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正益鑫
現在說是曹操墓為之尚早,河南和國家文物局在西高墓前掛「曹操墓」的做法很草率,作秀、炒作的嫌疑很大,疑問太多:
一,那幾個貌似鐵證刻著「魏武王常用XX」的石牌,如果這墓主人真是曹操本人,難道他去了陰間就不認得自己生前常用的東西了?需要貼個牌子標注一下,哦這是我以前經常用的。。。這忠做法很像是博物館里的展示一樣,很可能是,曹操賞給了某位大臣,這位大臣死後把這些東西帶到了地下,顯示一下榮寵。
二,殘骸不對,記載里,只有卞夫人與曹操合葬,但是西高陵里有兩具女性屍骨,而且年齡與卞夫人都不符合。
三,曹操生前提倡薄葬,說其墓「不藏金玉珍寶」其子曹丕也完全遵照了這份遺囑,但是西高陵里發現了很多珠寶,包括珍珠瑪瑙。
真要確定是不是還是得在找到曹植墓出土的骨頭或是確實可證的曹操直系後代做DNA鑒定,然而這又是死無對證的,曹植墓1951年發掘時的28節人骨內有存檔估計當龍骨入葯了,過一千多年找曹操後代簡直大海淘沙,退一萬步說就算兩樣都找到了,也不一定驗的出來,誰能證明1951年挖的「曹植墓」就確確實實是曹植的,那骨頭也確確實實是曹植的而不是盜墓賊的,經過一千多年的民族融合其後裔和這位老祖宗的DNA鑒定難度也必定很大,又不是說像成吉思汗家族那樣Y染色體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特點;
總之說找到了曹操墓為時尚早,國內目前的做法配不上嚴謹的考古學作風。
㈡ 安陽市鐵路醫院的醫院簡介
2006年7月29日,在喜慶、祥和的氣氛中,鄭州鐵路局新鄉醫院安陽分院正式更名為安陽市鐵路醫院,並舉行了隆重的掛牌慶典儀式。
參加揭牌儀式的市領導在講話中要求,要加大對安陽市鐵路醫院的支持和扶持力度,要努力建立有利於管理和發展的嶄新機制,要團結一致,形成合力。並希望安陽市鐵路醫院要充分利用揭牌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順應國家衛生事業管理體制改革,以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優質服務為宗旨,以加快發展為目的,完成由企業醫院到地方區域性社會綜合醫院的全新轉變,與全市衛生系統盡快融合,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整體提升醫療技術水平、醫療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為推動安陽市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新貢獻。
按照國務院關於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的總體要求,在國家六部委、河南省辦公廳有關精神的指導下,市政府與鄭州鐵路局簽訂了該院移交安陽市政府管理的協議,將其融入到安陽市衛生行業有序管理的行列,成為安陽市又一家市直衛生單位。院長王小強表示,該院將繼續發揚鐵路醫院的優良傳統,秉承「病人、安全、質量、服務和社會效益」等「五個第一」的思想作風,堅持「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的行業宗旨,以一流的標准,創建一流的醫院;以一流的服務,打造一流的品牌,創建又好又便宜、舒適又放心的鐵路醫院。
㈢ 安陽市委副書記失蹤
河南省安陽市委副書記李衛民於三個月前離崗出走,神秘失蹤。知情人稱其出走與去年爆發的三門峽系列腐敗案有關。此前,李衛民曾擔任多年的三門峽市委組織部部長。
從相關部門反饋的信息來看,目前李衛民的去向仍不甚明朗。接受記者采訪的安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其去向說法不一。河南省紀委一位負責人稱對李的出走「會關注」。
歸途中神秘消失
河南省安陽市委公開的資料顯示,李衛民,男,漢族,1957年6月生,河南安陽人。1975年9月參加工作,1994年到1998年擔任安陽市建委主任、黨委書記;1998年12月起擔任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2001年起擔任三門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2009年8月又調回安陽,擔任安陽市委副書記,專門負責黨務工作。
