來蕭氏是李世民的源岳母。李世民娶了蕭氏的小女兒楊氏,就是李世民有名的妃子楊淑妃,楊淑妃為李世民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三子吳王李恪,一個是六子蜀王李愔。
隋煬帝愍皇後蕭氏(567年-647年),出身中古政治文化世家蘭陵蕭氏。父西梁孝明帝蕭巋,母張皇後。蕭後生於二月,江南風俗以為不吉,遂輾轉由叔、舅收養。隋文帝建立隋朝後,選其為愛子晉王楊廣之妃。蕭後婉順聰慧、知書達禮,又通醫術,頗知占侯,深得文帝夫婦歡心和丈夫楊廣寵愛,誕育三子一女,並為夫奪嫡立下汗馬功勞。隋煬帝即位後,蕭後雖年過四十,仍得到其寵愛和敬重。煬帝之後多有失德,蕭後婉諫無果。江都之變煬帝遇害後,五十多歲的蕭後帶著幼孫和皇室諸女,先後流落於叛軍宇文化及、竇建德處,後義成公主迎其至東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煬帝孫楊政道為主,蕭後與其居定襄。唐貞觀四年李靖滅東突厥,蕭後等歸長安,居長安城興道里。蕭後於唐貞觀二十一年去世,唐太宗以皇後禮將其與煬帝合葬揚州,謚曰愍。
楊妃的出生地史書無記載,《隋書》記載楊妃之父隋煬帝。唐初成為唐太宗李世民內官「四妃」之一,徽號未載,安葬地亦不明。楊妃為唐太宗三子吳王李恪 、六子蜀王李愔 生母。
I. 隋煬帝的皇後蕭氏的生辰八字
蕭皇後天生就是一個人間尤物,她出生時,當時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綱曾為她的相貌而驚奇不已,仔細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後得出了八個字的結論——「母儀天下,命帶桃花。」蕭皇後以後的人生經歷似乎恰好印證了這八個字。她自十三歲作了晉王妃後,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了隋場帝的皇後、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千般滄桑、萬種風流,全溶進了她幾十歲的生命歷程,使她成為一個命運奇特的女人,這也就是她命中註定的「桃花劫」吧。
蕭皇後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兒,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卯時出生於後梁國都江陵。此女天生麗質,嬌媚迷人,至於說她美到什麼程度,那絕不是用語言可以描述的,從下面她的人生經歷中,我們或許大致可以領略出她傾國傾城的風韻來。
就在蕭皇後出世的那年,北周楊堅接受靜帝禪位而作了隋文帝,八年以後隋軍攻入建康,統一了全國。隋文帝的二兒子晉王楊廣在平陳戰爭中功績顯赫,為了表彰他,文帝除了給他加官晉爵外,還下詔天下名門世家,統統將家中未出嫁女兒的生辰八字呈報朝庭,以便為年方二十一歲的楊廣選一相配的王妃。誰知挑來送去,年齡相當的姑娘們這個不合。那個又相剋,最終唯獨剛滿九歲的蕭氏女的的八字與楊廣的八字合在一起才是大吉,於是選定了她。因為女方年紀大小,接入宮中後並未馬上成婚,獨孤皇後對這位稚嫩可人的小媳婦十分喜歡,把她當成是自己的女兒撫養,並為她請了許多師傅,教她讀書、作文、繪畫、彈箏。聰明過人的蕭氏女學什麼象什麼,往往一點就通,四五年下來,她不但出落成一個明艷秀麗的小美人,而且知書達禮,多才多藝。
