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河南五陽 » 南陽昆侖居

南陽昆侖居

發布時間: 2021-02-19 11:19:50

㈠ 可以介紹一下曹操嗎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版漢族。東權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㈡ 曹操的資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為後來成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公元175年舉孝廉,任洛陽部尉。公元177年任頓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為妻,公元180年升為議郎。公元184年,在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爭中起家,任騎都尉。由於鎮壓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相。後歷任東郡太守、都尉、典軍校尉等職。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後,逃亡回家鄉陳留起兵討伐董卓。公元192年,正式組建自己的軍事集團「青州兵」,公元196年率軍進駐洛陽奉迎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遷都至許。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間,經官渡之戰等戰役,打敗袁紹和其它割據軍閥,統一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戰中敗於孫權和劉備聯軍,從此奠定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213年,曹操封為「魏公」。公元215年,攻滅漢中的張魯勢力。公元216年,再被晉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他名義上還為漢臣,但權傾朝野,實際上已是皇帝。曹操死於公元220年3月15日,終年六十六歲。公元220年長子曹丕立魏代漢,追尊曹操為魏武帝。他是魏國的奠基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非常之人,超世之傑」,「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但後世學者認為,這是有意的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系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嘆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故懷有統一之雄圖,《短歌行》有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證。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如《龜雖壽》言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一代裊雄,縱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嘆,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陌上桑》等遊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里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後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反映現實,抒發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朴,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曹操有二十五位兒子:

曹昂,年輕時曾舉孝廉,為張綉所殺。
曹丕,公元220年迫漢獻帝禪讓帝位,是為魏文帝。
曹彰,綽號黃須兒,為一勇將,曾大破代郡烏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長文學,曾作《洛神賦》。雖然得到曹操寵愛,但最終與其兄曹丕爭位失敗,從此在政治上無所作為。公元225年立為陳王。
曹熊,早薨。
曹鑠,早薨。
曹沖,為著名神童,曾根據浮力的原理為大象秤重。
曹據,公元232年封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為燕王。
曹林,公元232年封為沛王。
曹袞,公元232年封為中山王。臨終病重時魏明帝曹睿對其愛護備至,死後又獲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為西鄉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為陳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為趙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為楚王。公元251年與太尉王凌謀反事泄,被賜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為東平王。
曹茂,素來與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為東平王。

㈢ 關於曹操的史事

曹操(15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專末年傑出的政治家、屬文學家、軍事家、統帥。
曹操出身可不怎麼樣,父親是太監(宦官曹騰)的兒子,曹操曾任副所長(現在),這個官不好當,他因為這個得罪了宦官的叔叔,於是大官小官都到皇帝那裡去告曹操惡狀,因此曹操被打法到了外面,過幾年又回來,再過幾年又被打發的外面,因此曹操推出官場,曹操本想作「知世之能臣」,但他遇到的是亂世, 於是他選擇了「亂世之奸雄」,曹操會打仗,召集士兵,大敗黃巾軍,屯田等等事情,這是英雄曹操所為之,這是公元190-200年曹操作的一些事情,到了曹操晚年,他成了一個真正的奸雄,殺人不眨眼。
因為我時間有限什麼時候再講吧!
關於曹操性格,易中天先生說曹操是:
聰明透頂,愚不可及;奸詐姦猾,坦率真誠;豁達大度,
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心胸狹窄;大家風范,小人嘴臉;
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

㈣ 昆侖山上有沒有人居住的

有人住,但沒有復住制在山頂,是住在坡度較平緩的區域。
盡管氣候和地形條件極端,昆侖山及毗鄰地區還是養育著常住及流動人口。北坡上有來自綠洲的維吾爾人,偶有蒙古人;藏北的南部,西藏游牧民已經佔用大片從前被放棄的草原牧場。
昆侖山,又稱昆侖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昆侖丘或玉山。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1]
古代神話認為昆侖山中居住著一位神仙「西王母」,人頭豹身,由兩只青鳥侍奉。是道教正神,與東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㈤ 曹操的資料!!!

曹操
姓名: 曹操
陵墓: 高陵

政權: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3月15日

生平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十常侍中的一員。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嵩的出身,當時就搞不清楚,所以陳壽稱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後任司隸校尉、大司農、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長子,他「少機警,有權數」,自幼博覽群書,善詩詞,通古學。曹操也有過人的武藝。曹操「任俠放盪,不治行業」,未被時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橋玄一見曹操就大為驚奇,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隨之,橋玄又讓曹操去拜訪漢末主持「月旦評」的名士許邵,許邵評價曹操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漸知名於世。

靈帝熹平三年(174),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靈帝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盧植等人合軍進攻潁川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隨之遷為濟南相。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長吏八名,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中平五年(188),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劉協,後又殺太後及少帝,自稱相國,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軍隊,准備討伐董卓。

獻帝初平元年(190)正月,關東州郡牧守起兵討伐董卓,共推袁紹為盟主。曹操以行奮武將軍的身份,參加討董軍。二月,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陽抵禦關東軍。董卓之涼州軍驍勇善戰,關東軍十餘萬人駐酸棗(今河南延津北)一帶,無人敢向洛陽推進。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遂獨自引軍西進。曹操行至滎陽汴水(今河南滎陽西南),與董卓軍遭遇,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回至酸棗,曹操建議諸軍各據要地,再分兵西入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圍困董卓,關東諸將不肯從。

關東諸軍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勢力。不久,諸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並。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與呂布在長安定計殺掉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攻陷長安,殺王允,進攻呂布,關中也陷入戰亂。是時,州郡牧守各據一方,形成諸侯割據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迎曹操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鮑信戰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擊敗。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

獻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進兵徐州(治郯,今山東郯城),向東南擴展勢力。徐州牧陶謙退守郯縣。不久曹操軍糧將盡,撤圍回軍。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東海。曹操征徐州期間,所過大肆殺戮,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曾參加討董卓之戰的陳留太守和曹操部將陳宮對曹操不滿,遂叛操,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為當時名將,先為董卓部將,曾與王允定計誅殺董卓。

當時只有鄄城(今屬山東)和東郡的范(今山東范縣東南)、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兩縣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別由司馬荀彧和壽張令程昱、東郡太守夏侯敦等堅守,形勢異常危急。曹操從徐州趕回,聽說呂布屯於濮陽,遂進軍圍攻濮陽。二軍相持百餘日,蝗災大起,雙方停戰,曹操軍還鄄城。

興平二年(195)夏,曹操整軍再戰呂布,於巨野(今山東巨野南)大破呂布軍,呂布逃往徐州投靠劉備。

曹操從陳留起兵到興平二年將呂布、張邈趕出兗州,經過六年的經營,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塊根據地。曹操起兵之初,僅有數千人,出任東郡太守前後,他陸續延攬一些擁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強地主歸附自己,後擊潰青州黃巾軍,又收其精銳組成「青州兵」。這樣,曹操又有了一支頗具戰鬥力的軍隊。根據地和軍隊,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條件。

