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正陽派
❶ 中國道教分為幾派,都有哪些重要的道長
道教門派:道教內部門派眾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稱各異。
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按地區分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按人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
按道門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廣慧派等。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而今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
❷ 道家有哪些派系
據學理分
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按地區分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按人劃分
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老華山派(陳摶老祖)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
按道門分
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廣慧派等。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而今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
❸ 道家分幾派
道教內部門派眾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稱各異。
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籙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按地區分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按人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
按道門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廣慧派等。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而今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
❹ 道教分什麼派
(一)五祖派:即
道教尊奉之東華帝君王玄輔,號少陽,傳少陽派;
鍾離帝君鍾離權(字雲房),號正陽,傳正陽派;
純陽帝君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傳純陽派;
海蟾祖師劉操(字宗成),受於鍾離帝君,傳海蟾劉祖派;
重陽祖師王嚞,號重陽,傳重陽派。
(二)北七真派:即
邱處機,號長春,傳全真龍門派;
劉處玄,號長生,傳全真隨山派;
譚處端,號長真,傳全真南無派;
馬鈺,號丹陽,傳全真遇仙派;
郝大通,號廣寧,傳全真華山派;
王處一,號玉陽,傳全真嵛山派;
孫不二(坤道),清靜散人,傳全真清靜派。
(三)南五祖紫陽派:即
張紫陽(伯端)傳紫陽派。
石杏林為第二代祖師,
薛道光為第三代祖師,
陳泥丸為第四代祖師,
白玉蟾為第五代祖師。
正一道支派也很多,主要有:
(一)大茅真君名盈所傳清微派;
(二)天師張虛靖所傳正一派;
(三)許真君傳凈明派;
(四)真武玄武派。道教傳授經籙科儀,舊分三宗,又名三山符籙,總歸正一派。
(五)陳摶老祖傳老華山派又名(陳氏堪輿派)
據學理分
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按地區分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按人劃分
則有文始派(關尹)、沖虛派(列子)、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老華山派(陳摶老祖)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
按道門分
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清隱派、廣慧派等。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天心的說法。
而今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近幾年隨著國家對道教的政策改變和扶持,一些正統道教的分支也在逐漸發展壯大。
❺ 道教純陽派與少陽派的區別
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因而稱少陽派。據稱王少陽傳鍾離權,鍾離權傳呂洞賓,後開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崆峒派、三豐派等多種流派。另一派稱傳自文始真人關尹子,由麻衣道者傳陳摶、火龍真人。文始派以虛無為宗,屬無上至真之妙道,頓超直人,修性而兼修命。少陽派則主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便於人手,次弟分明,流傳甚廣。因而有內丹仙學以文始派為最高,以少陽派為最大的說法。