安陽市政府部門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介紹,李衛民是今年5月一次外出後回安陽的途中神秘消失的。
今年5月19日,海南省原常務副省長方曉宇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方曉宇1993年至2003年曾在安陽市工作,並擔任了兩年的安陽市委書記。「當時安陽的四大班子領導都去參加追悼會了,回來的時候,領導們都分開了,他(李衛民)路過石家莊,住進賓館。」該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書記(指李衛民)是一個房間,司機是另一個房間,第二天早晨起來吃飯,司機沒有叫李衛民,就在房間等書記什麼時候用車,一直等到晚上。等了一天,司機想是不是書記有啥事兒,就讓服務員打開房間門,發現書記不在里邊。」
李衛民的司機只好獨自回到安陽,但司機到安陽後,並沒有直接向上級匯報。
「(司機)想著書記辦完事兒就回來了,給別人說這個情況是不是讓人覺得咱是告人家(指李衛民),又等了兩天,書記還沒回來,司機就匯報上去了。」該知情人士說。
該知情人士稱,李衛民失蹤後不久,李衛民的妻子便被紀委部門控制並接受調查。李衛民調回安陽後,他的妻子被任命為安陽市政府編制委員會副主任,但還沒有來得及正式就職。
「李衛民失蹤後,有的人說他已經到了加拿大避難,有的人說他在新加坡開餐館,還有的人說李衛民已經在長沙被抓了,但這些都是傳言。」該知情人士說。
李衛民去年調到安陽後,將他的司機杜康從三門峽帶了過來。陪同李衛民赴京參加弔唁的司機正是杜康。李衛民失蹤後,杜康回到了三門峽。
24日下午,杜康向記者證實今年5月李衛民回安陽途中失蹤的消息。至於李衛民目前在哪裡,杜康稱自己地位太低不知情。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安陽市委內部人士向記者證實,目前安陽市委專職副書記仍一直空缺。
三門峽腐敗案的陰影
從李衛民的履歷可以看出,李衛民是安陽走出的幹部,在安陽根基很深。1982年至1984年,李衛民在安陽市染料廠工作;1984年至1989年,李衛民就任安陽市政府辦公室綜合調研科科員、副科長;1989年至1991年,擔任安陽市政府辦公室城建科科長;1991年至1994年,任中房總公司安陽公司經理、黨委副書記。
「在安陽工作期間,李衛民人緣口碑都是很不錯的。去年他調回安陽,大家都寄予他厚望。但是,在出走以前,李衛民就不對勁了,好多工作需要他參加的,他都沒有參加。」上述知情人士說。
李衛民兼任安陽市委黨校校長,黨校辦了一個縣級幹部培訓班。有一次培訓班舉行集會,本該李衛民講話,當主持人請他上台時,卻一直不見他的身影,搞得現場極為尷尬。
「李衛民當過多年的三門峽市委組織部部長,他這次出走,應該和三門峽腐敗案件有關系。」該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2009年,三門峽市查處多起腐敗案件。河南當地媒體今年初的報道顯示,澠池縣委書記仝夢姣因經濟問題被「雙規」。三門峽市交通局原局長、黨委書記單向東在承攬工程、職務提拔方面謀取利益,收受賄賂共計222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三門峽市房管局原局長、黨組書記黃國華利用曾擔任三門峽市司法局局長、黨組書記之便,先後收受賄賂84.8萬元,現已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三門峽市交通局原助理調研員田成亮,利用曾擔任臨(臨汾)三(三門峽)高速公路項目辦公室副主任職務之便,用欺騙手段違規報銷63720元,被開除黨籍,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去向仍撲朔迷離
安陽市政府一位主要領導稱李衛民是「外出看病了」,但何時以及去哪兒看病,該領導沒有回答,要記者與安陽市委宣傳部聯系。而安陽市委宣傳部新聞科負責人對記者稱不清楚李衛民的情況。
安陽市委書記張廣智向記者證實,李衛民現在確實不在工作崗位上,但否認其潛逃。「因為他屬於省管幹部,很具體的情況我也說不清。」張廣智說。對於李衛民是否外出看病的問題,張廣智也沒有正面回答,稱「他一直身體都不太好吧」。
河南省紀委一位負責人接受采訪時稱不清楚李衛民的情況,河南省紀委辦公廳和宣傳部門負責人均稱不了解這個情況。
㈣ 南水北調對安陽利益
樓上的,你怎麼說話呢,你回答的菜不沾邊。