獻帝劉協自被董卓劫至長安後,一直處於顛沛流離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獻帝終於回到洛陽,洛陽經董卓之亂,已是一片廢墟。百官沒有地方居住,「披荊棘,依丘牆間」,洛陽也沒有糧食,「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群僚飢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穭,或飢死牆壁間」。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謀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的戰略性建議,曹操深以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親至洛陽朝見獻帝。隨即挾持漢帝遷都許昌。從此,曹操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漢魏之間,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出現大飢荒。這一時期,糧食供應成為各軍事集團最大的問題,因軍糧不足而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

建安元年,曹操採納部下棗只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於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置田官,興辦屯田。屯田有效地解決了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所以曹操說:「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

在興置屯田的同時,曹操採取各種措施,扶植自耕農經濟。針對當時人口流失,田地荒蕪的情況,曹操先後採取招懷流民、遷徙人口、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檢括戶籍等辦法,充實編戶,恢復農業生產。此外,曹操還陸續頒布法令,恢復正常租調制度,防止豪強兼並小農。建安五年(200),曹操頒布新的徵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確:「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曹操前後實行的這一系列措施,使瀕於崩潰的自耕農經濟不斷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成為曹操集團的雄厚經濟基礎。

通過以上二項措施,曹操統治區的農業生產迅速恢復。這是曹操在經濟上的一大成功。

迎獻帝、遷都於許和恢復農業生產是曹操得以成功的兩個重要條件。

從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東征西討,開始了他翦滅群雄,統一北方的戰爭。

其時,在曹操的北邊,是佔有冀、並、幽、青四州的袁紹;南邊,是占據揚州的袁術;東南,是占據徐州的呂布;正南,是占據荊州的劉表;西邊,是關中諸將。此外,董卓部將張濟之侄張綉投降劉表後,屯駐於宛縣(今河南南陽),對許都形成威脅。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東征徐州,進攻久與他為敵的呂布。在曹軍攻勢之下,呂布軍上下離心,十二月,呂布將侯成、宋憲等生擒呂布謀士陳宮歸降曹操。呂布見大勢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將呂布、陳宮處死,收降呂布將臧霸、孫觀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當時,群雄實力最強的是袁紹。曹操預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潛在影響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佔領齊(治今山東臨淄)、北海(治今山東壽光東南)等地,鞏固右翼;又命大將於禁屯軍黃河南岸,監視袁軍。不久,張綉聽從謀士賈詡之計,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張綉為揚武將軍,解除了後顧之憂。這年十二月,曹操自率軍屯於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備迎擊袁紹。

劉備在徐州牧陶謙死後,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後徐州被呂布攻佔,劉備投奔曹操。曹操認為劉備是個英雄,先後表他為豫州牧、左將軍。曹操攻佔徐州不久,淮南袁術准備逃往青州往依袁紹,曹操派劉備去截擊。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謀誅曹操事泄,被曹操殺掉。劉備遂襲殺徐州刺史車胄,占據徐州。

曹操為了免於將來同袁紹作戰時前後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曹操對此胸有成竹,說:「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有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遂進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劉備,劉備逃奔袁紹。

袁紹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勢力本就很大,後袁紹取得冀、並、幽、青四州之地,實力大增,有軍隊數十萬人。袁紹以其長子譚、次子熙、外甥高幹分守青、幽、並三州,後方穩固,兵精糧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裡。他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志在一舉消滅曹操。建安五年二月,袁紹命大將顏良等人進兵白馬(今河南滑縣北),自率大軍進屯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向曹操發動進攻。

曹操的實力比袁紹弱得多。曹操所佔的大河以南地區,地盤既小,又是四戰之地,殘破不堪,還沒有完全恢復,物資比不上袁紹那樣豐富。曹操的兵力也遠不及袁紹,其總兵力大概不過幾萬人,投入前線的兵力據《武帝紀》說「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劉宋裴松之認為此數不準確,操之兵力不會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遠遜於袁紹卻是毫無問題的。袁紹大軍來攻,許都震動。曹操安慰眾將說:「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眾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我奉也。」曹操對袁紹有很深的認識,他敢於在袁紹將要大軍壓境之時抽身去進攻劉備,正是基於這種認識之上。

建安五年二月,袁軍顏良等人圍攻白馬,拉開了大戰的序幕。四月,曹操親自率兵北上解白馬之圍,他採納謀士荀攸之計,先進軍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白馬以西),做出要渡河襲擊袁軍的態勢,吸引袁軍分兵西向,然後突然轉向兼程去救白馬。曹操軍突然殺到,袁軍措手不及,顏良被曹軍殺死,袁軍大敗,白馬之圍遂解。曹操救出白馬軍民,沿黃河西撤。袁紹聞知,立即渡河追趕曹操。曹操見追兵漸近,命軍士解鞍放馬,並置輜重於道。袁軍追兵大至,爭搶輜重,陣形混亂。曹操率領僅有的騎兵突然殺出,大破追兵,陣斬袁紹另一大將文丑。顏良、文丑為袁軍名將,二戰分別被殺,袁軍大震。曹操初戰得勝,主動撤軍,繼續扼守官渡。

八月,袁紹大軍連營而進,東西數十里,依沙堆為屯,進逼官渡。曹操分兵堅守營壘,伺機而動。袁軍向曹營發動猛攻,先是作高櫓、起土山,由上向曹營中射箭,接著又挖地道,欲從地下襲擊曹營,皆被曹操以相應辦法擊破。兩軍一攻一守,相持近二個月。久戰之下,曹操處境極為困難。

十月,袁紹從河北運來糧草萬余車,派大將淳於瓊等帶萬餘人看守,屯於離袁紹大營四十里的烏巢。恰好這時袁紹謀士許攸來投曹操,獻計讓曹操偷襲烏巢。曹操大喜,親率精銳步騎五千人,乘夜從小路偷襲烏巢。曹操軍至烏巢,命四面放火,袁軍大亂,淳於瓊拒營死守。袁紹聞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見「『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操怒曰:『賊在背後,乃白!』士卒皆殊死戰,遂大破之,斬瓊等,盡燔其糧草」。當袁紹聽說曹操襲擊烏巢時,認為這正是攻破曹操大營的好機會,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圍攻曹操大營。但曹營未破,烏巢敗訊已經傳來,袁軍潰散,大將張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紹棄軍逃回黃河以北。於是曹軍大獲全勝,斬首七萬余級,盡獲袁軍輜重圖書珍寶。曹操清點袁紹書信,得到自己部下寫給袁紹的信,盡燒之,說:「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