晉王楊廣這時正駐守揚州,按朝規他每年進京朝覲一次,這一次他便能見到他將來的妻子蕭氏女,見到蕭氏女一年年長成,又出落得如此動人,他的心為之盪漾不已。隋文帝與獨孤皇後商議決定,在開皇十三年楊廣入朝時,為他和蕭氏女完成了婚事。楊廣這年是二十五歲,新娘才剛滿十三歲,以現在的習慣看來十三歲的新娘似乎太小了一些,但在古代,十三、四歲出嫁的女子是很普遍的。
洞房花燭夜,楊廣心花怒放地把嬌羞萬狀的小王妃擁進懷里,也象擁抱了無窮的希望,因為替他們合婚的人,曾經私下裡神秘兮兮地向楊廣透露說:「蕭女命中註定要入主中宮,母儀天下。」蕭氏女既然要母儀天下,那麼他這個作丈夫的不就是一朝天子了么?雖然晉王此時不是太子,但他仍然覺得希望就在前方,因此他把蕭妃視為自己命中的福星,對她珍愛備至。
因為有了蕭妃這顆希望之星,原本不曾對王位作妄想的楊廣,開始有計劃地與大哥楊勇展開儲位之爭了。楊勇這時已立為太子,卻因冷落了正房太子妃元妃而寵愛偏房雲昭儀,引起了嚴治後宮的母親獨孤皇後的不滿。楊廣乘虛而入,故意在母親面前極力裝出一副仁孝正派的樣子,還有意作出疏遠蕭妃專心政務的姿態;而聰明識體的蕭妃也一本正經地與他配合,還不時到獨孤皇後那裡哭訴楊廣只顧政務冷落了自己。他們夫妻的一唱一和終於打動了獨孤皇後的心,終於廢除楊勇太子之位,把楊廣推上了太子寶座。這時距離楊廣與蕭妃完婚已經七年了,也就是說,這對頗有心計的小夫妻,在母親獨孤皇後前面整整演了七年的苦情戲。
楊廣登太子位一年後,獨孤皇後因病而死,隋文帝擺脫了妻子的嚴厲約束,開始沉溺於酒色,無心管理朝政,把行政大權託付給了太子楊廣,事實上,從仁壽二年以後,太子楊廣就開始掌有皇帝之權了。
隋文帝暮年入花叢,哪裡經得起眾多佳麗蜜蜂般的輪番吸吮,很快就精力殆盡,癱卧病榻了。一日清晨,楊廣入宮向父皇請安,恰好在迴廊上與文帝的寵妃、風華絕代的宣華夫人不期而遇,好一個宣華夫人,真的是滑膚如凝脂,粉面似桃花,言語賽黃鵬,行走勝弱柳迎風,楊廣不禁為之怦然心動。
心動歸心動,一想到名分攸關,宮中又耳目眾多,楊廣自然不敢輕舉妄動。第二天楊廣借口就近照顧卧病仁壽宮的父皇,而住進了近旁的太寶殿,他尋機趁著宣華夫人獨自入廁之際,躡手躡腳地跟隨在後,一把抱住心中嚮往的麗人;宣華夫人是陳後主叔寶的妹妹,雖然國破家亡,卻仍然保持著一份金枝三葉的高潔與矜待,豈肯讓楊廣隨意胡來,她大聲叱責,奮力爭脫,沒讓這個好色之徒佔到便宜。
病塌上奄奄一息的隋文帝,看見宣華夫人衣皺發亂、神色驚慌地跑回來,心想一定出了什麼事,經一再追問,宣華夫人無奈地說出;「太子無禮!」隋文帝一聽,不禁火冒三丈,怒罵道:「畜生!何足以託付大事,是獨孤皇後耽誤了我啊!」說完,又一選連聲地命令身邊的近臣柳述、元嚴道:「速召我兒來見!」並補充說:「是楊勇,不是楊廣!」。
深為獨孤皇後生前所看重而偏心於楊廣的尚書右僕射楊素聽到了消息,急忙把情況告知了太子楊廣,兩人合謀,召來了將去給楊勇傳信的柳述和元嚴,篡改了他們手中的詔書,並暗地裡把他們兩人逮捕入獄。然後又派左庶子張衡到仁壽宮侍侯病中的文帝,在楊廣的授意下,張衡在文帝的湯葯中投下了毒葯,毒死了隋文帝。
宣華夫人聽到隋文帝駕崩的消息頓時戰栗失色,心想:自己的保護傘已倒;曾被自己得罪的楊廣一定不會放過我。當天薄暮時分,楊廣派人送來一隻錦盒,宣華夫人以為是讓她自盡的鴆毒,遲遲不敢打開;經不住使者的一再催請,她雙手顫抖地打開錦盒,裡面竟是盛著一個五彩絲線編成的「同心結」,宣華夫人明白了楊廣的心意,宮人們紛紛向她道喜,她自己的心情卻雜亂如麻。
正說著,太子楊廣已經在腥紅宮燈的引導下,悄悄前來會宣華夫人,宮女們連扶帶拽地把她簇擁到太子面前,一個是色迷迷地急不可待,一個則憤恨、羞怯交集於心,但迫於時勢,宣華夫人這樣一個無依無靠的弱女子又能如何反抗呢?她無奈地俯伏在地,低聲喚了一聲:「萬歲」。當天夜裡,父皇新喪的楊廣就在宣華夫人宮中度過了消魂的一宿。
