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的詞人
A. 河南詩人得有哪些
是河南的詩人嗎?
謝靈運 山水詩人東晉太元十年(公元385年),陳郡陽今河南太康人,扭轉玄言詩風,開創山水詩派的第一個詩人。
謝安 東晉政治家,淝水之戰的指揮者,河南太康人 崔 顥 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著名詩人,其作品「詠黃鶴樓」乃千古絕唱,被推為唐律之首。
韓 愈 百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和散文具有很高的造詣,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劉禹錫 詩 豪字夢得,生於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散文家和思想家,《陋室銘》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
岑 參 河南新野縣人,唐代著名詩人。其代表作有《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和《天山雪歌》。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770年),號少陵,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創作了「三吏」,「三別」 等大量優秀詩篇,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千古絕句。
李 賀 詩鬼李賀:字長吉(公元790年——816年), 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陽)人,英年早逝,但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商隱 凌雲詩才李商隱:字義山(公元813年——858年), 唐代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是唐代千餘名詩人 中極富才華的一位,留下了600餘首詩,均屬佳品。
白居易 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公元772年——846年), 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留 下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處曾相識」等許多不朽詩句。
元 稹 河南洛陽市人,唐代文學家,曾任唐朝尚書左丞、監察御史、武昌軍節度使。新樂府運動倡導者之一。其代表作有《連昌宮詞》、《遣悲懷三首》、《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和《鶯鶯傳》。
最後說一句:河南人傑地靈啊
B. 你知道哪些河南籍的古代詩人
有:謝靈運、崔顥 、韓愈 、劉禹錫、岑參 、杜甫、李商隱 、白居易、元稹 、李賀。
1、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
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
2、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唐朝大臣、詩人、文學家。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孫,比部郎中元寬之子,母為滎陽鄭氏。
聰明過人,少有才名。貞元九年(793年),明經及第,授左拾遺,進入河中幕府,擢校書郎,遷監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劃下,出任同州刺史,入為尚書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時年五十三,追贈尚書右僕射。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詩詞成就巨大,言淺意哀,扣人心扉,動人肺腑。樂府詩創作受到張籍、王建的影響,「新題樂府」直接緣於李紳。
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3、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4、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
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
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5、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
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C. 描寫「開封」的詩詞有哪些
1、《秋思》
年代:唐作者: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2、《蜀四賢詠》
年代:南北朝作者:鮑照
渤渚水浴鳧。
舂山玉抵鵲。
皇漢方盛明。
羣龍滿階閣。
君平因世閑。
得還守寂寞。
閉簾注道德。
開封述天爵。
相如達生旨。
能屯復能躍。
陵令無人事。
毫墨時灑落。
褒氣有逸倫。
雅繢信炳博。
如令聖納賢。
金璫易羈絡。
良遮神明游。
豈伊覃思作。
玄經不期賞。
蟲篆散憂樂。
首路或參差。
投駕均遠托。
身表既非我。
生內任豐薄。
3、《詠慵》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有官慵不選,有田慵不農。
屋穿慵不葺,衣裂慵不縫。
有酒慵不酌,無異樽常空。
有琴慵不彈,亦與無弦同。
家人告飯盡,欲炊慵不舂。
親朋寄書至,欲讀慵開封。
嘗聞嵇叔夜,一生在慵中。
彈琴復鍛鐵,比我未為慵。
D. 關於開封的詩詞
《代人上明龍圖》
年代: 宋 作者: 鄭獬
凶徒盜覆甘陵城,白日堂堂梟呼鳴。版
生靈十萬陷死地,長刀大戟交縱橫。權
留都丞相統河北。雷霆四馳諸侯兵。
鐵林合圍三十里,甲光如水魚鱗明。
風霜曠野苦暴露,未得鼠子腥吾烹。
天子憫惻覽群議,冠蓋滿朝賢公卿。
安得破賊如裴度,開封大尹宜其行。
公拜稽首出就駕,畫旆獵獵蟠虯獰。
沛然德澤隨車來,一煦萬物皆發生。
士卒奮怒爭以死,遂窮巢穴誅根萌。
平賊之功無與讓,當見大軸歸老成。
夔皋拱列帝舜坐,願補日月歌太平。
《金縷曲/賀新郎》
年代: 宋 作者: 劉辰翁
春入番江雨。滿湖山、鶯啼燕語,前歌後舞。聞道行驄行且止,卻聽譙樓更鼓。正未卜、陰晴同否。老子胸中高小范,這精神、堪更開封府。新治足,舊民苦。
扁舟浩盪乘風去。看萊衣、思賢堂上,壽觴朝舉。六十二三前度者,敢望香山老傅。又過了、午年端午。采采菖蒲三三節,寄我公、矯矯扶天路。重歸袞,到相圃。