從客觀條件上說,曹操本處於劣勢,但由於他能正確分析客觀條件,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所以能揚長避短,採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使戰爭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面轉化,經過自己主觀上的努力,終於贏得了勝利。

官渡一戰,曹操擊潰了最大敵人袁紹,由他統一北方已是大勢所趨。

建安七年,袁紹病死,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不和,發生火並。袁譚不敵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機,進軍圍攻鄴城。袁尚率軍回救,依滏水(今滏陽河)為營,曹操進軍將其營寨包圍。袁尚害怕,請求投降,曹操不許。袁尚乘夜逃跑,袁軍潰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縣)。曹操命人拿著繳獲袁尚的印綬節鉞招降鄴城守軍,城中鬥志崩潰。鄴城遂被曹操攻破。第二年正月,曹操又以負約為名,攻滅袁譚,冀州平定。於是,曹操讓還兗州牧,改任冀州牧。

袁尚兵敗後,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烏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為了肅清袁氏殘余勢力,也為了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問題,決定遠征烏桓。漢末,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結合,是為三郡烏桓,其首領為遼西部的蹋頓。三郡烏桓與袁氏關系一直很好,並屢次侵擾邊境,擄掠人口財物。這年五月,曹操親率大軍到達無終(今河北薊縣)。時正雨季,道路積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曹操從無終人田疇之議,改從一條久已斷絕,但「尚有微徑可尋」的路線進軍。在田疇的引導下,曹操大軍登徐無山(今河北玉田北),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帶),「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直指烏桓老巢柳城(今遼寧朝陽南)。曹軍進至離柳城不足二百里時,烏桓才發現,於是蹋頓與袁尚、袁熙等人率數萬騎兵迎擊。八月,二軍相遇,時曹軍輜重在後,「被甲者少,」而放軍軍勢甚盛。曹操登高瞭望,見敵軍雖多,但陣勢不整,遂命大將張遼為前鋒,乘敵陣稍動之機,向敵軍發動猛攻。烏桓軍大亂,曹軍陣斬蹋頓,大獲全勝,胡、漢降者二十餘萬,袁尚等人逃奔割據平州的公孫康。這時,有人勸曹操乘勢進擊公孫康,曹操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也。」遂率軍還師。不久,公孫康果然斬殺袁尚、袁熙,並將其首級獻與曹操。諸將不明所以,曹操說:「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並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於是,曹操攻破三郡烏桓,也徹底肅清了袁氏勢力。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丞相。

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後,兵鋒轉而南向。建安十三年七月,進軍南征荊州劉表。八月,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九月,曹操大軍進至新野(今屬河南),劉琮以為無法抵擋,舉荊州之眾投降曹操。這時,官渡之戰後投奔劉表的劉備屯駐於樊城(今湖北襄樊),聽說劉琮投降,便率軍向江陵(今屬湖北)撤退。江陵為荊州重鎮,存有大量軍用物資。曹操聽說,怕江陵落入劉備之手,遂親率五千騎兵從襄陽(今湖北襄樊)疾馳三百里,在當陽長坂(今湖北當陽東北)將劉備追上,並將其軍擊潰,隨後進占江陵。

由於曹操的進軍威脅了孫權的統治,孫權命大將周瑜率軍三萬,與劉備聯軍抵抗曹操。

曹操自江陵東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與孫、劉聯軍接戰不利,暫駐軍於烏林(今湖北洪湖縣東北,長江北岸鄔林磯),與對方隔江對峙。

周瑜用詐降之計,命大將黃蓋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假稱投降,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後藉助風勢,直向曹軍沖去,曹軍大敗,舟船被燒。曹操率軍從華容道(今湖北監利西北)陸路撤回江陵。遂撤軍北還。

赤壁大敗後,曹操採取一些措施,穩定內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賢令》,說:「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目的是盡量把人材收羅到自己身邊。

建安十六年,曹操開始對關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隸校尉鍾繇率大將夏侯淵以討伐漢中(治南鄭,今陝西漢中東)張魯為名進兵關中。關中馬超、韓遂、楊秋等十部心生疑懼,一時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將曹仁進攻關中,馬超等人屯據潼關。七月,曹操率大軍親征關中。九月,大破關中諸軍,馬超、韓遂逃至涼州,楊秋逃至安定(治臨涇,今甘肅鎮原南)。十月,曹操進軍安定,楊秋投降,關中地區基本平定。

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號稱四十萬,親自南征孫權。次年正月,曹軍進至濡須口(今安徽巢縣東南),攻破孫權設在江北的營寨,生擒其將公孫陽。孫權親率軍七萬,前至濡須口抵禦曹軍。二軍相持月余,各無所獲。曹操見孫權軍容嚴整,自己難以取勝,遂撤軍北還。五月,獻帝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割冀州的河東、魏郡等十郡以為魏國封地。曹操封魏公後,所任丞相和冀州牧如故,權勢愈來愈大。七月,曹操建魏國社稷宗廟,又在魏國內設置尚書、侍中。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見劉備已取得益州,而漢中是益州門戶,「若無漢中,則無蜀矣」,劉備必然要攻取漢中。於是曹操搶先一步,率十萬大軍親征漢中張魯。七月,曹操大軍進至陽平關(今陝西沔縣西北)。張魯聽說陽平關失守、逃往巴中。曹操進軍南鄭,盡得張魯府庫珍寶。十一月,張魯出降曹操,漢中遂為曹操所有。

曹操主力退出漢中後,劉備隨後向漢中發動進攻。建安二十三年,劉備親率大軍進至陽平關,夏候淵等人與劉備夾關對峙。七月,曹操親率大軍趕往關中,坐鎮長安,以便隨時指揮漢中戰局。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自陽平關南渡沔水(今漢水),依山而進,駐軍於定軍山(今陝西沔縣東南),夏侯淵出兵與劉備爭奪地勢,被劉備殺掉,曹軍大敗。曹操遂放棄漢中,軍隊全部撤回長安。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剛剛從漢中撤出,劉備大將關羽就從荊州向他的東南防線襄、樊一帶發動了進攻。曹操聞知,立刻派大將於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關羽乘洪水泛濫之機,大破於禁所統七軍,乘勢進軍,將樊城圍住。時樊城曹軍只有數千人,城被水淹,水面離城樓僅有數尺,曹仁率軍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領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從關中趕到洛陽,親自指揮救援樊城。

孫權因關羽處其上游,很不願意讓關羽勢力發展,而且他早已有攻取荊州之心,於是聯結曹操,准備以大將呂蒙偷襲荊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後,將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繼續堅守,自己進至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臨近指揮,又派兵十二營增援徐晃,命他反擊關羽。不久,呂蒙偷襲江陵得手。關羽撤兵,路上被孫權軍擒殺。

曹操在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後,表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並勸曹操代漢稱帝。曹操將孫權來書遍示內外群臣,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機向曹操勸進。曹操自己還不想廢獻帝自立,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死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這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家庭
曹操有二十五位兒子:

