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陸羽茶文化園
『壹』 長興的陸羽茶文化旅遊節哪一年開始的
1999年在長興舉辦了「中國陸羽茶文化旅遊節」
『貳』 信陽茶文化知識
信陽市是河南省主要產茶區,面積、產量、產值均佔全省的90%以上。在早些年,信陽毛尖與國內其他一些著名的產茶區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名氣不夠。與同為中國十大名茶的西湖龍井、福建鐵觀音、雲南普洱茶相比,名氣都遠不如別人。二是產量不大。2005年,全市茶葉產量為1.5萬噸,而同期雲南普洱茶產量為5.2萬噸,安溪鐵觀音產量為4.5萬噸,這些茶葉的產量都比信陽毛尖產量大得多。三是產值不高。2005年信陽市茶葉總產值為10億元,按單產28.9公斤計算,單產值為1928元,而2005年西湖龍井平均單產值達10591元,雲南普洱茶產值達到39億元。其他還有市場佔有率不高、宣傳力度不夠等。2003年4月,信陽毛尖茶經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同時《信陽毛尖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和《信陽毛尖茶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也經信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從而使信陽毛尖茶的生產及市場進一步規范,這對保護信陽毛尖這一巨大的無形資產,保護信陽毛尖品牌,保護茶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發揮信陽毛尖茶的精品名牌優勢、應對入世挑戰、做大做強信陽茶葉產業,促進茶葉產業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小毛尖成為地方支柱產業
信陽地處亞熱帶向溫帶過渡地帶,氣候兼有南北之長,光、熱、水資源豐富,適宜暖溫帶草類生長。境內大別山逶迤連綿,形成天然的綠色寶藏,是信陽毛尖茶葉天然的家園。信陽毛尖與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同為三大著名綠茶。信陽毛尖以其「形美、色翠、香高、味濃」譽滿海內外。信陽是中國北緯最高的產茶區,位於江淮之間,大別山和桐柏山的結合部,峰巒疊嶂,雲遮霧繞,雨量充沛,空氣濕潤。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奠定了信陽毛尖茶香濃味厚的品質基礎。近年來先後興起、並在國內外各種展評中連獲大獎的龍潭、五雲山、九華山、仰天雪綠、青峰雲霧、新林玉露、文新等茶葉知名品牌,就足以使信陽人為之振奮,引為自豪。信陽毛尖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後,2005年又成為國際地理標志網路組織(Origin)的新成員。信陽市十分珍惜這些榮譽,採取一系列措施,對信陽毛尖茶葉的質量和生產技術進行規模化管理,大力推進「龍頭企業+茶農+地理標志」的生產模式,使信陽毛尖茶葉的市場知名度日益提高,一方面對信陽毛尖茶葉的質量和生產技術進行規范化管理,大力推進「龍頭企業+茶農+地理標志」的生產模式。另一方面,與政府有關職能部門配合,嚴厲打擊假冒信陽毛尖地理標志的違法行為,使信陽毛尖茶葉的市場知名度日益提高,公平競爭秩序改善,企業發展環境明顯好轉,成為信陽的一大支柱產業,形成信陽五雲茶葉集團有限公司、信陽文新茶葉有限公司、信陽盧氏茶葉有限公司等年產值超千萬元的龍頭企業10餘家,年產值百萬元以上的茶葉企業百餘家。茶農20餘萬人,經營信陽毛尖的商戶遍及全國各地,信陽毛尖已成為信陽的一大支柱產業。
地理標志促進特色經濟發展
地理標志產品的地域性特點決定了它所產生的利益將惠及該地域的全體群眾,不僅增加了農民個體的收入,也有效推動了區域整體脫貧致富。目前地理標志產品已成為提高農民組織化、市場化程度的重要手段,帶動了多業聯動發展。地理標志在農產品生產與市場兩個環節中發揮了連接與紐帶作用,農民通過公司訂單參與市場競爭,商標意識逐步增強。市場通過地理標志將農民組織起來。形成了「公司+地理標志(商標)+農戶」的農業產業經營模式。目前信陽市茶園面積已達5萬多公頃,開采投產面積近5萬公頃,年產春茶干茶800多萬公斤,夏茶600多萬公斤,總產值8億多元,社會總投入(包括加工、包裝、貯藏、銷售經營增值)12億元以上。現全市茶葉生產規模較大的鄉鎮有近130個,行政村近1300個,有國營、集體、個體等各類茶場1200多個,形成了茶葉的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的新格局。
品牌效應助推農業產業化進程