《跋趙太祖與韓王蹴踘太宗石守信楚昭輔黨進環》
年代: 宋 作者: 陸文圭
紫微垣近一小星,作戲預與太陽敵。
諸半旁觀信雄武,不逃書記收兵策。
開封府尹真天人,受譖朱崖疑老臣。
幸自宮中記金匱,忍使涪陵竟隕身。
E. 有關開封古詩詞
開封與詩
古已有緣
《詩經》成書於春秋中期,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其中最美的詩篇產生於開封境內的洧水。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葯。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葯。」這首《溱洧》是《詩經》中極具代表性的愛情詩篇,它生動描繪了男女在河岸邊歡樂聚會、自由表達愛情的情境。 詩的大意是,陽春三月,溱洧之水碧波盪漾,無數男女拿著蘭草到岸邊游樂。一個姑娘說:「我們去那邊看看吧?」小夥子說:「我已經去過了呀!」姑娘說:「你就陪我再去一趟嘛!你看洧水那邊又寬曠又好玩。」這對男女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邊走一邊呢喃私語,說說笑笑,親親熱熱,還互贈芍葯作為定情的信物。
此外,在《詩經》的305首詩里,屬於開封屬地新鄭的《鄭風》就佔了21首。著名的詩句「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就是《鄭風》《子衿》里的詩句。
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為開封屬地尉氏人,他的墓在尉氏縣小陳鄉境內。阮籍的詩作有詠開封之作:「昔余游大梁,登於黃華顛。共工宅玄冥,高台造青天。幽荒邈悠悠,凄愴懷所憐......」
唐詩宋詞 開封緣深
詩人李白與開封緣分極深。以詩為媒,他還娶了一個開封媳婦。
李白和杜甫、高適兩位詩友相聚開封,一起登上吹台飲酒賦詩。有一天,他們正在吹台開懷暢飲,忽聽窗外傳來如夢如幻的琴聲。三人疑是師曠再生,不禁心生感慨。似醉非醉之間,李白即興賦詩,揮筆在粉牆上寫下了那首千古名作《梁園吟》。三位詩人走後,一位年輕貌美的白衣女子帶著丫鬟來到這里。她雲髻高聳,裙裾飄飄,站在壁前反復吟誦那氣勢磅礴的詩篇,如醉如痴,連僧人進房都未能覺察。僧人看到粉白的牆壁被塗得黑乎乎一片,心生怨氣,舉布欲擦,卻被這位姑娘攔住。經過一番交涉,她取出千兩銀子,買下此壁,保住了牆上的詩句。不久,李白聽說此事,深受感動,便托杜甫和高適做媒,娶這位宗氏才女為妻。宗氏就是李白的第四位夫人。
這個「千金買壁」的傳說未必真有其事,但宗氏才女卻確有此人。據郭沫若考證,李白「在梁園也有家,往來於此,累十年之久」。
李白還寫過一首《擬恨賦》,是比照一位開封詩人的《恨賦》寫的。《恨賦》作者江淹,是開封屬地蘭考人,是開封地界最早的較有成就的詩人。李白比照江淹詩作寫詩,足見他對江淹作品的欣賞和崇敬。「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這就是江淹《恨賦》里的詩句,很唯美。江淹還有另一首著名的抒情賦《別賦》,道盡了天下離人內心深處無可名狀的情感。
汴京八景里有一個景緻:隋堤煙柳。詩人白居易觀後詩思迸發,在《隋堤柳》詩中寫道:「西至黃河東至淮, 綠影一千三百里, 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白居易在開封反復詠嘆,留下好詩串串。
開封古代詩人中還有一位牛人,唐朝開元41年進士崔顥。據說,孤傲的詩仙李白到了黃鶴樓,登樓時曾想作詩。他徘徊許久,竟然無從下筆,只好長嘆了一口氣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就是崔顥的這首《黃鶴樓》讓李白悵然離去。崔顥的這首詩被譽為唐詩七律第一,實在是讓開封人長臉了。
宋朝是封建社會優秀文化的頂峰時代,是開封歷史的鼎盛時期,也是詞的輝煌時期。李煜、范仲淹、歐陽修、蘇軾、柳永、晏家父子、周邦彥、辛棄疾、李清照等把古城開封文化的地位推向了光輝頂點。北宋文學創作十足發達,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特別是詞,表現風格更是多姿多彩,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詩興開封 情滿汴梁
新中國成立後,陳雨門、任訪秋、蘇金傘、華鍾彥都寫下有關開封的膾炙人口的佳作。蘇金傘是河南省第一屆文聯主席,也是中國現代較為有名的詩人,他的詩一字一句都寫滿對開封的愛:
我要到開封尋找我的童年
我的身高、體重、肺活量,
以及血液的濃度、大腦的容積,
都是開封給我完成的,
開封的哪一條大街
我沒走過千萬遍?
…………
當代,聞名全國、以格律詩見長的已故詩人李允久先生,一冊《青楓集》讓詩家和詩歌愛好者反復賞讀。現代詩人孔令更先生,他留職停薪徒步走黃河的壯舉,在全國文壇成為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被譽為「黃河詩人」。
孔令更所說:「錢只不過是一個城市的肉,瘦則可肥,肥則能瘦,而文化才是城市的骨。人之骨,一日不可瘦也。」
詩歌活動和詩歌創作,代表著一個城市文化的繁盛和活躍程度。
近兩年來, 我市發起了「詩興開封」國際詩歌大賽,旨在為弘揚中華詩歌文化,展現詩詞的獨特魅力,以詩歌為媒介展示開封日新月異的發展成就。活動得到了海內外詩人們的響應,來自羅馬尼亞、美國等國,以及包括香港、台灣在內的全國各省份的詩人均有投稿,國際著名詩人、世界華語詩壇泰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台灣最著名的現代詩人、被詩歌界譽為「詩魔」的詩人洛夫,中華詩詞學會顧問、著名詩人林從龍,以及著名詩人餘光中、汪國真等,都來到開封,以詩的名義,與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親近……「詩興開封」作為一項連續性賽事,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詩詞本身,而成為一項影響廣泛且深遠的文化工程,必將在開封的文化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還有我市剛剛承辦的河南省第20屆黃河詩會暨「中國百名詩人走進開封·朱仙鎮」采風活動,「黃河詩會」是我省一個重要的文化品牌,在全國具有廣泛的影響。這些都在表明,把詩歌藝術融入開封文化復興和社會發展的大潮中,能夠積極推動並樹立開封「外在古典,內在時尚」的文化地位,為開封的大繁榮、大發展作出貢獻。
詩意開封,與詩詞的傳承久遠聯系深厚。詩的境界本身就是撩人的夢境,開封與詩,姻緣深厚,未來發展遼闊的夢想會變成現實,前進的腳步會更加鏗鏘。
F. 詩人最後「又開封」的原因是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
此句出自唐·張籍《秋思》
匆匆:指家書寫得匆忙.行人:指捎信的人.臨發:臨近出發.開封:打開已經封好的家書.這兩句大意是:家書匆匆寫就,又擔心沒有把意思說盡,捎信的人就要上路,又把封好的信打開再審視一番.