第二天舉哀發喪,喪事完畢,太子楊廣換上冕服即位而為隋場帝,蕭妃自然也就升為了皇後,印證了袁天綱說她將「母儀天下」的預言。這時楊廣是三十六歲,蕭皇後才二十四歲。隋場帝覬覦已久的皇位終於到手,再也沒有誰能約束他了,因此就徹底露出他貪歡好色的本來面目。蕭皇後已與他做了十餘年夫妻,新鮮感已消失,而費盡心機才到手的宣華夫人則更能刺激他的胃口,因此,他每日下朝以後,便泡在宣華宮中尋歡作樂,把個同舟共渡十餘年的蕭皇後冷落一旁。蕭皇後當然咽不下這口氣,她利用皇後的權力逼迫宣華夫人遷往偏僻的仙都宮,斷絕她與陪場帝的來往。
自從宣華夫人遠離後,為她所迷的隋煬帝惘然若失,鬱郁寡歡,脾氣也越來越暴躁,根本不理睬蕭皇後。蕭皇後見此情景,知道採取這種強行隔離政策並不能換回場帝的心,不如索性成全他們,自己也能討得煬帝的歡心,反正自己的皇後寶座是誰也占不去的。於是,她誠懇地對煬帝說:「妾因篤念夫妻之情,才勸陛下遣去宣華夫人;不料陛下如此眷戀,倒把妾看作是妒婦而不可理喻,是妾求親而反疏也。不如傳旨,召宣華夫人入宮,朝夕以尉聖懷,妾也能分享陛下之歡顏。」
隋煬帝聽後大喜,派快飛馬前往仙都宮宣召宣華夫人。使者回來時,沒召來宣華夫人,卻帶回夫人所寫「長相思」詞一闋:
紅已稀,綠已稀,多謝春風著地吹,殘花離上技。得寵疑,失寵疑,想像為歡能幾時,怕添新別離。
隋場帝看了以後,明白宣華夫人是心中顧忌蕭皇後,同時也想乘機絕斷與自己的關系,以明舊志。他當然不會就此罷手,當即依韻和詞一闋:
雨不稀,露不稀,願化春風日夕吹,種成千萬枝。思何疑,愛何疑,一日為歡十二時,誰能生死離。
他的垂施雨露、圖慕恩愛之情躍然紙上,又遣快馬送往仙都宮。
難辭煬帝的執著之情,宣華夫人只得重施脂粉,再畫娥眉,乘坐煬帝派來的七香車再入宮來。說不盡的朝歡暮樂,道不完的男歡女愛,可惜美景不長,半年之後,宣華夫人一病不起,煬帝傷心欲絕,整天長吁短嘆,再也打不起精神。蕭皇後見狀勸解道:「宣華雖死,何不更選佳者,天下之大,難道就沒有國色天香的麗人么?」
一語驚醒了沉醉於舊夢中的隋煬帝,他對宣華夫人的懷念反正是在色不在情,只要另有美人填補,他便可以忘卻傷心。於是他一面下詔廣征天下美女,一面派遣匠作大將宇文消總管營建東都洛陽,先建顯仁宮,後修西苑,廣泛搜羅海內外奇材異石,佳木珍草充實其中,准備安置好美女後,他便可以在那裡盡享人間樂趣了。
俗話說:「家花不如野花香,」蕭皇後縱然有天仙般的美貌,但隋煬帝早已司空見慣,不以為奇了,所以一心征選新的美女入宮。而蕭皇後深知這個風流的皇帝丈夫,不會象他父親那樣容易就範,自己也不具備獨孤皇後那樣的專制本事,皇帝擁有三宮六院、成群嬪妃又素有古制;因此只好放寬心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隨機識趣了。其實,不能不說蕭皇後這是明智的舉措,位極至尊的皇帝反正也管不了,不去惹他反而保全了自己。正因為蕭皇後的忍讓大度,所以沉緬於酒色的隋煬帝對她一直十分禮敬,自己享樂也不忘了蕭皇後。
西苑的十六院已建成,但尚且缺少美女主持其中;於是隋煬帝與蕭皇後一道,從應征而來的天下美女中,選出品端貌妍的十六人,封作四品夫人,分別主持各院,這十六院分別是:景明院、迎暉院、棲鸞院、晨光院、明霞院、翠華院、文安院、積珍院、影紋院、儀鳳院、仁智院、清修院、寶林院、和明院、綺陰院和降陽院;接著又選出三百二十名美女學習吹彈歌舞;次一等的則分為十人一組,分配到各處亭台樓榭充當職役。