農產品證明商標最基本的功能在於保證其指向的商品或服務品質獨特、質量上乘,一方面能夠提醒商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注重保證商品、服務質量;另一方面能使消費者立刻知道該商標指向的農產品產於何地,品質如何,產生信任感和選購慾望。這種基於對信陽毛尖這一名牌農產品質量的信任確立了信陽毛尖在市場中的地位,提高了其市場佔有率,進而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的進程。2003年信陽毛尖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後,信陽市出台了《信陽毛尖茶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劃定的信陽毛尖茶原產地域范圍內,嚴格實施原產地域產品質量認證制度。這些措施充分保證了茶葉品牌的高效應。截至目前,固始縣九華山茶場的九華山牌信陽毛尖、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的文新牌信陽毛尖、固始縣仰天窪茶場的仰天雪綠牌茶葉、河南新林茶業有限公司的新林玉露牌蒸青綠茶、河南信陽五雲茶葉(集團)有限公司龍潭牌信陽毛尖榮獲河南省名牌農產品,信陽毛尖茶的知名度進一步提高,生產規模日益擴大,產業鏈條迅速加長,經濟效益蔚為可觀。茶葉已成為信陽振興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信陽茶文化-毛尖的起源發展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陽本沒有茶,鄉親們在官府和老財的期壓下,吃不飽,穿不暖,許多人得了一種叫「疲勞痧」的怪病,瘟病越來越凶,不 少地方都死絕了村戶。一個叫春姑的閨女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為了能給鄉 親們治病,她四處奔走尋找能人。一天,一位采葯老人告訴姑娘,往西南方 向翻過九十九座大山,趟過九十九條大江,便能找到一種消除疾病的寶樹。 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過九十九座大山,趟過九十九條大江,在路上走了九 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盡,並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侄在一條小溪邊。 這時,泉水中飄來一片樹葉,春姑含在嘴裡,馬上神清目爽,渾身是勁,她 順著泉水向上尋找,果然找到了生長救命樹葉的大樹,摘下一顆金燦燦的種 子。看管茶樹的神農氏老人告訴姑娘,估下的種子必須在10天之內種進泥土 ,否則會前功盡棄。想到10天之內趕不回去,也就不能搶救鄉親們,春姑難 過得哭了,神農氏老人見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兩下,春姑便變成了一隻尖 尖嘴巴、大大眼睛、渾身長滿嫩黃色羽毛的畫眉鳥。小畫眉很快飛回了家鄉 ,將樹籽種下,見到嫩綠的樹苗從泥土中探出頭來,畫眉高興地笑了起來。 這時,她的心血和力氣已經耗盡,在茶樹旁化成了一塊似鳥非鳥的石頭。不 久茶樹長大,山上也飛出了一群群的小畫眉,她們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 茶葉,放進得了瘟病人的嘴裡,病人便馬上好了,從此以後,種植茶樹的人 越來越多,也就有了茶園和茶山。
固然,這只是個美麗的神話,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但信陽 毛尖確有著悠久的歷史。考古證明,信陽種植茶葉源於戰國中後期,距今已 有兩千餘年,唐代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產茶區之 一;相傳武機時天因飲信陽茶治好了腸胃病,特賜在毛尖產地車雲山上建千 佛塔一座,以彰茶功;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嘗遍名茶而揮毫贊道:「淮南茶, 信陽第一」;1915年,信陽毛尖漂洋過海,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舉奪 得金獎;1958年,「龍潭牌」特級、一級信陽毛尖獲國家銀質獎,1988年, 榮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1990年,龍潭牌特級信陽毛尖在全國名茶評 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濃」奪得總分第一名,榮獲國家金獎。全國 名茶僅兩枚金牌,「龍潭牌」信陽毛尖不僅與「西湖龍井」並駕齊驅,且在 色、香、味上更勝一籌。信陽毛尖不僅走俏國內,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遠 銷日本、美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信陽茶文化-毛尖的功能