詩的全文是:「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詩人通過一個生動的細節描寫,把寫家書的人心有千言萬語,叮嚀惟恐不至;疑惑寫信匆忙,似乎漏掉什麼;臨行拆封細審,似要補上幾句的心態和神態極生動地描繪出來,形象而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G. 求,河南籍,的唐詩,詩人。
杜甫
本為襄陽人
後移居河南鞏縣
岑參
南陽人
元結
河南魯山縣人
李頎
潁陽(今河南許昌)
韓愈
河內河陽人(今河南孟縣)
李商隱
懷州河內人(今河南沁陽縣)
杜審言
河南鞏縣人
沈佺期
相州內黃人(今河南內黃縣)
王灣
洛陽人
韓翃
南陽(今河南沁陽縣)
崔顥
汴州
(今開封)
祖詠
洛陽人
崔曙
宋州(今河南商丘)
元稹
洛陽人
王建
潁川
(今河南許昌)
劉方平
洛陽
鄭畋
滎陽人
H. 河南開封有哪些古代名人的足跡
知道最多的包拯是安徽人
開封的歷史名人:阮籍(210~263)三國魏文學家。字嗣宗。河南開封尉氏縣人。阮?之子。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與嵇康齊名,與其侄阮咸皆為「竹林七賢「之一。蔑視禮教,嘗以「白眼「看待「禮俗之士「。與當權的司馬氏集團有矛盾,常酗酒,「口不臧否人物「,以之保全自己。原集已散佚,後人輯有《阮嗣宗集
支道林(314~366)晉代高僧。名遁,以字行。開封人。年25歲出家,與謝安、王羲之等交遊,好談玄理。作《即色游玄論》,宣揚「即色是空「,發揮般若學的性空思想,為般若學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大都散佚
蔡謨生卒年待考。東晉大臣。開封蘭考人。東晉成帝咸和三年(328),蘇峻發動叛亂,蔡參與平叛,遂遷任太常,賜爵洛陽男。後拜征北將軍,都督徐、兗、青三州軍事,成為東晉對抗北方勢力的主要人物。卒於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任上。謚文穆
崔顥(?~754)唐代詩人。開封人。唐玄宗開元年間登進士第,開元後期出使河東軍幕,天寶時歷任太僕寺卿、司勛員外郎等職。崔顥年少為詩,名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現存作品,有幾篇色澤浮艷,內容輕佻者,可能是年輕時所作,後來從軍邊塞,詩風發生變化,表現出「出身事邊「和「報國赴難「的昂揚感情。如《贈王威古》和《游俠呈軍中諸將》,著力於人物意氣風度的描繪。詩中春草射獵、野中割鮮的場面,尤其寫得富有生氣。《雁門胡人歌》,寫秋日出獵、山頭野燒的代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時期從容醉酒的風習,極新穎別致。最有名的是七律《黃鶴樓》,李白讀後大為佩服,說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宋代詩評家嚴羽《滄浪詩話》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崔顥詩》1卷,收錄詩40多首
石守信(927~984)宋初大臣。開封人。初仕周,領洪州防禦使,加領義成軍節度。宋太祖即位,改領歸德軍節度。平李筠、李重進叛亂。太平興國四年(979),進封衛國公。卒後追封威武郡王,謚武烈
鍾嗣成(約1279~約1360)元代戲曲家。字繼先,號丑齋。開封人,寄居杭州。曾屢試不中,遂潛心閉門從事戲曲著述。其主要著作《錄鬼簿》,上下兩卷,初稿寫成於至順元年(1330),後又訂正兩次。不僅記載了元代名家輩出劇作如林的盛況,並且從理論上對雜劇作出了初步總結與概括,具有極高的價值。他還著有《錢神論》等7種雜劇,今皆不傳;今存散曲52首。?
李夢陽(1475~1531)明代文學家。字天賜,又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甘肅慶陽)人,後遷扶溝(今河南扶溝縣)。其父為封丘王教授,遂家居祥符(今開封縣)。弘治進士,授戶部主事。因榷稅觸怒勢要而下獄,後獲釋。武宗時,劉瑾擅權,他代尚書韓文草疏彈劾劉瑾,被勒令辭官。劉瑾敗被誅,李遷江西提學副使,為權貴所惡,去職。在文學上,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稱明文壇「前七子「。有《空同子集》。
春秋戰國時期的信陵君,大音樂家師曠
北宋的大詞人柳永,好像還有李清照
近現代的柏揚
【伊尹】生卒年待考。商湯大臣。生於空桑(今開封杞縣城西西空桑,又名伊尹村)。傳說為奴隸出身,是有莘氏女陪嫁之臣。受湯賞識委以國政。後佐商滅夏,總理國事,歷佐湯、外丙、仲壬三朝。仲壬死,傳位太甲。因太甲不理國政,被他放逐,3年後,太甲悔過,又接回復位。伊尹死於沃丁時。?
石申
【石申】生卒年待考。戰國中期天文學家。開封人。經過長期觀測,詳細考核,測出恆星138座,810個。他與齊人甘德根據黃道附近恆星位置及其與北極的距離所製成的圖表,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恆星表,在世界天文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原著《天文》8卷,早佚。後人拾遺補闕,把它與甘德的《星占》8卷,合稱《甘石星經》,又名《星經》,曾收入北宋政和年間刊印的《道藏》一書,題名為《通佔大象歷呈經》。今存的《甘石星經》為2卷,其中雖有一些後人增添潤色之辭,仍不失原書面貌
張儀
【張儀】(?~前310)戰國時政治家。開封人。魏國貴族後裔,師鬼穀子。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入秦拜相。創連橫破六國合縱。奉命使楚,瓦解齊楚聯盟,奪楚漢中,封武信君。惠文王死,張儀失寵,返魏為相,不久死。《漢書·藝文志》縱橫家有《張子》10篇,今佚。?
信陵君
【信陵君】(?~前243)戰國四公子之一。即魏公子無忌,魏昭王少子。其府在魏都大梁,傳說即今開封相國寺一帶。他才兼文武,禮賢下士,門下的食客有3000之多。公元前259年,秦兵在長平大捷,坑殺趙國兵將40萬之後,一舉包圍了趙國邯鄲。趙國多次向魏國求援,魏王雖命晉鄙率兵10萬救趙,但懾於秦國恐嚇,又密令晉鄙把軍隊駐扎在魏趙交界處的鄴城,坐觀成敗。信陵君多次勸諫魏王救趙不成,後來他聽從大梁城夷門守關人、隱士侯贏所設竊符救趙之計,果然得到兵符。信陵君帶力士朱亥一行來鄴城,晉鄙雖驗兵符,卻不願交出兵權。朱亥用大錘打死晉鄙,信陵君接管軍隊,擊破秦師,遂解邯鄲之圍
尉繚
【尉繚】生卒年待考。戰國後期政治家、軍事家。開封人。早年治學商君,深得改革變法之道。他還對兵事執著追求,十分精通。戰國後期,學派林立,圍繞著富國強兵,各國紛紛招賢納士,遂周
鄭眾
【鄭眾】(?~83)東漢經學家。字仲師。開封人。曾任大司農,世稱鄭司農,以別於宦官鄭眾。傳其父鄭興《左傳》之學,兼通《易》、《詩》,精三統歷。世稱鄭興父子為"先鄭",而稱鄭玄為"後鄭"。著作已佚,清馬國翰輯有《周禮鄭司農(眾)解詁》6卷,《鄭眾春秋牒例章句》1卷。?
