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縣到開封
㈠ 開封哪個汽車站離禹南街近
客運中心站
㈡ 開封汴河過去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汴河,亦即通濟渠。隋煬帝時,發河南淮北諸郡民眾,開掘了名為通濟渠的大運河。自洛陽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黃河,經黃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運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達淮水。故運河主幹在汴水一段,習慣上也呼之為汴河。隋煬帝開大運河的動機,不外乎滿足一己的淫樂,大量耗費民脂民膏,成為他最著的暴行。唐詩中有不少作品是吟詠這個歷史題材的,大都指稱隋亡於大運河雲雲。
此詩第一句就從這種論調說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設難,予以辯駁。詩中說:很多追究隋朝滅亡原因的人都歸咎於運河,視為一大禍根,然而大運河的開鑿使南北交通顯著改善,對經濟聯系與政治統一有莫大好處,歷史作用深遠。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後世時間之長;說「千里」,以見因之得益的地域之廣;「賴」字則表明其為國計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帶贊許的意味。此句強調大運河的百年大利,一反眾口一辭的論調,使人耳目一新。這就是唐人詠史懷古詩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議論新奇,發人所未發,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卻是不容易的。
大運河固然有利於後世,但隋煬帝的暴行還是暴行,皮日休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看開河這件事的。當年運河竣工後,隋煬帝率眾二十萬出遊,自己乘坐高達四層的「龍舟」,還有高三層、稱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雜船無數。船隻相銜長達三百餘里,僅挽大船的人幾近萬數,均著彩服,水陸照耀,所謂「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隱《隋宮》),其奢侈糜費實為史所罕聞。第三句「水殿龍舟事」即指此而言。作者對隋煬帝的憎惡是十分明顯的。然而他並不直說。第四句忽然舉出大禹治水的業績來相比,甚至用反詰句式來強調:論起功績來,煬帝開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嗎?這簡直荒謬離奇,但由於詩人的評論,是以「若無水殿龍舟事」為前提的。僅就水利工程造福後世而言,兩者確有可比之處。然而「若無」雲雲這個假設條件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極盡「水殿龍舟」之侈的煬帝終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相與論功,流芳千古。故作者雖用了翻案法,實際上只為大運河洗刷不實的「罪名」,而煬帝的罪反倒更加坐實了。這種把歷史上暴虐無道的昏君與傳說中受人景仰的聖人並提,是欲奪故予之法。說煬帝「共禹論功不較多?」似乎是最大恭維獎許,但有「若無水殿龍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徹底的褫奪。「共禹論功」一抬,「不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壓在「水殿龍舟事」上面,對煬帝的批判就更為嚴正,斥責更為強烈。這種手法的運用,比一般正面抒發效果更好。
作者生活的時代,政治腐敗,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對於歷史的鑒戒,一般人的感覺已很遲鈍了,而作者卻有意重提這一教訓,是寓有深意的。此詩以議論為主,在形象思維、情韻等方面較李商隱《隋宮》一類作品不免略遜一籌;但在立意的新穎、議論的精闢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獨到處,仍不失為晚唐詠史懷古詩中的佳品。
我的觀點:任何事情都要一分為二的看待,有其利則必有其弊。評價人也如此。隋煬帝雖然荒淫暴虐,卻是一位有才華的君主,滅南朝陳國,三擊高麗,修建運河,都體現了他的謀略和膽識。唐太宗固然是一世英主,卻背負著殺兄弒弟的永世惡名。正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看待事物要多角度,全方位,如本詩作者。
㈢ 金朝有沒有定都過開封
有過的。
金代共三個都城,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是金朝第一個都城,1153年海陵王遷都燕京(今北京)是為金朝第二個都城,稱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於1214年遷都南京(今開封)。
