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
❶ 《後漢書卓茂傳》翻譯
【參考譯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陽宛人。性格寬厚仁愛謙恭。起初被徵召擔任丞相府史,在孔光手下效力,孔光稱贊他是品行高尚的人。有一次他曾從相府外出,有個人指認他騎的馬是自己的馬。卓茂問說:「您的馬丟失多長時間了?」那人答道:「大約一個多月了!」卓茂有那匹馬已經多年,他心裡知道對方把馬認錯了,卻默不作聲地解開韁繩將馬給了對方,自己拉著車離去,回頭對那人說:「如果你發現這匹馬不是你的,希望你來丞相府把馬還給我!」過了幾天,那人意外地找到了自己丟失的那匹馬,於是他來到丞相府把馬歸還給卓茂,向卓茂叩頭道歉。 後來卓茂因精通儒家學術被舉薦為侍郎,調任密縣縣令。卓茂憂心苦思教誨不倦,視百姓如同自己的孩子,任用賢良推行教化,從不對百姓惡言相加。官吏和百姓像對待父母那樣愛戴他,不忍心欺騙他。有個人曾來告發他屬下的一個亭長收受了他的米肉,卓茂屏退身邊的人後詢問那人:「是亭長跟你索要的?還是你有事託付他辦而送給的?抑或是平時你認為他對你有恩而送給他的?」那人回答說:「是我自己前去送給他的。」卓茂說:「你自願送給他,他接受了,為什麼又來告發他呢?」那人說:「我私下聽說賢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懼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財物。而今我因為害怕他,所以給他送些米肉,亭長最終既然接受了,所以我來告發他。」卓茂說:「你是見識淺陋的人啊。大凡人比禽獸尊貴的原因,是因為人講求仁愛,懂得互相敬重。現在鄉鄰之間尚且表達饋贈之禮,這是人們用來相互親近的禮節啊,更何況官吏與百姓之間呢?官吏只是不能利用權勢強求別人饋贈禮物罷了。大凡人生息之地,總是和許多人生活在一起,所以有人情禮儀上的互相交往。你卻不想在人情禮節上加強修行,難道能遠走高飛,不在人間生活嗎?亭長平素是個好官吏,過年時送些米肉,這是禮節。」那人說:「假如這樣的話,法律為什麼禁止那樣做呢?」卓茂笑著說:「律令制定的是大的准則,禮儀則要順乎人情。如果我用禮教導你,你一定不會有怨恨;如果用法律來懲治你,你就會不知所措了吧?(如果隨意)往一門法律之內拉扯,從小的方面看是要判罪的,從大的方面看是要殺頭的。你且回去想想吧!」於是百姓都接受了卓茂的教導,官吏也很感激他的恩德。幾年之後,教化得以普遍推行,路上沒有人把別人遺失的東西撿走據為己有。那時光武帝剛登帝位,於是下詔表彰說:「先前的密州縣令卓茂,嚴格約束自己加強自身修養,堅持純潔的節操始終不變,確實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而今任命卓茂擔任太傅,封他為曪德侯。」
❷ 誤認 文言文
原文
卓茂為史事,嘗出門,有人認其馬。茂問之曰:「子亡馬幾何時矣?」對曰:「月余日矣。」茂有馬數年,心知非是,解以與之,而自挽車去。將去,顧而謂曰:「若非公馬,幸至丞相府歸我。」他日,馬主別得亡馬,乃詣丞相府歸馬。
譯文
卓茂曾有一次(坐馬車)出門。有人說那馬是他丟失的。於是卓茂問他:「你丟馬多長時間了?」那人說:「一個多月了。」卓茂這匹馬已經養了好幾年,心裡知道不是這人丟的馬,但還是卸下馬來給了他,自己拉了車走。將要走時,回頭對那人說:「若不是你的馬,請牽來拜訪丞相府還我。」過了幾日那人在別處尋得自己丟的馬,於是到丞相府還了卓茂的馬。
[注釋]卓茂:人名,字子康,宛(今河南南陽)人。西漢元帝時,以博學為通儒,曾任丞相府史事、侍郎、給事黃門等職。東漢光武帝時,為太傅,封褒德侯。嘗:曾經。顧:回頭看。公:對人的尊稱。
告訴我們的道理