曹丕,公元221年迫漢獻帝禪讓帝位,是為魏文帝。
曹彰,綽號黃須兒,為一勇將,曾大破代郡烏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長文學,曾作《洛神賦》。雖然得到曹操寵愛,但最終與其兄曹丕爭位失敗,從此在政治上無所作為。公元225年立為陳王。
曹熊,早薨。
曹昂,年輕時曾舉考廉,為張綉所殺。
曹鑠,早薨。
曹沖,為著名神童,曾以妙法為大象稱重。
曹據,公元232年封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為燕王。
曹林,公元232年封為沛王。
曹袞,公元232年封為中山王。臨終病重時魏明帝曹睿對其愛護備至,死後又獲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為西鄉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為陳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為趙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為楚王。公元251年與太尉王凌謀反事變,被賜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為東平王。
曹茂,素來與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為東平王。

史書評論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後世學者認為,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系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曹操詩風

曹操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不朽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曹操手跡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嘆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故懷有統一之雄圖,《短歌行》有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證。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如《龜雖壽》言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一代裊雄,縱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嘆,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陌上桑》等遊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里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後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反映現實,抒發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朴,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氣出唱(三首)

駕六龍,乘風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遊。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火昆〕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忄曷〕。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葯。

跪受之,敬神齊。

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雲為之蓋。

仙人慾來,出隨風,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門」內有「言」,音「銀」)!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時。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乘雲駕龍,郁何〔艹務〕〔艹務〕。

遨遊八極,乃到昆侖之山,

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台,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願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願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

思想昆侖居。

見期於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

周禮聖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

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

㈥ 我想要描寫三國人物或事件的詩詞

1。曹操煮酒論英雄

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

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深。

2。張翼德大鬧長坂坡

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

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三國演義詩篇之摘錄
三國演義》篇首詞(臨江仙--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贊嘆劉備詩:
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初出便能垂偉績,自應分鼎在孤窮。

傷人餓虎縛體寬,董卓丁原血未乾。玄德既知能啖父,爭如留取害曹瞞?

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束兵秣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帶中。撞破鐵籠逃虎豹,頓開金鎖走蛟龍。

當時手足似瓜分,信斷音稀杳不聞。今日君臣重聚義,正如龍虎會風雲。

曹公屈指從頭數:天下英雄獨使君。髀肉復生猶感嘆,爭教寰字不三分?

老去花殘春日暮,宦遊偶至檀溪路;停驂遙望獨徘徊,眼前零落飄紅絮。
暗想咸陽火德衰,龍爭虎鬥交相持;襄陽會上王孫飲,坐中玄德身將危。
逃生獨出西門道,背後追兵復將到。一川煙水漲檀溪,急叱征騎往前跳。
馬蹄蹄碎青玻璃,天風響處金鞭揮。耳畔但聞千騎走,波中忽見雙龍飛。
西川獨霸真英主,坐下龍駒兩相遇。檀溪溪水自東流,龍駒英主今何處!
臨流三嘆心欲酸,斜陽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渾如夢,蹤跡空留在世間。

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寶劍落時山石斷,金環響處火光生,兩朝旺氣皆天數。從此乾坤鼎足成。

吳蜀成婚此水潯,明珠步障屋黃金。誰知一女輕天下,欲易劉郎鼎峙心。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贊嘆諸葛亮詩:
襄陽城西二十里,一帶高岡枕流水:高岡屈曲壓雲根,流水潺潺飛石髓;
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松陰里;柴門半掩閉茅廬,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床頭堆積皆黃卷,座上往來無白丁;
叩戶蒼猿時獻果,守門老鶴夜聽經;囊里名琴藏古錦,壁間寶劍掛七星。
廬中先生獨幽雅,閑來親自勤耕稼: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

一天風雪訪賢良,不遇空回意感傷。凍合溪橋山石滑,寒侵鞍馬路途長。
當頭片片梨花落,撲面紛紛柳絮狂。回首停鞭遙望處,爛銀堆滿卧龍岡。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碭白蛇夜流血;平秦滅楚入咸陽,二百年前幾斷絕。
大哉光武興洛陽,傳至桓靈又崩裂;獻帝遷都幸許昌,紛紛四海生豪傑:
曹操專權得天時,江東孫氏開鴻業;孤窮玄德走天下,獨居新野愁民厄。
南陽卧龍有大志,腹內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臨行語,茅廬三顧心相知。
先生爾時年三九,收拾琴書離隴畝;先取荊州後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
縱橫舌上鼓風雷,談笑胸中換星斗;龍驤虎視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七星壇上卧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

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裡釣魚鉤。

卧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五月驅兵入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誓將雄略酬三顧,豈憚征蠻七縱勞。

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

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孔明妙算勝孫龐,耿若長星照一方。進退行兵神莫測,陳倉道口斬王雙。

伏弩齊飛萬點星,木門道上射雄兵。至今劍閣行人過,猶說軍師舊日名。

作者: happyjacky 2005-7-16 04:10 回復此發言

--------------------------------------------------------------------------------

2 三國演義詩篇之摘錄

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虎帳不聞施號令,麟台惟顯著勛名。
空餘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好看綠陰清晝里,於今無復雅歌聲!

先生晦跡卧山林,三顧那逢聖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託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
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

諸葛先機識魏延,已知日後反西川。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數萬陰兵繞定軍,致令鍾會拜靈神。生能決策扶劉氏,死尚遺言保蜀民。

魚鳥猶疑畏簡書,風雲長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贊嘆曹操詩:
曹操奸雄世所誇,曾將呂氏殺全家。如今闔戶逢人殺,天理循環報不差。

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拔刀割發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 。

吁嗟帝胄勢孤窮,全仗分兵劫寨功。爭奈牙旗折有兆,老天何故縱奸雄?

曹操奸雄不可當,一時詭計中周郎。蔡張賣主求生計,誰料今朝劍下亡!

三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晉根基。曹瞞空有奸雄略,豈識朝中司馬師?