隋煬帝偕同蕭皇後在西苑的湖面上泛舟,在亭謝里賞花,在海山殿上飲宴並歡賞歌舞,在嫩草如茵的草坪上馳馬追逐嬉戲,其樂融融,惹人羨熬。然而,待到華燈初上時,十六院的女主人,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由宮女簇擁著站在院門前由煬帝挑選,煬帝與蕭皇後同輦流覽,煬帝看到中意的便下輦到該院留宿,與該院主人歡度良宵;這時,蕭皇後就獨自乘輦知趣地走開,回到海山殿獨守空幃。
玩膩了十六院,隋場帝又命人建造了一座精巧別致的「迷樓」,樓內分為四閣,分別為「散春愁」、「醉忘歸」、「夜酣香」、「追秋月」;更選三千童貞女子輪番入閣值夜,隋煬帝任意寢宿,真可謂是日日新婚、夜夜洞房,樂不可支,把一切軍國大事,盡拋腦後。蕭皇後對此實在是看不過去了,就作了一篇「述志賦」,婉轉地勸規皇夫有所節制、用心國政,然而一點效果也沒有產生。
在隋煬帝左擁右抱,放盪酒色之際,蕭皇後卻冷冷清清地度過一個又一個寂寞的長夜。這時蕭皇後方才三十來歲,綿綉春心並沒泯滅,雖然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可她那充滿激情的心仍覺得空盪盪的。不久,海山殿的護衛校尉宇文化及年輕英俊的身影深深映入了她的眼簾,也逐漸印入她孤寂的心底,於是她不時對他遞送秋波,施以恩愛;宇文化及其實也早就被這位美麗而孤獨的皇後迷住了,他好多次都想沖上去把她擁進懷里撫慰一番,但礙於她的身份,他不敢妄動。一個風狂雨驟的午夜,宮女們都已歇息,因心情躁動而不能入眠的蕭皇後起身踱步來到大廳,正好遇上值夜的宇文化及,四目相撞,霎時撞出了閃亮的火花,一股熱流沖擊著兩個期望已久的人心,他們不顧一切地擁抱在一起,不久,宇文化及又把蕭皇後抱進了她的卧室,在那張錦綉大床上,兩人共作了一場鴛鴦夢。從此,兩人借宇文化及職責之便,乘隋煬帝夢醉迷宮時,他們就悄悄共度春宵。
為了飽覽江南秀色,隋煬帝下令鑿通了連及蘇杭的大運河,然後帶領蕭皇後及眾多佳麗浩浩盪盪幸游江都。煬帝下江南時,只見運河中舢艫相接綿延二百餘里;騎兵沿岸護衛,旌旗敝野;龍船搖櫓拉纖的都是年輕的宮女,柳腰款擺,姿態曼妙,讓隋煬帝大飽眼福,謂之「秀色可餐』;而宮女們梳妝洗下的脂粉流滿了運河,香氣數月都不散盡。大業六年,揚州壯麗的離宮落成,隋煬帝偕同蕭皇後再次游幸江都,煬帝還寫下了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一詩;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然而,這種艷麗奢侈的享受,不知耗費了多少的民脂民膏,引得民憤四起。因而,大業十二年秋天,隋煬帝准備偕蕭皇後第三次游江都時,眾大臣苦苦勸諫:「若再縱情游樂,天下恐生變故!」隋煬帝卻心不在焉在說:「人生自古誰無死,年過半百不為天。」他覺得只需自己享盡了繁華,即使國破人亡也不足惜。
第三次來到江都,可惜江都的繁花已開盡,隋煬帝又想東游會稽,命人開鑿通會稽的江南河。誰料運河尚未鑿成,天下已經大亂。太原留守李淵攻下長安;宇文化及與兄長宇文智及在揚州起兵造反,率兵進入離宮,剛滿五十歲的煬帝在寢殿西閣被亂臣縊殺。
這時宇文化及已經升為右屯衛將軍了,好幾年不曾單獨與蕭皇後相處,這次速速殺死隋煬帝,也大半出於迫不及待地要與蕭皇後重敘舊好的心願。蕭皇後萬萬沒有想到領兵作亂的賊子是自己昔日的情人,她責備他的恩將仇報,憤怒地要求他為隋煬帝按天子之制舉行厚葬;宇文化及滿足了她的要求,在一切妥當之後,蕭皇後無可奈何地成為了宇文化及的偏房。