蔡邕
【蔡邕】(132~192)東漢辭賦家、書法家。字伯喈。開封杞縣人。少時博學,師事太傅胡廣。喜愛辭章、數術、天文,妙操音律。熹平四年(175),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字多謬,遂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等人奏請正定《六經》文字,得靈帝允許。蔡邕寫經於碑,使工匠鐫刻,立於太學門外,世
蔡琰
【蔡琰】生卒年待考。東漢末詩人。字文姬。開封杞縣人。蔡邕之女。博學
阮瑀
【阮瑀】(約165~212)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開封尉氏縣人。為曹操司空軍謀祭酒,後為倉曹掾屬。善作書檄,能詩。作品存留甚少,明人輯有《阮元瑜集》。?
阮籍
【阮籍】(210~263)三國魏文學家。字嗣宗。河南開封尉氏縣人。
支道林
【支道林】(314~366)晉代高僧。名遁,以字行。開封人。年25歲出家,與謝安、王羲之等交遊,好談玄理。作《即色游玄論》,宣揚"即色是空",發揮般若學的性空思想,為般若學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大都散佚。?
蔡謨
【蔡謨】生卒年待考。東晉大臣。開封蘭考人。東晉成帝咸和三年(328),蘇峻發動叛亂,蔡參與平叛,遂遷任太常,賜爵洛陽男。後拜征北將軍,都督徐、兗、青三州軍事,成為東晉對抗北方勢力的主要人物。卒於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任上。謚文穆。?
鄭道昭
【鄭道昭】(?~516)南北朝時期北魏大臣、書法家。開封人。字僖伯,自號中嶽先生。少而好學,博覽群書,初為秘書郎,徙外散騎常侍,遷國子祭酒。後為平
吳兢
【吳兢】(670~749)唐代史學家。開封人。少時勵志勤學,貫知經史。武後長安年間被詔入史館,撰修國史。不久,官拜右拾遺。武後長安至中宗景龍年間,正值佞臣武三思、張昌宗、張易之弄權之時,有些史官懼怕權勢,曲筆掩飾,吳兢對此非常鄙視,於是在公事之暇,私撰《唐書》、《唐春秋》。他認為南北朝時期的齊、梁、陳、周及隋這五代的史書繁雜,就分別撰齊、梁、周史各10卷,陳史5卷,隋史20卷。此外,他自撰或參與撰修的史書有《唐書備闕記》10卷、《唐中宗實錄》20卷、《唐睿宗實錄》5卷、《開元昇平源記》1卷、《大唐十四家貴族譜》1卷、《古樂府》10卷、《樂府古題要解》2卷等。特別是《貞觀政要》一書,分類記載了唐太宗同大臣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問答、大臣的爭議和勸諫的奏疏以及政治上的設施,其中10卷40篇出自吳兢之手。
崔顥
【崔顥】(?~754)唐代詩人。開封人。唐玄宗開元年間登進士第,開元後期出使河東軍幕,天寶時歷任太僕寺卿、司勛員外郎等職。崔顥年少為詩,名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現存作品,有幾篇色澤浮艷,內容輕佻者,可能是年輕時所作,後來從軍邊塞,詩風發生變化,表現出"出身事邊"和"報國赴難"的昂揚感情。如《贈王威古》
薛居正
【薛居正】(912~981)宋初大臣、史學家。字子平。開封人。後唐清泰二年(935)進士。自晉至周累官至弘文館學士、刑部侍郎。北宋建立後,遷戶部侍郎。建隆三年(962),任樞密直學士,掌管全國的貢舉考試大權。任中秉公辦事,不徇私情,深得太祖器重,
石守信
【石守信】(927~984)宋初大臣。開封人。初仕周,領洪州防禦使,加領義成軍節度。宋太祖即位,改領歸德軍節度。平李筠、李重進叛亂。太平興國四年(979),進封衛國公。卒後追封威武郡王,謚武烈。?
向敏中
【向敏中】(949~1020)北宋真宗朝宰相。字常之。開封人。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初任監丞右贊善大夫、著作郎。宋太宗"召見便殿,占對明暢",甚為賞識,命為戶部推官,出任淮南轉運副使。後入為戶部判官,知制誥,不久權判大理寺。向敏中為官廉潔,不入濁流。太宗欲委以大任,遭人妒忌,誣其收受犯官皇甫侃的重賄,經查證,純屬無中生有。太宗更加器重,100餘日內,官升數級,至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咸平四年(1001),初登相位。
丁度
【丁度】(990~1053)北宋文字訓詁學家。字公稚。開封人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子京。安陸(今湖北安
鄭克
【鄭克】生卒年待考。南宋官吏。字克明。開封人。宣和六年(1124)進士。南宋初歷官登仕郎、建康府上元縣尉和承直郎、湖州提刑司干辦官,他以五代時和凝父子所著的《疑獄集》為基礎,分類增補,附以評論,撰成《折獄龜鑒》。該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獄訟案例選編,分釋冤、辯誣、鞫情、議罪、省過、懲惡、察奸、核奸、察賊、跡賊、嚴明、矜謹等20門,輯錄了上自春秋、戰國,下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有關平反冤案、斷獄量刑的案例270餘條,390餘事,並以按語的形式對其中大部分案例進行了分析
蘇漢臣
【蘇漢臣】生卒年待考。宋代畫家。開封人。徽宗時為宣和畫院待詔。高宗紹興年間復職。孝宗隆興初(1163)授承信郎。師劉宗古,繪人物仕女及佛道宗教畫。用筆工整細勁,著色鮮潤,尤工貨郎擔和嬰兒嬉戲之景,情態生動。存世作品有《貨郎》、《秋庭嬰戲》等。?
孟元老
【孟元老】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學家。開封市人。金滅北宋,孟元老南渡,常憶東京之繁華,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撰成《東京夢華錄》,自作序。該書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影響。?