南水北調中線安陽段工程將在本月下旬開工建設,這標志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的建設正式開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緣何在安陽開工?投資多少?2010年,南水北調工程完工以後,河南每年可分配多少優質水?昨天,河南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新聞發布會在鄭州召開,省南水北調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上述問題作出解答。
河南地位
五個「最」凸顯關鍵地位
中國的河流大多自西向東,名列長江九大支流之首的漢江自西向東綿延900公里之後,在南陽市境內被攔腰斬斷,就地形成「亞洲第一人工大湖」——丹江口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就是從南陽市淅川縣香花鎮的陶岔出發,穿過我省的8個省轄市,穿越河北、天津,綿延1277公里,抵達北京,最終實現「一渠漢水向北流」,每年向北送水95億立方米。
說起河南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關系,省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張同立連用了5個「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渠道最長、移民最多、佔地最多、投資最大、計劃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南水北調工程在我省境內分兩部分:丹江口水庫庫區工程和輸水總乾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全長1277公里,我省境內就佔了731公里,流經8個省轄市、21個縣(市),佔地35.5萬畝,需拆遷房屋208萬平方米,拆遷涉及人口21.2萬人。中線工程主體靜態總投資1367億元,其中我省境內投資約670億元。
河南力量
保持中線水質「二級」標准
「整個中線工程的水質,要保持國家二級水平。」張同立說,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三條線中最理想的水源地,水質優於二級,輸送到北京的水,水質也要保持在二級水平。
為了保護水源地的安全,我省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水源地南陽目前已綜合治理廢水污染源350多家,投入治污資金5億多元,建成800多套工業廢水處理設施。
在農業方面,這些地區積極推行無公害生產,減少化肥施用量,推廣使用有機肥、綠肥,禁止使用高度和高殘留農葯。為了使人畜糞便及農業廢棄物達到無害化處理,庫區附近大力推行沼氣工程,現在沼氣池已達5000座。
為了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庫區附近還大力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自然保護區建設。
河南利益
給全省帶來7大益處
建設南水北調工程的目的,在於解決華北特別是京津冀地區城市缺水問題。同時,這一宏偉工程將給河南帶來至少7大益處。省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張同立對此做了介紹:
巨大的投資,將成為拉動河南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十一五」時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建設期,將拉動河南的建材、水泥、鋼材市場的發展,同時給運輸、服務等行業提供新的機遇。
我省既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區。中線一期工程年調水量95億立方米,分配給我省的用水量為37.69億立方米,我省受水區內規劃供水城鎮為43個,其中11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和25個縣,基本可以解決生產、生活缺水問題。
水資源的增加可以打破制約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