鄴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為群?橫流築台距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
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嗚呼!
古人作事無巨細,寂寞豪華皆有意;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贊嘆關羽、張飛詩:
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初出便將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標。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漢朝天數當桓靈,炎炎紅日將西傾。奸臣董卓廢少帝,劉協懦弱魂夢驚。
曹操傳檄告天下,諸侯奮怒皆興兵。議立袁紹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
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四海誇英偉。護軀銀鎧砌龍鱗,束發金冠簪雉尾。
參差寶帶獸平吞,錯落錦袍飛鳳起。龍駒跳踏起天風,畫戟熒煌射秋水。
出關搦戰誰敢當?諸侯膽裂心惶惶。踴出燕人張冀德,手持蛇矛丈八槍。
虎須倒豎翻金線,環眼圓睜起電光。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雲長。
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馬蹄到處鬼神嚎,目前一怒應流血。
梟雄玄德掣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三人圍繞戰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
喊聲震動天地翻,殺氣迷漫牛斗寒。呂布力窮尋走路,遙望家山拍馬還。
倒拖畫桿方天戟,亂散銷金五彩幡。頓斷絨絛走赤兔,翻身飛上虎牢關。

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
忠義慨然沖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長坂橋邊怒氣騰,一聲虎嘯退曹兵。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應傳萬載名。

生獲嚴顏勇絕倫,惟憑義氣服軍民。至今廟貌留巴蜀,社酒雞豚日日春。

藐視吳臣若小兒,單刀赴會敢平欺。當年一段英雄氣,尤勝相如在澠池。

夜半征鼙響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淵。關公神算誰能及,華夏威名萬古傳。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

作者: happyjacky 2005-7-16 04:10 回復此發言

--------------------------------------------------------------------------------

3 三國演義詩篇之摘錄

人傑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雲長。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
氣挾風雷無匹敵,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安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盡佐炎劉。虎牢關上聲先震,長坂橋邊水逆流。
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郃定中州。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

贊嘆趙雲詩: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

昔日戰長坂,威風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
鬼哭與神號,天驚並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沖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彰。
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贊嘆孫權詩:
馳驟龍駒氣概多,二人並轡望山河。東吳西蜀成王霸,千古猶存駐馬坡。

的盧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淝。退後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

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

贊嘆呂布、貂嬋詩: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
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溫侯神射世間稀,曾向轅門獨解危。落日果然欺後羿,號猿直欲勝由基。
虎筋弦響弓開處,雕羽翅飛箭到時。豹子尾搖穿畫戟,雄兵十萬脫征衣。

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空餘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縛虎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

贊嘆周瑜詩:
魏吳爭斗決雌雄,赤壁樓船一掃空。烈火初張照雲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嘆前朝割據忙。南士無心迎魏武,東風有意便周郎。

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
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吊欲傷情。

贊嘆黃忠詩:
將軍氣概與天參,白發猶然困漢南。至死甘心無怨望,臨降低首尚懷慚。
寶刀燦雪彰神勇,鐵騎臨風憶戰酗。千古高名應不泯,長隨孤月照湘潭。

蒼頭臨大敵,皓首逞神威。力趁雕弓發,風迎雪刃揮。
雄聲如虎吼,駿馬似龍飛。獻馘功勛重,開疆展帝畿。

老將說黃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鎖甲,雙挽鐵胎弓。
膽氣驚河北,威名鎮蜀中。臨亡頭似雪,猶自顯英雄。

贊嘆姜維詩:
妙算姜維不等閑,魏師受困鐵籠間,龐涓始入馬陵道,項羽初圍九里山。

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
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

贊嘆甘寧詩:
鼙鼓聲喧震地來,吳師到處鬼神哀!百翎直貫曹家寨,盡說甘寧虎將才。

吳郡甘興霸,長江錦幔舟。酬君重知已,報友化仇讎。
劫寨將輕騎,驅兵飲巨甌。神鴉能顯聖,香火永千秋。

贊嘆華佗詩:
治病須分內外科,世間妙藝苦無多。神威罕及惟關將,聖手能醫說華佗。

華佗仙術比長桑,神識如窺垣一方。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

贊嘆龐統詩:
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若非龐統連環計,公瑾安能立大功?

曹操征南日日憂,馬騰韓遂起戈矛。鳳雛一語教徐庶,正似游魚脫釣鉤。

古峴相連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兒童慣識呼鳩曲,閭巷曾聞展驥才。
預計三分平刻削,長驅萬里獨徘徊。誰知天狗流星墜,不使將軍衣錦回。

《三國演義》篇末詩:
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
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計誅逆黨,李傕郭汜興刀槍;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
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劉焉父子據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
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綉公孫瓚,各逞雄才佔一方。
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貌貅鎮中土。
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關張願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
南陽三顧情何深,卧龍一見分寰宇;先取荊州後取川,霸業圖王在天府;
嗚呼三載逝升遐,白帝託孤堪痛楚!孔明六齣祁山前,願以只手將天補;
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
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
受禪台前雲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

夠了吧。

㈦ 曹操人物分析

姓名: 曹操
陵墓: 高陵

政權: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3月15日

生平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十常侍中的一員,漢相國曹參的後人。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嵩的出身,當時就搞不清楚,所以陳壽稱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後任司隸校尉、大司農、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長子,他「少機警,有權數」,自幼博覽群書,善詩詞,通古學。曹操也有過人的武藝。曹操「任俠放盪,不治行業」,未被時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橋玄一見曹操就大為驚奇,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隨之,橋玄又讓曹操去拜訪漢末主持「月旦評」的名士許邵,許邵評價曹操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漸知名於世。

靈帝熹平三年(174),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靈帝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盧植等人合軍進攻潁川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隨之遷為濟南相。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長吏八名,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甚至有了買官制度。朝廷封曹操為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中平五年(188),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劉協,後又殺太後及少帝,自稱相國,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軍隊,准備討伐董卓。

獻帝初平元年(190)正月,關東州郡牧守起兵討伐董卓,共推袁紹為盟主。曹操以行奮武將軍的身份,參加討董軍。二月,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陽抵禦關東軍。董卓之涼州軍驍勇善戰,關東軍十餘萬人駐酸棗(今河南延津北)一帶,無人敢向洛陽推進。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遂獨自引軍西進。曹操行至滎陽汴水(今河南滎陽西南),與董卓大將徐榮交鋒,因為士兵數量相差大,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回至酸棗,曹操建議諸軍各據要地,再分兵西入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圍困董卓,關東諸將不肯從。

關東諸軍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勢力。不久,諸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並。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與呂布在長安定計殺掉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攻陷長安,殺王允,進攻呂布,關中也陷入戰亂。是時,州郡牧守各據一方,形成諸侯割據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迎曹操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鮑信戰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擊敗。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

獻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進兵徐州(治郯,今山東郯城),向東南擴展勢力。徐州牧陶謙退守郯縣。不久曹操軍糧將盡,撤圍回軍。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東海。曹操征徐州期間,所過大肆殺戮,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曾參加討董卓之戰的陳留太守和曹操部將陳宮對曹操不滿,遂叛操,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為當時名將,先為董卓部將,曾與王允定計誅殺董卓。

當時只有鄄城(今屬山東)和東郡的范(今山東范縣東南)、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兩縣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別由司馬荀彧和壽張令程昱、東郡太守夏侯敦等堅守,形勢異常危急。曹操從徐州趕回,聽說呂布屯於濮陽,遂進軍圍攻濮陽。二軍相持百餘日,蝗災大起,雙方停戰,曹操軍還鄄城。