信陽毛尖品質高上,形狀細、圓、光、直並多白毫,茶質清香、味濃、湯色綠,因茶葉節茸毛顯露,緊直峰尖而稱之為「毛尖」,信陽毛尖具有多種功能作用。具有強身健體作用。信陽毛尖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生物鹼、茶多酚、糖尖、有機酸、芳香物質和維生物A、B1、B2、C、K、P、PP等以及水溶性礦物質。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抑制動脈粥樣硬化以及防癌、防治壞血病和護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種功能。具有醫療功效。常喝毛尖茶,能降低血壓。茶葉內含的咖啡鹼和兒茶素能促使人體血管壁鬆弛,並能增血管有效直徑,使血管壁保持一定彈性,消除脈管痙攣。毛尖茶中的一氨基丁酸對鬆弛血管壁的效應更顯著;臨床證實,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血壓增高受血管緊張素所控制,一旦抑制住血管緊張素活力,就能達到降壓作用;喝茶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茶葉中的兒茶素類物質,對人體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總類脂和甘油三酸脂含量均有明顯的降低作用。常飲茶的人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比不飲茶的人要低三分之一左右。
飲茶能促進脂類物質轉化吸收。由於茶葉中具有嘌呤鹼、腺嘌呤等到生物鹼,這些生物鹼可與磷酸、戊糖等物質形成核甘酸,核甘酸類物中的ATP、GTP等化合物對脂類物質的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對含氮化合物具有極妙的分解、轉化作用,使其分解轉化成可溶性吸收物質,從而達到消脂作用。
茶葉具有凈化人體消化器官的作用。茶葉中的黃烷醇可使人體消化道鬆弛,凈化消化道器官中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質,同時還對胃、腎、肝臟履行特殊的凈化作用,不但有助於脂肪等物質的消化,而且還能預防消化器官疾病的發生。
茶葉中抗氧化組合提取物GAT具有顯著的抗癌物質的突變作用。由於GAT有抑制黃麴黴素、苯並吡等致癌物質的突變作用,故有抑制腫瘤轉移的效應;茶葉中含有大量EGCG,它能有效地抑制人體中促瘤劑活性,可有效地防癌細胞的生成;茶葉提取物T—8750劑對胃腺癌細胞有明顯的抑製作用;亞硝胺及亞硝基化合物,是公認的主要致癌物質,而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是阻斷硝基化合物的主要活性物質。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越多,抗癌作用也就越強。
信陽茶文化-信陽毛尖分布概況
信陽茶葉資源極為豐富,淮南丘陵和大山區皆有種植,榮獲國家金質獎 的龍潭牌信陽毛尖的原料則主要來自信陽縣西南區,俗稱「五雲兩潭一寨」, 即車雲山、連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白龍潭、黑龍潭、何家寨。 俗話說,高山雲霧出好茶,「五雲兩潭一寨」海拔均在300~800米之間,所產 毛尖茶質量最優。一是高山雲霧多,光照適宜,短光波的藍、紫、紅光易被 葉綠素吸收,增強光合作用,使茶葉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茶葉味香濃。二是 高山霧濃,空氣濕潤,芽葉持嫩性強,粗纖維少。三是高山日夜溫差大,茶 葉經光合作用積蓄物質,有效積累多,故高山茶葉味濃郁。四是高山林茂, 枯枝落葉多腐爛為土,有機質豐富,土層深厚松軟,偏酸性,有利於茶樹生 長。五是空氣、水質潔凈,很少污染,茶葉質量純正,無雜味。
除信陽縣外,商城、光山、羅山、新縣、潢川、固始、信陽市等地皆產 茶葉,並且多出名茶。商城縣金剛台、大蘇山等地層巒疊翠、去霧繚繞,所 產「雀舌茶」形如鳥雀舌尖,湯鈀淡黃微綠,滋味香醇。「銀針」茶以穀雨 前采嫩芽焙制外形細直有毫,湯色翠青,入口馥郁。「金剛碧綠」、「大別 山龍井」也各具特色。固始縣有「仰天雪綠」,光山縣有「蘇山茗芽」、「 凈居毛峰」、「賽山翠綠」、「賽山毛峰」,新縣有「香山翠峰」,地區茶 葉試驗場有「雷沼噴雲」。「靈山雲茶數千年,古今中外美名傳。清香明目 延年壽,長生何湎術仙丹」。羅山縣靈山茶也有鮮明的特色,「靈山劍峰」 在1990年河南省名優茶評比會上被評為省級新名茶,又有「天山香」為代表 的一優質茶相繼問世。目前,信陽擁有國家級名優茶1個,省級名優茶14個, 地區級名優茶11個。
信陽茶文化-信陽毛尖採摘製作
陽春三月,茶芽開始萌發,「清明節」過後開始採摘,「穀雨」前普 遍開采。春茶採摘時間為40天左右,五月底以前採的為春茶,也叫做「頭 茶」,開採的頭兩天,數量很少,稱之為「跑山尖」,多在「穀雨」前采 制也稱為「雨前毛尖」。五月底春茶結束停采5至於天,再采為夏茶,採摘 時間為一個月左右。八、九月間,秋芽萌發,采之則稱為「秋茶」。秋季 萌芽多為養樹而不摘,於是便有「頭茶苦、二茶澀、秋茶好喝捨不得」之 說。
採茶時,不採老(葉),不採小,不採馬蹄葉(魚葉),不採茶果( 花蕾、小茶果實),對夾葉則及時采盡。製作特級毛尖,只採摘1芽1葉初 展;一級茶採摘1芽2葉初展,二級茶採摘1芽2葉至3葉初展為主,兼有2葉 對夾葉。三級茶採摘1芽2至3葉,兼有較嫩的2葉對夾葉。四、五級採摘1芽 3葉及2至3葉對夾葉。