王應麟
【王應麟】(1223~1296)南宋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世居浚儀(今開封市),後遷居慶元(今浙江寧波)。淳?
鍾嗣成
【鍾嗣成】(約1279~約1360)元代戲曲家。字繼先,號丑齋。開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明代思想家。字子衡,號浚川。開封蘭考縣儀封鄉人。29歲中進士。其文有英氣,詩賦雅暢,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徐禎卿、邊貢並稱為"前七子"。1509
李夢陽
【李夢陽】(1475~1531)明代文學家。字天賜,又字獻吉,
李濂
【李濂】(1488~約1566)明代學者。字川父。開封人。少負俊才,正德八年(1513),河南鄉試奪魁。翌年中進士,年27歲。自此到38歲之間,歷任沔陽知州
高叔嗣
【高叔嗣】(1501~1537)明代文學家。開封縣人。字子業。嘉靖進士。歷任吏部主事,湖廣按察使。少受知於李夢陽,其詩清新婉約。有《蘇門集》。
史可法
【史可法】(1601~1645)明末將領。字憲之,號道鄰。開封人。明崇禎元年(1628)進士,授西安府推官,後遷任戶部主事、員外郎、郎中等職,再擢升為右僉都御史。崇禎十七年(1644)四月,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他率師勤王,抵浦口而止。清軍攻陷北京,南明政權在南京建立,他任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後受奸臣馬士英排擠,
李岩
【李岩】(?~1644)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本名信
周亮工
【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學者。字元亮,號櫟園老人。開封人。自幼好學,博覽群書。明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官拜御史。清兵下江南,遂降清朝。順治年間,官擢福建左布政使,至戶部右侍郎,因被參劾入獄,後釋放。康熙初起用為江安糧道,又因事被判絞罪,遇赦獲免,不久病死。周亮工一生著述頗多,主要有《賴古堂集》、《因樹屋書影》、《讀畫樓畫人傳》、《印人傳》、《同書》
趙映乘
【趙映乘】(1619~?)清代官吏。字涵章。開
張伯行
【張伯行】(1652~1725)清初大臣。字孝先。開封蘭考縣人。生於書香世家,康熙二十四年(1685)進士,歷官內閣中書,福建、江蘇巡撫,禮部尚
周之琦
【周之琦】(1782~1862)清代大臣。開封市人。字稚圭,號退庵。嘉慶進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廣西巡撫。能詞,有《金梁夢月詞》、《懷夢詞》等。輯有《心日齋十六家詞選》。?
常茂徠
【常茂徠】(1788~1873)清代開封文化名人。字逸山,又號痛定
宋繼郊
【宋繼郊】(1818~1893)清代開封文化名人。字述之、術之、樹芝,號梅花道人、木雁道者。道光二十三年(1843)選為優貢,次年中舉。咸豐八年(1858)任許州學正,後相繼任陳州府學、南陽府學教授等職。著述今存有《居學齋詩鈔》、《潁川集》、《西淮集》
李元慶
【李元慶】(1838~1904)清末農民抗糧領袖。開封市人。回族。
劉增?
【劉增?】(1845~1926)清末民初開封文化名人。字驤臣,晚號夢園。清同治三年(1864)舉人,光緒二年(1876)進士,後在山東鄆城、郯城、菏澤、任平等縣任知縣,其間興學育人,平反冤獄,為人稱道。48歲時在順天府為官,繼而又任河南大學堂編書處
魏子青
【魏子青】(1870~1928)實業家。字步雲。回族。開封市人。
靳志
【靳志】(1877~1967)愛國民主人士。字仲雲。開封市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畢業於北京京師大學堂。後留學英法,在法國加入同盟會。民國年間,歷任各級政府高級官員。
秉志
【秉志】(1886~1965)生物學家。原名翟秉志,曾用名翟農山、翟際潛。滿族。開封市人。民國2年(1913)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生物系,獲理學學士學位。民國7年(1918)又獲哲學博士學位。民國9年(1920)回國,次年在南京高等師范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生物系。先後在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和復旦大學任動物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及動物研究
丹鵬晏
【丹鵬晏】(1888~1911)辛亥革命烈士。乳名根柱
王毅齋
【王毅齋】(1896~1972)學者。開封市杞縣人。早年畢業於河南省高等學堂,民國12年(1923)赴法國、奧地利留學。民國17年(1928)畢業於維也納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民國19年(1930)任河南大學經濟系教授。民國36年(1947)組織河南省民盟地下支部。
陳玉璋
【陳玉璋】(1898~1976)書法家。開封市人。
杜孟模
【杜孟模】(1904~1974)教育家。開封市杞縣人。字宏遠。民國14年(1925)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先後在北京、濟南、開封等地任教。他堅持宣傳革命,組織中共外圍組織,動員青年投身抗日民族解放陣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開封高中校長、開封師專副校長、開封市副市長、鄭州大學數學系教授、民盟河南省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副省長等職。
I. 了解宋代詞人和詞文化發展 我是開封的小學六年級學生
如果說宋代的古、近體詩就其整體還不足與唐詩比肩,那麼宋代的另一種詩歌體裁——詞,卻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煥發出燦爛的光彩。