興平二年(195)夏,曹操整軍再戰呂布,於巨野(今山東巨野南)大破呂布軍,呂布逃往徐州投靠劉備。

曹操從陳留起兵到興平二年將呂布、張邈趕出兗州,經過六年的經營,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塊根據地。曹操起兵之初,僅有數千人,出任東郡太守前後,他陸續延攬一些擁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強地主歸附自己,後擊潰青州黃巾軍,又收其精銳組成「青州兵」。這樣,曹操又有了一支頗具戰鬥力的軍隊。根據地和軍隊,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條件。

獻帝劉協自被董卓劫至長安後,一直處於顛沛流離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獻帝終於回到洛陽,洛陽經董卓之亂,已是一片廢墟。百官沒有地方居住,「披荊棘,依丘牆間」,洛陽也沒有糧食,「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群僚飢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穭,或飢死牆壁間」。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謀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的戰略性建議,曹操深以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親至洛陽朝見獻帝。隨即挾持漢帝遷都許昌。從此,曹操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漢魏之間,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出現大飢荒。這一時期,糧食供應成為各軍事集團最大的問題,因軍糧不足而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

建安元年,曹操採納部下棗只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於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置田官,興辦屯田。屯田有效地解決了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所以曹操說:「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

在興置屯田的同時,曹操採取各種措施,扶植自耕農經濟。針對當時人口流失,田地荒蕪的情況,曹操先後採取招懷流民、遷徙人口、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檢括戶籍等辦法,充實編戶,恢復農業生產。此外,曹操還陸續頒布法令,恢復正常租調制度,防止豪強兼並小農。建安五年(200),曹操頒布新的徵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確:「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曹操前後實行的這一系列措施,使瀕於崩潰的自耕農經濟不斷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成為曹操集團的雄厚經濟基礎。

通過以上二項措施,曹操統治區的農業生產迅速恢復。這是曹操在經濟上的一大成功。

迎獻帝、遷都於許和恢復農業生產是曹操得以成功的兩個重要條件。

從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東征西討,開始了他翦滅群雄,統一北方的戰爭。

其時,在曹操的北邊,是佔有冀、並、幽、青四州的袁紹;南邊,是占據揚州的袁術;東南,是占據徐州的呂布;正南,是占據荊州的劉表;西邊,是關中諸將。此外,董卓部將張濟之侄張綉投降劉表後,屯駐於宛縣(今河南南陽),對許都形成威脅。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東征徐州,進攻久與他為敵的呂布。在曹軍攻勢之下,呂布軍上下離心,十二月,呂布將侯成、宋憲等生擒呂布謀士陳宮歸降曹操。呂布見大勢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將呂布、陳宮處死,收降呂布將臧霸、孫觀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當時,群雄實力最強的是袁紹。曹操預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潛在影響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佔領齊(治今山東臨淄)、北海(治今山東壽光東南)等地,鞏固右翼;又命大將於禁屯軍黃河南岸,監視袁軍。不久,張綉聽從謀士賈詡之計,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張綉為揚武將軍,解除了後顧之憂。這年十二月,曹操自率軍屯於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備迎擊袁紹。

劉備在徐州牧陶謙死後,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後徐州被呂布攻佔,劉備投奔曹操。曹操認為劉備是個英雄,先後表他為豫州牧、左將軍。曹操攻佔徐州不久,淮南袁術准備逃往青州往依袁紹,曹操派劉備去截擊。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謀誅曹操事泄,被曹操殺掉。劉備遂襲殺徐州刺史車胄,占據徐州。

曹操為了免於將來同袁紹作戰時前後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曹操對此胸有成竹,說:「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有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遂進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劉備,劉備逃奔袁紹。

袁紹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勢力本就很大,後袁紹取得冀、並、幽、青四州之地,實力大增,有軍隊數十萬人。袁紹以其長子譚、次子熙、外甥高幹分守青、幽、並三州,後方穩固,兵精糧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裡。他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志在一舉消滅曹操。建安五年二月,袁紹命大將顏良等人進兵白馬(今河南滑縣北),自率大軍進屯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向曹操發動進攻。

曹操的實力比袁紹弱得多。曹操所佔的大河以南地區,地盤既小,又是四戰之地,殘破不堪,還沒有完全恢復,物資比不上袁紹那樣豐富。曹操的兵力也遠不及袁紹,其總兵力大概不過幾萬人,投入前線的兵力據《武帝紀》說「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劉宋裴松之認為此數不準確,操之兵力不會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遠遜於袁紹卻是毫無問題的。袁紹大軍來攻,許都震動。曹操安慰眾將說:「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眾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我奉也。」曹操對袁紹有很深的認識,他敢於在袁紹將要大軍壓境之時抽身去進攻劉備,正是基於這種認識之上。

建安五年二月,袁軍顏良等人圍攻白馬,拉開了大戰的序幕。四月,曹操親自率兵北上解白馬之圍,他採納謀士荀攸之計,先進軍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白馬以西),做出要渡河襲擊袁軍的態勢,吸引袁軍分兵西向,然後突然轉向兼程去救白馬。曹操軍突然殺到,袁軍措手不及,顏良被曹軍殺死,袁軍大敗,白馬之圍遂解。曹操救出白馬軍民,沿黃河西撤。袁紹聞知,立即渡河追趕曹操。曹操見追兵漸近,命軍士解鞍放馬,並置輜重於道。袁軍追兵大至,爭搶輜重,陣形混亂。曹操率領僅有的騎兵突然殺出,大破追兵,陣斬袁紹另一大將文丑。顏良、文丑為袁軍名將,二戰分別被殺,袁軍大震。曹操初戰得勝,主動撤軍,繼續扼守官渡。

八月,袁紹大軍連營而進,東西數十里,依沙堆為屯,進逼官渡。曹操分兵堅守營壘,伺機而動。袁軍向曹營發動猛攻,先是作高櫓、起土山,由上向曹營中射箭,接著又挖地道,欲從地下襲擊曹營,皆被曹操以相應辦法擊破。兩軍一攻一守,相持近二個月。久戰之下,曹操處境極為困難。

十月,袁紹從河北運來糧草萬余車,派大將淳於瓊等帶萬餘人看守,屯於離袁紹大營四十里的烏巢。恰好這時袁紹謀士許攸來投曹操,獻計讓曹操偷襲烏巢。曹操大喜,親率精銳步騎五千人,乘夜從小路偷襲烏巢。曹操軍至烏巢,命四面放火,袁軍大亂,淳於瓊拒營死守。袁紹聞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見 「『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操怒曰:『賊在背後,乃白!』士卒皆殊死戰,遂大破之,斬瓊等,盡燔其糧草」。當袁紹聽說曹操襲擊烏巢時,認為這正是攻破曹操大營的好機會,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圍攻曹操大營。但曹營未破,烏巢敗訊已經傳來,袁軍潰散,大將張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紹棄軍逃回黃河以北。於是曹軍大獲全勝,斬首七萬余級,盡獲袁軍輜重圖書珍寶。曹操清點袁紹書信,得到自己部下寫給袁紹的信,盡燒之,說:「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