新鮮芽葉採摘後需及時炒制。炒制的工藝規程是:青葉入生鍋—熟鍋 —初烘—攤涼—復烘—擇揀—再復烘—包裝入庫。炒制「生鍋」起殺青、 初揉作用,葉片軟綿,初步形成泡松條索,嫩莖折不斷,即全部轉入「熟 鍋」。除繼續起蒸發水份作用外,主要是進行做條、整形加工,並使之發 揮香氣。熟鍋炒制後,及時進行初烘,徹底毀滅茶葉殘余酶的活性,防止 氧化劣變,並初步發揮其色香味和固定形狀作用。初烘後攤涼2至於小時進 行復烘,復烘之後擇揀,再熱烘一次即可密封。除人工炒制茶葉外,還有 機制。唐代時用水車帶動茶磨,將磨碎的茶葉製成團茶;50年代,用過簡 易筒形揉茶機和水利揉茶機,大大提高了工效。特別是由信陽縣茶葉總公 司、龍潭牌茶葉總廠開發研究的茶葉機械初制加工技術,結束了信陽毛尖 必須依賴手工炒制的歷史,把信陽毛尖的炒制技術提高到新的水平。
信陽茶文化-信陽毛尖飲用保健
好茶用好水,好水沏好茶。茶聖陸羽曾有《六羨歌》曰:「不羨黃金壘, 不羨白玉杯......千羨萬羨江西水......」乾隆皇帝為求好水飲茶,特製一 銀斗,以水的輕重來品評泉水。《紅樓夢》中的妙玉則用珍藏的梅樹之上雪 水煮茶待客。宋代大政治家、大詩人王安石用三峽水飲茶的故事更是讓人津 津樂道:傳說,王安石患了痰火之症,需「瞿塘中峽水」沏「陽羨茶」方可 治癒。蘇東坡欲過三峽,王安石便托他帶一瓮瞿墉中峽水。蘇東坡等船過了 中峽才想起此事,因無法返回,便帶回一瓮下峽水交王安石。王安石喝了茶 水之後則大呼此水不是中峽水,蘇東坡大吃一驚,忙問為何,王安石說:上 峽水泡茶味濃色重,下峽水味淡色清高,只有中峽水濃淡相宜,此水泡茶半 晌方有色,故知為下峽水。這個故事雖然有些誇張,但水質對沖茶確實至關 重要。信陽多山則多泉,清碧澄澈,絕無污染,以山泉沏山茶,慢斟細飲, 樂在其中。陸羽《茶經》曾有這樣描述: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 ,如聽松濤 ,傾瀉入杯,雲光瀲灧,此時幽趣,難與俗人言矣!可見品茶的 樂趣。
「茶貴新而善藏」。茶葉製作十分不易,要保持茶的色、香、味、形不 變則更加不易。茶山上的茶農炒制出茶葉後,用能裝幾十斤及至上百斤的白 鐵罐裝好封牢,放在避光乾燥的庫房裡能持久不變。家庭儲藏則有多種方式 ,有將新茶放進白鐵罐里,用宣紙包裹燃燒之後除去煙氣的木炭里在茶葉之 中,蓋嚴封口。不用鐵罐,用無損的暖水膽也可。忌用小罐、小瓶、小盒放 置,啟開後再存放則容易變質。可現在好啦!信陽縣茶葉總公司籠潮茶葉總 廠,引進力爭上游先進技術,採用先進設備興建的我國第一座茶葉保鮮庫, 可使茶葉保持常年三綠(條索綠、湯色綠、葉底綠)及香氣永駐、滋味醇爽 常鮮的特色。還要注意,茶葉的吸附力特別強,千萬不可與香皂、樟腦等氣 味較重的物品存放在一起。
1992年5月15日至22日,第一屆中國信陽茶葉節在信陽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的5000多位賓客參加了茶葉節。開幕式上,舉行了規模空前的文藝表演,並請著名藝術家和歌星前來助興,茶節以茶葉搭台,經貿唱戲,成交總 額達7億多元。從1992年開始,信陽茶葉節將於每年5月舉辦一次。信陽茶葉節已成為信陽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
信陽茶文化-如何選購信陽毛尖
一般說來,茶葉的品質是由色、香、味、形4個因素構成的。
一、干看評外形
首先,用雙手捧起一把茶葉,放於鼻端,用力深深吸一下茶葉的香氣。一是看是否具有熟板栗的香氣;二是辨別香氣的高低;三是嗅聞香氣的純正程度,凡香氣高、氣味正的必然是優質茶。
其次,抓一把茶葉平攤於白紙上,看一下干茶的色澤、嫩度、條索、粗細。凡色澤勻整、嫩度高,條索緊實,粗細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葉。
二、濕看識內質
濕看,就是開湯審評。開湯俗稱泡茶或沏茶。一般先取茶葉3-5克,放入白色瓷杯中,然後沖上滾沸適度的開水200毫升左右。開湯後,應先嗅香氣,接著看湯色,先嘗滋味,後評葉底。
(1)嗅香氣
茶葉經杯中沖泡後,立即傾出茶湯,將茶杯連葉底一起,送入鼻端進行嗅香,凡聞之茶香清高純正,使人有心曠神怡之感者,就可算得上好茶 。
(2)看湯色
看湯色應及時進行。一般在茶葉沖泡3-5分鍾後,傾出杯中茶湯於另一碗內,在嗅香氣前後立即進行。凡屬上乘的茶葉,湯色以淺綠或黃綠為宜,並要求清而不濁,明亮澄澈。
(3)嘗滋味
滋味是靠人的味覺器官來區別的。一般認為,綠茶茶湯濃醇爽口,屬上等綠茶;如果平淡澀口,多為粗老綠茶。
(4)評葉底
評判茶葉經沖泡去湯後留下的葉底,看老嫩、整碎、色澤、勻雜、軟硬等情況以確定質量的優次,同時還應注意有無其他摻雜。
『叄』 信陽市鑫洋廚具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信陽市鑫洋廚具設備有限公司是2016-11-09在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版任公司權(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陸羽茶文化園2號樓一單元。