我省是一個勞務大省,這樣一個周期長、線路長的浩大工程建設,將帶動大批剩餘勞動力的轉移。
工程的建設還可以有效解決沿線地區生態環境問題。
隨著工程的實施、21.2萬移民安置工作的完成,有利於加快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可以打造新興的旅遊經濟帶。南水北調工程建成以後,將形成縱貫我省南北的「清水走廊」、「綠色長廊」,連接沿線的伏牛山、太行山等眾多宏偉壯麗的自然景觀和少林寺、安陽殷墟等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遺產,一線穿珠,從而打造一條綠色旅遊線,形成新的旅遊熱點。
河南工事
安陽段本月底開工建設
「南水北調中線安陽段工程將在本月下旬開工建設。」張同立表示,這標志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的建設正式開始。
據悉,南水北調總乾渠安陽段長65.01公里,穿越境內2縣、4區、9個鄉、3個辦事處、77個行政村,穿越大小河流(溝)35條,穿越鐵路3條,向安陽市供水的口門共有4個,設計年供水3.34億立方米。總乾渠在安陽境內佔地面積共計2.13萬畝。
河南省首先開工的渠段位於安陽市境內的羑河北岸至漳河南岸,全長40.3公里,沿渠道共布置各類交叉建築物77座,估算靜態總投資約20億元。
為何選擇在安陽開工而不是渠首陶岔?張同立表示,這是根據國家的批復方案而定的,我省的建設計劃是從北到南,陸續開工。
文物保護
文物發掘和工程進度兩不誤
「南水北調涉及的文物點,在我省就多達330處。」張同立表示,我省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所經線路最長、文化內涵最為豐富、涉及文物點最多的省份。
根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古代建築研究所等文物考古科研單位的調查,確認我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涉及各類文物點330處(乾渠160處,丹江口庫區170處)。
去年,我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考古發掘面積達4.41萬平方米,取得大量重大考古收獲,其中鶴壁劉庄遺址被評為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填補了先商文化的空白。
文物的發掘會不會影響到工程的進度?對於這一疑問,張同立表示,不會影響工程進度。今年我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文物保護項目計劃開工78處(地下76處,地上2處),總發掘面積27萬平方米,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發掘總面積52萬平方米的52%。共有省內外34家考古發掘研究單位和高等院校共同承擔挖掘任務,完成挖掘目標。
■今報專訪
我省43個城鎮取水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建成後,我省哪個地方最先吃上南水北調的水?哪個城市分的水最多?新聞發布會後,省南水北調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這些疑問。
鄭州分得的水最多
「2010年,就能喝上南水北調工程的供水了」。這位負責人表示,我省將從「南水北調中線」開出38個分水口門,供43個城鎮居民取水,我省第一個取水城鎮,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第一個取水城鎮,在淅川縣。扣除南陽引丹灌區分水量6億立方米和總乾渠輸水損失後,我省總乾渠城市分水口門水量為29.79億立方米。其中分水最多的城市為鄭州市,南陽和新鄉位居第2、第3位。
河南用水實行「照付不議」
「跟『西氣東輸』的購買方式一樣,購買『南水北調』的水也實行『照付不議』」。省南水北調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解釋說,「照付不議」的意思就是自簽訂合同、開始供水的那一刻起,不管河南有沒有用完這些水,都要繳納合同規定的全部用水量的水費;同樣,即使水資源再緊張,供水方也要保證按合同一滴水不少地分給河南水量。