附錄:
金朝建立了那幾個都城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女真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女真和他們的先人們,世世代代居住、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所謂白山黑水,種族繁矣。歷史悠久的女真先世,可上朔到舜、禹和商周時期,那時生息繁衍在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被稱作肅慎,這是東北地區見諸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的民族。此後,肅慎的後裔,名稱屢有變更。三國時期,稱挹婁,北魏時稱勿吉,並分有白山、粟末、號室、安車骨、伯咄、佛涅、黑水七部。到隋唐時稱靺鞨,仍然分七部。到五代時黑水靺鞨在物競天擇的演化過程中逐漸興旺起來,改稱女真。在女真30多個部落中,完顏部最為強大,在他們的始祖函普時,居住在仆斡水(今牡丹江)之濱。到女真人第四世獻祖綏可時,完顏部便從仆斡水之涯,南遷到海古水(今海溝河)之畔,獻祖綏可一改女真夏逐水草,冬則穴居的舊俗。在海古水,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帶,築室居住,耕墾樹藝,攻碳煉鐵,刳木為器。這時完顏部的社會發展達到了漁獵業、農牧業和手工業互有分工又互相結合,並進入鐵器時代而強大起來。此後,又經過昭祖石魯條教之法、景祖烏古乃自強自治、世祖劾里缽戡亂興盟、盈歌聯盟鞏固發展等幾代人的奮斗,完顏部逐步地統一了女真各部。到了完顏阿骨打時期,女真族已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由於自身的強大和不堪遼宋壓迫,於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馬誓師來流水(今拉林河),開始了為期十年的伐遼爭戰。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稱帝,改元收國元年,建國號大金,定都會寧(今阿城市)。金於1125年滅遼,滅遼後,金朝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吳乞買即位,按照金太祖阿骨打中外一統的詔令為遺訓,下令南征伐宋,並於1127年滅北宋。
從金代鼎盛時期的疆域圖可以看到:墨綠色的區域就是金朝的疆域,東北到日本海、鄂霍茨克海(今俄羅斯庫頁島),北到外興安嶺(今俄羅斯遠東地區),西北到蒙古國,西以河套、陝西橫山、甘肅東部和西夏交界,南到秦嶺、淮河與南宋對峙。
從圖中我們可以知道,金代共三個都城,上京會寧府是金朝第一個都城,1153年海陵王遷都燕京(今北京)是為金朝第二個都城,稱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於1214年遷都南京(今開封)。
【築城營都】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位期間,因戰爭繁忙,並未修建宮殿。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繼位後,於天會二年(1124年)命漢人盧彥倫主持修建都城。都城的格局是集當時遼、宋風格於一身。金上京城的建制,大致採取近似中軸線,近似均衡和近似對稱的手法,規劃街道里坊,營築宮室官邸,使上京城為我國中世紀最北部的都城大邑。
此城平面示意圖。上京南北二城,均為長方形,以西垣為邊,橫豎卧對,呈曲尺狀。北城南北長1828米,東西寬1553米;南城東西長2148米,南北寬1522米。皇宮在南城偏西處,周長2公里余。原有4門,現僅存午門址,午門後中軸線上有5個宮殿址。二城外垣周長11公里余,殘高約3.5米,存馬面89個,門7座。據記載當時金都皇宮的建設情況已架屋數千百間,規模亦甚侈也。
上京會寧府皇城午門址,既唯一僅存的一處門址。這里當時營建都城時的情況,這些脊瓦、布紋瓦等都是建築材料。
【市井繁榮】
上京會寧府定型在金太宗時期,到了金朝第三代皇帝金熙宗完顏亶時期,開始擴建上京皇城和增擴宮室。
於天眷元年(1138年),因大內狹,撤而新之,命盧彥倫營建宮室,這次擴建增加了朝殿、寢殿、書殿以及八座殿字樓閣組成的涼殿。
在金熙宗時期,金政權進入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基本上沒有大的戰爭。他極力推行封建社會制度和實行法制,並審時罷兵,計口授田,恢復經濟。經過他全面地進行改制改革,發展了金朝經濟,增強了國力。此時,上京城內外已經有了專門的商業區,街道兩側店鋪林立,市井繁榮。
【上京路與會寧府 】
上京會寧府官衙設在大金國的前期都城內,又是金代上京路的治所。金代的地方行政區劃,大致與遼相同。金朝設有五京十九路,路是金代地方最高最大的行政區,相當於現代的省。金上京路領會寧等府州,范圍最為廣闊,其西境可抵今嫩江流域,北達外興安嶺,東北至鄂霍茨克海,東至日本海,南與咸平路為鄰(今吉林省懷德縣),並遙領曷蘇館路(今遼寧省金縣)。金上京路共轄有:一府,即會寧府;三州,即肇州、隆州、信州;五路,即蒲與路、合懶路、恤品路、曷蘇館路、胡里改路;六縣,即會寧縣、曲江縣、宜春縣、始興縣、利涉縣、武昌縣。