信陽市鑫洋廚具設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11500MA3XF06Y0E,企業法人郝坤濤,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信陽市鑫洋廚具設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廚房設備、不銹鋼製品、廚具、製冷設備、消毒設備、通風設備、環保設備的安裝與維修,酒店用品、辦公傢具的銷售及安裝,室內、外裝飾裝修工程,污水設備、空氣凈化、機電設備、空氣能、暖通及水電安裝,熱水系統及凈化工程的設計、銷售及安裝,餐飲管理(不含餐飲服務),日用百貨及農副產品的銷售及配送。
通過愛企查查看信陽市鑫洋廚具設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肆』 信陽茶文化節的演講稿,誰有啊
檢舉中國是茶的故鄉,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葯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沖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利用茶葉和栽培茶樹的國家。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於野生採集活動之中的。古史傳說中認為「神農乃玲瓏玉體,能見其肺肝五臟」,理由是,「若非玲瓏玉體,嘗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說「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兩說雖均不能盡信,但一靈縷微弱的信息卻值得注意:「荼」在長久的食用過程中,人們越來注重它的某些療病的「葯」用之性。這反映的是一種洪荒時代的傳佚之事。
依照《詩經》等有關文獻記錄,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諸類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醫合一的歷史時代,茶類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葯用功能是不難為人們所發現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葯用發展為習常的專用飲料,還必須有某種特別的的因素,即人們實際生活中的某種特定需要。巴蜀地區,向為疾疫多發的「煙瘴」之地。「番民以茶為生,缺之必病。」(清·周藹聯《竺國游記》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飲食偏辛辣,積習數千年,至今依然。正是這種地域自然條件和由此決定的人們的飲食習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氣,解熱毒。久服成習,葯用之旨逐漸隱沒,茶於是成了一種日常飲料。秦人入巴蜀時,見到的可能就是這種作為日常飲料的飲茶習俗。
茶由葯用轉化為習常飲料,嚴格意義的「茶」便隨之產生了,其典型標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現。郭璞注《爾雅·釋木》「檟」雲:「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見,漢時「荼」字已有特指飲料「茶」的讀音了,「茶」由「荼」分離出來,並走上了「獨立」發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現則是伴隨茶事的發展和商業活動的日益頻繁,直到中唐以後的事,也正符合新符號的產生後於人們的社會生活這樣一種文字變化的規律。
中國從何時開始飲茶,眾說不一,西漢時已有飲茶之事的正式文獻記載,飲茶的起始時間當比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
茶文化從廣義上講,分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著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由於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於人文科學。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兩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業已形成,不僅帝王、貴族聚斂成風,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誇豪鬥富為榮,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況下,一些有識之士提出「養廉」的問題。於是,出現了陸納、桓溫以茶代酒之舉。南齊世祖武皇帝是個比較開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遺詔,說他死後喪禮要盡量節儉,不要以三牲為祭品,只放些干飯、果餅和茶飯便可以。並要「天下貴賤,咸同此制。」在陸納、桓溫、齊武帝那裡,飲茶不僅為了提神解渴,它開始產生社會功以有,成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並表示一種精神、情操的手段。飲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價值為人所用,而是進入了精神領域。