配套工程明年下半年有望開工
據介紹,我省的取水配套工程將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同步完工。根據規劃,我省的取水配套工程,有望明年下半年開工建設。整個配套工程預計2010年建成並開始供水。
■小資料
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分為東、中、西三條線路,形成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連接的「四橫三縱」的水系網路。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附近抽引長江水,北送山東、天津,全長1156公里;西線工程在長江上游通天河、雅礱江和大渡河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中線工程從我省境內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引水,到北京團城湖,全長1277公里。
㈤ 安陽自來水水質巨差,長期飲用不會得病吧~~
是的我家也有這種情況。。不過長期喝估計也沒事。產生抗體了。。
㈥ 安陽安彩集團怎麼樣了聽說破產了,是真的嗎
分廠早就破產了
總廠還沒有
不過快了
呵呵~
效益不是一般的不好
㈦ 安陽水廠怎麼樣如職工待遇,水廠效益等情況。請知道情況的人士給做以回答
我是水廠的,一般工人,正式工一個月工資也就1000塊錢,也許你不相信,快退休的拿2000多。中層,領導拿3000左右。就普通員工來說也就剛夠吃飯,想靠工資養孩子,供孩子上學,伺候老人,買房子,買車是不可能的!明白么?
㈧ 安陽市豆腐營小學附近都有哪些小區
安陽印染廠公寓式管理家屬院 36米
益鑫嘉園 96米
安頤園 99米
安陽織染廠公寓式管理家屬院 73米
城建公寓 100米
金港公寓 186米
安陽市日用化工廠南家屬院 191米
鑫海嘉園 217米
馨泰苑 231米 這是200多米和小於200米的
㈨ 安陽哪裡能鑒定古幣
一、古錢幣常見作偽方法1、翻鑄法。 此種方法以真錢原品做模型偽造。澆鑄銅水多為古代銅錢或銅鏡溶化而成,因此翻鑄銅質仍為青銅或紅銅。由於熱漲冷縮緣故,以本錢翻錢要小於本錢,即翻鑄小一匝。此種偽錢上市極多,有的幾可亂真。2、改刻法。 選擇舊銅錢較厚的的磨去原有文字,改刻另一種稀見品來偽造。此種偽造品為數不少。如五銖改刻為太清豐樂,小貨泉改刻為永光景和等。還有選擇銅錢文制模糊的添刻文字或星月,如改刻半兩為兩兩或半半,改刻五銖為五五或銖銖。用種種辦法標新立異。3、粘合拼接法。 此種方法多用於連泉、合背、同文錢。取相同品兩至數枚,磨去沒錢的一部分,粘合拼接,即成連泉、合背或同文錢。還有磨去二個舊錢的背,拼合起來成為兩面文字。4、色澤作舊法。 出土古錢歷經百年地下腐蝕,有的滿身翠綠、有的紅、綠、黃、白,斑斑駁駁,錢幣界稱為「生坑銹」。傳世的古錢由於長久玩賞,油汗入表,錢體呈黃褐或褐色。作偽者為取得「生坑」、「傳世古」的表面效果,便在偽錢色澤上作舊。常見的方法如下:一是偽造綠色。因為出土的古錢都有綠銹,所以偽造古錢施以綠銹,方能逼真,偽造綠銹的方法有七種:(1)將偽造的錢埋入土中,經過二三年後取出來,就有滿身綠顏色的銹了;(2)將偽造的錢幣浸以鹽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經過一年半載後取出來,就有滿身的綠銹了;(3)用膠水調以綠色粉末,塗在錢上,便成為一種類似硬綠的銹(4)用松香調以綠色粉末,塗在偽錢上,便成為了一種類似硬綠的綉;(5)用綠色瓷漆塗上偽錢,經過一年半載,瓷漆乾燥堅硬,頗似硬綠綉;(6)用真的銅銹粘在偽品上,這樣看上去硬綠滿身;(7)將錢浸在醋中,加入硫酸銅。二是偽造紅銹方法。出土的古錢也有生紅銹的,偽造紅銹的方法有四種:(1)將造成的偽錢用火燒煅使透,浸入冷水,便帶紅色的銹;再浸以鹽酸或醋酸,埋入土中,經過一年半載取出來,便有紅綠銹色,頗似出土古錢了;(2)用膠水調以紅綠粉末,也能造成紅綠銹色;(3)用松香調以紅色與綠色,同塗在偽錢上面,便成了紅綠銹;(4)用紅色瓷漆與綠色瓷漆調塗偽錢上面也能造成紅綠銹。三是偽造傳世古法。流傳數代王朝沒有入土的古錢,錢面往往有一種黑褐色,這種顏色稱為傳世古。作偽者偽造這種顏色的方法通常有下述兩種;(1)將偽錢用火煅燒,取出後使冷,錢的表面上便發生黑色,再放衣帶裹之,經過一年半載,色澤光潤,便與真錢相似;(2)將偽錢用鹽酸或硫酸浸一二日,取出便現黑色,再裹入衣帶一年半載,色澤漸發光潤,與傳世古錢相同。