這件小事表現了卓茂寬容大度的品質,表現了「馬主」講究誠信的品質。
「子亡馬幾何時矣」的用意:卓茂問此句是要確定丟馬人的馬丟了多久,從下文看卓茂雖然有馬幾年但還是發出這樣的疑問是想確定丟馬人的馬是不是幾年前已經丟失。如果是那這馬很可能就是丟馬人的,但是只丟失1個多月,卓茂仍然把馬給了丟馬人由此可見卓茂不僅處事細心更加有寬廣的胸懷現實出卓茂的高尚品質。
❸ 卓茂寬仁古文及譯文
原文 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嘗出行,有人認其馬。茂曰:「子亡馬內何時?」對曰:「月余日矣。容」茂有馬數年,心知其繆,默然與之,挽車而去,顧曰:「若非公馬,幸至丞相府歸我。」他日,馬主別得亡馬者,乃<(言字旁)旨>府送馬,磕頭謝罪。
翻譯 卓茂,字子康,南陽宛城人。曾經有一次出行,有個人說他騎得馬是他丟的。卓茂問:您什麼時間丟的馬?回答說:一個多月了。卓茂的這匹馬買了有好幾年了,心理知道對方是認錯了,但沒說什麼,讓他把馬牽走了,自己拉著車往家走,回頭對那人說:如果確實不是您的馬,希望你能到丞相府把馬還給我。後來有一天,馬主在別處找到了他丟的馬,於是到丞相府送還了卓茂的馬,並磕頭認錯。
❹ 《後漢書·卓茂傳》譯文
范曄《後漢書 卓茂傳》譯文 原文: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性寬仁恭愛。初辟丞相府史,時嘗出行,有人認其馬。茂問曰:「子亡馬幾何時?」對曰:「月余日矣。」茂有馬數年,心知其謬,默解與之,挽車而去,顧曰:「若非公馬,幸至丞相府歸我。」他日,馬主別得亡者,乃詣府送馬,叩頭謝之。後以儒術舉為侍郎,遷密令。勞心諄諄,視人如子,舉善而教。人嘗有言部亭長受其米肉遺者,茂辟左右問之曰:「亭長為從汝求乎?為汝有事囑之而受乎?」人曰:「往遺之耳。」茂曰:「遺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竊聞賢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遺之,吏既卒受,故來言耳。」茂曰:「汝為敝人矣。凡人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仁愛,知相敬事也。今鄰里長老尚致饋遺,此乃人道所以相親,況吏與民乎?吏顧不當乘威力強請求耳。汝獨不欲修之,寧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閑邪?亭長素善吏,歲時遺之,禮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設大法,禮順人情。今我以禮教汝,汝必無怨惡;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於是人納其訓,吏懷其恩。數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遺。時光武初即位,乃下詔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執節淳固,誠能為人所不能為。今以茂為太傅,封曪德侯。」論曰:卓茂斷斷小宰,無它庸能,而首加聘命,優辭重禮,其與周、燕之君表閭立館何異哉?夫厚性寬中近於仁,犯而不校鄰於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譯文:卓茂字子康,是南陽宛人。性格寬厚仁愛謙恭。當初被朝廷徵召出任丞相,當他從相府走出來時,有人指認他騎的馬匹是自己的。卓茂問說:「您的馬遺失多久了?」那人答道:「大約有一個多月!」卓茂有那匹馬已經多年,他心裡知道對方誤認,仍默默解開韁繩將馬牽給對方,自己拉車離去時,回頭告訴他:「如果發現這匹馬不是您的,請您來丞相府還我!」