詞,起源於唐代民間,稱「曲子詞」,後被文人接受,改造成一種抒情詩樣式,經五代時期,這種詩歌體裁漸趨成熟。晚唐五代最著名的詞人有溫庭筠、韋庄、馮延已、李煜等。到兩宋時代大發展,名家輩出,蔚為大觀。宋代以詞名家的人很多,如張先、柳永、晏殊、歐陽修、晏幾道、蘇軾、秦觀、黃庭堅、賀鑄、周邦彥、李清照、朱敦儒、張元干、張孝祥、辛棄疾、陳亮、姜夔、劉克庄、吳文英、張炎等等。近人唐圭璋編輯的《全宋詞》收入一千餘家作者的近兩萬首作品。在講具體作品之前,我們先簡要了解一下關於詞的格律特點。
詞,還有「詩余」、「樂府」、「琴趣」等別稱。它是一種格律詩的樣式,特點是句式長短不齊,所以還叫「長短句」。習慣上又把詞分為三類:58字以內的稱「小令」,59字至90字的稱「中調」,91字以上的稱「長調」。不分段的叫單調,分兩段的叫雙調,分三段的叫三疊,分四段的叫四疊,後兩種不多見。每首詞都有詞牌,如《如夢令》、《蝶戀花》、《木蘭花慢》、《賀新郎》之類,原來是曲調名稱,後來詞和音樂脫離,這些詞牌便只成了填詞的格式。按其格式,作者可以填進任何內容,所以詞牌不是標題,和內容無必然聯系。詞有自己的一套格律要求,我們看看著名詞人南唐後主李煜的《憶江南》: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李煜投降宋朝後,做了階下囚,回想當年帝王生活,寫下這首充滿留戀、悔恨感情的詞。全詞五句,27個字,三處用韻(中、龍、風)。其平仄格式是: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詞對用韻的要求比近體詩寬(19個韻部),但平仄要求嚴格。至於對仗,詞里用的很少。據清代的《欽定詞譜》等書統計,詞牌多至800餘種(也就是說有800多種格式),常用的只有100多種。
我們知道,宋代分北宋(公元960—1127年)和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兩大階段。在這兩個階段里,國家民族的境遇很不相同,表現在詞的創作上,也呈現出不同的風貌。下面分兩個時期簡介宋代詞人與其作品。
1北宋詞
北宋統一中國後,經濟很快發展起來,尤其是工商業發展很快,城市普遍繁榮。詞的創作和發展,適應了城市文化生活的需要。詞這種詩歌體裁,在晚唐和五代多是寫男女之情和閑愁離恨的,並認為這是詞的本色。北宋初期的詞仍是這樣,多寫花月閑愁之類的有閑階級情感。其中也有寫得很精緻的,如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其大意是:作了一首新詞再喝上一杯酒(油然產生一種莫名的惆悵),天氣同於去年,亭台依然如舊,可是夕陽已經西沉,又一天過去了,明天什麼時候開始呢?花兒雖然鮮美可愛,可是誰也無法挽回它的凋零;那和去年一模一樣的燕子又飛回來了(眼看美好的春天就要逝去),我獨自一人在鋪滿落花的小徑上來回漫步沉思。對月傷情,看花流淚,這是舊時代文人中時髦的感情。或由於失意,或由於無聊,他們經常寫這類詩詞排遣落寞的情緒。晏殊這首詞由於「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句情致纏綿,音調諧婉,被譽為名作。再讀一首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元夕,即正月十五元宵節。去年熱鬧的元宵月夜,與情人有過一次甜蜜的約會,快樂難忘;今年元宵夜一如去年,然而心上人不見了(可能是暫別,也可能是分手),孤獨寂寞中不禁哭了一場。看樣子是個女孩,「淚濕春衫袖」,可見是偷偷哭的,這是不好大哭大叫的。這首詞在有的書中說是朱淑貞作的。不管作者是誰,它寫得情真意切,輕靈自然,是首好詞。
柳永是北宋時期影響很大的一位詞人。他官當得很不順利,失意無聊,就和歌兒妓女混在一起,過著頹廢放盪的生活。柳永一生致力於詞的寫作,善寫羈旅別情,發展了「長調」詞,語言通俗流暢,雅俗共賞,受到普遍歡迎。他的名作《雨霖鈴》、《望海潮》等至今仍為大家所熟悉。我們欣賞他的《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yóng喁〕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這首詞抒寫自己奔波於仕途,飄泊在外,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感情。詞人看到江間天上飄下一場大雨,秋天的景物像被洗刷過一遍一樣清新。秋風一陣緊似一陣,山河冷落蕭條,落日的余暉映照樓頭,益發令人惆悵。到處花殘葉落,萬物都收斂了生機。長江水也不再掀起波濤,默默無聲地向東流去。此時此刻詞人不願意去登高遠眺,因家鄉萬里,渺茫遙遠,思歸的心情無法抑制。自問:一年來四處飄泊,到底是為了什麼?想像中妻子(佳人)正在梳妝樓上企望著我的歸來,多次錯認天邊的來船,一再失望。她怎麼能知道我現在倚著欄桿(闌干),也為想她而這樣愁思不解呢?用妻子的思念反襯自己的思念,很巧妙。上闋寫景寓情,下闋寫情寓景,全詞情景交融,層層遞進,語言曉暢,一氣呵成,確是難得的好作品。
對宋詞,人們習慣上把其分為「婉約」和「豪放」兩大派。早期的詞,內容單調,細膩柔弱,情緒婉約,屬婉約派。到蘇軾出現在詞壇,詞風為之一變,他學博才大,拓寬了詞的境界,憑弔古代人物,抒發愛國懷抱,描繪農村風光,筆力縱橫,氣勢粗豪,成為豪放派的開山祖。
我們先讀他的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僮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於1079年因作詩獲罪,被宋神宗趙頊貶到黃州(今湖北黃岡縣)任團練副使,常到東坡遊玩,便自號「東坡居士」。這首詞即作於黃州。詞中說:夜裡東坡和友人喝得酩酊大醉,回到住所迷迷糊糊地覺得好像是三更天了。小僕人已沉沉入睡,鼾聲如雷,梆梆敲門都叫不醒。蘇軾無奈,只好拄著手杖側頭傾聽長江方向傳來的波濤聲。這時他想起官場的半生遭遇,感慨油然而生:經常遺憾的是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人,什麼時候才能擺脫名利的羈絆呢?此刻夜已深,風已靜,池塘里的水都不起一絲波紋。在這萬籟俱寂中,又一個念頭鑽進他的心中:乘一葉扁舟從此逃離這擾攘的塵世,到大江大海中去無拘無束地度過後半生,那有多好啊!據說,蘇軾作完這首詞後,和朋友高唱數遍,然後各自歸家。第二天在黃州就傳說蘇軾把官服掛在江邊,夜裡乘小船逃走了。郡守徐君猷聽說大吃一驚:在他的州里把皇帝貶來的罪人丟了,吃罪不起。於是趕到蘇軾住所察看,發現蘇軾在屋裡鼾聲大作,還沒起床呢。