二、古錢時代風格鑒別1、先秦錢幣風格。 先秦時期,貨幣以刀、布、圓錢、蟻鼻錢(又稱鬼臉錢)等為主。大部分的刀、布幣幣身極薄(部分地區釿布、戈邑方足布、即墨小刀等的幣身較厚),刀幣的澆口在首端。刀、布的澆口及邊緣常有澆鑄時擠出范外的多銅,因未加磨琢而呈自然狀態。有些偽造的刀、布幣邊緣被挫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暴露了偽造痕跡。大部分刀、布幣的文字是用刀刻在泥模上鑄成的,其筆畫是一刀而成,絕不致竄,甚至還看得出落刀與收刀的形跡。這種戰國文字書法流暢雋秀,前後相貫,生動自然,而偽造者由於對戰國文字缺乏深入研究,故有些偽品字畫呆滯,筆意全失。由於戰國文字較難模仿,因此,偽造者每獲真錢,即有以翻鑄贗品。這種翻鑄的偽錢比較難於識別,然而通過認真觀察,可以發現翻鑄的偽錢一般較厚重,銅質也粗。當然,這類偽錢中也有鑄得極精的,這就必須細心觀察整個錢的外表及其銹片的真偽,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2、兩漢錢幣風格。 漢武帝時的三銖通行時間不長,存世也少。偽造者取五銖改刻,但三銖比普通五銖輕小,「銖」字寫法也與五銖有明顯不同,易於識別。也有以錢翻鑄的偽品,但能亂真者少。漢代的普通半兩、五銖錢存世較多,目前所見偽品幾乎都是半兩、五銖中的特殊品,如「兩兩」、「五五」等(實際上確有當時錯范或戲鑄的真品)。偽造者一般採用真錢改刻的方法,也有翻砂而成的,如偽錢「五五」、「平平五銖」但翻造不精,肉質粗糙。新莽朝的鑄錢工藝非常講究,向稱鑄錢好手,但仔細觀察,王莽錢也有精細之分。拿著名的六泉十布來說,有輪廓斜削、筆畫細挺、製作特別精美的;也有文字平夷、製作較遜的。十布又有通穿(即圓穿與首端間有中線者)與不通穿二種。從整體上來講,當時的錢文以懸針篆為主,其筆畫之流暢峻削,布局之勻稱得體,皆臻上乘。六泉十布中除大、小泉及大布外,偽品較多。有未見真錢,僅按舊譜翻造的「幼泉二十」偽錢,製作粗劣,容易識別;也有取舊錢改制的「壯泉四十」偽錢;還有照真錢翻鑄的,這種偽錢雖較精緻,但與真品相比,文字缺乏生氣,終能識別。新莽朝的大泉五十雖無人作偽,但一些特殊品如大泉五銖等亦有偽品。真的大泉五銖是當時鑄的改范錢,原來的「十」字猶隱約可見;還有一種大泉五十背有吉語,如「長樂未央」等,文字書法生動有致,非作偽者所能摹仿,但極少見。3、魏晉南北朝錢幣風格。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錢幣種類較多,在錢文上已打破了銖兩相稱的習慣,出現了一些國號錢、年號錢及古語錢,如「豐貨」、 「漢興」、「涼造新泉」、「大夏真興」、「永光」、「景和」、「天清豐樂」等等。這一類錢由於奇貨可居,偽造也多。「 豐貨」錢的鑄工較差,但文字蒼勁古拙,偽品則貌似而神異,真偽易對照。「漢興」、「永光」、「景和」的直徑在1.55至1. 7厘米之間,「涼造新泉」、「天清豐樂」的直徑在2至2.2厘米之間,「大夏真興」的直徑在2.2至2.3厘米之間,若發現直徑大於此者,基本上都是偽錢。「漢興」有直接橫讀兩種,文字亦有篆隸之分。「永光」、「景和」極為少見,解放以來未見有新的出土,且錢小穿大,容易破損毀滅,故現存精美完好者屈指可數;兩者以「永光」尤為難得,偽造者常以六朝五銖改制,但形制、文字面目皆非。「涼造新泉」的文字瘦小端正自成風格,可惜筆畫間常殘留流銅,錢文不甚清晰。若發現特別清晰規整的「涼造新泉」,倒要細心觀察,看看它究竟是否真品。北魏「太和五銖」以生坑為多,而偽品則多數做成熟坑(這非說凡熟坑的太和五銖都是偽品)。凡是傳世流行的古錢,不論是攜帶或收藏,都是用繩索穿起來的,經過長時間的摩擦,錢的兩面都一平如鏡,若是人為的熟舊,往往字口輪廓磨塌,文字失去精神。4、唐代錢幣風格。 唐代貨幣以開元錢為主。初唐開元大型精美,會昌開元鑄工較為粗糙,其背文有「昌」、「京」、「洛」、「益」、「荊」 、「襄」、「藍」、「越」、「宣」、「洪」、「潭」、「究」、「潤」、「鄂」、「平」、「興」、「梁」、「廣」、「梓 」、「福」、「桂」、「丹」、「永」等23種。背「永」字者最少,「永」字有穿上、穿下及大小之分,但文字多臃腫而平夷,精美者少。偽造者有取背文模糊的會昌開元改刻成永字開元,故鑒別時要留心觀察「永」字周圍有無刀刻痕跡,若系翻造者又當別論。會昌開元的背文系開鑄前用小戳子列印在模上,上下左右位置並不嚴格固定,有時凸出錢面甚多。此外,尚有背文列印不清或一時不能確釋的會昌開元,但確是真品,非改刻偽鑄者。