會寧府及上京路所轄,但它又是上京路的治所。會寧府東境鄰胡里改路,西北與肇州接壤,東北與蒲與路相鄰,東南與恤品路接境。會寧府統領三縣,即會寧、曲江、宜春。路的最高官員是兵馬都總管,上京路則由會寧府尹兼領。
如今館內留存的印章,其中上京路總押荒字型大小印為國家一級文物,這些印鑒對研究和了解金代乃至宋、元官制與兵制,印證金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狀況,均有不可替代的。
【遷都燕京】
正當上京城向前發展時期,金朝內部發生了宮廷政變,主要原因是,金熙宗在位後期驕奢淫逸,暴虐殺人,引起了朝中重臣的不滿,金熙宗繼父之子完顏亮利用這個機會,聯合親信親手將金熙宗殺死,自立為帝。海陵王即位後,為了緩和居弟殺兄、臣弒君的同室操戈這個矛盾,就以上京會寧府偏於東北一隅,物質運輸與公文傳遞有違誤,使節往來也艱於行旅,致使政令無法及時暢達內外等理由,將京都遷往燕京(今北京市)。海陵王遷都燕京,對於適應金國形勢和發展和統治中原的需要,及女真族發展和燕京的開辟而言,這是一種進步。
在遷都燕京後,海陵王為了不留有金熙宗風行君主制的痕跡,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組合力與反抗力,來確保自己的皇位,於正隆二年(1157年)下令毀上京。據記載命吏部郎中蕭彥良盡毀宮殿、宗廟、諸大族府第及儲慶寺,夷其址、耕墾之。同時,於正隆二年(1157年)八月,海陵王下令撤銷上京留守衙門,罷上京稱號,只稱會寧府,並下令把駐紮上京的屬於太宗、宗干、宗翰管轄下的軍隊合並,使其縮小實力,並且遷往中都。
海陵王遷都、毀上京後,使上京會寧府的人口一度銳減,經濟發展一度衰落,不再有往日市井繁榮的景象。
【復號上京】
海陵遷都平毀上京宮室宗廟之後,已去蕭牆之憂,因而全力准備侵略宋朝的戰爭,同時大建宮宇、搜刮百姓,殘暴的統治給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民不聊生。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東京留守曹國公完顏雍即位於遼陽,改元大定,是為金世宗。這時完顏亮還在南進征宋,而金軍亦十分厭戰,重要將領耶律元宜部反戈,元宜及其部下射殺海陵王於帳前,海陵死於瓜州渡。
世宗改元,大赦天下,同時歷數海陵罪過數十事。金世宗統治時期,經濟、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
金世宗於大定二年(1162年)發布詔令,以會寧府國家興王之地,宜就慶元宮址建正殿九間,仍其舊號,以時薦享。大定五年(1165年),重新修復了太祖廟,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修復宮殿,建城隍廟。至此,金上京被毀壞的舊宮室、宗廟大部分被修復,但唯有儲慶寺不見有修復的記載。在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以甓束其城就是在土牆之外增築磚牆,以加固城牆的堅實性,並在大定十三年(1173年)七月,金世宗下令恢復會寧府的上京稱號,恢復上京留守衙門,派宗室元老谷英任上京留守。金上京會寧府的歷史地位,被金世宗又重新樹立了起來。這是大金得勝陀頌碑,在今吉林省扶余縣石碑崴子屯,金世宗1184年東巡上京,於1185年到此憑吊,這里是阿骨打率女真部義軍誓師伐遼的地方。
【金朝衰落】
金章宗末年,自然災害較為嚴重,上京的繁榮已成為過去。泰和八年(1208年)十一月金章宗病逝,章宗的皇叔衛紹王永濟繼位。同時,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叛金自立,開始進攻金朝的北方,並迅速佔領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於1213年又突破了長城防線,進入黃河平原。到1215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劫掠並佔領了金朝的北京。至金哀宗天興二年(1234年)蒙宋聯軍攻破蔡州城,在戰火中即位的金末帝完顏承麟則死在亂軍之中,金朝遂亡。
從1115年阿骨打建國稱帝到1234年完顏承麟在蔡州身亡,金代經歷了長達119年的歷史,而金上京地區則早在1218年就陷落在蒙古騎兵的鐵蹄之下。由於在金朝後期,上京行省完顏太平與萬奴勾結,受萬奴之命焚毀了上京宗廟等大規模的建築,以及上京守軍在與抵抗萬奴的作戰中,上京城遭到了嚴重破壞,但上京城在元明時期仍被沿用,上京的最後廢棄,是在清代。
㈣ 西安到河南禹縣有高鐵嗎
西安至河南禹縣沒有直達高鐵。建議可以在鄭州東站中轉換乘一次。例如:
車次:G3198
發站:西安北(07:20)
到站:鄭州東(09:50)
候車:7A
餐車:05
里程:523公里
二等:239
一等:382
歷時:02時30分
車次:G3213
發站:鄭州東(10:19)
到站:禹州(10:51)
候車:31A
里程:98公里
二等:48
一等:76
歷時:00時32分
或者
車次:G1294
發站:西安北(11:17)
到站:鄭州東(13:36)
候車:15A
餐車:05,13
里程:523公里
二等:239
一等:382
歷時:02時19分
車次:G7973
發站:鄭州東(14:00)
到站:禹州(14:39)
候車:32B
餐車:05
里程:98公里
二等:48
一等:76
歷時:00時39分