隔了幾天,那位馬主另外找到遺失的那一匹馬,於是他便來到丞相府歸還馬匹,並且向卓茂叩頭道謝。後來因卓茂精通儒家學術被舉薦為侍郎,調動擔任密縣縣令。(卓茂對百姓)憂心苦思教誨不倦,視百姓為自己的孩子,任用賢良教化百姓。有人曾告一亭長接受他的米肉,卓茂屏退左右問那人:「是亭長找你要的?還是你有事託付他而給的?」那人說:「我私下聽說賢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懼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而今我害怕他,所以送他米酒,亭長既然最終接受了,所以我來告他。」卓茂說:「你是鄙陋的人啊。大凡人之所以比禽獸尊貴,是因為人們講求仁愛,懂得互相敬重。現在鄉鄰間尚且表達饋贈之禮,這是人們之所以相互親近的原因,更何況官吏與百姓之間呢?官吏只是不能乘勢求取饋贈罷了。你偏偏不想修行,豈能遠走高飛,脫離這個世界呢?亭長平素就是個好官,過年時送些米肉,這是禮節。」那人說:「假如這樣的話,法律為什麼禁止那樣做呢?」卓茂笑著說:「律條的設定要合乎大的准則,禮制的理順要合乎人間真情。而今我用禮教導你,你必定沒有怨恨;用法律來懲治你,和處置自己的手足有什麼不同呢?」於是那人接受了卓茂的訓誡,亭長也很感激他的德惠。過了幾年,教育感化普遍實行,東西掉在路上都沒人撿走據為己有。那時光武帝剛剛登上王位,就下詔說:「先前密州縣令卓茂,約束自己加強自身修養,堅持自己的節操純潔不變,的確能做好別人所作不到的。而今任他為太傅,封為曪德侯。」評論說:卓茂絕對是個小官,沒有其它才能非常平庸,然而首先施以聘請任命,用優勝的言辭尊重的禮儀,這與周王燕王表閭立館有什麼不同嗎?擁有敦厚的性情寬廣的胸襟就接近於仁愛,有人觸犯了自己也不計較就接近於寬恕,遵循這個道理,埋怨悔恨怎麼會招致呢!
望採納啊
❺ 卓茂是個怎樣的人
卓茂字子康,是南陽宛人。性格寬厚仁愛謙恭。當初被朝廷徵召出任丞相專,當他從相府走屬出來時,有人指認他騎的馬匹是自己的。卓茂問說:「您的馬遺失多久了?」那人答道:「大約有一個多月!」卓茂有那匹馬已經多年,他心裡知道對方誤認,仍默默解開韁繩將馬牽給對方,自己拉車離去時,回頭告訴他:「如果發現這匹馬不是您的,請您來丞相府還我!」隔了幾天,那位馬主另外找到遺失的那一匹馬,於是他便來到丞相府歸還馬匹,並且向卓茂叩頭道謝。
卓茂絕對是個小官,沒有其它才能非常平庸,然而首先施以聘請任命,用優勝的言辭尊重的禮儀,這與周王燕王表閭立館有什麼不同嗎?擁有敦厚的性情寬廣的胸襟就接近於仁愛,有人觸犯了自己也不計較就接近於寬恕,遵循這個道理,埋怨悔恨怎麼會招致呢
❻ 關於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的試題
這個網站上有 採納回哈答 http://www.doc88.com/p-846514976387.html
❼ 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性寬仁恭愛。 鄉黨故舊,雖行能與茂不同,而皆愛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
1 B 2 A 3 D 4 B 5 (1)鄉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與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誠意地敬愛仰慕他 (2)曾經有人告發卓茂屬下亭長接受了他贈送的米肉,卓茂讓左右迴避,問那人 ❽ 卓茂寬仁的古文和翻譯還有詞語解釋,求求你
原文: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