純陽派--呂洞賓 (798--?)唐代道士,後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姓呂,名岩,字洞賓。一說為唐朝宗室,姓李,武則天時屠殺唐室子孫,於是攜妻子隱居碧水丹山之間,改為呂姓。因常居岩石之下,故名岩。又常洞棲,故號洞賓。也有傳說他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之孫,因感仕途多蹇,轉而學道。《宋史·陳摶傳》記載呂岩為「關西逸人,有劍術,年百餘歲。步履輕捷,頃刻數百里,數來摶齋中」,是位修道有術的高士。《全唐詩》收有他的詩作二百多首。後世道教和民間稱其為「劍仙」、「酒仙」、「詩仙」。呂洞賓得道成仙之前,曾流落風塵,在長安酒肆中遇鍾離權,「黃粱一夢」,於是感悟,求其超度。經過鍾離先生生死財色十試,心無所動,於是得受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後來又遇火龍真君,傳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自稱「一斷貪嗔,二斷愛欲,三斷煩惱」,並發誓盡渡天下眾生,方願上升仙去。民間流傳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度鐵拐李岳、飛劍斬黃龍等故事,呂仙形象深入民間,婦孺皆知。宋代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代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後世又稱「呂純陽」。王重陽創立全真道後,又被奉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稱他為「呂祖」。全國各地廣建呂祖祠廟,歲時祭祀,至今香火不斷。相傳呂祖誕辰為農歷四月十四日。道教多於此日設齋醮以志紀念。著述甚豐,如《呂祖全書》、《九真上書》、《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然大多為託名之作。 兩者都是道教分支,有不同的修煉要決方法。
❻ 道家分幾派
道家門派很多,至於你說的風水,法術,內丹之類的,各派都有隻是側重不同。大派主要是北全真和南正一兩派,大派下面的下派就多了但都有個共同的側重就是北派重煉養,南派重法術。
❼ 道教各派的發源地各是哪裡,都有什麼派別
天下道士半全真,天下全真數龍門。清楚說明了今天中國及世界道教的現狀。
道教的內部門派眾多,僅在一座武當山上就聚集著許多名目不同的道教派別,比如武當清微派、全真派、正一派、茅山派,以張三豐為祖師的武當道派有真武玄武門、自然派、三豐祖師自然派、三豐祖師日新派、日新派、三豐祖師蓬萊派、三豐派等。還有以奉祀玄帝為主的「榔梅派」,也稱作是武當山的本山派,乃正一支派。此外,武當山還有一新武當派,屬於清微派支派,由元代的武當山道士張守清開創。所以,道教的宗派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稱也就各不相同。
如果按照道教學理的劃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這五大類。如果按照地區的劃分,又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十個大類。
如果按照歷史上的道家創始人來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十二個大類。
如果按道門來劃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廣慧派等二十四個大分類。
在中國道教的發展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派的劃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道教派別的劃分法。不僅如此,此外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道教八派的說法。
而實際上許多道教的派別力小式微,名存實亡,如今在整個中國尚存的著名道教的派別只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正乙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等等。
從對道教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道教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也是它兩個致命的缺點,制約著道教的發展壯大。一個是道教沒有體現出它是絕對平等、民主的組織,道教對它的上下等級觀念是看得很重,具體執行起來也很嚴格的,從那些道教內部不同的稱謂、不同的待遇上,甚至對神仙的劃分上都可以看出來。當然不能否認,這種等級落差是建立道教組織的牢固基礎之一。還有一個是道教對於師承關系看得很重,這種嚴格清晰的山頭、門閥的觀念構成了一種等級森嚴、界限清楚的道教秩序,這從道教各個道教派別的劃分上就可以看出來。
這種諸真各派源流的劃分,在譜薄上可以列到八十六個大類,數百上千個細小的分支。在全國各地的道教著名叢林,客堂上也都自備有詳細的宗譜薄,目的就是用來核查前來遊方掛單的道士,考核其宗派源流、信仰、子孫輩分順序,是道教各個宗派相互建立聯系的紐帶和橋梁。
人們自願出家到道教,大都是在世俗社會上對民主、平等的失望而嘗試一種新的、與眾不同的人生選擇,毫無疑問,這也是一種避世、遁世的無奈的人生選擇,主要目的是為了追求一種神仙超脫境界的民主與平等,當他看到同一座齋堂之內,還有「高灶」、「普灶」的伙食之分,每季所發「單錢」的差別如此之大,會給他造成一個別扭的心理落差。另外,看到一個小小的道教組織之內派別林立,師出各門又都至死效忠各門,這種「小家子氣」的制約,使道教的整體利益,是很難在這種山頭、門閥的狀態下得到圓滿的體現和發揮的。
道教能不能再在中國的未來展現輝煌,結論是完全可以的,只要在道教中有閃光的精華存在,道教就有起飛的動力和根源,問題就在於如何將道教的動力和根源發揚光大。道教在中華民族這塊土壤中起源、發展,既是完完全全的國學,也不排斥合理吸收一些外來的文化來補充自己的營養,只要在一個寬松的社會環境下,政策得當,策略對頭,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基礎、為核心、為出發點的中國道教,在今後的時期里發展輝煌是完全可能的。