唐代的大歷、建中錢存世也較少,亦有偽造,但摹仿逼真的尚不多見。大歷、建中錢的製作不及初唐開元。大刀錢尚有大型精美者,建中錢多數薄肉小樣,大型厚肉的極少。5、五代錢幣風格。 五代時各地割據政權紛紛設爐鑄錢,種類龐雜,由於連年征戰,當局者為了應付財政困難,或鑄大錢,或鑄鐵、鉛和低質合金錢,故五代時大錢多、鐵錢多、鉛錢多,製作精粗不一。如後晉時「天福元寶」大多薄小寙劣,製作粗糙;後周的「周元通寶 」卻精美異常,於初唐開元相似。凡「周元通寶」大錢及小平背有龍鳳、佛像、公雞等圖案者,皆系後代仿製,決非當時的行用品。又同時馬殷的「乾封泉寶」大鐵錢,其間精粗相差特別大。「乾封泉寶」大銅錢傳世極少,所見偽錢文字過分造作,反失生趣,仔細分辨即能看出真偽。6、宋代錢幣風格。 宋代錢幣一般是每換一次年號就新鑄一種錢,其鑄量、種類之多,為歷朝罕有。兩宋300年間,通行以小平及折二錢為主,間亦行用大錢,其輪廓、大小都有一定標准。自南宋淳熙七年開始,錢背以數字紀年,錢文書體也逐漸以宋體為主。總的來講,兩宋錢幣的鑄工考究,徽宗時期尤為突出,獨創一格的瘦金體見於錢文,秀纖的書法配以精湛的鑄工。常使偽製品相形見拙。宋錢的另一個特徵就是版別多,如宣和、政和共有數百種版別。南宋的嘉定鐵錢除大小不同外,又紅又專有通寶、元寶、重寶、新寶、永寶、真寶、珍寶、正寶、之寶、萬寶等10餘種,而背文以有紀地、紀年、紀值的區別,歷朝以來,實屬創見。普通宋錢無人偽造,而康定、至和重寶背坊、虢,聖宋通寶、靖康等品種的偽錢較多,凡遇到這類錢幣時必須慎重對待,要仔細觀察有否做偽痕跡,是否與大量的普通宋錢形制相合,南宋的臨安府錢牌有三種式樣;一種是上下圓角;另一種是上下方角;第三種是上圓下方。清代仿造者取其錢翻砂,製成的贗品幾能亂真,唯銹色、色漿不及,個別字文走形。7、遼代錢幣風格。 遼代錢幣有其特殊的風格,錢文旋讀,字含八分,筆意古拙,銅色較紅。從遼代的天顯到遼宋的天慶,近一二百年間,錢文、形制均一脈相承,這說明遼代鑄錢有明顯的傳統性。遼代早期錢幣如天顯、應歷、保寧、統和等存世極少,偽造者無從覓得藍本,故偽錢亦少。有一種統和元寶偽品,與遼代風格相去甚遠,亦易識別。8、金代錢幣風格。 金代錢幣向以精美著稱,這與金人掌握了宋陝西爐的鑄錢技術力量有關。金代的泰和通寶揩書大錢極為難得,數十年來,只發現二種版別,其書體甚佳,輪廓、文字略有肥瘦之分。曾見一種模仿細字版的偽錢鑄得較好,顯系用真錢翻鑄而成,但為了掩蓋新鑄痕跡,外輪被敲擊變形。小平楷書泰和通寶多數為白銅質地,亦甚難得;篆文的泰和小平錢未見真品;篆文折三泰和確有真品,然存世極罕;承安寶貨銅錢未見真品。9、元代錢幣風格。 元代通行紙鈔,早期錢幣除蒙文大元及至大通寶外,鑄額均少。有些年號僅有廟宇錢傳世,這種廟宇小錢不作貨幣行用,舊稱供養錢。元末的至正權鈔幣值愈大(即錢形愈大),面背錯范沒有對准所致,造成文字和輪廓都傾於一邊的現象,但出於自然,無造作氣。其背文筆畫較繁,含糊不清者居多,偽造者常用真錢翻鑄,由於翻造不精,背文模糊,與真者大相徑庭。也有一種偽品雖刻意摹仿,背文特別清晰,同樣失去原錢雄渾自然的風貌。歷朝鑄錢除特使情況外,鑄量以千、萬貫計,必然是熟練工人才能勝任,他們按工序放手操作,不若作偽者肆意模仿,顧此失彼,弄巧成拙。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錢幣如天啟、天定、天佑、龍鳳等,不僅書體極佳,鑄造亦精。大義通寶的鑄工不及以上四種,故有「精天定,濫大義」之稱。大義通寶偶而也有精美者,但為數極少。以上五種都有偽品,其中最多的要推天啟和龍鳳。有一種天啟通寶偽錢是取天定通寶改「定」作「啟」 而成,偽劣品的「天」、「通」、「寶」三字與「啟」字有明顯的不協調感。10、明代錢幣風格。 明代錢幣,早期與後期的文字、形制都不相同。早期狹輪,文字挺秀;後期外輪變寬,錢文以宋體為主。明初的大中、洪武錢為早期風格的代表,當時各局均有鑄造,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五式,版別較多,如「通」字就有單、雙點之分,背有紀值、紀地及光背等數種,各地所鑄的錢文自成系統,書體各不相同,存世多寡懸殊。偽造者有取常見的浙、豫版改成稀少的京、濟、鄂版,以致面背文字不符,暴露了弱點,如偽錢大中通寶背十掛的面文就完全是浙版的字體。又如偽錢天順通寶是取明末的大順通寶改鑄而成,天順在弘治之前,屬明代的早中期,不應出現明末的錢風,明代實際上沒有鑄過天順通寶。明代錢文為避朱元璋的「元」字諱。一律稱通寶,且直讀(即通寶二字在右、左方);延至清代,錢文仍以直讀通寶為主。