蘇東坡與李白有共同處,就是都具有濃厚的浪漫氣質。蘇詞《念奴嬌》(中秋)一詞表現得很鮮明: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中秋夜登高遠望,長空萬里不見一絲雲影。一輪明月(桂魄是月的代稱)飛上天來,銀輝四射,使秋天碧藍的夜空浸在清冷之中。想像月亮上的廣寒宮中,乘著鸞鳳的白衣仙女正來來往往,生活在清涼世界裡。月亮上的山川美如圖畫,看去煙靄樹木歷歷分明。我乘醉拍手高歌,舉杯邀請明月共飲,連同我的影子恰成三位夥伴(化用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句)。在清風冷露中往來起舞,這美好的夜晚使我忘卻一切。真想就此乘風翩然飛到月亮上去,不必藉助《莊子》里說的那個大鵬的力量。站在晶瑩透明的月宮中,一聲接一聲地吹起橫笛,該是多麼美妙!這首詞也是蘇軾被貶黃州時寫的。境遇不自由,但他心胸灑脫,用美好的幻想慰藉自己,「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前赤壁賦》),在精神世界裡自己解放自己。這是蘇東坡與其詩文的魅力。
周邦彥在北宋詞人中修養很高,名氣很大,學習他的人很多。他屬於婉約一派,多寫男女情思。他的寫景的詞,清新淡雅,富有美感,多有精品,我們讀他一首《蘇幕遮》:
燎沈香,消溽〔rù入〕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上闋寫景:燒起沉香(一種木質香料),驅散一下潮熱的暑氣。鳥雀似乎也盼天晴,天亮時在房檐上唧唧喳喳叫個不停。昨夜經雨的樹葉在朝陽照射下很快曬干,水面上清潤的圓圓的荷葉,一個一個挺起身來在晨風中搖曳。下闋抒情:故鄉在遠方,哪天才能歸去?家住蘇州(吳門),可是長期旅居在汴京(北宋首都。「長安」是首都的代稱)。家鄉的漁郎還記得我嗎?我做夢還夢見五月里我們一起劃著小槳,盪著輕舟,進入荷花塘捉魚的情景。寫鳥、雨、荷,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夏日晨景,「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一句,被學者王國維評為「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下闋用「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一件典型回憶,就把對故鄉懷念之深寫了出來。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是跨北、南宋兩個時代的人。她與丈夫趙明誠(學者)年輕時有過一段極為幸福的生活。北宋滅亡後,夫婦南渡,不久丈夫病故,李清照在悲苦無聊中度過後半生。她的詞語麗意新,通俗流暢,獨標一格。國破家亡流落南方後,詞中多寫身世飄零之感,凄苦動人。下面是她的一首《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zhàměng炸猛〕舟,載不動許多愁。
暮春時節,微風中再聞不到落花(塵香)的香氣,百花都已凋零凈盡;太陽已經老高,起床後毫無心思梳妝打扮。四周景物如舊,可是人事已發生巨大變化(國破,夫亡),一切都完了!話未出口,淚已先流出來。聽人說雙溪(在今浙江金華)地方春色還很美,很想去泛舟遊玩一番;只怕雙溪里小小的遊船,載不動我這滿腹的憂愁呢。一個流落異鄉新寡的才女百無聊賴的情態和濃郁的憂思,全在詞中表現出來。憂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可是在詞人筆下,不但有了重量,而且能把小船壓翻,這是多麼新奇的想像!
2南宋詞
由蘇軾開創的豪放詞派,到南宋時代才大發展起來。被金人趕到江南的文人們,看到山河破碎,體驗了國破家亡的慘痛,再也無心留連光景、嘲風弄月,而把一腔愛國衷情傾注在詞作中,寫出大量慷慨悲歌、激烈沉雄的作品。張孝祥的《六州歌頭》具有代表性: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ōu歐〕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中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到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詞人站在淮河岸邊向淪陷的中原方向遠望,但見邊關莽莽蒼蒼一派荒涼景象。飛塵蔽空,秋風勁吹,靜悄悄無一點聲響(由於南宋王朝不抵抗,戰事平息),使詞人無比頹喪和悲憤!回想當年(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擄走徽、欽二帝中原淪陷的往事,這大約是命定的劫數,不是人力可挽回的,致使孔聖人當年講學的洙水、泗水一帶神聖的地方也被女真人牛羊的膻氣所污染。隔著淮水的對面,金人用毛氈搭起帳篷,成了他們的居住之地,日落時成群的牛羊放牧歸來,到處縱橫排列著軍事哨所。夜裡金兵將領(名王)出來打獵(也是練兵和示威),騎兵舉著火把照得滿野通明,胡笳和鼓聲匯成一片,使人聽了心驚肉跳。上闋寫景,下闋轉入抒情。作者想到腰中佩帶的鵰翎箭和匣中寶劍本是殺敵用的,然而由於投降派的不抵抗,使它們落滿塵埃和被蛀蟲蛀壞,到頭來竟一事無成。時光白白流失,報國之志徒然壯烈,一年又到盡頭,故都神京依然不能收復。投降派們仍在玩弄所謂懷柔政策,實際是自欺欺人。「干羽方懷遠」用的是《尚書·大禹謨》里的典故:大禹曾對不臣服的苗族採取攻心策略,讓人拿著干(盾牌)和羽(羽毛)跳舞,就使苗民族俯首稱臣了。這是個很難考信的傳說,用這個典故是對投降派的辛辣諷刺。這樣,邊界上的烽火已經熄滅,休兵不戰了。同時南宋派出的戴著禮帽(冠)、坐著帶有華蓋(蓋)車子的和談使臣紛紛在兩國間跑來跑去,難道不感到恥辱嗎?聽說中原地區的遺民引領南望,盼著宋朝皇帝的華蓋(翠葆,羽毛裝飾的華蓋)和儀仗(霓旌,像彩虹般的儀仗旌旗)歸來,然而年年落空。有正義感的使臣(行人)看到這種情形,忠憤之氣填滿胸膛,淚水也傾瀉下來。這首詞感情充溢,奔流直瀉,氣勢豪壯,慷慨悲涼,讀後令人心潮激盪,堪稱是南宋詞中的一篇傑作。
在豪放派詞人中,取得最高成就的是辛棄疾。在詞人中他與北宋蘇軾齊名,並稱為「蘇辛」。