中國自從進入到社會主義時期以來,經歷了身邊二十年來破除封建迷信的教育,人們對神仙的信仰不像以前那樣盲目了,從根本上不信神仙的人越來越多,在出家的道士中間也是如此,比如崇元觀的陸青霜,武當山的王凌子都是這樣的人,隨著科學文化的日益發展和普及,她們不信,或者不是太信神仙,也不相信道教流傳至今的外丹術,可是她們虔誠地信道,信內丹,信修煉會給人帶來根本上的變化,這就足夠了,這個信仰足以使她們成為優異合格的道教徒,以後李蓮翠在國外,曾見看見過更多這樣的道教徒,她們信仰道教,是把道教當作自己民族的化身,當作自己祖國的化身,當作自己祖先的化身,當作中華民族流傳幾千年來傳統文化的化身,她們虔誠地敬仰道教,就是敬仰供奉自己的祖先,在對道教的敬仰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託。道教在未來起飛的基礎就在這里。
道教原本沒有宗派,道教之所以分成宗派,實際上開始自宋﹑金年間,中國被分割成南北兩大塊相互對立、對抗的政治區域,無法自由的互通往來。宗教屈從於世俗的封建君權勢力,道教的北方全真派和南方的正一派就此產生。
一支道派,本質上也是一個以宗教為聯系紐帶的文化家族,有共同崇尊的祖師,有共同遵循的代代相繼承延續下去的系譜,有共同的祖庭及文化淵源。在本道派內叢林財產集體公有。比如北京白雲觀為道教全真龍門派的祖庭,常住在這個道觀的道眾大多都是龍門派弟子,在這個道觀里擔任住持,必須是全真派的高功,他代表全真龍門派祖庭的道統,被稱之為一代宗師。
在白雲觀《諸真宗派總薄》上所列的道派,截止於清代溥儀的宣統年間(公元1010~1911年)。雖說總共列有八十六派,但實際上只有八十支派,有些只是系譜的單純續字,不是獨立的一派。就現在來說,道教已經不存在這么許多錯綜紛雜的道派了,過去的許多細小的支派,不是入於全真一派,便是附於正一一派。所以現在道教基本上還是全真與正一兩大道派。在這兩大道教宗派之間,目前都能做到互相尊重,相互配合,共同弘教。
❽ 道教分了幾派
道教內部門派眾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稱各異。據東方道教網介紹:
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按地區分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按人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
按道門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廣慧派等。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而今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
❾ 正一派和全真派有什麼不同
1、從起源上來講,正一源於漢朝,全真源於金朝。
2、從地理上講,正一較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而全真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的廣大地區,在南方地區也有所穿插(全真南宗)。
3、從地位上講,正一在古代(金元兩朝除外稍可匹敵)一直處於受統治者承認的正統地位。近代隨著茅山派的消失,正一派的式微,全真占據了茅山和正一的傳統影響范圍。
4、從修行方式上講,龍虎主修符籙,尚外丹,多為火居道士(即可吃葷娶親)但也有居宮觀的居觀道士,但無論如何戒律的執行還是十分嚴格的,在歷史的長期演變之下,正一不在重視關於玄學(道教哲學)的研究。全真尚內丹,主性命雙修。
5、從派別分化上講,正一在元以後就沒有什麼大的分化變動,宗龍虎天師祖庭(現祖庭暫移台灣)。全真自創立之初便不斷分化出大大小小許多派別,其中,最大的,也是最主流的是龍門派。
(9)民間正陽派擴展閱讀:
全真派簡介:
1、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遺教、秉東華演教、承鍾呂傳教,開宗於輔極帝君王重陽 。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 。開宗祖師王嚞,道號重陽子,陝西咸陽人。
2、早年曾應武舉為狀元,入仕,後辭官歸隱。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鎮遇仙,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得授金丹口訣。遂隱居終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間出關赴山東傳教。招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稱全真七子。
3、全真道在闡發內丹學方面最是成績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時期,只有全真龍門派一度「中興」,其他道教派別,例如正一派,則大都衰落不振。全真教全面而深刻的繼承了傳統道家思想以外,更將科儀、戒律、符籙、丹葯等道家文化瑰寶重新整理。
正一派簡介:
1、正一派有茅山、靈寶、清微、凈明等諸派之分,但仍以天師道為代表,習慣上,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宗壇江西龍虎山。符籙三山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正一道是中國道教後期兩大派之一。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
2、進入當代,自1991年恢復對海外弟子授籙,1995年恢復對內地弟子授籙以來,基本上繼承了傳統規儀,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承辦,所授籙牒,皆以「萬法宗壇」為正宗,2010年開始授籙的「有牒無籙」現象得到了改善,真正從意義上完成了傳統的授籙,是正一派歷史性的轉變和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