從客觀條件上說,曹操本處於劣勢,但由於他能正確分析客觀條件,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所以能揚長避短,採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使戰爭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面轉化,經過自己主觀上的努力,終於贏得了勝利。

官渡一戰,曹操擊潰了最大敵人袁紹,由他統一北方已是大勢所趨。

建安七年,袁紹病死,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不和,發生火並。袁譚不敵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機,進軍圍攻鄴城。袁尚率軍回救,依滏水(今滏陽河)為營,曹操進軍將其營寨包圍。袁尚害怕,請求投降,曹操不許。袁尚乘夜逃跑,袁軍潰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縣)。曹操命人拿著繳獲袁尚的印綬節鉞招降鄴城守軍,城中鬥志崩潰。鄴城遂被曹操攻破。第二年正月,曹操又以負約為名,攻滅袁譚,冀州平定。於是,曹操讓還兗州牧,改任冀州牧。

袁尚兵敗後,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烏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為了肅清袁氏殘余勢力,也為了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問題,決定遠征烏桓。漢末,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結合,是為三郡烏桓,其首領為遼西部的蹋頓。三郡烏桓與袁氏關系一直很好,並屢次侵擾邊境,擄掠人口財物。這年五月,曹操親率大軍到達無終(今河北薊縣)。時正雨季,道路積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曹操從無終人田疇之議,改從一條久已斷絕,但「尚有微徑可尋」的路線進軍。在田疇的引導下,曹操大軍登徐無山(今河北玉田北),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帶),「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直指烏桓老巢柳城(今遼寧朝陽南)。曹軍進至離柳城不足二百里時,烏桓才發現,於是蹋頓與袁尚、袁熙等人率數萬騎兵迎擊。八月,二軍相遇,時曹軍輜重在後,「被甲者少,」而放軍軍勢甚盛。曹操登高瞭望,見敵軍雖多,但陣勢不整,遂命大將張遼為前鋒,乘敵陣稍動之機,向敵軍發動猛攻。烏桓軍大亂,曹軍陣斬蹋頓,大獲全勝,胡、漢降者二十餘萬,袁尚等人逃奔割據平州的公孫康。這時,有人勸曹操乘勢進擊公孫康,曹操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也。」遂率軍還師。不久,公孫康果然斬殺袁尚、袁熙,並將其首級獻與曹操。諸將不明所以,曹操說:「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並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於是,曹操攻破三郡烏桓,也徹底肅清了袁氏勢力。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丞相。

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後,兵鋒轉而南向。建安十三年七月,進軍南征荊州劉表。八月,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九月,曹操大軍進至新野(今屬河南),劉琮以為無法抵擋,舉荊州之眾投降曹操。這時,官渡之戰後投奔劉表的劉備屯駐於樊城(今湖北襄樊),聽說劉琮投降,便率軍向江陵(今屬湖北)撤退。江陵為荊州重鎮,存有大量軍用物資。曹操聽說,怕江陵落入劉備之手,遂親率五千騎兵從襄陽(今湖北襄樊)疾馳三百里,在當陽長坂(今湖北當陽東北)將劉備追上,並將其軍擊潰,隨後進占江陵。

由於曹操的進軍威脅了孫權的統治,孫權命大將周瑜率軍三萬,與劉備聯軍抵抗曹操。

曹操自江陵東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與孫、劉聯軍接戰不利,暫駐軍於烏林(今湖北洪湖縣東北,長江北岸鄔林磯),與對方隔江對峙。

周瑜用詐降之計,命大將黃蓋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假稱投降,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後藉助風勢,直向曹軍沖去,曹軍大敗,舟船被燒。曹操率軍從華容道(今湖北監利西北)陸路撤回江陵。遂撤軍北還。

赤壁大敗後,曹操採取一些措施,穩定內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賢令》,說:「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目的是盡量把人材收羅到自己身邊。

建安十六年,曹操開始對關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隸校尉鍾繇率大將夏侯淵以討伐漢中(治南鄭,今陝西漢中東)張魯為名進兵關中。關中馬超、韓遂、楊秋等十部心生疑懼,一時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將曹仁進攻關中,馬超等人屯據潼關。七月,曹操率大軍親征關中。九月,大破關中諸軍,馬超、韓遂逃至涼州,楊秋逃至安定(治臨涇,今甘肅鎮原南)。十月,曹操進軍安定,楊秋投降,關中地區基本平定。

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號稱四十萬,親自南征孫權。次年正月,曹軍進至濡須口(今安徽巢縣東南),攻破孫權設在江北的營寨,生擒其將公孫陽。孫權親率軍七萬,前至濡須口抵禦曹軍。二軍相持月余,各無所獲。曹操見孫權軍容嚴整,自己難以取勝,遂撤軍北還。五月,獻帝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割冀州的河東、魏郡等十郡以為魏國封地。曹操封魏公後,所任丞相和冀州牧如故,權勢愈來愈大。七月,曹操建魏國社稷宗廟,又在魏國內設置尚書、侍中。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見劉備已取得益州,而漢中是益州門戶,「若無漢中,則無蜀矣」,劉備必然要攻取漢中。於是曹操搶先一步,率十萬大軍親征漢中張魯。七月,曹操大軍進至陽平關(今陝西沔縣西北)。張魯聽說陽平關失守、逃往巴中。曹操進軍南鄭,盡得張魯府庫珍寶。十一月,張魯出降曹操,漢中遂為曹操所有。

曹操主力退出漢中後,劉備隨後向漢中發動進攻。建安二十三年,劉備親率大軍進至陽平關,夏候淵等人與劉備夾關對峙。七月,曹操親率大軍趕往關中,坐鎮長安,以便隨時指揮漢中戰局。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自陽平關南渡沔水(今漢水),依山而進,駐軍於定軍山(今陝西沔縣東南),夏侯淵出兵與劉備爭奪地勢,被劉備殺掉,曹軍大敗。曹操遂放棄漢中,軍隊全部撤回長安。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剛剛從漢中撤出,劉備大將關羽就從荊州向他的東南防線襄、樊一帶發動了進攻。曹操聞知,立刻派大將於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關羽乘洪水泛濫之機,大破於禁所統七軍,乘勢進軍,將樊城圍住。時樊城曹軍只有數千人,城被水淹,水面離城樓僅有數尺,曹仁率軍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領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從關中趕到洛陽,親自指揮救援樊城。