魏晉南北朝時期,天下騷亂,各種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學相當流行。玄學是魏晉時期一種哲學思潮,主要是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玄學家大都是所謂名士,重視門第、容貌、儀止,愛好虛無玄遠的清淡。東晉、喃朝時,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暫時的滿足,終日流連於青山秀水之間,清淡之風繼續發展,以致出現許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談家多酒徒,後來,清談之風漸漸發展到一般文人。玄學家喜演講,普通清談者也喜高談闊論。酒能使人興奮,但喝了多了便會舉止失措、胡言亂語,有失雅觀。而茶則可竟日長飲而始終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態平和。況且,對一般文人來講,整天與酒肉打交道,經濟條年也不允許。天是,許多玄學家、清談家從好酒轉向好茶。在他們那裡,飲茶已經被當作精神現象來對待。
隨著佛教傳入、道教興起,飲茶已與佛、道教聯系起來。在道家看來,茶是幫助煉「內丹」,升清降濁,輕身換骨,修成長生不老之體的好辦法;在佛家看來,茶又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秀之物。盡管此時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飲茶儀式和闡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經脫離作為飲食的物態形式,具有顯著的社會、文化功能,中國茶文化初見端倪。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制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自元代以後,茶文化進入了曲折發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興旺,但茶藝走向繁復、瑣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內涵,過於精細的茶藝淹沒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潔深邃的本質。在朝廷、貴族、文人那裡,喝茶成了「喝禮兒」、「喝氣派」、「玩茶」。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標志著中華民族全面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數民族雖喜歡茶,但主要是出於生活、生理上的需要,從文化上卻對品茶煮茗之事舉趣不大;另一方面,漢族文化人面對故國破碎,異族壓迫,也無心再以茶事表現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通過飲茶表現自己的情操,磨礪自己的意志。這兩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後,促進了茶藝向簡約、返璞歸真方向發展。明代中葉以前,漢人有感於前代民族舉亡,本趄一開國便國事艱難,於是仍懷礪節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勢,表現為茶藝簡約化,茶文化精糖果與自然契合,以茶表現自己的苦節。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宏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國茶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台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份份主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湖北英山、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枚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總之,中國茶的歷史及其發展,不僅僅是形成簡單的一種飲食文化的過程,而同樣映射出一個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質
『伍』 陸羽園的茶怎麼樣
沒聽說過,在鐵觀音的十大品牌里沒有它。不過就算是十大品牌的茶葉,它也有好專幾種價屬格,我舉個例子,拿鐵觀音最大的品牌:安溪鐵觀音集團(鳳山)出品的鐵觀音從60元到36000元都有!所以你所說的茶葉它的價格不好說!