直至咸豐發行大錢時有恢復了元寶、重寶之稱。三、古錢的銅質銅色鑒別古錢的銅質主要有紫銅、青銅、黃銅、白銅等數種。紫銅的含銅量最高,一般在90%以上,顏色紫紅。青銅屬銅錫鉛合金,其顏色有深紅、淡紅或水紅、青白、微黃等種。黃銅指銅鋅合金,其色有淡黃、金黃之分。白銅指銅 合金,多見於近代機制幣。有一些銅色銀白的方孔古錢,習慣上也稱為白銅錢,但實際上並不含 或含 很少。它仍是一種青銅,只是鉛錫的成分較多而引起了銅色的變化,為了尊重習慣及鑒別上的便利起見,現仍稱為白銅錢。由於各個歷史時期各地的鑄錢方法、銅礦資源、成分配給都不相同,所以古錢的銅質銅色也有較大的差異。古錢的成反一般採取化學分析的方法來獲得,但這種破壞性試驗對古錢鑒定來講並無實際意義,所以古錢的銅色在鑒定上顯得更為重要。先秦圓錢的銅色深紅,接近紫銅。刀布幣的銅色多呈淡紅。先秦錢幣的另一特點是幣身較薄,偽造者常滲入過多的鉛以增加銅熔液的流動性,這種偽品銅色暗紅,質軟易變形。半兩及五銖的鑄期較長,銅色也深淺不同。凡傳世日久的太和五銖,銅質裸露,其色深紅,且質地極為細膩,表面幾乎找不到砂眼氣孔。一種大字版的金旁略低,偽品的銅色較淡,且銅質也粗。五代時的天德重寶銅色微帶青白。天策符寶傳世品表面常有一層黑色的氧化層,內部銅質多呈水紅。永安一百、永安一千銅色微黃,南唐錢幣的銅色也多數偏黃。北宋早期鐵母如宋元、太平等銅色淡黃或微黃,後期鐵母如紹聖、聖宋、大觀等銅色較深,而宣和、靖康、建炎小平鐵母多屬白銅。建炎重寶顏色深紅,南宋鐵母的銅色多數偏黃。遼錢銅色深紅或紫紅。西復錢銅色水紅。元錢銅色深紅及淺紅者多,而寺觀供養錢也有偏黃者。嘉靖之前鑄錢用青銅,嘉靖之後則多用黃銅,著與掌握了鋅的提煉技術有關。明清雕母(祖錢)銅色以金黃為主。清代新疆鑄錢用紫銅,故稱新疆紅錢。咸豐寶福局錢為紫銅質,但寶福局闊緣紅銅質,咸豐重寶當百大錢、背外緣外重五兩者屬偽品,真品存世僅5枚左右,銅色有暗黃及深紅二種,外緣寬度與普通當百大錢同。一說寶福局大錢用銅炮材鑄成,銅色深淺不同,但主要是淡紅色的銅。小平鐵母及部分當十當二十樣錢以白銅鑄成。咸豐寶河、寶陝當五百、當千大錢為紫銅質,當十至當百大錢為黃銅質,而黃銅的寶陝當千大錢則屬偽品,寶泉、寶源及寶鞏的當五百、五千大錢有黃銅、紫銅二種。咸豐滿漢文浙字錢銅色微帶金黃,且銅質細密,書體凝重,偽品錢文為普通楷書,銅色淡黃,銅質也粗。以上列舉部分古錢的銅色,但不包括特殊情況。四、古錢幣形制鑒別在錢幣的形制中,錢文字體較多地表現了時代的一致性。每種錢幣文字各有特徵,但它總還是一個歷史時期的字,有時代共性。這一規律,也可作為鑒定依據之一。鑒定一個錢幣字體對不對,首先看它是否合於時代特點,第二步才看它是否合於本品種的特點。比如,有的「東周」「西周」圜錢,錢文是小篆體,也有「 化」錢文為小篆體,顯然都是偽品。小篆體是秦統一後「書同文字」,才推廣到全國的,戰國時的兩周錢文應具三晉兩周金文的基本寫法; 化錢文應有齊文字的特徵。又如,宋代錢文有「方頭通」,明清錢文也有「方頭通」,但方的程度不同,有一個從不太方到很方的變化過程。一枚錢幣上的字,同出於一人之手,應該彼此協調一致。用拼合法造的偽幣,很難做到這點。有人用南明桂王的永曆錢改成唐太宗時的大歷錢,兩種字體差距相距數百年,作法再精也能辨別出來。 各時期的鑄錢,或出於需要,或出於規定而形成一些特定的現象。如齊的刀幣為保護錢文而把輪廓鑄得較高,背中間有一高點。沒有這一特點,多半是偽品。又如唐代的乾封泉寶、大歷元寶、建中通寶、五代十國的保大元寶,錢文應旋讀,錢文對讀必假,因為 「制不類」。同一幣形,先後也有變化。燕的明刀幣,前期弧背,刀把上的二豎道不上侵,到刀把根部為止,明字長而狹。後期明刀幣磬折形,把上的二豎道上侵道刀身,明字多偏。明字狹長,身形磬折,或明字扁圓而身形弧背,必為偽品,因字形不符。 星、月、決紋、出紋等記號,也是古錢形制特點值得注意的地方。錢幣上鑄星月等記號,是當時人有意的製作。鑄星始於秦半兩錢,鑄月形、四決紋從西漢五銖錢開始。鑄四齣紋從東漢五銖錢開始,星、月一直到明代崇禎錢上還有,隋代以後已不具有四齣紋錢,四決紋似乎未出東漢。這些記號在五銖錢上表現得最多樣。試以五銖錢為例;獨漢武帝時的赤仄五銖上鑄過半菱紋,武帝五銖錢開始鑄上、下半星,至王莽錢止。 西漢五銖有面四決紋,至王莽錢止,從至今錢幣出土上看,東漢時已無此制。背四決紋開始於王莽時的「大泉五十」,西漢尚無此制。西漢五銖、王莽錢無月紋,東漢明帝至靈帝五銖錢已有月紋,但不多見。凡不符合上述情況者,多為假錢。此為主要鑒別方法,具體情況要具體對待,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