孫權因關羽處其上游,很不願意讓關羽勢力發展,而且他早已有攻取荊州之心,於是聯結曹操,准備以大將呂蒙偷襲荊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後,將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繼續堅守,自己進至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臨近指揮,又派兵十二營增援徐晃,命他反擊關羽。不久,呂蒙偷襲江陵得手。關羽撤兵,路上被孫權軍擒殺。

曹操在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後,表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並勸曹操代漢稱帝。曹操將孫權來書遍示內外群臣,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機向曹操勸進。曹操自己還不想廢獻帝自立,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死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這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家庭
曹操有二十五位兒子:

曹丕,公元221年迫漢獻帝禪讓帝位,是為魏文帝。
曹彰,綽號黃須兒,為一勇將,曾大破代郡烏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長文學,曾作《洛神賦》。雖然得到曹操寵愛,但最終與其兄曹丕爭位失敗,從此在政治上無所作為。公元225年立為陳王。
曹熊,早薨。
曹昂,年輕時曾舉考廉,為張綉所殺。
曹鑠,早薨。
曹沖,為著名神童,曾以妙法為大象稱重。
曹據,公元232年封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為燕王。
曹林,公元232年封為沛王。
曹袞,公元232年封為中山王。臨終病重時魏明帝曹睿對其愛護備至,死後又獲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為西鄉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為陳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為趙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為楚王。公元251年與太尉王凌謀反事變,被賜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為東平王。
曹茂,素來與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為東平王。

史書評論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後世學者認為,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系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曹操詩風

曹操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不朽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曹操手跡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嘆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故懷有統一之雄圖,《短歌行》有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證。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如《龜雖壽》言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一代裊雄,縱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嘆,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陌上桑》等遊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里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後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反映現實,抒發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朴,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氣出唱(三首)

駕六龍,乘風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遊。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火昆〕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忄曷〕。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葯。

跪受之,敬神齊。

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雲為之蓋。

仙人慾來,出隨風,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門」內有「言」,音「銀」)!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時。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乘雲駕龍,郁何〔艹務〕〔艹務〕。

遨遊八極,乃到昆侖之山,

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台,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願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願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

思想昆侖居。

見期於迂怪,志意在蓬萊。


參考資料:網路

㈧ 王昆侖故居下聯找到了 原聯為國民黨元

近%日%本%報刊發了《上聯現世多年下聯不知何在》一文,講述了黿頭渚萬方樓內一副特殊對聯的故事,引起不少讀者的關注,知情人紛紛致電、致信本報及黿頭渚管理處提供線索,還有熱心讀者提供自擬下聯。根據有關回憶及相關資料佐證,如今下聯終於得到確認,即「臨水登山節士心」。且該對聯是%國%民%黨%元老胡漢民應王昆侖的囑托而書寫的。
昨日,在黿頭渚公園蔣循科長的陪同下,記者見到了早已退休的原黿頭渚公園副書記陳大榮。他回憶,該對聯為「在家憂國書生事,臨水登山節士心」。新中國成立初期,該對聯還保存完整,他也曾在萬方樓內見到過。至於現在為何只留有上聯、不見下聯蹤跡,陳大榮表示,這副對聯毀於文革時期。為了盡快對有價值的歷史文物進行保護,他曾於1968年召集職工座談會,對園內遺存的歷史古跡進行整理,在當時,該下聯就因「破四舊」而不知去向,他們只能對上聯進行了保存。至今他仍保留有當年座談會的珍貴記錄。陳老先生很肯定地告訴記者,這副對聯是%國%民%黨%元老胡漢民所書。
據悉,胡漢民是%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他1901年中舉人,1902年、1904年兩度赴%日%本%留學,1905年9月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稍後又由孫中山指定任本部秘書,從此成為孫中山主要助手之一。他理論造詣很深,且文采風流,在%國%民%黨%內位高權重。胡漢民工於隸書,其隸書端莊雄健,頗負盛名,曾與精篆書的吳敬恆、擅楷書的譚延闓、專草書的於右任一起被列為「%國%民%黨%四大書法家」,這副對聯也正是在萬方樓落成之際,胡漢民應王昆侖的囑托而書寫的。
在諸多讀者來信中,不乏對出上佳的下聯,可見讀者的熱情。如家住紅星路中北新村的於芷致信本報,稱:「細琢上聯,系自『位卑未敢忘憂國』化來,無錫的東林精神躍然紙上。聯語是中國獨有的文藝形式,講究對仗、葉韻、氣韻相連。經個人考慮,擅擬下聯為:立朝匡時君子心。」
近日,無錫太湖文化研究會的成員通過網路也找到了下聯:「據中國佛教圖書館《智茂修行提綱十九·禪意禪語》(作者:智茂法師)所載,此聯以『七十二峰山館』為題,全聯內容為:『在家憂國書生事,臨水登山節士心』。」會長浦學坤說,智茂法師為上海雲林寺比丘,這本書中還收錄有關黿頭渚的其他對聯和匾額的內容,研究會一並轉錄給本報,以供相關單位參考。如寫犢山小學的「山外清流無古今林間虛適竹觸泳」;寫萬方樓的「花曾適面香仍好鳥不知名聲自呼」;寫澄瀾堂廣福寺的「早晦夕陰氣象萬千清流急湍映帶左右」

㈨ 南陽建業碧桂園龍悅城周邊環境怎麼樣生活便利嗎

樓盤名稱:南陽建業碧桂園龍悅城

城市:南陽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回178478平方米,容積率,綠答化率35%,共3200棟樓,停車位建業碧桂園龍悅城車位比為: 1:0.7

周邊配套:公交:舊貨市場,鋼材市場,大寨草莓園,信臣路人民路口,人民路信臣路口,兩相路人民路口,人民路兩相路口,張衡路車站路口,七里園北口,兩相路工農路口

學校:南陽市二十六中,藍天幼兒園,愛爾國際幼兒園

酒店:盛世開元商務酒店,金凱悅東方酒店,雲河·國際商務會館,麒御酒店,南陽嘉鑫花園酒店,好如家商務酒店,獨秀快捷酒店,南陽新港商務賓館,新天洋大酒店,昆侖樂居商務酒店(南陽信臣路店)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熱點內容
駐馬店上蔡縣郵編 發布:2021-03-16 21:53:57 瀏覽:888
新發地招聘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217
漯河大偉 發布:2021-03-16 21:51:07 瀏覽:401
相親愛一家 發布:2021-03-16 21:49:54 瀏覽:504
校園跳蚤市場系統 發布:2021-03-16 21:48:31 瀏覽:929
洛陽到鞏義汽車時刻表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108
男人胖相親 發布:2021-03-16 21:47:49 瀏覽:948
蘇寧鄭州網點電話查詢 發布:2021-03-16 21:47:42 瀏覽:459
同城幫二手良品真假 發布:2021-03-16 21:47:20 瀏覽:227
河南周口甲醇 發布:2021-03-16 21:42:35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