『陸』 信陽茶客聯盟茶產品營銷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信陽茶客聯盟成立於2013年3月,是信陽市新型電子商務營銷公司,公司總部內位於信陽市平橋區北環容路國際茶城陸羽茶文化園。信陽茶客聯盟以「茶產業渠道建設」為宗旨,以生產者、消費者和經營者多方價值為核心,自主搭建「七件事網上商城」電子銷售平台,同時打造了以茶文化傳播和茶產品展示為一體的「陸羽茗茶匯」實體體驗館,通過新型便捷的互聯網技術使「線下」(陸羽茗茶匯)、「線上」(七件事網上商城)完美結合,引領茶產業跨行業、跨區域經營。主要產品包括:茶葉系列、茶油系列、蜂蜜系列和茶具系列等。信陽茶客聯盟於2014年8月獲得「誠信會員單位」榮譽稱號。證明材料來自中國信用企業網。
法定代表人:夏陽
成立時間:2013-03-25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150200001687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信陽市浉河區吳家店鎮
『柒』 信陽茶文化的詩詞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煎茶
【唐】成彥雄
岳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雲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塢
【唐】顧況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
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
如雲正護幽人塹,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羨生台白頸鴉。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靈一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岩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從弟舍人惠茶
【唐】劉兼
曾求芳茗貢蕪詞,果沐頒沾味甚奇。
龜背起紋輕炙處,雲頭翻液乍烹時。
老丞倦悶偏宜矣,舊客過從別有之。
珍重宗親相寄惠,水亭山閣自攜持。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大雲寺茶詩
【唐】呂岩
玉蕊一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兔毛甌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
斷送睡魔離幾席,增添清氣入肌膚。
幽叢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雜詠·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與趙莒茶宴
【唐】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茶詩
【唐】鄭愚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
峽中嘗茶
【唐】鄭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園里火煎嘗。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誇鳥觜香。
合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
鹿門病客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夏日閑居
【唐】張籍
多病逢迎少,閑居又一年。
葯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
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後天。
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
題山居
【唐】曹鄴
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閑無夢夜窗虛。
只應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君戀釣魚。
郊居即事
【唐】賈島
住此園林久,其如未是家。
葉書傳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後逢行鷺,更深聽遠蛙。
自然還往裡,多是愛煙霞。
即目
【唐】李商隱
小鼎煎茶麵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
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即事
【唐】白居易
見月連宵坐,聞風盡日眠。
室香羅葯氣,籠暖焙茶煙。
鶴啄新晴地,雞棲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訪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門無至友,動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應捧杖,稚女學擎茶。
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維
儂家真個去,公定隨儂否。
著處是蓮花,無心變楊柳。
松龕藏葯裹,石唇安茶臼。
氣味當共知,那能不攜手。
酬樂天閑卧見寄
【唐】劉禹錫
散誕向陽眠,將閑敵地仙。
詩情茶助爽,葯力酒能宣。
風碎竹間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隱,緣欠買山錢。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床。
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裡過茶湯。
雪中偶題
【唐】鄭谷
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
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