宇文化及醉心於美人蕭皇後的纏綿之中,暫時忘了自己的政治擴張。這時,在中原一帶起兵的竇建德,節節勝利,直通江都,宇文化及抵擋不及,一敗再敗,最後帶著蕭皇後退守魏縣,並自立為許帝,改稱蕭皇後為淑妃。不久,魏縣又被攻破,倉皇退往聊城,竇建德率軍一路追擊,最後攻下聊城,殺死了宇文化及。這次距隋煬帝的死,還不到一年時間。
取得暫時勝利的竇建德又被蕭皇後的美艷姿容和高貴氣質迷住了,收她為妾,在樂壽地方縱情於聲色之娛,幾乎忘記了自己逐鹿中原的初衷。無奈竇建德的原配妻子曹氏是一個醋意頗重又十分厲害的女人,她對竇建德迷戀蕭皇後一事橫加干涉,常在他們兩人沉浸於溫柔鄉中時不期而至,撒潑發怒,弄得竇建德大失情趣。這時北方突厥人的勢力迅猛地發展起來,大有直逼中原之勢。原來遠嫁給突厥可汗和親的隋煬帝的妹妹、蕭皇後的小姑義成公主,聽到李淵已在長安稱帝,又打聽到蕭皇後的下落,就派使者來到樂壽迎接蕭皇後,竇建德不敢與突厥人正面對抗,只好乖乖地把蕭皇後及皇族的人交給來使。
中原頻頻的戰混已嚇破了蕭皇後的膽,丈夫及情人的相繼慘死更傷透了她的心;她也願意遠走大漠,離開傷心地,而來平復自己的情緒,更希望在完全不同的環境里,開始自己新的生活。
天生美質難自棄,突厥可汗見到蕭皇後的風采,頓感天下之美都集於此女一身,當天夜裡蒙古包中春情洋溢,無可奈何中,蕭氏便由隋天子的皇後變成了番王的愛妃。時勢至此,命運已經不能由她自己掌握,反正當初袁天綱就預言她命帶桃花,在劫難逃,那也就只有聽天由命吧!
後來,老番王死了,由頡利可汗繼位,按突厥人的風俗,老番王的妻妾——義成公主與蕭皇後姑嫂兩人又被新任番玉接手。雖說蕭皇後要年長於義成公主,但由於她那卓卓迷人的風韻,頡利可汗更中情於她。
十年後,也就是唐太宗貞觀四年,唐朝大將李靖大破突厥,索回了蕭皇後。這時蕭皇後已是四十八歲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三十三歲,但蕭皇後入朝時,李世民見她雲髻高聳,霧鬢低垂,腰似楊柳,臉似牡丹,美眸流盼,儀態萬千,完全沒有按年齡而應有的老態,比一般的少女又多一份獨到的成熟果實般誘人的風韻,才華蓋世的李世民不禁為之心旌搖曳;再加上蕭氏飽經離亂而孕育出來的楚楚可憐的情態,更加令人由憫惜而生愛憐。
顧不得年齡的懸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評,大唐天子李世民在蕭皇後身上體會到一種成熟女人的風韻,更感受到一種類似姐姐與小母親般的溫馨,使他為繁重國事所累的心得到撫慰。這就樣,蕭皇後被唐太宗封為昭容,成了大唐天子的愛姬。
李世民作皇帝後,為了避免重蹈隋煬帝的覆轍,在宮中勵精圖治,崇尚儉節。蕭皇後來到宮中時,他破格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來歡迎她,四處張掛著華麗的宮燈,歌舞姬們獻上輕歌曼舞,桌上堆滿山珍海味,唐太宗以為這種場面已夠豪奢了,因此問身旁的蕭昭容:「卿以為眼前場面與隋宮相比如何?」。
其實,眼下這點排場距離隋宮的豪奢情形還差得遠呢!隋宮夜宴時並不點燈,而在廊下懸掛一百二十顆直徑數寸的夜明珠,再在殿前設火焰山數十座,焚燒檀香及香料,既可使殿中光耀如白晝,又有異香繞梁,如入仙境,每晚燒掉的檀香就有二百多車。對此,蕭昭容不便明說,只是平靜地說道:「陛下乃開基立業的君王,何必要與亡國之君相比呢!」
唐太宗立即明白了她話中的含義,深為她的明曉事理和言語得體而折服,對她愈加敬重和疼愛了。
蕭皇後在唐宮中度過了十八年平靜的歲月,六十七歲時嗑然而逝。在她的一生中享盡了榮華富貴,但也歷盡了滄桑桃花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