辛棄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他出生在淪陷區的濟南,自幼接受其祖父的文化教育和愛國教育,立下為光復故國建功立業的宏偉志願。22歲時,他召集2000人馬,起義抗金,加入耿京領導的起義軍,任掌書記。他手刃叛徒義端和尚,曾帶50名騎兵,闖入殺死耿京、投降金人的張安國的五萬人的軍營中,生擒張安國,押到南京斬首。以後在南宋做官,曾長期被免官閑居,恢復中原的志願終於未能實現,67歲時齎〔jī基〕志以歿。他本來可以成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然而卻以詞人留名後世。他的詞流傳下來的有600多首,名作甚多。最能代表他詞作風格的要數《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是辛棄疾晚年任鎮江知府時作的。他登上北固亭(在鎮江市東北),四望大好河山,緬懷古代英雄人物,思緒滔滔而來,寫下這首詞:江山千古依然,但再也看不到曾在這里打敗曹操、建立吳國的英雄孫權了。他當年歌舞娛樂的風流余韻,也在歷史風雨的剝蝕中消逝得無影無蹤。人們說,這夕陽映照的草樹和普通街道中,居住過南朝時代勇武有為的宋武帝劉裕(寄奴是劉裕小名)。想當年他曾金戈鐵馬,率師北伐胡人,收復中原萬里國土,何等威武雄壯!可是他的兒子宋文帝劉義隆卻是個草包,在元嘉年間輕率出師北進,想要建立武功(「封狼居胥」,漢代霍去病曾北伐匈奴,追到狼居胥山,刻石紀功。此代指武功),被北魏拓跋燾打得大敗,狼狽逃歸(劉義隆詩有「北顧涕交流」句)。辛棄疾回想起43年前自己帶兵南來,路過揚州一帶時烽火連天的情景,不禁感慨萬分。往事已不堪回首,遙看北邊瓜步山上的「佛狸祠」里,烏鴉的聒噪和祭祀的鍾鼓聲響成一片,北方仍在金人統治之下。自己已像廉頗一樣老了,報國大志仍在,可是有誰來看視一下我,看我還是否食量如故,能否上馬殺敵呢?這里用的典故是:戰國時的趙國名將廉頗老年時依然壯心不已。趙王想起用他抗秦,派使者去觀察他。廉頗很高興,一頓飯吃了一斗米10斤肉,披甲上馬,表示仍可打仗。可是使者被廉頗的政敵收買,回去向趙王作了假匯報:「廉頗老了,還挺能吃,不過坐了一會兒就解三次大便。」趙王以為廉頗不中用了,就沒再用他。辛棄疾用這個典故慨嘆自己比廉頗還不如。這首詞,上闋借贊頌孫權、劉裕來表達自己對英雄事業的嚮往;下闋借劉義隆來諷刺南宋當權者的無能;最後借廉頗慨嘆自己沒有報國的機會了,憤懣之情溢於言表。辛棄疾除這類大氣磅礴的詞之外,還有些寫景抒情的小詞,也廣泛被人喜愛。
南宋時代仍有部分詞人沿婉約派的路子走下來,雕章琢句,追求典雅,寫了許多哀婉纏綿、情感低回的詞。如史達祖、吳文英、王沂孫、張炎等都是這類詞人,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姜夔。他的詞如《暗香》、《疏影》等雖然有名,但內容空洞,語意模糊,晦澀難懂,除少數專家外,並不為更多讀者喜愛。他的《揚州慢》一詞影響很大,但稍難懂些。我們先來讀一下它前面的一段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這段話譯成現代漢語是:「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冬至這天,我路過揚州。下了一夜的雪剛停,望去到處是薺菜和麥苗。進了城,所到之處是一片蕭條荒涼景象,凄清的水邊寂無行人,暮色漸濃,城頭吹起悲涼的畫角。一股悲愴的情緒向我襲來,感慨揚州昔日的繁榮和今日的衰敗,因而譜寫了這首歌曲,千岩老人蕭德藻讀過後,認為和《詩經》里《黍離》篇悲悼故國的感情一致。」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率60萬大軍分四路攻打南宋,江北許多地方遭到慘重的破壞。姜夔在15年後看到的殘破的揚州,就是這場戰事造成的。下面是這首詞的本文: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寇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宋代詞人中有人喜歡把前人詩文的好句拿來化用到自己詞中用以抒情,蘇東坡、辛棄疾都有這類作品。姜夔這首《揚州慢》就化用了唐代杜牧歌詠揚州的四首詩的句子。杜牧原詩的句子是:「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題揚州禪智寺》);「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贈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遣懷》);「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等。杜牧曾長期生活在揚州,終日與青樓妓女廝混,上面的詩句都與他的浪盪生活有關。
《揚州慢》這首詞說:我來到這號稱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揚州,卸下馬鞍短住一段時間。從當年「春風十里」的揚州路上走過,薺菜和麥苗一片青青。自從金人騎兵打到長江退去之後,荒廢的池塘和樹木,都害怕說起戰爭。黃昏降臨,寒風中吹起凄涼的 號角,回盪在空城。杜牧曾熱情贊美揚州,如果他今天再到此地會大吃一驚。縱然他「豆蔻梢頭」的詩筆再巧妙,對「青樓」好夢再留戀,對此殘破的揚州也難以抒發深情了。「二十四橋」完好無恙,但已荒涼無人,夜裡只有月影在水波中無聲地盪漾。可憐橋旁無知的芍葯花年年仍在默默開放,可是有誰來欣賞它呢?全詞以有景有情的畫面,展示了揚州殘破凄涼的景象,沉痛地控訴了金人發動的侵略戰爭對南方高度發達的經濟和文化的破壞,很有感人的力量。
宋代的詞,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它在唐詩之後開辟了抒情詩歌的新領域,留下了豐富的優秀作品,直到今天仍為廣大讀者喜愛。宋詞和唐詩一樣,其精華應為今天的詩歌創作借鑒。
J. 河南的詩人有哪些
杜甫 本為襄陽人 後移居河南鞏縣
岑參 南陽人
元結 河南魯山縣人
李頎 潁陽(今河南許昌)
韓愈 河內河陽人(今河南孟縣)
李商隱 懷州河內人(今河南沁陽縣)
杜審言 河南鞏縣人
沈佺期 相州內黃人(今河南內黃縣)
王灣 洛陽人
韓翃 南陽(今河南沁陽縣)
崔顥 汴州 (今開封)
祖詠 洛陽人
崔曙 宋州(今河南商丘)
元稹 洛陽人
王建 潁川 (今河南許昌)
劉方平 洛陽
鄭畋 滎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